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PPT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78beb0d15abe23492f4d65.png)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吸氧:鼻管、口罩、CPAP、呼吸机 3. 抗生素疗法: 细菌感染:氨苄青霉素.新青Ⅱ.头孢类 病毒感染:无环鸟苷,更昔洛韦 衣原体感染: 红霉素 厌氧菌感染: 灭滴灵 4. 对症支持疗法
胎粪吸入综合征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
【病因和病理生理】
【治疗】 1. 护理: 监测呼吸、心率、颅内压,少搬动 2. 止血、纠正贫血: vitK1、立止血、止血敏、 新鲜血、血浆 3. 镇静、止惊: 鲁米那、安定 4. 降颅压: 甘露醇、速尿、地米 5. 硬膜下穿剌 (硬脑膜下出血者) 6. 腰穿 (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7. 脑神经营养药:脑活素、胞二磷胆碱
么样处理?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Neonatal infectious pneumonia
授课人:章小雷
【肺炎分类】
吸入性肺炎 新生儿 肺炎
感染性肺炎
羊水吸入 胎粪吸入 乳汁吸入
宫内感染 产时感染 生后感染
【病因】
1. 宫内感染性肺炎(巨细胞、风疹、单纯疱疹病毒)
病毒、细菌
母患感染 ━━━━→ 胎儿感染
性疾病
胎盘
胎儿缺氧→
①肛门松弛→胎粪排出→吸入肺内→ 肺不张.肺气肿.气胸 肺化学性炎症 感染性肺炎
②脑、心、肺、肾、胃肠损害 ③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
【临床表现】 轻:无症状 重:▲皮肤.羊水粪染
▲呼吸困难、发绀、气胸、肺出血、 肺部啰音
▲脑、心、肝 ,胃肠损害表现 ▲PPHN表现:发绀明显,吸氧疗效差,
发绀程度与肺部体征不平行
皮肤粪染 胎粪吸入
【辅助检查】 1.X线胸片:双肺斑点状阴影, 可有肺不张、肺气肿、气胸 2.血气分析: pH↓,PaO2↓, PaCO2↑
胎粪吸入综合征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
【病因和病理生理】
【治疗】 1. 护理: 监测呼吸、心率、颅内压,少搬动 2. 止血、纠正贫血: vitK1、立止血、止血敏、 新鲜血、血浆 3. 镇静、止惊: 鲁米那、安定 4. 降颅压: 甘露醇、速尿、地米 5. 硬膜下穿剌 (硬脑膜下出血者) 6. 腰穿 (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7. 脑神经营养药:脑活素、胞二磷胆碱
么样处理?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Neonatal infectious pneumonia
授课人:章小雷
【肺炎分类】
吸入性肺炎 新生儿 肺炎
感染性肺炎
羊水吸入 胎粪吸入 乳汁吸入
宫内感染 产时感染 生后感染
【病因】
1. 宫内感染性肺炎(巨细胞、风疹、单纯疱疹病毒)
病毒、细菌
母患感染 ━━━━→ 胎儿感染
性疾病
胎盘
胎儿缺氧→
①肛门松弛→胎粪排出→吸入肺内→ 肺不张.肺气肿.气胸 肺化学性炎症 感染性肺炎
②脑、心、肺、肾、胃肠损害 ③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
【临床表现】 轻:无症状 重:▲皮肤.羊水粪染
▲呼吸困难、发绀、气胸、肺出血、 肺部啰音
▲脑、心、肝 ,胃肠损害表现 ▲PPHN表现:发绀明显,吸氧疗效差,
发绀程度与肺部体征不平行
皮肤粪染 胎粪吸入
【辅助检查】 1.X线胸片:双肺斑点状阴影, 可有肺不张、肺气肿、气胸 2.血气分析: pH↓,PaO2↓, PaCO2↑
新生儿宫内感染ppt课件
![新生儿宫内感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1afdab80eb6294dd886c84.png)
DNA探针(可测10pgDNA) PCR技术(可测0.01pgDNA)
具有快速、稳定、重复性好、特异性及 敏感性高等优点。
其他辅助检查
头颅CT 对区别颅内钙化有特殊价值 扇形B超 磁共振(MRI) X线检查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 视觉诱发电位(VEP) 脑电图与脑地形图 眼科检查 智力和行为测定
先天性梅毒
骨软骨炎、骨膜炎 鼻咽炎、喉炎 肝脾肿大 脑膜炎、血管神经损害
以皮肤,骨骼,肝脏的 损害最为常见
实验室检查
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涂片镜检或活体检查 血清学检查 脐血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IgM>20mg/dl有诊
断意义, 1/3患儿含量升高。 感染标志物
基因诊断
先天性弓形虫病
孕妇接触原虫病史
摄食生肉或未熟肉 接触猫粪沾染过的尘土、水源 与动物密切接触 通过输血也可感染
三联症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 风疹病毒后,通过胎 盘引起胎儿全身感染, 出生后新生儿可伴有 畸形和/或多器官功能 损害,称先天性风疹 综合征(CRS)。
共同特点
由母亲直接传播,在宫内或分娩时感染; 母亲感染后常无症状,但在孕期排毒,使部
分胎儿感染; 早期感染可致流产、死胎、先天畸形;晚期
感染常为亚临床感染或生后发病; 感染后部分患儿出现临床症状,统称
TORCH感染综合征。
诊断要点
病史 临床表现
①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②肝脾肿大; ③黄疸(直胆>20%);④血液系统症状;⑤神经 系统症状;⑥肺炎;⑦心血管系统损害;⑧眼病; ⑨非免疫性水肿;⑩生后体重不增、低热,疑似 败血症。
congenital infection
具有快速、稳定、重复性好、特异性及 敏感性高等优点。
其他辅助检查
头颅CT 对区别颅内钙化有特殊价值 扇形B超 磁共振(MRI) X线检查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 视觉诱发电位(VEP) 脑电图与脑地形图 眼科检查 智力和行为测定
先天性梅毒
骨软骨炎、骨膜炎 鼻咽炎、喉炎 肝脾肿大 脑膜炎、血管神经损害
以皮肤,骨骼,肝脏的 损害最为常见
