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经

合集下载

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位置走向图和作用功能

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位置走向图和作用功能

⾜少阳胆经循⾏路线位置⾛向图和作⽤功能胆经有44个⽳位:♠瞳⼦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天冲⽳、浮⽩⽳、头窍阴⽳、完⾻⽳、本神⽳、阳⽩⽳、头临泣⽳、⽬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临泣⽳、地五会⽳、侠溪⽳、⾜窍阴⽳♠胆经共四⼗四⽳,原⽳为丘墟⽳,络⽳为⾜阙阴肝经之蠡沟⽳,少阳是阳⽓初⽣的经络,所以他能治疗发热病,主要⼤致在⾜部以下,他的性质介于阴阳明之间。

循⾏路线⾜少阳胆经开始于外眼⾓(见①),上⾏到额⾓(见②),向下经过⽿后(见③),沿着头颈下⾏⾄第7颈椎(见④),退回来向前进⼊缺盆部(见⑤)。

⽿部的⽀脉:从⽿后进⼊⽿中,出于⽿前(见⑥),⾄外眼⾓后⽅(见⑦)。

外眼⾓部的⽀脉:从外眼⾓分出,向下到⼤迎⽳附近,与⼿少阳三焦经在眼下会合(见⑧),下⾏⾄颈部,与前脉会合于缺盆(见⑨),由此向下进⼊体腔,通过膈肌(见⑩),联络于肝(见11),属于胆(见12),沿胁肋部(见13),向下绕阴部⽑际(见14),横向进⼊髋关节部(见15),与前脉会合于此。

缺盆部的⽀脉:从锁⾻上窝下向腋下,沿侧胸部,经过胁肋,向下与前脉会合于髋关节部(见16)。

再向下,沿着⼤腿外侧,膝关节外侧(见17 ),向下⾏于腓⾻前缘,直下到腓⾻下段(见18),下出于外踝之前,沿⾜背到达⾜第4趾外侧端(见19)。

⾜背的⽀脉:从⾜背上分出,进⼊⾜⼤趾端,回转来通过趾甲,出于⼤趾背毫⽑部,与⾜厥阴肝经相接(见20)。

⾜少阳胆经主要证候寒热,⼝苦,胁痛,偏头痛,外眼⾓痛,颈及锁⾻上窝肿痛,腋下淋巴结肿⼤,股、膝、⼩腿外侧疼痛及第四⾜趾运动障碍。

主治侧头、眼、⽿、⿐、喉、胸胁等部位病症,肝胆、神经系统疾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足少阳胆经简单入门基础精髓知识点

足少阳胆经简单入门基础精髓知识点

足少阳胆经简单入门基础精髓知识点
1.路线和主要穴位:足少阳胆经的起始点是眉头,然后沿着太阳穴后方向上延至耳后,再转下走至颊部,再沿着下颌角下延至颈外,再经肩上臂前,掌心找到少阳穴,最后经股外侧,下延至足小趾旁。

2.路线与脏腑关系:足少阳胆经与胆囊、肝脏有密切的关系。

胆囊是足少阳胆经的主要经脉所经之处,通过调节和平衡胆囊的功能,可以改善胆囊和胆经的运行状态,从而促进消化和代谢的正常进行。

3.主要功能:足少阳胆经的主要功能是疏通气血,寒热之邪,调节胆囊的功能,并与其他经络相互连接,保持人体的正常运行状态。

它还具有辅助治疗头痛、眼痛、胸胁疼痛等症状的作用。

4.足少阳胆经的病证:足少阳胆经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阻滞、亢进等问题,导致经脉不畅通,引发一系列疾病。

常见的相关病症包括头痛、头晕、眩晕、目痛、目暗、胸胁痛、眼睛干涩、易怒、耳鸣等。

5.经络排毒方法:足少阳胆经的疏通可以通过按摩、针灸、拔罐、艾灸等方法来实现。

按摩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有助于促进气血流动,提高胆囊和胆经的功能。

针灸可以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改善胆经的状况。

拔罐和艾灸则能通过热力刺激来促进经络的疏通和血液循环。

6.注意事项:在进行足少阳胆经的保健和调理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

应选择适宜的方式和方法进行,遵循医师的建议,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在使用针灸、拔罐等方法时,要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敲胆经的方法图解,敲胆经的正确方法,胆经怎么敲打_0

敲胆经的方法图解,敲胆经的正确方法,胆经怎么敲打_0

敲胆经的方法图解,敲胆经的正确方法,胆经怎么敲打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敲胆经的方法图解,敲胆经的正确方法,胆经怎么敲打如何正确找到胆经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是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

有个很容易找到的标志,就是沿着裤子中间的那条线至膝盖侧面处,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穴位。

1、环跳穴: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近髋关节。

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

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

主下肢动作,指下肢屈膝屈髋环曲跳跃时。

足跟可触及此穴,故名。

同时经此穴治疗可使下肢疾病好转,做环曲跳跃运动。

2、风市穴:风市穴为足少阳胆经的腧穴,位于下肢的大腿外侧部。

常主治下肢风痹、中风、半身不遂、麻木不仁等病,为治疗风邪的要穴。

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

或简便定位法: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

3、中渎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少阳胆经。

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4、膝阳关穴:膝阳关。

膝,指本穴所在为膝部。

阳,阳气也。

关,关卡也。

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飞落。

在膝外侧,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正坐屈膝时,在膝盖外侧有一个凹陷点,就是膝阳关穴(即:在膝外侧,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敲胆经前应当做什么敲胆经第一条准则:请在敲胆经(时)前,喝一个星期的青皮陈皮茶,每次青皮陈皮各10G,用开水泡或煮均可,当茶喝。

