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平行线的性质(2) 2
平行线的性质ppt课件
等的线段,得到关键点的对应点;
(4) 连: 按原图顺次连结对应点 .
知4-讲
特别警示
确定一个图形平行移动后的位置需要三个条件:
(1)图形原来的位置;
(2)平行移动的方向;
(3)平行移动的距离.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知4-练
例4 如图 4.2-33,现要把方格纸(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
知1-讲
特别警示
1. 两条直线平行是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
有同位角相等.
2. 按格式进行书写时,顺序不能颠倒,与判定
不能混淆.
知1-讲
3. 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
(1) 平行线的判定是根据两角的数量关系得到两条直线的位
置关系,而平行线的性质是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得
到两角的数量关系;
又∵ EG 平分∠ BEF,∴∠ BEG=
∠
BEF=70° .
∵ AB ∥ CD, ∴∠ 2= ∠ BEG=70° .
答案:A
知2-练
2-1. [中 考·烟 台]一杆 古 秤 在 称 物 时 的状 态 如 图
所 示,已 知∠ 1=102°,则 ∠ 2 的度数为
78°
______.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平行线的性质3
若是,可直接求出;若不是,还需要
通过中间角进行转化 .
知1-练
1-1. [中考·台州]用一张等宽的纸条折成如图所示的图
140° .
案,若∠ 1=20 ° ,则 ∠ 2的度数为_______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平行线的性质2
知2-讲
1. 性质 2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2.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临渭区三马路中学张伟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剪纸、推理等方法来探索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平行线的特征广泛性、应用性,培养学生感受生活——认知规律——运用规律的思维方法,促进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意识,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和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平行线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广泛的应用性和丰富的文化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由两直线平行得到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三、教学难点:平行线特征与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
四、教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
五、学法: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实际,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学会与他人合作。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沿着“问题情景——数学模型——方法归纳”的模式,从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概括平行线的特征,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六、教具准备:学生准备:画好的一组平行线、剪刀、量角器等。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20张。
七、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一)、目标预习、自主探究(二)、合作交流、课堂展示(三)、目标检测、拓展升华(四)、颗粒归仓、感悟收获(五)、分层作业、巩固新知。
第一环节:目标预习、自主探究1、 活动内容:通过有趣的实际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10°。
平行线的性质课件
知识点 3 “同旁内角”的性质
知3-讲
•1.性质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 • 互补. • 简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表达方式: • 如图,因为a∥b(已知), • 所以∠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易错警示:平行线的同旁内角是互补不是相等.
知2-练
• 2 (202X·凉山州)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 ,CD于E,F两点,∠BEF的平分线交CD于点G,若 ∠EFG=52°,则∠EGF等于( ) •A.26° •B.64° •C.52° •D.128°
知2-练
• 3 (202X·咸宁)如图,直线l1∥l2,CD⊥AB于点D, ∠1=50°,则∠BCD的度数为( ) •A.50° •B.45° •C.40° •D.30°
导引:要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 应从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特 殊情况,如平行或垂直方面 思考问题,视察右图可知, AB与CD没有交点,所以可猜想AB∥CD,要说明AB∥CD, 只要说明∠ABC=∠BCD即可.
解: •AB∥CD,理由如下: •因为MN∥EF, •所以∠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因为∠1=∠2,∠2=∠3,∠3=∠4, •所以∠1+∠2=∠3+∠4. •因为∠1+∠ABC+∠2=180°, • ∠3+∠BCD+∠4=180°, •所以∠ABC=∠BCD. •所以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所以∠2=∠1=70°.
知1-讲
例2 •如图,若AB∥CD,且∠1=∠2,试判断AM与CN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导引:AM与CN的位置关系很显然 是平行的,要说明AM∥CN, 可考虑说明∠EAM=∠ECN. 因为∠1=∠2,所以只需说 明∠BAE=∠ACD即可, 由于“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根据 AB∥CD即可得出∠BAE=∠ACD.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教案2.3平行线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2.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行线的性质难点:?性质1?的探究过程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与?动像探索法?五、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1.播放一组幻灯片。
内容:①火车行驶在铁轨上;②游泳池;③横格纸。
2.声音: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提出问题。
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引出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1.画图探究,归纳猜想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如图)。
问题一: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同位角∠1∠5角的度数数量关系学生活动:画图——度量——填表——猜想结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问题二:再画出一条截线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学生: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
北师大版本七年级下册2.3 平行线的性质(共29张PPT)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已知:a∥b, 求证:∠3+∠5=180°
证明:∵ a ∥ b (已知) ∴∠1=∠5(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又∵ ∠1+∠3=180° ( 邻补角的定义 ) ∴ ∠3+∠5=180° (等量代换)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 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a
1
6
5
8
b
7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平行线的性质:两条平行直线被第 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 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简记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 性质3成立的理由吗? 已知:a∥b,求证:∠4=∠5 证明:∵a∥b. ∴∠1=∠5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又∵∠1=∠ 4 (对顶角相等) ∴∠4=∠5, 同样,对于性质3,你能说出道理吗?
(3)若∠2 +∠3=180°,可以
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
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问题3 如图 ,AB∥CD,如果∠1=∠2, 那 么EF与AB 平行吗?说说你的理由.
解:因为 ∠1 = ∠2, 根据“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所以 EF∥CD. 又因为 AB∥CD, 根据“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所以 EF∥AB.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3:另外画一组平行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同样测量并计算各角的度数, 检验刚才的猜想是否成立?
