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合集下载

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细菌感染
24-108
——支持疗法 ★可输鲜血、血浆、静注丙球
——对症疗法 ★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热卡 ★处理局部病灶 ★镇静止惊,有脑水肿时可予20%甘露醇,速尿或氟美 松 ★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时及时进行光疗或输白蛋白
新生儿细菌感染
25-108
★有呼吸困难缺氧时立即给予吸氧,并酌情使用沐舒坦 等
新生儿细菌感染
15-108
浙江大学儿童医院总结了1991~2000新生儿败血症 病原菌检出率,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由15.8%上升到 74.4%,而金葡萄由34.4%下降到5.3%。复旦大学儿 科医院也总结了1999~2000年新生儿下呼吸道医院内感 染病例的病原学,78.1%为G-杆菌,其中依次为大肠埃 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
新生儿 (围生期)
炎症性疾病 (全身炎症、败血症)
全身炎症反应
器官功能损伤
概述
5-108
1、发病情况 早年上海调查: 3517例新生儿,总发病率为171‰,其中感染性疾
病90‰,居首位。 近年中国医大第二临床学院报告: 11769例新生儿疾病构成及死亡原因,感染性疾病
均居前3位,仅次于窒息及早产儿。
新生儿细菌感染
19-108
4、诊断: ——病史:
★孕母孕晚期有细菌性感染 ★分娩时有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或产程延长,难产尤其
有皮肤损伤或经插管抢救者 ★一般表现较差如面色不够红润、反应低下、哭声减
弱、少哭、吸吮无力等
新生儿细菌感染
20-108
——体征: ★皮肤、粘膜、脐部或肺部有感染的表现 ★黄疸加重或黄疸消退又出现或突然加重者 ★发热或体温不升
菌随着年代的不同而在不断地变迁 ★在发达国家70-90年代初,一直以G+细菌为主,特别是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围生相关因素的分析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围生相关因素的分析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围生相关因素的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围生高危因素。

方法对2009年1—12月在昆明同仁医院出生的所有患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共37例和1178例非感染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检验。

结果增加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因素为胎龄体重低、分娩方式、产前发热或感染、窒息程度、胎膜早破。

结论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围生期;因素;分析[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erinatal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neonatal infection dose.Methods 37 neonates with various infection diseases and 1178 neonates with non-infectious diseases born in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09 composed the study population. Their maternal,perinatal,or postnatal variabl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SPSS software was used to do statistical tests.Results The risk factors were low birth weight,delivery ways, infectious diseases nearly delivery,asphyxia,fetal membranes.Conclusion The neonatal infectious diseases should be lowered by active management.[Key words] neonatal infection;perinatal;factor;analysis 目前新生儿感染仍是造成新生儿时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8-01-22T14:14:15.4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3期作者:田婷婷王平革[导读] 新生儿NICU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河北邢台 054001摘要:目的:为了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感染发生率,探讨和研究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

方法:通过抽签的方法从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患儿中挑选13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

结果:研究表明,入组的1386例患儿发生122例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NI率)为8.80%;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常见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构成比分别为17(12.27%)、14(10.10%)和14(10.10%)。

通过单因素分析NICU危险因素发现,胎龄、体质量、是否接受辅助通气、男性、是否置尿管和NICU院内感染发生紧密相关;其中胎龄在37周以下、体重低于1.5kg、接受辅助呼吸以及留置尿管是诱发NICU院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新生儿NICU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对诱发其发生的独立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危险因素在临床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或者极低体重儿很容易罹患院内感染,在干扰患儿生长发育的同时,也降低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1]。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的新感染,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死亡新生儿中有约33%的死于感染[2]。

为了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感染发生率,我院对2016年7月-2017年7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3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

