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13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 2 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础牢固1. 以下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没关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B.某合成酶进入细胞核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复原D.变形虫的运动分析某合成酶由核孔进入细胞核, 该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没关。
答案 B2. 脂溶性物质可以优先经过细胞膜, 这是由于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支架B.细胞膜上有转运脂质物质的载体蛋白C.细胞膜外有一层糖蛋白D.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多数可以运动分析细胞膜的成分中约50%是脂质 , 而且脂质中的磷脂双分子层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依照“相似相溶”的原理 , 脂质物质能优先经过细胞膜。
答案 A3. 以下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的表达, 错误的选项是 ()A.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基本支架B.组成膜的物质的运动使其拥有必然的流动性C.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或贯穿于其中D.结构特点是拥有选择透过性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拥有必然的流动性; 功能特点是拥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D4.右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表示图, 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细胞膜上的③多数是不可以运动的B.②有疏水性的尾部 , 亲水性的头部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①在细胞膜内外侧均有分布分析细胞膜上的③蛋白质多数是可以运动的,A 项错误 ; ②是磷脂分子, 有疏水性的尾部, 亲水性的头部,B 项正确 ;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③蛋白质分子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 项错误 ; ①糖蛋白在细胞膜外侧有分布 , 内侧没有分布,D 项错误。
答案 B5.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在“流动镶嵌模型”中, 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 由于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交融的实验过程及结果以以下列图所示。
此实验结果直接证了然细胞膜中的, 由此能较好地讲解细胞膜结构的性。
(3)以下列图为胰岛 B 细胞结构模式图 ( 局部 ) 。
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13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试题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建议用时:35分钟)[合格基础练]1.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C. 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D.水分子出入细胞C[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和水分子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均为自由扩散,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故选C。
] 2.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B.都需要供给ATPC.都需要载体协助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C[红细胞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也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ATP);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只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
]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分子物质均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B.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C.分泌蛋白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到细胞外的D.抑制细胞呼吸对细胞吸收K+的速率无影响B[气体分子及脂溶性小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氨基酸、离子等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是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其动力来自浓度差,B正确;分泌蛋白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C错误;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ATP,所以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细胞吸收K+的速率,D错误。
]4.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
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和胞吐B[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可能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排除自由扩散。
]5.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
下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
请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B.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中物质一般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C.甲、乙、丙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均有重要意义D.乙醇跨膜运输通过乙方式进行D[组成细胞膜的物质大多数是能够运动的;丙跨膜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为主动运输,一般是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的一侧;细胞中的各种跨膜运输方式对维持细胞生命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乙醇跨膜方式为自由扩散,而乙方式为协助扩散,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时1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后练习(附答案)
必修1课时13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后练习【基础过关】1.实验表明,正常情况下维生素D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这是因为A.细胞膜上含有蛋白质分子 B.细胞内维生素D的浓度过低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细胞膜上能识别维生素D的糖蛋白多2.罗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A.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B.变形虫的变形运动C.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D.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3.下列有关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覆盖在磷脂分子表面B.细胞膜中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可以运动C.细胞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相同D.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朝向两侧,亲水端朝向内侧4.在透析型人工肾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膜材料——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
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A.流动性特点B.信息交流功能C.磷脂双分子层结构D.选择透过功能5.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细胞膜模式图(局部)。
请据以上模式图回答问题。
(1)A代表________分子;C代表________,其基本单位是________。
(2)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 ]________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
(3)脂溶性物质是借助图中________(填字母)进出细胞的。
(4)图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能够运动,导致生物膜具有一定的________。
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________,与生物膜上的________有关。
