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2014届高三12月月考 生物试题
2014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汇总
2014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汇总
2014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汇总 2014届高中生物月考考试答题卷 2014高中生物月考摸底试题
高三生物复习月考易错测试题 2014届高三生物月考模拟试题 2014届北京重点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及答案
总结:希望上面的“2014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汇总”对同学们成绩的提升有所帮助,通过做习题巩固学过的知识,希望大家在每一次月考后都能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加油!
阅读本文的同学还看了:
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练习题:人脑的高级功能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练习: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高中上册生物月考试题练习题:酶的制备及应用。
学案1: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方程式的配平
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方程式的配平复习目标:1、会利用化合价升价法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配平。
2、能运用守恒进行相关的计算基础知识回顾: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1、推断反应物和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以及归中原理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2、配平(1)配平原则①电子得失守恒: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值)与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值)②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相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③电荷守恒:若为离子反应,反应前后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2)配平步骤(以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为例):①标出化合价变化了的元素的化合价。
如:+7 -1 +4 0KMnO4+HCl==KCl+MnCl2+Cl2↑+H2O②根据元素存在的实际形式调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系数,使之成1:1的关系。
如:+7 -1 +4 0KMnO4+2HCl==KCl+MnCl2+Cl2↑+H2O③调整系数,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KMnO42↑+H2O④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确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如:2KMnO4+10HCl==KCl+2MnCl2+5Cl2↑+H2O⑤利用元素守恒,用观察方法配平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其他物质的系数。
如: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原子的个数是否相等,离子方程式还要检查方程式两边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否相等。
3、缺项补项在配平中缺项,一般通过质量守恒可以判断,更多时候考查H和O的缺项,如左边O 多,可以采用O+2H+→H2O或O+H2O→2OH-;左边少O,可以H2O→2H++O或2OH-→H2O+O。
【典型例题1】【07年宁夏理综·27】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3N4 +2(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其还原产物是;【迁移训练1】【09年广东化学·23】(11分)②化学镀镍的溶液中含有Ni2+和H2PO2-,在酸性等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a)Ni2+ + H2PO2-+ → Ni++ H2PO3-+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并配平反应式(a)。
山东省临沂市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郯城一中高三月考试题生物 2012年12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1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5分,共51分)1.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元素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B.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若该动物血钙高则会发生肌肉抽搐D.经测定该植物某有机物含C、H、O、N、S,此化合物可能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2.下表列出某动物肝细胞和胰腺外分泌细胞膜结构的相对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甲呼吸强度大于细胞乙B.细胞乙为胰腺外分泌细胞C.细胞乙合成的分泌蛋白多于细胞甲D.不同细胞膜结构的含量不同取决于基因3.通过一定方法将细胞质内的各种结构分开后进行元素分析,以下各项中,磷元素含量最低的是( )A.内质网 B.核糖体 C.染色体 D.中心体4.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质B.若某氨基酸R基的羧基中的氧用18O标记,则在其参与形成多肽时,脱去的水中一定含有18OC.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D.R基为—CH3和—C3H5O2的二肽分子中,C、H、O原子的数目之比为8:14:55.经测定,某多肽分子式是C21H X O Y N4S2。
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
苯丙氨酸(C9H11O2N) 天冬氨酸(C4H7O4N) 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 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多肽水解后能产生3种氨基酸B.该多肽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32和5C.该多肽叫三肽化合物,D.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6.由肝糖原转变成其它物质并供给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过程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7.某科学家科考中发现两个相似的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为确定它们是否为同一种生物,以下物质不可以做为检测依据的是( )A.核糖核酸 B.蛋白质 C.氨基酸 D.脱氧核糖核酸8.右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图可用来表示低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B.若此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包括的结构为5、2,图中的其余的细胞器都应该具有。
临沂市2014届高三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生物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生物2013.11 注意事项:l.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2.题前,请将答题卡及答题纸密封线内有关项目填、涂清楚,将座号填在答题纸右下角的方框内。
3.将第I卷题目的答案选出后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代号上;第Ⅱ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所做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40题,每题1.5分。
共60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醋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含有核糖体但不含核仁②含有DNA和RNA,且DNA位于染色体上③该菌呼吸作用需要氧,所以含有线粒体④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⑤遗传时会发生基因突变A.①③④ 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2.某蛋白质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其中—s—s—表示莲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氨基酸的—SH间脱去两个氢结合形成)。
若该蛋白质分子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其在形成时生成的水分子数和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m个18m+2 B.(m一1)个18(m—1)+2C.(m一3)个18(m-3)+4 D.(m一2)个18(m-2)+43.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B.染色体主要由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蛋白质构成C.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D.肝糖原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4·利用0·lg/mL NaOH溶液、0.05g/mL CuS04溶液和蒸馏水及其他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①葡萄糖②蔗糖③麦芽糖酶④淀粉A.①和② 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③5.下列有关细胞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C、H、O、N元素的有机物都属于生物大分子B.DNA分子解旋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将失去其功能C.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D.氨基酸在形成蛋白质时,脱水缩合的方式有多种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道蛋白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性B.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酸和参与光合作用的酶C.水分子和葡萄糖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羊的红细胞D.精细胞变形为精子后,尾部的线粒体与其运动有关7.右图为某高等植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叶绿体,此种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能进行无氧呼吸C.其细胞器、细胞膜与核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D线粒体、内质网和细胞核等属于原生质层的组成部分8.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①A TP②DNA③核糖体④磷脂分子⑤细胞壁⑥癌胚抗原A.①②③⑤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9.下列物质中,一定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①核糖核酸②抗体③酶④维生素⑤膜上载体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⑤10.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是活细胞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有些蛋白质和核酸分子可以通过核膜C.在细胞核内,m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D.细胞核是DNA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染色质主要存在予细胞核内11.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
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月段考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2014-2015学年某某省某某市米易中学高三(上)月段考生物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本部分共7小题,每题6分.)1.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B.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小麦叶肉细胞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象,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2.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中各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体内其胰岛细胞和垂体细胞中的DNA和mRNA均不存在明显差异B.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DNA量始终保持不变C.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减小,物质运输效率有所降低D.细胞的衰老受基因的控制,细胞凋亡则不受基因的控制3.下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子女与父母的性状总有一些差异,这些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和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四倍体马铃薯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称为二倍体D.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8个碱基对,不属于基因突变,应属于染色体变异4.下列关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时,放大倍数小,看到细胞数目多、视野明亮B.在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时,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使用台盼蓝染色,活的细胞被染成蓝色,死的细胞不能被染色,从而进行判断C.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不能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D.平板划线操作中,随着划线次数的不断增加其接种环上的菌种会越来越少5.如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一中的甲和己各代表一个营养级B.调查图一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C.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如图二中的曲线XD.若图二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C点对应的是图三中的t1时刻,此时丙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6.按如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材料取样处理分组培养液供氧情况适宜浓度酵母菌液50mL 破碎细胞(细胞不完整)甲25mL 75mL 无氧乙25mL 75mL 遇氧50mL 未处理丙25mL 75mL 无氧丁25mL 75mL 通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7.