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英译本校勘--以“境界说”标准下的诗、词译文为对象
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注释、译文
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注释、译文原文:《《人间词话》七则》清·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④。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⑤”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⑥”。
“宝帘闲挂小银钩⑦”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⑧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⑨置诸温⑩、韦(11)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3)”,《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4)。
”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5)。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6)。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17)能入而不出,白石(18)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注释】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源自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人间词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人间词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人间词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人间词话》是清末词学理论著作。
人间词话原文及翻译
⼈间词话原⽂及翻译
《⼈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部⽂学批评著作。
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学所作的评论。
下⾯就是⼩编整理的⼈间词话原⽂及翻译,⼀起来看⼀下吧。
原⽂:〖⼀〗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成⾼格,⾃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翻译: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标准。
⼀⾸词如果有境界,⾃然显得格调⾼迈、超逸不群。
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间的词之所以独到绝妙的地⽅啊。
原⽂:〖⼆〗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派之所由分。
然⼆者颇难分别。
因⼤诗⼈所造之境,必合乎⾃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翻译:从词⼈的表现⼿法上看,境界可以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这也是西⽅“理想
派”和“写实派”得以区分的缘由。
但两种境界⽐较难以分别。
因为⼤诗⼈通过想像所构造出来的境地,是⼀定要与现实⽣活相符的;⽽通过写实所描摹出来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于理想化的。
原⽂:〖三〗有有我之境,有⽆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寒波澹澹起,⽩鸟悠悠下。
”⽆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彩。
⽆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我之境,此在豪杰之⼠能⾃树⽴⽿。
翻译:从创作的主体关系上看,境界⼜可以分为 ..........。
王国维“三境界”说英译文赏析
王国维“三境界”说英译文赏析原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译文:Since ancient times all people of accomplishment and great learning must have experienced three kinds of stages:The firs t state can be described by, “Last night the west wind shriveled the green trees. Alone I climbed the lofty tower / To gaze at the endless roads.”The second state can be described by, “My clothes are getting looser and looser; /For her sake, I have no reg rets.”The third state can be described by, “I search for her in the crowd a thousand times /And, all of a sudden, as I turn around /I discover her there where the lantern lights are dim.” (Translated by Guo Shenghu)(摘自/shenghuguo)。
