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1全册同步检测1-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1-1a

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1-1a

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大禹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B.禹建立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位帝王C.大禹功绩卓著,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D.原始社会被奴隶制王朝所取代答案 D解析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夏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国王,说明了中国社会进入王朝时代。

故选D项。

2.史载: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

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一叙述表明商代()A.封邦建国制度并未确立B.宗法制度并不成熟C.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确立D.世袭制度并不严密答案 C解析A、B两项符合史实,但均与材料无关。

根据“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可知,当时有严密的世袭制度,“以兄终弟及为主”,但嫡长子继承制还未确立,故D项错误,C项正确。

3.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这最能说明()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答案 D解析从题干情境看,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不是向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说明祖先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重要,反映了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故D项正确。

4.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对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

这表明分封制()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诸侯王进行武力兼并的同时,对被兼并地区进行文化渗透,从而传播了周王朝代表的中原文化,故D 项正确。

5.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B.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C.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D.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答案 A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明确西周分封体系的特点。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文档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文档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单元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武丁卜辞》中有“乙巳卜毂贞(壳上的纹路),王大令衆(众)人臼恊(协)田……”的记载,由此可见商代的政治特征是()A.神权王权密切结合B.王位世袭制的实行C.井田制的广泛盛行D.统治集团矛盾重重答案:A2.《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封建礼制答案:D3.(2012·青岛模拟)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答案:C4.(2012·福州期末)下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

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A.君主专制B.郡县制C.宗法制D.分封制答案:C5.《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答案:B6.《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材料表现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答案:D8.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

2020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第2课

2020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第2课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三字经》中说:“周辙东,王纲坠。

”这反映出(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B.封建社会已经确立C.宗法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D.人民渴望东周实现统一2.(2019·安阳高一检测)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最终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郡县制的出现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D.宗法制和分封制被破坏3.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 )A.分封制度B.世袭制C.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4.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

其主观目的是( )A.炫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C.寻求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5.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

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任命郡守和县令C.管理全国军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6.(2019·长沙高一期末)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 )A.立法权B.财政权C.军事权D.监察权7.(2019·阳江高一期末)2019年2月5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 )①中央和地方②君权与相权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④汉族与少数民族A.③④B.②③C.①②D.②④9.(2019·郑州高一检测)柳宗元评论秦始皇时指出,他“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版)

第一单元第2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清人顾栋高考证:“鲁在春秋实兼有九国之地,齐在春秋兼并十国之地,晋所灭十八国……楚在春秋吞并诸国凡四十有二,宋在春秋兼并六国之地。

”这种现象对中国发展进程的推动作用是() A.使中国实际上处于分裂的状态B.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C.加速了国家向统一的方向发展D.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解析: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减少,统一的趋向日益明显,由此可知C项正确;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度逐步瓦解的时期,而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加速封建化进程,由以上分析可知,B、D两项错误;中国处于分裂状态仅是对当时社会状态的描述,不属于对中国发展进程产生的推动作用。

答案:C2.(2016·北京夏季会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是()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王嬴政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故选D项。

答案:D3.(2016·广州学业水平测试)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A.分封制度B.世袭制C.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

A、B、C三项在西周时已实行,秦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

答案:D4.(2016·江苏学业水平模拟)《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材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都反映了皇权至上和专制独裁,这一制度是指皇帝制度。

答案:B5.(2016·湖南学业水平测试)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

新课标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全套同步测试

新课标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全套同步测试

新课标高一历史同步测试(1)第一单元内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2.下列西周诸侯国中属于同姓封国的是①齐②鲁③燕④晋⑤宋()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3.西周的宗法制()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来 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4.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A.礼仪B.政权C.风俗D.政治制度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6.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分封诸侯国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7.《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统治者非常()A.尊重祖先B.迷信无知C.重视礼仪与征伐 D.善于带兵打仗8.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9.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

