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二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适用层次所有层次适应专业工科各专业使用学期2010 春自学学时120面授学时40实验学时教材名称机械设计基础使用教材编者綦耀光刘峰出版社中国石油大学参考教材本课程是近机类、远机类专业了解机械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目标是使学生在综合应用先修课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机构的结构分析、常用机构性能与设计分析、机器动力学、通用零(部)件设计方面基本知识的学习和设计训练,做到认课程简介识机械、了解机械。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今后从事与机械方面有关的工作打下基础,为日后从事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条件,为在工作中与机械工程师合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构,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学习建议结构、特点、设计计算及维修等,初步具有一定设计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各章节主要学习内容及要求(上交作业电子文档附后)绪论1.课程研究的对象;2.研究的内容3.课程的重要性主要内容 4. 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5.学习方法重点:机械、机构、机器的概念平时作业 :0.1上交作业备注第一章机构的结构分析1.运动副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绘制3.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主要内容 4. 计算自由度时的注意事项重点:1.运动副及分类;2.运动简图绘制及自由度计算。

上交作业 1.3 、 1.4 、 1.5备注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动力分析主要内容 1. 机构速度分析的瞬心法2.用矢量方程图解法做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3.机构动力分析的图解法4.简单机构运动、动力分析的解析法上交作业备注本章不作为考试内容。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1.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应用和演化主要内容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3.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简介重点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基本特性上交作业 3.1 、 3.3备注第四章凸轮机构设计1.概述2.凸轮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3.凸轮轮廓曲线设计主要内容 4. 凸轮机构基本参数的确定重点: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平时作业: 4.3 、 4.4 、 4.10 、 4.14 、 4.17上交作业 4.10 、4.14 、 4.17备注第五章齿轮机构1.概述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与共轭齿廓3.渐开线的形成和性质4.渐开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标准齿轮尺寸计算5.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6.渐开线齿廓的切制主要内容7. 平行轴斜齿轮机构8.圆锥齿轮机构重点:1.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2.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基本尺寸;3.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平时作业: 5.2 、 5.5 、 5.6 、 5.14 、5.15 、 5.16 上交作业 5.5 、 5.6 、 5.14备注第六章轮系1.轮系分类主要内容 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3.基本的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4.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5.轮系的应用重点: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上交作业 6.1 、 6.4 、 6.9备注第七章其他常用机构1.间歇运动机构2.万向联轴节主要内容3.组合机构简介平时作业: 7.1上交作业备注第八章机器动力学初步1.机器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主要内容 2.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平时作业: 8.1 、 8.2 、 8.3 、 8.4 、8.5 、 8.6上交作业备注第九章机器零件设计概论1.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2.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3.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及标准化主要内容重点:零件工作能力准则平时作业: 9.3 、 9.4 、 9.6上交作业备注第十章联接1、螺纹联接1)螺纹及其主要参数;2)螺旋副中力的关系、效率及自锁;3)常见螺纹种类及标准;4)螺纹联接件的主要类型;5)螺纹联接的防松;主要内容6)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7)螺栓的材料和许用应力;8)螺旋传动;2、键联接1)平键联接2)其他键联接。

机械设计基础自学指导.doc

机械设计基础自学指导.doc

第1部分课程概述本部分内容包括课程简介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课程的知识体系,课程教学的内容结构及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关联,并对自学方法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1.1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机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是工科院校机械类、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是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进行培养训练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将为有关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相关知识、手册设计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技术基础课,综合了应用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等学科和课程。

具有鲜明的工程实践性。

是先修基础课的综合应用,又是后继专业课的基础,在基础课和专业课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过渡作用。

1.2课程的知识体系《机械设计基础》综合浓缩了《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内容,而这两门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包括《机械原理》课程中的平面机构自由度及运动分析;常用机构运动原理和设计方法(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运动机构;机器动平衡问题,以及《机械设计》课程中常用联接、常用传动装置和轴系零部件的设计等部分内容。