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图中甲、乙表示结构,a~d表示物质,a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下丘脑合成后通过结构乙释放的d只被运输到肾小管和集合管并作用于该细胞C.物质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D.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不变二、非选择题(共48分)8.微生物连续培养时,一部分旧的培养基以一定的速度流出,同时不断有等量的新鲜培养基流入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JA122菌株接种到葡萄糖含量受到限制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多代,然后取样分析其中存在的新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于连续培养JA122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中除了含葡萄糖作为__________外,还应该含有__________.(2)样品中共发现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产生新菌株的原因是由于JA122大肠杆菌发生了__________导致的,产生三种不同类型的新菌株说明__________.(3)如图表示将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混合在一起培养的生长情况,三者之间互为竞争关系,并保持稳定生长水平,没有出现一种菌株生存而另外两种菌株灭绝的现象,说明它们已经具有了不同的适应能力,这是__________的结果.(4)对三种菌株的代谢差异进行分析发现,CV103对葡萄糖吸收率最高,代谢终产物是醋酸盐.进一步研究表明,CV101可以在过滤的培养过CV103的培养基中生长,据此作出的推测是:__________.请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步骤,来验证你的观点.①配制_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A组);和不含碳源的固体培养基(B组);②将等量的适量稀释的CV101菌液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菌株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应在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③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9.蛇毒是毒蛇分泌出来的一种含有多种酶类的毒性蛋白质、多肽类物质,也是毒蛇咬人后引起中毒反应的物质,分为神经性毒液和溶血性毒液.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__.(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3)分析图乙,α银环蛇毒是一种__________性毒液.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__________,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10.图甲为某种绿色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示意图.研究人员将该叶片放在温度为15℃的密闭容器中,研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图甲中保卫细胞围成气孔部分的细胞壁较厚,而外侧的壁较薄.箭头为炎热夏季中午的细胞中水分流动的总方向,推测此时保卫细胞可能处于__________状态,气孔处于__________状态,因而会影响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使叶肉细胞内C3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3)据图乙分析,在1klx的光照条件下,该叶片在5h内光合作用产生O2的量为__________mL.(4)若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坐标图上(图丙)画出容器内CO2的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11.如图是为了处理污水(含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而设计建造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图2是对该湿地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表示分解者.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kJ•m﹣2•a﹣1体内贮存的能量,kJ•m﹣2•a﹣1呼吸消耗的能量,kJ•m﹣2•a﹣1体内DDT含量,ppm甲145.9 62.8 83.1 0.066乙870.7 369.4 501.3 0.002 3丙0.9 0.3 0.6 0.94丁141.0 61.9 79.1 0.085戊211.5 20.1 191.4 0(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请据表画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______.表中不同营养级体内DDT含量的特点是__________(3)对该人工湿地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下表.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项目COD,mg•L﹣1BOD,mg•L﹣1总氮量,mg•L﹣1进水750 360 700出水150 50 25C OD、BOD值越高,表明__________污染程度越高;总氮量的降低表明,植物的吸收作用可__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4)该生态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对污水流入设计了流量和流速控制开关,并且在系统的底部铺设了通气的管网.前者是因为__________,后者的目的是促进__________.12.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1)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型(用A、a表示)__________;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结果用分数表示).(2)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45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链.异常多肽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由此导致正常mRNA第__________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1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蓖麻遗传有关问题材料一:如图表示蓖麻矮化的基因调控机制.材料二:花序是由许多花排列而成的,蓖麻正常两性株花序的上半部分为雌花,下半部分为雄花,雌株花序则只有雌花.科研人员用纯合高秆柳叶雌株和纯合矮肝掌状叶正常两性株蓖麻为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得到F2,性状表现如下.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③过程形成双链RNA,导致翻译过程中不能与__________结合,最终得到矮秆植株.图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过程有__________(填序号).(2)材料二中实验涉及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3)F1表现型为__________,F2高秆掌状叶正常两性株中杂合子的比例是__________ (4)该杂交实验,在幼苗时期即可区分正常两性株和雌株,如幼苗叶型为__________,则为正常两性株.(5)为确定F2中某株高秆柳叶雌株蓖麻是否纯合.可选用F2中__________个体与其杂交,若后代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则该株蓖麻为纯合高秆柳叶雌株.2014-2015学年某某省某某市米易中学高三(上)月段考生物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本部分共7小题,每题6分.)1.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B.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小麦叶肉细胞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象,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检测还原糖时,采用斐林试剂,但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现配现用,且需要水浴加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观察有丝分裂实验应该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解答:解:A、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A错误;B、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B错误;C、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会观察到染色体,C错误;D、用显微镜观察浅色物体时,需要调暗视野,即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换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查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和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中各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体内其胰岛细胞和垂体细胞中的DNA和mRNA均不存在明显差异B.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DNA量始终保持不变C.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减小,物质运输效率有所降低D.细胞的衰老受基因的控制,细胞凋亡则不受基因的控制考点: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分析:1、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但mRNA的种类和数量会改变.2、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其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呈圆饼状.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4、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衰老是生界的普遍规律,细胞作为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也在不断地新生和衰老死亡.解答:解:A、某人体内其胰岛细胞和垂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DNA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存在明显差异,A错误;B、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会进行DNA的复制,量会发生变化,B错误;C、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减小,物质运输效率有所降低,C正确;D、细胞的衰老受基因的控制,细胞凋亡则也受基因的控制,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凋亡的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熟记相关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下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子女与父母的性状总有一些差异,这些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和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四倍体马铃薯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称为二倍体D.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8个碱基对,不属于基因突变,应属于染色体变异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解答:解:A、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子女与父母的性状总有一些差异,这些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A正确;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C、四倍体马铃薯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虽然具有两个染色体组,但称为单倍体,C错误;D、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8个碱基对,属于基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单倍体、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4.下列关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时,放大倍数小,看到细胞数目多、视野明亮B.在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时,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使用台盼蓝染色,活的细胞被染成蓝色,死的细胞不能被染色,从而进行判断C.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不能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D.平板划线操作中,随着划线次数的不断增加其接种环上的菌种会越来越少考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观察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1、“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台盼蓝染色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进入活细胞.2、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的染色体含量加倍.3、低倍镜下视野较高倍镜量.解答:解:A、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时,放大倍数小,看到细胞数目多、细胞个小,视野明亮,A正确;B、在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时,常用“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台盼蓝染色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进入活细胞,使用台盼蓝染色,死的细胞被染成蓝色,活的细胞不能被染色,从而进行判断,B错误;C、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不能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C正确;D、平板划线操作中,随着划线次数的不断增加其接种环上的菌种会越来越少,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染色排除法,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平板划线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实验的掌握和运用.5.如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一中的甲和己各代表一个营养级B.调查图一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C.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如图二中的曲线XD.若图二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C点对应的是图三中的t1时刻,此时丙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分析图一:图一位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其中戊为生产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分析图二:图二中曲线X呈J型,曲线Y呈X型.分析图三:t0~t1时刻,增长率逐渐升高;t1时刻,增长率达到最大值;t1~t2时刻,增长率逐渐降低.