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护理课件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护理课件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护理重点是严密观 察病情变化,遵医嘱治疗,同时注意保暖和喂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有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医 生并处理。
谢谢聆听
喂养和饮食
新生儿需要充足的营养,应给 予适当的喂养,注意饮食卫生 和营养均衡。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 、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 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特殊护理
皮肤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应注意清洁和保 湿,避免皮肤破损和感染。
口腔护理
新生儿的口腔黏膜娇嫩,应定期清洁 口腔,避免口腔感染和鹅口疮等并发 症。
探视制度
限制探视人员的数量和 时间,尽量避免新生儿 与外界人员的接触。
健康监测
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 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 感染症状。
03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保持适宜的环境
新生儿需要一个温暖、安静、 舒适的环境,室内温度和湿度 应适宜,避免过度拥挤和噪音

定期清洁和消毒
新生儿接触的物品、设备和环 境应定期清洁和消毒,以减少 感染的风险。
眼部护理
新生儿的眼睛容易受到感染,应定期 清洁眼部,避免眼部感染和结膜炎等 并发症。
脐带护理
新生儿的脐带是易感部位,应注意清 洁和消毒,避免脐带感染和新生儿败 血症等并发症。
并发症护理
01
02
03
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 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 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 。
心理护理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可能导 致家长焦虑和紧张,应及 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B
C
避免接触感染源
尽量避免新生儿接触有感染症状的人,如感 冒、咳嗽等,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儿科护理是医院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使得儿科护理工作更加复杂和艰巨。

在进行儿科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可能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保障儿科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一、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1.患者本身因素儿科患者因为年龄小、抵抗力差等特点,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感染、伤害等。

儿科患者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免疫系统较弱,因此更容易感染病原体。

儿科患者常常因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导致治疗措施不及时或不合适,这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医院环境因素儿科患者的病房环境对其康复、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医院环境复杂,人员繁多,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儿科病房内常常有各种医疗设备,使用不当可能给患儿带来伤害。

3.人为因素儿科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但是人为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

例如医护人员的不专业操作、护理差错等都有可能对儿科患者的安全产生影响。

二、对策建议1. 强化患者及家属教育为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少患者因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导致的误诊、误治,医院可加强健康教育,教育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要主动和医护人员交流,及时反映患儿的情况和变化。

在出院后还要做好疾病的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能力。

2. 儿科病房环境管理医院应加强对儿科病房环境的管理,保证病房内空气新鲜,设施卫生。

特别是在流感、水痘等传染病高发季节,应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对儿科病房内的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减少对患儿的伤害。

3. 专业培训和定期考核医院应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定期组织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浅析新生儿科常见的风险因素

浅析新生儿科常见的风险因素

浅析新⽣⼉科常见的风险因素2019-03-29【摘要】新⽣⼉是⼀组⾼危⼈群,新⽣⼉科相对于医院⼤多数科室来讲风险程度更⾼⼀些。

本院新⽣⼉科单独从⼉科分离出来有20年的时间,在诊疗活动中笔者梳理在各个环节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如红臀、静脉⽤药引起的⽪肤损伤、抓伤或摩擦伤、粘贴伤、压疮、烫伤或冻伤、患⼉识别错误、管道管理不当、仪器管理缺陷、意外伤害、医院感染等采取了⼀系列防范措施,如强化风险意识、提⾼医护⼈员的业务素质、识别风险因素、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作流程等,显著减少了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确保了患⼉⽣命安全。

【关键词】新⽣⼉;风险因素;防范措施Analysis of Neonatology Common Risk Factors/DING Yun-yan, ZHANG Xiao-yi.//Medical Innovation ofChina,2014,11(31):148-151【Abstract】 Newborns are a group of high-risk groups, the majority of neonatal hospital depart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degree of risk in terms of higher. Our hospital neonatal pediatric out individually isolated from a 20-year period, Activities at the clinic we sort of risk factors that may exist, such as red but tocks, skin damage caused by intravenous drug use,scratches or friction injury, paste injury, pressure sores, burns or frostbite, children identify errors, pipeline management in all aspects of the presence or improper equipment management deficiencies, accident, hospital infections took a series of preventive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risk awarenes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identifying risk factors,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ptimize workflow, etc.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various risk event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hildren.【Key words】 Newborn; Risk Factors; PrecautionsFirst-author’s address: Xiaon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Xiaogan 432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1.051在医疗⾏业中,风险是医院内的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发⽣的⼀切不安全事件,通过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及处理,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及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和经济损失[1]。