王国维“三境界”说英译
王国维“三境界”说英译By Wang Guowei Tr. by Guo Shenghu原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译文:Since ancient times all people of accomplishment and great learning must have experienced three kinds of stages:The first state can be described by,Last night the west wind shriveled the green trees.Alone I climbed the lofty towerTo gaze at the endless roads.The second state can be described by,My clothes are getting looser and looser.For her sake, I have no regrets.The third state can be described by,I search for her in the crowd a thousand times.And, all of a sudden, as I turn around,I discover her there where the lantern lights are dim.(摘自/shenghuguo)。
《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说
《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说小小文化先行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下面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每当玉露凋伤金风乍起之时,草木的黄落变衰是一种极其急促而明显的现象。
长林叶落,四野风飘,转眼间便显示出天地的高迥。
新寒似水,不仅侵入肌骨,更且沁人心脾。
这时偶尔登高望远,一种辽阔苍茫之感,会使人觉得爽然若有所失。
在人之一生中也会经过这一个类似的阶段,这时人们会觉得自己既已无复是春日迟迟时的幼稚和满怀惊喜;也已无复是夏日炎炎时的紧张和不遑喘息,是黄落的草木蓦然显示了自然的变幻与天地的广远,是似水的新寒蓦然唤起了人们自我的反省与内心的寂寞。
这时,人们会觉得过去所熟悉的一些事物在逐渐离去,逐渐远逝。
虽然人们对此或许不免有一份怅惘之感,但同时人们却又会觉得这消逝的一切原来早已经不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了。
这种凋落,拓展了他们更广更远的视野,使他们摆脱了少年的幼稚的耽溺和蒙蔽。
他们开始寻求一些更真实更美善的事物,一种追求寻觅的需要之感自心底油然而生,故在“昨夜西风凋碧树”之后,紧接着便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独”者,可视为写此境界中之孤独寂寞之感;“上高楼”者,可视为写对崇高理想之向往;“望尽天涯路”者,则可视为摆脱了一切幼稚的耽溺蒙蔽以后,对更广远的境界的追求寻觅和期待。
然而四野辽阔,瞻顾苍茫,所追寻者竟渺不知其在何许,如果有人正在这种茫然无绪的感觉中,那么他无须困惑,也无须悲哀,因为这正是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种境界呢。
柳永原词只是写恋爱中的相思之苦,但这种择一固执殉身无悔的精神,却不仅于在恋爱时为然,屈原曾说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孟子也曾说过“所爱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这些正是古今仁人志士所共同具有的一种情操。
人间词话原文与翻译
第一则原文: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崇高的格调),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译文:词以有境界为高。
有境界就自然成就崇高的格调,自然有名句。
五代、北宋的词独成绝妙的原因就在这里。
第二则原文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译文:有的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创造想象而缔造文学境界,有的作品是摹写、概括与提炼生活而形成境界,这就是理想和写实两派的区别。
然而二者很难区别开来。
因为大诗人所创造想象出的境界,一定会合于自然,所摹写的境界,也一定与理想的境界相近的缘故啊。
第三则原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译文:诗有有我的境界,有无我的境界。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是有我的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是无我的境界。
有我的境界,是以我为主体观察外物,所以外物都著上我的主观色彩。
无我的境界,以物为主体观察外物,所以不知道什么是我,什么是物。
古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为多,然而并不是不能写无我之境,对于这个问题有才华的诗人是能够自己有所建树的。
第四则原文: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译文无我的境界,人只能从静观中得到。
有我的境界,从由动到静时可以得到。
所以一为优美,一为宏壮。
境界并不只是指景物。
喜怒哀乐,也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前64则原文及翻译
王国维《⼈间词话》前64则原⽂及翻译〖⼗六〗词⼈者,不失其⾚⼦之⼼者也。
