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高花

合集下载

《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方法二则

《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方法二则

《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方法二则作者:唐威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24期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73-01一、原实验的不足:原实验来源于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很明显该实验设计不够严密,很牵强的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而且操作难度大,不易控制,为此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仅供大家参考。

二、方案一:(一)实验操作:1、未加热时,通入氧气:木炭不燃烧。

说明可燃物即使有充足的氧气,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也不燃烧。

2、加热,使木炭温度达到着火点,但不通入氧气:木炭不燃烧。

加热过程中,由于气体受热膨胀,基本上被挤出试管,此时没有充足的氧气,木炭也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充足的氧气时,也不燃烧。

3、温度达到着火点时,通入氧气:木炭燃烧。

此时,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并有充足的氧气,可燃物就燃烧了。

4、待木炭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再通入氧气,木炭不燃烧。

说明可燃物即使有充足的氧气,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也不燃烧。

(同1)(二)改进后的实验优点:1、实验没有污染;用木炭代替白磷。

不仅能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而且从源头上消除了污染,是一个真正的绿色实验。

2、实验现象明显;3、操作简单安全;用有两个出口的试管代替原装置。

实验装置简单,更容易操作。

用气球装氧气,实验过程中通入氧气更方便,更容易控制。

4、实验材料易得,成本较低。

方案二:(一)实验仪器及试剂试管烧杯温度计导管橡皮塞橡胶管气球气唧铁架台(带铁夹)白磷红磷氮气二氧化碳热水酒精灯试管夹(二)实验装置图(三)实验操作1、如图1,取两支试管,1号试管中放入火柴头大小红磷,2号试管中放入火柴头大小白磷,观察并不燃烧;将两支试管放入热水中1号试管中红磷仍不燃烧,2号试管中白磷燃烧。

将盛有红磷的试管取出擦干外壁水分,换上试管2上的橡胶塞(带气球)观察红磷燃烧。

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方案三分析解析

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方案三分析解析

三、实验步骤:
1、分别把玻璃棒和木条放入酒精灯上灼烧,观 察现象。 现象:玻璃棒不燃烧,木条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2、把白磷装入盛有氧气的试管里,放在冰水里( 如图),观察现象;
现象:白磷不燃烧;结论:可燃物只与氧气接触, 不会燃烧。
3、接着将白磷装入另一支盛有氧气的试管里, 放进热水里(如图),观察现象;
实验反思:
实验 经改进后实验没有污染,操作简单 ,现象明显,实验时间短,但有一点需 要我们注意,那就是 第一、橡皮塞中间挖个小孔穴,以便实 验时能很好的固定好热水中的白磷; 第二、实验结束后不能立即打开橡皮塞 或从水中拿出试管,要等试管中白烟消 失再清洗试管; 第三、利用倒置的试管中过量白磷燃烧 冷却后可以观察到试管里液面上升,还 可以验证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 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原实验不足之处:
1、本实验要求在通风厨内进行,事实上很多教师都在普通的 教室里做实验,金属片上即使放很少量的白磷,燃烧产生的白 烟也会迅速弥漫教室,造成严重污染。
原实验不足之处:
2、实验时间较长。 3、用导气管向水中白磷吹氧气,实验不易控制。 (因为在热水中没有燃烧的白磷呈液态,在 水里到处“乱跑”),有时部分白磷会浮于水 面而发生燃烧甚至飞溅,白磷易然且有剧毒 存在安全隐患。
四、实验改进后优点:
1、用热水给试管加热,可以节约课堂上有限的时间。 2、磷的燃烧改在试管中进行,且在试管口塞上橡皮塞, 可有效地选免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污染空气。 3、 实验装置简单(只用到试管、烧杯等仪器) ,操作便 利,且安全性能好。 4、实验现象明显。 5、既可作为演示实验,又可作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6、整个实验过程简单,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清楚。 学生们对燃烧的条件和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 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案例16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

案例16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

案例16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实验目的通过简单实用的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原理利用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但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而生成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