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

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

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发布时间:2021-10-27T05:24:29.560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8期作者:余丽平[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措施。

余丽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安徽合肥230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所收治的100例阴道分娩孕妇为研究对象。

并根据B族链球菌检验结果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60例)。

将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研究,分析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孕妇在妊娠年龄、胎位是否异常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在怀孕周期、是否有流产史以及未使用抗菌药物上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怀孕周期≤37周、有过流产史以及未使用过抗菌药物。

结论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怀孕周期≤37周、有过流产史以及未使用过抗菌药物,因此,孕妇应自我警觉,定期定时的进行检查,用以预防感染或发生感染可以及时治疗,不仅对自身生命安全起到了保护作用,更加是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负责。

【关键词】新生儿;B族链球菌;危险因素;护理干预B族链球菌是导致新生儿发生败血症以及脑膜炎等严重感染性疾的一个重要病原菌[1],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大多数通过母婴转播,而在未分娩前,B族链球菌寄居于母体生殖道和胃肠道,且无具体临床表现[2],易出现漏诊,从而使新生儿感染B族链球菌,对新生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危险。

基于此背景,我院对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具体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所收治的100例阴道分娩孕妇为研究对象。

并根据B族链球菌检验结果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60例)。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高危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高危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原 因的顺 次 为新生 儿感 染性 肺 炎。结论 新 生 儿感性疾 病 受许 多因素影 响 ,但只要 强化 医务人 员、孕产 妇和 陪护人 员的医院 感染控 制意识 ,
加 强薄 弱环 节的监控 及 管理 ,新 生 儿感染性 疾病 是可 以减 少和避 免 的。 【 关键 词 】新 生 儿;感 染性疾 病 ;分析 ;对 策
3 倍他乐 克联合参松 养心胶囊 用于室性早搏 治疗的效果 :心室肌 的 . 2
动 作 电位 与心 包脏层 M区细 胞和 心 内膜细 胞 的电活动 有 关 ,且 M区
[】 陈丽 霞 , 波, . 养 心胶 囊治 疗 心律 失常 临 床观 察 [ . 4 邝锦 邓育 参松 J ]
国 际医药 卫生导 报, 0 , ( ) 0—0 . 2 61 1 : 314 0 241 【] 张艺 , 琼, 红萍 . 松养 心 胶 囊与 倍他 乐 克治 疗 频 发室 性 早 5 张 李 参 搏疗 效 的对 比研究 [ . 医学, 1, () 2 418. J 四川 ] 2 1 28: 8—2 5 0 3 1
细胞 的动 作 电位 时程 较 长 ,心 包脏层 细 胞复极 结束 和M区细 胞复极
结 束 分别 与心 电 图上T 波顶峰 和T 波终 末一 致 ,因此 ,T e p 间期可 反
映心 室肌 电活 动离散情 况 ;T e p 离散度则 可反映M 区细 胞复极 的不协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高危 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4 ・论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著 ・
表 2 两 组 心 室 肌 稳 定性 的 比 较
Ma 0 2 V 1 0 No 1 y2 1 , o. , .5 1
调性 情况 ,离 散度增大 ,易于发生恶性 室性心律失 常”。本研究 中, ] 在 治疗疗效 方面 ,观察组 显效率为 1.5 1%,有 效率为7 . %,无效 9 44 7 率为6 8 . %,总有效率 为9. %,对 照组显效率为 1. %,有效率为 3 32 6 27 7

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进入了比较先进的发展阶段,但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现象依旧发生着,这严重威胁到了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现阶段,我国新生儿监护室院内还不够科学先进,一些理念和技术还不够完善,这都会引起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

为了新生儿的健康着想,也为了中国人口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并论述了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监护室;感染;护理众所周知,新生儿的抵抗力比较低,很容易受到感染,这对新生儿监护室的要求就比较严格。

