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郁达夫及其创作
郁达夫作品
郁达夫作品郁达夫,原名隐秀,生于1881年,去世于1943年,是中国现代作家和文化评论家。
他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郁达夫的作品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情感抒发著称,他的文风深受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充满遗世独立的浪漫主义情调。
郁达夫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小说、散文、杂文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郁达夫的几部重要作品进行介绍。
《故都春秋》《故都春秋》是郁达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北京为背景,以杨子荣的一生为主线,通过描写他的成长经历、亲情、友情、爱情等,展现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风貌和人物的多维度生命状态。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痛苦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
《故都春秋》的描写手法独特,兼具写实和寓意,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具体形象的刻画,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郁达夫在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使小说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史,更具有了时代的厚重感和社会的触动力。
《子夜》《子夜》是郁达夫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个中学生川内的成长历程为线索,通过对他个人的情感变化和社会关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思想的转变。
小说中展现了郁达夫对青年成长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婚姻家庭、友情、道德观念等问题的探索。
《子夜》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表达简练明快,情感细腻真实。
郁达夫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行为表现,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使读者对角色产生深入的共鸣。
这部小说在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人性的关怀和对未来的憧憬。
《孤雁》《孤雁》是郁达夫的短篇小说集,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小说集包含了郁达夫多年来的短篇小说作品,涵盖了社会真实题材、历史题材、爱情题材等多个方面。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有趣,语言表达简洁明了。
《孤雁》的短篇小说以一种精炼而又深刻的方式展现了郁达夫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
《中国现当代史文学》(6778)自学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应该充分体现史的性质,既要注意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优秀作家作品的具体分析,又要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与理论建设的演变过程,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历史特点与发展规律,从“史”的角度理解和评价文学现象。
目的要求:一是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二是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三是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理论建设的演变过程;四是提高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刘勇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本课程内容为1917年开始至今这一时期的文学。
现将本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规定如下。
上编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轮廓及主要特征(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轮廓和主要特点。
了解现代文学的起止时间、三个发展时期,掌握每个时期文学的主要内容和总体特征,领会中国现代文学既具有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深刻启示与影响的特点,深刻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根本特质及其具体表现。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的文学发展现代文学:识记现代文学起止的时间、三大分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意义。
第一个十年:识记时间、名称。
“五四”时期的文学:了解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实绩,了解两大风格流派,识–1–记代表作家作品,识记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反封建主题。
第二节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的文学发展第二个十年:识记时间、名称。
“左联”时期的文学:了解此时现代文学的繁荣局面,分析这一时期文学主潮的特点。
