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用散文笔法美化新闻
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散文是新闻的一种,它通过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印象,表达作者某种情绪和思想。
它不像新闻那么严谨、真实,因此,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借景抒情写法景物描写,是新闻写作中常见的手法之一。
我们读过的很多新闻,都可以看出景物描写的痕迹,例如:刘翔跨栏夺冠的消息中,就有大量关于奥运场馆、交通线路、比赛路线的报道,几乎每一个相关段落都有景物描写的内容。
而且,大量的自然风光报道中也渗透着这一写作手法。
小小年纪,长得又白又胖,很像《西游记》里的人参果,名字叫张悦然。
近日,张悦然受邀为青岛市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歌唱北京”谱曲,并拍摄mv。
13日晚上8点半,刚满9岁的她走进青岛某学校,接受了媒体采访。
她很乖巧地说:“妈妈,请你告诉我,张悦然是谁?”采访结束后,母女俩跟记者挥手告别,甜美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听完这个温馨的小故事,你会惊叹于张悦然的聪明伶俐,她已经懂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了。
同样都是回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与本文所述张悦然的事例一对比,立刻凸显出差距。
还有一篇文章,讲述一位五年级男生为父亲在雪夜推车的故事,其中同样用到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作者为了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向读者展示了孩子们的现场描述:夜幕下的农村公路空无一人,冷冷清清。
马路上结着冰,深浅不一,还残留着凌晨露水。
小作者并没有描写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恶劣天气,却用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一幅让人心惊胆战的雪夜图画。
最后再写到“为了帮助他,家里买了一辆电动车,我总能在路上遇到爸爸”时,引出下文。
三、借物喻理,妙用修辞1.托物言志。
王维曾写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诗的意境很美,用来描写松树也合适。
松树虽然高大,却没有凌云壮志,只求活着,于是平凡朴素;大海波涛汹涌,有万丈豪情,却总会归于平静,于是归于平淡。
新闻报道中,类似的写作手法还有不少,不过基本上还是以议论或叙述为主,即便使用这一手法,作者也并非像诗人那样完全被文字牵着鼻子走,更多时候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散文笔法 让新闻魅力倍增
文的笔法 ,使之更为深刻 、感人 、富有文采 ,实现
思 想 性 和 艺 术性 的有 机 统 … 一 ,从 而达 到 所 期 望 的效
果。
传统 的新 闻,因其传播信息 、表达舆论 等基本 的功能 ,它的体裁形式和写作特点相对稳定。但 由
于新闻又是事物运动状态的表达 ,所 以它的具体写
作应该是富有变化的。从渎者 的角度讲 ,新 闻作 品 采写并刊登出来 ,是给人看的。读者在阅读时 ,当 遇到 味同嚼蜡 干瘪枯燥 的文字时 ,肯定选择 放弃 。 这样 ,新闻的引导 、传播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发挥 出 来 ,造成了新 闻资源的浪费。新 闻如果失去了可读 性 ,不管其主题有多深刻 ,新 闻价值有多高 ,都不 可称其为上等的好产品。所 以,呆板枯燥 、干篇 - - 一 律 、缺乏新意等等 ,都是新闻写作 的大忌 。而立 意
语 占 ,除 精
确 达 崽 , 还 要 准 确 地 绘
形 传神 。无
论 是 写 人 和
事 ,还 是 状
景 和物 ,恰 当 、得 体 的
语 言 ,能 让
伞 文 生辉 ,
… 。 ≯ 一 …l l
好 ,语言优美得体 ,行文轻松 自如的文章 ,给人 以 美感 ,能使读者饶有兴致地读下去 。这就是散文式
・
内容 ,做到言简意深 ,言尽意无穷 ,产生 “ 余音绕 梁”的效果 。笔瞢采写的 《 信步常家》一文 ,描写 的是远方游客参观榆次常家庄 园时的情景 ,以此展 现榆次深入挖掘 人文资源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新
闻 事 实 全 文共 3 0 0字 ,3个 自然 段 。文 巾第 二 自
32・
一
与 读 者 共
鸣 ,达 到 事
半 功倍 的效
将散文的神韵引入新闻报道
新 景 。 街 “ 客 灯 ”这 篇 消 息 , 开 头 就 满 招 》 一 写 道 :北 京 城 近 来 忽 然 流 行 一 种 灯 , 管 “ 尽
它 的 名 字 叫 串灯 。 而 人 们 却 叫 它 ‘ 客 然 招
灯’ 。夜 幕 一 降 ,大 街 小 巷 的 沿街 商业 门