然而,现有的部分新生儿监护室都存在着缺陷,这就大大增加了新生儿受到感染的概率,再加上很多新生儿监护室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都不够高,这也会成为导致新生儿感染的一个因素,事实上,很多因素都在影响着新生儿的健康安全[1]。

1造成感染的可能因素1.1 医护人员新生儿最常接触的就是医护人员,可以说,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新生儿感染的直接因素,所以,医护人员务必要采用严格的无菌技术,在触碰新生儿之前,对自己的手部进行全面的清洁,为新生儿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降低新生儿的感染几率。

1.2居住环境新生儿所居住的监护室也能够对新生儿造成感染,其中空气污染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新生儿监护室里的空气不能得到很好的流通、温度和湿度都超出标准,就给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繁衍环境。

另外,一些医疗仪器等的污染,也会造成交叉感染。

1.3 新生儿自身情况除了造成感染的外部因素,还有新生儿自身的因素。

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不够强,皮肤脆弱,屏障能力较低,轻微的擦伤就可能导致细菌的入侵,再加上皮肤的含水量高,碱性较强,适合病原菌生长。

1.4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由于监护室中的新生儿都是重症患儿,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就很是平常,然而,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很容易混乱正常菌群,这就加大了患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新生儿感染护理查房

新生儿感染护理查房

PART 06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方向
REPORTING
本次查房工作亮点总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在查房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有效避免了交 叉感染的风险。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症状, 防止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有效沟通协作
团队成员之间沟通顺畅,协作紧密,确保了查房工作的顺利进行。
危险因素
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窒息等。此 外,孕妇在孕期感染、产道感染以及医院内感染也是导致新 生儿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新生儿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常见症状包括发热 、体温不升、反应差、嗜睡、呼吸急促、皮肤发花等。严重感染时可出现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感谢观看
REPORTING
PART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REPORTING
败血症监测及干预方案
败血症早期症状监测
01
包括发热、低体温、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症状的观察和记录

实验室检查
02
定期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的检测,以及血培养等
病原学检查。
干预措施
03
一旦确诊为败血症,应立即采取抗感染治疗,并根据病情给予
注意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搓 眼睛。如有分泌物增多或结膜
充血等症状,及时就医。
PART 05
家长沟通与健康教育指导
REPORTING
家长心理支持技巧
01
02
03
理解家长焦虑情绪
新生儿感染病情重,家长 往往感到无助和焦虑,医 护人员应理解并安抚家长 情绪。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机应急处理方案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机应急处理方案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机应急处理方案背景新生儿病房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因为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医院感染在新生儿病房中尤为危险,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制定一份应急处理方案对于保护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应急处理方案1. 感染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规范,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工作区域和医疗设备。

- 新生儿病房应保持清洁整齐,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表面和设备。

- 医护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隔离衣,以减少感染的传播。

- 建立有效的废物处理系统,确保安全处理感染性废物。

2. 感染监测和报告- 设立感染监测机制,定期对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 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任何可疑感染病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感染的传播。

- 建立感染病例报告流程,确保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报告感染情况。

3. 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 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的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了解感染控制的最佳实践和相关政策。

- 培训内容应包括手卫生、消毒、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 新员工应接受感染控制培训,并在入职前签署相关承诺书。

4. 访客和家长管理- 制定访客和家长管理政策,限制访客数量和时间,减少感染的风险。

- 所有访客和家长应接受手卫生教育,并遵守医院的感染控制规定。

- 对于有感染症状或近期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访客和家长,应禁止其进入新生儿病房。

5. 隔离和防护措施- 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隔离和防护措施,以阻止感染的传播。

- 对于已感染的新生儿,应立即隔离并进行必要的治疗,确保其他婴儿的安全。

- 医护人员应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隔离和防护措施。

6. 感染调查和改进- 发生感染事件后,应进行详细的感染调查,确定感染原因和传播途径。

-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的感染事件再次发生。

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 生 医院感 染 6 4例 , 中从 母 婴同室转 来 3 其 5例 。
1 医 院 感 染 诊 断 标 准 . 2
如何 降低 新 生儿 的死 亡率 是 降 低 我 国儿 童病 死 率 的关
键 , 降低 死 亡率 的关 键 在 于 降低 感 染率 Ⅲ 而 。本研 究 就 我 院
20 0 7年 1月 ~ 0 8年 1 20 2月 住 院 16 5例 新 生 儿 资 料 进 行 调 3

