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陈舒颜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袁世凯死后的割据局面 地方性农业经济造成的市场分割 帝国主义的分化控制政策 扩充军费带来的问题
军阀割据
军阀混战时期,不同军阀在其占领某地时期重 复收税,并预收未来的税,操纵实物与货币的 换算率,增加苛捐杂税,战时捐税,并进行强 制粮食征购,使经济不勘重负。 军阀陈光藻说:“军费一般是靠征收田赋,正 税不足,便行预征,有一年预征五六年粮赋的。 到1935年(民国24年)时,有些地方预征田 赋已到民国一百多年的。”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动机:改造国民性,发动新的启蒙运动 开端:陈独秀《新青年》 两大旗帜: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 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斗争对象:孔子 分化:五四运动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人。
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 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1921年7月被选为中共领 导人。 1927年7月下台。 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 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 逝世。
何谓民主?何谓科学?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其 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 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 度。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 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敌友问题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 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 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 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 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 界,是我们的敌人。 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 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 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 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新华社北京2001年5月31日电
地点:今上海兴业路76号 (最后一天转至嘉兴南湖的一画舫上)
主要人物: 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 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 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 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 惠僧
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1921年7月23 日 陈上海独秀为书记
它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 为实践、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 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 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知识分子转向的呢?
•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 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 人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是在装满 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 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1879-1942) 安徽怀宁人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真理的路径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 吴玉章回忆说:辛 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 际的中国带来了一线 光明,当时人们是多 么欢欣鼓舞啊!但是, 转瞬之间,袁世凯窃 取国柄,把中国重新 投入黑暗的深渊,人 们的痛苦和失望,真 是达到了极点,因此, 有的便走上了自杀的 道路.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2.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 中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 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中国近代史》考试内容: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选择题: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主张文学革命。
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
3、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五四运动斗争目标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4、《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由陈望道翻译的。
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中国共产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是在上海举行。
5、第一个产业工会是上海机器工会。
第一个农民协会成立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
6、中国工人运动掀起高潮的起点是1922年香港海员罢工,终点是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最长的一次罢工是省港大罢工。
7、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是在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改变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8、1924年成立的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同一切旧式军校的根本区别。
9、北伐战争的直接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10、国民党右派为了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以蒋介石为首先后制造了中山舰时间、整理党务案事件等。
二、简答题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民主(德先生)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赛先生)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2)激烈批判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
新文化运动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宗旨和基本内容的孔学,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纲常礼教,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上:军阀黑暗统治,民族矛盾社会矛盾激化。
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文化: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两不相容。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盲从,切中时弊。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而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地位,从而使人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偏心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民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偏重于对国民性的改造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3、偏向于片面的观察问题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
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持有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的原因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2、一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第4章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8
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
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
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 科学知识。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 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 两个字是‘吃人’!”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6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主义的人物 主要有三种类型:
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 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 毛泽东、邓中夏、周恩来、蔡和森、翟秋白等。 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 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林伯渠、吴玉 章等。 其中李大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而 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1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北洋军阀政府被迫下令免去曹、章、 陆的职务; (3)中国代表被迫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2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 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 的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是一次真 正的群众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是 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促进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4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 志》(后改为《新青年》杂志),提出 “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标志着新文 化运动的开始。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 大钊、鲁迅、胡适等。 蔡元培主持下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编辑部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改良文学须从八事入手……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 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 无病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 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 不避俗字俗语。‛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蔡 元 培 (
) 浙 江 绍 兴 人