【能力提升】1.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磷脂分子有头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膜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因为蛋白质分子无尾,不能运动,所以它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蛋白质的翻转运动,与磷脂分子无关D.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有关2.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所以它们的通透性是相同的B.因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所以组成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中是均匀分布的C.所有生物膜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组成D.模拟生物膜可以处理污水,淡化海水3.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的关系,为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种细胞在37 °C下融合,40 min后,发现融合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相间分布。
2020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1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四章第一节导学案课题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习目标1. 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3. 能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4. 能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学习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习难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习过程【自学导引】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阅读教材65-67页,完成以下问题。
理解水平)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膜是由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和组成;1925年,科学家用提取人红细胞的脂质,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
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所有生物膜都由三层结构构成;思考该结构的缺陷: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1972年,桑格和提出了。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阅读教材68页,背下来)1. 基本支架:,具有性。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有的部分或全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3.细胞膜的外表面结构(1)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有、、、、作用。
(2)糖类和脂质结合形成。
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阅读教材70-72页,应用水平)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几种?2、什么是被动运输?包括哪些运输方式?影响它们的因素分别有哪些?3、什么是主动运输?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哪些?主动运输有什么意义?4、什么是胞吞?什么是胞吐?时间细胞内浓度5、胞吞、胞吐穿过了几层生物膜?6、胞吞、胞吐需要消耗能量吗?7、胞吞、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应用水平)列表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别。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的高低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需要能量图例举例表示曲线【当堂检测】1 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科学家是( )A 欧文顿B 罗伯特森C 克劳德D 桑格和尼克森 2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 )。
部编版2020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13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业达标练]1.下列最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的是( )A B C DC[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头部是亲水的,朝向细胞内外。
蛋白质覆盖、镶嵌或贯穿其中,细胞膜外侧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
A、B图磷脂分子头部排列错,无糖蛋白,故A、B错。
D图细胞膜内外都有糖蛋白,故D错。
]2.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导学号:92172125】A.S1=2S2B.S1>2S2C.S1<2S2D.S2<S1<2S2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因此细胞膜铺成单分子层后是表面积的2倍。
口腔上皮细胞还有具膜的细胞器和细胞核,因此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膜铺成单分子层后大于细胞膜表面积S2的2倍。
]3.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成糖蛋白。
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导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下列生物膜结构中,糖蛋白含量最多的可能是( )A.高尔基体膜B.线粒体膜C.细胞膜D.内质网膜C[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主要用于对外来物质的识别,而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是将细胞与外界隔开的屏障,因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最多。
]4.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物质,它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这主要与细胞膜的哪项结构有关( )A.①B.②C.③D.②③A[性激素属于脂质,而脂质优先通过细胞膜,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磷脂分子有关,由图可知,①为磷脂双分子层。
]5.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92172126】A.因为磷脂分子有头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膜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因为蛋白质分子无尾,不能运动,所以它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蛋白质载体的翻转运动,与磷脂分子无关D.细胞膜流动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有关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具有流动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练习: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时训练1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础夯实1.下图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答案:C2.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了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A.糖类和脂质B.糖类和蛋白质D.蛋白质和核酸答案:C3.不同植物间不能完成传粉过程,原因之一是不同植物的花粉和柱头细胞间不能相互“识别”,使花粉管不能萌发,这一现象最可能与柱头细胞的哪种物质有关?()A.硼B.磷脂双分子层D.蛋白质答案:C4.三种血细胞中,白细胞体积最大,却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白细胞完成这两项生理活动是依靠()A.变形运动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渗透作用和细胞膜的流动性C.变形运动和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C5.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C6.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