敲胆经第二条准则:一定要早睡觉。

敲胆经第三条准则:一个星期内敲1到2次的肝经。

敲胆经第四条准则:如果胸闷,心慌的厉害,请压心包经。

特别指出的是,如果你是个肥胖的人,心包经是一定要压的。

(压心包经的作用是促进对心脏起润滑和减振作用的积液恢复正常水平。

方法: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并拢,用右手拇指压左腋窝最深处往下的两指处便是压心包经的地方,压完右腋窝下两指再压左腋窝处的下两指,一天两次一次5-6分钟。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胆经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胆经
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 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
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 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 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主骨所生病:少阳行头身之侧,多骨节,故主骨所生病。其病“诸 节本皆经痛异”常、就“表百现节为皆下纵列”病、症“,骨嘴摇里而发不苦安,于好地叹”气等,胸均胁言痛骨节不病能。转侧, 甚则面孔像蒙着微薄的灰尘,身体没有脂润光泽,小腿外侧热,还可发 为足少阳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经穴主治“骨”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头痛,颞痛,眼睛外眦痛, 缺盆(锁骨上窝)中肿痛,腋下肿,如“马刀、挟瘿”等症,自汗出, 战栗发冷,疟疾,胸部,胁肋,大腿及膝部外侧以至小腿腓骨下段(绝 骨)、外踝的前面,以及各骨节都酸痛,足无名趾功能活动受限。
31.风市* Fēngshì (GB 31) 【定位】 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
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 ● 下肢痿痹,遍身瘙痒 (祛风)
● 脚气(祛湿) 【操作】 直刺1~2寸。
风市 中渎
34.阳陵泉* Yánglíngquán(GB 34) 合穴,筋会 【定位】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 ● 黄疸,口苦,呕吐,胁肋疼痛
● 小儿急、慢惊风 【操作】 平刺 0.5~0.8寸。
头临泣
15.头临泣* Tóulínqì (GB 15) 足少阳、太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本神
【穴名】“取之可治目眩泪生翳诸症,居高临下,曰临泣”。
头,相对足而言;临,监督、治理;泣,泪出不止。穴能明目止阳泪白。
【定位】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敲胆经

敲胆经

敲胆经第一条,我们要知道那些人适合敲胆经。

1、油性头发的人士。

当然包括皮肤油性较重的人士。

油性头发的人士一定胆经堵塞,而且小时候可能在感冒等的时候,家人处理不当,造成了胆经堵塞。

2、大腿外侧较粗,几乎弓出来的人士(萝卜腿)。

大腿外侧是胆经的行经路线,胆经堵塞,胆经的垃圾排不出去,堆积在大腿外侧,形成萝卜腿。

3、大腿内侧肥胖的人士。

肝经堵塞,胆经和肝经是互为表里的,肝经都不好了,胆经更是差了。

4、屁股肥大并下垂很厉害的人士。

一定是胆经堵塞,其实,整个屁股都是胆经所经区域。

如果女士想有一个丰满而结实上翘的性感PP,那就敲胆经吧,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5、肥胖人士。

不管是哪里肥胖,都可以通过敲胆经解决问题。

现代人的解释是,胆汁可以分解脂肪,其实不尽然。

胆汁不但可以分解脂肪,而且可以加强吸收。

肥胖人士的肥,其实很大程度不是油,而是垃圾。

是因为血气不足导致垃圾的堆积。

敲胆经可以提高血气,排出垃圾。

6、还有头发早白的人也需要敲。

第二条,哪些人士不适合敲胆经?1、怀孕的女士不适合敲胆经。

主要在于,第一,怀孕的女士此时为了繁育下一代,吸收能力已经非常好了,她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所以,怀孕的女士如果营养丰富的话,可以解决你以前很难解决的一些身体问题。

各位女士应该珍惜这段宝宝给你带来的黄金时间,不但孕育出一个出色的宝宝,而且把自身的身体养的好好的。

这也是有些女性怀孕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体不是很舒服,其实这种不舒服很多是身体血气旺了,处理身体疾病的一个症状,人在身体变好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生病的症状的。