解答:解:A、图一中的甲和己均处于第二营养级,A错误;B、戊为植物,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错误;C、丙位于最高营养级,没有天敌,当其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可呈J型曲线变化,C正确;D、若图二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C点对应的是图三中的t2时刻,此时丙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能正确分析图二和图三;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能正确辨别某生物的营养级,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按如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分析:(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产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2)酵母菌的活细胞在培养8~10小时,会大量繁殖,而细胞破碎以后,没有完整的活细胞,不能产生更多的酶.(3)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酒精.此题涉及对表格资料的分析,依题意,甲组、丙组进行无氧呼吸,乙组、丁组进行有氧呼吸.解答:解:A、甲组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甲组、乙组两组都会产生CO2,A错误;B、由于甲组细胞不完整,甲组的酶的数量不会增加,而丙组是活细胞,可以产生更多的酶,所以酒精产量丙组多,B错误;C、丁组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丙组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所以能量转换率丁组较丙组高,C错误;D、丁组细胞完整,在有氧条件下培养题干所述的8~10小时,会大量繁殖,所以丁组的氧气消耗量远远大于乙组,D正确.故选:ABC.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几组实验的区别,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只要有活细胞存在,就会表现出生命活动.本题通过酵母菌这个载体,结合活细胞是生命系统的基本层次,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7.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图中甲、乙表示结构,a~d表示物质,a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下丘脑合成后通过结构乙释放的d只被运输到肾小管和集合管并作用于该细胞C.物质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D.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不变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垂体的甲产生的物质b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产生的物质c 作用于垂体甲和下丘脑,甲属于腺垂体,产生的物质b是促甲状腺激素;d物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集合管,d是抗利尿激素;由题意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于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有反馈调节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时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相应的激素,使甲状腺激素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解答:解:A、分析图某某息可得,结构甲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结构乙为神经垂体,A正确;B、物质d为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后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后,同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的靶细胞结合,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所以说该激素在全身的血液中都存在,只不过特异性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物质c为甲状腺激素,其分泌增多,可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C正确;D、a为蛋白质类激素,饲喂情况下会被动物的消化酶分解而失去作用,因此物质c的含量不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水平衡调节和下丘脑对肾上腺的调节,准确利用题干信息分析题图是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共48分)8.微生物连续培养时,一部分旧的培养基以一定的速度流出,同时不断有等量的新鲜培养基流入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JA122菌株接种到葡萄糖含量受到限制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多代,然后取样分析其中存在的新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于连续培养JA122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属于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除了含葡萄糖作为碳源外,还应该含有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2)样品中共发现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产生新菌株的原因是由于JA122大肠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的,产生三种不同类型的新菌株说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3)如图表示将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混合在一起培养的生长情况,三者之间互为竞争关系,并保持稳定生长水平,没有出现一种菌株生存而另外两种菌株灭绝的现象,说明它们已经具有了不同的适应能力,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对三种菌株的代谢差异进行分析发现,CV103对葡萄糖吸收率最高,代谢终产物是醋酸盐.进一步研究表明,CV101可以在过滤的培养过CV103的培养基中生长,据此作出的推测是:CV101菌株能以CV103菌株产生的醋酸盐为碳源.请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步骤,来验证你的观点.①配制以醋酸盐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A组);和不含碳源的固体培养基(B组);②将等量的适量稀释的CV101菌液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菌株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③预期实验结果:A组菌株生长,B组菌株不能生长.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考查的是与微生物的连续培养有关的题目,可以根据问题涉及的具体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题干和题图信息综合解答.。
高三生物第一学期十二月测试试题
高三生物第一学期十二月测试试题说明: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Ⅱ卷均用答题卡作答。
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刻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题2分,共5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右图所示某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所示细胞为A. 高等植物细胞显微结构的模式图B. 高等植物各种营养器官的细胞C. 高等植物高度分化的细胞D. 高等植物正在分裂的细胞2、在培养酵母菌的瓶内测得消耗葡萄糖的摩尔数与产生的酒精摩尔数之比是2:3,由此,能够估量出氧气的消耗量与二氧化碳的发生量之比为A.1:1B.1:2C.2:3D.3:43、下列对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它所含的腺苷是组成RNA的成分B、它的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它在细胞内的含量较为丰富D、它所含的能量是活跃的化学能4、右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
下列对图示的分析,错误的是A、DNA合成的抑制物能作用于AB段B、适当的秋水仙素溶液能作用于BC段C、DE段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D、该图示仅表示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5、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显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A、8和4B、8和8C、 16和8D、 16和166、与蛋白质功能无直截了当关系的是A、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B.苋菜的部分叶肉细胞吸取并固定环境中的CO2C.生长素由根尖分生区运到根尖成熟区D.成活的秧苗叶尖显现小水珠现象7、为研究长期食用被亚硝胺污染的食物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可选用的方法是①利用实验动物进行长期模拟观看②随机抽样调查吸烟和食用过热食物人群的发病率③对患病高发区与低发区食物中亚硝胺含量进行对比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统计发病率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8、各种细胞器在细胞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下列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A .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有关B .液泡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剂作用C .线粒体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邻近比较集中D .光能的吸取、传递和转化差不多上在叶绿体囊状结构上进行的9、通过对非典病原体的冠状病毒的核酸进行分析,发觉含尿嘧啶,那么组成冠状病毒的化学成分与下列哪一结构的成分相类似A.核糖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染色体1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胞的细胞壁都能够通过纤维素酶把它分解掉B.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一样是低等植物细胞C.蓝藻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D.细胞中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11、图示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精原细胞。
山东省临沂市重点中学联考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4-201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重点中学联考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0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5分)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葡萄糖B.激素C.氨基酸D.纤维素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分析:1、糖类由C、H、O组成,是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包括: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动物).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2、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可以看做内环境中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解答:解:A、葡萄糖可以存在于组织液和血浆、淋巴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A错误;B、激素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B错误;C、氨基酸存在于血浆组织液等中,是内环境中的物质,C错误;D、纤维素为植物多糖,只存在于植物体内,血浆中不可能出现,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中的物质的判断和糖类的分类,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及相关物质存在的场所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2.(1.5分)组织液中小分子蛋白质的直接来源是()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外界环境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动态关系,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同时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组织细胞处在组织液中细胞内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解答:解:由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可知,组织液直接来源于血浆和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因此组织液中小分子蛋白质的直接来源是内环境.故选:A.点评:对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动态关系和内环境的功能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相关知识网络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3.(1.5分)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解答:解:手和脚有时磨出的水泡是由表皮被擦伤,组织间隙的组织液渗出造成,故主要为组织液.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4.(1.5分)(2003•上海)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的电信号转为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考点:突触的结构;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在突触小体上,兴奋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上,兴奋由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A、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A正确;B、在突触处兴奋的转化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C正确;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步的,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然后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5.(1.5分)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浆蛋白B.葡萄糖C.钙离子D.呼吸酶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能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解答:解:A、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A错误;B、葡萄糖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B错误;C、钙离子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C错误;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归纳.