第三节第三个十年(1938——1949年)的文学发展第三个十年的两个阶段:识记这一段文学的重要特点,识记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将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郁达夫小说创作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逐步接受了马克思 主义,1926年3月,郭沫若南下广州,任广州 大学文学院院长,7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 军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3 月,发表了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的讨伐檄文 《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指出“蒋介石是流氓 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 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是 “一个比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张宗昌等 还要凶顽、还要狠毒、还要狡狯的刽子手”。
另一方面,一种弱小民族的自卑感压抑着他, 使他意志软弱、心情颓丧,在精神上又不能完 全自立,获得丝毫的心理安慰。这一切,在他 青春的躯体里,引起了强烈的骚动,他把一切 生命的感受都集中在情爱中,以期得到补偿, “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 誉,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我一 个伊甸园的‘伊扶’,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我 有,我就心满意足了”。
四、“自叙传”抒情小说(艺术派小说)及其他 主 观浪漫型抒情小说 主要集中在创造社作家群,主要有郁达夫、 郭沫若、叶灵凤、张资平等。受到19世纪欧洲浪 漫主义的影响,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 艺活动”,同时受到20年代日本“私小说”的影 响。小说主张再现作家的生活和内心心境,不强 调对外部世界的描写,侧重作者心灵、心境的大 胆敞露,揭示个人内心隐秘和灵与肉的冲突,尤 其是处在变态社会中人的变态性心理,以此作为 向封建旧道德和礼教宣战。
2、浪漫抒情小说 (1)简介: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 说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与之相近的 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家。他们不注重对客 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 “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 现,开拓了现代小说的新的园地:浪漫抒 情的小说创作。 (2)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明显受西方文 学的影响。 (3)代表作家:如郁达夫、郭沫若、张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 导论:关于浪漫主义)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导论:关于浪漫主义)我们知晓“浪漫主义”的途径:有的是通过自己的“阅读”经验;有的是通过“文学原理”课;有的则是通过文学史(中国古代、现代、当代,外国等)的课程……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晓“浪漫主义”的,当我们将自己的经验沉淀为一种思考,通过思考我们会发现:浪漫主义既是一种文学的艺术原则与精神,也是历史的存在物。
作为历史存在物的浪漫主义就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1 、作为文学艺术原则与精神的浪漫主义作为文学艺术原则与精神的浪漫主义,中外人士有不同的解说:高尔基认为:浪漫主义乃是一种“情绪”;朱光潜认为:浪漫主义的本质在于它的“主观性”;一般文论教材则认为:浪漫主义的特质就是“理想性”;波特莱尔(《恶之花》的作者)认为:“浪漫主义既不是选择题材,也不是准确的真实,而是感受的方式。
”是创作主体“非常态”即不是按现实生活的逻辑,而是按想象的逻辑感受对象的方式。
将以上论述综合,浪漫主义的艺术精神(或者说作为文学的艺术精神与原则的浪漫主义)就全面了。
这就是:情绪性主观性理想性想象性其中主观性是最主要的特征。
2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指19 世纪西欧的一股文学思潮。
代表性人物是法国的雨果。
我们今天要讲授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在中国20 世纪前半叶的浪漫主义的一种历史形态。
这是一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成就显赫、激动人心的文学思潮。
它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一起,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壮丽景观,因此,是应当重点研究的一股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第一节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
它曾经一度蔚为壮观,大放异彩,后来几经反复、波折,逐渐趋于中落。
具体说来,其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激荡澎湃,成绩斐然、盛况空前的阶段。
正如郑伯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所说,“在‘五四’运动以后,浪漫主义的风潮的确有点风靡全国青年的形势,‘狂风暴雨’差不多成了一般青年尚习的口号。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复习题:第四章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复习题:第四章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分析评价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简析《沉沦》的思想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参考答案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胡适《尝试集》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主张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基本一致的。
主要思想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针砭时政,揭露军阀,如《威权》贯注着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否定、批判,如《孔丘》。
