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针对练一
2014届北京市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考点针对练2
考点针对练(二) 文言虚词一、基础题组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C.⎩⎪⎨⎪⎧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答案 C解析 C 项两个“所”,都是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所存”,即存在的地方,“所欣”,即欣喜的地方(景观)。
A 项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你。
B 项连词,和/介词,同。
D 项兼词,于之,在那里/代词,他(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B.⎩⎪⎨⎪⎧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C.⎩⎪⎨⎪⎧ 妇啼一何.苦豫州今欲何.至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答案 D解析 D 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就”或“那么”。
A 项语气助词,加强判断语气/语气助词,表感叹。
B 项介词,因为,由于/连词,因为,由于。
C 项副词,多么/代词,哪里。
3.做文言虚词题也讲求推断,推断方法有的与实词推断方法一样,如代入法、语境推断等,更有自己特殊的推断方法:位置推断、删减推断、标志推断等。
试借助某种推断方法判断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连词,以致。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
语境加推断,落实得分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1.(2012· 山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整合·点拨
(二)被动句 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 的一组是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 A.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①洎牧以谗诛 B.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①是以见放 C. 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D.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3.(2010· 山东)《申甫传》(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节 专题一
第一节鉴赏古诗读懂始温馨寄语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培养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抓住古诗的体裁、语言特征,二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专题一从体裁、语言特征方面读懂古诗一、古诗体裁常识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
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
(一)诗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亦称“古诗”“古风”。
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
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者,但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
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用韵押韵,自由灵活。
一般押宽韵,大多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而且可以换韵。
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
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收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
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
2014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指要
201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知识点【考情分析】综观近几年新课标考情,可发现有以下规律和趋势:(1)考查热点和重点。
考查的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但是其他时期的作品也会考查。
(2)考查涵盖面广。
对古诗歌的考查,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思想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3)题型稳定,难度值相对固定。
全国新课标卷2010、2011、2012和2013年都是提供一首古代诗歌,设两个问答题,属主观题,分值是11分。
今后,新课标高考将仍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但是会更加开放。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开放性题目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较多,赏析能够体现考生的个性化。
【学习方法指导】反复吟咏悟诗歌魅力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丰富,古代诗歌(诗、词、曲等)是其中璀璨的明珠。
阅读古代诗歌,有助于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丰富语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可谓好处多多。
那么,怎样阅读古代诗歌呢?一、反复吟诵,品味诗词的韵律美诗歌的美,在读时才能感受到。
因为语言是有声音、有节奏的,不同的圣音、节奏能表达不同的情感。
所以,要反复吟咏,感知诗的意味,提高感知美的能力。
二、联想想象,再现诗歌创设的画面诗歌是最精练、最纯粹的语言艺术,它以语言描绘一个个意象,通过读者的想象,即可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美不胜收,言简而义丰,妙不可言。
如范仲淹的《苏幕遮》:诗人借意象把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读者借助联想想象把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使诗歌的内容通过感知得到补充,使自然与人得到和谐统一。
解读诗歌时的联想与想象,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读诗时的联想想象,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合乎情理。
三、涵泳画面,缘景明情悟情感诗歌之所以能产生极强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意境。
意境是合景与情而言,古人有所谓“诗情缘景发”“意与境合”的说法,诗歌欣赏要由“境”入“意”。
要完成由“境”到“意”的升华,把诗人浓缩的生活还原,把诗人结晶的感情展示出来,需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抱负及诗人写诗的社会背景和心理背景。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高考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亳州二中语文组高考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高考目标导航】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 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基础知识梳理】一、形象鉴赏诗歌形象(能力层级D),考查赏析诗歌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能力,就是要求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和蕴含的意义,分析它们所包含的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类:(一)人物形象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是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诗人自身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文言 考点针对练四
考点针对练(四) 分析综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
祖述,吴兴太守。
父纬,散骑侍郎。
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
解褐①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度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
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
迁尚书吏部郎。
朓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以问祭酒沈约。
约曰:“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
”朓又启让,上优答不许。
东昏②失德,江祏欲立江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
始安③年长入纂,不乖物望。
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
”萧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
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祏等谋告左兴盛。
祏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与徐孝嗣、祏、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
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
窃论宫禁,间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
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