规律总结: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6.(1.5分)(2012•天津模拟)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简单,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只要考生了解并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7.(1.5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解答:解:正常安静状态下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当给以一定刺激产生兴奋后,由外正内负电位变成外负内正,所以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1.5分)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解答:解: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属于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点评:本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能代代遗传,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9.(1.5分)下列叙述除哪项外,都为人体内环境概念的要素()A.细胞内液B.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直接液体环境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解答:解: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0.(1.5分)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如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象绘制的简图.下列关于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兴奋在神元之间的传导需要能量;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着神经递质.A.①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⑤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中三个神经元形成了2个突触,A与B神经元形成的突触,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后膜,B与C神经元形成的突触,B是突触前膜,C是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因此兴奋的传递途径是A→B→C,或者是B→C.解答:解:①兴奋在神元之间的传导需要能量,①正确;②神经兴奋不能从B细胞向A细胞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作用于突触后膜,②错误;③B细胞和C细胞组成突触,其中B细胞构成突触前膜,C细胞组成突触后膜,则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递,③正确;④神经兴奋不能从C细胞向B细胞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作用于突触后膜,⑤神经细胞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⑤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1.(1.5分)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2,4﹣D B.乙烯C.吲哚乙酸D.吲哚丁酸考点:植物激素的概念;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分析: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并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微量的化学物质.解答:解: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2,4﹣D不属于植物激素,它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长素类似物的一种.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种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属于简单题.考生要能够区分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并能识记常见的生长素类似物:2,4﹣D、萘乙酸等.12.(1.5分)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B.食物种类C.湿度D.温度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解答: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强度.故选:A.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尤其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结构,掌握影响群落垂直分层的因素,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3.(1.5分)在一阴湿草丛中,生活着蚂蚁.蜘蛛.蚯蚓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C.种群D.食物网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即是指群落中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有利于植物能更充分的利用光照.解答:解:A、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A错误;B、草、苔藓、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C、种群只能是同一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而不是所有生物,C正确;D、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但不包括分解者,而分解者也是生物,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概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识记要求,难度不大.14.(1.5分)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因为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但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也不是只具有破坏性的,也可以是通过建立新的人工群落实现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解答:解: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超过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误;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有很多是有益的,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B错误;C、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正确;D、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下,但不是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5.(1.5分)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光照强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土壤盐碱度D.人类活动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解答:解:影响生物水平分布的意思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水分、土壤盐碱度等和人类活动等外界因素,而生物种群年龄结构与之没有直接的关系,故不影响生物群落的水平分布.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试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即可.16.(1.5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类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考点: 群落的演替.分析: 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主要的区别在于演替起始的条件不同.解答: 解: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在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7.(1.5分)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B . 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 . 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 . 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考点: 群落的演替.分析: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类型项目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起点 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 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较短影响 因素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森林砍伐地、弃耕地上的演替解答: 解:A 、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与干扰或破坏没有直接关系,A 错误;B 、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 正确;C 、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C 正确;D 、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D 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能结合所学的只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8.(1.5分)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 . 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 . 生产者和分解者C . 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D . 生产者和消费者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分解者的功能,在物质的循环中的重要作用.生产者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解答: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分解者的功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中.19.(1.5分)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A.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B.DDT是挥发性物质C.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D.含有DDT动物的迁移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重金属元素和有毒的难以降解的物质可以随食物链在最高营养级体内富集.解答:解:生物富集作用作用又叫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环境中的各种物质进入生物体后,立即参加到新陈代谢的各项活动中.其中,一部分生命必需的物质参加到生物体的组成中,多余的以及非生命必需的物质则很快地分解掉并且排出体外,只有少数不容易分解的物质(如DDT)长期残留在生物体内.这些物质具有化学性质温度、不易富集的特点,可以随食物链在最高营养级体内富集而危害相关的生物,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说明DDT随食物链已经加入到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当中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循环的特点,意在强化学生对物质循环特点的识记、理解与运用.20.(1.5分)(2011•盐城二模)为了保护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除了将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这是因为南极()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必须要由分解者,将其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再回到无机环境参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有: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②、生产者: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③、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④、分解者: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为: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解答:解:由于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必须要由分解者,将其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再回到无机环境参与物质循环.因此南极缺少分解者,需将其从南极带离.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成分及功能的理解,属于理解层次,学生需理解题意即可解题.21.(1.5分)春暖花开,蜜蜂忙着在花丛中跳舞,招引其它蜜蜂采蜜的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声信息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1)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就是化学信息;(3)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解答:解: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因此,蜜蜂跳舞招引其它蜜蜂采蜜的信息属于行为信息.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能准确判断图中信息的种类,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2.(1.5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原有的含义是指:小草很坚强,就算草原被火烧尽了,到春天一样生长起来;说明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解答:解: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2、从诗句中我们可以领会到草木枯萎后,即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但是春天环境适宜的时候草木又再度生长出来,草原又恢复往日的生机.由此看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强.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23.(1.5分)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高一生物12月月考试题