表达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如《上山》,表达对劳动者人道主义的同情、悲悯,如《人力车夫》,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主义的感情,如《尝试篇》,对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艺术形式:明白清楚,讲求“可懂性”。
一扫旧诗词雕琢粉饰是白话诗迥异于旧诗词的一大创新。
郁达夫及其《迟桂花》
迟桂花(短篇小说)郁达夫著【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1913年赴日留学,1922年毕业回国。
1921年与郭沫若等在东京筹建新文学社团创造社。
30年代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8年赴新加坡等地从事抗日活动,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被追认为烈士。
郁达夫是一位热烈的爱国者,是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小说集《沉沦》《鸡肋集》《寒灰集》《在寒风里》《迟桂花》等。
《沉沦》出版于1922年10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
【内容梗概】秋高气爽的农历九月的一天,我接到当年留学日本时的同学翁则生的信。
我们已十几年没见面了,他在书店里看到我写的几本书,才写信给我。
信中谈到自己这十几年的遭际,真是让人同情。
原来,他因生病和家道中落,已被对方逼着退掉了婚约;如今身体好了,很快要结婚,盛情邀我去参加他的婚礼,信中还说他现在和老母、寡妹住在一起。
第二天我就乘车到了杭州--翁则生的家乡翁家山就坐落在西子湖畔的群峰环抱之中,这里真是个适宜居住的好所在。
除了满目葱茏的风景外,微风吹过,一股撩人的桂花浓香吹了过来。
真是让人奇怪:这样晚的季节,这样深的山里怎么还会有丹桂飘香呢?最先见到的是则生的妹妹翁莲,她是位寡居在家的年轻女子,身体强健,两颊微红,看去个子比则生还要高一些;他们的母亲则是位60开外的老人,面貌清癯和善。
一会儿则生被找回来了,他兴奋地握着我的手。
我们边谈着家常边喝茶,茶里又飘出一股令人欲醉的桂花香气。
则生说:"桂花吗?这茶叶里的还是第一次开的早桂,现在在开的迟桂花,才有味哩!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
"啊,原来是这样!我们两个人的话题实在是太多了,后来就转到了他这回的喜事上。
其中涉及到妹妹,翁莲总觉得哥哥讨了嫂子,自己就无权在娘家寄食了。
则生对这一层特别忧虑,他觉得妹妹一辈子住在家里他都没意见,除非她再嫁。
郁达夫殉情主义美学风格探析
各种 文学作品实质 上是依产生作 品 的时代 的倾 向而决定 的。人类 的生活 总是被环境所 影响 , 同样 ,
文 学作品的内容也不 可避免地受到 环境 的支 配。在 郁达 夫看来 。 艺 术就 是生活 的表现 , 文学既是 艺术的 个分 支 , 当然也是生活的表现。他在《 文 艺私见》 里
郁达 夫的创作是偏重 感伤 的。那么这种 以忧郁哀怨 的感伤 为显在特征 的殉情 主义美学风格 与感伤主义 有设 有关系呢?要 弄清这个 问题 , 就必须对 两者之 间
的事 实联 系及 同源 关系进行一番辨析。
由陈悖 等主编的《 比较文学》 第五章 认为 : “ 郁达 夫将这种 情感性 称 为 ‘ 殉 情主 义 ’ , 这包 含 了大量的 前浪漫 主义和新浪漫主义 等准浪漫主义 内涵。前浪
力的苦 闷加上个 人的性苦 闷 ,为生计 奔波 的现 实与 理想事业 的破 灭 ,使 他不得不过 着饮酒狎妓 自暴 自 弃 的生活。
二、 殉情主义 的由来
“ 殉情主义” 是郁达夫在其 1 9 2 7年 8月由上海商 务印书馆出版的著作《 文学概说 》 一书 中第 四章《 文学
的内在倾 向》 一篇 中最早提 出来 的。
人公虽生于盛世却半生潦倒 , 病 卧他 乡。遥想年少时 的雄心壮志 , 回想如今 的窘境与落败 , 只叹天地 无限 之大 , 却独无他安 身立命之处 。于是 顾影 自怜 , 悲戚
至极 。
中国文 学里殉情 主义作 品可 谓是汗 牛充 栋 , 例 如古代 的黍 离麦秀之歌 ,三间大夫的香草 美人作 品
都表现 出怀 古伤今的倾 向。还有杜甫 的诗歌作 品也 有许 多愁苦之情 , 庾 兰成 的赋 主悲哀感情 , 等等 。而 外 国文学里的殉情主 义更是不胜枚举 ,如 《 圣经 旧 约》 里的《 耶利米 的哀歌》 , 1 4世纪意大利的佩脱拉克 的抒情 诗 ,近代作家 中殉 情主义者有 德国的赫 尔德 林、 法国的卢梭及其后继者塞农库尔…… 在 郁达夫 自身的创作实践 中 ,也 始终充斥着这 种 殉情主义 的内在倾 向。如《 南 迁》 描 写了一个无所 作为的理想主义者 的没落 ; 《 沉沦》把 青年在异 国他 乡受到生活压抑 下的性压抑与对故 国命运 的深深忧 思联 系在一起 ; 《 茫茫夜 》 与《 秋柳》 中的于质 夫的危 险 , 由于生 活压
郁达夫创作风格
郁达夫创作风格郁达夫,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文学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邃的文学思想,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风格,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
首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体验。
他的作品往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通过自叙体的方式,将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自我表现的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和抒情性,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波澜和情感的激荡。
比如他的代表作《沉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详细描绘了一个留日学生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的孤独、苦闷和对爱情的渴望。
通过这部作品,读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郁达夫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以及他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其次,郁达夫的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独具匠心。
他的文笔流畅而富有节奏感,语言简洁而意蕴深厚。
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方言和口语,使得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间气息。
