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教案2(川教版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21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2川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的内容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中第二子目“三大改造”讲述了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八、课堂
1. 课堂评价:
- 通过提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基本概念、三大改造的内容和目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 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和思考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①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就
②探索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③对后世和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6.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①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②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不足和遗憾
③未来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7.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①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2.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案(1)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知道我国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
记住国家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提出的“两个确保”。
知道和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和人们就业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理解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典型历史图片,讲述典型事例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采取分组开展调查、收集资料、分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与意识。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评价,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培养和提高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法与基本方案的能力。
通过设计课后延伸内容与问题,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调查、拓展知识,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过程:典型事例导入→现状问题设计→讲、评、讨论解决问题→归纳升华认识方法:问题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课前的社会访谈、调查)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认识打破“铁饭碗”、“下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努力学习,积极面对社会竞争与挑战。
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了职工离退休、失业、就医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教材分析:本课包括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两个知识版块。
就业制度的变化包括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再就业工程、人们就业观念的变化和农民就业问题四个方面的内容。
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包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隐含了改革就业制度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改革就业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2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2‖教学主题‖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目标‖1、了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2、知道一五年计划实施的时间及其重要任务与主要成果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的时间及其性质;4、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以及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及其标志等基本史实;5、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纲。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必要性、《54宪法》的特点‖教法、学法‖多媒体课件,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第一个五年计划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学生回答)步骤二、新课讲解导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从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历史。
经过三年经济的恢复,1952年人民民主政权得到了巩固,国民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党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及路线。
过渡时期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的时期。
第一目: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课件设计(展示课件)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五四宪法》)(5)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师补充: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民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师生互动全国人民欢聚一堂共商国家大事.由人民参加商议国家大事,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了国家的主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入会场国家领导人参加一届人大会议从左起依次是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刘少奇、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第三目、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教师引导学生互动教法学法1、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1953年-1956年提问法2、什么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 川教版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向、任务及其主要成果;《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通过的时间、性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内容;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标志。
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二、能力与方法1.让学生了解“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其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能力。
2.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诞生过程,培养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2.“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离不开苏联的帮助,但决定性的因素在于中国人民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的完成。
二、难点“一五”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原因、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的特点。
教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从新某某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这一历史时期。
经过建国初期三年时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人民政权巩固,为我国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本课即是讲述从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情况。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本目讲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以及依据总路线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实施情况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首先明确什么是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时并没有对过渡时期规定具体时间,而是以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基本改造成为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任务的完成,作为过渡时期结束的标志。
1952年,曾预计要用15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这一任务,而实际上我们只用了7年,即我国的过渡时期从1949年开始,至1956年结束。
川教版历史八下《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案
川教版历史八下《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案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方针。
记住国家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提出的“两个确保”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和人们就业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3、理解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典型历史图片,讲述典型事例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己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教学重点:1、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变化及所取得的成就2、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改革就业制度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课前准备:查资料、查练习题教学方法:纵向联系法、讲述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教具设计:电脑、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从课本的导语直接导入:人们多年固守的“铁饭碗”是怎样打破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怎样的根本变化?我国初步形成了怎样的社会保障体系?二、导标:(1)出示教学目标(2)出自自学提示题(师生共同完成任务,以提问和举手回答问题的形式解决自学指导。