高一生物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50小题,1~10小题每题1分,11~50小题每题1.5分,共70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切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2.下列关于生命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A.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B.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O的含量最高C.大肠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D.C、H、O、N、P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物质所共有的元素3.下列生物中具有拟核的一组是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小球藻⑤SARS病毒⑥念珠藻⑦葡萄球菌⑧霉菌⑨紫菜A.①⑤⑥⑦⑧⑨ B. ①②⑥⑧ C. ①⑥⑦⑧ D. ①⑥⑦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C.有丝分裂得到的两个细胞遗传物质组成不同D.人的神经细胞和骨髓细胞都有细胞周期5.下列有关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但并非所有的糖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B.糖类和脂肪相比较,脂肪完全氧化分解需要更多的氧气C.参与信息传递的激素都是蛋白质D.糖蛋白可以与某些信息分子特异性结合而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6.人体内的某种有机化合物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下列对该种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细胞膜的组成无关 B.不能作为能源物质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不是构成核酸的成分 D.对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具有重要作用7.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A.染色质B.核孔C.核膜 D.核仁8.下列细胞一定不具有活性的是A.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30min的细胞B.经盐酸和龙胆紫溶液处理的根尖细胞C.用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黑藻细胞D.用于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表皮细胞9.生物膜系统是指A.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 B.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C.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膜结构 D.细胞内能直接转化的膜结构10.“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D.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的细胞后,直接换上高倍镜观察1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B.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C.酶的作用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D.酶在催化过程中不断被消耗12.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B.ATP的化学元素组成包括C、H、O、N、PC.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是供应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ATP中的A与构成RNA的碱基A代表的含义相同13.在氧气充足的锥形瓶中,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不生成A.ATP B.酒精 C.H2O D.CO214.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等生物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 B.一个核缢裂成两个核C.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 D.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的变化15.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含2条肽链的蛋白质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00,由此可知:此蛋白质分子所含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A.52、52 B.50、50 C.52、50 D.50、4916.已知Mn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例如能激活硝酸还原酶。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2014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3-201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1.5分)如图表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硫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一).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B.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824C.该分子至少含有三个游离的氨基D.该物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分析: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该蛋白质较反应前相对质量减少(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18+二硫键数目×2.对于蛋白质的分子中,每条肽链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双缩脲试剂遇到蛋白质会发生颜色反应呈现紫色.解答: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20种,A正确;B、氨基酸合成该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71﹣3)×18+4×2=4832,B错误;C、每条肽链至少含有1个氨基或1个羧基,该分子含有3条肽链,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氨基,C正确;D、该分子有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遇到蛋白质会发生颜色反应呈现紫色,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1.5分)2011年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旱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②细胞内自由水含量的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③癌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低;④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⑤正在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⑥在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有水生成.A.①④⑤B.①③⑥C.③④⑤D.②④⑥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解答:解:①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细胞新陈代谢减弱,抗逆性强,有利于度过不良环境,①正确;②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是水含量降低,降低的水主要是自由水,②正确;③癌细胞细胞周期短,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比正常细胞高,③错误;④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产生渴觉,④错误;⑤正在萌发的种子,细胞新陈代谢旺盛,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⑤错误;⑥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产生水,线粒体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核糖体上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产生水,⑥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的特征,水平衡调节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脱水缩合反应过程,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形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利用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解题的能力.3.(1.5分)(2011•上海)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内的Na+参与()A.调节渗透压B.组成体内化合物C.维持正常pH D.提供能量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阅读题干信息,“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说明无机盐能提高液泡的渗透压,促进细胞吸水.解答:解:无机盐在细胞或生物体内以离子形式存在,其功能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根据题干信息“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能促进细胞吸收水分”可见液泡内的Na+参与维持渗透压平衡.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液泡的功能和无机盐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审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属于容易题.4.(1.5分)(2010•青岛一模)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适宜温度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A.砖红色B.无色C.蓝色D.紫色考点:酶的特性;检测蛋白质的实验;酶的概念.分析:此题考查酶的特性以及检测蛋白质的方法.(1)酶的催化活性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特性;(2)鉴定蛋白质需要使用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需要先加甲液后加乙液,反应呈现紫色;(3)甲液与乙液先混合均匀在使用的话是斐林试剂,用来鉴定还原糖的存在.据此答题.解答:解:在试管中加入淀粉和淀粉酶,在适宜温度下,淀粉被分解,淀粉酶仍然存在,本质是蛋白质,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因有先后滴加顺序则是双缩脲试剂,用来检测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基础知识,酶的特性以及蛋白质的检测,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5.(1.5分)(2011•南京一模)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的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葡萄糖,物质E是淀粉B.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FC.物质C的种类约20种,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D.SARS病毒的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物是CO2和H2O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氨基酸的种类;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分析:本题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和功能,分析题图从功能判断出相应的大分子物质,进而推断基本单位和其元素组成.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E是大分子切是小麦的能源物质,E是淀粉,A是其基本单位葡萄糖,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E是糖类,F是脂肪,脂肪与糖类相比,H元素的含量相对较多,产生的还原氢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释放较多的能量,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G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G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根据R基团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H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H是核酸,SARS病毒的核酸是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核糖、碱基,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的分类、分布和功能,脂肪与糖类的元素组成上的差别,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核酸的分类和化学组成,根据功能推出大分子物质进而推断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解题的思路,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是解对题目的关键.6.(1.5分)(2012•上海)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A.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B.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C.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D.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考点:酶的特性;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分析:本题是考查酶的作用和蛋白质的结构的题目,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种肽酶能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使肽链末端的氨基酸脱落.解答:解:A、蛋白质水解为多肽的过程,是蛋白质的变性过程,没有肽键的水解,A错误;B、多肽分解成若干短肽的过程中,水解的肽键不是肽链的第一个肽键和最后一个肽键,B错误;C、由题意可知,该种肽酶能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使肽链末端的氨基酸脱落,然后再作用于去掉氨基酸之后的末端肽键,水解掉末端的氨基酸,依此类推,把多肽水解成氨基酸,C正确;D、肽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只能使肽键水解,不能把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肽酶的作用,酶作用的专一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化学结构,蛋白质的水解过程,分析题干明确该肽酶的作用位点和作用后的结果是解题的关键.7.(1.5分)下列对概念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选项 A B C D概念图1 化学元素脂质有机物糖类2 大量元素固醇类蛋白质多糖3 微量元素激素胰岛素纤维素A.A B.B C.C D.D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构成化合物的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单糖、二糖和多糖)和脂质(脂肪、固醇和磷脂),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A正确;B、脂质包括固醇类,但不是所有的固醇类都是激素,B错误;C、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等,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D、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各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8.