如果直线a与b不平行,猜想还成立吗?试 一试.
b
1
a
除了测量的方法来说明平行线 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第3讲 平行线的性质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学科:数学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2020 年月日(星期)【知识讲解】一、平行线的性质1、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提示:(1)只有当两条直线平行时,才会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直线的位置关系和角的数量关系之间的相互转换,不同的是性质以平行为条件,即由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判定是以平行为结论,即由角相等或互补得到两条直线平行。
二、命题1.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的语句叫做命题2.命题的构成:(1)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退出的事项。
(2)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例如,命题是“对顶角相等”,可以改写成:如果两个角使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题设: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这个两个角相等。
3.命题分类: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是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是假命题。
提示:(1)命题是用语句的形式对某件事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这些判断包含“是”或“不是”,“具有”或“不具有”的特点。
(2)命题是一种判断,这种判断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3)在找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时,要分清命题的“已知事项”和“推出事项”(4)为了准确表达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有时需要对命题的语序进行调整或增减,使语句通顺、语意明确,但是不能改变原意。
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他是否对一件事作出了判断,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时,通常把语句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接的是题设,“那么”后面接的是结论。
三、定理和证明1.定理:一些命题,它们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即所有的定理都是真命题。
全国中小学
又∵()
∴()
∴AB∥CD()
变式训练:如图,下列推理所注理由正确的是()
A、∵DE∥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DE∥B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
∴DE∥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例2如图,已知AB∥CD,求的度数。
变式训练:如图,,已知AB∥CD,试说明
(3)预习作业
1、如图,已知BE是AB的延长线,并且AD∥BC,AB∥DC,若,则度,度。
2、如图,当∥时,;
当∥时,;
(二)学习过程
例1如图,已知AD∥BE,AC∥DE,,可推出(1);(2)AB∥CD。填出推理理由。
证明:(1)∵AD∥BE()
∴()
又∵AC∥DE()
∴()
∴()
(2)∵AD∥BE()
拓展:1、如图,已知A,则,试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EF∥AB,CD⊥AB,,试说明DG∥BBC
回顾小结:
1、说说平行线的三个性质是什么?
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
判定:角的关系平行关系
性质:平行关系角的关系
3、证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质。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教科书通过画图,操作,实验,猜想,推理等活动是学生先通过画图,剪拼,叠合等活动,发现问题。
二、教学课题2.3平行线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平行线的性质及尺规作图(基础)知识讲解
平行线的性质及尺规作图(基础)知识讲解【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点诠释:(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的性质的一部分内容,切不可忽视前提“两直线平行”.(2)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要点二、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要点诠释:(1)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方法是在一条直线上任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 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的距离就是个定值,不随垂线段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要点三、尺规作图1. 定义: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要点诠释:(1)只使用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用有限次,来解决不同的平面几何作图题.(2)直尺必须没有刻度,无限长,且只能使用直尺的固定一侧.只可以用它来将两个点连在一起,不可以在上面画刻度.(3)圆规可以开至无限宽,但上面也不能有刻度.它只可以拉开成之前构造过的长度.2.八种基本作图(有些今后学到):(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6)已知一角、一边做等腰三角形.(7)已知两角、一边做三角形.(8)已知一角、两边做三角形.【典型例题】类型一、平行线的性质1.已知:如图,AB∥DC,点E是BC上一点,∠1=∠2,∠3=∠4.求证:AE⊥DE.【思路点拨】过E作EF∥AB,再由条件AB∥DC,可得EF∥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5,∠4=∠6,然后可得∠5+∠6=∠BEF+∠FEC=90°,进而得到结论.【答案与解析】证明:过E作EF∥AB,∵AB∥DC,∴EF∥AB∥CD,∴∠1=∠5,∠4=∠6,∵∠1=∠2,∠3=∠4,∴∠5+∠6=∠BEF+∠FEC=90°,∴AE⊥DE.【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直线l1∥l2,∠α=∠β,∠1=40°,则∠2= .【答案】140°.【解析】如图,∵l1∥l2,∴∠3=∠1=40°,∵∠α=∠β,∴AB∥CD,∴∠2+∠3=180°,∴∠2=180°﹣∠3=180°﹣40°=140°.故答案为140°.类型二、两平行线间的距离2.如图所示,直线l1∥l2,点A、B在直线l2上,点C、D在直线l1上,若△ABC的面积为S1,△ABD的面积为S2,则( ) .A.S1>S2 B.S1=S2 C.S1<S2 D.不确定【答案】B【解析】因为l1∥l2,所以C、D两点到l2的距离相等.同时△ABC和△ABD有共同的底AB,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总结升华】三角形等面积问题常与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相结合.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两个一大一小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平方厘米.【答案】5 (提示:连接BF,则BF∥AC)类型三、尺规作图3.已知:∠AOB.利用尺规作:∠A′O′B′,使∠A′O′B′=2∠AOB.【思路点拨】先作一个角等于∠AOB,在这个角的外部再作一个角等于∠AOB,那么图中最大的角就是所求的角.【答案与解析】作法一:如图(1)所示,(1)以点O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A′,交OB于点C;(2)以点C为圆心,以CA′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B′;(3)过点B′作射线O B′,则∠A′O′B′就是所求作的角.作法二:如图(2)所示,(1)画射线O′A′;(2)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3)以点O′为圆心,以O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E;(4)以点E为圆心,以C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F,再以点F为圆心,•以CD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B′;(5)画射线O′B′,则∠A′O′B′就是所求作的角.【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作一个倍数角等于已知角,需注意作第二个角的时候应在第一个角的外部.•作法一在已知角的基础上作图较为简便一些.类型四、平行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4.如图所示,AB∥EF,那么∠BAC+∠ACE+∠CEF=( )A.180° B.270° C.360° D.540°【答案】C【解析】过点C作CD∥AB,∵ CD∥AB,∴∠BAC+∠A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 EF∥AB∴ EF∥CD.(平行公理的推论)∴∠DCE+∠CE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ACE=∠ACD+∠DCE∴∠BAC+∠ACE+∠CEF=∠BAC+∠ACD+∠DCE+∠CEF=180°+180°=360°【总结升华】这是平行线性质与平行公理的推论的综合应用,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得到∠BAC +∠ACE+∠CEF=360°.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如果∠BAC+∠ACE+∠CEF=360°,则AB与EF的位置关系.【答案】平行。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2.3.2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2.3.2平行线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2.3.2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以及平行线的基本概念之后的一个单元。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过程,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他们可能还停留在直观的感受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引导、启发、激励,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熟练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验证能力和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2.难点:平行线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法: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过程,自主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素材,如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等。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直线、射线、线段和平行线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猜想平行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猜想,并尝试用已知知识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平行线判定和性质的应用课件
条件
图形
结论.