在这里,笔者也要发一下感慨,人类确实是非常非常精密智能的仪器,人体是最爱我们自己的。

当女士怀了下一代后,居然吃什么都行,吃什么都能消化的了,人体真是神奇。

人类要想健康,只要善待我们自己的身体,尊重自然规律(敲胆经,早睡觉),就一定能够长命百岁的。

第二,怀孕的女士怕疼,疼对胎儿不利。

毕竟敲胆经有疼痛感。

所以应该杜绝有疼痛的事情出现。

胆经

胆经
④配太冲、内关、足三里治肝炎。
刺灸方法:直刺1~1.5寸。
附注:足少阳经“合”穴;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泉。
光明(络穴)
定位: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
功能:顾名思义,本穴共在于目,具有清肝明目、通经活络的功能。
主治:目痛、夜盲、下肢痿痹、乳房胀痛。
环跳(足少阳、太阳之会)
别名:髀厌《素问·气穴论》王冰注;环谷《类经》;髀枢《素问·气府论》张志聪注;髋骨、分中《六集》。
定位: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取穴时,让患者侧卧,下腿伸直,上腿屈曲。
功能:强健腰膝、疏通经络。
主治:下肢痿痹,腰腿疼痛。
又悬钟穴为髓之会穴,有益髓充精、补养气血的作用,因足少阳经行于下肢,穴位于外踝之上,故取之既可治气血不足,筋脉失养之下肢痿痹,半身不遂,又可疏通少阳经气,散寒祛湿而治疗脚气,《玉龙歌》:“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再将绝骨穴兼刺,肿痛当时立见消。”悬钟治痔疾临床很少用,不再赘述。
配穴举例:
功能:疏风解表、平肝熄风、清利头目、宁心安神。
主治:头面、五官、外感、神志病等等。如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血,耳鸣,感冒,颈项强直,热病,疟疾,癫痫,中风以及瘿气。
分析:风池穴的主要作用是祛风,本穴是足少阳和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脉“维络诸阳”而主表,故风池穴是祛风解表之要穴;又足少阳经和足厥阴经相表里,肝胆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极易化火动风。所以风池穴的特点是治疗有关外风和内风引起的病症。
②在这一循行过程中,与胃经(头维、下关),三焦经(翳风、禾髎、角孙),小肠经(秉风、听宫),督脉(大椎) 等发生交叉交会。
第二段:21“其直者,…31入小指、次指之间”

胆经

胆经

胆经在人身体里是一个很关键的一条经络,《黄帝内经》上说,胆主决断,跟人的情志很密切。

现代的人来讲经常会谋虑的东西太多,心里的压力太大,但是胆来讲,就帮助你把所谋虑的事情能够及时的去决断,如果你胆的功能强大,你所谋虑的事情就能够及时的被决断,你的心情也就会舒畅,如果你所谋虑的东西不能被及时的决断,你会产生抑郁,胆经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那咱们现在就看(胆经在人体里的走向),胆经起自眼角外,这个穴位叫瞳子髎;从这儿开始起,然后循头转一圈,转到脖子这儿叫风池穴,这个风池穴我们做眼保健操的时候是个主要穴位,它有明目的效果;然后又上到肩膀上,顺着肩膀、腋下下来,从肋骨走下来然后顺着大腿根,然后又跑到臀部后面去,顺着大腿的外侧直到脚外侧,在脚的第四趾和小趾这间的缝隙,这是一条整个的胆经。

胆经一共有四十四个穴位,是穴位众多的这么一个经络,而且它的作用也跟它的穴位一样,管的身体的部位非常众多,因为循行的路线太长。

胆经的第一个穴位瞳子髎,在鱼尾纹旁边,有眼疾的人是它的一个主治对象。

比如像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都可以按摩眼旁边的瞳子髎来解决。

胆经在治疗偏头痛当中有一个要穴叫率谷穴,这个率谷穴很好找,在耳尖上三至五厘米处,有人头大点,头小点,你就上下找一找,很好找,用手点一点那块有个略微凹陷的地方。

如果你当时正偏头痛呢,这个穴是最敏感的点。

然后循着头下来,我刚才说的风池穴。

风池穴这个穴位很重要,如果我眼睛经常酸涩,在电脑旁边疲劳了,头目也眩晕了,这个时候把眼睛闭上,要用这个手的三指,也就是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来,按揉风池穴,风池穴在发际边凹陷处,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冲鼻子方向使劲,按的感觉是酸胀。

然后循着肩膀下来这有一个肩井穴,肩井穴怎么去找?这个肩井穴因为很重要,所以我们要把它找到。

把大拇指贴在脖子这儿,然后把手弯成弓形,中指的位置点的就是,点的这块肌肉上就是肩井穴。

这个肩井穴主要治疗痛症,不管你是头痛啊,眼痛啊,肩膀痛啊,都可以治疗。

疏通胆经最简单的方法

疏通胆经最简单的方法

疏通胆经最简单的方法
疏通胆经的最简单方法之一是面部按摩。

具体步骤如下:
1. 在颧骨上方的眉弓处,用指尖轻轻按摩或揉捏数十次。

2. 用食指和中指,以顺时针方向在发际线周围做圆圈状的按摩,每个方向约10次。

3. 用食指和中指,在耳垂下方的颧骨凹陷处,轻轻按摩或揉捏数十次。

4. 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下颌骨下方的颈侧缘,从下往上缓慢但均匀地按摩数十次。

5. 用食指和无名指,在太阳穴处轻轻按摩或揉捏数十次。

这些按摩动作可促进胆经的气血流动,缓解胆经阻塞或不顺畅的情况。

请记住,在进行按摩时要轻柔,避免施加过大的压力。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请咨询医生或专业的中医师。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胆经不通的症状,敲胆经的作用和功能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胆经不通的症状,敲胆经的作用和功能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胆经不通的症状,敲胆经的作⽤和功能胆经准确位置 ⾜少阳胆经:从外眼⾓开始(瞳⼦髎⽳),上⾏到额⾓(颔厌⽳、悬颅⽳、悬厘⽳、曲鬓⽳;会头维⽳、和髎⽳、⾓孙⽳),下⽿后(率⾕⽳、天冲⽳、浮⽩⽳、头窍阴⽳、完⾻⽳、本神⽳、阳⽩⽳、头临泣⽳、⽬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沿颈旁,⾏⼿少阳三焦经(经天容⽳),⾄肩上退后,交出⼿少阳三焦经之后(会⼤椎⽳,经肩井⽳,会秉风⽳),进⼊缺盆⽳(锁⾻上窝)。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胆经循⾏路线 它的⽀脉:从⽿后进⼊⽿中(会翳风),⾛⽿前(听会、上关;会听宫、下关),⾄外眼⾓后;另⼀⽀脉:从外眼⾓分出,下向⼤迎,会合⼿少阳三焦经⾄眼下;下边盖过颊车(下颌⾓),下⾏颈部,会合于缺盆(锁⾻上窝)。