实验仪器及药品改进1、大烧杯(500ml)、大试管两支、橡皮塞两个、镊子、坩埚钳、酒精灯、药匙、滤纸、火柴、红磷、白磷、一试管氧气(或空气)、热水改进2、同上两个气球(白色和红色)改进3、烧杯(500ml)、铜片(平整)、两个小集气瓶、镊子、酒精灯、坩埚钳、药匙、滤纸、火柴红磷白磷一试管氧气(或空气)热水实验装置教材图图1 图2 图3实验步骤及现象改进1:(见图1)(1)在大烧杯中加入四分之三大约80 ℃左右的热水,用镊子取两小块白磷,一块放入热水中,一块用滤纸擦干表面的水后放入干燥的大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在另一个干燥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红磷,将两个试管同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观察现象。

(2)将收集氧气的大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用坩埚钳在水面下取下橡皮塞,扣住水中的白磷,观察现象。

改进2:(白磷量多时使用)(见图2)同上。

改进3:(见图3)(1)在大烧杯中加入四分之三大约80℃左右的热水,向其中加入一小块白磷,在大烧杯上放一块平整的铜片,左边放一小块表面用滤纸吸干水分的白磷,右边放少量红磷,观察现象。

(2)将收集氧气的大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用坩埚钳在水面下取下橡皮塞,扣住水中的白磷,观察现象。

仪器的组装说明:(注意事项)①大试管要干燥,白磷表面的水分要擦干。

②白磷的量不要太大,尤其是放在热水中的白磷,小绿豆大小即可。

③大烧杯里的热水占四分之三。

④往铜片上先放红磷,再放白磷,以免白磷先燃烧。

⑤燃烧后试管中或铜片上的白磷可能没燃完,小心处理。

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教材中实验方案:
实验1: 往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并放 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 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 端放一小块白磷,观察现象。
实验2: 用导管对准水 下的白磷,通入 少量氧气或空气, 观察现象。
存在问题 : 1、污染较大 2、实验时间较长 3、实验不易控制 4、存在安全隐患
改进实验一: 改进装置一
在两支硬质 试管中分别加入 少量红磷、白磷, 塞紧橡胶塞,利 用水浴将其加热, 观察并对比实验 现象。
改进实验二:
取一支试管 改进装置一 的橡胶塞置于烧 杯底部中央(烧 杯中装有热水), 另取绿豆一半大 小的白磷放于橡 胶塞上,然后在 白磷上方罩一支 充满氧气的试管, 并将塞子塞紧, 观察现象。
涟源八中谢小卫ຫໍສະໝຸດ 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1、该实验的演示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 对于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 原理及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对高中将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 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3、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可燃物燃烧的 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本实验改进之处:
1、将白磷在敞开的环境中燃烧 改为在封闭的装置中燃烧,有效 的防止五氧化二磷进入空气中污 染空气。 2、将用导管对准水下白磷通氧 气,变为用装有氧气的试管罩住 白磷,保证水下的白磷不到处游 动。
改进后的优点: 1、操作简单,实验时间短,实验效果 好。 2、实验现象明显,充满趣味,可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 3、安全性能好,有效防止环境污染;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 识。

专项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与改进

专项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与改进

(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红磷
设计实(验探1)究燃白烧磷条的件着的火一点般思约路为40 ℃,红磷的着火点约为240 ℃。
按(实填验 “燃2烧所”示或,向“不热燃水烧中实”,的下验白同装磷)置表,红面磷通入氧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通由按常于实设 涉 验计及2所实两示验个,向探变热究量水可,故中燃需的物要白燃采磷烧用表的对面条比通件实入,即验氧氧,利气气用和按倒控温实 入制度变7验。0量1~所法8进0示行℃,在实热烧验水杯方,放案中的设铜计。片上的白磷
专项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与改进
考点突破
1.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的一般思路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通常 设计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即氧气和温度。由于涉及两个变量,故需要采用对比实验,利用控制变量 法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按实验21所.实示验,在方烧案杯的中倒设入计70(~8以0 ℃如热图水所,放示入装一置小块为白例磷),在铜片上分别放置一块白磷和红磷
典题训练
见word版资源 专项03 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与改进
按实验2所示,向热水中
磷 不燃烧 ;实验2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可燃物燃烧需要 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的一般思路
的白磷表面通入氧气 水中的白
磷 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 要 与空气(或氧
气)接触
(2)实验改进:此类实验设计中通常选用的易燃物是磷(如红磷、白磷等),它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会污染空气,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可以采用密闭装置或采用氢氧化钠溶液等试剂吸收五氧化 二磷。
分别放置一块白磷和红

