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必考文言文

合集下载

小升初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必背课文

小升初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必背课文

【文言名篇】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

——《司马光》【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寓意】启示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冷静、善于观察、勇于尝试,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亦揭示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2.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lěi)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寓意】警示人们不要因一时的侥幸成功而放弃持久的努力,真正的成功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耐心。

3.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xián)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精卫填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寓意】这篇短文讲述炎帝之女溺亡于东海,化为神鸟精卫决心填平大海。

象征人类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

4.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边李》【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诱惑时,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轻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学会用智慧和判断力去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

2023年历年来小升初的古文常考的十篇

2023年历年来小升初的古文常考的十篇

历年来小升初的古文常考的10篇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毕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现”,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毕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当更有道理,由于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

小升初必背文言文

小升初必背文言文

小升初必背文言文(30首)1、曹冲称象曹冲称象【魏晋】陈寿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2、田忌赛马田忌赛马【两汉】司马迁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3、晏子使楚晏子使楚节选一【两汉】刘向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4、刘颇偿瓮直刘颇偿瓮直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路。

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

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

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

”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

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

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5、包拯断牛包拯断牛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埋鄢作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知而又告之。

”盗惊服。

(《宋史•包拯传》)6、刻舟求剑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

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

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12篇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12篇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12篇小升初语文常考文言文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

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一、《孟母三迁》原文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译文孟子小时候家离墓地很近,常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不是我可以用来安置儿子的地方。

”于是搬迁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做学商人卖东西的游戏。

他母亲说:“这也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

”又搬家到学堂旁边。

于是,孟子就又做些拱让食物的礼仪的游戏,他母亲说:“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的儿子。

”他们就在那里住了下来。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字词解释:【舍】家。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乃】:于是,就。

【嬉】游戏,玩耍。

【贾(gǔ)人】商贩。

【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

【徙】迁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圣贤。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揖】作揖。

【遂】于是。

从故事中,我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二、《司马光砸缸》原文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小升初必背文言文20首简短

小升初必背文言文20首简短

小升初必背文言文1. 《论语六则》:精选《论语》中的六句名言,尽显儒家智慧,让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2. 《爱莲说》:周敦颐用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别具一格的莲花图景,表达了他对莲花的热爱和崇敬。

3. 《陋室铭》:刘禹锡的《陋室铭》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描述了一间简陋小屋的内外环境,彰显了他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4. 《论语十则》:本篇选取了《论语》中的十句名言,涵盖了学习、修身、处世等方面的智慧,让你更好地领略孔子的教诲。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的经典之作,阐述了忧患意识对于人生和国家的意义,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奋发向前。

6. 《三峡》:郦道元的《三峡》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中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7. 《马说》:韩愈的《马说》以马来喻人,抒发了作者对人才问题的独到见解和感慨,呼吁社会尊重和重用人才。

8.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9. 《论语十则》:本篇再次选取了《论语》中的十句名言,重申了孔子的智慧和教诲,让你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明智。

10. 《小石潭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绘了一个幽静美丽的潭水景观,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和感慨,展现了自然的神奇魅力。

11. 《陋室铭》:刘禹锡再次以淡雅的笔调描绘了陋室的美好与宁静,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12.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的这篇赠序表达了他对年轻人的期望和鼓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告诫年轻人要刻苦读书,珍惜学习机会。

13.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追求,激励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进取。

14. 《醉翁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宁静的山庄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15. 《出师表(前出师表)》:诸葛亮的这篇奏章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后主的期望,展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5篇1、《《陈元方侯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

老,表示敬称的词头。

〔泉〕老爸(父亲)、老母(母亲)。

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君(对他的尊称)【诗词鉴赏】袁公比较自负,问题刁钻。

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机智应变。

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编者简介】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

小升初分班考试常考文言文

小升初分班考试常考文言文

文言文寓言故事1、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寓意】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

不能自圆其说。

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2、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

”便返回家中取尺码。

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3、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
小升初常考的文言文题材主要包括古诗词、古文阅读和古代文学常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考点:
1. 古诗词:
-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古文阅读:
- 《背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读书志》: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诗》云:“割席断缁,绝食丧饥。

”《书》曰:“蹈厉之义,简之至也。

”为人臣者,忠信,所以为立身也;为人父者,慈爱,所以为守节也。

《诗》云:“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称父母之年,别乎君子。

君子无众势,今见于斯。

- 《论语》: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邹忌讽齐王纳谏》:齐景公吕扈之子也,谋诛高阳侯。

邹忌讽谏以为不可,曰:“天下莫敌期秦也。


3. 古代文学常识:
-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主要人物:孙悟空、唐僧、猪
八戒、沙僧等。

-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主要人物:宋江、吴用、李逵、林冲等。

通过对这些文言文题材的学习和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和文学知识。

关于小升初考试常考的文言文

关于小升初考试常考的文言文

关于小升初考试常考的文言文
小升初考试中常考的文言文包括:
1. 《学而篇》:这是《论语》中的一篇,是孔子的代表作之一。

经常出现的考点包括“猪鱼之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2. 《弟子规》:这是一篇关于儿童教育的经典文本,常被用来考察学生对于古代人类伦理道德观念的理解。

3. 《三字经》:这是一篇启蒙读物,其中包含了许多儿童必须掌握的基础常识和道德准则,如“人之初,性本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4. 《孟子·离娄上》:孟子的代表作之一,主要围绕“养心”、“知人”、“修身”等主题展开,常常被用来考察学生对于古代道
德哲学的理解。

5. 《论语·为政篇》:这是《论语》中的一篇,是孔子关于政
治治理的思考和建议。

考生需要了解里面包含的很多国家治理的道理,例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等。

以上就是小升初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文言文内容。

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

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

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篇一:标题: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正文:文言文是中国汉族语言的一种古代书面语言,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种文学形式。

小升初考试是一个重要的学业考试,文言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以下是一些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大全: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拓展:以上是一些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大全,其中包括了一些著名的诗歌和散文。

小升初考试是一个重要的学业考试,考生需要掌握大量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知识。

通过阅读这些文言文,考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篇二:标题: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正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用于书写经典、文学作品和官方文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升初考试作为孩子学习的重要阶段,文言文也是考试的重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1.《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其中有很多经典的句子和段落,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在小升初考试中也经常会出现。

2.《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描述了岳阳楼周围的风景和历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升初考试中也经常会出现关于这篇文章的相关问题。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

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2023版小升初文言文必背

2023版小升初文言文必背

2023版小升初文言文必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4.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要求可以咨询语文教师或参考教辅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吾腰千钱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战国策》)
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