1868—1940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其次,启蒙的形式不一样。西方启蒙运动是源自世 俗生活基础的自下而上的个体自我确证之渴望,是一种 大众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对的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有着 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参与意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世俗化 运动,因而是一种正向的自身觉悟式的启蒙和现代性的 诞生路径。但是,中国的情况与此殊异,社会基础的缺乏 使得启蒙运动不可能生发自强烈的个体意识,也不可能 自下而上地进行启蒙,而是自上而下地由知识精英们对 大众进行灌输式的逆向式启发的文化启蒙,结果启蒙成 为‚化大众,而不是大众化‛。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 文小说,也是他开始鲁迅笔名射向封 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 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 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 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鲁迅
视频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 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 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念的分梳:文化运动还是政治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重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3、五四运动及其意义。
4、中国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5、第一次国合作的形成、成果及其失败的原因本章提示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
、2、战争引发一系列革命。
3、亚非拉人民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4、帝国主义开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新秩序。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内容:1、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1、是资产阶级了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3、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1、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新的时代条件;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这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27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国情相似的俄国,所以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使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中国“须有同类的精神,即使用革命的社会主义”。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在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巡警、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界、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厦换文等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同时,会议不顾中国代表的抗议,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而北洋政府竟准备在这个丧权辱国的和豹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值得注意的是,五四运动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的个别人物。
4.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在1914年至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比脱往的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激烈姿态,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它在社会上掀起的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从而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激励着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正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涌现了一批青年革命民主主义者。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的和文化的条件。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所开展的革命 活动,卓有成效地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与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结合,直接准备了中
国共产党的成立。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23日—31日)
上海市黄陂南路374号 (原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
第一,它为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开 启准备了最重要的 条件之一(学习、 宣传马克思主义) 。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
第二,它使中国人在精神上由被动转 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
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
完结了。”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516页。
(二)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 主编改为同人合编。李大钊、鲁迅、胡适 、钱玄同、刘半农等均都加入编辑部,并 成为主要撰稿人。 以《新青年》为中心,大体上形成了 一个新文化阵营。
陈独秀
1880-1942
李大钊
1889-1927
鲁 迅
(1881-1936)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 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青年节。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
、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仍然被当
代青年所推崇。
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一是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
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第二,注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四章开
天辟地的大事变
1. 了解中国的成立过程,明确其对中国革命和命运的伟大意义。
1.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北洋军阀的统治
(2)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的潮流
(3)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和中国诞生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 了解新文化运动作为思想解放潮流发生的必然。
2. 了解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使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最终导致中国的创建。
1. 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 了解中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1. 了解中国诞生的历史特点。
1. 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作用。
1. 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为辅。
1. 增补相关资料,充分尊重教材。
2. 注重历史史实,史实引出史论。
1. 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课件。
1.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和中国诞生。
3.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 为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 为什么中国共产事变”?
十四、阅读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 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讲:张凯峰 zkftju@
一、袁世凯窃权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 北京,清朝起用袁世凯率领 北洋军进行镇压。袁世凯在 得到南方同意让权的确切保 证后,对清帝实行逼宫。 1912年2月,清帝宣布退位 。随即,袁世凯声明赞成“ 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 院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 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二、袁世凯称帝
1、民初政治乱局 黄远庸:“自民国成立以后,国之上下咸苦于政争,盖欲得 一日之息以为幸。……纯以两造之势力赌一国之基础,以为 胜负,一切政治问题法律问题云者,皆特藉以为名目,而利 用政党及议会以为傀儡。今以大借款为例,甲党之报,今赞 成而前反对,乙党之报,则今反对而前赞成,甚至同在一时 ,赞成唐绍仪之借款者,而不赞成熊希龄之借款,赞成熊希 龄之借款者,而不赞成唐绍仪之借款。又试以对于政府态度 而论,于其未入国民党之先,则甲党赞成,而乙党思推倒之 ,同此一人,而前后有尧桀之别……推其原因所由来,不外 所争在两派势力之消长。绝无与于国事之张弛而已。”
章太炎:“用一人必求同意,提一案必起纷
争。始以党见忌人,终以攻人利己。财政部 官制议二月不成,六总长名单以众妒而反对 ;裁兵之案,延宕逾时,省制之文,磋磨累 月,以至政务停顿,人才淹滞,名为议员, 实为奸府。”
二、袁世凯称帝
1、民初政治乱局 袁世凯: “国家既采法治主义,庶政皆藉 法律以行;而国会纷争,议案丛 脞,累日不能决一条,经月不能 颁一律。律文既缺,何所遵依? ” “查临时约法……即其内容规定 ,束缚政府,使对于内政外交及 紧急事变,几无发展伸缩之余地 。本大总统……身受其苦痛,且 间接而使四万万同胞无不身受其 苦痛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月间
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1927年7月 7月14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 7月15日,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在其辖区内开始了对共产 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大屠杀。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大革命最终失败。
真题训练
B
A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 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青 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 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 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 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提倡民主和科学 提倡新道德, 提倡白话文、 提倡新文学、
反对封建迷信 反对旧道德 反对文言文 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925年7月 1925年8月
,广州革命政府改组,国民政府成立 国民政府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1926年5月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以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
先遣队先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1926年7月9日 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926年3月 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1926年5月 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成为国民党内 新右派的代表
谢谢观看!