以他的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为例,这部作品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他描绘工人区的景象时,用到了“乌黑的烟煤”、“昏黄的电灯光”等意象,使得整个场景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次,郁达夫的创作风格中充满了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他的作品往往以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他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和腐败,以悲悯的情怀关注着底层人民的命运。
这种深刻的社会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薄奠》这部小说中,他通过对一个车夫的悲惨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冷漠。
车夫为了生计而辛勤劳作,最终却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郁达夫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郁达夫的创作
(二)抒情小说创作表现内容
1、时代病的色彩
二、郁达夫的创作
(一):生平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1年 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 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 1913年出国。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 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人东京帝国大学经 济学部。 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 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 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A、感伤的性格
B、人物的病态
C、祖国的贫病 D、病态性苦闷
2、零余者的形象
零余者,亦称“多余的人”或“多余人”, 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 种典型。最早的零余者形象是普希金《叶 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奥涅金。而零 余者这一称谓的流行,主要是在屠格涅夫 的《多余人的日记》出版之后。 1924年,郁达夫散文《零余者》袋里 无钱, 心头多恨。 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于人无损。
(四)生命的终结:
文学活动贯穿了从“五四”起到抗日战争
止的几个重要革命时期。从最初表现青年
的苦闷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
不幸,以至描写革命风暴的到来,这种变
化显示了时代浪潮推涌下作者思想的发展 。
十分曲折、时有起伏 。
他始终仰慕光明,但并没有勇 气真正参加革命; 他不断地追求,然而结果往往 是失望,甚至颓唐 这正代表了那些要求进步但未 能与工农群众结合的小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和弱点
(郁达夫)
沉沦郁达夫子•(一)个人生平与文学创作•郁达夫,原名郁文,笔名文、达、旭、春江钓徒、赵廉等,浙江富阳人。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子•(一)个人生平与文学创作• 1.童年与少年(1896——1913)•幼时曾在嘉兴、杭州读中学。
1910年进美日长志会办的杭州育英学院。
因参加反对校长的风潮而被开除。
后在家自修。
1912年开始旧体诗创作。
子•(一)个人生平与文学创作Array• 2.留学日本(1913——1922)•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等创立创造社,1921年出版小说集《沉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1922年回国。
):永远的孩一、郁达夫(1896——1945):永远的孩一、郁达夫(1896——1945子•(一)个人生平与文学创作• 3.奔波与隐居(1922——1938)•左联成立时列为发起人之一,后退出。
1933年移居杭州,写了大量山水游记。
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宣传工作。
是20、30年代主情小说的代表人物。
其间创作小说《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迟桂花》等及其大量旧体诗。
子•(一)个人生平与文学创作• 4.流浪南洋(1938——1945)•1938年到新加坡,主编《星周日报》。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杀害。
子•(二)郁达夫小说的思想特征• 1.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
•《沉沦》《南迁》等小说都交织着个人的积郁与民族的积郁,强烈地追求个性的解放,追求异性的爱情,为自己只是一个生活的“零余者”落泪叹息,但心中却始终没有减退追求理想生活的热情。
子•(二)郁达夫小说的思想特征• 2.郁达夫的小说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银灰色的死》《沉沦》等作品中,主人公作为弱国子民所受到的屈辱,使他们迸发出真挚的热爱祖国;《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小说通过“我”与烟厂女工、人力车夫的生活境遇的联系对比,流露出对普通平民真诚的同情。
郁达夫
郁达夫及作品简要介绍“自叙传”抒情小说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一、沉沦(1921年)1、弱国子民心态认为日本学生孤立他,嘲笑他。
2、渴慕爱情“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3、自慰熏风日夜的吹来,草色渐渐儿的绿起来,旅馆近旁麦田里的麦穗,也一寸一寸的长起来了。
草木虫鱼都化育起来,他的从始祖传来的苦闷也一日一日的增长起来,他每天早晨,在被窝里犯的罪恶,也一次一次的加起来了。
4、偷窥房东女儿洗澡那一双雪样的乳峰!那一双肥白的大腿!这全身的曲线!5、偷窥别人野合地上的落叶索息索息的响了一下。
解衣带的声音。
男人嘶嘶的吐了几口气。
舌尖吮吸的声音。
女人半轻半重,断断续续的说:“你!……你!……你快……快XX罢。
……别……别……别被人……被人看见了。
”他的面色,一霎时的变了灰色了。
他的眼睛同火也似的红了起来。
他的上腭骨同下腭骨呷呷的发起颤来。
他再也站不住了。
他想跑开去,但是他的两只脚,总不听他的话。
二、名家评论1、郭沫若《论郁达夫》他那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清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
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2、徐志摩的评价创造社的人就和街头的乞丐一样,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糜烂的创伤来吸引过路人的同情。