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答案:A7.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A.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C.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答案:C能力提升8.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优先让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答案:B9.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基本支架B.组成膜的物质运动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球形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镶嵌、贯穿于其中答案:D10.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C.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答案:D1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C.全部蛋白质分子都镶嵌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也可运动答案:C1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不能反映该特点的是()A.人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的融合B.吞噬细胞吞噬病菌C.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D.变形虫伸出伪足答案:C13.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每课一练: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答案)
第2课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础达标】1.下列(如下图)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2.植物的花粉四处飞扬,却只有落在同种植物的柱头上才会萌发,落到其他植物的柱头上不会萌发。
经研究发现,以上事实是由于细胞之间存在着识别作用,这种识别作用与细胞膜的哪种成分有关() A.糖蛋白B.磷脂C.糖脂D.胆固醇3.下列对于生物模型建立的完整过程的认识,错误的是() A.科学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提出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的假说或模型,用现象和实验对假说或模型进行检验、修正和补充B.一种模型最终能否被普遍接受,取决于它能否与以后的现象和实验结果相吻合,能否很好地解释相关现象C.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完美无缺D.随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对膜研究更加细致入微,有利于更完善地解释细胞膜的功能4.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磷脂分子在生物膜的功能上起重要作用,所以功能复杂,磷脂分子种类和数目就多B.磷脂分子在生物膜的功能上起重要作用,所以功能复杂,磷脂分子种类和数目就要一样C.蛋白质分子在生物膜的功能上起重要作用,所以功能复杂,蛋白质分子种类和数目就多D.蛋白质分子在生物膜的功能上起重要作用,所以功能复杂,蛋白质分子种类和数目就一样5.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②吞噬细胞吞噬病菌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K+的吸收④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⑤变形虫能伸出伪足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6.下列关于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组成B.磷脂双分子层是各种生物膜的基本支架C.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内质网膜能生成高尔基体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完全相同7.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完成问题:(1)该结构对细胞的生命至关重要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
(2)有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高中课程标准•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解析:学习本节知识,要注意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来分析细胞膜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解析:(1)描述生物膜的结构。
(2)清楚实验技术的进步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构建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大胆提出实验假设,让学生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科学的历程,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保持强烈的探究科学的激情和兴趣,自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优化课堂学习与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本节课采用“引导—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再分析”的教学模式,融合运用引导启发、观察分析、对比归纳、联系实例等方法,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尤其在体验生物膜的探索历程上给学生以动态的感觉。
本节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景问题1:设问导入:生物膜的功能是什么?其功能特性是什么?为什么生物膜表现出这样的特性?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知识,温故知新。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2:问题探讨问题(1):在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活动中,某同学分别用三种材料做细胞膜:塑料袋、普通布和弹力布,应选哪种好?选择合适的材料,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
那么选择哪种材料制作细胞膜模型,更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呢?问题(2):弹力布有弹力性,那它能完全具有生物膜的特点吗?教师引述:显然弹力布不具有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那么生物膜究竟具有怎样的结构呢?科学家也是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生物膜结构的探索。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继《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之后,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可以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知识基础之上,进一步对膜结构进行的探讨,是以后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理论基础。
本节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是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二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与以往的教材不同,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科学史的教育,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个的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素质培养的良好素材。
因此教师要通过一连串的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维,体会科学思维的方式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自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的分析思维的目的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第三章关于细胞膜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细胞膜是生命系统的边界,控制着物质的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也已经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能力目标: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体会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①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①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②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思想。
