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说课稿

合集下载

2023最新-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优秀4篇】

2023最新-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优秀4篇】

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优秀4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

文章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民族生命前行进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学时既要交代作品创作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土地的誓言》《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及练习篇一《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一、导入课前播放flash歌曲《松花江上》。

9.18,9.18,在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日寇的铁蹄揭开了悲剧的序幕,从这一天起,沈阳、东北三省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苦难与抗争……1941年9月18日,一位流浪在关内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遥望生他养他的家乡,找寻着北方的大熊星座,他满怀悲愤和思念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土地的誓言》。

(出示课件一:课题)在感受游子对故土热烈深沉的爱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出示课件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激情的语言。

2.体会作品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深入探究1、这是一块怎样的土地?每一个言语背后都有一颗诚挚的心,端木蕻良为之付出如此浓烈而炽热的情感的土地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出示课件三:快速阅读全文,找出具体描写土地的语句。

[速读]学生快速找出,明确:“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树,……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和“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美丽,多么丰饶”学生大声朗读这部分文字。

(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来朗读语句)[选读]出示课件四:品读赏析这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词语来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那么这究竟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呢?请你以“这是一块()的土地”的形式来说自己的看法并找出文章中语句作为依据。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可能会得出这样的一些结论:丰富的、富饶的、神奇的、奇妙的、美丽的、美好的、生机勃勃的、充满活力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追问:如此的土地,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呢?小组讨论回答。

2018年《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说课设计-文档资料

2018年《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说课设计-文档资料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说课设计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来自第二实验中学,我说课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以祖国为主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感。

本文是一篇杂文,它从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学时既要交代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学好本文,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2、教学目标的确立:本文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民族精神颂,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的神韵。

主要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⑴教学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要求读准子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培养语感。

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或中心句理解中心的方法。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的爱国精神,感受作者的爱国的情怀。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受──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目标1、目标2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教材处理:本课安排一课时,强调课前预习,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4、教学准备:为了拓宽课堂,实现生活、语文、课堂的对接,实现综合性学习,再加上课文比较难理解,最好安排预习,同时组织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有关五四运动以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可以是录相、文本等)二、说教法1、新课标中专为初中设定语文课堂应是“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于是课堂教学不应是师问生答的检查性活动,而是学生展示个人优势与魅力的舞台,真正的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

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

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一、教材信息1.1 课程名称初一语文1.2 课时数一课时1.3 教材版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4 课文名称《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1.5 作者毛泽东二、教学目标2.1 语言知识目标1.了解毛泽东关于国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

2.学习如何恪守信念、砥砺奋斗,积极向上。

3.理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主旨和结构。

2.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学会珍惜祖国的发展历程和美好生活。

2.培养学生的认真态度和务实精神,让他们学会踏实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学会在困难时坚持自己的信仰,勇往直前。

2.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主旨和结构。

2.了解毛泽东关于国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

难点:1.解释毛泽东的思想和理念。

2.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复习祖国的发展历程。

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学会珍惜祖国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3.2 正文3.2.1 毛泽东关于国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在课堂上,通过讲解毛泽东的思想和理念,让学生了解他是如何恪守信念、砥砺奋斗,积极向上的。

3.2.2 了解文章内容在讲解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2.3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通过深入分析和讲解文章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3.2.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并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想法。

鼓励他们发表属于自己的见解。

3.3 总结通过课堂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总结毛泽东的思想和理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并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主题和深层意义。

四、教学评估4.1 收集反馈信息在教学结束后,收集学生们的反馈信息,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对教学的评价。

4.2 教学效果评估1.检查学生的笔记和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5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5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5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一):《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透过对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培养学生的民族职责感。

教学重点欣赏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

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

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二、了解作者: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

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

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就应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c、艰难的国运是怎样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1、出示就应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

其经历亦复如是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奇绝壮绝的境界老于旅途的人以成其浊流滚滚魄势阻抑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

(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资料---------研究写了什么、怎样阐述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新课标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新课标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新课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近代中国面临的国家危机和民族困境。

分析《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对国家命运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学内容课文导入:介绍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国运的艰难。

课文阅读:阅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课文分析:分析文中的主要论点,探讨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的看法。

综合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命运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国家危机进行讲解。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分享观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的具体案例。

2.2 教学手段课本和阅读材料:提供《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供学生阅读。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案例。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网络资源,增加对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的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提前布置教室。