三、郁达夫小说公的特点1、欲望与道德的冲突郁达夫笔下的主人公,尽管常常为欲所困,游走于妓院等风月场所,表现上看是放荡不羁,但实际上他们在道德上却仍然是保守的,有着一种类似于强迫症的道德洁癖,会把自己内心的欲念看作是不干净的、邪恶的,但是他们又是意志薄弱之辈,无法控制自己,所以每次放纵之后又禁不住要感到后悔、内疚,不断地谴责自己。
这种欲念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也是当时那个过渡时代的一个反映。
一方面是个性解放的时代旋律肯定了情和欲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把性视为不洁之物的传统道德仍然对人们有着较强大的约束力。
《故都的秋》教案(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郁达夫的《故都的秋》;2. 掌握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作者郁达夫,时代背景;2. 文本分析:描写手法、表达技巧等;3. 文学鉴赏:欣赏作品中的美景、情感等;4. 思考与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现实意义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文本分析;2. 文学作品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3. 作品中的美景和情感的欣赏。
2.2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细腻描写和深刻情感的理解;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3. 作品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的探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品背景、分析文本等;2. 互动法:讨论、提问等;3. 鉴赏法:欣赏作品中的美景、情感等;4. 实践法:写作、表达等。
3.2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郁达夫及其作品《故都的秋》;2. 文本分析:分析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3. 文学鉴赏:欣赏作品中的美景、情感等;4. 思考与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5. 总结与作业:总结课堂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学生的提问、回答、讨论等;4.2 作业完成情况: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4.3 课堂表现:学生的认真程度、合作精神等。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1. 教材:《故都的秋》;2. 参考书目:有关郁达夫及其作品的书籍;3. 网络资源:相关文章、评论等。
5.2 参考资料1. 郁达夫《故都的秋》原文;2. 有关郁达夫的生平和作品的评论文章;3. 文学鉴赏方面的理论知识。
第六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6.1 教学计划1. 课前预习:了解郁达夫及其作品《故都的秋》;2. 课堂讲解:分析文本、欣赏美景、探讨主题等;6.2 时间安排1. 课文阅读与分析:2课时;2. 文学鉴赏与讨论:2课时;3. 作业布置与反馈:1课时;4. 总结与复习:1课时。
郁达夫及其作品
在文艺标准尚未确定的时代,那些善于自吹自捧的、工于谩骂的、作品含有强烈刺激性的、质虽粗滥而量尚丰富的作家,每容易为读者所注意。
所以过去十年中“创造社”成为新文艺运动主要潮流之一;有夸大狂和领袖欲发达的郭沫若,为一般知识浅薄的中学生所崇拜;善写多角恋爱的张资平,为供奉电影明星玉照,捧女校皇后的摩登青年所醉心;而赤裸裸描写色情与性的烦闷的郁达夫,则为荒唐颓废的现代中国人所欢迎。
郁达夫在一九二一年发表小说集《沉沦》,引起上海文艺界剧烈的攻击,当时握批评界最高权威的周作人曾为文为他辩护。
以后他陆续出版《寒灰》、《鸡助》、《过去》、《奇零》、《敝帚》、《薇蕨》、《忏余》等短篇小说集;《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后改名《饶了她》)等中篇小说;以及《日记九种》等其他杂著,以产量论算是很丰富的。
郁氏的作品,所表现的思想都是一贯的,那就是所谓“性欲”的问题。
本来“性”是人类一切情欲中最基本的一种,像弗洛依德所说还是情感的泉源,能力的府库,整个生活力的出发点,抓住这个来做谈话和写作的题材,决不怕听者读者不注意的。
何况中国民族本如周作人所说,多少都患着一点“山魈风”,最喜谈人闺阃和关于色情的事情,对于这些蒙着新文艺外衣的肉麻猥亵的小说,哪有不热烈欢迎之理?况且郁达夫的作品又喜欢尽量地表现自身的丑恶,又给了颓废淫猥的中国人一个初次在镜子里窥见自己容颜的惊喜。
郁氏作品之不胫而走,传诵一时,便是这个缘故吧。
但郁达夫虽爱谈性欲问题,他所表现的性的苦闷,却带着强烈的病态。
即所谓“色情狂”的倾向,这就是郁氏自己的写照,而不是一般人的相貌。
像《沉沦》中的主人公一见女性呼吸就急促,面色就涨红,脸上筋肉就起痉挛,浑身就发颤,还有其他许多不堪言说的情形,这是一般青年所有的现象吗?《茫茫夜》里的于质夫,到小店女人处,买针买帕,回来自刺等等可笑的行为,又是普通男子感到性欲无可发泄时的情况吗?这些地方郁氏若以“自叙体”的文字来写,我们无非说作者生理状态异乎常人而已,但他所用大都为他叙体裁并声明这可为现代青年的典型,那就大大地错误了。
第四章、郁达夫及其创作
¡ 冯世芬:理性坚强
¡ 性格坚定,追求理想,跟着爱人私奔去革命, 不为金钱所动,有自尊,有人格。
¡ “冯世芬哩,本来就是一个理性发达,天性 良善的非交际家”。
¡ 李文卿:直觉享乐
¡ “世界上最好的事情是富……有了钱就可以 美,无论怎么样的美人都买得到”。
¡ 因此买通了郑秀岳,买到了满口金牙的青年 男子等。
第四章、郁达夫及其创作
一、作者简介
¡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 出生于浙江富阳县。
¡ 1913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 。 ¡ 1921年发起并成立创造社。 ¡ 1923年毕业回国。 ¡ 1927年退出创造社,结识王映霞,开始恋爱
与婚姻的波折。 ¡ 1938年赴新加坡抗日。 ¡ 1945年被日军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
之外,丝毫没有提及灵的要求;什么是灵的 要求,也丝毫没有说及。所以如果我们把他
当作描写灵肉冲突的作品,那不过是把我们 这世界里的所谓灵的观念,与这作品的世界 里面肉的观念混在一处的结果。
¡
——成仿吾《沉沦的评论》
¡ 2、《迷羊》:爱情的迷失
¡ 王介生 体弱多病的文学青年 ¡ 谢月英 一个演老生的女戏子 ¡ 最后因为经济原因,谢月英离开了王介生,
¡ 大胆前卫的恋爱理念,着重于肉体感官享受
¡ “恋爱就是性交,性交就是恋爱,所以恋爱 应该不择对象,不分畛域的。不管对方的是 猫是狗,是父是子,一道玩玩,又有什么不 可以呢?”