故⽣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之⼿,是后主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所长处。
词⼈应该是保持着⼀颗⾚⼦之⼼的⼈,绝假纯真,排除世俗杂念。
所以说,出⽣在深宫⼤院之中,成长于妇⼈之⼿,是李煜作为⼀名君主的短处,但也是他作为⼀名词⼈的长处。
〖⼗七〗客观之诗⼈,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主观之诗⼈,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客观的诗⼈,不能不多去阅历世俗风情。
在社会⽣活中经历越深⼊的⼈,所写的材料就能越丰富,越显得变化多端,譬如《⽔浒传》、《红楼梦》的作者就是这样的。
⽽主观的诗⼈,不必多去阅历世俗风情。
在社会⽣活中经历越浅薄的⼈,他的性情就越真切纯粹,譬如李煜就是这样的⼈。
〖⼗⼋〗尼采谓:“⼀切⽂学,余爱以⾎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燕⼭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道⾝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类罪恶之意,其⼤⼩固不同矣。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切⽂学,我爱⽤⾎来书写的⼈。
”李煜的词,真可以说是⽤⾎来写就的了。
宋徽宗赵佶那⾸《燕⼭亭》的词略微有点相似。
但赵佶只不过⾃⼰说⾃⼰的⾝世悲戚罢了,李煜则俨然有释迦牟尼和耶稣基督背负⼈类罪恶、拯救世⼈的感觉,两者思想境界的⼤⼩是完全不⼀样的。
〖⼗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堂庑特⼤,开北宋⼀代风⽓。
与中、后⼆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冯延巳的词虽然保留有五代的风格,但堂庑格局显得特别开阔宏⼤,开启了北宋⼀代词作的风⽓,与李景、李煜的词都在《花间集》的范围之外,所以不宜在《花间集》中登录他们的⽚词只字呀。
〖⼆⼗〗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树鹊衔巢,斜⽉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阁”,孟襄阳之“疏⾬滴梧桐”不能过也。
冯延巳的词除了《鹊踏枝》、《菩萨蛮》等⼗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中“⾼树鹊衔巢,斜⽉明寒草”的词句,我觉得韦应物的“流萤渡⾼阁”和孟浩然的“疏⾬滴梧桐”,都不能超过它。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上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上王国维《人间词话》开篇就提纲挈领的提出了全书最核心的理论观点:“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这里的“格”指的是标格或者等次。
王国维的话说明,有境界才能产生名句名篇,而五代北宋之词的“独绝”之处就在于有境界。
也就是说,作词若不在境界上用心,而只在其他方面用功,则必落下乘。
“词”这一种文学体裁,应当以能够表现作者经由内、外在经验所获的“境界”为最好,有了作者个人的“境界”,然后自然才会有“高格”,才会有“名句”产生出来,所以“有境界”乃是称为一首好词的基本条件,这应该是王国维以“境界”论词的根本主旨所在。
图片发自简书App一、何谓境界所谓“境界”的内涵,学界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见解。
就其在文艺美学方面的内涵而言,或以为“境界”即“意境”,是王国维先生首先提出的;或以为王国维先生是“意境”说的集大成者;或以为王国维所云“境界”与传统的“意境”有相通之处,也有其本身的其他含义;或以为王国维先生的“意境”“境界”说,只属传统文论中“意象说”发展史的范围,而不属于“意境”说的范围。
《人间词话》中所标举的“境界”,其涵义应该乃是说但凡作者能把自己所感知之“境界”,在作品中作鲜明真切的表现,使读者也可得到同样鲜明真切之感受者,如此才是“有境界”的作品。
二、“有境界”之必需所谓有境界,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何谓“真景真情?”王国维又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
这里,首先是强调“境界”必须以“真”为条件。
其次,说明不仅写出“真景物”者可以是“有境界”的;而且,写出对喜怒哀乐等情感的真切感受,写出“真感情”者,也可以是“有境界”的。
这就是说,写情感人,写景醒目,用语自然,这就是情真景真的基本要求。
叶嘉莹教授也曾说:“所以欲求作品之‘有境界’,则作者自己必须先对其所写之对象有鲜明真切之感。
人间词话 英译本
人间词话英译本
《人间词话:英汉对照(双语插图本)》是中国词学理论的代表作,被众多学者奉为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里程碑。
该书以西方哲学、美学和文学的视野,评述了中国词学的发展史,分析了词的表现手法,评价了历史上的重要词人和词评家,并阐述了自己的词学理论。
《人间词话》的英译本主要有两种,分别是1970年出版的“涂经怡版”和1977年出版的“李又安版”。
“涂版”仅以英文译注了出刊于《国粹学报》的64则,有失全面;而“李版”的英译本更加完整,且李又安的母语是英语,因此在表达上更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云上的《人间词话》,“诗”与“词”
云上的《人间词话》,“诗”与“词”《人间词话》第八则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译文:诗词的境界有大有小,这东西分不出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怎么就不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怎么就不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呢?疏证:这则非常简单,咱们先看看王国维举例的这四首诗词。