;实验2热水中的白磷

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实验改进(用)

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实验改进(用)

谢谢
再:
实验改进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
操作:1、取二支试管,分别装入少量白磷和 红磷,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一起放入烧杯。 2、向烧杯中倒入热水。 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结论:可燃物燃烧要达到其着火点,同时与氧 气(或空气)充分接触。
实验改进的优点:
1、将白磷暴露在空气中燃烧,改为在较密闭 的环境中很快燃烧,节约时间,利于环保 2、实验效果好,安全性好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实验改进一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 操作: 1、取二片相同的薄铝片,分别放上少量白磷 和红磷。 2、向烧杯中倒入半杯热水,把铝片小心地放 在烧杯中的水面上 3、当白磷燃烧时,在盛热水的烧杯口迅速倒 扣一个同样大小的烧杯。 现象:铝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结论:可燃物燃烧要达到其着火点
实验改进二
山东
实验1: 往烧杯中注入热水,并放入 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 铜片,薄铜片一端放少量红磷, 另一端放少量白磷,观察现象。 实验2: 用导管对准水下的白磷, 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
教材中实验不足之处 :
1、在这寒冷的冬天,农村学校,室内温 度较低,按实验1的做法,实验很难成功 2、如果创到条件使实验1成功,在通风厨 内进行实验,学生不易观察,而且有害 物质依然存在,同时安全性差 3、完成实验所用时间较长
操作: 1、在一支试管中装入少量白磷,再装入半管 热水。(白磷达到着火点,但在水中因缺氧而 不燃烧) 2、将试管中的热水倒出,使白磷露出水面, (白磷会燃烧) 结论:可燃物燃烧要达到其着火点,同时与氧气 (或空气)充分接触。
另:
实验改进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
操作:1、取一块干燥的砖,将光滑的一面放在火炉 上烘烤一下,将少量白磷和红磷分别放在砖上。 2、用木块同时摩擦白磷和红磷,白磷燃烧时在 火焰上方罩上一个烧杯 现象:摩擦时白磷不燃烧(缺氧),拿起木块时白磷 燃烧(白磷与空气充分接触);红磷一直不燃烧 结论:可燃物燃烧要达到其着火点,同时与氧气(或 空气)充分接触。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方案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方案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方案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方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代替的。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演示实验,设计合理的成功的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又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燃烧的条件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一个探究实验,由于该实验现象不明显,操作不方便,污染环境,不利于教学,此类实验需要改进,使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有利于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本中的实验设计是:把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铜片上各放一块白林和红磷观察现象,从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但实验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铜片放在烧杯上通过热水的蒸气传递,传热效果较差,白磷需要较长时间才开始燃烧。

(2)向水中白磷通氧气时,白磷会四处游动,实验时不断追寻白磷,操作起来不太方便,现象不明显。

(3)白磷燃烧产生浓烟污染环境。

(4)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需要酒精灯加热,操作不方便而且浪费能源污染环境.总之,该实验不能体现绿色化学实验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因此,我对本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方法一(1)在水槽中加入约3Cm高的氢氧化钠溶液。

(2)将装有80度左右沸水的小烧杯放入水槽中,往小烧杯中加入一小粒白磷。

(3)将铜片由直形弯成T形放在小烧杯上,铜片下端伸入热水中,并在铜片两端分别放少量的白磷和红磷。

(4)将小烧杯及铜片用大烧杯罩住扣在水槽中。

方法二(1)将分别装有少量白磷和红磷的两支试管用一端系有小气球的带导管的单孔塞塞住,放在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进行对比实验。