医护 论 坛 ・
20 4 第 卷 1 0年 月 7第1 1 期
新生儿 医院感染 常见病原 因分析及对 策
吴卫 红 , 萍 , 冯 周 宁
( 州 市 海 珠 区 妇 幼 保 健 院 , 东 广 州 5 0 4 ) 广 广 12 0
【 要】目的 : 摘 分析 新生 儿 医院感 染 的现状 , 探讨 预 防新生 儿 医院感染 常见 病 的方法 , 有效 降低新 生儿 院 内感 染率 。 方 法: 回顾性 分析 2 0 0 7年 1月~ 0 8年 1 新 生儿 医 院感染 的特 点 与发病 率 的关 系 。结 果 : 20 2月 新生 儿感 染 以呼 吸道 及 消 化道感 染为 主 . 分别 占 4 .%、 3 %。结论 : 化 医务人 员 、 产妇 和 陪护人 员 的 院感 意识 , 强 薄弱环 节 的监 控 68 2 . 4 强 孕 加
起 呼 吸道感 染 的 因素很 多 , 有 以下 几点 : 新生 儿 自身 主要 ①
因 素 。 新 生 儿 的 特 异 性 和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均 不 够 成 熟 ,IA、 g
阴道 冲洗 、 生 活等 ; 保 持愉 快 心情 , 慢 生活 节奏 , 性 要 放 注意 休 息 , 免 劳 累 、 凉 、 秘 等 , 止 突 然 增加 腹 压 , 免 外 避 受 便 防 避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28天内因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肺炎。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包括母婴传播、环境因素、医疗因素等。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危险因素分析
1. 母婴传播:母亲怀孕期间患有感染性疾病、生产时产程过程不洁净、分娩方式、新生儿吸入羊水等都可能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家庭环境:新生儿生活在不洁净的环境中、家人患有传染病、家人吸烟、宠物接触等都会增加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风险。

3. 医疗因素:紧急剖宫产、新生儿住院期间长期使用呼吸机、输液、药物过量使用等医疗操作都可能成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二、预防措施
1. 母婴传播预防:孕期定期接受产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

产程中保持卫生干净,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

产后及时清洁婴儿的呼吸道。

2. 家庭环境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居室的整洁。

家庭成员有感染性疾病时需采取隔离措施,保护新生儿的健康。

3. 医疗因素预防:在医疗操作中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避免不必要的使用抗生素,减少对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冲击。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预防措施应该从母婴传播、家庭环境、医疗因素等多个方面加以考虑。

只有全面、科学的制定预防措施,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发生,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婴儿感染防护工作总结

婴儿感染防护工作总结

婴儿感染防护工作总结引言婴儿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婴儿的健康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保护婴儿免受感染的侵害,医疗机构和社区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总结婴儿感染防护工作的关键要点和经验教训,旨在提高防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保护婴儿的健康。

婴儿感染的危害婴儿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抵抗力弱,因此易受病原体的感染。

婴儿感染可能导致多种严重的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中耳炎等。

重症病例甚至可能导致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婴儿感染还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延迟、智力发育障碍等长期后果。

婴儿感染防护的关键要点1.婴儿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婴儿感染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医疗机构和家长应确保婴儿按照国家疫苗接种日程表进行疫苗接种,保障婴儿获得免疫保护。

2.婴儿护理的基本原则:对婴儿进行日常护理时,应注意保持身体清洁,并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