一首是杜甫的《水槛遣心》其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一首是杜甫的《后出塞》其二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宝帘闲挂小银钩”是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对比一下,读一读,所谓“大”“小”很明显,一看就看得出来。
诗词,有的句子写的是大场面,大视角,大叙事,大境界。
有的是小画面,小叙事,小境界。
但是诗词的好坏跟这个没关系,不管什么境界,有境界就是好的诗词。
王国维的意思是说,境界有大小,但并没有高低之分。
境界是一种“美”,美固然有很多“种”,但本身没有等级之分。
其实“大”境界里面,也可以再分。
比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是“大境界”,这种“大”很宏壮。
同样是杜甫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气象雄伟,显然也是“大境界”,但这种“大境界”,“大”得就有点悲怆。
所以,诗词这东西,没有个固定的“路数”。
“境界”,说了半天也是一种感受,也说不清。
这种东西切不可教条。
《人间词话》译解集萃
《人间词话》译解集萃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其作者王国维提出了“境界说”等重要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人间词话》译解集萃:
1.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译:词这种文学形式以境界最美妙。
有了境界就自然形成高远的格调和自创的名句。
五代和北宋的词之所以独一无二,就在于它有境界。
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
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译:有创造出来的意境,有写生的意境,这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的区分所在。
然而,这两者很难区分,因为杰出的诗人所创造的意境必然符合自然规律,所描写的意境也必然接近理想。
3.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译:过去人们讨论诗词,有“景语”和“情语”的区别,却不知道所有的“景语”都是“情语”。
4.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
矣。
译:讨论气质、神韵,不如讨论境界。
境界是根本,气质、神韵是枝叶,有了境界,气质、神韵自然随之而来。
5.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
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译:词到了李后主的手中才真正变得眼界开阔、感慨深沉,从伶人舞女的娱乐之作变成了士大夫的抒情之作。
周介存把李后主的词排在温庭筠、韦端己之下,实在是颠倒黑白。
《人间词话》文论话语英译研究
DOI :10.13888/ki.jsie (ss ).2021.04.018《人间词话》文论话语英译研究费钰茜,孟祥春(1.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外语与通识教研部,辽宁沈阳110167;2.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6)摘要:对《人间词话》原本的研究甚众,而对其英译研究甚少。
在诗学范畴下选取核心话语进行案例对比分析,可得出涂译本的“三失”和李译本的“二失”。
对两译本不足之处的解决之道在于“中西互参互释”,即英译时应首先考察话语在中国传统诗学中的内涵,再考察话语是否有西方文化的外延,翻译出其文论话语的特色,推动中西方文论话语的对话与交流,进而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王国维;《人间词话》;文论话语;“中西互参互释”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17(2021)04-0090-03收稿日期:2021-07-16作者简介:费钰茜(1995-),女,辽宁锦州人,硕士。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诗学词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人间词话》现有两个经典英译本,香港学者涂经诒的译本《人间词话》汉英对照版再版于2016年,美国汉学家李又安(Adele Austin Rickett )英译的《人间词话》出版于1977年。
在诗学范畴下将《人间词话》中的文论话语分类整理,可分为诗意、诗人和诗品三个方面。
选取典型例子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涂经诒译本(以下简称“涂译本”)的“三失”和李又安译本(以下简称“李译本”)的“二失”,提出采用“中西互参互释”可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一、《人间词话》诗学范畴英译比较研究《人间词话》体现了王国维中西融通的特点。
书中话语有的根植于中国传统诗学,有的既有中国传统诗学的特点,又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以下将从诗意、诗人、诗风诗品三个方面选取核心话语示例对其加以分析。
1.诗意《人间词话》开篇即论“境界”,“境界说”是王国维诗学的一大特色。
王国维开篇即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1]1。
王国维诗词英译