学生预习课文和相关的阅读材料,准备参与讨论。

3.2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主要论点,探讨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的看法。

综合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分享观点,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3.3 教学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收获。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深化对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发言积极性。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改进。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主题和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和国民精神的关注。

【教学内容】1. 介绍《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开场提问:学生们对国家命运和国民精神有何看法?2. 简介文章背景和主题。

3. 分析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的关系。

4. 总结本章要点。

第二章:国家的艰难历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艰难时刻。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1. 回顾我国历史上的艰难时刻。

2. 分析我国人民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精神。

【教学步骤】1. 回顾我国历史上的艰难时刻。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民在困境中的抗争精神。

3. 分析我国历史的转折点和国民精神的变化。

4. 总结本章要点。

第三章:国民的雄健精神【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民在困境中展现出的雄健精神。

2. 培养学生对国民精神的敬佩之情。

【教学内容】1. 分析国民在困境中展现出的雄健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国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步骤】1. 分析国民在困境中展现出的雄健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国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3. 讨论如何培养和传承国民精神。

4. 总结本章要点。

第四章: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的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之间的紧密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分析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之间的互动。

【教学步骤】1. 分析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之间的互动。

3. 讨论如何通过提升国民精神来振兴国家命运。

4. 总结本章要点。

第五章:结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和国民精神的关注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通过对我国历史命运的描绘,表达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运用对比、举例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积极面对国家命运挑战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领会作者通过对我国历史命运的描绘,表达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及其背景。

(2)提问:为什么说我们的国运是艰难的?我们的国民又是如何展现出雄健的品质的?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观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我国的国运为什么是艰难的?(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结构,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我国历史命运的描绘,表达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讲解文章中的关键观点,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5. 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我国国民在历史长河中展现出的雄健品质,如: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民族自信心。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一观点的理解。

2. 选取一个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分析其中国民所展现出的雄健品质。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教案及教学反思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教案及教学反思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艰难进程,理解国民在历史进程中的奋斗与坚韧。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1.2.1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与相关的历史事件。

1.2.2 中国近代历史的艰难进程,以及国民在历史进程中的奋斗与坚韧。

1.2.3 文章中的观点和立场,以及与之相关的争议和讨论。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的主要观点和立场。

2.1.2 中国近代历史的艰难进程,以及国民在历史进程中的奋斗与坚韧。

2.2 教学难点2.2.1 对《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中的争议和讨论的理解和分析。

2.2.2 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些复杂事件和国民的反应和应对。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1.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争议。

3.1.3 写作法: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中国近代历史的相关事件和图片。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相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课堂活动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通过引入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4.1.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4.1.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

4.2 课堂活动4.2.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让学生理解国家的艰难历程和国民的雄健精神。

1.2 教学内容介绍《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和了解国家的艰难历程和国民的雄健精神。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国家的艰难历程和国民的雄健精神。

1.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国家的艰难历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家在历史上所经历的艰难时刻。

让学生理解这些艰难时刻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分析《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描述的国家艰难历程的具体事件和时期。

探讨这些艰难时刻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国家艰难历程的具体事件和时期。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些艰难时刻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对国家艰难历程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国民的雄健精神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民在艰难历程中所展现出的雄健精神。

让学生理解这种雄健精神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3.2 教学内容分析《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描述的国民雄健精神的具体表现。

探讨这种雄健精神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国民雄健精神的具体表现。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种雄健精神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3.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对国民雄健精神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国家的复兴与国民的责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家复兴的重要性。

让学生理解国民在实现国家复兴中的责任。

4.2 教学内容分析《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描述的国家复兴的目标和战略。

探讨国民在实现国家复兴中的责任和行动。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国家复兴的目标和战略。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精选6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精选6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精选6篇)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2、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3、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感情过程方法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精神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会比喻说理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所限,对于散文仅能初步了解,而对于说理性强的随笔杂文类的散文就很难理解。

虽然本文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然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现代较为久远,且作者的革命豪情和审美意趣非同寻常,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不容易深透理解和体味文字背后蕴含的隽永意味。

而且由于说理性强,学生也不太感兴趣又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着力引导,以达到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豪壮情怀揣摩语文浩荡雄奇的语言及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方法:探究分析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学过历史应该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

这其中有过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跃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辉煌;也有过艰难挫折曲折坎坷。