(2)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而且氧气的量能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3)先向烧杯中放一硬纸圈,再将白磷放进硬纸圈内。

方法三将烧杯换成离心试管(如图2)。

由于离心试管底部面积很小,很容易将导管放在白磷上方,“固定”住白磷。

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一、教材中的实验初中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中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在500mL 烧杯中加入300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I ),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如图II ),观察现象。

二、教学反思本实验由教师演示,实验需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不少教师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视频实验。

也有不少教师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使实验更加科学、严谨、安全、环保。

如四川省苍溪中学的敖平老师设计的实验(发表于《中学化学》2015年第1期P29页《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值得我们学习。

三、实验改进实验准备:点燃一支小蜡烛 目的:引出课题编号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燃烧的条件) 1用镊子分别夹取小蜡烛、小石头在蜡烛火焰上加热片刻。

小蜡烛 能燃烧, 小石头 不能燃烧。

燃烧需要:可燃物 。

2点燃两支小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其中一支。

罩烧杯的小蜡烛 逐渐熄灭 , 没罩烧杯的小蜡烛继续燃烧 。

燃烧需要: 氧气 。

3 用镊子分别夹取小蜡烛、小煤块在蜡烛火焰上加热片刻。

小蜡烛 燃烧 ,小煤块 没有燃烧 。

燃烧需要:可燃物 。

四、改进的意义1.这样的改进可以实现由教师演示向学生实验方向发展,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方向发展。

符合课程改革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

2.创设条件进行对比探究使得实验更为严密。

3.药品、仪器常见易得,不受条件限制,操作又安全,适合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4.绿色环保。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2
学生在进了课本中教学实验 的探究过程后,知道了燃烧 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探究基 础,且对实验探究有浓厚的 兴趣。对本实验的创新,结 合物理知识也很好理解。
说教材
说学情
3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2、提升学生环保意识 3、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说教学目标
4
1、重点:燃烧实验条件的重现 2、难点:燃烧实验条件探究的引 导改进和实验素养的培养。
说教学重难点
5
1、回顾教材中燃烧条件实验探究过程 2、引导分析教材中实验的优缺点 3、引导分析改进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4、展示教师的改进实验,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燃烧的定义:
通常所说的燃烧指的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
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现象:
红磷不燃烧,白 磷开始也不燃烧
红 磷


95℃热水
但扣下试管后,当 空气接触到白磷后 就开始燃烧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图一
②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后, 白磷在水下燃烧
①可燃物;
图二
②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图一
红 磷 白 磷 95℃热水
红 磷


95℃热水
气 球
双孔
塑料




红磷

实验探究:教师用改进实验进行演示
气球
热水 白磷
图1
双孔 塑料板
红磷
图1中:试管内的 白磷燃烧,试管内 红磷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
实验改进
说课内容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思路 说教学过程

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改进

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改进

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改进
仁化县丹霞学校杨政光
一、实验中原有的缺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P124中,【实验7--1】,实验装置(如下图)
白磷红磷
薄铜片
沸水
1、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由于是在开放体系中进行的,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成大量的白烟,弥漫在教室的空气中,严重污染空气,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很不环保。

教材上虽然提示在通风厨中进行,但多数边远地区的中学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2、实验中有时会引起铜片上的红磷燃烧,而让学生错误认为,燃烧条件只需要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而不必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3、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燃烧条件的规律。

二、实验中可以改进的过程:
我认为应该补充两个实验:
[实验方案一]
(1)用镊子夹取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2)二支燃着的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

(3)用镊子分别夹住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

如下图:
[实验方案二]
教材P124中,【实验7--1】,实验装置改进,去掉铜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对试管、带胶塞的导管和气球。

(如下图)
气球
红磷
白磷沸水
三、实验改进后的效果:
1、该装置能很好的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学生对“燃烧的条件”理解更透彻。

2、操作安全、简便,现象明显。

3、采用封闭式反应装置并用水吸收白烟,有效防止环境污染,体现“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