定义、判定
定义、判定
知3-练
• 1 (202X·十堰)如图,AB∥EF,CD⊥EF于点D, 若∠ABC=40°,则∠BCD等于( ) •A.140° •B.130° •C.120° •D.110°
知3-练
2 如图,如果AB∥DE,∠1=∠2,那么AE∥DC, 请说明理由.
从图形中得出结论是图形的性质;而从具备什么条 件推理出图形是图形的判定;特别说明,图形的定义既 是图形的判定,也是图形的性质;即:
所以∠ABC=∠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因为∠1=∠2(已知),
所以∠ABC-∠1=∠BCD-∠2(等式的性质),
即∠PBC=∠BCQ.
所以PB∥CQ(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P=∠Q(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总结
知3-讲
一个数学问题的构成含有四个要素:题目的条件、 解题的根据、解题的方法、题目的结论,如果题目所 含的四个要素解题者已经知道或者结论虽未指明,但 它是完全确定的,这样的问题就是封闭性的数学问题.
例2 •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EF折叠后,点D, •C分别落在D′,C′位置上,ED′与BC的交点为点 •G,若∠EFG=50°,求∠EGB的度数.
知1-讲
导引:本题根据长方形的定义得出其对边是平行的,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先求∠DEF=50°, 再根据折叠前后的对应角相等求得∠D′EF=50°, 然后根据平角的定义得∠AEG=80°, 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得∠EGB =100°.
知1-讲
•所以∠AEG=180°-∠DEF-∠D′EF=80°(平 • 角的定义). •又因为AD∥BC, •所以∠AEG+∠EG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 内 • 角互补), •即∠EGB=180°-∠AEG=180°-80°= 100°.
平行线的性质 【一等奖教案】 表格版
2.3平行线的性质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重点)2.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证明.(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窗户的内窗的两条竖直的边是平行的,在推动过程中,两条竖直的边与窗户外框形成的两个角∠1、∠2有什么数量关系?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平行线的性质【类型一】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若∠1=∠2,∠3=70°,则∠4的度数是()A.35°B.70°C.90°D.110°解析:由∠1=∠2,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断出a∥b,可得∠3=∠5.再根据邻补角互补可以计算出∠4的度数.∵∠1=∠2,∴a∥b,∴∠3=∠5.∵∠3=70°,∴∠5=70°,∴∠4=180°-70°=110°.故选D.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与性质1,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类型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图,∠A=∠D,如果∠B=20°,那么∠C为()A.40°B.20°C.60°D.70°解析:∵∠A=∠D,∴AB∥CD.∵AB∥CD,∠B=20°,∴∠C=∠B=20°.故选B.【类型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已知∠1=85°,∠2=95°,∠4=125°,则∠3的度数为()A .95°B .85°C .70°D .55°解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5=∠1=85°,再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a ∥b ,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到结论.如图,∵∠5=∠1=85°,∴∠5+∠2=85°+95°=180°,∴a ∥b ,∴∠3+∠4=180°.∵∠4=125°,∴∠3=55°.故选D.【类型四】 平行线性质的实际应用一大门的栏杆如图所示,BA 垂直于地面AE 于A ,CD 平行于地面AE ,则∠ABC+∠BCD =________度.解析:过B 作BF ∥AE ,则CD ∥BF ∥A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过B 作BF ∥AE ,则CD ∥BF ∥AE ,∴∠BCD +∠1=180°.又∵AB ⊥AE ,∴AB ⊥BF ,∴∠ABF =90°,∴∠ABC +∠BCD =90°+180°=270°.故答案为270.【类型五】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中的探究型问题如图,AB ∥CD ,E ,F 分别是AB ,CD 之间的两点,且∠BAF =2∠EAF ,∠CDF=2∠EDF .(1)判定∠BAE ,∠CDE 与∠AE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出∠AFD 与∠AED 之间的数量关系.解析:平行线中的拐点问题,通常需过拐点作平行线.解:(1)∠AED =∠BAE +∠CDE .理由如下:过点E 作EG ∥AB .∵AB ∥CD ,∴AB ∥EG ∥CD ,∴∠AEG =∠BAE ,∠DEG =∠CDE .∵∠AED =∠AEG +∠DEG ,∴∠AED =∠BAE +∠CDE ;(2)同(1)可得∠AFD =∠BAF +∠CDF .∵∠BAF =2∠EAF ,∠CDF =2∠EDF ,∴∠BAE+∠CDE =32∠BAF +32∠CDF ,∴∠AED =32∠AFD . 方法总结:无论平行线中的何种问题,都可转化到基本模型中去解决,把复杂的问题分解到简单模型中,问题便迎刃而解.三、板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性质
2.3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相同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研究的都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图形,可以说这个图形是它们共同的、必备的前提条件。
4.区别: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中的条件和结论恰好相反:平行线的“判定”,是为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就要先研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当知道了“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时,就可以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
它们是由“数”到“形”的判断。
平行线的“性质”,是已经知道两条直线平行时,就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数量关系,即“平行线”这种图形具有的性质。
它们是由“形”到“数”的说理。
平行公理I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c,c ∥b∴a∥b。
