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培训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201401)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两学复习材料——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共15章)

教师资格证——两学复习材料——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共15章)

第四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一)动机及其功能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功能:1、激活2、指向3、强化(维持和调整)(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的内驱力(好奇产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通过学业为自己赢得尊重和地位)和附属内驱力(为了从长着或同伴获得赞许)。

后两个是外部动机。

三种内驱力的组成是动态的。

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头脑中的反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分为积极诱因和消极诱因。

(需要:内在、隐蔽,是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联系的外界刺激物)二、学习动机的种类(一)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二)根据动机作用的久暂以及它与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如兴趣)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如个人前途)(三)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不是绝对的)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引起动机和习得行为没什么两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

人为什么具有某种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二、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最基本)、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教育意义: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某些方面的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教师应当关心学生的所有需要的满足情况。

贵州两学 ,新教育心理学,必背资料

贵州两学 ,新教育心理学,必背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因此,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围绕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相互作用这一过程而展开的,因此学与教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五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以及教学环境,而这五要素又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解决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的指导3帮助教师干预并预测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进行研究、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 1924年廖世承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2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并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分离出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调查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际了解,收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直接的,如观察、测量、访谈。

也可以是间接的。

1观察法2访谈法3问卷法4测量法二实验法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规划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后]。

学习准备: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心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习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

最近发展区: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者说借助他人帮助启发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两学(教育学 心理学)

两学(教育学  心理学)

《教育学》授课提纲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三、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第二节永恒的教育一、教育的起源: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二、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

(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1902年的“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二、教育的发展:(一)原始社会的教育(二)古代社会教育(象征性主导)(三)现代教育特征(20世纪以后的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一)社会--教育--人(教育同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同人发展的关系)(二)教育的基本问题与教育观:教育的基本问题是教育观的核心四、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一、教育学的孕育(17世纪以前)《学记》--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教育专著《论语》--孔子(弟子)二、形成独立学科阶段:萌牙: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建立: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三、科学化的发展阶段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教育的领导权;2.受教育权;3.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

两学课复习范围(新)

两学课复习范围(新)

两学课《心理学》复习范围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心理学?P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P1-2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2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33、什么是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P34、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P6-75、研究心理学应遵循什么原则?P9-116、什么是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P11-157、心理学的研究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实际意义?P5-68、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内容。

P22-33第二章心理和脑1、什么是反射?P42反射弧的结构是什么?P432、什么是无条件反射?P43什么是条件反射?P43它包括哪两类?有哪些联系和区别?P44第三章注意1、什么是注意?P55注意与心理过程有什么关系?P562、什么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P57-593、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P66-68有意注意引起和保持的条件?P68-704、教学中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P71-755、学习时如何防止注意的分散?P70-716、理解注意的品质。

P75-80第四章感觉和知觉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P86-892、什么是感受性和感觉阈限?P943、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P94-974、掌握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

P97-1005、如何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直观教学?P103-104第五章记忆1、什么是记忆?P111记忆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P1162、什么是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P112-1133、什么是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P114-1154、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有哪些?P117-1195、什么是遗忘?P121遗忘的规律是怎样的?P122-1236、影响遗忘的原因是什么?P121-122如何防止遗忘?P125-126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P126-1288、如何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学生复习?P128-132第六章思维与想象1、什么是思维?P142思维如何分类?P144-1462、什么是想象?P146想象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P148-1513、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2014年教育心理学最全面的复习资料

2014年教育心理学最全面的复习资料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2014广东教师资格证两学培官方资料

2014广东教师资格证两学培官方资料

(三)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敏捷性 它指善于迅速地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 思维能力。 2.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思维的广阔性指善于从各个方面,各种角 度考虑问题,全面地考虑问题与分析问题 的思维能力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抓住事物的主流, 深入事物的本质的思维能力。
3.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从各方面检查自己的设想和别人的 意见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思维能力。 4.思维的逻辑性 它是指善于遵循逻辑顺序考察问题,所作推论具有充分的 逻辑依据的思维能力。所提出的问题论点明确、条理清楚、 结论得力。 5.思维的灵活性 它是指能够从实际出发,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机智地解 决问题。
第一章 学科指南:心理与心理学
第一节 心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二节 心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心理科学的产生 心理科学的诞生是以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二、心理科学的发展 1、行为主义产生于1913年,创始人是华生 2、精神分析或称心理分析,产生于1900年,创始 人是弗洛伊德 3、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 初,创始人马斯洛,主要代表有罗杰斯 4、认知心理学或称认识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后 期产生于美国,创始人是纽厄尔、西蒙和奈瑟。
第二节 理性认识过程
一、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 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基本 材料是表象。
(二)想象的种类 根据产生想象时有无预定的目的分,无意 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物 的影响下,不自觉地进行的想象。

