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课时 认识符号= >和< 2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认识>、<和=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认识>、<和=教案

4认识>、<和=一课时教学内容比较数的大小教材第19~2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二”“ >”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词语(等于、大于、小于)表述5以内数的大小。

2•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会正确地书写“二”““<”重点难点会用“二”“ >”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具学具森林运动会”的主题图,课件,投影,各种图片。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按数的顺序填空。

填空后提问:5的前面都有哪些数?3的后面是几,都有哪几个数?2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4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相邻的数是谁和谁?2.数数,边数边打手势。

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二探究新知1.学习“等号”。

(1)引出主题图:森林里真热闹,小动物们正在开运动会呢。

(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提问:参加运动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多少?同桌互相数一数。

(2)组织学习“等号”。

引导:数一数有几只小兔。

当学生边数边说时,教师让小兔从图中跳出来,摆出如书上的样子。

(板书“4”)再数一数有几只小猴。

也让小猴从图中跳出来,和小兔一一对齐。

(再板书“4”)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小兔和小猴同样多)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在小兔和小猴之间连上对应线。

一只小猴对一只小兔,一只小猴对一只小兔……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小猴,我们就说小兔和小猴同样多。

那么4和4就同样多,这时我们就在4和4之间写上一个符号“= 表示4和4相等,这个符号叫作“等号”。

读作:4等于4。

互相读读。

(3)学写“ =。

”教师做示范,强调两个小横要一样齐,要写平。

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写。

2.学习“ >”“。

<”(1)刚才我们把小猴的只数和小兔的进行了比较,你们还想把谁和谁进行比较?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说说把谁和谁进行了比较,结果怎样。

教师组织交流。

引导得出:大家数一数,小松鼠有几只?抽出图形。

(小松鼠的头)再数一数,小熊有几只?再抽出图形和小松鼠对应摆好。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2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2


重点:认识“>、=、<”等数学符号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导入。
通过为小熊猫过生日这个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知的学习。
师:同学们,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它们快乐的生活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今天,熊猫一家正在给小熊猫盼盼过生日,请来了许多小客人,热闹极了,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熊是怎样给客人分食物的吧!
(2)描述分萝卜的过程,边说边演示兔子和萝卜之间一一对应关系和个数关系,体验同样多的含义。看完动画,说一说小熊是怎样给兔子分萝卜的?
生:一个一个地分。
教师利用动画演示一一对应分的过程。
2.认识“=”。教师介绍,让学生知道“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以及“=”的读、写。
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时间:2013年9月日课时安排:1课时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主备教师
蒋桂娟
使用教师
蒋桂娟
课题
认识>=<(二)




知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技能
经历把“同样多、多些、少些”等语言抽象为用数学符号的过程。
过程
与方法
初步认识“>、=、<”等数学符号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在看图讲故事和分食物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关心他人的情感。

2024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
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 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 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 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 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 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 一验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
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 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 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2——5页 ( 数 一 数 ) 教学目标: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 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 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doc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doc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会利用“>”“<”和“=”来描述长度和个数的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纸条的高低不等和高低相等形象直观引入“>”“<”和“=”这三种符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小朋友,开学至今大家都长高了不少,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身高。

谁愿意来比?(请两个小朋友)大家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下面请小朋友三人一组,自由组合,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说说比的结果,互相轮流进行。

2.出示投影P18第一题图上有谁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强和小胖)(小亚和小巧)谁来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说一说比的结果(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小强和小胖一样高。

(3)小亚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亚矮。

二、新授1.出示P18第2题第一张图请小朋友说一说图意。

师并介绍小于号画小于号,开口的方向表示大,合拢的方向表示小。

一起书空小于号。

师:一个单位的计算条比三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数学表达方式是1<3。

念作1小于3。

用心爱心专心谁来说?(多请几个)练一练摆计算条左边放2个,右边放5个,先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写一写。