由此下向胸中,通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沿胁⾥,出于⽓街(腹股沟动脉处)绕阴部⽑际,横向进⼊髋关节部。

(渊液、辄筋;会天池),沿胸侧,过季胁(⽇⽉、京门;会章门),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

由此向下,沿⼤腿外侧(风市、中渎),出膝外侧(膝阳关),下向腓⾻头前(阳陵泉),直下到腓⾻下段(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下出外踝之前(丘墟),沿⾜背进⼊第四趾外侧(⾜临泣、地五会、侠溪、⾜窍阴)。

它的⽀脉:从⾜背分出,进⼊⼤趾趾缝间,沿第⼀、⼆跖⾻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甲,出于趾背毫⽑部,接⾜厥阴肝经。

如何正确的找到胆经? 胆经在下肢的巡⾏路线是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趾、次趾之间。

有个很容易找到的标志,就是沿着裤⼦中间的那条线⾄膝盖侧⾯处,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位。

本经⼀侧44⽳(左右两侧共88⽳)。

其中15⽳分布于下肢的外侧⾯,29⽳在臀、侧胸、侧头等部。

⾸⽳瞳⼦髎⽳,末⽳⾜窍阴⽳。

主治胸胁、肝胆病症、热性病、神经系统病症和头侧部、眼、⽿、咽喉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胆经不通胆经不通的症状胆经不通的常见症状表现:⼝⼲⼝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胆经(一)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胆经(一)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胆经(一)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胆经是中医学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是经络穴位图谱的其中一条经络,也是人体内脏之一——胆的运行通路。

在中医治疗中常常会用到胆经来治疗各种疾病。

一、概述胆经是起于眼角的一条经脉,沿着颊部、颈部、胸部、腹部、大腿前面、膝盖等部位纵向贯穿,终止于足太阳膀胱经(即足太阳经)。

它与脾经交接于足太阳膀胱经的气海穴,与肝经交接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敦穴。

二、穴位1.足少阳胆经:足小趾外侧开头,向上贯穿脚背、小腿外侧、胫骨前缘、膝外侧、大腿前外侧、阴部经腹下至睾丸或卵巢,在胸前(太阳重环)与任脉交会,直上出颈,至耳前上角。

2.手少阳胆经:手小指水间道上,向上贯穿手背,沿腕后外侧上行,沿前臂外侧,通过肘前的天井穴,上臂外侧进入肩部,上过肩髃,后上越窍下降至当阳穴,再从大椎穴出颅,沿颅后上过风府上顶最后止于睛明穴。

三、特点1.循行不正:在人体内胆经呈现出循行不正的状态,这是由于胆经所管辖的五脏六腑结构发育不一、大小不一引起的。

2.疾病较多:胆经是人体的外在过渡器官,功能复杂。

因此,它常常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多种疾病,例如头痛、口苦、胸痛、呕吐等。

3.常用穴位:在治疗中,常用穴位有太阳穴、阳陵泉、四白、曲池、膻中等。

这些穴位通过按摩、针刺、敲打等手法刺激胆经以调节人体机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四、注意事项1.禁用方式:对于某些特定的人来说,按摩、针刺和敲打等手法是不适宜的,如孕妇、癫痫病人、心脏疾病患者等,应避免这些手法。

2.调养方法:平时可以多进行有氧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醉酒等。

饮食上要清淡、健康,贵在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腻的食物。

结论:胆经是人体经络穴位图谱中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经络,其对人体的多个系统、器官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可通过激活经络中的穴位起到调理身体的功能,是中医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在治疗时也要注意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胆经

胆经
胆 经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汤宇
什么是经络
• 经络,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黄帝内 经》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 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 传递病邪等。 • 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 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它们 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联成为一个有机的 整体。 • 1973年中国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 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现存最早的 经络学专著。
十二时辰与经络
•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 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 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 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旦慧、昼安、 夕加、夜甚”,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 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 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 代科学提出的时间医学。 •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 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 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 一个大的循环通道。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
阳白
• • • • • •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功效】疏风清热,清头明目。 【主治】 1.头痛,眩晕。 2.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口眼 歪斜。
风池
• • • • • 别名:热府。 穴义: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名解: 1)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 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 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2)热府。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 化为受热膨胀。理同风池名解。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 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解表,聪耳明目。 【主治】 1. 头痛,颈项强痛,感冒,热病。 2. 眩晕,中风,高血压,口眼歪斜。 3. 目赤肿痛,鼻塞,鼻渊,耳鸣。

拍胆经的正确方法

拍胆经的正确方法

拍胆经的正确方法拍胆经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可以通过拍打腹部的方式来促进胆经的运行,调节身体的功能,提高健康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拍胆经的正确方法。

首先,选择一个安静、干净、通风良好的环境,最好在早晨或者晚上进行拍打,以充分放松身心。

可以选择晨练或者睡前进行,避免饭后或过于饥饿时进行拍打。

开始时,先调整好自己的姿势,最好选择采取坐姿或站姿,双脚与肩同宽分开,放松双臂自然垂下。

然后放松呼吸,以鼻吸口呼的方式进行深呼吸,吸气时腹部膨胀,呼气时腹部收缩。

这样可以增加氧气供应,使拍打效果更好。

接下来,调整自己的心情,心情愉悦、放松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感受腹部的变化,排除其他杂念。