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摘要阐述了验证白磷燃烧条件演示实验的改进方法,从实验的设计意图、实验装置的准备、实验的具体操作与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作了完整的介绍。

关键词燃烧条件实验设计意图实验装置注意事项实验过程笔者对《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中第12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有关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收到了非常好的演示效果,也增强了实验的探究性。

1 对“可燃物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1.1 所需的实验仪器及试剂酒精灯、试管、烧杯、温度计、橡皮塞(橡胶管、导管)、塑料球(带单向阀)、气唧、铁架台(带铁夹)、白磷、红磷、二氧化碳、氮气、热水。

1.2 实验装置图图1图2图31.3 实验操作程序【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有哪些?(1)如图1,在A、B、C 3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绿豆粒(如白磷、红磷太多,燃烧时有危险)大小的红磷、白磷、白磷,塞好橡皮塞,将3支试管同时放入热水中。

观察,A 试管中红磷不燃烧,B试管中白磷燃烧,C试管中白磷不燃烧。

(2)将C试管橡皮塞取下换上图2仪器,捏动气唧,向试管中通入空气,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

全力捏动气唧,白磷又燃烧剧烈且火焰高;轻轻捏动气唧,则白磷燃烧缓慢只产生微弱火焰。

直至燃烧完全,并将白烟全部排入塑料球(环保无污染,下同)。

(3)待B试管中白磷燃烧火焰将近熄灭时,将B试管橡皮塞取下换上图2仪器。

用气唧鼓入空气,燃烧火焰变大,直至燃烧完全,并将白烟全部排入塑料球。

(4)取出A试管擦干外部水分,将橡皮塞取下换上图2仪器。

用酒精灯加热A 试管,红磷燃烧,当火焰变小时,用气唧鼓入空气,燃烧火焰变大。

直至燃烧完全,并将白烟全部排入塑料球。

【探究结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空气接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

【实验再探究】空气中的哪种成分对白磷助燃?(5)取一支盛有干燥氮气的试管,向其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白磷(如白磷太多,则燃烧时有危险),如图3组装好仪器,观察,白磷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成果展示:
自我反思:
• 演示实验失败后不能强调客观原因而掩饰实验的失误 ,更不能将书本的结论与矛盾的结论不加解释的强加给学 生。面对失败承认错误,组织学生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药品用量、装置的改进等方面提出改进的方法 。这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又提高了学生 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 学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让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 贵的课程资源。这样的课堂才会鲜活。同时在课堂中还要 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使环保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老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预 料到一些以外情况的发生,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这让教师 感到,教师应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还应充分 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甚至还应补充其他相 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到处变不惊,得心应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案例背景:
• 本案例是第七章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的内容。在课堂 上由于教师的失误,演示实验出现了意外;铜片上的白 磷剧烈地燃烧起来(此时,红磷没有燃烧)。但是,白磷燃 烧的火花溅落在红磷上,红磷也燃烧起来了。为了防止 此类事件的发生,经过几位化学老师的讨论,以及学生 们积极参与,共同探究失误的原因,在探讨中学生们踊 跃发言,纷纷献计献策。有的同学还注意到了在实验中 产生的五氧化二磷的处理问题。曾在“测量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实验时强调过水的作用,五氧化二磷散失在空 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本实验中的磷暴露在空气中燃烧 后也会产生大量的五氧化二磷,因此学生一致认为我们 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空气污染。这种行为意识充分 师和学生的共同研讨,大家得出以下可行性方案: 1、白磷的用量再少一些; 2、使用更大的烧杯,白磷与红磷的距离远一些; 3、在白磷与红磷的中间加上一块隔离板; 4、白磷燃烧后,立即用小烧杯将红磷罩上; 5、为了防止空气污染,白磷燃烧后,立即用小烧杯将白磷罩上。 最后综合大家的智慧,得到下列方案: 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稍做改进 1、将在白磷与红磷的中间加上一块隔离板 2、白磷燃烧后,立即用小烧杯将白磷罩上