左边放1个,右边放4个,(独立完成,写一写) 2.左边放2个,右边放2个,问:现在是什么情况? 2和2相等也就是2等于2。

等号两边开口一样,表示相等。

一起书空等号,然后在书上写等号。

3.猜想一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哪个符号?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名字,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形状。

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猜想的结果告诉你的同桌。

A:形状,上黑板画一画B:名称C:解释形状D:说图意师:大家讲得真好,正如大家想的,确实我们接下来要学习大于号,谁有什么好方法来记大于号?一起书空大于号。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范本三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开学至今大家都长高了不少,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身高。谁愿意来比?(请两个小朋友)
2、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范本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会利用“>”“<”和“=”来描述长度和个数的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
通过纸条的高低不等和高低相等形象直观引入“>”“<”和“=”这三种符号。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0~5的认识,今天我们将来认识“=”、“>”、“<”,并学会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和‘=’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和‘=’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 ‘<’和’=’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使用符号’>’ ‘<’和’=’,表示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意思;2.能够对数字进行简单的比较,判断大小关系;3.能够根据大小关系填空,完成简单的比较运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符号’>’ ‘<’和’=’,以及数字比较法则;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抽象符号与实际生活中的大小关系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回顾一年级数学上册已学过的数字,提醒他们如何使用数字进行比较(如:“哥哥有3颗糖,弟弟有2颗糖,哥哥比弟弟多1颗糖”)。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符号’>’ ‘<’和’=’•教师拿出两个数比较,让学生说出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然后引出符号’>’ ‘<’和’=’。

比如,教师拿出8和5,让学生说出8大于5,即8>5。

•通过类似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符号’>’ ‘<’和’=’的含义。

3. 练习符号运用•准备张纸板,画上符号’>’ ‘<’和’=’,并在板上留出几个数字的位置,让学生代入数字,填写相应的符号•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掌握符号’>’ ‘<’和’=’的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布置一道题目,让学生在板上互相检查答案,达到巩固效果。

4. 运用教材•让学生拿出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找到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阅读,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关的练习。

5. 课堂小结•教师回顾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巩固学生对符号’>’ ‘<’和’=’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在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课后继续完成;•参看数学教材,寻找与本节课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

五、教学反思•符号’>’ ‘<’和’=’是数学中基础的比较符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多运用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含义;•在让学生巩固运用符号的过程中,需要巧妙设计习题,让学生在进行操作时,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含义。

信息窗四(认识“>、<、=”)-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四(认识“>、<、=”)-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四(认识“>、<、=”)-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理解数值大小的关系,认识“>、<、=”符号。

2.学生掌握根据题目意思选取符号的方法。

3.学生能准确地完成填表、连线等数学运算。

教学内容1.认识“>、<、=”符号。

2.根据题意选择符号进行填表、判断大小等运算。

教学重点1.学生能识别并灵活运用“>、<、=”符号。

2.学生能准确地完成填表、连线等数学运算。

教学难点1.学生在运用符号时容易混淆,不能准确判断大小关系。

2.学生在填表、连线等运算中容易出现错误。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的综合练习题。

2.教师准备了多媒体设备,以便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首先,教师通过举例说明“>、<、=”符号的含义,并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想一下这几个符号在数学中的作用。

2. 播放教学视频教师准备一个有关“>、<、=”符号的教学视频,展示给学生观看,讲解使用方法和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3. 完成题目练习教师将一些练习题放在黑板上,让学生尝试自己完成,并让学生在完成后互相交流并对错进行讨论。

4. 教师讲解当学生完成题目之后,教师请几个学生上来进行讲解,并指出其中的错误。

5. 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答问题,并展示出来进行互评。

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灵活运用“>、<、=”符号,能准确地判断大小关系,并能准确完成连线、填表等数学运算任务。

作业1.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作业。

2.学生自己找相关练习题进行练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什么?3后面是什么?(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1、出示主题画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梨桃子香蕉343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1)老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向大数,尖端朝向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一只熊吃了一颗玉米。