实验室检查
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涂片镜检或活体检查 血清学检查 脐血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IgM>20mg/dl有诊
断意义, 1/3患儿含量升高。 感染标志物
基因诊断
先天性弓形虫病
孕妇接触原虫病史
摄食生肉或未熟肉 接触猫粪沾染过的尘土、水源 与动物密切接触 通过输血也可感染
三联症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 风疹病毒后,通过胎 盘引起胎儿全身感染, 出生后新生儿可伴有 畸形和/或多器官功能 损害,称先天性风疹 综合征(CRS)。
共同特点
由母亲直接传播,在宫内或分娩时感染; 母亲感染后常无症状,但在孕期排毒,使部
分胎儿感染; 早期感染可致流产、死胎、先天畸形;晚期
感染常为亚临床感染或生后发病; 感染后部分患儿出现临床症状,统称
TORCH感染综合征。
诊断要点
病史 临床表现
①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②肝脾肿大; ③黄疸(直胆>20%);④血液系统症状;⑤神经 系统症状;⑥肺炎;⑦心血管系统损害;⑧眼病; ⑨非免疫性水肿;⑩生后体重不增、低热,疑似 败血症。
congenital infection
有内容的新生儿感染性休克PPT课件
![有内容的新生儿感染性休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087f9669eae009581becd3.png)
⑵冷休克:为低动力性休克,皮肤苍白、花纹, 四肢凉,脉搏快、细弱,毛细血管再充盈时 间延长。儿科患者以冷休克为多。
婴儿及儿童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的建议
心血管系统 1.血压(收缩压):婴儿<40mmHg,儿童
<50mmHg或需持续静脉输入药物如多巴胺>5μg/ (kg·min)可以维持上述血压。
2.休克失代偿期 脏器低灌注进一步加重,患 者烦躁或意识不清,面色青灰,四肢厥冷, 唇、指(趾)端明显发绀,皮肤毛细血管再 充盈时间>3秒,心音低钝,血压下降。
三、临床表现
3.休克不可期 患儿表现为血压明显下 降,心音极度低钝,常合并肺水肿或 ARDS、DIC、肾衰竭、脑水肿和胃肠功 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
四、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在(10-30) ×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现象。血细 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增高为血液浓缩的标志。
2.病原学检查 在抗菌药物治疗前常规进行血或其他 体液、渗出液、脓液培养(包括厌氧菌培养)。分 离得到致病菌后作药敏试验。
3.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发生肾衰时,尿比重由初期 的偏高转为低固定(1.010左右);尿/血肌酐比值 >15,尿/血毫渗透量之比<1.5,尿钠排泄量> 40mmol/L。
诊断
2.感染性休克失代偿期 代偿期临床表现加重伴血压下降,收缩压
<该年龄组第5百分位,或<该年龄组平均值 2个标准差。 即:1~12个月<70mmHg,
1~10岁<70mmHg+[2×年龄(岁)], ≥10岁<90mmHg。
诊断
3.临床表现分型
⑴暖休克:为高动力性休克早期,可有意识改 变、尿量减少或代偿性酸中毒等,但面色潮 红、四肢温暖、脉搏无明显减弱,毛细血管 再充盈时间无明显延长。此期容易漏诊,且 可很快转为冷休克。心率快,血压低,过度 通气,中心静脉压高,心排出量低多为失代 偿表现。
婴儿及儿童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的建议
心血管系统 1.血压(收缩压):婴儿<40mmHg,儿童
<50mmHg或需持续静脉输入药物如多巴胺>5μg/ (kg·min)可以维持上述血压。
2.休克失代偿期 脏器低灌注进一步加重,患 者烦躁或意识不清,面色青灰,四肢厥冷, 唇、指(趾)端明显发绀,皮肤毛细血管再 充盈时间>3秒,心音低钝,血压下降。
三、临床表现
3.休克不可期 患儿表现为血压明显下 降,心音极度低钝,常合并肺水肿或 ARDS、DIC、肾衰竭、脑水肿和胃肠功 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
四、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在(10-30) ×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现象。血细 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增高为血液浓缩的标志。
2.病原学检查 在抗菌药物治疗前常规进行血或其他 体液、渗出液、脓液培养(包括厌氧菌培养)。分 离得到致病菌后作药敏试验。
3.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发生肾衰时,尿比重由初期 的偏高转为低固定(1.010左右);尿/血肌酐比值 >15,尿/血毫渗透量之比<1.5,尿钠排泄量> 40mmol/L。
诊断
2.感染性休克失代偿期 代偿期临床表现加重伴血压下降,收缩压
<该年龄组第5百分位,或<该年龄组平均值 2个标准差。 即:1~12个月<70mmHg,
1~10岁<70mmHg+[2×年龄(岁)], ≥10岁<90mmHg。
诊断
3.临床表现分型
⑴暖休克:为高动力性休克早期,可有意识改 变、尿量减少或代偿性酸中毒等,但面色潮 红、四肢温暖、脉搏无明显减弱,毛细血管 再充盈时间无明显延长。此期容易漏诊,且 可很快转为冷休克。心率快,血压低,过度 通气,中心静脉压高,心排出量低多为失代 偿表现。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讲课PPT课件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50d74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f.png)
新生儿巨细胞病 毒感染讲课PPT大
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汇报人员
Part Two.