1927年1月 蒋介石会见日本驻九江领事时,明确表示保护外国在中国的 权益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0年2月,陈独秀、李大钊商讨在中国建立革命组织。 1920年3月,李大钊秘密指导学生建立“马克思学说研 究会” 10月,李大钊等在北京建立共产党组织,指导建立湖 北、山东、法国等支部。 中国共产党北京组织最早在工人、平民中 宣传社会主义,走上知识分子和工农大众力量 相结 钊
钱玄同
刘半农
吴虞
周树人 周作人
不妥协地反封建和改造国民性是新文化 运动的两大目标,达到目标的基本方法和途 径就是民主和科学
自由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 陈独秀《新青年》发刊词 1915年9月
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
尼克尔斯基( 1889-1938 ), 本名弗拉基米尔· 涅伊曼 · 阿勃拉莫 维奇。1921年成为俄共(布)党员。 1921年 6月,代表远东国际间谍处、 远东国际书记处、赤色职工国际, 化名尼克尔斯基来到中国。 7月 23 日出席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8 年,他因莫须有的“间谍罪” 被捕并被枪决。 1956 年,苏联最 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为他平反昭雪。 王会悟——生于 1898 年,浙江乌镇人。 作为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参加 了中共一大的筹备、会务和保卫工作。大 会期间,由于密探闯入,会议必须另选地 点。王会悟立即建议到嘉兴南湖去继续开 会。与会者采纳了她的建议,在嘉兴南湖 红船上,完成“一大”所有议程。解放后 在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工作。 1993 年 10 月 20 日,王会悟病逝于北京,享年96岁。
义理论。列宁曾经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为“主观社会主 义”。在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中,孙中山是马克 思主义最真诚的合作者。
中国先进分子接受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原因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7、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1919年5月4日至6月3日前,学生为主题,中心在北京;6月3日后到6月下旬,工人阶级为主力,中心在上海。
8、中国旧民主主义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五四运动。
9、中国最早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学说的文章:1919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0、中国最早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人:五四之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一部分原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28、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达16个月之久。
29、中国四大:1925年1月召开。提出了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30、北伐战争的开始: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等北伐先遣军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序幕。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
4、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5、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6、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会和中国的外交失败。
18、蔡和森对建党问题的认识:给毛泽东的心中,认为公产房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识记:1、(1)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P57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2)五四运动P59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会和中国的外交失败。
1919年5月4日至6月3日前,学生为主题,中心在北京;6月3日后到6月下旬,工人阶级为主力,中心在上海。
领会:2、(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P58十月革命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2)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P591)新的时代条件。
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步壮大起来。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3)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
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简单运用:3、(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P58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明显的缺点。
1)(脱离现实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脱离经济而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有唯心主义之嫌)。
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脱离广大劳动群众)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思想方法形式主义)少数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有形而上学之嫌)。
(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即直接斗争目标P59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教学目的:1、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继承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2、正确认识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伟大意义。
3、了解国共合作对推动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并从国民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中认识到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4、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展现了哪些新面貌?教学难点:;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特点教学时间: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军阀统治;政治动荡;思想领域尊孔复古思潮弥漫2、先进知识分子的思考与探寻:中国的出路在何处?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最先倡导并吹响思想启蒙号角的,是后来被誉为进步思想界的明星、“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安徽安庆人,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2卷第1期开始改名为《新青年》),以进化论为武器,猛烈抨击封建思想文化,标志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正式开始。
1916年,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也荟萃北大,《新青年》杂志由上海迁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使新文化运动得以迅猛发展。
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1)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2)进行社会批判的理论武器:进化论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
(3)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优质原创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血缘(子侄、兄弟、甥舅、同宗、姻亲)
在宗法意识强烈的社会中,发迹者有责任和义 务提携家庭戚友,被提携者也必须忠诚于他, 监督外人,以为回报。 父子:张作霖、张学良 兄弟:曹锟、曹锐、曹瑛;张敬尧‚尧、舜、 禹、汤‛四兄弟 姻亲: 段祺瑞、冯国璋的妻子死后,袁世凯把 自己的干女儿嫁给段,把自己的家庭教师周道 如嫁给冯。袁世凯与黎元洪,张作霖与曹锟、 蕲云鹏、张勋都是儿女亲家。
陈独秀则不然,它是意志刚烈的革命家,勇敢、 坚决、顽强,但是肤浅。他当了一生的反对派。 反满、反袁、反北洋军阀、反国民党蒋介石到反 共产党。陈独秀有比较彻底的理论兴趣和概括能 力,密切关怀着国事民瘼, 积极行动,但他由思 想领袖变而为政治领袖,既是中国现代必然会有 的历史误会,也是他个人悲惨命运的安排。‚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陈独秀一生 处在革命的人生境界中。
——陈独秀
《敬告青年》:‚人权‛和‚科学‛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两条路线的鲜明对立
科学理性——人权——民主共和——现代性 迷信——儒家礼教——帝制政治——封建主义
(3)伦理革命
批孔,批判旧伦理,确立新道德: ‚非孝‛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 亦复莫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娜拉出走‛问题