尤其是近代以来,我们更是陷入外强入侵、内乱不断、民生凋敝、国破家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可以说是灾难深重。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正是在这一艰难的国运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其中就有中李大钊,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著名说理散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作者简介:(课件展示)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一概念。

(2)了解我国历史上一系列艰难的国运事件,并能够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3)认识我国国民在艰难国运中的表现,以及他们为民族复兴做出的努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史料分析法,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背景。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国民在艰难国运中的精神风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3)培养学生面对困境,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2. 我国历史上一系列艰难的国运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3. 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认识我国国民在艰难国运中的表现。

4. 探讨国民为民族复兴做出的努力,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5. 总结“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一概念。

(2)掌握我国历史上一系列艰难的国运事件及其影响。

(3)认识国民在艰难国运中的表现,以及为民族复兴做出的努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艰难国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培养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我国历史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艰难的国运,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一概念,并结合课前预习,了解我国历史上一系列艰难的国运事件。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这些艰难国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国民在这些事件中的表现。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探讨国民为民族复兴做出的努力。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本探讨中国历史上一段动荡时期的作品,通过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国民的精神面貌,展现了中国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坚韧精神。

本课程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其中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为学生们提供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原因、过程和影响。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1.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教材分析《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以中国近现代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中国在国家命运面前所表现出的顽强精神和拼搏力量。

本课程将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2.2 教学重难点2.2.1 教学重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及其精神品质。

中国近现代史上相关历史时期的特点和规律。

2.2.2 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教材内容,阐述历史观点。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评价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终结评价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课程简介与时代背景讲解课程背景、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析近现代中国的历史特点。

5.2 第二周:教材内容解读(一)讲解教材第一部分内容,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精神品质。

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艰难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意志。

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苦难与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些事件可能还不太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感受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专业术语和历史人物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艰难事件,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意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中所描述的中国近代史上的艰难事件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某些专业术语和历史人物的解读,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教育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引导,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相关事件,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基本知识,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精品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精品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精品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课程背景《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反映我国历史沧桑、民族精神与国民奋斗的文章。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艰难曲折,认识国民在困境中的奋斗精神,培养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学会分析历史事件,概括历史规律。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国家历史的沧桑,培养爱国情怀。

(2)认识国民在困境中的奋斗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2)把握作者对国民精神的评价和启示。

1.3.2 教学难点(1)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2)如何从文章中汲取民族精神,应用于现实生活。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和作者观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国民精神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2.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图片、视频,增强课堂趣味性。

(2)历史资料:提供相关书籍、文章,拓展学生知识面。

(3)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三章: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3.1 教学内容本章共包括3个小节,分别为:(1)艰难的国运:描述我国历史上的困境和挑战。

(2)雄健的国民:介绍国民在困境中的奋斗精神和取得的成就。

(3)启示与反思: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探讨民族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2 课时安排每个小节安排2课时,共6课时。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课堂活动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PPT课件研讨教学说课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PPT课件研讨教学说课
阻抑:阻碍抑制
5、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流过去,以成其浊 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成:成就、形成。 魄势:气魄、威势
6、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 最有趣味的事… 趣味:意义、价值
概括段意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艰难境界须靠雄健的精 神才能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和长江大河一样并不总是坦 途。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 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毛泽东
义 务 教 育 新 课 标 语 文 七 年 级 教 学 课 件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 人。1920年9月, 在北京成立共产主 义小组,成为中国 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1927年4月28 日,被奉系军阀张 作霖杀害于北京, 时年仅三十八岁。
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改变艰难的国 运,要以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 造国家,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 奉献。
如果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
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思考: “雄健的国民”的现实意义。
课后练习: 1、品味文章的修辞美。 2、品味文章的哲理美。
“浊流滚滚,一泻万 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里”
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 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 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 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 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 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 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 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
的事……”这个看法对 不对?为什么?
“艰难的国运”是指“艰 难 险阻的境界”“很逼 狭的境界”“绝壁断 崖”“极其险 峻”“崎 岖险阻”。结合表现在 帝国主义列强20世纪20 年代的国家命运,“艰 难”主要表现在帝国主 义列强虎视眈眈、封建 势力死灰复燃国内军阀 混战,人民水深火热。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最新」第一章:艰难的国运1.1 导入:介绍中国历史上的艰难时期,如战争、侵略、自然灾害等。