(1.5分)瑞典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促进脂肪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肥胖症开辟新途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与脂肪的共有元素有C、H、OB.在适宜条件下,蛋白酶可以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解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D.理论上可以通过促进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功能来治疗肥胖症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分析:本题是对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与脂肪的组成元素、酶的作用和作用特点及蛋白质的检测方法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对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与脂肪的组成元素、酶的作用和作用特点及蛋白质的检测方法,然后分析题干获取信息,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选项.解答:解: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等,脂肪的元素有C、H、O,A正确;B、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可以被蛋白酶水解,B正确;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C正确;D、由题意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是促进脂肪细胞生成,因此通过抑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可以治疗肥胖症,D错误.故选:D.点评:对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与脂肪的组成元素、酶的作用和作用特点及蛋白质的检测方法的综合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利用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9.(1.5分)(2009•黄浦区二模)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选择透过性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D.由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糖蛋白,②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的功能为细胞识别,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解答:解:A、③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支持蛋白质,故A正确;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故B错误;C、①糖蛋白进行细胞识别,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密切相关,故C正确;D、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则需要载体的不一定是主动运输,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为载体,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比较简单,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图文结合,便于知识的理解.10.(1.5分)(2012•肇庆二模)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下列有关单体与多聚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单体连接成多聚体都需要消耗ATPB.单体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被动运输C.有的多聚体在细胞识别中起信息传递作用D.有的多聚体在细胞增殖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分析: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多糖的单糖是单糖,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糖是核苷酸.解答:解:A、单体连接成多聚体需要能量,即ATP水解功能,故A正确;B、单体进入细胞一般为主动运输,如氨基酸、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故B错误;C、有的多聚体如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上,有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等功能,故C正确;D、细胞增殖时染色体中DNA在分裂后会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单体和多聚体,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1.(1.5分)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有①B.高尔基体膜结构有②C.叶绿体内膜有③D.线粒体内膜有④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由图可知,①图是ATP的水解,②图是高尔基体膜,③图发上的水的光解反应,④图发生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解答:解:A、①图是ATP的水解,释放能量,为细胞利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上有此过程,A正确;B、②图是高尔基体膜,复制纤维素多糖的合成.被破坏后,细胞板无法形成,细胞不能分裂,B正确;C、③图发生的是水的光解反应,场所是在叶绿体的基粒内囊体膜上,C错误;D、④图发上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内膜或原核生物的细胞质膜上,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真核细胞中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答题时要结合图解含义,联系各种生物膜的功能进行解答.12.(1.5分)(2014•临沂模拟)下列对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其核仁较大、染色体数目较多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C.组成细胞膜的分子均具有特异性,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D.核孔是DNA、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膜的成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2、生物膜的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3、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RNA和蛋白质进出的通道.解答:解: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糖体数量较多,核仁较大,但染色质数目不变,A 错误;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B正确;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只有蛋白质分子具有特异性,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D、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能进出细胞核,说明核孔具有选择性,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的功能、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3.(1.5分)(2010•盐城一模)医学界早已知道,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需要吸收更多的葡萄糖才能维持其生长.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如果限制体内谷氨酰胺的含量,就可以使肿瘤细胞无法正常吸收葡萄糖,从而抑制它的生长.与此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减少葡萄糖的摄入可使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低于正常体细胞B.糖类是包括癌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C.切断肿瘤细胞的“糖路”,可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目的D.谷氨酰胺可能是用于合成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糖类的作用;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分析:A、癌细胞的特征;B、糖类的功能;C、肿瘤细胞无限增殖,需要大量能量;D、谷氨酰胺的功能.解答:解:A、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本就比正常细胞低,与糖的摄入无关,故A错;B、糖类是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故B对;C、肿瘤细胞无限增殖,消耗大量能量,主要由糖类的氧化分解提供,故C对;D、题目中提到抑制谷氨酰胺含量,能使癌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因此,谷氨酰胺与葡萄糖的吸收有关,可能使用于合成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载体蛋白,故D对;故答案选A.点评:本题重点考察癌细胞的特征,D选项考察了学生审题的能力.14.(1.5分)(2015•浙江一模)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末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DNA蛋白复合体;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核糖核蛋白体.由此可知,属于核糖体、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点的是()A.都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B.都具有C、H、O、N、P等化学元素C.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无关D.都能携带遗传信息考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核糖体、端粒、端粒酶共同点,先根据题干信息,判断端粒和端粒酶的组成,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内容分析判断.解答:解:A、核糖体既可以存在真核细胞,也可以存在于原核细胞;A错误.B、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由题意可知,端粒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组成,端粒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都具有C、H、O、N、P等化学元素;B正确.C、由题意可知,端粒和端粒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有关,核糖体与遗传信息的表达有关;C错误.D、端粒、端粒酶、核糖体都不携带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核糖体、端粒和端粒酶的组成和功能,主要考查学生通过题干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5.(1.5分)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或化合物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选项元素(化合物)相关叙述A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它们都是蛋白质,饭后半小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B 碳元素给绿色植物提供14CO2,光照14C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14CO2→14C3→14C6H12O6C 核酸真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RNAD 磷脂以双分子层的形式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物质通过时具有选择性A.A B.B C.C D.D考点: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本题是对血糖平衡调节、光合作用过程、核酸的分类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的综合性考查,根据选项内容梳理相关过程的知识点,对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饭后消化、吸收葡萄糖,血糖浓度增加,因此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A正确;B、光合作用过程中C的转移途径是CO2→1C3→C6H12O6,给绿色植物提供14CO2,光照14C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14CO2→14C3→14C6H12O6,B正确;C、具有细胞结构的核酸既含有DNA也含有RNA,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D、生物膜的基本组成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物质通过时具有选择性,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功能,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6.(1.5分)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运输方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是否消耗能示例式 体 量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解答: 解:A 、气体分子及脂溶性小分子可以通过扩散进入细胞,氨基酸、离子等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是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A 错误;B 、大分子有机物是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该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是需要消耗能量,B 错误;C 、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但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C 错误;D 、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D 正确.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特点,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异同点,对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理解是解题的关键,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17.(1.5分)(2008•珠海模拟)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中学高一生物12月月考试题