王国维诗词英译提供以下几首诗的英译:《采桑子·高城鼓动》The Drum Sounds from the High City Wall (to the tune of Cai Sang Zi)By Wang GuoweiDrum beats over the city wall,wicked lamp in dim glowIn bed, yet awakeDrunk, but not quite soWild geese astray are sending forth one or two starling notesLife is but a willow catkin in the windJoyous, but aloneGrieved, no one knowsAll are drifting like duckweeds on the water flow《人间词话》节选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in a consideration of tz’u is ching-chieh. If a tz’u has ching-chieh it will naturally achieve a lofty form and naturally possess eminent lines. The unique excellence of tz’u of the Five Dynasties and Northern Sung periods rests precisely on this point.请注意,诗词的翻译是非常主观的,不同的译者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如果你需要特定的诗词或更详细的翻译,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的翻译人员。
人间词话七则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间词话七则原文|翻译及赏析朝代:清代作者:王国维原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鱼儿出,微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原文及翻译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原文及翻译〔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鞦韆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像已不逮矣。
〔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人间词话英译
人间词话英译
“人间词话”是一部经典的中国传统诗歌作品,它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于世。
然而,对于非中文母语的人来说,理解和欣赏这些诗歌作品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因此,英译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人间词话诗歌的英译工作需要将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准确地传达出来,同时保持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领会,然后找到最贴切的英文表达方式。
这需要译者具备非常高的语言功底和诗歌鉴赏能力。
在英译人间词话诗歌时,译者需要注意保持原诗的意境和美感。
有时候,直译并不能完全传达原诗的美妙,这就需要译者根据原文的意思,采用更贴切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就能够在英文译文中得到恰当的体现。
另外,诗歌的韵律也是译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诗歌的韵律能够增强诗歌的美感和表现力,因此在英译时,译者需要尽量保持原诗
的韵律和节奏。
这需要译者具备出色的语言功底,以及对英文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敏感度。
总的来说,英译人间词话诗歌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艺术性的工作。
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诗歌鉴赏能力,才能够将原诗的意境、情感和美感准确地传达出来。
通过这样的努力,人间词话这部优美的中国传统诗歌作品就能够被更多的非中文母语的人所理解和欣赏。
人间词话原文及白话翻译
《人间词话》原文及白话翻译【卷上】〔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
有境界的词,就自然而然会有很高的格调品位,自然而然出现著名的诗句。
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那么独创绝世的原因就在这里。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词中既有诗人想象造出的虚拟意境,又有描写现实的真实意境,这就是理想派和写实派这两个词派相互区分的地方。
但是这两个词派很难完全区分开,这是因为大诗人所想象出的虚拟意境一定符合自然规律,而描写的现实意境同样必然接近诗人的理想信念。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有的诗词表达出诗人自我的情感,也有的诗词表现出诗人忘我的境界。
例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是写出的景物带有诗人自己的情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就是没有写到自己的情感经历,纯粹写景物。
写有我境界的诗人,从主观去看事物,所以写出来的景物都带有作者情感的主观色彩。