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A.各国普遍进行改革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奴隶起义频繁10.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发生在()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B.公元前三世纪后期C.公元三世纪前期D.公元三世纪后期11.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地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12.有关秦朝的“三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B.在责、权方面相互牵制C.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D.郡守与“三公”地位相同13.根据秦朝的中央官制,地位一样的官职是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太尉④廷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4.秦朝开凿的灵渠沟通了哪两条河流?①河水②淮水③江水④湘水⑤离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15.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乃举措暴众而刑太极故也”D.“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国之后也”16.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17.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A.加强君主的权力B.扩大“三公”的权力C.提高行政效率D.实现权力制衡18.“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突出地说明东汉时期()A.“三公”已无任何权力B.尚书台权倾一时C.君主权力明显加强D.“三公”与尚书令矛盾尖锐19.下列地方行政机构最初作为监察区出现的是①郡②县③州④道⑤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20.隋文帝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实行两级制。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C.确立了财产等级的参政制度
D.颁布了免除一切债务的“解负令”
4.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
A.组成“四百人会议”
A.组成“四百人会议”
B.发放公职津贴
C.颁布“解负令”
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A
【解析】:发放公职津贴是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措施,据此可排除B;材料中“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这一信息所反映的就是“解负令”,所以材料中强调的“民主原则”就不可能再是“解负令”了,据此可排除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是克利斯提尼时期的民主措施,据此可排除D;所以本题选A。
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7.阿里斯泰德指挥过著名的马拉松战役,且在抗击波斯侵略的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马拉松战役之后,他利用职权,企图在雅典建立一个由少数贵族掌权的政府。于是,在一次公民大会上,雅典公民便以阿里斯泰德操纵国政为由,用陶片放逐法将他放逐了。这表明( )
B.发放公职津贴
C.颁布“解负令”
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5.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划分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该措施的积极作用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这样一种说法,在中国古代“皇”即大之意,“帝”即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

“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始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2.在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开始形成于A.商朝B.周朝C.秦朝D.唐朝3.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委以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4.“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皇位世袭B.皇帝独尊C.君权神授D.家天下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B.开创皇帝制度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6.《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据此,秦朝实行了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7.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8.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

秦朝能够完成这一工程是基于A.农村经济的兴盛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C.工匠水平的高超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9.“(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

……已破陈,即县之。

”“(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B.楚庄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D.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10.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给交通工具带来革命性飞跃的重大发明是()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B.飞机的发明和使用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D.电力的广泛应用2.我们习惯上把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B.通讯工具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3.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主要是指()A.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C.克服了生产的无计划性D.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4.2012年第30届奥运会将在伦敦举办,曾参加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的运动员可能会()①在房间内的白炽灯下看比赛安排表②穿着塑料胶鞋出现在赛场③用电话询问比赛情况④乘坐轮船去法国参赛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5.下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美国钢铁业统计表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6.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

下列各项不属于电力应用的是A.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B.西门子制成发电机C.格拉姆发明电动机D.电灯等电气产品的涌现7.按照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选项,正确的顺序是①生产力的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③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④垄断组织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8.1900年,人类可使用的最新交通工具应是A.汽船B.飞机C.汽车D.火车9.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垄断的认识正确的是①首先出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②它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③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④它加快了列强侵略扩张的步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A.19世纪晚期B.19世纪中期C.18世纪60年代D.20世纪初期11.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电力的广泛应用B.内燃机的应用C.飞机的研制成功D.垄断组织的出现12.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表现: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②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③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④国际分工日益明显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二、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垄断组织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免不了兼并。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早培植水稻和粟B.商周时期普遍使用青铜农具C.隋唐时期出现的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D.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江浙地区3.《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

A.牛耕的出现B.牛耕的推广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4.你若去新疆旅游,手持下图所示门票参观。

为使自己充实这一人文旅游,之前你应了解其历史渊源。

下列有关其开凿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源于战国都江堰B.源于汉朝龙首渠C.源于汉朝的漕渠D.源于汉朝的白渠5.史书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 ()。

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6.下面这幅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

A.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先进的纺织技术7.图l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B.犁耕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8.“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

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荡绿。

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这首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农业的落后性9.《汉书·食货志》载:“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材料反映了()。

A.农家生活自然祥和B.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C.小农生活的艰辛D.牛耕的使用与推广10.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2.下面是不同的人生、生活设计,哪一设计在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眼里可能被认为是幸福的人生、生活()A.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一种共同的习俗和法律下,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大家公平、自由地生活B.法律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现人民大众对资产阶级的专政D.努力追求财富,以财富为标准,实现人生价值3.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