郯城一中2015—2016学年度月质量检测高一生物试题一、选择题(30X1.5=45分)1.细胞学说揭示了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2.生物体都是由各种化合物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不同B.细胞就是由这些化合物构成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在细胞内,每一种化合物都有其重要且独特的生理功能D.每一种化合物必不可缺的就是C、H、O、N四种元素3.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B.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C.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D.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4.下列关于玉米、蓝藻、小鼠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能进行细胞分裂,都有染色体和染色质之间的相互转变B.遗传物质都是DNAC.细胞内都含有核糖体,但都不含中心体D.三者的原生质层都有选择透过性,都能选择性地吸收和排出物质5.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细胞内所有物质都溶于水中B.一定条件下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C.水是有氧呼吸的原料D.细胞内结合水的含量增加,抗逆(抗寒、抗旱等)性会增强6.人体内缺少钠盐时,会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甚至胸闷。
这个事实说明无机盐的作用是A.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结构B.调节细胞的pH值C.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D.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7.在生物体中脂肪比糖类更适宜做储能物质的原因不包括A.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B.必要时脂肪可直接也可转化为糖类供能C.脂肪不能被氧化分解,这样有利于长期保存D.脂肪疏水,而糖类亲水,故前者在细胞中占体积小8.朊病毒蛋白(PrP)有两种:一种是PrP C,一种是PrP SC。
PrP SC是由PrP C转变形成的,其中PrP C具有溶解度高,结构以螺旋为主,不致病等特点;而PrP SC具有溶解度低,结构以折叠为主,致病等特点。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2013-201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1.5分)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B3.(1.5分)经研究发现由禽、鸟传给人类的禽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H5N1、甲型H9N2、5.(1.5分)将lmL5%的新鲜唾液倒人装有10mL糨糊的试管内,置于25℃的温水中水浴,7.(1.5分)吞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菌,对这一过程的认识正确的8.(1.5分)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9.(1.5分)(2006•上海)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水稻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则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是图中的()B11.(1.5分)(2009•汕头二模)同为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酷氨酸几乎不溶水,精氨12.(1.5分)(2013•湖北一模)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14.(1.5分)(2008•山东)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15.(1.5分)(2008•奉贤区一模)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6.(1.5分)在健康人体的血浆中,[HCO3﹣]约为[H2CO3]的20倍,如果[HCO3﹣]/[H2CO3]<15时,将发生酸中毒.此实例说明无机盐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关于无机盐生理功18.(1.5分)A、B、C、D 4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阳光下,A添加品红色(红光和蓝光)光照,B添加绿色光照,C隔品红色滤光片,D隔绿色滤光片(如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B19.(1.5分)(2012•威海一模)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21.(1.5分)(2007•广东)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30.(1.5分)(2011•闸北区一模)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可见其上面呈蓝色的斑块个数是()31.(1.5分)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甲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曲线1,则曲线2是指改变甲图中何种条件后气体的收集曲线()33.(1.5分)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34.(1.5分)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35.(1.5分)大多数哺乳类细胞都含有一种协助葡萄糖从血液扩到细胞内的膜蛋白.用红细胞和肝细胞进行葡萄糖摄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7.(1.5分)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同时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再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38.(1.5分)为研究酵母菌在不同情况下细胞呼吸释放的热量,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在装置甲和装置乙中都加入等量的活性酵母菌和煮沸并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后,将两装置置于则装置甲、乙中温度计的读数最可能是表中的()39.(1.5分)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浓度是否比安静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比安静时高实验过程:①在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测定其pH.②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min),中度运动(步行2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min)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个烧杯的水中吹人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240.(1.5分)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41.(8分)下列是从生物组织中分离得到的几种细胞器模式简图.请据图回答:(1)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成分和功能,需要将它们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若图中几种细胞器取自同一生物组织,则该生物组织最可能是绿色植物的叶肉组织.(2)图中能储存并表达遗传信息的细胞器是甲、丙(填序号).(3)甲与丙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依次是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4)在丙内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5)在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图中丁、乙(填序号)生物膜面积将会依次发生改变,由此可以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2.(7分)某些有毒物质能诱导真核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产生微核.微核是由断裂的染色体形成的椭圆形异常结构,游离于细胞核之外,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香烟焦油能否诱导微核产生,完成了如下实验:第一步:萃取获得香烟中的焦油,用醋酸丙酯将其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的焦油溶液.各取等量加入烧杯A,B,C,D中.将醋酸丙酯与蒸馏水混合液取等量加入烧杯E中.取等量蒸馏水加入烧杯F中.第二步:将6个状况相同,幼根已培养至l cm的洋葱分别置于上述6个烧杯中培养较长时间,然后从每个洋葱上随机取根尖数根制作临时装片.镜检记录出现微核的细胞所占的比例(1)为何洋葱在上述溶液中培养时间不可过短?确保经历至少一个细胞周期.(2)镜检时应选择位于根尖分生区,且处于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3)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的一般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对A,B,C,D四组而言,E组和F组哪组是对照组?E.将E组与F组比较,作用是:排除醋酸丙酯的影响.(5)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香烟焦油能诱导微核产生,且浓度越高诱导作用越强.43.(10分)如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放在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0.8mL/h.(2)与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相比,用上述装置所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数值偏低(偏高/偏低/相同),原因是植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部分氧气.(3)假若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一做法主要限制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4)如果在原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A组),则针筒的容量仍维持在0.6mL读数处.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B组),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mL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比较两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在上述条件下,光照不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而温度才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5)温度上升后,实验装置(B组)的气体增加还可能是实验瓶中气体受热膨胀所致,若要消除实验数据误差,该如何实际对照组?把B组植物换成死亡的,其他相同处理.44.(15分)(2008•江门模拟)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②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渗透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2)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环境温度;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漏斗内液面高度的变化作为因变量.(3)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是:①若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2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减慢②若2组漏斗液面高度比1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加快③若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温度高低并不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4)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①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其功能②低温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
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写在答题卡上,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2.以下结构或部位中不能产生ATP的是( )A.线粒体的基质B.线粒体的内膜C.叶绿体的基质D.叶绿体类囊体薄膜3.经研究发现由禽、鸟传给人类的禽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H5N l、甲型H9N2、甲型H7N7。
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B.病毒是生命系统的最微小层次C.禽流感病毒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生存D.有些病毒具有多糖物质4.下列与生物体内核酸分子功能多样性无关的是( )A.核苷酸的组成种类B.核苷酸的连接方式C.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核苷酸数量的多少5.将l mL 5%的新鲜唾液倒人装有10 mL糨糊的试管内,置于25℃的温水中水浴,下列各方法中能提高试管内反应速率的是( )A.向试管内通气B.适当提高实验温度C.向试管内加入少量麦芽糖D.向试管内加人大量的酸或碱6.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代谢过程中,叶绿体、核糖体和中心体中都有水生成B.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D.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缺乏镁时会导致叶片发黄7.吞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原菌,对这一过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B.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识别功能C.不消耗ATP,吞噬的动力来源于膜的流动性D.不消耗ATP,吞噬过程的实质是病原菌的入侵8.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下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