新生儿巨细胞病 毒感染概述
Part Three.
新生儿巨细胞病 毒感染的危害
Part Four.
新生儿巨细胞病 毒感染的预防和 控制
Part Five.
新生儿巨细胞病 毒感染的治疗和 护理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使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
免疫治疗:使用丙种球蛋白等免疫调节剂,提高新生儿免疫力
对症治疗: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预防性治疗:对于存在巨细胞病毒感染风险的新生儿,可考虑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 以降低感染风险
护理措施
保持新生儿体 温稳定,预防
感染
监测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并处
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名称:李 某新生儿巨细
胞病毒感染
案例概述:患儿 李某出生后出现 黄疸、肝脾肿大 等症状,确诊为 新生儿巨细胞病
毒感染
诊疗过程:经 过抗病毒治疗、 保肝治疗等综 合治疗,患儿 病情得到控制
并逐渐康复
案例分析:分析 该案例的病因、 临床表现、诊断 及治疗等方面的 特点,强调早期 诊断和综合治疗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使婴儿成为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耗费家庭大量时 间和精力。
感染可能使婴儿免疫系统受损,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增加家庭照顾的难度和成本。
对社会的危害
增加医疗负担:新生儿巨细胞病毒 感染需要额外的医疗关注和治疗, 增加了医疗体系的负担。
引发社会问题: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 染可能导致儿童发育迟缓、智力障碍 等,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教 育、就业等。
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汇报人员
Part Two.
新生儿巨细胞病 毒感染概述
Part Three.
新生儿巨细胞病 毒感染的危害
Part Four.
新生儿巨细胞病 毒感染的预防和 控制
Part Five.
新生儿巨细胞病 毒感染的治疗和 护理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使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
免疫治疗:使用丙种球蛋白等免疫调节剂,提高新生儿免疫力
对症治疗: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预防性治疗:对于存在巨细胞病毒感染风险的新生儿,可考虑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 以降低感染风险
护理措施
保持新生儿体 温稳定,预防
感染
监测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并处
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名称:李 某新生儿巨细
胞病毒感染
案例概述:患儿 李某出生后出现 黄疸、肝脾肿大 等症状,确诊为 新生儿巨细胞病
毒感染
诊疗过程:经 过抗病毒治疗、 保肝治疗等综 合治疗,患儿 病情得到控制
并逐渐康复
案例分析:分析 该案例的病因、 临床表现、诊断 及治疗等方面的 特点,强调早期 诊断和综合治疗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使婴儿成为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耗费家庭大量时 间和精力。
感染可能使婴儿免疫系统受损,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增加家庭照顾的难度和成本。
对社会的危害
增加医疗负担:新生儿巨细胞病毒 感染需要额外的医疗关注和治疗, 增加了医疗体系的负担。
引发社会问题: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 染可能导致儿童发育迟缓、智力障碍 等,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教 育、就业等。
11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11新生儿感染性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bb66f2bee518964bce847c7d.png)
3.产后感染性肺炎 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不升、 气促、鼻翼扇动、发绀、吐沫、三凹征等。
肺部体征早期常不明显,病程中可出现双肺细 湿啰音。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表现为喘息, 肺部听诊可闻哮鸣音。鼻咽部分泌物细菌培养、 病毒分离和荧光抗体,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有 助于病原学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易合并 脓气胸,X线检查可见肺大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临床表现】
1.宫内感染性肺炎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多在生后24 小时内发病,出生时常有窒息史,复苏后可有气促、 呻吟、呼吸困难,体温不稳定,反应差。肺部听诊呼 吸音可为粗糙、减低或闻及湿啰音。严重者可出现呼 吸衰竭、心力衰竭、DIC、休克或持续肺动脉高压。血 行感染者常缺乏肺部体征,而表现为黄疸、肝脾大和 脑膜炎等多系统受累。也有生后数月进展为慢性肺炎。 周围血象白细胞大多正常,也可减少或增加。脐血 IgM>200mg/L或特异性IgM增高者对产前感染有诊断 意义。X线胸片常显示为间质性肺炎改变,细菌性肺炎 则为支气管肺炎表现。
【辅助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5×109/L或 >20×109/L、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细胞所 占比例≥0.20、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血 小板计数<100×109/L有诊断价值。
2.病原学检查 (1)细菌培养:①血培养:应在使用抗生素
之前作,抽血时必须严格消毒;同时作L型细 菌和厌氧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②脑脊液、尿 培养:脑脊液除培养外,还应涂片找细菌;尿 培养最好从耻骨上膀胱穿刺取尿液,以免污染, 尿培养阳性有助于诊断。③其他:可酌情行胃 液、外耳道分泌物、咽拭子、皮肤拭子、脐残 端、肺泡灌洗液(气管插管患儿)等细菌培养, 阳性仅证实有细菌定植但不能确立败血症的诊 断。
新生儿医院感染ppt课件
![新生儿医院感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36ba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c.png)
特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通常由接触传播 引起,具有起病急、症状不典型 、易感人群多等特点。
感染途径与类型
感染途径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如医护人员手部、医疗器械、空气飞 沫等。
感染类型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包括皮肤感染、 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
短期影响
新生儿医院感染可能导致发热、肺炎、腹泻等症状,影响生 长发育和健康。