【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进行实验探究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根据细胞膜的特性,分析以下材料:塑料袋、普通布和弹力布,哪种更适合做细胞膜?引导学生回顾细胞膜的特性:①系统的边界;②控制物质进出;③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设疑:即使满足以上条件,弹力布是否与细胞膜的功能完全相同?过度:要选择更合适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根据细胞膜的特性分析得出弹力布更适合做细胞膜。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练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测控导航表1.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 C )A.两种模型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两种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C.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D.两种模型都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是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是三层结构模型的内容;不论是三层结构模型还是流动镶嵌模型都是建立在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这一基础之上的;三层结构模型是静态统一模型,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2.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容易出现排异反应,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B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解析: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细胞排异的前提是生物体识别“自己”和“非己”,这种识别作用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3.如图为细胞膜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①的空间结构是稳定不变的B.①在②中均匀分布C.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有关而与②无关D.③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解析:①是蛋白质,其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①是蛋白质,②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不是均匀分布;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和磷脂都有关;③是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等功能。
4.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亲水性B.c指磷脂分子的疏水性头部C.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解析:磷脂分子由亲水性的头部c和疏水性尾部a组成;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2020-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25张PPT)精选优质 课件
一、被动运输
协助扩散
二、主动运输
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对比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项 目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是否需要 载体蛋白 是否消耗 细胞内的 能量
代表例子
不需要
需要
不消耗 不消耗
氧气、水、二 葡萄糖通
氧化碳、乙醇、 甘油等通过细
一些大分子或物质团块的运输,
是通过胞吞和胞吐作用来实现的。
胞吞: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 膜,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如 果进入的是固态物质,称为吞噬;如果 进入的是液态物质,称为胞饮。)
接触 凹陷 包围 分离
例:白细胞吞噬病菌
胞吐: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 膜,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的过程。
过红细胞
胞膜
需要
需要消耗
葡萄糖、氨基酸 通过小肠上皮细 胞膜;离子通过 细胞膜等
三、胞吞和胞吐
如果进入的是液态物质,称为胞饮。 磷脂由磷酸、甘油和脂肪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由脂质,蛋白质,糖类组成 胞吐: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的过程。 2 与细胞膜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红细胞中分离 一些大分子或物质团块的运输,是通过胞吞和胞吐作用来实现的。 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2 与细胞膜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3、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红细胞中分离 用红色素和绿色荧光染料标记人与小鼠的细胞膜蛋白质分子,40min后,2种颜色分布均匀。 讨论:在细胞中,细胞膜的两侧都有水环境存在, 此时磷脂分子的头尾将如何排布? 蛋白质镶在、嵌入、贯穿磷脂双分子层中。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人教版必修一精编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复习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问题探讨〖提示〗1.三种材料比较,弹力布更能体现细胞膜的柔变性和一定的通透性,相对好一些。
当然,这几种材料的特点与真实的细胞膜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
2.有条件的话,使用微孔塑胶或利用激光给气球打上微孔都可以作为模型的细胞膜。
使用透析袋也可以。
如果制作临时使用的模型,利用猪或其他动物的膀胱做细胞膜是更加理想的材料。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提示〗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的。
2.有必要。
仅靠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准确,还应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检验和修正。
3.因为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所以在水—空气界面上磷脂分子是“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则朝向空气一面。
科学家因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才得出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
〖思考与讨论2〗〖提示〗1.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如电子显微镜的诞生使人们终于看到了膜的存在;冰冻蚀刻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使人们认识到膜的内外两侧并不对称;荧光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的融合实验又证明了膜的流动性等。
没有这些技术的支持,人类的认识便不能发展。
2.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始终引导人们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使人类一步步接近生物膜结构的真相。
例如,不同生物膜的功能是有差异的。
在生命系统中,一般来说,功能的不同常伴随着结构的差异,而早期的生物膜模型假定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相同的,这显然与不同部位的生物膜功能不完全相同是矛盾的。
还有,不同膜的厚度也不完全一样。
由此促进学者们重新研究脂质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问题。
一些学者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运用红外光谱等技术证明,膜蛋白主要为球形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业达标练]1.下列最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的是( )A B C DC[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头部是亲水的,朝向细胞内外。
蛋白质覆盖、镶嵌或贯穿其中,细胞膜外侧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
A、B图磷脂分子头部排列错,无糖蛋白,故A、B错。
D图细胞膜内外都有糖蛋白,故D错。
]2.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导学号:92172125】A.S1=2S2B.S1>2S2C.S1<2S2D.S2<S1<2S2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因此细胞膜铺成单分子层后是表面积的2倍。
口腔上皮细胞还有具膜的细胞器和细胞核,因此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膜铺成单分子层后大于细胞膜表面积S2的2倍。
] 3.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成糖蛋白。
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导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下列生物膜结构中,糖蛋白含量最多的可能是( )A.高尔基体膜B.线粒体膜C.细胞膜D.内质网膜C[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主要用于对外来物质的识别,而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是将细胞与外界隔开的屏障,因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最多。
]4.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物质,它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这主要与细胞膜的哪项结构有关( )A.①B.②C.③D.②③A[性激素属于脂质,而脂质优先通过细胞膜,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磷脂分子有关,由图可知,①为磷脂双分子层。
]5.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92172126】A.因为磷脂分子有头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膜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因为蛋白质分子无尾,不能运动,所以它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蛋白质载体的翻转运动,与磷脂分子无关D.细胞膜流动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有关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具有流动性。