两学-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 知识要点 超详细

两学-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 知识要点 超详细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3、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完整版)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定势:也称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

学习测评:运用适当的测验。

仪器和技术搜集信息的过程。

信度:是指该测验测量其所要测量的东西前后一致的程度。

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有测量忏悔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也就是项目的效度。

常模参照测量:侧重于把学生的成绩与班级其他同学比较。

标准参照测量:重视测量学生对某项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不必考虑其他学生的表现。

强化:在条件作用中,影响刺激——反应联结强度,或增强条件反应出现频率的一切程序,就是强化。

正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负强化:通过中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加反应概率。

行为矫正:就是应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来改变学生的行为。

普雷马克原理: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强化物的一种方法,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塑造:也称连续渐进法,它是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

顿悟学习: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它导致了迅速的学习,突然地理解了目的物和取得目的物的途径和诸条件的关系!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现场地图地模型,是一种对局部环境地综合表象,既包括事件地简单顺序,也包括方向、距离和时间关系的信息。

潜伏学习:一种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示出来的学习过程,又称隐匿学习。

同化: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其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进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来!认知结构:就是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即归类)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

2014年春季期《心理学》复习提纲

2014年春季期《心理学》复习提纲

2014年春季期《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就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

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心理学的理论取向(了解名称、代表人物、主要观点)(1)心理生物学理论取向主要是指一种较极端的唯生物学观点,即企图只以生物学的观念和模式来构建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

(2)行为主义理论取向华生只有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对象,只有客观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

(3)认知理论取向主张心理学应直接研究知觉、表象、思维、记忆和语言等内部认知过程。

(4)精神分析理论取向佛洛伊德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潜意识(一种无意识现象),并特别强调潜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5)人本主义理论取向(6)现象学理论取向3.神经元的主要特征和种类主要特征:兴奋性、传导性种类:感觉神经元(传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4.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和独立的标志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结合哲学心理学内容体系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

5.心理学的任务(五个任务)和研究方法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提升。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

第二章心理发展理论1.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弗洛伊德对意识和人格的分类、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欲期3.斯金纳、维果斯基和皮亚杰的理论(了解)(P45—54)4.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教师资格两学考试之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两学考试之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两学考试之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①初创时期;②发展时期;③成熟时期;④完善时期。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教育经验总结法;④实验法;⑤个案法。

教育心理学独特的研究课题包括哪几个方面?①如何学;②如何教;③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自我同一性: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自我意识: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性格: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将人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0-②岁)、前运算(②-⑦岁)、具体运算(⑦-①①岁)、形式运算(>①①岁)。

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概念: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即由一定已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两学培训考试1

两学培训考试1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简答1.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P38答:1.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

2.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成就动机训练分两种形式:直接训练和间接训练,训练分以下几个阶段: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

3.面对实际问题,利用动机转移,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4.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树立符合学生实际的,真实地、接近的,具有方向性和感染性的学习榜样,使学生在这种活动中获得替代成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5.进行归因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归因教师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2)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在其中获得成败体验;(3)让学生对自己成败进行归因;(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归因训练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团体讨论、强化矫正等方法进行。

2.列举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P133答: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学习迁移理论表明,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的迁移时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有经验的具体化与新课题类化过程或新旧经验的协调与整合过程。

因此,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必要要影响到迁移的效果。

3.认知技能与策略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因此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实现。

4.定势的作用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它对于学习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除上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外,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教学指导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迁移。

3.简要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P148 答:1)过去知识经验过去经验直接影响着对问题的解决。

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

2)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着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只看到某种事物的某种功能而看不到他的其他功能的现象。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一单选题1.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 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 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 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 品德的教育2. 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A. 科学家探索新材料B. 小学生编顺口溜记忆圆周率C. 中学生听讲座理解各概念间关系D. 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3. 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A. 精神活动B. 反射活动C. 意识活动D. 技能活动4.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 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 成就动机理论认为,避免失败者关注的不是成功与失败的取舍,而是尽力地避免失败和与此有关的消极情绪,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

