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磐安中学2012高三历史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练习(人民版)

合集下载

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 修 第三册
教学ppt
1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一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了解诸子百家产生的历史背景。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 3、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
形成。
教学ppt
2
考点二 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与史实。
教学ppt
6
考点三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说明宋 明理学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ppt
8
考点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儒学思想发展的原因及内容,并分析其对中国 近代民主产生怎样的影响。
教学ppt
12
专题一 小结
教学ppt
19
专题体系
早期儒学

百家争鸣
老庄之学 法家思想春秋战国:早期儒学 Nhomakorabea国
墨家主张


焚书坑儒

儒学兴起
罢黜百家

汉代:儒学兴起
主 流 思
宋明理学
北宋五子—理学的创立 朱熹一理学的成熟 陆王心学一理学的发展

宋明:儒学发展
的 演 变
明末清初 思想活跃
李贽—反正统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启蒙精神
明清:批判反思
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
教学ppt
20

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精品推荐

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精品推荐

必修三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选择题(共10小题,共0分)1.下列思想家创立的思想,在东汉起被异化为一种中国本土宗教的是()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2.要访问孔子与孟子的故里,应该前往()A.河北 B.河南 C.山东 D.山西3.孟子传承了孔子的儒学,主要体现在()A.主张与人友善 B.把儒学提高到执政高度C.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将四书五经定为修身养性的经典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百家争鸣”成为历史绝响。

这一文化专制之举,起于()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5.汉武帝接受并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因为()A.百家争鸣不利于思想解放 B.儒术是传统文化的主流C.百家争鸣导致异端邪说流行 D.推行儒学利于政治统一6.把儒学作为正统思想,并以儒学作为太学教导太学生的经典著作。

始于()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7.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是在()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 B.秦朝焚书坑儒以后C.汉代罢黜百家后 D.隋唐推行科举制后8.“陆王心学”把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

“陆”指的是()A.陆逊 B.陆游 C.陆九渊 D.陆丰9.《焚书》中写道:“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

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作者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10.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中,籍贯来自福建的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必修三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参考答案选择题解析:道教兴起于东汉。

2.C解析:简要回顾课本知识即可。

3.B解析:孔子倡导“仁”,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孟子倡导“仁政”,把“仁”作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4.B解析:简要回顾课本知识即可。

5.D解析:A、C项显见是错误的。

B项所述是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影响。

而D项符合史实。

因为汉武帝希望借助思想大一统来实现政治大一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及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及答案

专题一第1课1.下图是故宫里的一块牌匾,观察图片,你认为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来自于(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答案】 B【解析】“和”“仁”等思想显然来自于儒家。

2.(2014·福建六校联考)孔子曾对鲁国大夫季氏设置天子才能使用的64人大型舞乐队十分不满,因为按照西周规定,大夫只能使用32人的乐队。

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C.等级名分制度D.嫡长子继承制度【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所说的礼,是周礼,恢复到西周的等级秩序当中去,故选C。

A、B项是秦朝以后出现的;D项与材料无关。

3.右图是一幅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精彩图片。

下列表述中属于“巨碗”上人物孔子思想精华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③维护周礼,贵贱有序④有教无类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人物是孔子。

③是孔子的“克己复礼”的思想,体现了孔子思想落后的一面,与“思想精华”不符,故排除③,而①②④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

故应选C。

4.下图是一副“光盘”行动的宣传画,下列人物会对该画大力宣传的是( )A.老子B.孔子C.荀子D.墨子【答案】 D【解析】“光盘”行动旨在倡导“节约”,这与战国时期墨子的“节用”等主张一致。

5.“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兼爱”思想D.庄子的“齐物”观点【答案】 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思想解放潮流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世异则事异”和所学史实可知体现的是一种变革思想,属于法家。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6.2014年9月28日10:00,值孔子诞辰2655年,在全球有华人的地方都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解析-教学文档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解析-教学文档

十六、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述: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

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和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2、出现的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源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文化下移现象)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形成一些学者和思想流派,为学术繁荣创造了条件。

3、结果:道、儒、墨、法等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今天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单元)◇【考试说明】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知识整合】一、知识点梳理: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①、社会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期,处于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时代;②、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③、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论”。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仁义、王道”、“君舟民水”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明主流思想的演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怒放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2、了解道、儒、墨、法诸家主要观念道家:老子:〔1〕哲学思想: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强调一切顺应自然,倡议喧嚣有为,知足寡欲;〔2〕政治思想:〝有为而治〞,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3〕辩证思想: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有无、贵贱、祸福是相互依存,不时转化的。

庄子:〔1〕人世万物都是相对的;〔2〕坚持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誉差异,就能取得肉体自在。

儒家:孔子:〔1〕思想中心是〝仁〞,以为〝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支持苛政和恣意刑杀。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3〕教育上首创公家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文明上整理〝六经〞。