)[就业制度的变化]1、我国就业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就业制度变化的目的又是什么?(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2、改革开放以为我国就业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哪些成就?(逐步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成就表现:就业渠道拓宽,就业规模扩大,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重大成就)3、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国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①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②采取积极主动的就业服务措施,对下岗职工进行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③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就业”的战略方针④为下岗失业人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4、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过去人们多以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为荣——转变为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多依靠政府统一安排工作——转变为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和自谋职业己逐渐被人们接受)5、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上取得怎样的成就?(①解决了两亿多农民的就业问题②农民收入增加,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1、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内容是什么?(①国家明确提出“两个确保”,即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②进一步完善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了职工离退休、失业、就医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三、测标(分层练习)1、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成绩表现在( B)①就业观念转变②就业渠道拓宽③就业规模扩大④就业服务体系形成⑤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形成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④D、②④⑤2、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C)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②职工失业保险制度③职工医疗保险制度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⑤职业培训制度A、①②③⑤B、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四、课堂小结:1、就业制度的变化:A、就业制度的变化B、再就业工程C、人们就业观念的变化D、农民就业问题2、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的措施/内容方面讲述,还有作用五、补标(作业)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有( A)①养老保险②医疗保险③失业保险④社会救济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成绩表现在(B)①就业观念转变②就业渠道拓宽③就业规模扩大④就业服务体系形成⑤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形成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④D、②④⑤3、“两个确保”即,。
川教版历史八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向、任务及其主要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的时间、性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内容;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标志。
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二、能力与方法1.让学生了解“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其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能力。
2.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过程,培养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2.“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离不开苏联的帮助,但决定性的因素在于中国人民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的完成。
二、难点“一五”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
教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这一历史时期。
经过建国初期三年时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人民政权巩固,为我国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本课即是讲述从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情况。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本目讲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以及依据总路线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实施情况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首先明确什么是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时并没有对过渡时期规定具体时间,而是以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基本改造成为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任务的完成,作为过渡时期结束的标志。
1952年,毛泽东曾预计要用15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这一任务,而实际上我们只用了7年,即我国的过渡时期从1949年开始,至1956年结束。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案川教版
4.教学手段:讲解、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历史图片展示等。
5.教学辅助工具:时间轴、流程图、图表等。
6.教材教辅: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材、教师用书、参考资料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奥秘。
7.我国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包括就业市场的现状,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板书设计
1.目的明确:板书设计应紧扣教学内容,明确展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结构清晰:板书设计应具有清晰的结构,分为几个部分,如概念介绍、历史变迁、重要性、改革与完善、现状等,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整体内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学习主题 第2课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案 川教版
教师教育文化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教师是国家教育事业中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
因此,制定一套合理的教师教育文化建设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设定教师教育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文化素养,使其能够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三、培训机制建设1.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每个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培训;2.选拔优秀教师组织具有专业素养的培训师团队,针对不同层级和专业领域进行培训;3.加强师资培训和培训成果的评估,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培训效果。
四、教育观念更新1.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提倡范式转换,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3.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五、文化素养提升1.加强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教师的学术素养;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和教学比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3.鼓励教师读书,培养教师的广博的文化视野。
六、课程改革与创新1.推动课程改革,将传统的知识点教学转变为能力培养的过程;2.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引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开展在线教学和授课互动;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校园文化建设1.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团活动;2.设置多样化的文化学习场所,如图书馆、艺术室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3.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八、校外教育资源整合1.积极与外部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开展校外教育实践活动;2.与社区和企业合作,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学生的教育经验;3.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高其教育资源整合能力。
九、师德建设1.加强对教师师德的培训与监督,建立信念坚定、道德高尚的师德评价体系;2.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3.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
7.2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精品学案 川教版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了解就业制度的变化,理解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2.记住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医疗保险制度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就业制度的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表现,形成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
链接旧知识1.读一读第20课的知识建构。
2.想一想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前小热身引入: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但是,有一段时期,有一些人、有一些家庭却因下岗问题的出现而生活遇到困难。
什么是下岗?为什么下岗?阅读课文,自主学习:1.完成知识建构,勾划重点内容。
2.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3.全班朗读知识建构。
课堂进行时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大锅饭”、“铁饭碗”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大锅饭”、“铁饭碗”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弊端?2.随着改革的深化,调整企业结构、减员增效、职工下岗分流等现象出现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后,很多职工下岗。
你觉得哪些职工最容易下岗?哪些下岗职工最容易找到新工作?对你有什么启示?3. 材料:1985年,陕西长安县鸣犊镇的农家少年陆步轩高中毕业,以高出本科线100多分的成绩考上北大。
毕业后,进工厂,后下岗,最后不得已而为之,完全是为生活所迫,2000年时,开始卖猪肉,开了个“眼镜肉店”。
你如何看待北大才子卖猪肉?支持还是反对?理由是什么。