制度内容
包括新生儿病房的清洁卫生、消毒隔离、手卫生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 规定。
加强监测与评估
监测体系
建立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定期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 处理感染病例。
评估机制
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感染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预防和管 理措施。
提高医疗水平
诊疗能力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新生儿疾 病的诊疗水平,减少因误诊、误治导致 的感染风险。
对接触新生儿的医疗设备、仪 器、器械等进行彻底消毒。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定期空气消 毒,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对新生儿的脐带、皮肤等易感 染部位进行消毒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 理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 指示进行用药。
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和 不良反应。
营养支持
根据患儿的营养需求,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如静脉注射营养液等 。
手术治疗
引流术
对于脓肿等感染病灶,可采用引 流术进行治疗,以排出脓液或坏
死组织。
清创术
对于伤口感染等病灶,可采用清创 术进行治疗,以清除坏死组织和异 物。
其他手术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 手术治疗,如器官切除、修复等。
新生儿医院感染通常由接触传播 引起,具有起病急、症状不典型 、易感人群多等特点。
感染途径与类型
感染途径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如医护人员手部、医疗器械、空气飞 沫等。
感染类型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包括皮肤感染、 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
短期影响
新生儿医院感染可能导致发热、肺炎、腹泻等症状,影响生 长发育和健康。
制度内容
包括新生儿病房的清洁卫生、消毒隔离、手卫生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 规定。
加强监测与评估
监测体系
建立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定期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 处理感染病例。
评估机制
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感染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预防和管 理措施。
提高医疗水平
诊疗能力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新生儿疾 病的诊疗水平,减少因误诊、误治导致 的感染风险。
对接触新生儿的医疗设备、仪 器、器械等进行彻底消毒。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定期空气消 毒,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对新生儿的脐带、皮肤等易感 染部位进行消毒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 理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 指示进行用药。
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和 不良反应。
营养支持
根据患儿的营养需求,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如静脉注射营养液等 。
手术治疗
引流术
对于脓肿等感染病灶,可采用引 流术进行治疗,以排出脓液或坏
死组织。
清创术
对于伤口感染等病灶,可采用清创 术进行治疗,以清除坏死组织和异 物。
其他手术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 手术治疗,如器官切除、修复等。
新生儿感染 ppt课件.ppt
![新生儿感染 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e420950bceb19e8b9f6ba6f.png)
(三)保持婴儿室或母婴同室的洁 净度和适宜的环境温度
新生儿感染
• 感染来源广 • 易感因素多 • 病情变化快 • 易聚集或流行 • 病死率高 • 社会影响大
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期发病率最高,威胁最 大的一组疾病。上海一组调查结果显示: 3517例新生儿,总发病率1710/00,其中感染 占90%
徐秀华等报告1990-1993年全国共发生37 起医院感染流行事例,其中新生儿感染流 行占60.7%,有死亡病例的9起全部为新生 儿感染。
70例新生儿输血及血制品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调查 (郑惠童等,广州)
76例新生儿输注血或血制品后3-4月后 CMV-IgM(+),阳性率8.57% 输单一种27例,无一例阳性; 输注多种血源或多种血制品43例,
CMV-IgM阳性率13.95% 母分娩前CMV-IgG,IgM均(-) 婴儿输注血液或血制品前CMV-IgM
? 为什么新生儿感染发病率高, 且易发生聚集或流行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对病原体普遍易感;
☻与公用医用器材、环境、生活用品接触机会多; ☻医院编织少,工作忙,未进行前瞻性监测; ☻流水线护理操作,忽视了医务人员手的清洗消毒
新生儿易感因素
(一)免疫功能低 非特异性免疫
屏 化学屏障 PH偏硷性,分泌型IgA低 障 机械屏障 通透性高(缺氧、损伤) 功 生物屏障 常居菌群尚不健全,抗外
IgM: 巨球蛋白,不能通过胎盘。对 G-杆菌有抵抗作用。
IgA : 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主要因子
新生儿感染部位分布
(湘雅医院资料)
部位
构成比(%)
血液
32.3
肺部
17.4
耳鼻喉眼口腔 14.2
皮肤
10.1
胃肠道
新生儿肺炎ppt课件
![新生儿肺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a2a73e8762caaedd33d4e7.png)
.
12
六、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
①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 肺扩张。 ②拍背:有利于吸痰和促进肺循环。 ③吸痰: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 粘稠者应采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促进分泌物 排出。 ④体位引流。
.
13
六、护理措施
治疗配合
1.给氧:选择与病情相适应的用氧方式(鼻导管、 头罩),维持有效吸氧。如果仍无法改善应改用 呼吸机给氧。
1、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情况。
2、室内空气要新鲜,太闷太热对肺炎患儿都非常不利, 可使咳嗽加重,痰液变稠,呼吸更为困难。室内的湿度也 要适宜,空气不要太干燥。
3、新生儿得了肺炎往往不愿吃奶,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 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液体补充。
.