1. 阅读填空:(1)如图,请你完成小颖和小明的说理过程:小颖:因为AD与BC是平行的,所以∠1=_____,理由是_____.小明:∠3=∠4→_____∥_____→∠A+_____=180°其中第一步的理由是_____第二步的理由是_____.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C.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连接两点的线段就叫做两点的距离B.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C.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D.过直线外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4. 如果直线a∥b,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与b之间距离处处相等B.若a∥c,则b∥cC.若a⊥c,则b⊥cD.a,b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同旁内角相等5. 已知:如图所示,AB∥CD,EF平分∠GFD,GF交AB于M,∠GMA=52°,求∠BEF 的度数.6. 如图,直线a∥b,直线c与a、b相交,∠1=70°,则∠2的大小是( )A.20°B.50°C.70°D.110°7. 如图,直线a∥直线b,∠1=∠2,∠3=150°,∠4的大小( )A.60°B.40°C.50°D.30°8. 已知:如图,∠D=110°,∠EFD=70°,∠1=∠2.求证:∠3=∠B.证明:∵∠D=110°,∠EFD=70°(已知)∴∠D+∠EFD=180°∴_____∥_____又∵∠1=∠2(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3=∠B_____.9. 如图.已知AB∥CD,MG平分∠AMN,NH平分∠DNM,求证:MG∥NH.10. 如图,BC∥AD,∠1=∠E,若∠A=100°,求∠C的度数.11. 如图,B、C、D三点共线,CE∥AB,∠1=51°,∠2=46°,则∠A=_____°.12. 如图,直线AB∥DE,BC⊥CD,若∠1=25°,则∠2的度数是_____.13. 如果直线a∥b,直线b∥c,则直线a与c的关系是_____.14. 如图,已知AB∥DE,∠1=120°,∠2=110°,求∠3的度数.15. 如图①所示,已知,BC∥OA,∠B=∠A=100°,试回答下列问题:(1)试说明:OB∥AC;(2)如图②,若点E、F在BC上,且∠FOC=∠AOC,OE平分∠BOF.试求∠EOC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若左右平行移动AC,如图③,那么∠OCB:∠OFB的比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试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4)在(3)的条件下,当∠OEB=∠OCA时,试求∠OCA的度数.16. 如图所示,E在直线DF上,B在直线AC上,若∠AGB=∠EHF,∠C=∠D,试判断∠A与∠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7. 如图,已知AB∥CD,BC平分∠ABE,∠C=34°,则∠BED的度数是( )A.17°B.34°C.56°D.68°18. 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在直线a、b上,且a∥b,若∠1=120°,∠2=80°,则∠3的度数是( )A.40°B.60°C.80°D.120°19. 如图,点C在∠AOB的边OA上一点,请你使用直尺和圆规,过点C作直线OB的平行线.(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画法).20. 如图,已知AD⊥BC,EF⊥BC,∠1=∠C.(1)证明:AD∥EF;(2)猜想:∠2与∠3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1. 如图,已知AB∥CD,∠C=65°,∠E=30°,则∠A的度数为( )A.30°B.32.5°C.35°D.37.5°22. 如图,已知a∥b,AC⊥AB,AC交直线b于点C,∠1=65°,那么∠2是_____°.23. 如图,点D、E、F分别在△ABC的三边上,已知∠1=50°,DE∥AC,DF∥AB,则∠2=_____°.24. 如图,AB∥CD,则∠1,∠2,∠3之间的关系是( )A.∠1+∠2+∠3=180°B.∠1+∠2+∠3=360°C.∠1+∠2-∠3=180°D.∠1-∠2+∠3=180°25. 如图,已知AB∥CD,EF∥CD,∠B=70°,∠E=135°,∠1等于_____.26. 如图,AB∥CD,则∠α、∠β、∠γ之间的等量关系为_____.27.如图,已知AB∥DM,BC∥EF,探求∠B与∠D数量关系,∠AEF与∠D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8.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在两次转弯后,前进的方向仍与原来相同,那么这两次转弯的角度可以是( )A.先右转60°,再左转120°B.先左转120°,再右转120°C.先左转60°,再左转120°D.先右转60°,再右转60°29. 如图,AB∥CD,AD∥BC,若∠CBE=68°,则∠C=_____,∠D=_____.30. 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如图a,若AB∥CD,点P在AB、CD外部.试说明∠BPD=∠B-∠D;(2)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你的结论成立的理由;(3)在图b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c,则∠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31. 如图所示,把长方形ABCD的纸片,沿EF线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点D、C 分别落在D′、C′的位置上,若∠1=70°,求∠2、∠EFG的度数.32. 将一条两边沿互相平行的纸带按如图折叠,当∠1:∠2=2:3,则∠2的度数为( )A.22.5°B.45°C.67.5°D.30°33.如果∠α与∠β的两边分别平行,∠α比∠β的4倍少30°,则∠α的度数是( )A.10°B.138°C.10°或138°D.以上都不对34. 如图,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直线AB,CD于点E、F,FG平分∠CFE交AB 于点G,若∠BEF=70°,求∠AGF的度数.35. 已知:如图,在△ABC中,DE∥AC,DF∥AB,∠B=60°,∠C=70°.则∠EDF=_____.36. 如图,直线a∥b,∠A=38°,∠1=46°,则∠ACB的度数是( )A.84°B.106°C.96°D.104°37. 如图,已知AB∥CD,BC平分∠ABE,∠C=34°,则∠CBE的度数是( )A.17°B.34°C.56°D.68°38. 如图,直线a∥b,点B在直线上b上,且AB⊥BC,∠1=55°,求∠2的度数.39. 如图,直线a∥b,直线c与直线a,b都相交,∠1=65°,则∠2=_____°.40.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1=∠2,若∠3=40°,则∠4等于_____.。
平行线的性质