4.我国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上做了哪些工作?你知道你家里有那些保险是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吗?你能说一说医疗保险有什么作用吗课堂小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引起了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性变革。
我国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并逐步改革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要在新的就业制度下取得成功必须坚持学习,终身学习。
最后,我们再向那些永不放弃的下岗职工表示敬意,听一首歌曲:刘欢演唱的《从头再来》课堂大练兵1、下列关于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成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就业观念转变 B.就业渠道拓宽 C.就业规模扩大 D.就业服务体系形成2、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A.“通包统配”B.实行劳动合同制C.“自主择业”D.完全由市场调节3、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开始于()A.20世纪40年代末期B.20世纪50年代初期C.20世纪50年代中期D.20世纪50年代末期4、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包括()A.养老保险制度B.失业保险制度 C公费医疗制度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劳动就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突出表现在()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管理体制正在形成③就业结构逐渐优化④在企事业单位“减员增效”过程中出现下岗现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课后谈收获我记住了我想到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学习目标:1、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经过、两个反革命集团及其灭亡的标志。
(八年级历史教案)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案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课标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知道我国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记住国家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提出的"两个确保"。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和人们就业观念发生的变化,理解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典型历史图片,讲述典型事例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评价,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法与基本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打破"铁饭碗"、"下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面对社会竞争与挑战;使学生认识到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了职工离退休、失业、就医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二、难点:改革就业制度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和教材,撰写教案,收集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图片、典型事例以及国家的政策、法规文件等。
学生课前调查自己身边人的就业情况和社会保障情况,了解一些流行词语产生的背景和含义,如大锅饭、下岗分流、民工潮等。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等。
川教版初二下册历史7第2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PPT课件(4)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如雨后春 笋地20发20展/1/3起来。它解除了广大职工离退休、失业和就医等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病 有所医,有利于改革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020/1/3
某学校举行帮困助学减免学费活动
课堂小结
就业制度的变化
B.从依靠政府统一安排工作的观念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和自谋职业观念的变化。
2.就业渠道拓宽
3.就业规模扩大
4202.0就/1/3 业服务体系形成
大学生招聘会在校园内举行
三资、个体私营企业举行招聘会
①国有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
2020/1/3
咸阳市首家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②采取积极主动的就业服务措施;
就业制度变化目的
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就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成就) 国家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措施
2020/1/3
2020/1/3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
《职工下岗分流保障规定》
1.就业观念转变
A.从以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为荣到接受私营个体等非公 有制经济,已成为人们就业的主要渠道;
2020/1/3
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培训
③进一步确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就业” 的战略方针;
2020/1/3
2002年9月12日~13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
④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吸收下岗失业人员的 企业出台系列优惠政策。
彭忠英原是涪陵百货公司部门经理,1993年夏在
②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1年始调整国 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坚决纠正“共产风”;
第2课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教学设计
第2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3.理解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就业制度的概念和作用;2.就业制度的发展历程;3.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和作用;4.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引起思考:•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是什么?•你对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有什么了解?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2 知识讲解(30分钟)3.2.1 就业制度的概念和作用•就业制度是指国家对劳动者的就业进行管理和保护的一种制度;•就业制度的作用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和和谐。
3.2.2 就业制度的发展历程教师通过讲述就业制度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就业制度的变化和演进,以及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2.3 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和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和政策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是提供对失业、养老、医疗、工伤等风险的保障,提高社会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3.2.4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教师通过讲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和演进,以及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3 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某国就业制度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某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通过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3.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加深对这两个制度的理解和关注。
四、教学延伸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问题,例如:•不同国家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差异;•当前社会对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知道我国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记住国家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提出的“两个确保”。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和人们就业观念发生的变化,理解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典型历史图片,讲述典型事例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评价,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法与基本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打破“铁饭碗”、“下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面对社会竞争与挑战;使学生认识到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了职工离退休、失业、就医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二、难点:改革就业制度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和教材,撰写教案,收集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图片、典型事例以及国家的政策、法规文件等。
学生课前调查自己身边人的就业情况和社会保障情况,了解一些流行词语产生的背景和含义,如大锅饭、下岗分流、民工潮等。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
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学生课前调查的结果或学生的感想认识,设问)什么叫“大锅饭”、“铁饭碗”?它有哪些好处和弊端?“下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你怎样看待“下岗”?(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大锅饭”、“铁饭碗”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随着改革的深化,调整企业结构、减员增效、职工下岗分流等现象出现,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又该如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就业制度的变化
(教师先利用文字资料、图片等或多媒体课件展示改革前后企业职工的工作、生活状况,然后设计提出一系列问题,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阅读教材,认识就业制度变革的必然性、变化及其成就,理解国家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作出的努力,概括人们就业观念的变化,明确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
1、就业制度的变化和成就
教师提出问题:
(1)“大锅饭”、“铁饭碗”要不要打破?为什么?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后,该建立什么样的竞争淘汰机制?又应怎样安置大量的下岗职工?(学生讨论回答)(2)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实现我国就业制度的转变,逐步建立了什么样的就业机制?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阅读教材了解)
(3)结合教材“说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发生了哪些历史性的变革?