因此,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包括:(1)、机器与机构,机械零件设计准则—基本概念;(2)、常用机构的运动原理及运动系统设计—确定机械功能和运动原理;(3)、常用联接与传动及轴系零部件的设计—确定机械零件的具体形状尺寸及材料。

1.3课程的内容结构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第三章凸轮机构第四章齿轮机构第五章轮系*第六章间歇运动机构*第七章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第八章回转件的平衡第九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述第十章联接第十一齿轮传动第十二章蜗杆传动第十三章带传动和链传动第十四章轴第十五章滑动轴承第十六章滚动轴承*第十七章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第十八章弹簧(带星号的章节为自学内容)1.4自学方法1.4.1 理解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为了学好本课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在学习中要刻苦钻研、踏踏实实、虚心求教、持之以恒。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要求一、课程教学的目的本课程是继《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

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达到:①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知识密切结合起来,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扩展;②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一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对学生在计算、绘图、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规范等)以及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行一次训练;④可熟悉计算机和流行CAD 软件的使用操作,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训练。

为后继机械设备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设备设计、复杂的机械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教学的基本要求1. 能从机器功能要求出发,制订或分析设计方案,合理地选择电动机、传动机构和零件。

2. 能按机器的工作状况分析和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合理选择零件材料,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和确定零件主要参数及尺寸。

3. 能考虑制造工艺、安装与调整、使用与维护、经济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对机器和零件进行结构设计。

4. 绘图表达设计结果,图样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尺寸及公差标注完整、正确,技术要求合理、全面。

5. 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和使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装配图、零件图的方法。

三、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为主。

2.学生采用计算机绘图。

四、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共3周。

主要内容:(一)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二)电动机的选择与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三)传动零件(齿轮或蜗杆传动、带传动等)的设计(四)轴的设计(五)轴承及其组合件的选择及校核(六)键联接和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七)箱体、润滑及附件的设计(八)装配草图的绘制(九)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设计、绘制(十)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十一)答辩本课程一般要求每个学生完成如下工作:1. 装配图(如减速箱或简单机械)一张(1号或0号图纸,为装订方便都采用A3号纸打印输出)2. 零件工作图2-3张(齿轮、轴等)3. 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设计说明书约25页,A4纸,小四号字,1.5倍行距,具体的要求按毕业设计的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它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其功能让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机电一体化预备技师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12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桥梁,同时,本课程的知识也可直接用于生产实际,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将本课程的内容与其他专业课或技术基础课的内容集合起来。

讲课中尽量将机械原理部分和机械设计部分分开讲。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l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4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5了解机构组成原理,掌握机械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计算和运动条件的判定。

6了解机构运动和受力分析方法,并能用于简单机构的分析。

7掌握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以及相关的基本设计和计算方。

8了解刚性转子的静、动平衡原理,周期性与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9了解其它常用机构和组合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和传动特点。

10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创新设计的基本知识。

11建立机械设计的总体概念,掌握静强度、疲劳强度计算的概念和公式,学会用图解法确定零件的极限应力,了解零件接触强度、摩擦与磨损的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并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型建立和分析。

3.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装配。

4.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2. 机械零部件设计- 机械零部件的功能和分类- 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案例分析3. 机械装配设计- 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装配的设计规范和注意事项 - 机械装配的实际案例分析4. 机械工程图学- 机械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工程图纸的绘制方法和符号规范 - 机械图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分析- 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介绍-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操作和建模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 机械设计实践- 选择一个适合的机械设计项目进行实践- 制定项目设计方案和计划- 完成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机械设计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并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建模和分析。

4.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室操作等。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方法上都应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接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深刻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熟练掌握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

能将实际物体简化成准确的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理解决相关力学问题;2、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刚体、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3、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4、通过应力状态分析建立强度理论体系。

5、步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相关力学实验。

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及测试方法(二)课程内容与要求工程力学分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

理论力学部分以静力学为主,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

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杆的强度和压杆稳定。

第一篇静力学静力学主要内容有:力的概念,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力偶与力偶系的简化,力的平移,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特殊力系的平衡,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物体系的平衡,平面静定桁架的内力,考虑摩擦时的平衡。