写忘我境界的诗人,客观地看待事物,所以诗词中分不出哪句抒写自我感情,哪句描写事物。
以前的诗人作词,写有我境界的主观诗比较多,却不一定有能力写出无我境界的客观诗,所以能写出无我境界的诗人在众多文人墨客之中能独树一帜。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无我境界只有在诗人心境澄明、自由静穆、超越欲念之时才能获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82018年13期总第401期翻译研究ENGLISH ON CAMPUS王国维《人间词话》英译本校勘——以“境界说”标准下的诗、词译文为对象文/杨菲【摘要】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两个英译版本(“涂译”和“李译”)出版至今已逾40载。
由于时代及译者自身的局限性,部分诗、词的译文存在若干问题,为让译文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对存在争议的译文进行校勘就变得尤为迫切。
《人间词话》以词评为主,也兼诗评。
在诗词评论中,王国维大量选取诗词原句阐释和佐证自己的诗词评议理论。
若上述诗词的翻译有失精准,则势必会影响英文读者对王国维词评理论的理解。
中国古典诗词重在“写意造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 “境界说”,并将其作为诗词评议的核心标准。
本文拟借助静安先生的“境界说”理论,对《人间词话》中部分存在争议的诗、词译文进行分析,并提出新的翻译方式。
【关键词】《人间词话》;“境界说”;校勘【作者简介】杨菲(1986.12- ),女,汉族,山东泰安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翻译硕士,助教,从事翻译、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王国维《人间词话》英译本校勘》,2017年海宁市社科联规划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建设文化中国、扩大国学的海外影响力,已成为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王国维作为国学大师,其思想和著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
作为中国近、现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用西方哲学的理念去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此为思想纲领,写就《人间词话》。
这一词话巨著从中西结合的独特视角点词评诗,在海外文学理论批评界引发了广泛关注。
故而,对《人间词话》现有英译本的校勘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献综述目前,《人间词话》的英译本主要有两种:1970年出版的“涂经怡版”(以下简称“涂版”)和1977年出版的“李又安版”(以下简称“李版”)。
“涂版”和“李版”的作者分别是台湾人和美国人,从知识结构和话语方式来说,她们对于《人间词话》的理解存有偏差。
王晓农认为,“涂版”仅以英文译注了出刊于《国粹学报》的64则,有失全面;“李版”的英译本更加完整,且李又安的母语是英语,因此在表达上更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但学界对于“李版”的褒贬不一,刘若愚(1979)认为,该译本的译文往往不太准确或误导读者之处较多;彭玉平(2012)虽认为“李版”比“涂版”在英语语法上更为合适,但“李版”也存在诸多误译的情况。
《人间词话》以词评为主,也兼诗评。
在诗、词评论中,王国维大量选取诗、词原句阐释、佐证自己的诗词评议理论。
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决定了诗词英译需克服中英诗词间的文化差异、形式差异和结构差异。
中国古典诗词十分重视“写意造境”,针对这一点,王国维提炼出了 “境界说”,作为诗词创作的主要原则和诗词评议的核心标准。
为实现诗词的平等式或超越式英译,本文拟借“境界说”理论,对《人间词话》存在争议的部分诗、词译文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更加契合英文读者需求的翻译方式和译文。
二、“境界说”概述“境界说”作为《人间词话》的思想核心,沟通王国维之全部主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分角度对境界进行了阐释:词话第六则提出了“有境界”和“无境界”的理念;第三、四两则阐明了“境界”的两种类型——“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第三十五至四十一则对诗词创作的“隔”与“不隔”进行了详细说明。
三、“境界说”标准下的《人间词话》诗、词英译基于王国维“境界说”的二个层面——“有境界”和“无境界”及“隔”与“不隔”,下文将对涂译本和李译本差异较大的诗、词译文进行筛选,并结合许渊冲的译文进行分析、尝试提出校勘建议。
1.诗词英译之“有境界”和“无境界”。
王国维引用宋祁《玉满楼》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来阐释何为“有境界”:单凭一个“闹”字便赋予整幅图画以生气,灌注诗中各个意象以精神。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此处“闹”字堪称隽永。
“炼字”出境界的方式,同样适用于诗、词英译。
只有将汉语诗、词中的点睛之笔译为神似的英文,方可赋予译文以饱满精神。
以下为涂、李、许三人译文:The spring bustles at the red blossoms of the apricot trees. (涂译)Red apricot blossoms along the branch, spring feelings stir. (李译)On the pink apricot branches spring is running wild. (许译)上述三则译文就“闹”、“红杏”、“春意”三个语言点提供了不同的译文。