然后,使用手掌内侧的肉垫部位,即掌根部位,进行拍打。

左手拍打右侧,右手拍打左侧。

开始可以使用较轻的力度,逐渐加大力度,力度要适中,不要太重,以避免伤害皮肤和内脏。

每次拍打应均匀有力,尽量保持拍打的频率和节奏一致。

具体的拍打方式有多种,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比如可以借助手掌的力量、指关节的力量、或者是利用双手拍打腹部。

也可以通过拍打腹部的同时,配合用力呼气,以加强拍打效果。

拍打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整个腹部、胸腹交界处和盆腔位置,可以逆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也可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

拍打时要注意避开脊椎、胸骨等硬骨部位,以及女性的乳房和子宫等敏感部位,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在拍打过程中,可以边拍边自我感觉腹部的温热或微痛感,这些感觉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用担心。

拍打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时间。

拍打的频率一般为每周3-5次,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拍打胆经的注意事项:1.在拍打胆经之前,最好先洗手,并保持双手干净。

2.严禁在饭后立即进行拍打,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3.女性在月经期间不宜进行拍打。

4.如果有心脏病、高血压、肾脏疾病等慢性病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拍打。

5.拍打胆经是一种辅助疗法,不能替代正规医学治疗,如果有严重的疾病,请及时就医。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
主要证候寒热,口苦,胁痛,偏头痛,外眼角痛,颈及锁骨上窝肿痛,腋下淋巴结肿大,股、膝、小腿外侧 疼痛及第四足趾运动障碍。
主治侧头、眼、耳、鼻、喉、胸胁等部位病症,肝胆、神经系统疾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胆经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胆经。循行部位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上至头角(颔厌穴),下行到耳后(完骨 穴),再折回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前行入 缺盆。本经脉一分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于耳前,至目外眦后方。另一分支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大迎穴,同 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行至目眶下,向下的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与前脉会合于缺盆后,穿过 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环跳穴处。直行向下的经脉从缺盆下行至腋,沿胸侧,过 季肋,下行至环跳穴处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浅出外 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
脏腑病:口苦,目眩,疟疾等。经脉病: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 发热等证。
1.经脉循行: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额角返回下行至耳后,沿颈部向后交会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 入胸过膈,联络肝脏,属胆,沿胁肋部,出于腹股沟,经外阴毛际,横行入髋关节(环跳)。
Tóu Qiào Yīn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 [配伍]配强间治头痛;配只支沟、太冲、风池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敲打胆经后浑身没劲胆经通头身轻

敲打胆经后浑身没劲胆经通头身轻

敲打胆经后浑身没劲胆经通头身轻
头晕头痛、耳鸣、胸胁肋部胀满不舒、腰腿痛,从上到下,浑身难受……如果告诉你人体有一条经脉可以解决以上诸多问题,你会不会十分惊喜?这条经脉就是胆经。

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由颈、肩进入锁骨上窝;直行脉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

胆经失调容易发生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等头面五官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各种不适和疼痛,如胸胁肋部胀满不舒、腰腿痛,神经精神失调性疾病,如失眠等也与胆经失调有关。

刺激胆经及其穴位可以清利头目、聪耳明目、缓解胁肋部胀满、调理睡眠、治疗腰腿痛。

胆经上分布有44个穴位,其中头面部穴位有20个,是头面部穴位分布最多的经脉。

指腹按压胆经穴位或用手指尖做梳头动作,或按摩耳周,均可以清利头目、缓解眼、耳周围的小肌肉群紧张、增加头皮局部血液循环,达到良好的治疗与保健作用。

手握空拳或用保健
锤敲击胆经在腰腿部的循行线路,可起到放松肌肉、舒缓疲劳、缓解神经压迫等作用,亦是很好的保健方法。

头晕头痛、失眠:按摩、针刺阳白、头临泣、目窗、风池、四聪穴等头部穴位可以改善头皮微循环、镇静安神。

腰腿痛:环跳穴位于人体股外侧部,是治疗椎间盘突出或梨状肌综合症等坐骨神经压迫症候群的特效穴位,刺激该穴可以治疗半身不遂、下肢萎缩、腰痛。

胆经通不通,用手摸一摸

胆经通不通,用手摸一摸

胆经通不通,用手摸一摸说起胆经,大家都不陌生,这些年敲胆经瘦大腿、敲胆经排毒、敲胆经解压等等,很是流行,但又有多少人真的知道自己胆经通不通,是否需要敲胆经呢?现在正是秋季,告诉大家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就能知道你的胆经是否通畅:用手摸一摸你的后背和腹部的温度,健康的人应该是后背偏热而腹部偏凉。

中医专家徐文兵老师在《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中说,我们的身体分阴阳,腹部为阴,背部为阳,冬天的时候,阴盛阳衰,人体后背的温度就偏低,腹部的温度也偏寒。

当我们用手去触摸人的身体的时候,就在分界线、身体的两侧,胆经循行的这个位置,正好阴阳一分为二,后背偏热而腹部偏凉,这是健康的人。

不健康的人,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后背摸上去依然是寒冷的,这是阳气不足的表现;还有一种阳气生发太过,腹部没有低温的地方,全身出现燥热。