A. 可能选择B. 犹豫不决C. 回避这项任务D. 坚决选择6. 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 言行一致B. 衣着整洁C. 举止端庄D. 谈吐文雅7. 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属于()A. 无结构问题B. 有结构问题C. 界定含糊问题D. 情境不清问题8. 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属于()A. 无结构问题B. 有结构问题C. 界定含糊问题D. 情境不清问题9. 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A. 系统脱敏法B. 支持疗法C. 宣泄疗法D. 认知作业法10.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认知与审美列入__________________A. 安全需要B. 自我实现需要C. 归属与爱的需要D. 生理需要二名词解释1 先行组织者2 有意义学习3学习策略4 课堂管理5 程序性知识6 课堂管理三简答题1 如何通过说服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2 如何通过树立榜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四问答题小杨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一直不佳。

两学培训《心理学》教学复习大纲

两学培训《心理学》教学复习大纲

两学培训之《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心理过程 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性格在个性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核心意义。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定义: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优点:自然、真实、前期探索*缺点:不可进行重复检验、难以作精确的分析、被试的行为比较被动、代表性差、主试偏见 (2)测验法*定义: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优点:能够数量化的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

*缺点:测验量表的可靠性还在完善中。

(3)实验法*定义: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如记忆方法与记忆效果的关系。

*优点:明确因果关系*缺点:无法研究复杂现象。

外部效度难以确定 (4)调查法*定义: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优点:快捷、数据量大。

*缺点:对被试的态度不便进行控制,获得的材料不能保证详尽。

3.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 心理学家冯特 1879年 在莱比锡大学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神经元*神经元由胞体(含细胞核、细胞质(特有神经原纤维、尼氏体))、树突、轴突组成。

*神经元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神经元的种类: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单极、双极、多级神经元 *胶质细胞功能:支持、保护、营养 2.神经系统 大脑 脑 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延脑 中枢神经系统 小脑脊髓(主要作用)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躯体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4种机能成分) 周围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植物性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让兴奋的神经休息) 3.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多次相结合,这个中性刺激便获得了与非条件刺激相同的作用,当非条件刺激不出现时,中性刺激也能引起条件性的非条件反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2013年在校生培训)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和运用行为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学科分支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 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桑代克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东代以后)(二)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二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广义)心理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心理发展一般指个体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

(儿童心理学中的发展概念)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个别差异性3、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1)遗传决定论(2)环境决定论(3)二因素论(4)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环境和教育则在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没有正常的遗传素质,会影响人的心理的正常发展,如天生的无脑畸形儿,不可能有正常人的思维;聋哑人无法培养成歌唱家;盲人不可能成为画家等等。

我们认为儿童有了这种遗传因素、可能性,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教育与训练、儿童本身的实践活动和主观努力,才能使之变为现实。

这就涉及到环境和教育条件的问题了。

没有正常的社会环境,人的心理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尤其是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需要语言的帮助,需要利用符号这一工具,这要通过一定发展阶段的学习才能完成。

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指出:“人只有凭借教育才能成其为人。

”也就是说,离开了教育(广义的教育),即使是人类生下来的婴儿也成不了真正的人。

前面已经论及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但是教育毕竟不等于发展,教育不能解决发展中的一切问题,它对于心理发展不是万能的。

教育应该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来促进发展。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一)青少年时期的界定“青少年”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dolescenre ,指的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由于性成熟是这个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因而通常又被称为青春期(The puberty stage)。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把青少年定为从11、12岁到17、18岁的一段年龄时期。

又可划分为:①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初中阶段);②青年初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高中阶段)。

(二)青少年学生的生理特征1、神经系统和皮质机能的发展( 1)神经系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脑重、脑皮质结构的发育(2)皮质机能的发展2、身体形态的发育主要表现在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1)大约10-16岁之间是各项指标增长最快的时期(2)存在生理发育性别间的双交叉现象(3)外形性别化3、性成熟(1)性的成熟(2)在性成熟方面存在着时代差异和性别差异(三)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初中学生(11、12至14-15岁),在身心发展上处于由儿童向青年初期过渡。