本节的主要概念有:1.平行线的三条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2.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3.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重、难、疑点:重点:平行线三条性质、平行线的距离和命题的概念.难点: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和综合运用.疑点:命题与肯定句、疑问句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典例精讲例1 (北京市海淀区中考题)如图所示,已知DE∥BC,∠1=∠2,试说明CD是∠ECB 的平分线.方法指导:由BC∥DE可得∠1=∠DCB,而恰巧是要说明∠DCB=∠2.解:∵DE∥BC(已知),∴∠1=∠DC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2(已知),∴∠2=∠DCB.即CD是∠ECB的平分线.方法总结:由平行线性质得到恰当的角之间的关系,为说明结论成立提供依据.举一反三如图,已知AB∥CD,EF交AB于点H,交CD于点G,试判断∠1与∠2是否相等.解:∠1=∠2.∵AB∥CD,∴AHG=∠DG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AHG,∠DGE=∠2(对顶角相等),∴∠1=∠2.例2如图,已知∠1=∠2,∠3=∠4,∠5=∠C,证明:AB∥DE.方法指导:欲证AB∥DE,可证∠1=∠AGD,而∠1=∠2,所以须证∠2=∠AGD;证∠2=∠AGD.只需证AF∥CD,即需证∠5+∠ADC=180°,也就是要证AD∥BC,而这可以由∠3=∠4证得.解:证明:∵∠3=∠4.∴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DC+∠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C,∴∠ADC+∠5=180°,∴AF∥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AG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2∴∠1=∠AGD,∴AB∥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本题的思考过程是从结论出发,分析所要说明的结论成立须具备哪些条件,再看这些条件成立又须具备什么条件,直到追溯到已知条件为止.另外,在书写推理过程中,每一步必须有根有据,将理由写在每一步的括号内,防止把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混淆,这对初学阶段尤其重要.举一反三如图所示,已知∠1+∠2=180°,∠A=∠C,AD平分∠BDF,求证:∠EBC=∠DBC.解:证明,∵∠2+∠BDC=180°,∠2+∠1=180°,∴∠BDC=∠1(同角的补角相等),∴AE∥F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B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A=∠C(已知),∴∠EBC=∠A,∴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DB=∠CBD,∠ADF=∠C.又∵∠ADB=∠ADF(角平分线定义),∴∠FBC=∠DBC.例3如图,∠ACD=∠BCD,DE∥BC交AC于E,若∠ACB=50,∠B=76°,求∠EDC 及∠CDB的度数.方法指导:由DE∥BC可知,∠EDC=∠DC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而;∠CDB=180°—∠EDC—∠ADE,而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知∠ADE=∠B=76°.解:∵DE∥BC(已知),∴∠EDC=∠DC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ACD=∠BCD,∠ACB=50°(已知),∴.∵DE∥BC(已知),∴∠ADE=∠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B=76°,∴∠ADE=76°,∴∠CDB=180°—∠EDC—∠ADE=180°—25°—76°=79°.故∠EDC=25°,∠CDB=79°.方法总结:从题目的条件出发,结合图形,根据所学的性质和定理,找出所求的角与已知角之间的关系,达到计算角度数的目的.举一反三如图,已知∠ECD=∠ABC,问∠A+∠B+∠ACB等于多少度?并说明理由.解:∠A+∠B+∠ACB=180°.理由如下:∵∠ECD=∠ABC,∴A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A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ACB+∠ACE+∠ECD=180°(平角的定义).∴∠A+∠B+∠ACB=180°(等量代换).例4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如果是,指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平角的一半是直角;(3)连接AB;(4)两个正数之和必为正数;(5)取AB的中点M.方法指导:(3)、(5)两个句子并未对某件事作出判断,(1)、(2)、(4)对某件事作出判断,是命题,可将它们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找出题设和结论.解:(3)、(5)不是命题,(1)、(2)、(4)是命题.(1)的题设是同旁内角互补,结论是两直线平等;(2)的题设是平角的一半,结论是直角;(4)的题设是两个正数之和,结论是为正数.方法总结:命题必须对某件事情作出判断,疑问句就不是命题,同时要注意的是错误的命题也是命题;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有助于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举一反三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A.同位角相等B.经过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如果,那么a=bD.相交线和平行线解:D例5 将下列命题改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判断其直假.(1)同角的补角相等;(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两个锐角的补角相等;(4)同旁内角互补;(5)正数与负数之和为正数.方法指导:分析命题的含义,找出题设和结论,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解:(1)如果几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几个角相等;是真命题;(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同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等;是真命题;(3)如果几个角是两个锐角的补角,那么这几个角相等;如130°是50°角的补角,120°是60°角的补角,但130°≠120°,所以此命题是假命题;(4)如果两个角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显然,只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才互补,所以此命题是假命题;(5)如果一个数是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的和,那么这个数为正数;显然,如+5+(-8)=-3为负数,所以此命题为假命题.方法总结:将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要先弄清语句的含义,分清题设和结论,改造后的句子要语句通顺,不能改变命题的意义;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要运用和该命题相关的知识来作出判断,对于假命题,给出一个反例即可说明其为假命题.