同时,保持婴儿的环境清洁、通风,避免暴露于病原体环境中。

3.婴儿喂养安全: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保持乳房的卫生。

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要确保准备奶粉的容器、奶嘴、奶瓶等物品的清洁和消毒。

4.婴儿健康监测:定期检查婴儿的身体状况,包括体温、呼吸、大便等。

及时发现婴儿的异常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

5.婴儿社交环境管理:避免婴儿接触患有传染病的人员或其物品,减少感染的机会。

同时,要注意为婴儿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培养其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婴儿感染防护经验教训总结1.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婴儿感染防护知识的宣传,提高家长和社区居民的防护意识。

通过各种途径(如宣传册、传单、公告牌等)向公众普及婴儿感染防护知识,提供正确的防控指导。

2.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建立和完善婴儿感染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感染情况,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医疗机构和社区要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婴儿感染防护工作。

3.加强医疗机构防护:医疗机构是婴儿感染防护的关键环节,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护培训,提高医疗机构的感染防控能力。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预防感染
加强患儿及家属的宣教工作,提高他们对感染防控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减少再次感染的风险。
心理支持
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 们积极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提高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救治水平的措施
加强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新生儿感 染性休克的认识和救治能 力,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 的培训。
目前国内外对新生儿感染 性休克的研究和治疗策略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 存在许多争议和挑战。
感染性休克对新生儿的影响
循环系统
感染性休克导致新生儿有效循环血量 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出现心率 增快、血压下降等表现。
胃肠功能
休克时胃肠道缺血缺氧,患儿可出现 腹胀、呕吐、便血等胃肠功能障碍症 状。
01
02
呼吸系统
休克时肺部血液灌注不足,氧合能力 下降,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缺 氧症状。
03
神经系统
休克时脑组织缺氧、水肿,患儿可出 现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神经系统 症状。
05
04
肾功能
休克时肾脏血流灌注不足,肾小球滤 过率下降,患儿可出现少尿或无尿等 肾功能受损表现。
02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概述
定义与分类
诊断依据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其中,临床表现是诊 断的重要依据,如出现上述休克表现和多器官功能障 碍表现,应高度怀疑感染性休克。实验室检查可发现 白细胞计数异常、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 PCT)等炎症指标升高,以及血气分析异常等。影像 学检查如X线胸片可发现肺部感染征象,超声心动图 可评估心功能状态等。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治 疗策略
CONTENTS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应急抗击方案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应急抗击方案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应急抗击方案目标本应急抗击方案旨在确保新生儿病房内的感染风险最小化,并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护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应急抗击措施1. 感染预防措施感染预防措施- 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内的表面、设备和器械,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 建立有效的手卫生措施,要求医护人员和访客在进入病房前进行彻底的手部消毒。

- 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并定期检查其可用性和有效性。

- 教育医护人员和访客正确佩戴口罩,特别是在接触新生儿时。

- 严格控制病房内的访客数量,限制仅允许必要的访客进入。

2. 感染监测和报告感染监测和报告- 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检查新生儿病房内的感染情况。

- 医护人员应及时报告任何可疑的感染病例,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 与相关部门合作,确保及时准确地报告感染病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隔离措施隔离措施- 对于已经被诊断为感染的新生儿,应立即隔离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止感染传播。

- 隔离病房应具备必要的设施和装备,以满足感染控制的要求。

-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隔离措施,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自己和其他患者。

4. 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和预防的培训,提高其对感染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 向患者家属提供有关感染控制和预防的教育,提醒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等重要措施。

5. 紧急响应紧急响应- 建立紧急响应机制,确保在感染爆发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并控制传播。

- 制定详细的紧急响应计划,包括人员调度、资源调配、隔离措施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 定期进行演练和模拟,以验证紧急响应计划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修订和改进。

总结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应急抗击方案旨在通过感染预防措施、感染监测和报告、隔离措施、教育和培训以及紧急响应等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风险,并保护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以上措施应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实施,并不涉及法律复杂性的问题。

新生儿病室的医院感染风险控制如何做

新生儿病室的医院感染风险控制如何做

新生儿病室的医院感染风险控制如何做!2020年版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第三部分-第二章-第十节-第一百二十六):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要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并持续改进诊疗流程;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并加强横向比较。