则 何 时 而乐 耶 ?” 者 读 到这 里 , 读 大有 茅 塞
顿 开 之 感 : 个 胸 怀 宽 广 的 人 , 个 内 心 一 一
们看着剧场大厅里陈列的几十幅照片 , 仿
佛 又 重 睹 了他 的 音 容 笑 貌 和 他 成 功 塑 造 的 爱 国诗 人 屈 原 的 形 象 , 在 电影 《 花 他 松
这 条 消 息 。 者 通 篇 采 用 散 文 式 的结 构 形 作
族语 言 . 是 以韵 律 美 、 仗 工 、 现 力 强 正 对 表
为 特 点 的 。如 1 9 年 新 华 社 发 的 《 京 出 92 北
象 . 人 提 出借 用 散文 笔 法 写 “ 闻 事 实 ” 有 新
的观 点 。 引起 新 闻 界 的广 泛 兴 趣 和热 烈 争 论 。 因此 . 者就 一 些 新 闻事 实 的散 文式 笔
碰 ^ 厂
^ AI - O, = 厂 _A  ̄ I [- J E I -
2 1 ・( 半月) 0 07上
将 敖文的神韵引入新 闻报道
口 王铁 俊
近 年 来 , 闻 界 人 士 针 对 新 闻八 股 现 新
神 不 散 ” 新 闻报 道 能 否 学 用 散 文 结 构 , 。 使 之 焕 发 出 新 意 ? 华 社 记 者 郭 春玲 采 写 的 新
“散文式”党报新闻写作分析
“散文式”党报新闻写作分析作者:王欢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8期摘要:在如今网络媒体的冲击下,各路传统媒体露出颓势。
如何在网络媒体异军突起,传统媒体力不从心的态势中,突破自我、砥砺前行、另辟蹊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大方面,在媒体转型中做好文章,细处,在新闻报道上下足功夫,用散文的语言为党报的新闻注入文学的元素,无疑是让党报新闻改换面目、凝聚人心的一剂良药。
本文从文学元素注入新闻的开端及其合理性出发到分析散文式新闻的引人之处,最终得出散文式新闻的可行是在把握新闻的真实性这个界限。
关键词:散文式手法:新闻真实性;党报新闻一、引言党报一直一来都因突发新闻刊发滞后、会议新闻多、有些语言晦涩难懂而饱受诟病。
如今,网络媒体异军突起,其他各路传统媒体均受影响,在网络媒体新闻发展迅猛、网络语言利用噱头吸引年轻读者、抓人眼球的大背景之下,“党报”无疑成为年青读者心中陈旧、古板的代名词。
如何突破重重迷雾,在众多媒体的夹击之下,充分利用党报优势“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呢?“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走转改”活动为新闻界带来了一股风潮。
其中的“改文风”不仅是“改文字”,它提倡从冗长空洞、言之无物、刻板生硬的风格中走出来,学会使用人民群众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用群众话说群众事。
如何让原本硬邦邦的语言生动鲜活?在走出办公室,“沉下去”深入基层,转变高高在上的作风之余,运用文学的技巧,朴实的“接地气”的语言来写新闻,硬新闻写“软”,文学的元素必不可少,避免枯燥无味的呆板模式,让优美的、鲜活的语言为新闻带来长久的生命力,让文学给新闻插上翅膀,展翅高飞。
二、文学与新闻结合的开创(一)党报新闻的“短板”老舍先生曾经这样解释过什么是“文学修养”,他说,文学修养是全面的、复杂的,除了要拥有一定的文学知识,还要有生活经验、社会主义思想和道德品质、写作技巧。
提升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就意味着要在报道的权威性、公信力、亲和力上下功夫。
散文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分析
散文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分析2012年9月,松原日报连续刊发《葡萄甜透列字村》《四世同堂一家亲》《铁面书记不认亲》《小村民的大境界》等走基层系列报道,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这一系列走基层报道不仅反映主题重大,而且写法创新,是松原日报社落实走转改取得的又一成果。
记者们采写的稿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并在写法上大胆尝试了散文化的写法,文章清新自然,备受读者好评,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
一、新闻语言优而美自从从事记者这一职业以来,我就琢磨用怎样的写法能写出具有灵性和灵动的稿子,在吸引读者眼球的同时,焕发新闻的魅力。
2008年,在查干湖畔遇到著名诗人牛汉时,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如何写出美的新闻,如何才能写出诗人对美丽松原的定位。
我用散文化的手法成就了《著名诗人牛汉回家了》。
新闻散文化一直是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目前新闻写作实践中的一个潮流。
新闻报道借助散文笔法,使新闻作品以鲜活的面孔呈现在读者面前。
就平面媒体而言,日益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并展示出这一报道方式的旺盛生命力。