1.2 内容:讲解中国历史上的艰难时期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如经济困境、社会动荡、文化倒退等。

1.3 案例分析:分析历史上的具体事件,如抗日战争、饥荒等,以及人民在这些时期中的奋斗和牺牲。

1.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国家运气的因素,如政策、人民意志、外部环境等。

1.5 总结:强调艰难国运对国家和人民的考验,以及在这些时期中展现出的民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第二章:雄健的国民2.1 导入: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成就和优秀人物,如万里长城、四大发明、英雄人物等。

2.2 内容:讲解中国国民在历史上的奋斗和成就,如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国家建设等。

2.3 案例分析:分析历史上的具体事件和人物,如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以及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

2.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国民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如团结、奋斗、创新等。

2.5 总结:强调雄健国民对于国家繁荣和进步的关键作用,以及在每个时期中展现出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第三章:国家的复兴3.1 导入:介绍中国现代的发展和成就,如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

3.2 内容:讲解中国国家的复兴过程,如政策推动、改革开放、国际化进程等。

3.3 案例分析:分析现代中国的具体事件和成就,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奥运会等,以及它们对国家的影响。

3.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国家复兴的意义和影响,如国家地位提升、人民生活改善等。

3.5 总结:强调国家的复兴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以及在每个阶段中展现出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第四章:国民的责任和使命4.1 导入:介绍国民对于国家的责任和使命,如参与国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

4.2 内容:讲解国民的责任和使命,如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传承优秀文化等。

4.3 案例分析:分析国民在历史上的具体行动和贡献,如志愿者活动、环保行动等,以及它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七年级下册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语文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公民讲课稿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公民》讲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来×××,我讲课的题目是《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公民》,下边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讲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课方案。

一、说教材(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公民》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以祖国为主题,从各个不一样的角度表现了不一样时代、不一样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感。

本文是一篇杂文,它从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激励人心,教课时既要交代作品产生的时代特色和作者状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质,激励学生从作品中吸取乐观坚毅,踊跃进取的精神力量。

学好本文,为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 教课目的确实立本文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民族精神颂,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的风采。

主要确定了以下教课目的:1、教课知识与能力:提升学生的朗诵能力,要求读准子音,读出感情,经过频频朗诵,培育语感。

使学生充足领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引学生采纳自主—合作—研究的方法,指引学生学会抓住要点词或中心句理解中心的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的爱国精神,感觉作者的爱国的情怀。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觉——局部思想——迁徙拓展,依据本单元的教课目的、学习要点,并联合初一学生的学习实质,确定目标 1、目标 2 为本节课的教课要点。

(三) 教材办理本课安排一课时,重申课前预习,讲堂上采纳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尝语言,进而培育学生优秀的阅读习惯和团联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升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合时点拨指引,帮助学生达成重难点的打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说课稿
中阳楼初中李玲芝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以爱国为主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感。

本文是一篇散文,它从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学时既要交代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学好本文,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学情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2.揣摩本文浩荡雄奇之语言及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本课一课时,强调课前预习,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设计
(一)背景导入,了解历史
本文写作时间离学生比较久远,学生对于那个时代的了解不多,感悟也不深。

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出示一组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20年代艰难的国运。

让学生去体味作者的心理。

(二)整体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促讲,甚至以读代讲,也是新课改的重要思想之一。

1、播放朗读:本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丰沛的感情却难以确切地把握理解文意。

如果在教学之初由学生朗读课文,可能不易掌握好分寸。

播放好的
朗读,会让课文变得直观可感,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理解。

2、扫清障碍朗读:强调字词的认识,对学生有疑问的词句进行解答,对理解有难度的可安排造句。

(三)研读课文
1、(1)“如何理解文中的“雄健精神”?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3)文章反复使用比喻,化抽象为形象,且形象生动,找出比喻句。

3、组间交流、教师调控。

请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组员可随时补充。

教师指导、总结。

(1)“雄健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就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

(3)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三峡比喻中
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4)展示交流
此步关键在于平等、融洽的民主气氛,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职责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4、学生诵读
在情感熏陶、文意大致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有感情朗读,表情朗读,以使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

(四)拓展延伸
1、在今天和平的年代,我们还要不要雄健的精神?为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雄健精神的理解。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试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经历和体验。

这个写话的训练是让学生在学习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最后以毛泽东的一句话收尾,让学生记住雄健的精神。

2014.3.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