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

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

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B.尊重自然规律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D.渴望征服自然4.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观念蕴含的文化精神是()A.蒙昧主义B.禁欲主义C.人文主义D.浪漫主义5.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新”是指()A.开始实事求是说明事物的内在原因和本质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人类社会上去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D.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6.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

这主要是指他()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C.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D.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其中武士们()A.统治国家B.保卫国家C.负责生产D.掌管立法8.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下列有关亚里士多德对“中庸之道”的看法不正确的是()A.人生哲学是哲学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B.任何事物都有过度、不及和中间三种状态C.任何行为过度与不及都会产生失误D.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9.智者学派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10.下图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众神之神——宙斯”的形象。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刑罚、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A.是贵族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B.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C.是广大奴隶积极斗争的结果D.是外来文化渗透的结果2.公元前452年至公元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

公元前450年,又增编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这一过程说明( ) 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C.罗马法学体系的完善和成熟D.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3.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B.维系帝国的需要C.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D.外来移民的需要4.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

”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5.“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

因为万民法( )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6.“《十二铜表法》中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等相互交错。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图是某历史老师备课笔记的片段,请判断他备课的最准确的主题是A.西周的建立B.西周的分封制C.西周的宗法制D.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的等级序列B.“周王——诸侯——士——卿大夫”的等级序列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D.“周王——士——卿大夫——诸侯”的等级序列3.法官断案:谁来继承诸侯的王位?案例陈述:西周某时期某诸侯,他娶了个妻子(正妻),婚后生了大女儿,随后他又娶了个妻子,先后生了大儿子、二儿子;几年后,他的正妻生了个三儿子。

不久这个诸侯因病去世,那么,由谁来继承诸侯呢?A.大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4.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5.《史记·周本纪》记载:“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以上材料中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①同姓亲族②功臣③殷商的降族④原被商灭掉的古国后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太庙位于北京市天安门的广场东北侧,又称为“宗庙”或“太室”,是古代帝王供奉和祀祖先的地方。

其建筑外形的特点有①建筑气势雄伟,结构对称,层次鲜明②其说明了中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对列祖列宗的膜拜③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的重要内容④其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红楼梦》中冷子兴对贾府情况介绍的片段:“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文化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家天下”取代“公天下”B.宗族关系也是基本的政治关系C.采取民主方式推选国家最高掌权者D.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2.《书序》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

”这里所说的“诸侯”①臣服于商王朝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④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指的是西周推行的A.氏族制B.分封制C.禅让制D.宗法制4.下图漫画是“姜太公钓鱼”。

西周建立后,齐国是他的封地,他属于受封的A.周天子的亲属B.功臣C.古代帝王的后代D.归附的部落首领5.右下图反映了春运期间农民工返乡过年的情景,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注重亲人团聚密切相关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世袭制6.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 AB. BC. CD. D7.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热议。

影响今天中国人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禅让制8.某中学历史探究小组围绕西周的制度开展探究性学习,其中关于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的实质得出的正确结论应该是A.嫡长子继承制B.都维护封建统治C.都属于等级制D.都是大宗和小宗关系9.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10.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①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11.“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A.是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B.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贸易组织C.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D.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总称2.《布雷顿森林协定》最早的倡导国不包括()A.苏联B.美国C.中国D.新加坡3.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这得益于()①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②经济实力的空前膨胀③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④科技领先创新能力强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作用是()①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②确立了战后美国始终如一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③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④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是()A. B.C.D.6.“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①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②美国由此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命脉③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④美国拥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5以上的投票权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7.“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表现是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关键职务由美国人担任②美国取得对以上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最大表决权和对重大问题的否决权③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8.下面关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国、美国等国家1947年签署B.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C.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国际环境D.确立了自由贸易的世界经济体系9.下面是美国黄金储备在世界黄金储备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表:上述数据说明()A.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B.战后美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债务国C.美元成为黄金的代表,在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D.战后世界银行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10.为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推动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2.阅读1929—1933年美、法、德、英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统计表表格说明的问题有 ()②各国对经济危机干预不断减弱③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④美国和德国受到的破坏程度最大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3.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球,最重要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B.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C.世界市场的作用D.“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4.自由放任主义认为,社会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指 ()A.市场的自我调节B.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C.政府刺激消费的措施D.政府大量发行纸币5.在危机面前,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却对缓解危机无济于事,甚至起到相反作用,这是因为 ()A.胡佛的措施未改变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本质B.罗斯福所率领的反对党的抵制作用C.美国人民受危机打击严重,已完全失去信心D.美国人民不适应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6.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范围广、危害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盲目扩大生产供需矛盾激化B.自由放任政策影响政府调控C.金融市场混乱导致经济崩溃D.法西斯势力兴起并推波助澜7.1932年,在欧洲5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经济危机最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巨额的战争赔款造成的B.严重依赖美国资本,由美国经济危机引发的C.国民经济军事化造成的D.英法向德国转嫁经济危机造成8.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 ()A.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运行机制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9.美国80年前的某一天,出现了下图的状况,这一天被称为()A.黑色星期一B.黑色星期四C.黑色星期六D.黑色星期五10.面对几年来被大萧条折磨得精疲力竭的前总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