15
六、护理措施
4、患儿因发热、出汗、呼吸快而失去的水分较 多,要多喂水,这样也可以使咽喉部湿润,使稠 痰变稀,呼吸道通畅。
.
5
三、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包括:
1、呼吸快: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每分钟40次左 右,新生儿肺炎患儿呼吸可增加到每分钟60次以 上,甚至可能伴有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肋 间隙和锁骨上窝凹陷)等呼吸困难的表现。
2、青紫:患儿可以出现口周青紫,重症患儿口 唇、指(趾)甲床、头面部和全身都可以出现青紫, 青紫是缺氧的表现。
.
7
三、临床症状
5、口吐白沫: 口吐白沫是 新生儿肺炎 的特征之一 ,白沫主要 来源于气管 内分泌物。
.
8
四、并发症
新生儿肺炎只要及时发现和有效的治疗可 很快康复,但重症患儿易出现下列并发症, 如不及时治疗,预后不良。
①心力衰竭:发病时患儿躁动不安、呼吸困难、 发绀、心率加快(180次/分)、呼吸急促(>60次/ 分)、肝脏增大、下肢浮肿等,应立即采取措施, 控制其发展,利用强心剂、利尿剂等治疗。
新生儿肺炎ppt课件图片
![新生儿肺炎ppt课件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89422b7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a.png)
新生儿肺炎可引起呼吸衰 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 症,甚至危及生命。
02
新生儿肺炎的诊断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病史采集
询问母亲孕期、分娩及新生儿 出生情况,了解有无可能诱发
肺炎的高危因素。
体格检查
观察新生儿有无呼吸困难、发 绀、三凹征等表现,肺部听诊
可闻及固定中细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 多或减少,CRP升高,病原学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听诊可闻及杂音,超 声心动图可确诊。
肺出血
有窒息、早产等高危因素 ,X线胸片可见弥漫性出血 改变,需与新生儿肺炎相 鉴别。
03
新生儿肺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01
02
03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 的温湿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 吸道分泌物。
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注意喂 养姿势和量,避免呛奶。
发病原因
吸入性肺炎
由于新生儿吞咽功能不完善,容易将 羊水、胎粪等吸入肺部,引起吸入性 肺炎。
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细菌、 病毒等病原体,引发感染性肺炎。
临床表现
01
02
03
症状
新生儿肺炎的症状包括发 热、咳嗽、气促、呼吸困 难等。
体征
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 呼吸音减弱等异常体征。
并发症
新生儿肺炎可能导致心脏疾病,如心力衰 竭、心肌炎等。
肺炎可能引发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系统并 发症,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和行为表现。
消化系统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
新生儿肺炎可能引起呕吐、腹泻等消化系 统症状,影响宝宝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
02
新生儿肺炎的诊断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病史采集
询问母亲孕期、分娩及新生儿 出生情况,了解有无可能诱发
肺炎的高危因素。
体格检查
观察新生儿有无呼吸困难、发 绀、三凹征等表现,肺部听诊
可闻及固定中细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 多或减少,CRP升高,病原学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听诊可闻及杂音,超 声心动图可确诊。
肺出血
有窒息、早产等高危因素 ,X线胸片可见弥漫性出血 改变,需与新生儿肺炎相 鉴别。
03
新生儿肺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01
02
03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 的温湿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 吸道分泌物。
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注意喂 养姿势和量,避免呛奶。
发病原因
吸入性肺炎
由于新生儿吞咽功能不完善,容易将 羊水、胎粪等吸入肺部,引起吸入性 肺炎。
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细菌、 病毒等病原体,引发感染性肺炎。
临床表现
01
02
03
症状
新生儿肺炎的症状包括发 热、咳嗽、气促、呼吸困 难等。
体征
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 呼吸音减弱等异常体征。
并发症
新生儿肺炎可能导致心脏疾病,如心力衰 竭、心肌炎等。
肺炎可能引发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系统并 发症,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和行为表现。
消化系统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
新生儿肺炎可能引起呕吐、腹泻等消化系 统症状,影响宝宝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
医学教学课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医学教学课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https://img.taocdn.com/s3/m/3635e3174693daef5ff73d86.png)
和 肺部啰音 ■血行感染者常缺乏肺部体征
12
临床表现
1.宫内感染性肺炎
重症: 肌张力改变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抽搐、昏迷 DIC、休克 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
13
临床表现
2.产时感染性肺炎
■潜伏期后发病:细菌性肺炎 3~5d Ⅱ型疱疹病毒 5~10d 衣原体 3~12w
■肺炎症状:呼吸暂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罗音、呼吸 衰竭
10
病理生理 (pathology)
■广泛性肺泡炎﹙宫内感染性肺炎﹚ ■支气管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11
临床表现(clinical situation)
1.宫内感染性肺炎
■常有窒息史 ■娩出后24h以内发病 ■症状:呼吸快、呻吟、体温不稳定、呼