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1、认识能力的特点①感知觉的能力增强了,特别是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了;②注意力比较稳定和集中③记忆有了显著的发展,主要依靠意义记忆;④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2、情感、意志的特点①初中生富有朝气,热情活泼,在感情上丰富强烈,常易激发冲动,情感上的两极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②初中学生好交往,有强烈的友谊需求。

③由于春青期的到来,性生理的逐步成熟,在初中生心理上发生使他们自己也感到惊奇的变化。

3、个性特点①自我意识加强,“成人感”突出。

②萌生理想,但他们的理想带有很多幻想色彩。

③初中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处于“动荡”之中,极不稳定。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智力差异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智力水平的差异、智力类型的差异和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1、智力水平的差异(1)智力测验与智力的分布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来衡量。

(2)智力超常儿童及其特征超常儿童是指儿童的智力发展显著地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的水平,或具有某方面突出发展的特殊才能,能创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的儿童。

3.低常儿童及其特征低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并有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

第一,智商明显低下。

第二,社会适应不良。

第三,问题发生早。

(二)智力表现的早晚差异人与人之间在智力表现上,存在着早晚差异。

1、智力的早期表现2、智力的晚期表现3、中年成才第三章知识的表征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一、知识及知识的表征(一)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学校学习的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也称产生式知识)。

陈述性知识: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理和理论等。

程序性知识: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如何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

(二)知识的表征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的。

(1)命题命题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小单元。

一个命题大致与头脑中的一个观念相当。

命题=论题+关系一个命题可以有多个论题,但只有一个关系。

◆命题的抽象性质实验表明,人是用命题而非句子将言语信息贮存下来的。

也就是说,人们一般只记住观念,而不去记住交流观念时所用的具体词句。

(2)命题网络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产生式:“条件+行动”,即在某一条件下会产生某一动作的规则。

产生式的2个组成部分:If(如果)+ Then(那么)If(如果):规定了要执行行动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Then(那么):列出了在符合上述条件时将要执行或激活的行动。

二、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一)感觉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1、感觉记忆感觉记忆:当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保持它的印象,这种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只储存瞬间的记忆,就是感觉性记忆,又称为瞬间记忆。

感觉记忆的特点:(1)未加工的;(2)容量无限的;(3)迅速消退的2、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注意定义:注意是对刺激的有意识关注,是将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到某些刺激。

范围:有限作用:只有受到注意的信息才得到下一步的加工。

3、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选择性知觉定义:使受到注意的部分信息获得意义的过程。

作用:是信息能否从感觉记忆进入到工作记忆的关键环节。

(二)工作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1、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第二个信息贮存库,其中保留着的是个体正在有意识地思考着、使用着或工作着的信息。

工作记忆的特点:(1)有限的;(2)短时的;(3)激活的。

★提高工作记忆容量的方法:(1)组块(2)自动化2、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复述复述: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

3、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组织组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者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

(三)长时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1、长时记忆:是一个长期的信息贮存库。

来自工作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精致和组织后,都进入到长时记忆中贮存。

长时记忆的特点:(1)长时间的;(2)容量无限的;(3)未激活的2、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取定义:积极地从长时记忆中检索信息,将信息激活并转换到工作记忆中使用的过程。

第四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问题解决(一)问题的心理学描述与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1、问题的心理学描述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1)起始状态:也称给定,就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

(2)目标状态: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

(3)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显而易见的,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达到目标状态。

2、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1)理解和表征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

这意昧着首先找出相关信息而忽略无关的细节。

除了能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外,你还必须准确地表征问题。

要成功地表征习题就要完成两个任务。

第一个是语言理解,理解问题中每一个句子的含义。

(2)选择方法①算法式②启发式A.手段—目的分析B.逆推法C.爬山法D.类推法E.简化策略(3)执行方案(4)评价结果当你选择并完成某个解决方案之后,你还应该对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的方法之一,就是寻找能够证实或证伪这种解答的证据,对解答进行核查。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质就是质量。

主要是指已有知识经验在组织上的特征,表现为已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以及清晰稳定性。

量就是数量。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指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

定势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定势的作用还极明显的表现在“功能固着”上,功能固着指人们总是倾向将某一物体的常见功能看成是该物体的特定的功能,从而妨碍了发现物体的其他功能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

(三)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二、创造性及其培养(一)创造性概述1、创造及创造性的定义所谓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独特而有价值产品的活动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