玉米够吗?三、练一练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2教学内容:比大小P17教学目标:1、通过计数和比较活动,体验比较方法的多少。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等于、大于和小于》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等于、大于和小于》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课时等于、大于和小于教学内容:等于、大于、小于,教材第18-19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认识符号=、>和<,会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2、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简单概括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认识符号=、>和<,会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1、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写好>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第三天,小兔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今天的蘑菇比较少了,他们才采到四朵蘑菇,他们回到家,准备吃了,(出示:四只兔子和四朵蘑菇一一对应。

“=”兔子和蘑菇的数量一样多。

)这时兔妈妈回来了,有五只兔子了,只有五朵蘑菇,妈妈没得吃怎么办?(兔子比蘑菇多了一个。

“﹥”)老大和老二想平时妈妈那么辛苦,应该让妈妈吃,所以老大和老二就偷偷走掉了。

(这时兔子的数量比蘑菇少,“﹤”)出示:=、﹥、﹤二、教学新课:1、出示“森林运动会”场景。

横幅上的字是“森林运动会”。

你知道图里的小动物是来做什么的吗?这些小动物都来参加森林运动会,那么你想从这里知道些什么呢?相机给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使学生明白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当学生提出想了解动物只数等问题时,进一步启发:你还想知道哪种小动物的只数多,哪种小动物的只数少吗?你想比较哪两种小动物的只数?按照大家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2、教学同样多贴出小猴、小兔图(上下对着贴)①1只小兔正好对着1只小猴,一个对一个比,不多也不少,边说边用线连,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②人示范写法“= ”。

③学生操作,摆几个○,对应摆同样多△。

3、教学大于①从图中让学生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师边说边贴出5只松鼠和3只小熊,松鼠有多余。

认识=、>和<

认识=、>和<

认识“=”、“>”、“<”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19~20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知道数是有大小的,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来描述数的大小。

2. 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知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初步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概念。

3. 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难点: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动物头像、吸铁石。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今天啊,森林里热闹极了,原来呀——“森林运动会”开幕啦!(出示情景图)1.提问:瞧,运动员登场了,看一看有哪些队参加比赛?你知道它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现在心里数一数,数好了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学生汇报。

2. 过渡: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二、认识“=”1. 谈话:拔河比赛马上开始了,如果你是裁判,你会选择哪两个队参加呢?指名说。

2. 为什么你们都选择小兔队和小猴队?(学生可能回答:小兔和小猴队员一样多)3. 是这样吗?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能看出小兔和小猴同样多?让学生上黑板排一排。

4. 学生评价。

排的怎么样?为什么好?(引导学生说:1只小兔正好对着1只小猴或一个对一个)教师相机板书(在小兔和小猴的头像之间连线)这样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5. 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比较的结果吗?指名说。

说明:1只小兔正好对着1只小猴,谁也没有多余。

我们就说,小兔和小猴的只数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6. 提问:小兔几只?小猴呢?(板书: 4 4)(1)说明:小兔和小猴只数同样多,我们可以用这个符号表示。