¡ 美与丑,善与恶 对比强烈
强调主观抒情的其他作家
¡ 叶灵凤(1905-1975) 《菊子夫人》、《姊嫁 之夜》
¡ 庐隐(1898-1934)《海滨故人》,《曼丽》 ¡ 冯沅君(1900-1974)《卷施》、《春痕》、
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郁达夫(1882年-1945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思想家,他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文学创作: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戏剧等多个文学体裁。
他的作品以真实揭示社会现实、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而著称。
他的小说作品《伤逝》和《边城》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现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文学思想:郁达夫以其独特的文学思想和观点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主张以自我表达为核心,注重个体与社会、个人与命运的关系,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命运和情感。
他提出了“文化的人道主义”思想,主张文学要与人道主义相结合,关注人的尊严和人类的命运。
3. 文学批评: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和评论也具有重要意义。
他提出了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深刻见解,对于中国文学的传统和现代性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他的文学批评思想对于当时的文学界有重要影响,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郁达夫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在作品创作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影响力,也对于文学思想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和思想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对于后来的作家和文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当代文学教案
现当代文学教案第一章:现代文学的背景与特点1.1 背景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文学变革1.2 现代文学的特点:白话文的推广、现实主义的兴起、个性化表达1.3 代表作家及作品: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的《狂人日记》第二章: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及作品2.1 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2 郁达夫:沉沦、故都的秋2.3 徐志摩: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2.4 茅盾:子夜、腐蚀第三章:当代文学的概况与特点3.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创作3.2 改革开放后的文学: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3.3 当代文学的特点:多样化、商业化、网络文学的兴起第四章: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及作品4.1 钱钟书:围城、管锥编4.2 路遥:平凡的世界4.3 王安忆:小鲍庄、长恨歌4.4 陈忠实:白鹿原第五章: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解读5.1 鲁迅:《阿Q正传》、《狂人日记》5.2 茅盾:《子夜》、《腐蚀》5.3 钱钟书:《围城》、《管锥编》5.4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章:当代文学的进一步探讨6.1 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趋势:个人化、边缘化、多元化6.2 代表作家及作品:余华《活着》、莫言《红高粱家族》6.3 女性文学:铁凝《哦,香雪》、张抗抗《隐形伴侣》第七章: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新趋势7.1 网络文学的崛起:互联网对文学创作与传播的影响7.2 网络文学的特点:互动性、草根性、娱乐性7.3 代表网络作家及作品:安妮宝贝《告别薇安》、唐家三少《斗罗大陆》第八章:现当代文学的比较与分析8.1 文学观念的变迁:从现代文学到当代文学的转变8.2 文学风格的对比: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差异8.3 文学主题的演变:从启蒙到消费、从革命到人性第九章: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文学奖项与评论家9.1 茅盾文学奖:中国文学的最高荣誉9.2 鲁迅文学奖:鼓励优秀文学创作与评论9.3 代表性评论家:李健吾、钱理群、王德威第十章:现当代文学的教育与研究10.1 现当代文学教育的意义:培养文学素养与批判思维10.2 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10.3 学术资源与研究方法:图书馆、学术期刊、数据库的使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现代文学的背景与特点难点解析:理解现代文学特点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变革,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发展。
草木篇赏析500字作文
细胞因子溶解方法
PeproTech细胞因子中不含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或其他添加剂(如BSA、HAS或蔗糖等),并且通常以最少量的盐来进行冻干处理,因此微量的细胞因子在冻干过程中会沉积于管内,形成很薄或不可见的蛋白层。
所以我们建议在收到产品后,务必在开盖前先离心,使粘在管盖或管壁上的蛋白聚集于管底(此时能否见到白色沉淀均属正常现象)。
1.离心:高速离心 (10, 000 rpm) 20-30 秒,或低速离心 (2, 000 rpm) 5 分钟。
2.溶解(Reconstitution):用去离子水或其它缓冲液(根据说明书要求进行选择)溶解至说明书要求的浓度 (一般为 0.1-1.0 mg/mL,如10ug的产品,需用10uL-100uL的去离子水或缓冲液溶解)。
溶解时不可振荡,避免因化学键的断裂造成蛋白失活,可加入适当的溶剂轻摇并静置一段时间,待细胞因子完全溶解后使用。
溶剂的选择:
1)要求用去离子水溶解的产品,务必不可用盐溶液,避免过高的盐浓度造成蛋白不可逆的析出;