对燃烧条件探究实验改进

对燃烧条件探究实验改进

焚烧条件的研究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大金中学张晓实验目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P124中,研究可燃物的焚烧条件的实验固然实验现象显然,但显然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因为是在开放系统中进行的,产生的烟会造成空气污染,对老师和学生的身体有害,也不利于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材上固然提示在通风厨中进行,但多半遥远地域的中学是没有这个条件的,即便有使用也很不方便。

二是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时因为白磷已融化易游动,很难固定,通入氧气难与白磷接触。

为了使实验既简易易行,现象显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说服力更强,更为科学化,经过频频实践研究,对该实验进行了以下改进。

实验用品:酒精灯 1 个、大烧杯 1 只、大试管 3 个、红色白色大橡皮塞各 1 个、小橡皮塞 1 个、镊子 1 个、试管夹、红磷、白磷、开水、吸水纸等。

实验操作:实验装置以以下图〔从左至右挨次为图1、2、 3〕①如图 1 所示,在试管1、 2 中分别搁置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一小堆乏味的红磷,塞上红色和白色橡皮塞,向大烧杯中注入大部分烧杯开水,将试管1、 2 放入开水中浸泡,察看现象。

②如图 2 所示,待试管 1 中白磷焚烧完后,从水中拿出二支试管,将装红磷试管外壁水擦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察看现象。

③如图 3 所示,向大烧杯中放入一个倒置的橡皮塞,而后向在水中倒置的橡皮塞上放入一颗白磷,察看现象,再向白磷倒扣一支大试管,察看现象。

1实验说明:实验现象剖析结论试管 1 中白磷焚烧产生大批的白烟,而试管 2 中可燃物焚烧需要温度抵达着红磷没有焚烧。

火点。

加热试管 2 后,红磷也焚烧。

考证可燃物焚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水中的白磷没有焚烧,当接触到试管中的空气后,可燃物焚烧需要与空气〔或许水中的白磷也开始焚烧。

氧气〕接触。

该装置能很好的达成焚烧条件的研究实验,实验处在密闭系统中进行,拥有对环境污染很小,表达“绿色化学〞的教课理念,操作简单,现象显然,所用仪器常有,资料简单获取,操作安全等长处。

可燃物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改进

可燃物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改进

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武穴市大金中学张晓实验目的:1、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2、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4、在学习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实验原理:白磷在40℃时接触到空气(或氧气)就能燃烧生成大量白烟,而红磷只有温度达到240℃时接触到空气(或氧气)才能燃烧。

可燃物浸没在水中可以隔绝空气。

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

实验用品:大烧杯、二支带橡皮塞的试管、一支大试管、橡皮塞、镊子、石棉网、小刀、电加热器、红磷、白磷、热水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现象结论1、向烧杯中加入大半烧杯热水;2、向二支带橡皮塞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红磷和白磷并塞上对应颜色的橡皮塞,然后将二支试管浸入热水中;(如图一)试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可燃物燃烧条件一: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取出试管,向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倒放一个橡皮塞,然后在橡皮塞上放一粒白磷;白磷没有燃烧;可燃物燃烧条件二: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4、将一支空试管倒扣在放有白磷的橡皮塞上;(如图二)白磷在试管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图一白磷红磷热水白色橡皮塞红色橡皮塞图一图二改进后的优点:化学教材(上)P124实验存在以下不足:1、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白烟(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本实验是演示实验,要求在通风橱或有抽风设备中完成,而一般教室没有这个条件,就是在有抽风设备的实验室也不能迅速排完,即使有通风橱也很麻烦; 2、用热水去加热隔着金属片的红磷和白磷,实验时间较长;3、做白磷在水中燃烧实验时,热水中白磷是液态,容易被氧气吹散,难以与氧气接触,不容易看到白磷在水中燃烧现象,而且白磷容易被吹到水面,浮在水面发生燃烧甚至飞溅而产生危险。

改进后的实验有如下优点:1、对环境无污染,保护师生身体健康;2、操作简便;3、现象明显;为了区分装白磷和红磷的试管,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橡皮塞分别塞在装白磷和红磷的试管上;实验反思:经改进后实验没有污染,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时间短,但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实验结束后不能立即打开橡皮塞或从水中拿出试管,要等试管中白烟消失再清洗试管。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实验创新衡山县岳云中学 邓 梦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三者缺一不可。