(板书:=)(2)说明:这个新朋友叫等号。

(板书:等号)读作4等于4。

(3)让学生读一读4=4。

(4)现在你知道4=4表示什么意思了吗?7. 教学等号的写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小于、等于、大于》优质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小于、等于、大于》优质教案
学生: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认识“=”,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板书:441.“想想做做1”。
在圆圈里填上“>”、“<”或“=”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数哪个多?哪个少?(同样多)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样多)④4和4同样多,我们就说4=4。(板书:4=4)老师指着等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等号。
(板书:等号)读作:4等于4。
大家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下面请小朋友三人一组,自由组合,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说说比的结果,互相轮流进行。
2.出示投影P18第一题
图上有谁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强和小胖)(小亚和小巧)
谁来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说一说比的结果
(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小强和小胖一样高。
(3)小亚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亚矮。
5.练一练:同桌合作摆学具,并写一写。
编一编,说一说
出示学具:○○●●●我们把它们看作是巧克力,你能编个故事吗?
(左边有2块巧克力,右边有3块巧克力)
2个单位的计算条比3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所以2小于3。
三、巩固练习
1.P18的第三题
2.P18的第四题的左边3列(要求独立完成)
3.比一比,赛一赛P18的第四题的右边3列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小于、等于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小于、等于号
让学生明白不等式的填数的方法很多,不唯一。
五、总结
1、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去了动物乐园,通过数动物,你们学会了什
么?
板书:> < =
2、动物园的小动物可爱吗?我们应怎样对待小动物?
六、指导书写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教学小结:
学生对大于、小于号的认识有些区分不清,教师教给学生掌握的方法后,掌握的情况较好。
(设计意图)动物园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地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
1、以小组为单位,看一看动物乐园有哪些动物?
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只?
2、小组汇报,老师板书。
3、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数的动物?
4、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小组讨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比
多少)
5、在学生充分汇报的基础上学习等式、不等式,认识等号、大于号、
5 ○ 8 10○ 1
② 找朋友,填数字
请拿有 2> _____ , 6 >_____ ,6 = _____,_____ = 8 ,_____<9的五位同
学上前面来,分别举起手中的卡片,并请说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有数字卡片的同学,凡符合要求都上前面来,并读一读自己需要连接的数字。(设计意图)检查学生会不会使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小于号,会读算式。
6、学生在汇报的时候会说出很多种比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指出。
①如果小熊和小鹿比怎么样?
用算式怎样表示?
4 = 4 读作 4 等于 4
为什么用等号连接4 和 4?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开动脑筋,发散学生思维。建立同样多的概念。
②如果小兔和小猴比怎么样?用算式怎样表示?
教具 点卡,大于、小于号、等于号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 >、<一、教材简介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是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材。

该教材设计紧密贴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认知能力,旨在帮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升数学素养。

在本教材中,认识“>”和“<”是数学基础概念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本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对于“>”和“<”这两个概念的教学安排。

二、教学安排1.认识“>”和“<”在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中,将“>”和“<”认识的教学安排定为第10讲。

通过综合多种情境教学,让学生们初步认识“大于”和“小于”的概念。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程序1:认识>。

通过图形、数字、成语等方式介绍“大于”的概念,提醒同学们认识到“大于”和“小于”之间的关系。

比如:1〉0三只鸟飞过,现在是2只了,2 > 1我们班有18个小朋友,那么小明家有23个积木,23 > 18•程序2:认识<。

通过图形、数字、成语等方式介绍“小于”的概念,提醒同学们认识到“小于”和“大于”之间的关系。

比如:0〈1我有两个苹果,你有三个苹果,那么2 < 3•程序3:综合认识“>”和“<”。

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字比较及观察实物大小,让同学们理解“大于”和“小于”的含义,并掌握如何使用“>”和“<”符号。

例如:比一比:8 ? 3(用>、<)•程序4:实际应用。

通过一些情境题,让学生将“大于”和“小于”的概念与实际应用场景相联系。

例如:今天下雨了,小明带伞了,小刚没带伞,小刚的情况用“大于”还是“小于”表达?2.“>”和“<”教学要点•学会理解“>”和“<”的含义,并正确使用符号。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及推理能力,通过实际应用来巩固知识点。

•强调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性,推荐家长在家中多鼓励小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冀教版数学(2024)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第4课时《认识>、=和<》PPT教学课件

冀教版数学(2024)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第4课时《认识>、=和<》PPT教学课件