吸暂停、反应差,无咳嗽 ■体征:羊水感染者常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病毒(TORCH),支原体
7
病因
2.产时感染性肺炎
多见于
分娩过程中吸入阴道内污染的分泌物 断脐消毒不严 发热、患羊膜炎孕妇
病原体
与宫内吸入污染羊水致病菌相似 细菌:杆菌(多见)、B组链球菌 其它:沙眼衣原体、解脲脲支原体(uu)、TORCH
8
病因
3.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呼吸道感染者 血行传播:脐炎、皮肤感染、败血症 医源性传播:
■心力衰竭:躁动不安,呼吸困难和发绀、心率 加快、180次/分,呼吸急促,>60次/分,肝脏 增大,下肢浮肿等。予强心、利尿剂等治疗
■呼吸衰竭: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紫绀,呼吸 早期加快,重时减慢,呻吟和呼吸节律改变。 重危时心率加快或减慢,并可出现昏迷和抽搐
23
合并症(complication)
12
临床表现
1.宫内感染性肺炎
重症: 肌张力改变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抽搐、昏迷 DIC、休克 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
13
临床表现
2.产时感染性肺炎
■潜伏期后发病:细菌性肺炎 3~5d Ⅱ型疱疹病毒 5~10d 衣原体 3~12w
■肺炎症状:呼吸暂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罗音、呼吸 衰竭
10
病理生理 (pathology)
■广泛性肺泡炎﹙宫内感染性肺炎﹚ ■支气管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11
临床表现(clinical situation)
1.宫内感染性肺炎
■常有窒息史 ■娩出后24h以内发病 ■症状:呼吸快、呻吟、体温不稳定、呼
吸暂停、反应差,无咳嗽 ■体征:羊水感染者常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病毒(TORCH),支原体
7
病因
2.产时感染性肺炎
多见于
分娩过程中吸入阴道内污染的分泌物 断脐消毒不严 发热、患羊膜炎孕妇
病原体
与宫内吸入污染羊水致病菌相似 细菌:杆菌(多见)、B组链球菌 其它:沙眼衣原体、解脲脲支原体(uu)、TORCH
8
病因
3.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呼吸道感染者 血行传播:脐炎、皮肤感染、败血症 医源性传播:
■心力衰竭:躁动不安,呼吸困难和发绀、心率 加快、180次/分,呼吸急促,>60次/分,肝脏 增大,下肢浮肿等。予强心、利尿剂等治疗
■呼吸衰竭: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紫绀,呼吸 早期加快,重时减慢,呻吟和呼吸节律改变。 重危时心率加快或减慢,并可出现昏迷和抽搐
23
合并症(complication)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感染性疾病-精品医学课件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感染性疾病-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87390633687e21ae45a90f.png)
→早产儿更易感染 IgM和IgA 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含量低
→对G- 杆菌易感
细胞免疫
未接触特异性抗原→T细胞处于naïve状态 →细胞因子↓→不能有效辅助B细胞、巨
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时间分早发型和晚发型
早发型
晚发型
➢生后7天内起病 ➢感染发生在出生前或出生后 ➢由母亲垂直传播引起 ➢病原菌以大肠杆菌等G-杆菌
道分泌物培养 4. 病原菌抗原及DNA检测
㈡ 非特异性检查 1.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5×109 或>
25×109(≤ 3天) ;> 20×109( >3天) 2 . 杆状核 ≥0.16, 3 . 血小板低 4 .急相蛋白:CRP >8ug/ml 5 . PCT >2.0ug/L 6 . IL-6
治疗
㈠ 抗生素治疗
应用指征
抗生素选择 用药原则:①早用药 ②静脉、联合用药 ③疗程足:血培养阴性。临床好转后5-7 天;阳性,10-14 天;并发症,3周。 ④ < 7天,q 12h ; > 7天, q 8h
㈡处理严重并发症:抗休克、纠酸、低氧 ,减轻脑水肿。
㈢ 清除感染灶 ㈣ 支持疗法 1. 保暖,水、电解质平衡
补体
C3、C5、调理素等含量低 机体对某些细菌抗原调
理作用差
中性粒细胞
中 性 粒 细 胞 的 趋 化
产生、储备少,趋化性及粘附性低下
吞噬和杀菌能力不足
单核细胞
单 核 细 胞
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白细胞介素8等细胞因子能力低下
特异性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 IgG 来自母体,胎龄愈小,含量愈低
解 ⑷ 常பைடு நூலகம்机械通气 PS后CPAP后仍三凹明显,发绀、气促则需常频
→对G- 杆菌易感
细胞免疫
未接触特异性抗原→T细胞处于naïve状态 →细胞因子↓→不能有效辅助B细胞、巨
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时间分早发型和晚发型
早发型
晚发型
➢生后7天内起病 ➢感染发生在出生前或出生后 ➢由母亲垂直传播引起 ➢病原菌以大肠杆菌等G-杆菌
道分泌物培养 4. 病原菌抗原及DNA检测
㈡ 非特异性检查 1.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5×109 或>
25×109(≤ 3天) ;> 20×109( >3天) 2 . 杆状核 ≥0.16, 3 . 血小板低 4 .急相蛋白:CRP >8ug/ml 5 . PCT >2.0ug/L 6 . IL-6
治疗
㈠ 抗生素治疗
应用指征
抗生素选择 用药原则:①早用药 ②静脉、联合用药 ③疗程足:血培养阴性。临床好转后5-7 天;阳性,10-14 天;并发症,3周。 ④ < 7天,q 12h ; > 7天, q 8h
㈡处理严重并发症:抗休克、纠酸、低氧 ,减轻脑水肿。
㈢ 清除感染灶 ㈣ 支持疗法 1. 保暖,水、电解质平衡
补体
C3、C5、调理素等含量低 机体对某些细菌抗原调
理作用差
中性粒细胞
中 性 粒 细 胞 的 趋 化
产生、储备少,趋化性及粘附性低下
吞噬和杀菌能力不足
单核细胞
单 核 细 胞
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白细胞介素8等细胞因子能力低下
特异性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 IgG 来自母体,胎龄愈小,含量愈低
解 ⑷ 常பைடு நூலகம்机械通气 PS后CPAP后仍三凹明显,发绀、气促则需常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
10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临床表现
Ø 无特征性表现 Ø 出生后7天内出现症状者称为早发型败血症;7天以后出现
者称为迟发型败血症
11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临床表现