2) 要求用盐溶液溶解的产品,请依照说明书上的浓度,同样也是为了避免过高的盐浓度。
3.分装和贮存(Aliquot and Storage):蛋白溶解后可根据自己的实验需要进一步稀释成工作液,稀释可用RPMI 1640、DMEM或PBS等溶液,其中最好含有5-10%的FCS (小牛或胎牛血清)或0.5 %的BSA(牛血清白蛋白)来稳定蛋白。
工作液在4℃可保存1周,如需长期保存,则需分装冻存于-20℃ (注意:不可冻存于-80℃)。
分装时每管中工作液的体积最好是一次实验的用量,以实现每次实验用完一只工作液,避免反复冻融引起蛋白活性的降低。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章综合练习题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章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是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独幕话剧是,作于。
3.刘半农被誉为,他的代表诗集是。
4.沈尹默的被认为是第一首散文诗而备具新诗美德的佳作。
5.周作人的借助象征手法表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广受好评。
6.陈衡哲的代表作是。
7.康白情的代表作是,俞平伯的交织着新思潮的哲理与旧文学的意象,既有对理想的憧憬,也不无自身的彷徨。
8.五四时期有两大文学现象与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家关系密切,一是热,二是的崛起。
9.问题小说热的出现,与在理论上的阐释分不开。
10.问题小说的出现,间接受到过当时作过较多介绍的易卜生的和有提出问题的文学之称的的影响。
11.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的。
12.形成了五四时期最早的小说流派,对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
13.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刊物,是由文学研究会诗人、、主持的。
该会8位诗人的诗合集从内容到形式代表着一种平实的诗风。
14.瞿秋白20年代初写的和,向国人报告社会主义苏联建国初期的情况,被视为现代的滥觞。
瞿秋白在30年代还写有杂文集,见解深刻独特,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15.创造社作家张资平带有自传性的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16.女作家冯沉君的代表作与表现了毅然向传统挑战的精神历程。
17.被鲁迅赞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8.20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作家是,她的代表作有散文集和自传体长篇小说。
19.是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散文(杂文)刊物。
20.《语丝》的作者队伍大致可分两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的小品,以鲁迅为代表的的杂文。
21.林语堂五四以后潜入鼓吹幽默、抒写性灵一路,由的偏锋成为的主帅。
22.新月派诗人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主张,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23.女作家凌叔华的代表作有、等,风格清新、优雅、透逸,别具一格。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主讲:何希凡教学目的及指导思想:1、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郁达夫小说《沉沦》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作家不同时期代表作的比较分析,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悟与理解,训练学生的思辨力。
3、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作品和学生心理实际,引导学生用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原则评判文学作品、探讨文学现象。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郁达夫经历、性格与其创作的关系要点:1、极富才情。
7岁发蒙,9岁即能赋诗。
2、3岁丧父,家道中落,对其人生产生影响。
3、良好的古典文学修养,尤善旧体诗词——影响其文风。
4、熟悉西方文学,自述创作前阅读上1000部外国小说。
5、敏感、多情、坦诚的性格:“自我暴露”癖。
6、自卑情结:自身“风采不扬”;留学生活中弱国子民的体验。
“风采不扬——这是我平生最大的恨事——不能引起你内部的燃烧”;“羽翼不丰,没有千万的家财,没有盖世的声誉,所以不能使你五体投地的受我的催眠暗示。
”——郁达夫:《致王映霞》“国际地位不平等的反应,弱国民族所受的侮辱与欺凌,感觉得最深切而亦最难忍受的地方,是在男女两性正中了爱神毒箭的一刹那。
……支那或支那人的这一个名词,在东邻的日本民族,尤其是妙年少女的口里被说出的时候,听取者的脑里、心里,会起怎么样的一种被侮辱、绝望、悲愤、隐痛的混合作用,是没有到过日本的中国同胞,绝对地想象不出来的。
”——郁达夫:《雪夜——日本国情的记述·自传之一章》1936.1二、怎样理解《沉沦》的结尾及其中蕴涵的爱国主义情感观点引述:“作者必自以为以爱国思想作结,给了全国书一个警策的有力的收束,而不知爱国思想和这样自杀放在一处实为极度的滑稽与不和谐。
”——苏雪林《郁达夫论》1934年9月《文艺月刊》第6卷第3期。
“有时他有意的想写一个有力的结束,好像沉沦那一篇,我们反感觉非常的不自然。
”——西滢《闲话》1926年《现代评论》第3卷第71期。
思考:你怎样理解小说的结尾(是否显得“滑稽”或“不和谐”)?教师提示:1、小说文本内在的一致和统一:比如第2节,第7节等内容直接和结尾相呼应;结尾并不突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沦》是描写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
以说是青年忧郁病Hypochondria的解剖。里 面也带着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 与灵肉的冲突——但是我的描写是失败了。、 ——郁达夫《沉沦@自序》
我们鉴赏这部小说的艺术地写出这个冲突
(灵与肉),并不要他指点出那一面的胜利 与其寓意。他的价值在于非意识地展览自己, 艺术地写出升华的色情,这样就是真实与普 遍的存在。 沉沦是一件艺术品,但他是“受戒者的文学” 而非一般人的读物。 ——周作人
“我何苦要到日本来,我何苦要求学问。既