这种阴阳不平的情况,是因为胆经循行在它的交叉点和结点出现了问题。

方法很简单吧,自己都能摸得出来,我的体质一向来就是阳虚质,还真的后背比腹部凉;而青葱一向是湿热质,她就是腹部比后背热。

虽然我们两在这方面不一样,但有时候也会出现相同的症状,比如:早晨起来口苦、中年油腻(皮肤油腻、头发油腻)、两肋隐隐作痛、偏头痛等,其实这都是胆经不通的表现。

如果你对温度的感觉不太敏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症状来判断。

《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可想而知胆经有多重要。

胆经,分布在我们头、身侧面,如同掌管门户开合的转轴,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能够调节各脏腑功能,当胆经不通畅时,我们经络的气机就会出问题,进一步影响脏腑正常的功能。

胆经不通的表现口苦:是胆气上逆了,往上顶,使胆汁反流上来,而胆汁是苦的。

油腻:皮肤油性大、头发油,严重的脂溢性脱发、高血脂,肥胖等,这都跟胆汁密切相关。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具有重要作用,而中医里认为肝胆互为表里,肝胆两条经络是否通畅,对胆汁的分泌和排出都有很大的影响。

胆经不通的人,胆汁不能顺利地排到消化道里,所以身体的脂肪代谢能力较弱。

12足少阳胆经ppt

12足少阳胆经ppt
足少阳胆经简称胆经
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共四十四穴.
少阳是阳气初生的经络,所以他能治疗发热 病
主要大致在足部以下,他的性质介于阴,阳明 之间。
(一)五输穴 • 井:足窍阴 Zú qiào yīn • [定位]在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
甲角0。1寸。 • [主治]偏头痛,目眩,目赤肿
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 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
悸,热病。
• [配伍]配大椎、照海、申脉治癫狂痫证;配风池、印堂、太冲治头 痛、目眩;配悬钟、后溪治颈项强痛。
•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 [刺灸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 可灸。
• 胆经合穴
• (二)原穴:丘墟 Qiū xū • [定位]在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 [解剖]在趾短伸肌起点;有外踝前动、静脉分支;布
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 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 [附注]八会穴--髓会。
(八)交会穴

1:环跳 Huán tiào
•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 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 [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 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 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 (五)八会穴:悬钟Xuán zhōng •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 [解剖]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有胫前动、静脉
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 [主治]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 腿痛,脚气,腋下肿。

东方养生--胆经

东方养生--胆经

GB 10
GB 11
完骨 GB12
9.天冲 Tiānchōng (GB 9) 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 2寸,率谷后 0.5寸处。
8.1率0.谷浮* 白 ShFuúàbiágiǔ (G(BGB8)l0)足少足阳少、阳足、太足阳太经阳交经会交穴会穴 【定【位定】位】在头在部头,部当,耳当尖耳直后上乳入突发的际后上1.方5寸,,天角冲孙与直完上骨方弧。形连线的 【主治】 ● 偏中正三头分痛之,一眩与晕上,三耳分鸣之,一耳交聋点处。
● 目赤肿痛,暴喑,牙关紧闭 【操作】 平刺 0.5~0.8寸。
12.完骨* Wángǔ (GB 12) 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 ● 头痛,颈项强痛,失眠 GB 8
● 齿痛,口喎,口噤不开,颊G肿B 9
● 癫痫,疟疾 【操作】 直刺 0.5~0.8寸。
● 疝气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股骨大转子 最凸点
GB 29
髂前上棘
30.环跳* Huántiào (GB 30) 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
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取法:侧卧,被压于下面的下肢伸直,上面的髋、膝关节屈曲, 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取穴。 【主治】 ● 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腰腿痛 【操作】 直刺2~3寸。
【【【主定定治 位位】 】】●在在目小小痛腿腿,外外夜侧侧盲,,,当当目外外视踝踝不尖尖明上上3寸7寸,,腓腓骨骨前前缘缘。,平阳交。
【主治】 ●● 颈乳项房强胀痛痛,,偏乳头汁痛少,咽喉肿痛
【38操.作阳】辅 ●直Yá刺胸ng1胁f~ǔ胀1(.痛G5B寸3。8) 经穴

带你认识奇经八脉之胆经

带你认识奇经八脉之胆经

带你认识奇经八脉之胆经
头晕、头痛、耳鸣、腰腿痛,浑身难受……有一条经脉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这条经脉就是胆经。

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由颈、肩进入锁骨上窝;直行脉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
下行;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