(教师可通过课件或其他方式向学生提供党和国家对我国就业制度转变作出的重要决策和重要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到:)建立新的就业制度是改革发展的必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加深对持证上岗、培训、招聘的理解。
(同时,适时地鼓励学生发奋学习,全面发展并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
2、再就业工程
教师提出问题:
(1)如果你们作为国家或省市领导人,你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下岗职工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回答)
(2)为促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国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国家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具体做法有哪些?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提出的战略方针是什么?出台了哪些优惠措施?(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正文P141—142并概括、归纳)
(3)请结合课前调查的情况,举例谈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效果。
(两三个学生讲述身边下岗职工再就业成功的典型故事,加深对再就业工程的认识,)
3、就业观念的变化
教师提出问题: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怎样深刻的变化?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142的正文和小字讨论回答,再把大家列举的那些变化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得出人们就业观念主要有两大变化的结论)
(教师设问)中央再就业工作会提出的再就业问题,主要是城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农民存不存在就业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实现这一新目标的关键是什么?由此过渡到农民的就业问题。
4、农民的就业问题
(针对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差异实际,教师设计不同问题。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民工潮”问题,进一步认识到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在整个就业制度变革和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便是要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因为没有农民的小康,中国就不可能称之为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中国就不可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对此,党和国家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子目过渡)就业制度的变革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由此提出问题:下岗职工在再就业前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其生活该如何保障?其子女入学的费用该如何解决?在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实体中就业的职工,退休后没有退休金的情况下该如何生活?取消公费医疗后,职工生病需要的大量医疗费又该怎么办?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特别是与改革就业制度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系列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思考回答上述问题时,可能会说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认识上可能有失偏颇,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加上
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尚需一个过程,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为此,党和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主要措施和重要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并联系生活回答:
(1)党和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上做了哪些工作?
(2)国家提出的“两个确保”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积极意义?
(3)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举例引导学生比较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前后,自身实际生活中的真实的变化,体会)新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一方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生活的关爱。
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除教材提出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外,还包括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教师可作适当补充,使学生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通过口述或多媒体展示相关数据,进一步说明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到2007年末,全国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亿人以上,参加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均超过1亿,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7775万。
小结新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就业制度的变化是引起社会保障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改革就业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二者相辅相成,不能截然分开。
【练习巩固】
1、我国开始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时间是()
A、1956年
B、1978年
C、1997年
D、1998年
2、参加自学考试、技能培训等在青年中日益盛行,主要是为了()
A、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B、保住“铁饭碗”
C、提高素质,增加收入
D、多拿文凭,提高收入
3、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A、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B、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C、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明确提出的“两个确保”是()
(1)确保医疗保险(2)确保养老保险
(3)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4)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A、(1)(2)
B、(1)(3)
C、(2)(3)
D、(3)(4)
5、课后思考:
推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将会产生哪些新的职业,这些职业会对我国人民的就业产生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