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课《小石潭记》
26.小石潭记(上课课件)及永州八记原译文
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思考结构层次及写作思路。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 /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 yǔ ,为嵁kān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cēn差 cī/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 石上,佁yǐ然 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 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 不可知其源。 ④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 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 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 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作者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 潭中怎样的气氛?(幽深冷寂 ) 3.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孤凄悲凉)
主题的理解:
问: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和“似与游者相乐”,
后面又写“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 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 明确: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
二、结合本文下列手法品味研析美词美句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例: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 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 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2、比喻、拟人的写法。 例: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 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 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 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对比描写的手法 4、抓住特征写景。
《小石潭记——精选推荐
26.《小石潭记》1.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2. 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3. 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理由: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4.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赏析: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5.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答: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6. 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答: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7.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答:潭水特点: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游鱼特点: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8.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答: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隔篁竹”呼应,又为下文的“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埋下伏笔。
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6课--小石潭记解析
是以谓之“文” 因为
也
凭
以君之力
用来,来
以 以观沧海
把
以虫草为林
因为
以其境过清
一词多义:
为 全石以为底 作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成为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可 不可知其源 能够
不可久居 可以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潭西南而望 向西南
像北斗星那样 斗折蛇行 像蛇爬行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
翻译下列句子:
卷石底以出:
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覆盖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随
内飘荡
影布石上:
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
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 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 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 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 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 ──寓情于景。
课堂反馈
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写,就更棒)
⑴遭文贬中后高忧度伤概 心括 情小 的石句潭子的是氛:围__,__同_寂_时_寥_抒无__发人_作_,_者,政治受挫 ______凄__神__寒__骨__,_悄__怆__幽__邃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日__光__下_澈_______, ______影__布__石__上_,佁__然_不__动_____。
26.小石潭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 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 柳”。与韩愈、刘禹锡为同朝为 官,由于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 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十一月 贬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 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 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心中的愁闷.他 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 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 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有名的 《永州八记》
第二段:描写潭水和游鱼。
1、正面侧面描写结合 2、动静结合
3、衬托的手法
既写鱼,又写水;
明写鱼,暗写水;
正面写鱼,侧面写水; 以鱼在水中的情景侧面衬
托水的清洌; 近景描写鱼和水,动静结 合;
向西南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 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那 能
它的
这样写一方面把鱼描写的 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另 一方面水中之鱼如此清晰 可见,以鱼的形态衬托水 的清澈。
赏析 4、文章第二段用了衬托的手法, 仔细阅读,作者写了哪些事物? 要用这些事物来衬托什么?
本段写了游鱼、鱼影、日光、 底石等事物,这些事物都是潭水 中的,作者是要用这些水中清晰 可见的景物,衬托水的清澈
把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而”
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
成为、作为
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蒙 络 摇 缀
写出了树 蔓的自然 生长态势, 四个字, 或茂盛、 或自然, 或静态, 或动态, 给我们很 大的想象 空间。
(小潭)以整块的石头为潭底, 在靠近池岸的地方,石底有的部分 翻卷露出水面,(露出部分)有的 像石礁、有的像岛屿、有的像石嵁、 有的像石岩。青葱的树木、翠绿的 藤蔓,遮掩缠绕着,摇动连缀着, 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人教版语文八下所有理解性默写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26.小石潭记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小石潭得名的由来。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7 岳阳楼记4、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5、岳阳楼重新修建后,有变化的句子是:(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文中具体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7、文中直接概括出迁客骚人“悲”的句子(去国怀乡,忧馋畏讥),“喜”的句子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8、作者从正面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28 醉翁亭记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12、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也是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30 诗五首15、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
《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6、《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内心愁苦、无所适从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的句子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八下26到30课文言文翻译
小石潭记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就像人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倒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潭以整块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
郁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一副呆呆的样子;忽然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犹如在同游人相互逗乐。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潭边,四面有竹子树木环绕合抱着,寂静空虚地没有其他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便离开了。
同我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和我一同出行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在它西南的各个山峰中,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景色)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在山中行走六七里,渐渐听见潺潺的流水声,远远望去(看见)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靠近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
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亭子取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饮酒,稍微饮上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席间最大的,所以给自己取号叫“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景色。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至于太阳出来时,树林间的雾气就消散,烟云聚拢,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或)阴暗(或)明亮交替变化的景象,是山中早晚的景色。
26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齐读明确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1-2段。
3、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朝、河东、游记之祖---猜一人名
孤独、执著的钓翁形 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 人格的写照!