言论载于«论语»〕。

〔识P5图〕孟子:〔1〕开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政治上主张〝暴政〞。

〔2〕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君轻民贵〕〔3〕伦理观上主张〝性善论〞〔主张用暴政来回复和扩大人的善性〕。

荀子:〔1〕政治上主张〝仁义〞和〝霸道〞,以德服人〔2〕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那么载舟,水那么覆舟〞的结论〔君舟民水〕,强调人民群众力气的庞大。

〔3〕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墨家:墨子〔1〕主张〝兼爱〞,消弭亲疏、贵贱的区分同等的去爱一切人;〔2〕宣扬〝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形成灾难;〔3〕倡议节省;〔4〕治国主张〝尚贤〞,支持任人唯贤。

法家:韩非子〔1〕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应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相对威望震慑臣民,提出系统法管实际;〔2〕把君主权利提高到极点,迎合树立大一统民主国度的历史趋向。

3、看法春秋战国时期百花怒放局面构成的重要意义〝百花怒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束缚运动,是中国学术文明、思想品德开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明开展的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弟子三千 儒家五经
你能给大家讲一讲“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 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 不能。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 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思 想 学 说
哲学 思想
政治 主张
“小国寡民”
思想评价
哲学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对中国文 化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 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 庄学逍遥游亦是生命寄托的一种途径,儒学积 极经世,佛学无欲止观,皆是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追 求。庄子逍遥游所标举的精神解放,为普天下无助 苍生另辟一条生路,给予在自然与社会重重制约下 的人生,以自由的希望,因而受到后世推崇。
本专题列为《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 Ⅲ》的第一目,可见新课标和新编历史教科书对本 题的特别重视。一方面固然因为其时序性,更重要 因其历史和现实意义。这是由于它不仅构成了我们 伟大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特色,而且还具有极为重 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后续文化史的教学起着铺垫的作用
专题内容简介
一、百家争鸣
如何理解荀子所提出的“天 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和“制天命而用之”等观点? ——《荀子· 天论》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本 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 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 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 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

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

必修三专题整合之1_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三专题整合之1_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整合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脉络梳理★综合归纳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1、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就是“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1)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善论”。

(2)荀子在天人关系上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唯物论思想,比孔子前进了一大步;荀子认为学习应该从读经开始,最高目标是把握“礼”;荀子在人性论上不同于孟子,提出了“性恶论”。

3、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大力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

4、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5、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三教合一,我国儒学发展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6、宋代: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理学。

(1)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2)朱熹提出“理气论”。

7、明朝: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他宜扬“宇宙便是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还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的标准,并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8、.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和唐甄四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及地位★易混易错点拨一、易混盘点1、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默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一)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剧变,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具体来说: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井田制不断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确立,小农经济随之出现并不断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与宗法制走向崩溃,郡县制与军功制逐渐形成并确立。

3、阶级关系上:奴隶主阶级走向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夺取政权。

“士“阶层日趋活跃并受到诸侯重用。

4、文化上:私学兴起,培养了大批知识渊博的士,也为思想争鸣提供了平台。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状况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

于是“百家争鸣”应运而生。

二、诸子百家思想主张三、董仲舒的思想及评价1、思想主张:a.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b.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c.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2、评价:A.积极方面:a.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

b.宣扬“天人感应”学说,用天神来约束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

c.提出“三纲五常”,其中的道德标准“五常”的推行,有利于个人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B.消极方面:a.“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实施,形成了儒学独尊的局面,不利于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b.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学说,神化皇权,加速了中国古代皇权的加强,形成皇权专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强化了人们的迷信观念,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c.提出的“三纲五常”中的等级规范“三纲”的实施,消极影响巨大。

“君为臣纲”加强了皇权,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父为子纲”加强了父权,不利于子女独立精神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夫为妻纲”强化了丈夫在家庭中的支配地位,不利于妇女解放和实现男女平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详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详解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专题主干知识: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

(统治者漠视)继承: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

(统治者漠视)重创:秦朝,焚书坑儒。

(遭到打击)正统: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融合:唐宋时期,儒、道、佛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高潮:宋明理学,新的儒学体系。

批判继承:明清,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出现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二、专题知识详解1.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P4(1)孔子思想和成就: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

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主张:(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①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各阶层、各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②社会基础:当时诸侯割据,统治者无法在文化上实行专制,而且为本国或本集团的兴起,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

③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群“士”的形成;④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