举一反三(黄冈市中考题)命题:(1)对顶角相等;(2)三条直线每两条直线都相交,最多有6对对顶角;(3)等角的补角相等;(4)不相等的角一定不是对顶角.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解:D例6 如图,已知AB∥DE,∠B=40°,∠D=56,CF平分∠BCD,求∠DCF的度数.方法指导:由于“CF平分∠BCD”,所以欲求∠DCF的度数,只需求∠BCD的度数;但∠BCD与已知角∠B、∠D的关系并不明显,因此考虑构造辅助线——过点C作AB的平行线,再结合已知条件“AB∥DE”,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就不难找到所求角与已知角之间的联系了.解:过点C作CM∥A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B∥ED,∴CM∥ED(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AB∥CM,CM∥ED,∴∠B=∠BCM,∠D=∠DCM(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CD=∠BCM+∠DCM=∠B+∠D.又∵∠B=40,∠D=56°,∴∠BCD=40°+56°=96°,∵CF平分∠BCD,∴.方法总结:在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图形的推理和计算时,有一类“折线”问题(如上图所示),常用的思路是过拐点(如上图中的C点即称为拐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从而在已知角与未知角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举一反三如图所示,∠ABC=120°,∠BCD=85°,AB∥ED,试求∠EDC的度数.解:过点C作CF∥A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B∥ED,∴CF∥ED(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AB∥CF,∴∠ABC+∠BC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ABC=120°,∴∠BCF=180°—∠ABC=60°.∵∠BCD=85°,∴∠FCD=∠BCD—∠BCF=85°—60°=25°.∵CF∥ED,∴∠EDC=∠F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DC=25°.例7(河北省中考题)如图所示探究规律:如图①所示,已知,直线m∥n,A、B为直线n上两点,C、P为直线m上两点,(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P在m上移动,那么,无论P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_____________与△ABC的面积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问题:如图②所示,五边形ABCDE是张大爷十年前承包的一块土地的示意图,经多年开垦荒地,现已变成如图③所示的形状,但承包土地与开垦荒地的分界小路(即图③中折线CDE)还保留着,张大爷想过E点修一条直路,直路修好后,要保持直路左边的土地面积与承包时的一样多,右边的土地面积与开垦的荒地面积一样多,请你用有关的几何知识,按张大爷的要求设计出修路方案(不计分界小路与直路的占地面积).(1)写出设计方案,并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2)说明方案设计理由.方法指导:探究规律中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不难找到图中同底等高的三角形;解决问题中,要使得所修的路符合条件,即是要使得左边面积在修好后与修路前相比,多出的部分与减少的部分面积相等,而这两部分刚好是两个三角形.因此,关键是构造平行线,利用前面的结论,说明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解:探究规律:(1)△ABC和△ABP,△AOC和△BOP,△CPA和△CPB;(2)△ABP因为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所以无论点P在m上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ABP与△ABC同底等高,所以它们的面积总相等.解决问题:(1)方案:如图③所示,连结EC,过点D作DF∥EC,交CM于点F,连结EF,EF 即为所求直路的位置;(2)设EF交CD于点H,由上面结论可知:,,∴,,方法总结:善于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举一反三解放战争时期,有一天江南某游击队在村庄A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行进,此时有一支残匪在游击队的东北方向B处(如图所示),残匪沿北偏东60°的方向向C村进发.游击队步行到A′处,A′正在B的正南方向上,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决定改变行进方向,沿北偏东30°方向赶往C村,问游击队行进方向A′C与残匪行进方向BC至少是多少度角时,才能保证C村村民不受伤害?解:如图,过C点作CE∥BA′,则∠BCE=∠NBC=60°,∴∠A′CE=∠BA′C=30°,∴∠BCA′=∠BCE—∠A′CE=60°—30°=30°.故夹角至少为30°才能保证C村村民不受伤害.知识网络学法点津1.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间的距离时,注意运用比较法、探索法,注意和同学间的探究和合作,归纳相关的知识要点.如要注意总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归纳如何在推理过程中灵活运用性质和判定,要做到每一步推理都有根有据,思路清晰.2.在学习命题有关的知识时,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弄清语句的含义,寻找出正确的题设和结论.在遇到较简洁的命题时,可先将命题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但同时要注意,改编后的命题要语句通畅,同时不能改变原命题的意义,目的在于更清楚、明了地辨别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自测题1.下列说法中,平行线的性质为().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A.①B.②③C.④D.①④2.如图5-3-10,b∥c,a⊥b,∠1=130°,则∠2的度数为().A.30°B.40°C.50°D.60°3.关于平行线间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条平行线间,任一条线段B.两条平行线间,任一条线段的长度C.两条平行线间,垂线段的长度D.夹在两平行线间的任一条垂线段4.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A.延长线段AB到点C,使AC=2BCB.你能说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吗C.所有的角都相等D.简单的习题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D.和为180°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6.已知:如图5-3-11,FH⊥AB,CD⊥AB,∠1=∠2.求证:BC∥EF.(在括号内注明理由)证明:因为FH⊥AB,CD⊥AB,所以FH∥CD(),所以∠1=∠3 ().又因为∠1=∠2,所以∠2=∠3,所以BC∥EF().7.