走进课题 了解作家,积累常识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说: “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请看下列 文史介绍,填写合适的答案。 (按提示抢答,看谁积累的多): 唐 柳宗元 ,字____ 子厚 ,___ 《江雪》的作者是______ 柳河东 。 他与唐代 文学家,世称______ 代著名____ 苏轼 、 韩愈 和宋代的______ 欧阳修 、苏洵 的_____ _____、_____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 ____ 、 ___、______
副词,大约
好像
依靠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愣住的 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 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 太阳光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 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面上。 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 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好象和游览的 人相互取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
使..... 成 格外,非 快乐 为 常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清凉。冽,寒冷 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以整块石头 做潭底;为,作为
参差不齐 随风飘动
(完整word版)《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6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作者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的所在!情感与价值: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作者的心境及背诵。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摹的能力和鉴赏力。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和观赏理解分析记忆法 五、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及作者简介1、导入: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幸福与烦恼随时相伴,而苦恼与愤懑之情往往居多。
我们要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样我们胸中的愤懑容易被驱散,生活的乐趣将是其乐无穷。
今天我们就去会会我国中唐时代的文学家与思想家——柳宗元吧!2、教师互动,了解作者生平:同学们有谁了解柳宗元吗?请你随便说说! 投影展示:二、板书课题及题解投影展示: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他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真是“景美情伤”。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1、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并圈出生字、生词。
(师生共同正字音和字形)投影展示:2、师范读课文(配音)或利用MP3朗读课文,生轻声跟读,并补充。
四、分析理解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师生观图诵读理解分析)投影展示:探究问题:这段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
全石以为底 ⑨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用,介词) (连词,而) (因为,介词)
二、古今异义
①乃记之而去 古,离开;今,前往 ②佁然 ③小生 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三、词类活用
开了。
⑤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随
译文: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以及我
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 ,(还有)姓
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恕己 ,
(一个)叫奉壹。
温馨提示:如果以上译文字体太小, 看不见,就用以下的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 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人身上佩带的佩环 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 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 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向上弯曲, 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 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 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柳宗元 , 字子厚, 山西人,世称“柳河 东”,亦称“柳柳州”。 唐代著名文学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与韩 愈并称“韩柳”,代表 作有《永州八记》; 《捕蛇者说》等。《小 石潭记》是《永州八记》 之一。
孤独、 执著的钓 翁形象其 实就是柳 宗元孤傲 人格的写 照!
第二讲
文体简介
古代的“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这 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 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 者的某些观点。 名作: 魏学洢《核舟记》 陶渊明《桃花源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 姚 鼐《登泰山记》
八年级下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原文和赏析
八年级下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原文和赏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佩通: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彻一作:下澈)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
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
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
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
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
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
由此转为写动。
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
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
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触动了作者情怀。
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
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
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
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参考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参考《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参考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小石潭记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格外,特别。
清冽:清凉。
清,清澈。
冽:凉。
八下语文26课笔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笔记课题:《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一、文章内容概述《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山水游记,通过对小石潭优美、幽深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二、重点字词解释1.篁竹:竹林。
2.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3.清冽:清凉。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完整的石岩。
5.青树翠蔓: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
6.佁然不动:呆呆地一动不动。
7.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了。
8.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9.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10.明灭可见:忽明忽暗地显现。
11.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2.凄神寒骨: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 1 —13.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三、句子翻译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翻译: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山峰。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四、文章主旨《小石潭记》通过对小石潭优美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同时,作者也借景抒怀,流露出自— 2 —己被贬后的孤寂凄凉之感。
通过对小石潭景物的细致描绘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五、个人感悟读完《小石潭记》,我感受到了柳宗元笔下小石潭的幽深与美丽。
《小石潭记》原文和翻译166
《小石潭记》原文与翻译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 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 ān)为岩。
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形成了水中的高地、岛屿不平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枝被藤蔓所缠绕,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的鱼大约有几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起嬉戏。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探知它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 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探知它的源头。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8年级下册语文书26课小石潭记原文和注释
8年级下册语文书26课小石潭记原文和注释8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小编整理了关于8年级下册语文书26课小石潭记的原文和注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8年级下册语文书26课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佩环一作: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8年级下册语文书26课小石潭记注释[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清,清澈。
冽,凉。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当做...[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岩,岩石。
[8]翠蔓:碧绿的茎蔓。
[9]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0]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1]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1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13]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八年级语文课文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佩环一作: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写作特色特色1.移步换景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
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3.情感浓重复杂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特点一、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26.小石潭记
26、小石潭记柳宗元教学目标: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整体感知。