读作:六大于五 读作:五小于六
6 =6
等号 读作:六等于六
开口向左是“大于”,开口向右是“小于”。 尖尖嘴巴朝小数, 大大嘴巴朝大数。
完板整书课设件计直接使用 冀教版·数学(2024)一年级 上册
第4课时
谢谢
第一单元·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汇报人:XXX 时 间:20=5 读作( 五等于五 ) 6>3 读作( 六大于三 ) 1<2 读作( 一小于二 )
变式训练
2.数一数,填一填。
(1)
43
4
(2)
3 25
2
5
思维训练
在 里填上 > ,< 或 = 。
5 >4 3 <4 3 >2
2<5 4 =4 1 <5
4 <8 6 <9 1<9
9 >7 8 >3 8 =8
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1.大于号:> 等号:= 小于号:<
2.怎样区分“>、<”:
开口向左是大于,开口向右是小于。 尖尖嘴巴朝小数,大大嘴巴朝大数。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认识>、<和=
… … …
大数 小数 小数 大数
6 >5
5 <6
大于号
小于号
把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起来看一看!
6 5
6 个小朋友,5 把椅子, 小朋友比椅子 多 一个, 小朋友多,椅子少。 椅子比小朋友 少 一个。
6
5
6比5大,可以用大于号表示。

6 >5
大于号
读作:六大于五
6
5
6大于5,还可以说5小于6……

【苏教版】2020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目录

【苏教版】2020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目录

【苏教版】2020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一课时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一课时比一比第三单元分一分第一课时分一分第四单元认位置第一课时认位置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一课时1~5的认识第二课时认数1~5的练习第三课时认识几和第几第四课时认识0第五课时认识符号=、<和>第六课时练习一第七课时认识6-9(1)第八课时认识6-9(2)第九课时10的认识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第一课时认识物体第二课时有趣的拼搭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一课时2~5的分与合第二课时6、7的分与合第三课时练习三第四课时8、9的分与合第五课时10的分与合第六课时练习四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5以内的加法第二课时5以内的减法第三课时有关0的加、减法第四课时练习五第五课时得数是6、7的加法第六课时6、7减几第七课时练习六第八课时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第九课时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第十课时练习七第十一课时得数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第十二课时求未知加数第十三课时练习八(一)第十四课时练习八(二)第十五课时连加、连减第十六课时加减混合第十七课时练习九第十八课时复习(一)第十九课时复习(二)第二十课时丰收的果园第九单元认识10~20各数第一课时数数和读书数第二课时写数和数的组成第三课时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第四课时练习十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减法第一课时9加几第二课时练习十一(1)第三课时练习十一(2)第四课时8、7加几第五课时练习十二(1)第六课时练习十二(2)期末复习●一数一数●二比一比●三分一分●四认位置●五认识10以内的数●六认识图形(一)●有趣的拼搭●七分与合●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丰收的果园●九认识11-20各数●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十一期末复习。

《认识“>”“<”和“=”》说课稿

《认识“>”“<”和“=”》说课稿

《认识=、>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认识=、>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课时的内容。

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数一数》、《比一比》、《0~5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

另外,“=、>和<”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为后面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学习习惯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虽然对比多少已有初步的认识,会数、会比较大小,但还不会用“=、>和<”这类符号来表示,没有符号化思想。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始终让学生处于情境的包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

三、教学目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让学生经历比较物体个数的具体过程,认识符号>”“<”和“=”及其含义,能用符号或词语描述所认识的数的大小。

2.在比较多少的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策略和思想,体会和理解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探索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会用“>”“<”和“=”来表示。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表示两数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我打算采用:情境创设法、点拨指导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

新课标还指出:在重视教法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2024)