走基层报道探索性地走进了散文化写法,从语言运用上看,朴素、自然、流畅,但形散而神不散,无论选用怎样的语言,中心思想都在老百姓的话语中得到一步步升华和再现。
乾安县余字乡列字村的安影文:抿了一口小酒,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种葡萄大户赵艳波:使劲地把一大把柴禾塞进灶膛里这几段文字的描写,没有作者本人的语言加工,全是用白描的手法再现老百姓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作者有思想地进行剪裁,用有用的话语表达文章的中心主旨,既写意又写实。
清新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生动地再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场景和画面。
语言具有散文特征,文章读起来亲近自然。
二、散文化的新闻会讲故事从新闻诞生至今,无数新闻从业者力求在写法创新上有突破,写出让受众喜读爱看的文章。
穆青曾在全国新闻界热心从事改革的时候,提倡尝试用散文笔法来写新闻,主张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打破旧框框,破掉旧模式,突破传统的写作规范,要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方向发展。
谈谈用散文式笔法写新闻的有益尝试
谈谈用散文式笔法写新闻的有益尝试——以《三城雨》为例文无定法,尝试新闻写作的笔法可以多样化,散文式笔法写新闻就可以是其中一种。
新闻写作的散文化要想成功,首先就得熟悉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
意思就是表面看起来,一篇散文似乎漫不经心地从一件事说到另一件事,从一个故事想到另外一个故事,空间上可以从地球说到月亮,时间可以跨越亿万光年,但无论再怎么跨越,回过头来细细品味,故事与故事之间总有一个相同相通的点存在,好比一根线把珍珠串了起来,这个相同相通的点把看似不同的故事串了起来,这就形成了整篇散文的神。
所以,用散文式笔法写新闻,首先就得找到一根能把整篇文章串起来的线。
把《三城雨》串起来的线,就是“雨”,不同城市的雨,山西晋城的微风细雨,山东青岛迟来的雨季,以及广东珠海铺天盖地的暴雨。
人物的故事就是在不同的雨中展开。
到了最后,以为什么珠海的雨比其他两个城市的雨来得更猛烈的原因收尾,整篇文章的神由此而立起。
看起来是在漫不经心地对比三个城市的天气,实际上说的是人物的精神。
散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相对而言的文笔优美。
相比严肃的新闻,在散文的范畴内,写作者发挥的余地较大,可以把新闻写得更优美。
使新闻更优美的方法是,写故事的过程中不妨夹带写点景。
景也不是随便写,要做到景色里蕴含着某中情,情景交融。
就像《三城雨》中的雨景,晋城的微风细雨与主人公童年的憧憬是想通的,珠海暴雨滂沱的气势与南海4000米水深的魅力以及我们开发南海的壮志是相通的……尝试散文式笔法写新闻要注意文学与新闻之间的界限。
真实是新闻的特质,文学可以想象,为了特定的主题可以捏造故事,新闻不能;跨越这个界限,新闻就会成为假话,被人唾弃。
附:三城雨5月8日,珠海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电闪雷鸣中,暴雨铺天盖地敲打着珠海千家万户的屋顶,一片瓦吟哦,千万片瓦相和。
珠海的雨季总会让卫旭敏情不自禁地想起山西晋城,想起山东青岛。
卫旭敏是海油工程珠海公司设计部的结构工程师,从小长在山西晋城,2007年大学毕业,在保定一家研究所短暂工作后加盟海油工程青岛公司;四年后,卫旭敏从青岛来到珠海,支援珠海场地建设。
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作为一种写作手法,散文笔法博取了众多读者的肯定,它给新闻报道准确性和生动性带来了令人惊叹的佳作,同时也拉近了人们与新闻之间的距离,为新闻报道带来更多感性元素,使读者感受更加饱满。
与传统新闻写作手法相比,散文笔法更加强调故事本身,文章不仅具有更深刻的诉求,还贴合新闻真实性和把握关键信息的要求,因此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传播力。
例如,每次新闻发生时,都可以尝试用散文笔法进行报道,让读者感受到事件中的真实感和氛围,从而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此外,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也有它独特的运用价值。
首先,它强调把握重点,可以把新闻内容快速深刻地表达出来。
其次,它强调突出事件的感性元素,使新闻报道的具体性更强,而且更有吸引力。
虽然目前我国的新闻报道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使用散文笔法能够显著提高新闻品质,从而在把控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同时,将文章内容渲染得更加深情动人。
新闻导语如何运用散文笔法
新闻导语如何运用散文笔法?过去有人认为,新闻导语有固定的格式,故而在写作时必须严格遵守。