如图5-3-12,AB∥EF,若∠ABC=30°,∠BCD=40°,∠DEF=160°,则∠CDE=__________.8.如图5-3-13,若BD⊥AC于D,EF⊥AC于F,∠ABC+∠BCD=180°,求证:∠1=∠2.证明:因为BD⊥AC,EF⊥AC(已知),所以∠BDC=90°,∠EFC=90°(垂直定义),所以∠BDC=∠EFC(等量代换),所以BD∥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ABC+∠BCD=180°(已知),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1=∠3(),所以∠1=∠2(等量代替).9.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题设是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题设是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10.如图5-3-14,∠ADC=∠ABC,∠1+∠2=180°,AD为∠FDB的平分线.试问:BC为∠DBE的平分线吗?若是,请说明理由.11.如图5-3-15,已知AB∥CD,∠BAE=∠DGF,求证:∠E=∠F.12.请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等角的余角相等;(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13.潜望镜中的两个镜子是互相平行放置的,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如图5-3-16,∠1=∠2,∠3=∠4).请解释为什么进入潜望镜的光线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14.如图5-3-17,在A,B两地之间要修建一条笔直的公路,从A地测得公路走向最北偏东48°,A,B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1)B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多少度?为什么?(2)若公路AB长8km,另一公路BC长6km,且BC的走向是北偏西42°,试求A到公路BC的距离.15.如图5-3-18所示,试说明∠DAC=∠B+∠C.16.如图5-3-19,已知AB∥ED,∠α=∠A+∠E,∠β=∠B+∠C+∠D,求证:∠β=2∠α.参考答案1.A 2.B 3.C 4.C 5.A6.垂直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7.30°8.E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 ∠3 GD 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9.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BC为∠DBE的平分线.理由是:因为∠2+∠7=180°,∠1+∠2=180°,所以∠1=∠7,所以AB∥CD,所以∠3=∠C.又因为∠ADC=∠ABC,∠1=∠8=∠7,所以∠5=∠4,所以AD∥BC,所以∠6=∠C.又因为∠5=∠6,所以∠3=∠4,所以BC为∠DBE的平分线.11.因为AB∥CD,所以∠BAG=∠DG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AG—∠BAE=∠DGA—∠DGF,即∠EAG=∠FGA,所以AE∥F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余角相等(2)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它们互相平行(3)如果两条射线分别是平行线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那么这两条射线互相垂直13.提示:利用条件∠1=∠2,∠3=∠4,说明∠5=∠6.14.(1)48°,因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由条件可以计算出∠ABC=90°,所以A到BC的距离为AB=8km.15.解:如图5,过A作AE∥BC,则∠EAC=∠C,∠DAE=∠B,所以∠DAC=∠DAE+∠EAC=∠B+∠C.16.如图6,过C作CF∥AB.。
2.3.2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学习目标:1.分清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已知平行用性质,要证平行用判定.2.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学习重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 学习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1、预习疑难: 。
2、填空:①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平行线的判定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性质是: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判定是: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2、联系:它们都是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为前提;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
3、总结:已知平行用性质,要证平行用判定 三、应用(一) 例1:如图,已知:AD ∥BC, ∠AEF=∠B,求证: (1) ∠A+∠B =180°;(2)AD ∥EF 。
证明:(1)∵ AD ∥BC ( )∴ ∠A+∠B =180°( )(2)∵ ∠AEF=∠B ( )∴ ∠A +∠AEF =180°( ) ∴ AD ∥EF ( ) 练习:1.如图1,若∠1=∠2,那么_____∥______,根据___ __.若a ∥b ,•那么∠3=_____,根据___ __.(图1) (图2) (图3) (图4)2.如图2,∵∠1=∠2,∴_______∥_______,根据___ _____.∴∠B=______,根据___ _____.3.如图3,若AB ∥CD ,那么________=•_______;•若∠1=•∠2,•那么_____•∥_____; 若BC ∥AD ,那么_______=_______;若∠A+∠ABC=180°,那么______∥_____4.如图4,•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如果第一次拐的角是136°(即∠ABC ),那么第二次拐的角(∠BCD )是 度,根据___ .2 1BC ED (二)练一练:1、如图,已知:AB ∥DE ,∠ABC+∠DEF=180°,求证:(1)∠ABC+∠1=180° (2)BC ∥EF 。
平行线的性质(2)公开课
2.3 平行线的性质(2)
驻马店市实验中学 赵青松
知识回顾
1、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几个? 2、在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 定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两类定理的比较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
条件
结论
条件
结论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图,AE∥CD,若∠1 = 37°,∠D=54°,求 ∠2 和∠BAE的度数.