根据前文所述,“闹”字为全文点睛之笔,赋予全诗以蓬勃的生命力。
“bustle”一词本意为“noisy or2018年13期总第401期翻译研究ENGLISH ON CAMPUSexcited activity”,含贬义色彩,有悖于春意盎然的全景构图。
“stir”意为“agitation and disturbance; mixing liquid”,译为中文时与“搅动、搅拌”更为接近,与诗人意图却有出入。
许译“run wild”有“crazy, out of control”之意,能够生动地体现出盎然春意“调皮、不受约束”的特质,颇具“春色满园关不住”之意境。
故本文以为许译更佳。
此外,“红杏”一词,三位译者也有不同译法。
其中涂译与李译相似,都将“红杏”按照字面意思直接译为“red apricot”或“red blossoms”,只有许渊冲将其译为“pink apricot”。
《广谱群芳》有关于杏花的描述:“花二月开,未开色纯红,开时色白,微带红,至落则纯白矣。
”回顾宋祁的《玉满楼》,“红杏”一句的上阙为“绿杨烟外晓寒轻”,说明此时为轻寒初春。
再结合“春意闹”,推断此时红杏已初开。
因此,此时杏花应为花瓣初开时的粉红色,所以“pink”一词更为恰当。
王国维还征引张先《天仙子》中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
这一“弄”字“将静物动态化,赋予无情之物以情思意绪,体现出炼字的精工巧妙。
”(《人间词话鉴赏辞典,第22页》)。
三位译者的译文如下:The moon arises through the clouds as the flowers joyfully play with their shadows. (涂译)As the moon breaks through the clouds, flowers play with their shadows. (李译)The moon breaks through the clouds; with shadows flowers play. (许译)三种译法分别对“破”和“云破月来”的时间顺序做了不同处理。
此处“破”字赋予“云”以被动、无奈的情感,表达词人对人生无法掌控的无力感。
因此,“破”字的翻译应注重力度的表达。
涂译将“破”译为介词“through”,而李、许二家则译为动词词组“break through”。
相比之下,动词 “break”与张先的意图更为接近。
此外,“云破月来花弄影”看似随意堆砌,实则包含着合乎真实自然规律的时间顺序。
英译时同样要恪守这一标准,将原文隐含的时间顺序如实传译。
对于衔接词的补译,涂、李两位译者选用了“as”而许渊冲选用了“with”,都表达“同时”。
不同的是,许译在句中添加了“;”,虽表并列,但形式上却有分隔的感觉,因此本文认为此处李译更符合境界说的标准。
2.诗词英译之“隔”与“不隔”。
受叔本华“直观说”影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评价“境界”的一对概念:“隔”与“不隔”,并认为“不隔”的精髓在于“直观”,;而“隔”则指掺杂了人物情感的状态。
欧阳修所作《少年游》上阙“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被王国维推崇为典型的“不隔”之作,而下阙“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
那堪疏雨滴黄昏。
更特地、忆王孙。
”却被王国维诟病为“隔”。
先看涂、李二人对上阙部分内容的翻译:A thousand miles, ten thousand miles…. (涂译)A thousand li, ten thousand li….(李译)关于“里”的翻译,涂译为“miles”,而李译为“li”。
众所周知,“miles”为“英里”,并非原文之“里”。
因此,此处李译更佳。
再看下阙中一小句“谢家池上,江淹浦畔。
”此句因欧阳修套用典故而被王国维诟病。
此句的译文如下:On the pond of the Xie family, Jiang Yan (444-505) by the bank of the river. (涂译)Beside the pond of Mr HsiehOn Chiang Yen’s banks and shores. (李译)此处“谢家”是指谢灵运,“江淹”为江淹本人。
秉承“不隔”的原则,译文应极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形韵,因此上述两个人物直接用拼音译出,并辅以解释。
建议翻译如下:Beside the pond of Xie Lingyun (385-433, great poet, litterateur and traveler, here “the pond of Xie Lingyun” refers to a poem created by Xie Lingyun “Grass grows along the pond” to express the sadness of departure),On Jiang Yan’s (444-505, statesman and litterateur) banks and shores (here this sentence relates to the poem composed by Jiang Yan “walk you to the southern bank of the river to send you afar, how sad I am”).如上,特殊名词英译时,若英文中无对应词汇,当采用译释并举的方式对原文加以翻译和解释,如此方能保持译文与原文“不隔”。
四、结语本文在根据王国维的“境界说”理论对《人间词话》部分诗词英译进行具体研究的过程中,虽然尝试借王国维词评理论的核心“境界说”为标准,对现有的涂译、李译和许译三种代表性译文加以对比、校勘,但仅仅停留在个别字词等微观层面,且受涂译篇章限制,译文对比、校勘范围也仅仅局限在前六十四则中的极少数诗词。
因此,研究成果较为浅陋。
如果能从更加宏阔的层面对《人间词话》全部诗词进行整体把握,或许能进一步探索王国维词评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启发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