”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
时年三十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做官。
②东昏:萧鸾死后,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
③始安:始安王萧遥光。
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导致谢朓被杀的一组是()①度随王东中郎府②遥光大怒,与徐孝嗣、祏、暄等连名启诛朓③启王敬则反谋④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⑤即以祏等谋告左兴盛⑥窃论宫禁,间谤亲贤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答案 C解析①陈述谢朓任职经历。
③说的是谢朓告发王敬则,与谢朓被杀无关。
⑥是萧遥光等人奏本中的话,不能说明谢朓就是这样做的。
参考译文谢朓字玄晖,是陈郡阳夏县人。
祖父谢述,官至吴兴太守。
父亲谢纬,官至散骑侍郎。
谢朓从小爱好读书,有美好的名声,文章清新华美。
脱去粗布衣服(从平民直接)到豫章王那里做了太尉行参军,调到随王东中郎府任职,后来调为王俭卫军东阁祭酒。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阿房宫赋》、《赤壁赋》、《项脊轩志》新人教版
——《阿房宫赋》、《赤壁赋》、《项脊轩志》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赤壁赋》(1)举酒属.客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脊轩志》(2)而.母立于兹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手阖.门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嘱”劝酒(2)“尔”你(3)“合”关闭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阿房宫赋》(1)蜀山兀.,阿房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矗.不知乎几千万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雷霆乍.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瓦缝参差..之心,..,多于周身之帛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独夫日益骄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11)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山川相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而吾与子之所共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脊轩志》(20)尘泥渗漉,雨泽..下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风移影动,珊珊..可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先妣..抚之甚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余自束发..读书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比.去,以手阖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后五年,吾妻来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高而秃,指山上树木被砍伐光了(2)宫室群参差分布,彼此回环掩抱,飞檐交错连接(3)建筑物高耸的样子(4)雨后或雪后转晴(5)突然(6)运输、运送(7)极其细小。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实用 考点针对练一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针对练(一)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百年前的李鸿章王树增1852年,29岁的李鸿章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名列第二。
太平军起义后,李鸿章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京城,回安徽组织地方武装与太平军作战。
当太平军直逼上海时,无人愿意臵身事中,因为此举等于要孤军深入到拥有百万之众的太平军后方。
但李鸿章愿意去。
这一去便让上海人目瞪口呆,这一去便让他组建的淮军声名鹊起,李鸿章也因此被封为一等肃毅伯爵,戴双眼花翎。
淮军需要武器,1863年李鸿章买下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
李鸿章算过一笔账: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卖到30两银子,一万发铜帽子弹要卖到19两银子。
他说,大清国凭什么要把白花花的银子给了洋人?大清中叶以后,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运输,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招商局轮船公司”。
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它一直运营到1949年。
而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李鸿章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
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间开通。
作为大清国唯一出访过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的重臣,李鸿章深知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
由于他的支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座矿务局、第一所电报局、第一所外国语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李鸿章曾对美国人说,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
清政府必须邀请欧美资本进入大清国,以建立现代的工业企业,帮助大清国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政府手中。
大清国欢迎欧美来华投资,提供资金和技工。
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大清国自己控制。
他说:“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
”在中国还处在男人梳长辫、女人裹小脚的时代,李鸿章的这番话可谓石破天惊。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的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章 第二节 高频考点四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答案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音频鉴赏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 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为第三句 “客心孤回”作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诗人心境孤寂时, 忽见岸边的 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这幅色彩鲜明的图景,充满画意,不妨 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回之时,意绪本来有些落寞无聊, 游目江上,忽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 乎冲淡了不少。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考点解读
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 要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 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分析评价时要针对作者 所处的社会现状和作者当时的思想认知范围,客观公平、 实事求是,既不能过分地贬低,也不能刻意地拔高。
求 ” 中 的 “ 更 ” , 是 “再”“复”“又”的意思, 表明 自己 对故 人的 帮助 已经 感恩戴德,不敢别有所求。尾 联除 透露 出诗 人暂 时的 舒心 安定之外,还隐藏着历经磨难 的悲 苦和 对未 来不 可预 期的 辛酸。
基础:整合·点拨
④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 许 浑
考点:体验·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音频鉴赏
答案
(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 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 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第1天
第1天字音一、多音字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闭塞./塞.翁失马押解./浑身解.数辟.谣/鞭辟.入里B.勒.索/悬崖勒.马湖泊./宁静淡泊.参差./差.强人意C.萝卜./生死未卜.暖和./风和.日丽化纤./纤.尘不染D.脊椎./椎.心泣血厌恶./彰善瘅恶.轻便./大腹便.便答案 D解析A项依次读sè/sài,jiè/xiè,pì。
B项依次读lè,pō/bó,cī/chā。
C项依次读bo/bǔ,huo/hé,xiān。
D项依次读zhuī/chuí,wù/è,biàn/pián。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殷.实/可资殷.鉴吐血./血.本无归和.药/相互唱和.B.提.防/提.纲挈领栖.息/栖.栖遑遑薄.被/喷薄.欲出C.朝.纲/朝.闻夕死手臂./三头六臂.叨.光/念念叨.叨D.稽.首/有案可稽.重.洋/老成持重.单.衣/单.刀直入答案 B解析A项依次读yīn,xiě/xuè,huò/hè。
B项依次读dī/tí,qī/xī,báo/bó。
C项依次读cháo/zhāo,bì,tāo/dāo。
D项依次读qǐ/jī,chónɡ/zhònɡ,dān。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角jiǎo角.落头角.勾心斗角.群雄角.逐B.臭chòu 臭.氧乳臭.臭.名昭著遗臭.万年C.横hénɡ横.行横.祸横.生枝节横.眉怒目D.剥bō剥.夺剥.蚀剥.削阶级岩石剥.离答案 D解析A项“群雄角逐”的“角”读jué。
B项“乳臭”的“臭”读xiù。
C项“横祸”的“横”读hènɡ。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四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考点解读
2.高考在这一考点要求方面有哪些命题特点?