胆经上分布有44个穴位,其中头面部穴位有20个,是头面部穴位分布最多的经脉。

指腹按压胆经穴位或用手指尖做梳头动作,可以清利头目,缓解眼周、耳周的小肌肉群紧张,增加头皮局部血液循环,达到良好的治疗与保健作用。

手握空拳或用保健锤敲击胆经在腰腿部的循行路线,可以起到放松肌肉、舒缓疲劳、缓解神经压迫等作用,亦是很好的保健方法。

头晕、头痛、失眠:按摩、针刺阳白、头临泣、目窗、风池、四聪穴等头部穴位,可以改善头皮循环、镇静安神。

腰腿痛:环跳穴位于人体股外外侧部,是治疗椎间盘突出或梨状肌综合征等坐骨神经压迫症候群的特效穴位,刺激该穴可以治疗半身不遂、下肢萎缩、腰痛。

十二正经之胆经

十二正经之胆经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
足窍阴 zuqiaoyin GB44
定位:在足第4趾末节外侧,趾甲角旁开0.1寸。 作用:清头明目,通经开窍。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咽喉、热病、失
眠、胁痛、咳逆、月经不调。 应用:偏头痛配头维、太阳。
耳鸣、耳聋配翳风、听会、外关。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肿痛,脚气,痔疮。 应用:项强、落枕配后溪、风池;
胸胁胀痛配期门; 下肢痿痹配风市、足三里; 咽喉肿痛配太冲; 痔疮配长强。 操作:直刺0.8~1.0寸。
丘墟 Qiuxu GB40
定位: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处。 作用:舒筋利节。 主治:颈项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疟疾。 应用:胸胁胀痛配阳陵泉、期门;
作用:祛风解表,明目聪耳。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鼽
衄,耳鸣耳聋,颈项强痛,感冒,癫痫, 中风,热病,疟疾,瘿气。
应用:头痛配外关; 目赤肿痛配太阳、攒竹; 鼻渊、鼻鼽配印堂、合谷; 感冒配风门、曲池; 眩晕配太冲; 疟疾配间使、大椎; 颈项强痛配后溪。
操作: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 备考: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日月 Riyue GB24
定位: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 旁开4寸。 作用:疏肝利胆,和胃降逆。
主治:呕吐、吞酸、胁肋疼痛、呃逆、黄疸
应用:胁肋疼痛配丘墟、阳陵泉、支沟。
呕吐配内关、中脘。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 部重要脏器。可灸。
带脉
定位: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第11肋游离端下方与 脐水平线交点。
足少阳胆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头面部:起于外眼角(瞳子髎),上行至额角, 交于头维穴,从头维向下至耳前鬓角发髻后缘 处(曲鬓),从曲鬓向上会角孙绕耳后至完骨, 在直向上经头部至(本神)、眉上1寸(阳白), 直向后经头临泣,至后发髻上1寸处。

胆经不通的症状有6种

胆经不通的症状有6种

胆经不通的症状有6种胆经不通的表现:1、油性头发——由于胆汁分泌不⾜,⽆法有效分解吃进去的油脂,加上肝热的因素,就从头发排出来油了。

2、早⽣⽩发——⼈体的能量不⾜所致,中医有⼀句话:“发乃⾎之末”,由于营养供应不⾜才会造成⽩发。

3、⾯部眼⾓位置长斑——毒素堆积。

4、胆经沿线问题,偏头、肋下、腿、脚踝、脚疼或冷等。

5、胆囊问题——结⽯,炎症等。

6、肝脏问题——毒素⽆法顺利排泄,堆积形成,脂肪肝等。

解决⽅案:⽤⼒拍打胆经,最最简单的⽅法,是从PP的环跳⽳位开始,拍打⼤腿外侧,到膝盖即可。

⼀般⼈侧坐椅⼦,搭⼆郎腿,正好露出环跳,⼿握空拳,抬起成⾃由落体向下,从环跳沿线到膝阳关。

每天最好⼆次,每次单侧2~3分钟,⼤概100下左右。

⽬的是刺激胆经,使他的胆汁分泌好⼀点,从⽽让⼈体吃下去的⾷物得到最好的吸收,为⼈体造⾎准备⾜够的材料。

胆经不通的症状注意事项: 1、⽼⼈敲胆经不要敲得太多,因为⾎升得太快⼈体的调节也会快,这样⽐较不舒服。

2、怀孕的⼈不能敲,也不能让孕妇有痛感,会对宝宝有影响,胆可以轻轻地拔罐,当然不允许拔出红的印⼦来。

击打感觉:⼤腿外侧发热,⾎液通畅,脚发热。

直接效果: A、排出⾝体毒素——宿便。

B、⼤腿通道通畅——消瘦。

长期效应: A、头发变⿊,油少 B、脸上去斑C、肝胆有益 D、⾝体排毒 E、⼤腿消瘦(⼆、三个⽉) 拍打过程要注意:有的⼈堵塞情况严重,开始⽪肤会出现状况,青紫⾊,出疹⼦等等,这⼀般是胆经排毒,稍微休息见好再⾏。

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去医院,最好是看中医! 拍打时间:⽩天随意,晚上不能超过22:00点。

胆经不通的症状敲打胆经的好处⼤家都知道了吧?在⽇常⽣活中⼤家可以根据⾃⼰的⾝体情况检查⾃⼰是否胆经堵塞,如果是的话建议去医院确诊⼀下,在医⽣的指导下治疗,平⽇也可以敲打胆经预防。