其实不然。
新闻报道在确保事实准确真实的同时,写作手法上应朝散文化方向发展。
也就是说,要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生动性。
笔者认为,新闻报道的写作要摆脱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要力求运用散文笔法,而这首先要在导语的写作上加以体现。
文章开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消息的导语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有趣、生动、形象、丰满就令人不能释手,就能吸引眼球。
所以我们写导语时,可以充分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白描、变换人称等,使导语更加好看。
其实,从导语的优或劣、生动或枯燥、形象或呆板,也大致可以看出写作者的文字功底与才情。
然而,翻开当今我国的各种纸质媒体,我们不难发现,真正能够吸引人的、别具一格的、有一定文采的导语,有如凤毛麟角,倒是套话、空话、老话充塞其间。
这些导语,有的像数学公式的演绎,有的则如铸造模具的翻版,千篇一律,空洞无物,概念化、一般化、公式化是其致命伤。
而浏览国内外的优秀新闻作品,大多有一个形象、生动、有血有肉的导语。
这些导语,或抒情、或描写、或政论,其散文化的笔调紧紧抓住读者,使你欲罢不能。
我们试举几例加以说明。
《科马内奇仍然是奥运会的宠儿》的导语是这样的:“娜地拉·科马内奇仍然是奥运会上最惹人喜爱的角色。
这位罗马尼亚的运动员,是走到奥林匹克村门外就能造成交通阻塞的唯一的人。
”《中国拥有也许是世界最高的篮球选手》的导语是这样的:“当穆铁柱在东京新建的大谷饭店休息厅漫步时,一位女游客见了吓了一跳。
‘嗬!他是干什么的?是谁的保镖吗?’”这两则描写式导语新鲜、生动、有趣,别出心裁。
再看看《福特总统遇刺幸而无恙》的导语:“今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那个娇小玲珑的红衣女郎同群众一道,等待着福特总统从他们面前走过。
”导语简直像小说的开头,与消息标题相呼应,留下悬念,非让你一口气读下去不可。
新闻的散文式结构
新闻的散文式结构许多人都深知,新闻是一种报道事件的重要方式。
尽管传统的新闻报道已经相当成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行业也在变化。
新闻结构正从传统的层次结构转变为一种散文式结构,以更好地描绘出新闻报道中的人物,情感和态度。
散文式新闻结构以直接的方式记录事件,其中记录的细节更加详细。
它使用的叙述性语言是报道者的记录,或者,以极少的改动,从报道者的访谈中获得的内容。
由于采取了直接的叙述方式,报道事件似乎更具真实性和客观性,可以使读者进入新闻背景并有更全面的理解。
未来,结构性新闻将继续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散文式新闻,这种形式能够更好地传达报道事件的含义。
它使报道者有更多空间用更多细节来描绘故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阅读新闻。
此外,散文式新闻还能够使报道者更具创造力,从而创作出与传统新闻不同的故事。
他们可以通过把报道的新闻制作成更具感染力的形式,如诗歌、长篇小说等,让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形象。
而且,有了散文式新闻,新闻报道可以更加��述,而且可以深入到新闻事件本身,从而带来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因此,散文式新闻结构在社会上受到了欢迎,因为它可以让新闻报道更加有趣,更加真实,更加具有说服力。
它使新闻报道变得更加有趣,这不仅使阅读更加有趣,而且使读者能够在新闻报道中了解更多东西。
另外,散文式新闻还可以帮助新闻报道更有效地传播信息,从而提高报道的影响力。
通过散文式新闻的形式,新闻报道可以更加活跃,更具吸引力,更容易让读者把新闻消息记住,从而让新闻的传播更加有效,使更多的人能够受到新闻的影响。
总之,散文式新闻结构具有许多优点,它不仅使新闻报道更有深度,还能够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式新闻结构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将为新闻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前景。
因此,散文式新闻可以被视为一种新兴的新闻形式,可以帮助新闻报道将更直接地传达到大众中去。
未来,新闻行业可以利用这一形式,更好地传播和传递信息,以加强大众的新闻意识。
浅谈散文化笔法在消息写作中的运用
浅谈散文化笔法在消息写作中的运用作者:安雅心来源:《活力》2016年第09期[关键词]散文化笔法;消息写作;运用一提到散文,人们想到的就是那些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文字,消息写作中,如能恰当运用散文化笔法,更能增加表现力,从而提升传播效果。