第二篇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主要内容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应力状态分析与四种强度理论。

课程要求: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四个概念、六个公理及推论、一个定理。

能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变形方式的内力、应力、内力图;学会四种载荷作用方式下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理解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设计机械产品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机械零件的设计、机构设计、传动设计、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与强度计算、机械制图等。

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课堂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将学习到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流程、设计方法和设计技巧,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兴趣爱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讨论研究、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验设计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补充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总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是机械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机械工程师。

- 1 -。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综合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计算方法和选用原则。

2、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2、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3、掌握常用轴系零部件(如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4、了解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绪论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2、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3、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4、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1、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2、用相对运动图解法对平面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四)平面机构的力分析1、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2、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五)机械的效率和自锁1、机械的效率计算。

2、机械的自锁条件。

(六)机械的平衡1、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和实验。

2、平面机构的平衡。

(七)机械零件设计概论1、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2、机械零件的强度。

3、机械零件的耐磨性。

4、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

5、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八)连接1、螺纹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参考学时:112 学分:7设计2周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设计性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阐述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训练和培养学生设计通用零件、机械传动装置及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机械技术问题,以及学习后继课程及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2、掌握机械结构分析的基本知识。

3、掌握常用机械的运动分析。

4、具有设计常用机构的能力,了解确定机构运动方案和机构组合应用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并能设计简单的组合机构。

5、了解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6、掌握设计机械零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确定设计步骤;进行失效分析,根据计算准则,进行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选择、参数选择、设计计算、结构设计等。

7、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8、掌握各种零件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掌握主要零件的工作原理。

9、能正确运用机械零件计算中的一些常用技术处理方法:计算载荷、条件性计算、当量法、试算法等。

10、能够提出改善零件工作条件和受力状况、提高零件强度和刚度以防止零件发生失效的技术措施,能考虑工艺问题。

11、能够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会编制技术文件。

12、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绪论1、机器的组成及特征(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部件和零件)。

2、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基本要求。

3、学习本课程方法。

实验一:机构认识实验;实验二:机械零件认识实验;(一)机械设计概述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机械零件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2、机械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3、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准则:失效形式,设计计算准则。

自-《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自-《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专业:汽车应用技术课程代码:030203单位:机电工程系教研室:机械教研室执笔人:张志光审核人:张立文2009年6 月10 日目录一、课程定位 (2)二、职业能力要求 (2)三、学习目标 (2)四、学习主要内容与教学模式 (4)七、教学条件的基本要求 (10)八、考核标准与方式 (11)九、学习资源 (11)十、其他说明 (12)《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程编号】:030203 【学时】:102(其中实训学时:18)【总学分】:5.5 一、课程定位《机械基础》是融《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为一体的一门汽车类专业的综合整合课程,课程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础知识,涉及到工程材料、受力分析等教学内容。

课程着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完成零件课程设计的技能训练。

二、职业能力要求1.掌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构件受力的分析、计算能力。

2.掌握材料的性能、分类、型号等内容,学习材料的各种热处理工艺,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的能力。

3.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维护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4.掌握机构的结构、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基本机构的能力,并对机械运动方案的确定有所了解。

5.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建立现代机械制造工程的概念。

三、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践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贴近生产实际,体现岗位要求,充分反映机械制造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使汽车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机械制造领域最基本的专业技术素养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实用化的技术创新意识,同时为后续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1.专业能力目标(1)具有合理选择零件的热处理方法,进行热处理工艺的实施与操作的工程应用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模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模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模版)第一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模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多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1.掌握机构的结构原理、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基本机构的能力,并对机械运动方案的确定有所了解。

2.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设计简单的机械及普通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能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并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1.教学基本内容机械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机械设计的一般原则和程序。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其它常用机构。