A.沿海开放城市B.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D.内地开放城市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被圈中的地区()。

A.实行资本主义制度B.实行特别的经济政策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D.率先包产到户3.“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它已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上述材料是某一文学作品中对某一个城市的描述,这个城市应该是()。

A.广州B.上海C.深圳D.珠海4.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

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5.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

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

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开放沿海城市B.设立经济特区C.浦东的开发、开放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6.下表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工业迅速发展 B.经济体制改革C.对外开放 D.出口增加7.1979年春,广东省委书记提出:“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

”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8.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海上的一次战役。

有人曾作诗“城上神威炮万斤,枉资倭寇挫吾军。

后来天道终归汝,致远深沉第一勋。

”此诗是纪念A.丁汝昌B.刘步蟾C.林永升D.邓世昌2.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

据此可推知A.清军战斗给养落后日军 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 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3.下图为近代英国出版的时政漫画:“巨人杀手”,画中中国巨人已经被小矮子砍翻在地,就差砍头了。

该漫画描述的战争最有可能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4.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

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做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

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

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蔓延开来。

这个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学者马勇认为,帝国主义侵略,中西文化冲突,地方政府的偏袒等因素是义和团运动的触发点。

但仅仅说到这里远远不够,依然显得太抽象,很显然,义和团运动的发生还有具体原因,即《马关条约》。

这是因为这个条约A.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B.给予传教士在华传教的特权C.又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D.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6.河北保定有一处古莲花池。

有一次,慈禧太后出行返回北京时要住在保定莲池行宫。

为迎接太后入住,许多工匠开始整修园子,有一位老工匠在莲池水中亭的顶部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

这件事应该发生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中法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7.阅读下面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各国军队阵亡人数统计图。

该图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英国在华势力被日俄排挤B.日本成为重要的侵华力量C.英国侵略中国失去优势地位D.当时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变动8.“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

统编版历史必修一同步检测-中国史第2课

统编版历史必修一同步检测-中国史第2课

1.《春秋》载,在242年间,鲁国国君曾朝贡周王三次,朝觐齐国十一次,朝贡晋国二十次。

朝贡楚国二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 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B. 诸侯国间联系加强C. 周天子势力日益衰微D. 鲁国国力最弱2.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卧薪尝胆、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A. 奴隶制开始瓦解B. 封建制度确立C. 生产力飞速发展D. 诸侯兼并争霸3.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变法运动的推动B. 宗法观念的增强C. 民族交融的加强 D 百家争鸣的推动4.春秋战国以前,黄河流域仅有防洪排涝的零星沟渠工程;战国时期,才出现了大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铁制生产工具发展B. 自然灾害日益严重C. 黄河流域经济发达D. 国家重視农业生产5.西周的诗篇中有不少描写“千耦其耘”劳动场景的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则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 国家政权对小农剥前压边加剧B. 田赋转以劳役形式为主C. 铁犁牛耕导致经营方式的变化D. 农业生产趋向精耕细作6.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这些措施()A. 实现了秦国的国富民强B. 提高了秦国的土地生产率C. 促使自耕农的大量增加D. 导致秦国劳动力严重过剩7.下表反映的是孔子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内容。