Ø 早期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不佳、哭声弱、体温异常等, 转而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 佳和出现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
治疗要点
Ø 轻症:局部用3%过氧化氢和75%酒精清洗,或部扩散或有全身症状者:可根据涂片或细 菌培养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
Ø 脐部有肉芽肿:可用10%硝酸银溶液局部涂搽
5
新生儿脐炎(omphalitis)
护理诊断
Ø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脐炎感染性病灶有关 Ø 潜在并发症:败血症、腹膜炎
Ø 潜伏期大多为4~8天(3~14天) Ø 发病越早,发作期越短,预后越差 Ø 起病时,患儿神志清醒,往往哭吵不安,出现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
18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临床表现
Ø 强直性痉挛阵阵发作,间歇期肌强直继续存在,轻微刺激 可引起痉挛发作
Ø 咽肌痉挛使唾液充满口腔 Ø 呼吸肌、喉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青紫、窒息 Ø 膀胱、直肠括约肌痉挛导致尿潴留和便秘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Ø 有窒息的危险 与呼吸肌、喉肌痉挛有关 Ø 喂养困难 与面肌痉挛、张口困难有关 Ø 有受伤的危险 与反复抽搐有关 Ø 体温过高 与骨骼肌强直性痉挛产热增加、感染有关
21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护理措施 控制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Ø 严重者很快发展循环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 酸碱平衡紊乱和胆红素脑病。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12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治疗要点
Ø 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早期、联合、足量、静脉应用抗生 素,疗程要足,一般应用10~14天
Ø 对症、支持治疗
13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15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护理措施
Ø 保证营养供给 Ø 观察病情 Ø 健康教育
16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是因破伤风梭状杆菌经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 感染,常在生后七天左右发病
17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临床表现
➢ 药物应用: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镇静剂等 ➢ 建立静脉通路 ➢ 病室环境:避光、隔音 ➢ 用氧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2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护理措施
Ø 脐部护理 Ø 保证营养:早期予静脉营养以保证能量供给 Ø 防止继发感染和损伤 Ø 健康教育
23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是指人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胎儿及新生儿全身多个器官 损害并出现临床症状,是胎儿及新生儿最为常见的病毒感 染疾病之一
24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Ø 先天性感染:除流产、死产外,活婴中约有5%表现为典型 的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
Ø 围生期感染:出生时多无感染症状,2~4个月后发病,多 为亚临床型,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系统症状为主
3
新生儿脐炎(omphalitis)
临床表现
Ø 脐带根部发红,或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 Ø 脐周皮肤红肿,脐窝有脓性分泌物,带臭味 Ø 脐周皮肤红肿扩散,或形成局部脓肿,败血症、腹膜炎,
并有全身中毒症状。可伴发热,吃奶差,精神不好,烦躁 不安等 Ø 脐部肉芽肿
4
新生儿脐炎(omphalitis)
8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 身感染
9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病因与发病机制
Ø 自身因素: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 Ø 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大肠肝菌为主 Ø 感染途径:新生儿败血症感染可以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
25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诊断
Ø 能证实孕妇体内有人巨细胞病毒侵入,不论有无症状或病 变,均属HCMV感染
Ø 确诊依靠实验室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26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治疗
Ø 目前没有特效治疗,以对症处理支持治疗为主 Ø 更昔洛韦、膦甲酸、西多福韦等抗病毒药物可以用于治疗
该病
27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Ø 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有关 Ø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脐炎、脓疱疮等感染性病灶有关 Ø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无力、纳差及摄入不
足有关
14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护理措施
Ø 维持体温稳定 Ø 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Ø 及时处理局部病灶
8 第
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Newborns
1
国国家家卫卫生生和和计计划划生生育育委委员员会会“ 供供本
《《儿儿科科护理理学学》》((第第66版版))
十二、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主编: 崔 焱 仰
2
新生儿脐炎(omphalitis)
是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而被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侵染脐部所致的局部炎症.