然到了日本,那自然不得不被他们日本人轻 侮的。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 不能再隐忍过去了。” “槁木的二十一岁!”“死灰的二十一岁!” “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 个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 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 “从同情生出来的爱情!” 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 若有一个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 我也肯的。
假想灵与肉是两个独立的东西,那么,灵肉
的冲突应当发生在于灵的要求与肉的要求不 能一致的时候。但《沉沦》于描写肉的要求 之外,丝毫没有提及灵的要求;什么是灵的 要求,也丝毫没有说及。所以如果我们把他 当作描写灵肉冲突的作品,那不过是把我们 这世界里的所谓灵的观念,与这作品的世界 里面肉的观念混在一处的结果。 ——成仿吾《沉沦的评论》
强调主观抒情的其他作家
叶灵凤(1905-1975) 《菊子夫人》、《姊嫁
之夜》 庐隐(1898-1934)《海滨故人》,《曼丽》 冯沅君(1900-1974)《卷施》、《春痕》、 《劫灰》
郁达夫故居
日本留学期间的郁达夫
郁达夫与王映霞
郁达夫三兄弟
风雨茅庐郁达夫手迹 Nhomakorabea《沉沦》第一版封面
二、相关名词概念
1、创造社:直抒情感,“主情主义”
1921年由一批在日本留学的青年作家组织成立的文
学社团。创造社主要成员有郁达夫、郭沫若和成仿 吾等。创造社的作家从理论到实践都强调小说的主 观性和抒情性。他们的作品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作者不着意于通过人物性格刻画,以 某种思想意识教化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 烈感情,去打动读者。这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是一 全新的样式,也是对传统小说观念的一个新发展。
第四章、郁达夫及其创作
一、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
出生于浙江富阳县。 1913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 。 1921年发起并成立创造社。 1923年毕业回国。 1927年退出创造社,结识王映霞,开始恋爱 与婚姻的波折。 1938年赴新加坡抗日。 1945年被日军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
“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都是我的仇敌,我
总有一天来复仇,我总要复他们的仇。”一 到了悲愤的时候,他总这样的想,然而到了 安静之后,他又不得不嘲弄自家:“他们都 是日本人,他们对你当然是没有同情的,因 为你想得到他们的同情,所有你怨他们,这 岂不是你自家的错误么?” 他的同学日本人在那里欢笑的时候,他总疑 他们是在那里笑他,他就一霎时的红起脸来。 他们在那里谈天的时候,若有偶人看他一眼 的人,他又忽然红起脸来,以为他们在那里 讲他。
3、郁达夫的小说创作观:
“一切小说都是作者的自叙传”,写小说的
目的是:“赤裸裸地把我的心境写出来,以 求世人能够了解我内心的苦闷就对了”。
三、小说分析
(一)、郁达夫小说的特点
1、灵与肉的冲突 2、零余者形象 零余者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这些人物由于具有某些现代意识和特异 的个性以及过人的才华,不被社会所容,被 抛出了原来社会的既定轨道;二是这些人物 由于性格较弱,意志不坚,对于不合理的行 为无力反抗,在现实面前无所作为,在自己 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找不到适宜的位置。
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
意的爱我,我也愿意为她死的。 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 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 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我一个 伊甸园内的‘伊芙’,使她的肉体与心灵, 全归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 “你还有很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冯世芬:理性坚强
性格坚定,追求理想,跟着爱人私奔去革命,
不为金钱所动,有自尊,有人格。 “冯世芬哩,本来就是一个理性发达,天性 良善的非交际家”。
李文卿:直觉享乐
“世界上最好的事情是富……有了钱就可以
美,无论怎么样的美人都买得到”。 因此买通了郑秀岳,买到了满口金牙的青年 男子等。 大胆前卫的恋爱理念,着重于肉体感官享受 “恋爱就是性交,性交就是恋爱,所以恋爱 应该不择对象,不分畛域的。不管对方的是 猫是狗,是父是子,一道玩玩,又有什么不 可以呢?” 美与丑,善与恶 对比强烈
自我的状态中。民族国家的积弱时时影响着 他个人的情感。以自杀告别世界。
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怕。
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
容的境地去,世人与他中间介在的那一道屏 障愈筑愈高了。 他觉得自家可怜起来,好像有万千哀怨,横 亘在胸中,一口说不出来的样子。含了一双 清泪,他的眼睛又看到他手里的书上去。 上课的时候,他虽然坐在全班学生中间,然 而总觉得孤独得很。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到 的这种孤独,倒比给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感 到的那种孤独还更难受。
2、 “自我抒情小说”
是指那些着重抒发作家的主观情感,表现作
家的一无境遇的小说。其主要作家有郁达夫、 郭沫若、周全平、倪贻德等;浅草社的林如 稷、陈翔鹤、陈炜漠等;文学研究会的庐隐、 王以仁等。
“自我抒情小说”的基本特征:
第一,着重表现自我,具有明显的自叙传性
质。 第二,着重渲泄情感,具有感伤的抒情格调。 第三,着重心理剖析,开掘灵魂深层。
3、艺术特点:
自叙传的写法,强烈的主观抒情。 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
病态心理、潜意识心理描写。
散文化的语言。
(二)、代表作品分析
1、《沉沦》:性苦闷和民族自尊的交织 我,一个弱国子民,在日本被称为支那人
恋上房东的女儿,偷看洗澡,自责
在野外偷看野合,好奇又抑制
始终处于一种激情无处释放,却又时时克制
郑秀岳: 软弱贪婪
情感上依赖冯世芬,生活上羡慕有钱人。
逐步在金钱和肉体的引诱下被李文卿控制。
为报复李文卿的薄情,与两名教师发生关系,
并一直保持联系。 嫁给吴一粟,因为经济状况不好,再次与学 校的教师暗中往来。 最后情人吃醋,毒打她,丈夫出来求饶: “饶了她吧,她是一个弱女子”。
2、《迷羊》:爱情的迷失 王介生
体弱多病的文学青年 谢月英 一个演老生的女戏子 最后因为经济原因,谢月英离开了王介生, 跟随了一个有钱的老头。 情欲?爱情?
《她是一个弱女子》构思1927年,1932年出
版,起初被政府指为“普罗文艺”被查禁, 后改名《饶了她》,并删节处理。 以新军阀混战为背景,塑造三位女性。女性 之间的情爱关系,他们的不同人生路向。 官宦之后:郑秀岳 清贫之家:冯世芬 土豪之女:李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