据此可知,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目的在于()A. 学习致用,以行其道B. 有教无类,齐物逍遥C. 礼法并施,义以为上D. 崇尚官位,致道达仁8.老子认为“道”是先于天地生成的,是天地万物之源,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体现了老子()A. “无为而治”的思想B.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C. “隆礼重法”的思想D. 朴素的唯物论9.孔子认为人生应扎根于社会现实,极力主张从道德领域解决人生及社会的一切间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2012·南京模拟)秦能够统一六国的条件有()①秦国实力的强大②人民渴望统一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④各民族的初步融合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2.(2012·启东高一检测)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

秦朝能够完成这一工程是基于()A.小农经济的兴盛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C.工匠水平的高超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3.(2012·大同模拟)“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皇位世袭B.皇帝独尊C.君权神授D.家天下4.(2012·常州学业水平检测)“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这反映了()A.三公九卿互相制约B.秦律严苛细密C.皇权至高无上D.丞相独揽大权5.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6.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7.(2012·济宁调研)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

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 A.丞相B.太尉C.九卿D.郡守8.(2012·潍坊高一检测)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A.定期朝觐皇帝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9.(2012·广东六校模拟)前不久,中国多个省份进行了“省直管县”试点。

现在的县制最早应追溯到古代的郡县制。

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最早是秦朝统一全国后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是一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10.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11.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爵位世袭制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④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2012·广州调研)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制度时说:“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材料二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历时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实边,动辄数万家;颁布“挟书律”、焚书坑儒等。

(1)据材料一,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2)根据材料及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请简要阐述一下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

……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

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来说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

……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三当小燕子满天飞的时候,人们表面上陶醉在赵薇的大眼睛里,实际上是沉浸在大清皇帝的龙恩里,多好的皇帝,嬉笑怪嗔富有人情,体恤下情联系群众。

真该怪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让我们不再有这般的福气。

于是伪造了些虚拟皇帝,虚拟的幸福。

古代的臣民臣妾们真如人们眼前的影视剧那么美好吗?没有。

难怪鲁迅要说,翻开整部中国历史,看到的只有“吃人”和“被吃”几个字。

杜甫有诗:“被驱不异犬与鸡。

”可惜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些古已有之的不平而鸣,对皇权罪恶的批判,反而被越来越多对清官和好皇帝的称赞取代了。

请回答:(1)据材料一列举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2)材料二对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怎样的深刻批判?(3)材料三反映了当前文艺领域的什么现象?对这一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详解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秦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①②④是秦统一的客观条件,而③是秦统一的主观条件,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答案】 D3【解析】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帝地位独尊、权力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而材料只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地位独尊,并未体现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家天下的特点。

【答案】 B4【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上”是指皇帝,由此判断皇帝控制了全国大权,至高无上。

【答案】 C5【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答案】 B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秦朝太尉的虚设实际上表明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可以保证统治的稳定,A项和题干要求不符,C、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答案】 B7【解析】朝议的参与人员是中央官员,郡守属于地方官员,不能够参加朝议。

【答案】 D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首先明确这些官员是由中央任命并对中央负责的地方官员,可以排除B、D两项;A项属于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

【答案】 C9【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的有关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据此②④说法正确。

【答案】 C10【解析】分封制产生了很多诸侯,造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因此A项说法正确。

秦统一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建立的目的是削弱地方的独立性,C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C11【解析】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机构(郡县)三方面的内容。

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一人任免,故②错误,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 C12【解析】材料信息是指秦朝废除了分封制。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因此,分封制的废除,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答案】 D13【解析】第(1)问以《过秦论》的史料来判断秦的统一的意义;第(2)问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回答,要求辩证地看待其影响。

【答案】(1)支持态度;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

(2)积极方面: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

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消极方面:①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

②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加强思想控制。

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

14【答案】(1)政治上:确立皇帝制度;采用法家学说;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将各国的贵族迁到都城。

军事上:解除六国武装,将秦军派驻各地。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

(2)忽视人的价值和权利,扼杀人性。

(3)现象:对封建帝王歌功颂德,缺乏对皇帝制度的深刻认识。

看法:反映了文艺创作题材的贫乏,不利于塑造国民民主精神,不利于政治民主化进程。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