敲胆经的注意事项:由于⼈吃下饭时,⼤量⾎液去消化⾷物,所以刚吃过饭半⼩时内不要敲。

另外,⽣⽓的时候,也不要敲胆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井 GB21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
中点处。 【功效】散风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1.颈项强痛,肩背痛,手臂不举。
2.乳痈,乳汁少,难产,滞产,疝气。 【操作】直刺0.5~0.8寸,深部为肺 尖,慎不可深刺,孕妇禁针刺;可灸。
日月 GB24(胆募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
2.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 3. 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光明 GB37(络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功效】明目,通络。 【主治】1. 夜盲,目痛,颊肿。
2. 下肢痿痹,膝痛。 3. 乳房胀痛,乳汁少。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2.目赤肿痛,颈项强痛,胸胁痛。 3.疟疾,疝气。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足临泣 GB41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四趾本节(第四跖趾关节)
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功效】清肝明目,理气散结。 【主治】1.偏头痛,目痛,胁肋痛。
2.乳痈,乳胀,瘰疬,疟疾。 3.中风偏瘫,足跗肿痛。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中线旁开4寸。 【功效】疏肝利胆,健脾降逆。 【主治】1.胁肋疼痛,胃脘痛。
2.黄疸,呕吐,吞酸,呃逆。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带脉 GB26 【定位】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
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功效】调理月经,健脾固带。 【主治】1. 月经不调,带下,疝气,小腹痛。
风池 GB20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 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效】平肝熄风,清热解表,聪耳明目。
【主治】1. 头痛,颈项强痛,感冒,热病。
2. 眩晕,中风,高血压,口眼歪斜。
3. 目赤肿痛,鼻塞,鼻渊,耳鸣。
【操作】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 或向对侧风池方向透风府(督脉穴)。深部 为延髓,不可向上斜刺,严格掌握深度与角 度;可灸。
3、主治要点
头面五官疾病:头痛,面痛,口眼歪斜,目 疾,耳疾。
外经病:颈项强痛,落枕,胸胁胀痛,腰腿 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妇科病:乳痈,乳汁不下,带下。 肝胆病:黄疸,口苦,胁痛,呕吐。
4、操作要点
风池、肩井注意针刺方向和深度。
直上方。 【功效】疏经活络,熄风止痉。 【主治】1.偏头痛,目痛,眩晕,耳鸣,耳聋。
2.小儿惊风。 3. 烦满,呕吐。 【操作】向下、或向前、或向后平刺0.5~1寸;可 灸。
完骨 GB14 【定位】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 【功效】祛风清热,宁神定惊。 【主治】1.偏头痛,头项强痛、喉痹、颊肿、齿痛、
【定位】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功效】清头明目,通经开窍。 【主治】1.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咽喉
肿痛。 2.热病,多梦,失眠。 3.胸胁痛,足跗肿痛。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足少阳胆经小结
1、经脉走向
体表:起于目外眦,经耳前、耳后、颞部、肩, 沿胸、腹、下肢外侧下行,止于足第四趾外侧端。 支脉从足背至足大趾外侧端,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侠溪 GB43 (荥穴) 【定位】在足背,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
处纹头上凹陷处。 【功效】祛风清热,舒肝定惊。 【主治】1.惊悸。
2.头痛、眩晕、颊肿、耳鸣耳聋/目赤肿痛 等头面五官病症。 3.胁肋疼痛、膝股痛、足跗肿痛等痛症。 4.乳痈。5.热病。 【操作】直刺0.3~0.5寸。
足窍阴 GB44(井穴)
十一、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目外眦,经 耳前、耳后、颞部、肩,沿 胸、腹、下肢外侧下行,止 于足第四趾外侧端。支脉从 足背至足大趾外侧端,与足 厥阴肝经相接。
体内:络肝,属胆。
(二)主要病候
口苦,目疾,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 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 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证。
2.腰胁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环跳 GB30(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
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功效】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主治】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腰腿痛。
【操作】直刺2~3寸,(有麻感向下肢放射);可灸。
风市 GB31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
体内:络肝,属胆。 联系脏腑器官有:目、耳、肝、胆。
2、取穴要点
屏间切迹取听会;眉上一寸取阳白; 风府外侧凹陷中取风池; 肩峰与大椎连线中点取肩井; 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外、中1/3交界取环跳; 腓骨小头前下方取阳陵泉; 腓骨前缘,外踝尖上5寸取光明,上3寸取悬钟; 外踝的前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丘墟; 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取足 临泣; 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趾甲角旁0.1寸取足窍阴。
口僻等头项五官疾病。 2.癫痫。 【操作】平刺0.5-0.8寸。
阳白 GB14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功效】疏风清热,清头明目。 【主治】1. 头痛,眩晕。
2. 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口眼 歪斜。 【操作】向下平刺0.3~0.5寸,或向下透鱼腰;可灸。
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功效】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主治】1. 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2. 遍身瘙痒,脚气。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阳陵泉 GB34 (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疏肝利胆,舒筋镇痉。 【主治】1. 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
2. 头痛,面痛,齿痛,口眼歪斜。 【操作】微张口,直刺0.5~1.0寸;可灸。
听会
听宫
下关
耳鸣,耳聋,聤耳
耳鸣,耳聋
齿痛,口歪, 面痛
齿痛
牙关紧闭,下颌关节痛,口歪, 面痛,齿痛
治疗耳疾为主
治疗面部疾病为主
率谷 GB8(足少阳、足太阳经穴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
悬钟 GB39(八会穴之髓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功效】疏肝益肾,强筋健骨。 【主治】1. 颈项强痛,胸胁疼痛,半身不遂。
2. 腰腿痛,脚气。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丘墟 GB40 (原穴) 【定位】在足外踝的前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
凹陷处。 【功效】疏肝利胆,泄热通经。 【主治】1.外踝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瞳子髎 GB1 (手太阳、手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功效】平肝熄风,明目退翳。 【主治】1. 目痛,目赤,目翳等各种目疾。
2. 头痛,口眼歪斜。 【操作】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听会 GB2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
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聪耳。 【主治】1. 耳鸣耳聋,聤耳。
(三)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疾病: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 口眼歪斜,齿痛,咽喉肿痛。 神志病:癫狂痫,多梦,惊悸。 热病:黄疸,口苦。 外经病:肩痛,胁痛,腰腿痛,下肢痿痹。
(四)腧穴
本经共44个腧穴:重点掌握瞳子髎、听会、完骨、阳 白、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带脉、环跳、风市、阳 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18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