那么,如何将散文化笔法运用到消息写作中去呢?一、可以尝试“散文式”标题,吸人眼球消息标题是报纸上新闻的题目,它的作用是概括和揭示消息的基本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意义;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表明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吸引读者产生阅读兴趣。
散文化标题能更好地突出这些作用。
以《清明追思》(1985年4月5日《解放军报》一版)为例,初看以为是篇散文的标题,细看副题“首都三千少先队员向女战士、烈士郭榕榕致敬”,方知是篇新闻的标题,仅仅4个字就很好地突出了主题,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非去“追思”不可。
人们常把标题比做文章的“眼睛”,而散文式的标题则是带有感情的,这样再经过编辑对版面的“打扮”,则更撩人,更能引发受众的好奇心、阅读欲。
二、新闻导语中适当应用“散文化笔法”提升效果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它要求文字简练,主题明确,可读性强。
“散文式”导语,能诱发读者的求知欲,增强可读性。
如《清明追思》的开头:“本报北京4月3日讯记者简妮报道:这是一个引人追思的日子——清明。
42岁的中央乐团作曲家郭成志今天把一首怀念曲献给妹妹---共产党员、某部电影组长郭榕榕。
那一年,她参加了自卫还击战……”这则导语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没有直接记时写事,读来别有一番风味,带着情感与读者见面,给读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运用散文式的手段,通过拟人化手法,能使新闻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1979年12月9日《参考消息》刊登的《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就是一篇典型的拟人化消息:“啊,新娘子,让我看看你的脸蛋吧!”正在中国访问的大平首相夫人大平志华子,7日下午访问了北京动物园,看望赠送给日本的熊猫“欢欢”。
新闻的散文式表达
自 由 、 活 泼 、 不 受 拘 束 的 写 作 形 最 最
式 。 或 回忆 、 即 景 、 议 论 、 漫 谈 、 或 或 或
分 社 《 于 新 闻改 革 的 一 点 设 想 》 讲 关 的
话 中进 一 步 对 这 一 观 点 加 以 阐 述 。 这
些 观 点 引起 了新 闻 界人 士 的 广 泛 注意 。
抓 到 新 闻 。 包 括 同 ~ 题 材 下 新 闻 写 也
别 ,各 有 所 长 。新 闻 写作 只 有 借 鉴 文
学 语 言 的优 点 ,方 能 丰 富 起 来 。新 闻 事 实 与 散 文 的 结 合 不 在 于 一 定 要 把
得 如 何 。新 闻需 要 美 ,这 是 当今 时 代
赋 予 新 闻 的一 个 新 的 主 题 。
文 的 意 境 的创 造 。
隐 喻 的 手 法 , 文 章 更 具 吸 引力 。 脱 使 摆 以 往 给 人 说 教 感 很 强 、 人 一 看 就 失 使
悦 体 验 , 指 向新 闻 事 实 的 隐 性 层 面 . 更
更 强 调 引 导 受 众 的理 性 思 考 , 疑 是 无
因 此 ,散 文 式 报 道 也 必 须 抓 好 画
或 抒 怀 , 文 最 基 本 的 特 质 就 在 于 其 散 “ 散 而 神 不 散 ” 而 “ 散 ” 对 其 结 形 , 形 是
构 而 言 的
篇新 闻 , 论写人还是 写事 , 无 只
有 事 实 的 陈 述 而 没 有 几 个 精 彩 的 细 节
描写 , 内容 再 好 , 不 可 能 让 读 者 见 了 也 不 想 放 手 、一 口气 读 完 。 如 果 有 了精 彩 的 细 节 描 写 , 可 以 把 发 生 新 闻 事 就 实 当 时 的 场 面 、 景 、 物 乃 至人 物 的 情 人 面 貌 、 动 、 言 、 格 等 历 历 浮 现 在 行 语 性 受 众 的 眼 前 。新 闻 作 品 中有 了抓 住 特 点 的 细 节 描 写 . 能 给 读 者 留下 鲜 明 才 的 印 象 , 强 新 闻 的形 象 性 和 真 实 性 . 增 才 能 收 到 文 字 少 、 量 大 的效 果 。 容
新闻写作中的散文笔调——对运用散文笔调写作新闻的重新体认
被谑 称为
新华休
:
”
。
老记 者 穆青 称 之 为
八 股新 闻
.
”
。
八 股新 闻的特 奴 是 文 体模式化
。
行 为程 序化 和语 言公
、
式化
新闻仅仅 成为政 治的 传声 简
成 为记录事 件的机 器
。
新 闻 记 者 如 同 镜子
,
电波
直至 被 误
认为是低 层 次 经 验 型 的 流 水 作 业 工 匠
美 国曾 研 制 出 每 小 时 能 制 出一 千 支 歌 曲 的 电脑
,
对 长 期 以 来 旧 的新 闻 概 念
,
重 新研 究
,
,
”
鼓 励和 支持记 者打破 规格化
”
。
去 探 索 最 能 反 映 丰 富 多 彩 的 社 会 生 活 的新 提 倡写
,
闻形 式
而
不 应 当 为 新 闻报 道 设 置 清 规 戒 律
,
可 以说
。
“
散文 式新 闻
”
就 是 要 借 散文
自由
同时 设计
“
可喜 的是
.