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也是可以运动的。
]6.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下列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是( )A.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B.动物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识别过程C.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D.高尔基体产生囊泡与细胞膜融合B[由于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分开为两个细胞,原生质层才能收缩出现质壁分离、囊泡膜才能与细胞膜融合。
]7.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 )【导学号:92172127】A.两种模型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两种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C.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D.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C[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
中间是脂质分子,为静态结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为动态模型。
故A、D是流动镶嵌模型观点,B是三层结构模型观点,而C是二者相同点,故C正确。
] 8.下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与细胞识别有关,细胞的识别是信息传递的过程B.图中c分子具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C.图中d的分布状态有两种:镶在表面或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b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对称性C[a是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A正确;c是磷脂分子,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B正确;d 是蛋白质,在细胞膜上分布有3种状态,镶在表面或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或者嵌插在磷脂双分子层中,C 错误;b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分布是不对称的,D正确。
]9.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B.c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C.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其“头”部(c)是亲水端,“尾”部(a)是疏水端。
细胞膜为细胞的边界,在细胞膜的外侧分布着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而在细胞膜的内侧没有糖蛋白分布。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细胞膜上b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10.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____________。
(2)该结构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__,与此相关的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特性是____________。
(3)细胞识别、物质的跨膜运输等与图中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有关。
(4)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结构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有很大区别,具体原因是图中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不同所致。
(5)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
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脂质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
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表面积扩大。
对于膜的上述变化,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细胞膜除了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功能以外,还有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即其生理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不同的膜结构其蛋白质不同,它们执行的具体功能就有很大的区别;构成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影响脂质运动的因素有多种,温度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能增强脂质的流动性。
[答案](1)B 磷脂双分子层(2)保护和运输(控制物质的出入)功能选择透过性(3)A (4)A (5)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1.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
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
但在37 ℃下保温40 min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如图)。
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____________物质。
(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___等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的观点是成立的。
(3)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
(4)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 ℃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0 ℃下培养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
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能与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结合的应是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即题中所谓的“抗原”物质。
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后,开始时因温度和时间的关系,不同膜上的荧光性表现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其物质的流动性暂时未得到体现。
将融合细胞置于37 ℃下保温40 min后,温度适宜,膜上的分子因流动而发生重新排列,表现出荧光点均匀分布的现象,若温度降低,膜流动性减弱,两种荧光染料混合的时间大大延长,甚至不能混合。
[答案](1)蛋白质(2)蛋白质(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一定的流动性(4)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冲A挑战练]12.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
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导学号:92172128】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A[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且油滴内部贮油,所以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头部向着油滴外,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
]13.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对该图有关内容的描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B.①和②构成糖蛋白,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C.③为磷脂双分子层,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①为多肽,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D[读图可知,①为糖链,②为蛋白质,③为磷脂分子,①糖链由多糖构成,其组成单位为单糖。
]14.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C[该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但不能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因为该过程中没有发生物质跨膜运输。
所以C不正确。
]15.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以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
单层脂质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端)与非极性端(疏水端)排列不同,搅拌后可形成双层脂质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所示)。
(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可以推测,水分子不能通过脂质体而能通过细胞膜,它最可能与膜上的________成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