机械运动方案的选择。

机械调速,刚性回转件平衡。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原则。

机械零件工艺性、标准化。

联接件设计:螺纹联接,键、花键联接等。

传动件设计: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螺旋传动等。

轴系零部件设计:轴,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

其它零部件设计:弹簧,减速器等。

2.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

机构和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应用。

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标准。

结构工艺性。

摩擦、磨损、润滑和密封的一般知识。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动特性。

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防振、减振的途径。

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状态、失效形式等。

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强度,刚度,耐磨性,寿命,热平衡等。

简化计算,当量法,试算法等。

改善载荷和应力分布不均匀的方法,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改善摩擦学性能的途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_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_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二、参考课时56课时三、总学分4学分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

五、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让学生在了解常用机构及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六、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

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职业技能目标:1.认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2.认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3.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素质目标: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机械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我国机械设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

3.感受机械设计成果的美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本站推荐)

《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本站推荐)

《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本站推荐)第一篇:《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本站推荐)《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及基本教学要求第1章机械设计基础绪论 1.1 机器及其基本组成1.2 本课程的内容、地位及学习方法 1.3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过程1.4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方法基本要求:了解机械设计的研究对象和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机械零件设计的步骤;机械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

理解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

第2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2.1 平面机构组成及运动副 2.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2.3 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基本要求:了解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自由度的计算。

第3章平面连杆机构3.1 铰链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曲柄存在条件 3.2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型式3.3 平面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3.4 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3.5 解析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3.6 多杆机构简介与机构创新基本要求: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点、曲柄存在的条件。

会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并进行运动分析。

了解多杆机构与机构创新。

第4章凸轮机构4.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4.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4.3 图解法绘制盘形凸轮轮廓4.4 解析法绘制盘形凸轮轮廓简介 4.5 凸轮机构设计基本尺寸的确定 4.6 凸轮机构的结构设计基本要求: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其应用。

掌握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会用图解法、解析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

第5章间歇运动机构 5.1 棘轮机构 5.2 槽轮机构5.3 其他间歇机构简介基本要求:了解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的原理和用途。

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用途及其运动分析。

第6章.螺纹联结与螺旋传动6.1 螺纹的形成、主要参数与分类 6.2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6.3 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联接件6.4 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 6.5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6.6 螺纹联接件的材料和许用应力6.7 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6.8 螺旋传动基本要求:了解螺纹和螺纹联接的主要参数、类型、特点及应用;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滑动螺旋传动;滚动螺旋传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二
编者:刘峰
作业
第一章作业题
1.3、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

题1.3图
1.4、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

1.5、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

题1.5图
第三章作业题
3.1、试根据图中的尺寸判断下列铰链四杆机构是曲柄摇杆结构、双曲柄机构,还是双摇杆结构。

3.3、图示为压力机机构,试绘制其机构简图并分析其属于何种机构?
题3.3图
第四章作业题
4.10、图示为从动件在推程时的部分运动线图,其远、近休止角均不等于零,试根据s、v和a之间的关系定性地补全该运动线图,并指出何处存在刚性冲击、何处存在柔性冲击。

题4.10图
4.14、设计一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转向及从动件初始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偏距e=10mm,基圆半径r0=40mm,滚子半径r T=10mm。

从动件运动规律Φ=150°,Φs=30°,Φ'=120°,Φs'=60°。

从动件推程以简谐运动规律上升,行程h=20mm,回程以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返回原处。

试绘制从动件位移线图及凸轮轮廓曲线。

题4.14图
4.17、画出图示凸轮机构中凸轮的基圆,并在图上标出凸轮由图示位置转过45°时凸轮轮廓上的接触点位置及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题4.17图
第五章作业题
5.5、已知一对渐开线外啮合直齿圆柱标准齿轮的模数m=5mm,压力角α=20°,中心距a=350mm,角速比i12=9/5。

试求两齿轮的齿数、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基圆直径。

5.6、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测得其中心距为60mm,小齿轮的齿数为20,传动比为2,试设计该对齿轮的其他参数。

5.14、一对渐开线外啮合圆柱齿轮,已知z1=21,z2=22,m=2mm,中心距为44mm。

若不采用变位齿轮而用标准斜齿圆柱齿轮凑中心距,求斜齿圆柱齿轮的螺旋角β应为多少?
第六章作业题
6.1、某手摇卷扬机传动系统如图所示,各齿轮的齿数均为已知,试求传动比i15的大小和提升重物时手柄的转向。