答案
(1)命题采用选择题形式,多为“选非”型(即选出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
(2)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 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 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 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考点:体验·解读
考点解读 5年高考 1.(2012· 山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 “5 年高考”部分)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全都直接 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 ( A )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 雨 ②是以世称其忠平 ③ 富 贵 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④人当 知足, 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⑤臣不敢 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⑥应 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④是 说 权 贵们 不 懂用 兵。⑥是申甫死后的情 况。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解析
答案
3.(2010· 山东)《申甫传》(原文见本章 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 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B )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 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 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解析
答案
3.(2010· 山东)《申甫传》(原文见本章 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 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 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 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1)__________________
秋月春风等闲度 。 (2)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
(3)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州司马青衫湿 。 5.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___________
气吞万里如虎 。 (2)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_______________。
烽火扬州路 。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
基础:整合·点拨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4)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 桃夭》)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 (白居易 《琵琶行》 )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4.(2009· 山东)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 (1)子曰: “ 朝闻道 , 夕死可矣。 ” ( 《论语· 里仁》) (李商隐《锦瑟》) (苏轼《赤壁赋》) (李清照《声声慢》) ? 。
基础:整合·点拨
一、课内重点篇目名句默写 1.苏轼《赤壁赋》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
而登仙。
如怨如慕 ,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 (5)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 (6)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高考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针对练二
考点针对练(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长沙(今属湖南)城门。
②行(hánɡ):行列。
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沉”字好。
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
“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江水浩茫给诗人的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解析“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
“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
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了。
“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雨过春容清更丽。
只有幽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
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幽恨终难洗”中的“洗”字用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洗”字一方面写出了一场春雨过后,一切变得清新明丽,但另一方面春雨却“洗”不去游子胸中的乡愁,通过这一实一虚的对比描写,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
解析“洗”字和前面的“清更丽”之间有转折关系,雨能令春容清丽,却“洗”不掉游子的幽恨;非但“洗”不掉,而且清冷的雨水更增其内心的凄凉感!有道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唐]韩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古人写诗常用“自”“空”二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原卷版)
【2014高考在线】(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
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
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
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
“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
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
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
燕双人独。
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
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
“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
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
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2014·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法来表现自己题,要学会运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两首诗都写到(2014·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针对练(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金陵
张耒①
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②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注①张耒,北宋淮阴人,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后受牵连数遭贬谪。
②变:变色,染色。
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人公沉醉于金陵美景,任随孤舟荡漾,卧听雨打芰荷。
刻画了一位放浪、潇洒而又孤独、落寞的主人公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
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这首词的吟咏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蝴蝶。
通过对双双对对的江南蝴蝶在傍晚的阳光下翩翩飞舞情景的描写,表现出蝴蝶天性轻狂的特点;通过描写它“才伴游蜂”“又随飞絮”,表现了它对情爱不专一的特点。
解析解答此题,必须先明确作品的写作对象是蝴蝶,然后结合词中对蝴蝶的描写,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进而分析这一描写对象所拥有的特点。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②丁年:壮年。
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
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
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
画面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的爱国之志。
解析首先应对诗中出现的景物进行定位、感知,借助想象力还原画面,最后用准确的词语进行归纳概括。
答题时还应注意景与情的关系,在答出内容后加以适当的关联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洛桥晚望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诗歌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试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冰、陌上、榆柳、楼阁等意象。
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凄清氛围: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
解析提炼意象要准确,避免不全面或者无中生有;“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要求语言体现“描写性”,作答时切忌写成说明性、议论性的文字,“氛围”需要抓住意象特点准确概括。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都
韩偓①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②终不觉,冯③无路学鸣鸡。
注①韩偓: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
后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
②《韩非子》的故事: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得宠的美人。
③冯:孟
尝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得以脱身。
诗歌前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四句运用虚写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遥想中的故都长安的荒凉破败景象:杂草丛生、塞雁侵池、宫鸦犹啼。
诗歌一开始就笼罩了一种凄迷悲凉的气氛,寄寓作者对家国将亡的无比哀痛之情。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灞上独居(节选)
马戴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杂诗
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游子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马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秋季里独听滴露、与僧为邻、孤寂凄苦、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游子形象。
无名氏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徘徊在暮春时节的美景中,却偏偏有家难归的内心悲苦的游子形象。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
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槛、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图。
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