1、朗诵或范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小组交流(四人),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落实字音、词义;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3、出示小黑板(或点击多媒体),给加点字注音,指名学生朗读。
4、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1)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2)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动词,“成为”)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3)翻译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6.小石潭记(原文、译文)
26.小石潭记柳宗元解题:1.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柳河东。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出为柳州刺史,四年后病逝于柳州。
同时被贬的还有刘禹锡、白居易等八人,历史上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2.内容和主题:描写小石潭幽静凄清的景物,抒发贬官后的孤凄悲凉之情。
☆掌握要点:(1)课文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水、石、树、鱼)(幽深冷寂、凄清)(2)小石潭的特点:幽静(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4)情感变化:“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凄苦忧伤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但这种“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流露出来。
图示:(被贬)愤懑、抑郁——寄情山水——幽深冷寂的环境——(感情主调)(暂时“乐)3.写作手法:寓情于景、点面结合、远近交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侧面结合)(参见《学案》P171)4.拓展:写“山水”的名句:(参见《学案》P170)(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5.积累(1)积累实词(2)积累名句:①作者发现小石潭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②描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③写水中游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④小石潭的环境气氛: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 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
(5) 潭水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澈。作者从游鱼、 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 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6)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 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 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 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 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
(8)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 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
(3) 翻译
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理一理
☆ 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 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 潭中气氛
第一段: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 (闻声—见形)隔篁竹,闻水 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心情) 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幽伤的心情)
总结:
发现小潭 篁竹 潭中景物 游鱼 潭水 水声 潭水 树蔓 幽美 动静结合 段面写水 特 写 镜 头 乐 隔 闻 伐 取 见 荒僻幽静 移步换景
乐
然不动 尔远逝 清澈 游鱼 阳光 影
小潭源流
溪身:斗折……可见 岩势:犬牙差互
曲折蜿蜒 动静结合 参差不齐 形象比喻
潭中气氛
竹树环合
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凄神 寒骨
记同游者
1. 读了课文,小石潭给你留下 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2. 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 会有什么感觉?
观第五泄记① 从山门②右折,得石径。数步 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xià ],瀑见。石青削③,不容寸 肤④,三面皆郛⑤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 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⑧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 空皆纬⑨,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在 他被贬永州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 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 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 地位,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示闽湘桂 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 《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 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 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州记 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 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 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小石潭记》 是其中的一篇。
友情提示:
(quán)石底
为嵁 ( kān ) 参差(cēn cī)披拂
为坻( chí)
佁然( yĭ ) 俶( chù )而远逝
ng) 幽邃( suì) 悄(qiǎo ) 怆(chuà
翕( xī )忽
青树翠蔓(wàn)
再读课文, 用我觉得小 石潭很 , 说说你对小 石潭的感受。
(2) 这种记叙叫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 “移步换景”的写法。
(3)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 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 树、藤蔓。 “隔”“闻”“伐”‘取”‘见”等动词, 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 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 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 下伏笔。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 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人,荆州公安 (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 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 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 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宏道任吴县县令时 ,在任仅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 ”。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 活费用。内阁首辅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 无此令矣!”他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 ,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 西湖记》《满井游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 ,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 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并归纳其用法。
• • • • • • • •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 2)斗折蛇行 或现或隐 3)明灭可见 像狗的牙齿那样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向下 5)日光下彻 照映 6)影布石上 7)隶而从者 随从、跟从 8)以其境过清 因为、凄清
2) 一词多义
(介词,用) 以:①全石以为底 (承接,“而”不译)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介词,表原因) (动词,当“作为”讲) 为:①全石以为底 ②为坻,为屿。 (动词,“成为”) 清: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 (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 (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 (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动词,交错)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 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 动不动,“怡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 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 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 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 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 加到鱼儿身上,鱼儿似乎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袁宏道 被选为吴县(今属江苏)县令。在 任上,他判案果断,与民方便,颇 受地方拥戴。然而也招致当道者的 不满,加上吏事繁杂,难得清闲, 他觉得“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为 尤苦,若作吴令则其苦万万倍,直 牛马不若矣”[7] 。因此,第二年他 便托故辞职。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 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 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 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如刀削,没有泥土,三面石 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 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 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 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 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 ,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 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 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 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
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 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 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 苦心情。
观景
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因为 被贬谪,作者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 却又无法解脱。这种情感,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得 出来?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文章先写“——”, 后面又写“——”。
听一听,读一读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 彻,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 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 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 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 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