链接•中考
1.(2013•湖州)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a∥b,∠1=60°,则∠2的度数为_____。
2.(2013•株洲)如图,直线l1∥l2∥l3,点A、B、C分别 在直线l1、l2、l3上.若∠1=70°,∠2=50°,则 ∠ABC=_____度.
牛刀小试:
如图,在下列四组条件中,能判定AB∥DC的是( )
A.∠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3=∠4;
C.∠BAD+∠ABC=180°; D.∠ABD=∠BDC
A
D
1
4
B3
2
C
2.如图:(1)若∠1=∠2,可以判定哪两 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2)若∠2=∠M,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 平行?根据是什么?
(3)若∠2 +∠3=180°,可以判定哪两 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序言
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表明: 我们读过的内容,两周后只能记住10%; 我们听过的内容,两周后能记住20%; 我们看过的内容,两周后能记住30%; 我们既听过又看过的内容,两周后能记住50%; 我们说过的内容,两周后能记住70%; 然而我们既说过又做过的内容,两周后能记住90%;
2.3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2
平行线的性质1.如图,若m∥n,∠1=105°,则∠2=()A.75°B.85°C.95°D.105°2.如图,直线a//b,直线c分别与a、b相交于点A,B,已知∠1=35°,则∠2的度数为()A.165ºB.155ºC.145ºD.135º3.如图,AB∥EF,CD⊥EF于点D,若∠ABC=40°,则∠BCD=()A.140°B.130°C.120°D.110°4.如图,直线a∥b,∠1=60°,∠2=40°,则∠3等于()A.40°B.60°C.80°D.100°5.如图,已知直线AB∥CD,∠BEG的平分线EF交CD于点F,若∠1=42°,则∠2等于()A.159°B.148°C.142°D.138°6.如图所示,已知CD平分∠ACB,DE∥AC,∠1=30°,则∠2=()A.35°B.30°C.50°D.60°7.如图所示,直线a∥b,∠B=22°,∠C=50°,则∠A的度数为()A.22°B.28°C.32°D.38°8.如图,已知AB∥CD, ∠2=3∠1,则∠3=()A.90 °B.120°C.60°D.159.如图,直线m∥n,△ABC的顶点B,C分别在直线n,m上,且AC⊥BC,若∠1=40°,则∠2的度数为()A.140°B.130°C.120°D.110°10.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交BC于点G,点D,C分别落在点D’、C’位置上,若∠EFG=55°,∠BGE=________度.11.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32°,则∠2=________度.12.如图,AB∥CD,则∠1+∠2+∠3+…+∠2n=________度.13.如图,小明从A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C处,此时需把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则方向的调整应是右转________°.14.如图,EF∥AD,AD∥BC,CE平分∠BCF,∠DAC=116°,∠ACF=25°,求∠FEC的度数.15.如图1,已知直线l1∥l2,且l3和l1、l2分别相交于A、B两点,l4和l1、l2分别交于C、D两点,∠ACP=∠1,∠BDP=∠2,∠CPD=∠3.点P在线段AB上.(1)若∠1=22°,∠2=33°,则∠3=________.(2)试找出∠1、∠2、∠3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应用(2)中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如图2,点A在B处北偏东40°的方向上,在C处的北偏西45°的方向上,求∠BAC的度数.(4)如果点P在直线l3上且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试探究∠1、∠2、∠3之间的关系(点P和A、B两点不重合),直接写出结论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分钟)
1.复习、巩固判断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性质的 相关内容。 2.综合运用直线平行的性质和条件解决问题。
小结:
已知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பைடு நூலகம்
判定
得到
两直线平行
性质 得到
2014-8-10
已知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1)当∠1=∠2时,你能结合图形用推理的方式来 说明a∥b吗? (2)若∠2+∠3=180°呢?
1、如图,∠1=105°,∠2=75°,你能判断a∥b吗? 2、如图, ∠1=∠3=60°, ∠2=120°,可以判 断哪些直线平行?说明理由。
第2题
如图,平行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分别交直线 AB,CD于点G,M。GH和MN分别是∠EGB和∠EMD的角 平分线。 问:GH和MN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1、如图,∠1=∠3,那么∠1和∠2的大小有何关系? ∠1和∠4的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由此你得到 什么结论?
如图,AE∥CD,若∠1 = 37°,∠D =54°,求 ∠2 和∠BAE的度数.
1、如图,AB∥CD,AD与BC相交于点E, ∠B=50°,求∠C的度数。
第1题
2、如图,AC∥ED,AB∥FD,∠A=64°,求 ∠EDF的度数。
第2 题
1、如图AC平分 ∠BAD, ∠1=∠2,哪两条线段平行? 说明理由
第1题
2、如图, AB∥EF, CD∥EF ,试说明∠B、∠D、 ∠BED的大小关系。
A
B
E
C
D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