题6.1图
6.4、如图所示轮系a、b中,z1=20,z2=24,z2'=36,z3=40,ω1=200rad/s,ω3=-100rad/s,求两轮系系杆的角速度ωH=?
题6.4图
6.9、在图示轮系中,已知n1=50r/min,z1=20,z2=30,z2'=50,z3=80,求n H的大小和方向。

题6.9图
第十章作业题
10.11、用两个M10的螺钉固定一牵引钩,若螺钉材料为Q235,安装时控制预紧力,被联接件接合面摩擦系数f=0.15,求其允许的牵引力F。

题10.11图
10.12、图示凸缘联轴器允许传递的最大转矩T=1500N·m(静载荷),材料为HT250,联轴器用4个M16铰制孔用螺栓联成一体,螺栓材料为35钢。

试选取合适的螺栓长度,并校核其剪切和挤压强度。

题10.12图
10.13、题10.12中凸缘联轴器若采用M16螺栓联成一体,以摩擦力来传递转矩,螺栓材料为45钢,联轴器材料为25钢,接合面摩擦系数f=0.15,安装时不要求严格控制预紧力,试决定螺栓数。

第十一章作业题
11.7、设两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已知条件如图所示,问:
(1)3、4轮的螺旋线方向应如何选择才能使中间轴上两齿轮的轴向力可以抵消一部分;
(2)3、4轮的螺旋角应取多大才能使中间轴上两齿轮的轴向力可以完全抵消?
题11.7图
11.9、试设计提升机构上用的闭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传动比i=4.6,转速n1=730r/min,传递功率P1=10kW,双向传动,每天工作16h,对称布置,原动机为电动机,载荷为中等冲击,z1=25,大小齿轮材料均为45钢,调质处理,齿轮精度等级为8级。

第十二章作业题
12.2、如图所示,蜗杆主动,T1=20N·mm,m=4mm,z1=2,d1=50mm,蜗轮齿数z2=50,传动的啮合效率η=0.75。

试确定:
(1)蜗轮的转向;
(2)蜗杆与蜗轮上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题12.2图
12.3、如图所示,1、2是一对蜗杆蜗轮传动,3、4是一对斜齿轮传动。

已知1为原动件,4为输出件,各轮转向如图所示。

为了使中间轴上蜗轮2和斜齿轮3上的轴向力互相抵消一部分,试确定1、2、3、4各轮的旋向,并在图上标出2和3所受力的方向。

题12.3图
12.5、图示为一手动提升机构,1、2为斜齿轮,3、4为一对蜗轮蜗杆。

已知1、2轮齿数z1=20,
z2=30,蜗杆头数z3=1,蜗轮齿数z4=100,试求:
(1)手轮按图示方向转动提升重物Q时,蜗杆、蜗轮是左旋还是右旋;
(2)为使蜗杆轴上轴向力抵消一部分,试确定斜齿轮的旋向;
(3)与蜗轮固联的鼓轮直径d w=0.2m,需要将重物提升1m时,手轮应该转几圈?
题12.5图
第十三章作业题
13.14、有一带式输送装置,其异步电动机与齿轮减速其之间用普通V带传动,电动机功率P=7kW,转速n1=960r/min,减速器输入轴的转速n2=330r/min,,允许误差为±5%,运输装置工作时有轻度冲击,两班制工作,试设计此带传动。

第十四章作业题
14.7、标出图中结构不合理之处,并将其修改正确。

题14.7图
第十五章作业题
15.6、如图所示,某转轴上安装有两个斜齿圆柱齿轮,工作时齿轮产生的轴向力分别为F x1=3000N 和F x2=5000N。

若选择一对7210B型轴承支承转轴,轴承所受的径向载荷分别为F r1=8600N,F r2=12500N,求两轴承的轴向载荷F a1和F a2。

题15.6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