,
在 第 五 次 全 国 文 代 会上
:
提出
新 闻报道 是信 息传播 的媒介
, ,
”
的新 观 点
, 。
它 使我 们 认 识 到 如 下 好 处 这 就 还 新 闻 以 本来 面 目
, ,
一 是改变 了对 新 闻 简 单 化 片 面 化 认 识
表 明 新 闻 属 于 信 息 传播 范 畴
“ ”
将
它纳 入了完 整 的 系 统 里 模式
,
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新闻写作是传播学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上内容的主体。
传统的新闻写作往往采用严谨沉稳的书面语言,而散文笔法也被赋予了与传统新闻不同的新的功能。
首先,散文笔法可以帮助新闻报道更具视觉效果。
它可以使用故事叙述、对比、讽刺、描述等等手段,来表达对某种情况的看法,使新闻报道变得生动有趣。
这就是说,散文笔法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视觉效果,从而更好地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其次,散文笔法可以使新闻报道具有文化价值。
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散文笔法可以把文化传播的要素加入到新闻报道中,这不仅可以使读者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可以让读者更加了解新闻的背景和内容。
最后,散文笔法可以让新闻报道更加人性化。
新闻报道既有客观事实的整合,又有相关的故事的描述,必须使用正确的形式。
散文笔法可以让新闻报道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感受,通过文字来传达作者对话题的真实感受,从而使新闻报道变得更加真实、人性化。
因此,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运用非常普遍,这种笔法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具视觉效果、有文化价值,还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加人性化。
在新闻媒体上,记者也会运用散文笔法,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来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可以说,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更好地传播文化知识,并更好地呈现新闻报道。
浅析散文式新闻作品的表现手法
浅析散文式新闻作品的表现手法穆青先生热爱文学,提倡“散文式新闻”,常把描写和抒情等文学手法运用到新闻通讯的写作当中,增强美感和表现力。
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作品的一些表现手谈点体会。
“散文式”新闻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它是一篇新闻,却有诗的语言;它在叙述事实,却揉合着深情。
能使受众加深印象,难以忘怀,能激发受众情感,打动受众心弦。
1、散文式新闻的语言。
散文式新闻作品对语言要求很高,应该比小说多几分雕饰,比诗歌多几分清淡,简洁而潇洒,朴素而优美。
可说介乎浓妆与淡抹之间,即用简约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以小的篇幅给人以大的信息量。
2005年10月13日《解放军报》刊登通讯《英雄携手飞天——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记》,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
文中,“两年前,在同一个地点,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首次从这里走向太空,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不仅点明了何时、何地、谁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第一次航天飞行,还起到交待历史背景的作用;“我们坚决完成任务,北京见!”这铿锵有力的回答,使读者被英雄航天员的自信与豪气所感染。
纵览全文,其朴实而精炼的语言,收到了少一字意阙、多一字则赘的效果。
2、散文式新闻的结构。
碳元素由于排列组合的不同,既可形成坚不可摧的金刚石,也可变成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石墨。
同样的新闻素材在不同记者手里就会形成不同的新闻作品,有的可以一把抓住读者的视线;而有的则让读者无动于衷。
如上文所引的通讯牢牢抓住“英雄出征”的主线,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将航天员出发、登发射塔、进飞船舱等多个场景和各级领导、科学家及欢送的群众等进行灵活安排,其间还巧妙穿插了背景材料,以及费俊龙、聂海胜个人资料的介绍,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较好地满足了人们急于知道航天员个人情况的迫切心理。
3、散文式新闻的描述。
描写,是散文式新闻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对人物、事件及环境所作的细致入微的刻画,展示现场环境,反映人物形象,透析作者情感。