山东省临沂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生物2014.1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能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B.相邻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C.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实现细胞间信息传递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实现细胞间信息传递2.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和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RNA与DNA都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②催产素、血管舒张素都是含有9个氨基酸的多肽,但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原因可能是构成两种多肽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不同导致③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④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抉,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营养物质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3.将某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A和CB.如果细胞器A是线粒体,其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6H12O6+6H2O酶6CO2+12H2O+能量C.细胞器C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物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D.细胞器B含有蛋白质和脂质,故其具有膜结构,只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4.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处于各时期的细胞不会出现在同一视野中B.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选用过氧化氢酶为研究对象D.用双缩腺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先滴加0.1g/mLNaOH溶液,再加o.05g/mLCuS04溶液5.下图中①~③所示为生物体内3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①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右图表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硫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一)。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B.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824C.该分子至少含有三个游离的氨基D.该物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2.2011年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旱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②细胞内自由水含量的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③癌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低④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⑤正在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⑥在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有水生成A.①④⑤B.①③⑥C.③④⑤D.②④⑥3.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内Na+参与()A.调节渗透压B.组成体内化合物C.维持正常pHD.提供能量4.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 mL,放入适宜温度的热水中,保温5 min。
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1 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 g/mL 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的CuSO4A.砖红色B.无色C.蓝色D.紫色5.右图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葡萄糖,物质E是淀粉B.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FC.物质G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D.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物是CO2和H2O6.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A.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B.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C.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D.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7.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试剂作用实验目的A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使DNA和RNA着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 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变化C 健那绿染液使叶绿体染色观察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D 无水乙醇溶解叶绿体色素提取色素8.瑞典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促进脂肪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肥胖症开辟新途径。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与脂肪的共有元素有C、H、OB.在适宜条件下,蛋白酶可以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解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D.理论上可以通过促进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功能来治疗肥胖症9.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选择透过性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D.有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10.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下列有关单体与多聚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单体连接成多聚体都需要消耗ATPB.单体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被动运输C.有的多聚体在细胞识别中起信息传递作用D.有的多聚体在细胞增殖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11.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右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有①B.高尔基体膜结构有②C.叶绿体内膜有③D.线粒体内膜有④1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其核仁较大,染色体数目较多B.细胞膜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C.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D.核膜上的核孔是D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13.医学界早已知道,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需要吸收更多的葡萄糖才能维持其生长。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如果限制体内谷氨酰胺的含量,就可以使肿瘤细胞无法正常吸收葡萄糖,从而抑制它的生长。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减少葡萄糖的摄入可使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低于正常体细胞,而使细胞能量供应不足B.糖类是包括癌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C.切断肿瘤细胞的“糖路”,可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目的D.谷氨酰胺可能是用于合成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载体蛋白14.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
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
由此可知,属于核膜、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点的是()A.都存在于所有生物细胞中B.都含有C、H、O、N、P等化学元素C.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无关D.都含有遗传物质15.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或化合物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选项元素(化合物) 相关叙述A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它们都是蛋白质,饭后半小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B 碳元素给绿色植物提供14CO2,光照下14C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14CO2→14C3→14C6H12O6C 核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是RNAD 多糖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糖类16.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A.白细胞通过跨膜运输的方式吞噬衰老的红细胞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C.当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D.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17.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
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18.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C、H、O、N、P是ATP、密码子共有的化学元素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C.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物质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19.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右图所示。
在35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丙、丁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只有实验①能B.只有实验②能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20.下表代表胃、小肠中有关消化液的成分及部分酶的最适p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消化液名称pH 消化液成分胃胃液1~2 胃液(HCl)、胃蛋白酶(最适pH 1. 8左右)小肠肠液、胆汁、胰液7~8 NaHCO3,胆盐,多种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最适pH 8.0左右)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与无机催化剂比较,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且需要适宜条件C.胃液中的胃蛋白酶会随着胃的排空进入小肠,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能将蛋白质分解D.胃液中有大量的胃酸(HCl),它随胃的排空进入小肠后不会破坏小肠中酶的活性21.茶树的叶肉细胞内含有一种叫茶多酚的植物碱,可以在茶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氧化的茶多酚使茶叶变红。
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出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品种的茶叶。
下列关于此说法错误的是()A.茶多酚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B.可通过高温使茶多酚氧化酶变性失活来制作绿茶C.可通过某种手段提高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使其活性提高来制作红茶D.茶多酚和茶多酚氧化酶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22.下列与萤火虫发光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萤火虫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基质B萤火虫发光细胞中的荧光素接受ATP供能后无需转化即可发出荧光C.萤火虫发光过程中吸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D.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物理信息23.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B.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都将逐渐下降C.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叶片的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D.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乙低2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蛋白质与RNA可以从核孔自由出入C.蓝藻与绿藻都在叶绿体中完成光合作用 D.核糖体和线粒体都既有核酸又有生物膜25.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碳元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运行:在供给小球藻14CO后的60 s内,相隔不同时间取样,杀死细胞并以层析法分析细胞代谢产2物。
发现7 s后的代谢产物中有多达12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5 s内的代谢产物大多集中在一种物质上,该物质是A.1,5—二磷酸核酮糖(五碳化合物)B.ATPC.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D.葡萄糖26.如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含量变化的图解,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在AB段,DNA进行复制,所需的酶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若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由细胞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和中心体膜等构成其生物膜系统③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在CD段该细胞中央平面将出现赤道板④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在BC段该细胞中有中心体在活动⑤若该细胞是蛙的红细胞,在BC段不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27.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B.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C.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D.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28.甲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代表的细胞相当于乙图的cd区间B.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5,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de区间C.在细胞分裂周期中,可重建与消失的结构应为3,其重建时间为0~b或f~h,其余时间消失D.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29.下图表示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B.曲线b代表牵引染色体的纺锤丝长度变化C.曲线c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两条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D.曲线d代表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30.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