《=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2024)
5.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符号来比较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和>、<)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 “=”
(1)师出示情境图:草地上有 4 只小兔子在采蘑菇,篮子里也有 4 个蘑菇。问:小兔子和蘑菇的数量一样多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观察后回答:小兔子和蘑菇的数量一样多,因为都是 4 个。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2.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用 “>”“<”“=” 比较家里的物品数量的多少。
板书设计
= 和>、<
4 = 4
3<5
5>3
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课堂练习
1. 基础练习
(1)比较大小。
2( )5 7( )4 6( )6
(2)把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1、4、3、2、5( )<( )<( )<( )<( )
(6)学生观察后回答:小兔子多,蘑菇少。因为 5 比 3 大。
(7)师:对,5 比 3 大,我们可以用 “>” 来表示。(板书:5>3)
(8)师介绍 “>” 的读法和含义:“>” 读作 “大于”,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
3. 区分 “>” 和 “<”
(1)师:“>” 和 “<” 长得很像,我们怎么区分它们呢?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 “=”“>”“<” 三种符号,理解其含义,并学会用这些符号比较数的大小。2.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 “>” 和 “<”,并能准确地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等直观手段,让学生直观认识 “=”“>”“<” 三种符号,理解其含义。
(2)学生观察后回答:蘑菇多,小兔子少。因为 3 比 5 小。
(3)师:对,3 比 5 小,我们可以用 “<” 来表示。(板书:3<5)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课时认识>、<或=.doc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课时认识>、<或=.doc

第四课时认识〉、〈或二教学内容教材14〜15页用符号表示9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教学提示学生已经认识同样多,多些以及少些。

本课时主要学习用符号表示9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嘴播述,体会符号表示数的相对性,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把“同样多” “多” “少”等语言抽象为数学符号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了解〉、二、〈等数学符号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表示9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看图讲故事和分食物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会用〉、〈或二表示两数关系。

难点:认识〉、〈或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培养学牛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一一对应图、课本、课件。

学具准备:3只猴、4个桃子、4只兔子、4个萝卜的图片;“〉” “二”3张符号卡片和“4” “4” “4” “3”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让其他同学去自己家做客吗?熊猫也很热情,经常请小动物们去它家做客,仔细观察分别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熊猫的请客,分别有几只?熊猫准备了哪些食物招待这些客人呢?(课件岀示:熊猫请客的情境图)生1:小兔子和小猴子参加了熊猫的请客。

生2:参加熊猫请客的有4只小猴子,3只小兔子。

生3:熊猫为这些客人准备了4个萝卜,4个桃子,5个香蕉。

师:木节课我们来研究用符号表示9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板书:认识〉、<或二)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求新知。

(-)认识二师:熊猫打算把吃的分给大家,同学们能不能帮熊猫想一想,这些食物怎样分?(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指着示意图说说描述不清的给予指导)(最后达成共识)生1:小兔子爱吃萝卜,把萝卜分给小兔子吃。

牛2:猴子爱吃桃,请猴子吃桃。

生3:熊猫爱吃香蕉,熊猫留下香蕉吃。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5 认识“=”“>”“<”|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5 认识“=”“>”“<”|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5 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等比较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使用比较符号进行简单比较。

3.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和注意细节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比较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2.能够运用比较符号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1.教师:教案,黑板,粘土,比较符号卡片。

2.学生:练习册,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活动: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等式“3 + 2 = 5”和不等式“3 + 2 < 6”并询问意义。

学生活动:1.学生观察等式和不等式并回答问题。

教师提示:1.引导学生理解等式和不等式的意思。

2.提示学生初步认识“=”、“>”、“<”等符号。

2. 认识“=”教师活动:1.出示一些相等的图形和数量,比如用粘土做成的两组相等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2.用黑板示范相等式子,并让学生模仿。

学生活动:1.学生观察、比较,模仿等。

教师提示:1.引导学生模仿示范的等式。

2.强调等式中左右两边是相等的。

3. 认识“>”和“<”教师活动:1.出示一些图形和数量,并用符号卡片示范大于、小于符号,引导学生理解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2.通过比较符号学习大于和小于的比较法则。

学生活动:1.学生观察、比较,并学习大于和小于的比较法则。

教师提示: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理解符号的含义。

2.强调大于和小于符号的使用法则。

4. 练习教师活动:1.得出一些关于大小关系的等式和不等式,让学生做出判断,判断正确后再给出合理的解释。

学生活动:1.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判断和解释。

教师提示:1.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真检查答案和解释。

五、教学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比较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法则。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了大于和小于的比较法则。

3.本节课注重启发性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注意细节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