新闻的散文式结构
新闻的散文式结构:鲁迅曾经说过:“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无妨。
”用散文形式来写新闻,当然也可以形式灵活多样,特色各具千秋。
那么,散文式新闻有什么特点呢?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内在的本质。
散文式新闻往往是抓住一个问题、一条经验、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侧面,用形象的手法来加以表现,这样写出来的新闻,才能有散文的味道。
二是生动的细节。
散文往往用细节来表现人物或事件,写散文式新闻也借鉴了这一点,在细节上做文章,用细节展现一种意境。
三是深刻的议论。
散文式新闻不仅仅局限于用事实说话,还常常通过各种事实,发表深刻的议论。
但这种议论应当是精辟的、切中要害的,不是不着边际的泛议。
四是新颖的文采。
散文式新闻从语言文字和表现形式来看,应该是新颖的、美丽的、多彩的。
有些新闻往往语言呆板、枯燥无味,散文式新闻语言优美,生动活泼,时而叙述,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时而描写,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散文式新闻的明显特点是:段落松散与节奏明快,行文流畅自然、生动活泼,而又寓意深刻。
它同样需要符合“用事实说话”的新闻报道原则。
1.散文式新闻的语言散文式新闻作品对语言要求很高,应该比小说多几分雕饰,比诗歌多几分清淡,简洁而潇洒,朴素而优美。
可说介乎浓妆与淡抹之间,即用简约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以小的篇幅给人以大的信息量。
散文式新闻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它是一篇新闻,却有诗的语言;它在叙述事实,却揉合着深情。
能使受众加深印象,难以忘怀,能激发受众情感,打动受众心弦。
2.散文式新闻的结构散文式新闻是吸收了散文与新闻的优势而形成的一种新闻体裁。
说它是新闻,是因为它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不能有半点的夸张,不能有丝毫的“合理想象”和“主观发挥”,而且要有时效性。
说它是散文式新闻,是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松散、自由,不那么规格,实际上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把新闻写得生动活泼,清新明快,富有文采。
其结构特点如下:第一,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用散文笔法写新闻”——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例
接 着 ,作 者 写 焦 裕 禄 亲 自带 头 深 入
基 层 、 入 灾 害源 头 做 好 灾 害 根源 调 查 , 深 深 人群 众寻 求 、 研究 治“ 害 ” 三 对策 。 总 并 结 出“ 村 的 精 神 , 寨 的 决 心 . 垛 楼 韩 秦 赵 的 干 劲 , 杨树 的道 路 。 是 “ 考 的新 道 双 ” 兰 路 !” 。这样 作 者 已经将 能够 把 全 县干 群 凝 集 到 一起 战 胜 “ 害 ” 县 委 书记 的榜 三 的 样 形 象 树 立在 读 者面 前 了— — 这 是 以 事
中国新闻文本 写作是不断发 展 、 完
委 书 记 的 榜 样 一 焦 裕 禄 》 料 的真 实 感 材
人 。没 有 焦 裕 禄 的 真 人真 事 和 真 情 真 意 的 这 些 客 观 事 迹 存在 , 论 穆 青 等 人 有 无 什么 神 来 之 笔都 写 不 出 如 此之 文 。 是 , 但
望 , 从 不 利 条 件 中 看到 有利 因 素 。 ” 能
这 些 都 已渐 现 一 个 务 实 、 坚 定 、 为
文笔法的运 用在其 新闻名篇 县委 书记
的榜 样 —— 焦 裕 禄 )中可 见 一 斑 。 )
民 的县 委 书 记 的 新 形 象 . 见一 个 敢 于 已
【 关键词】 穆青 散文笔法 新闻通讯
想 , 是 这 8个 小 主 题 无 不 是 贯 穿 “ 但 榜 样 ” 大 主 题来 展 开 的 。 的
和 对 犯 错 误 的 下 级 极 力挽 救 、帮 助 , 对
群 众 关 爱 有加 的事 迹 叙 述 开 去 。这 些 真 人 真 事 、 情 真 意 无 不 凸 显 焦 裕 禄 同 志 真 的 真 性 情 , 形 象 也 饱 满 可 感 、 血 有 其 有 肉 、 实 可 信 。 不仅 如 此 。 者所 写 的 这 真 作 些 内 容 都 是 通 过 以 焦 裕 禄 的 活 动 来 展
试论散文笔法在通讯写作中的应用
试论散文笔法在通讯写作中的应用作者:张宗兴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2期摘要:采用散文笔法写作新闻,可以增强报纸新闻的可读性和新闻作品的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新闻中为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所感动,使灵魂受到震撼,心灵受到洗礼的同时,又得到美的享受,不失为提高党报正面宣传质量的重要选择之一。