护理措施
Ø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Ø 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预防交叉感染 Ø 加强基础护理 Ø 合理喂养,保证营养供给 Ø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 Ø 健康教育
19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治疗要点
Ø 中和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1万单位立即肌注或静滴 Ø 控制痉挛 常需较大剂量药物始能生效 Ø 控制感染 选用青霉素、甲硝唑等能杀灭破伤风杆菌的抗生素 Ø 保证营养 根据病情予静脉营养和鼻饲喂养 Ø 对症治疗 处理脐部、给氧、人工呼吸等
20
6
新生儿脐炎(omphalitis)
护理措施
Ø 观察脐带有无潮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 Ø 正确的消毒方法,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清洗消毒;
保持局部干燥 Ø 脐带残端脱落后,观察脐窝内有无肉芽肿增生
7
新生儿脐炎(omphalitis)
护理措施
Ø 避免大小便污染,使用吸水、透气性好的消毒尿布 Ø 婴儿脐部护理时,应先洗手,注意婴儿腹部保暖 Ø 脐带残端长时间不脱落,应考虑重新结扎
10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临床表现
Ø 无特征性表现 Ø 出生后7天内出现症状者称为早发型败血症;7天以后出现
者称为迟发型败血症
11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临床表现
Ø 早期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不佳、哭声弱、体温异常等, 转而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 佳和出现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
治疗要点
Ø 轻症:局部用3%过氧化氢和75%酒精清洗,或部扩散或有全身症状者:可根据涂片或细 菌培养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
Ø 脐部有肉芽肿:可用10%硝酸银溶液局部涂搽
5
新生儿脐炎(omphalitis)
护理诊断
Ø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脐炎感染性病灶有关 Ø 潜在并发症:败血症、腹膜炎
Ø 潜伏期大多为4~8天(3~14天) Ø 发病越早,发作期越短,预后越差 Ø 起病时,患儿神志清醒,往往哭吵不安,出现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
18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临床表现
Ø 强直性痉挛阵阵发作,间歇期肌强直继续存在,轻微刺激 可引起痉挛发作
Ø 咽肌痉挛使唾液充满口腔 Ø 呼吸肌、喉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青紫、窒息 Ø 膀胱、直肠括约肌痉挛导致尿潴留和便秘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Ø 有窒息的危险 与呼吸肌、喉肌痉挛有关 Ø 喂养困难 与面肌痉挛、张口困难有关 Ø 有受伤的危险 与反复抽搐有关 Ø 体温过高 与骨骼肌强直性痉挛产热增加、感染有关
21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护理措施 控制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Ø 严重者很快发展循环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 酸碱平衡紊乱和胆红素脑病。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12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治疗要点
Ø 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早期、联合、足量、静脉应用抗生 素,疗程要足,一般应用10~14天
Ø 对症、支持治疗
13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15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护理措施
Ø 保证营养供给 Ø 观察病情 Ø 健康教育
16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是因破伤风梭状杆菌经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 感染,常在生后七天左右发病
17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临床表现
➢ 药物应用: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镇静剂等 ➢ 建立静脉通路 ➢ 病室环境:避光、隔音 ➢ 用氧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2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护理措施
Ø 脐部护理 Ø 保证营养:早期予静脉营养以保证能量供给 Ø 防止继发感染和损伤 Ø 健康教育
23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是指人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胎儿及新生儿全身多个器官 损害并出现临床症状,是胎儿及新生儿最为常见的病毒感 染疾病之一
24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Ø 先天性感染:除流产、死产外,活婴中约有5%表现为典型 的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
Ø 围生期感染:出生时多无感染症状,2~4个月后发病,多 为亚临床型,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系统症状为主
3
新生儿脐炎(omphalitis)
临床表现
Ø 脐带根部发红,或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 Ø 脐周皮肤红肿,脐窝有脓性分泌物,带臭味 Ø 脐周皮肤红肿扩散,或形成局部脓肿,败血症、腹膜炎,
并有全身中毒症状。可伴发热,吃奶差,精神不好,烦躁 不安等 Ø 脐部肉芽肿
4
新生儿脐炎(omphalitis)
8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 身感染
9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病因与发病机制
Ø 自身因素: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 Ø 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大肠肝菌为主 Ø 感染途径:新生儿败血症感染可以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
25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诊断
Ø 能证实孕妇体内有人巨细胞病毒侵入,不论有无症状或病 变,均属HCMV感染
Ø 确诊依靠实验室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26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治疗
Ø 目前没有特效治疗,以对症处理支持治疗为主 Ø 更昔洛韦、膦甲酸、西多福韦等抗病毒药物可以用于治疗
该病
27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Ø 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有关 Ø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脐炎、脓疱疮等感染性病灶有关 Ø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无力、纳差及摄入不
足有关
14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护理措施
Ø 维持体温稳定 Ø 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Ø 及时处理局部病灶
8 第
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Newborns
1
国国家家卫卫生生和和计计划划生生育育委委员员会会“ 供供本
《《儿儿科科护理理学学》》((第第66版版))
十二、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主编: 崔 焱 仰
2
新生儿脐炎(omphalitis)
是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而被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侵染脐部所致的局部炎症.
护理措施
Ø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Ø 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预防交叉感染 Ø 加强基础护理 Ø 合理喂养,保证营养供给 Ø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 Ø 健康教育
19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治疗要点
Ø 中和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1万单位立即肌注或静滴 Ø 控制痉挛 常需较大剂量药物始能生效 Ø 控制感染 选用青霉素、甲硝唑等能杀灭破伤风杆菌的抗生素 Ø 保证营养 根据病情予静脉营养和鼻饲喂养 Ø 对症治疗 处理脐部、给氧、人工呼吸等
20
6
新生儿脐炎(omphalitis)
护理措施
Ø 观察脐带有无潮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 Ø 正确的消毒方法,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清洗消毒;
保持局部干燥 Ø 脐带残端脱落后,观察脐窝内有无肉芽肿增生
7
新生儿脐炎(omphalitis)
护理措施
Ø 避免大小便污染,使用吸水、透气性好的消毒尿布 Ø 婴儿脐部护理时,应先洗手,注意婴儿腹部保暖 Ø 脐带残端长时间不脱落,应考虑重新结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