(3)百家争鸣的意义:人教版必修三: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年
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曲阜
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 表”、“至圣”
①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思想的核心协是调“仁人”际的思关想系,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
思想概括为“仁学”。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
思达想109核次之心多:,说明““爱仁人””在孔、子“的己思想所体不系欲中居,于勿十施分重于 要的仁地位。 协人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陆王 心学
宋元 明 清
北宋 南宋
批判 继承
第 1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 1.现“百家争鸣”的含义: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 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 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 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永恒的价值。
②创办私学,发展教育 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
面;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养大批 人才。
③整理古籍,便利了史籍的保存
《诗》《书》《礼》《易》《乐》 《春秋》合称“六经”。
为政以礼
杏坛说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杨伯峻先生注: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论使语别·人卫站灵得公住》; )
这句话对你们处理同学关系有什么启示?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私人讲学,有教无类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那一绺阳光迅速地驱赶着浓的淡的云,云幕呼啦一下被拉开,阳光闪亮登场,天空朗朗地呈现在头顶上了。犹如一个圣洁的湖泊,深邃,神秘!那泓醉人的蓝啊,摄人魂魄,看得直叫人莫名地生出 些许忧郁来。
蓝天的舞台越来越大,周围的云如湖面上的破冰一样向四方流去。这时,天空如明镜一样罩在头顶,阳光普照大地,一切都更加光明了,草更加青翠,花越发娇艳,连车内的欢笑也变成金色的了。
车在雨雾中行驶,雨刷器忙个不停,渐渐的,雨刷器可以慢下来了,直到可以停止了。迷蒙的世界由近及远,越来越清晰了。公路、田野、水库、远山近舍,一切就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 眼。百胜真人网上娱乐
抬眼望去,在不远的东边黛色的山顶上,天幕揭起了一个角,阳光闪了个照面,在黛色的远山上匆匆掠过一抹金黄,天空刚要灿烂起来,云幕又神秘地合上了。你来不及叹息,忽然感觉整个世界亮 了起来,头顶上的云幕依次拉开了,先是最低的黑色的云迅速向东南方向撤离,紧接着白的云不得已似的你拉我拽缓慢移动。云幕开启一道缝,阳光便侧着身子挤了出来,大地从西到东瞬间铺了一道金 链。我们的车也正好沐浴在这一道阳光中了。天空中正在撤离的黑云被阳光照成紫色,还镀上了金边呐,瑰丽神奇。
பைடு நூலக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选择104)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选择104)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012年1月滨州期末17题)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2.(2012年1月武昌调研26题)黄仁宇曾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

……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它美术化或神秘化。

”文中的“他”是()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阳明3.(2012年1月中山市期末6题)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4.(2012年1月长沙一模10题)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这个流派应是A.墨家B.道家C.法家D.兵家5.(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19题)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制天命而用之”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6.(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8题)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

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

”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

”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7.(2012年1月苏北四市一模3题)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解析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解析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解析十六、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述: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

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明清之第 2 页第 3 页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19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中国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各学派相互吸收、融合,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前奏,促进了社会变革的进一步发展。

、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总体概述: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及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原因: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这些主张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第 4 页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式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享“独尊”地位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汇编(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

【答案】A2、(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

这些举动表明康熙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存在满汉矛盾。

作为在汉族地区成长起来的满族政治家,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他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答案】B3、(2012年上海文综历史)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答案:C4、(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解析:本题以“同一世纪”这一时间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外若干文化成就的掌握,涉及的考点较多,考的内容也很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开创私人讲学之风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春秋》B.《书》C.《论语》D.《诗》4.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5.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③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A.法家、儒家、道家、墨家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6.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7.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8. 阿南看到一则连环漫画,内容如下:漫画中老爷爷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一位学者的思想A.孟子B.荀子C. 庄子D.韩非子9.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治国所用的指导思想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0.我国封建社会国家最高学府——太学最早设立于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11.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A.《诗经》B.《春秋》C.《韩非子》D.《礼记》1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13.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

这里的“四书”指的是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诗》《书》《礼》《春秋》C.《大学》《春秋》《论语》《孟子》D.《孟子》《中庸》《书》《春秋》14.儒家思想能够长期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根本上是因为A.它适应了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它的德治和爱民思想深入人心C.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D.它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华15.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17.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等,几乎人尽皆知,以上人物的价值观明显来自()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18.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19.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A.强调工商皆本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20.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21.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正确的评价是A.都是片面的B.都是进步的C.其局限性决定他们的思想都未对历史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D.由于他们都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其主张的实质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2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兵家23.“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包括()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③确立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25.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A.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D.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26.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称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

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源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27.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从其内容看反映了A.程朱理学B.阳明心学C.李贽“异端” D .经世致用思想28.下列属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思想的是A.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反对重农抑商 D.主张“经世致用”29.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30.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

还在于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二、材料解析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31.(20分)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2分)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8分)⑵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⑶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1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

(2分)⑷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1分)原因是什么?(4分)32.(20分)、君与民的关系在中外政治发展中不断演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材料二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三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

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请回答:(1) 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2) 材料二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8分)(3) 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

(6分)(4) 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

(2分)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参考答案1-5AACCC 6-10DCACD 11-15CDAAB16-20CBDBA 21-25BADBA 26-30ABAC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