二、实验原形及不足之处:(原实验装置图)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P 2O 5),对教室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健康。

2、(2)中的白磷燃烧现象不明显,且较易浮出水面,在水面燃烧起来而引起火星和液滴的飞溅,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本实验不便于重复观察实验现象。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用塑料袋来收集产生的白烟,使实验自始至终都在封闭条件下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2、利用双连球向试管内鼓入空气(氧气),使操作起来更安全。

3、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意控制燃烧,有利于学生多次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四、实验器材:(1)(2)仪器:具支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双连球、塑料袋、药匙、镊子、试管架药品:红磷、白磷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原理:利用酒精灯给红磷和白磷加热,利用双连球向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氧气),随着温度的上升,白磷先燃烧起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上升至240℃或240℃以上,则红磷也能燃烧起来,说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

六、实验过程:1、加入0.2g红磷于具支试管底部,距其2cm初放一米粒大小的白磷,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口离试管底部0.5cm左右。

2、由双连球鼓入空气,发现无明显现象(说明可燃物虽与氧气接触,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3、先用酒精灯均匀预热,然后对准红磷与白磷的中间部位集中加热,(温度在40℃或之上)同时挤压双连球,使进入的空气先通过红磷,再到白磷。

此时可观察到红磷无明显变化,而白磷却剧烈燃烧;(说明可燃物在温度达到着火点,且有氧气存在时能够燃烧),若停止鼓气,则白磷停止燃烧(说明仅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氧气时,可燃物不能燃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一、实验目的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二、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节中,课题开头就安排了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该实验的演示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对于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及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一座桥梁。

三、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及存在问题
(一)实验装置
装置一装置二
(二)实验步骤
实验一:往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薄铜片一端放一小块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通过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验证可燃物的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实验二:用导管对准水下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水下白磷燃烧,由此验证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三)上述装置存在以下缺点
1、污染较大(本实验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事实上很多教师通常都在普通教室里做实验,铜片上即使放很少量的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也会迅速弥漫教室,造成严重污染)。

2、实验时间较长(本节教材上课时间在冬天,温度较低,热水提供给白磷的热量不够,造成白磷很长时间才燃烧或不燃烧)
3、实验不易控制(白磷燃烧后,因为铜片传热快,加上白磷燃烧的火星溅落,会引起另一边的红磷也燃烧。

有时水下的白磷鼓气时易成碎末,在水里到处“乱跑”,很难看到燃烧的现象)
4、存在安全隐患(热水中白磷呈液态,实验不易控制,有时部分白磷会浮于水面而
发生燃烧甚至飞溅,白磷易燃且有剧毒,存在安全隐患)
5、实验完毕后,热水中没有燃烧的白磷碎末不便回收,又污染环境。

四、我对本实验的改进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
试管烧杯橡皮塞气球白磷红磷热水
(二)实验装置
图2
(三)实验步骤
1.如图1,取两支试管,1号试管中放入绿豆一半大小红磷,2号试管中放入绿豆一半大小白磷,观察并不燃烧;将两支试管放入热水中,1号试管中红磷仍不燃烧,2号试管中白磷燃烧。

探究结论: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且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2、如图2,取一试管的橡皮塞置于烧杯底部中央,另取绿豆一半大小的白磷放入橡皮塞上,观察白磷没有燃烧,然后在白磷上方罩一支空试管(装有氧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并将塞子塞紧,立刻看到白磷燃烧起来,产生白烟。

探究结论: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四)该实验的改进之处:
1、一是将白磷在敞开的体积中燃烧改为在封闭的体积中燃烧,有效的防止五氧化二磷飘入空气中污染空气。

2、将用导气管对准水下白磷变为用试管罩住白磷,保证水下白磷不到处游动。

(五)改进后优点:
1、操作简单,实验时间短,实验效果好。

2、实验现象明显,充满趣味,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安全性能好,有效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