针对新生儿病室风险级别“高”的风险因素,需制定措施对感染风险进行控制。

一、针对“手卫生不规范”,制定措施如下:(一)手卫生设施①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2,单间病房应每床1套。

②手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

③每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④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⑤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有良好的接受性,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二)加强管理与培训①加强手卫生行为的指导与管理,将手卫生纳入医疗质量考核,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②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院培训,加强手卫生的培训教育,对象包括医生、护士、进修人员、实习学生、保洁人员等;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三)加强督导①定期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与反馈。

②每季度对新生儿病室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及逆行监测,并进行相应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二、针对“新生儿常用生活用品污染”,制定措施如下:(一)新生儿奶具、奶液污染1.环境设施: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由专门人员管理,并保持清洁、干净,定期消毒。

2.人员规定: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管理制度:①制定配奶间制度,降低发生医院感染风险。

②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母乳收集和储存。

③配奶工作应当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负责,并严格手卫生,认真执行配奶流程、奶瓶奶嘴清洗消毒流程等。

④配奶应当现配现用,剩余奶液不得再用。

4.消毒灭菌措施:①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论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顾雯雯【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做出相应的临床对策。

方法对本科室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2例住院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院在研究期间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感染部位居前三位的是呼吸系统(43例)、消化系统(20例)和皮肤、软组织(16例),构成比分别为46.74%、21.74%和17.39%;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居前三位是肺炎(47例)、尿布性皮炎(14例)和脓疱疹(9例),构成比分别为51.09%、15.22%和9.78%。

新生儿感染疾病病原菌居前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28株,30.43%)、大肠埃希菌(18株, 19.57%)和铜绿假单胞菌(16株,17.39%)。

结论新生儿感性疾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增强医护人员、产妇在孕产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和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流程,可以减少和避免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对策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risk factors of newborn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Gu Wenwen.Department of Obstetric, Nan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The First Hospital ofNanjing), Nanjing 210006,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Gu Wenwen, Email: 125731225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newborn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o makethe corresponding clinical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92 case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who hospitaliz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 top three infection sites of infectious disease were the respiratory system (43 cases), digestivesystem (20 cases) and skin and soft tissue (16 cases), the rates were 46.74%, 21.74% and 17.39%; neonatalinfectious diseases ranked the top three were pneumonia (47 cases), diaper dermatitis (14 cases) and impetigo(9 cases), the rates were 51.09%, 15.22% and 9.78%, respectively. The top three pathogens of neonatalinfectious disease were Klebsiella pneumoniae (28 strains, 30.43%), Escherichia coli (18 strains, 19.57%)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16 strains, 17.39%). Conclusions Neonatal infection diseases were caused bya variety of factors, the awareness of infection control perinatal 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 infection shouldbe enhanced, the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system should be implemented strictly and the aseptic operationprocess should be implemented strictly, which could reduce the ra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newborn.【Key words】 Newborn; Infectious diseases; Countermeasure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力较弱,我国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位于新生儿所患疾病的首位[1]。

现对本科室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2例住院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危险因素并做出对应临床对策,现报道如下。

DOI:10.3877/cma.j.issn.1674-1358. 2016. 01. 022作者单位:210006 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产科通讯作者:顾雯雯,Email:125731225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科室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92例住院感染性疾病患儿,其中男性患儿54例,女性患儿38例,92例患儿临床诊断均符合感染诊断标准[2]。

如患儿发生体温不升或发热、血氧饱和度下降;精神反应欠佳、面色灰暗或苍白;黄疸加重或退而复现;纳奶少、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四肢肌力肌张力低下;频繁出现呼吸暂停;体重不增加或增加缓慢等症状;白细胞< 6. 0 × 109/ L或> 20 × 109/ L;C反应蛋白> 8 mg/ L;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依据。

二、方法对92例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儿的感染部位、感染疾病和病原菌的分布等。

三、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

结 果一、入组患者感染部位及构成比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感染部位居前三位的是呼吸系统(43例)、消化系统(20例)和皮肤、软组织(16例),构成比分别为46.74%、21.74%和17.39%;口腔、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和其他部位均有分布,详见表1。