1922年9月孙中山着手改组国民党在上海召开改进国民党的会议1923年孙中山重新指定国民党本部各部部长副部长及参议人选1923年10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决定次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李大钊步入会场二国民革命的兴起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有力地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而在这些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中,一些人经过比较,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在五四运动中,那些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他们发挥了某种先锋和桥梁的作用。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干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和“还我青岛“等口号,一致主张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三个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奥。
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正当学生的爱国运动面临夭折的危险时,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I。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随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了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这样,五四爱国运动突破学生、知识分子的获小范围,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青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在当时,陈独秀就说,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军阀是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支柱,以外国帝国主义作为自己的主要靠山。
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从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到1928年奉系军阍垮台,北洋军阀统治中国达16年之久。
值得注意的是,五四运动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的个别人物。
4.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在1914年至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比脱往的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袁世凯当权时实行专制统治,排除异己,强化中央集权,破坏共和制度,复辟帝制,基本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人了军阉割据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的深刻原因是:一方面,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这些割据称雄的各派系军阀之间,或者为了争夺中央政权,或者为了保持、扩大自己的地盘,进行连年不断的纷争,引发多次战乱。
在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各种社会主义的思想中,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1918年7月,他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向中国人民第一次正确地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质。11月、12月,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两篇文章,深刻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9月、11月,他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酌介绍。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呢?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国情相似的俄国,所以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使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中国“须有同类的精神,即使用革命的社会主义”。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到运动中。特别是“六五”以后,中国工人阶级以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政治大罢工,显示了伟大的力量,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事实表明,五四时期的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走上领导中国革命的新阶段。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一重大发展,为不久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阶级基础。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捉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 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新文化运动在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指引下,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他们认为孔学所提倡的三纲五常是“奴隶的道德”,忠孝节义是“吃人的礼教”,要提倡民主和科学,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就必须对孔学进行批判。当然,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对孔学的批判是充满理性的,诚如李大钊所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军队是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主要支柱。各派军阀竞相扩充军队。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军阀政府不惜以出卖国家利权为代价大量举借外债,并采取强售公债.强迫借款、滥发纸币,尤其是增加赋税等办法,对各阶层人民主要是广大农民进行直接的掠夺。
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使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苏维埃俄国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放弃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引起人们很大的震动。一些先进分子由龀产生了对于社会主义的向往。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l)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民国的成立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反思中认识到要确实改造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再次,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它推动着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昭示着人们,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永恒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一旦觉醒、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出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崭新的社会制度。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i后改名<新青年>l开始的。1917年1月,爱国民主主义者、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的刊物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激烈姿态,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它在社会上掀起的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从而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激励着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正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涌现了一批青年革命民主主义者。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的和文化的条件。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在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巡警、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界、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厦换文等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同时,会议不顾中国代表的抗议,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而北洋政府竟准备在这个丧权辱国的和豹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这典型地表现在义和团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台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在这场运动中,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