二、入组患儿感染疾病种类和构成比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居前三位的是肺炎(47例)、尿布性皮炎(14例)和脓疱疹(9例),构成比分别为51.09%、15.22%和9.78%;此外,有结膜炎、脐炎、上呼吸道感染、肠炎和败血症等疾病发生,详见表2。

三、入组患儿病原菌的分布和构成比新生儿感染疾病病原菌中居前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28株,30.43%)、大肠埃希菌(18株,19.57%)和铜绿假单胞菌(16株,17.39%);新生儿感染疾病病原菌中位于末3位的是木糖葡萄球菌(2株,2.17%)、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1.09%)和白色假丝酵母菌(1株,1.09%)。

讨 论据相关文献报道,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该疾病一直倍受全球各个国家的关注,全世界每年新生儿因为感染性疾病死亡约160万[1];目前全球各国对该疾病着重于病原菌的分布、药品治疗该疾病的状况和治疗的疗效等相关方面[3-4];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肺炎是患儿病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本研究显示,新生儿肺炎患儿47例(占51.09%),全球每年约75~120万新生儿死于肺炎,约占全球新生儿病死率的10%[5];据相关文献报道,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败血症疾病发生率约为3%~27% [6],本研究显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例(占1.09%);新生儿脐部感染者6例(占6.52%),引起的原因可能因新生儿脐带在父母用尿不湿时不小心盖到脐带致使新生儿脐部通透性下降而导致分泌物增加[7];本研究显示,新生儿感染疾病病原菌中居前三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与相关报道一致[3];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感染部位居前三位的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软组织。

表1 入组患儿感染部位及构成比感染部位例数构成比(%)呼吸系统4346.74消化系统2021.74皮肤、软组织1617.39口腔7 7.61泌尿系统2 2.17血液系统1 1.09其他3 3.26表2入组患儿感染疾病种类和构成比感染疾病例数构成比(%)肺炎4751.09尿布性皮炎1415.22脓疱疹9 9.78结膜炎7 7.61脐炎6 6.52上呼吸道感染5 5.43肠炎3 3.26败血症1 1.09表3入组患儿病原菌分布和构成比病原菌株数构成比(%)肺炎克雷伯菌2830.43大肠埃希菌1819.57铜绿假单胞菌1617.39鲍曼不动杆菌9 9.78产酸克雷伯菌7 7.61表皮葡萄球菌5 5.43粪肠球菌3 3.26屎肠球菌2 2.17木糖葡萄球菌2 2.17金黄色葡萄球菌1 1.09白色假丝酵母菌1 1.09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尤其是分泌型IgA(secretory IgA,SIgA)比较缺乏,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要在3个月后才能给予新生儿,使得患儿易导致感染性疾病特别是新生儿肺炎[8-9];新生儿皮肤和黏膜抵抗防御能力发育不够成熟,一旦新生儿皮肤与一些相关物品接触会损伤皮肤如采血和光照治疗等易使病原菌生长[10];新生儿的脐带残端未痊愈,病原菌易进到新生儿的循环系统引起感染性疾病,甚至生命危险;产妇产前发生的感染、分娩时间延长、胎膜早破和产妇自身的生殖系统出现感染均会导致患儿感染几率提高[11-13];产妇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知识比较缺乏也会引起新生儿感染疾病发生率增加,产妇住院期间来看望的家属亲戚朋友中有可能会带有细菌,在抱新生儿时又不能进行预防性洗手,感冒时不能戴口罩遮挡,而病房产妇多、病房空气不能及时通风,易引起新生儿感染性疾病[14-15];产妇对新生儿的喂奶器具不能做到彻底消毒,给新生儿喂奶前后不注意洗手和乳头的清洁[16];环境变化时不能及时对新生儿增减衣物均会增加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

产妇在孕产期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和疾病与患儿疾病的发生率有一定关系,减少新生儿感染疾病的发生,要对产妇在孕产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和疾病进行临床干预,因此,加强产妇在孕产期间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疗产妇在孕产期间的并发症和疾病非常重要[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