本文从散文笔法写作通讯的角度,提供了学习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新闻写作;通讯;散文;笔法一、散文笔法写作通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一篇正面宣传的新闻报道,除了新闻事实本身感人之外,良好的写作技巧和优美的言语文字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不乏有以散文笔法写作通讯的艺术效果。
散文是一种美文,是一种能够满足读者审美情趣,得到审美享受的文学作品,取材广泛、写作灵活、不拘韵律,能迅速反映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文学样式。
一篇好的通讯,也必定是一篇意境深远,结构多样、文字优美、表情达意深刻、可读性强的好作品,其作用和效果与散文都是难分伯仲。
无论是一篇好的散文还是一篇好的通讯,只要其内容与形式完美和谐地统一,便能引起读者的重视,在读者的心中产生共鸣。
这也就是美文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吸取散文文体的优点和长处,活跃通讯写作形式,是提高新闻通讯可读性的必然要求。
二、散文笔法在通讯写作中的应用策略(一)通讯与散文之间的区别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都是有联系又是有区别的,可以学习借鉴,但又不能互相取代。
新闻通讯与散文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
通讯与散文之间的区别表现在:第一,新闻通讯讲时间性新闻性,它直接为当前的工作、生活服务;散文则不限时间远近,只要作者在生活中有感触、有启迪,即可抒写成篇。
第二,通讯结构紧凑,篇幅有限,文字简明;散文则松散自由,篇幅可长可短,文字优美。
通讯一般不宜采用从容不迫的文体,散文则大多需要从容不迫,才有韵味,才有意境。
第三,通讯大都用第三人称,散文大多用第一人称。
通讯抒情、议论成分很少,散文则抒情、议论成分多,且代表个人,突出个性。
第四,通讯有严格的真实性,一般都要具体交待新闻五要素,散文却可做艺术加工,也可以不写具体的姓名、单位、地点等。
新闻的写作方法
新闻的写作方法新闻的写作方法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新闻导语的写作必须改革创新。
目前,一些个性化的导语的创新实践,正在影响民生新闻的写作。
下面是小编收集了新闻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1)、散文式导语导语写作散文化,要求现实事件在记者笔下不直接进入导语,而是通过记者调动全部感官进行思维过滤和创造,将新闻信息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散文化导语写法体现新闻的特定立场或情趣,使受众在语言美和结构美中寻思新闻信息的价值,并通过受众喜欢的文字,巧妙的形式悄悄流进或者撞击受众的心田。
新华社一则新闻《开发中国的风》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当清风吹起你的黑发,你可曾想到风竟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能源呢?”这则新闻报道的是国际能源专家聚集北京研发中国风能的情况,导语用散文笔触,清新而有动感,颇具吸引力。
(2)、导语镜头化镜头式导语就是向受众展示一幅准确的、完整的有关新闻主题的画面,让受众知道后面将要说哪些事情。
要求记者以事实为基础,也就是用真实事实说话,用客观冷静的白描和叙述向受众刻画事实现状,就像用镜头去捕捉一个画面一样。
《中国青年报》一则学校门口开网吧的新闻导语是这样的:“简简单单的砖砌围墙,屋顶靠几根木头支撑,塑料片、石棉瓦一盖,简陋的工棚摇身一变就成了网吧。
4月17日中午,记者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北门的马路边,找到了三家这样的网吧,几乎每个网吧都爆满。
”这则新闻的开头就是镜头式的,对现场进行了白描展现,通过可观可感的.现场情景,主动唤起受众注意和思考。
(3)、导语故事化这类导语的写法,通常由引子引出一个个例子,浅显而能轻而易举的抓住受众的阅读胃口,然后转入正文的深度解读。
2007年4月16日《参考消息》题为《中国村民奋战在抗击沙漠化最前线》的导语:(据香港《南华早报》)村民张振库站在河北省一座毫无生命气息的山上一棵齐腰高的松树旁,说,他的种树工作每天的报酬差不多是40元。
现年52岁的万泉县农民张先生早晨7点钟开始干活,在日落前常常能够种下十多棵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像新 闻报道这样 拥有众 多的 听众读者 , 因此 , 闻报 道 新
的语言关系 到千百万 民众 的语 言生活 , 重要性可见一斑 。 其 “ 平易 畅达 , 时杂 以俚语韵 语及外 国语法 , 纵笔所 至无不 检 束。学者竞 效之 , 号新 文体 。 辈则 痛恨 , 老 诋为野狐 。 然其 文 条理 明晰 , 笔锋 常带 感情 , 对于读 者 , 别有 一种魔力 焉 。”
突破新 闻文体 的传统 模式 。 而使新 闻在 为读者 提供信 息 从
的 同时 , 具可 读性 , 读者 体会 到新 闻作 品的美 感 , 而 更 让 从
为 了在 新 闻作 品 的快捷 与 可 读性 之 间 找 出一个 切合 点 。有 人提倡 在文体 的边缘上 探索新 闻文体 和新 闻的写作 方法 。 中一种方 法是在散文 与新 闻中寻找共 同点 。 文与 其 散 新 闻是分属 于文学 和新 闻两 个不 同领域 的体 裁 ,但 从写作 的角度来看 ,没有哪种 文体存 在一个 不可改 变 的标 准和规 定 ,为 了达 到较好地 写作效果 ,各种 文体之 间可 以借鉴互
在新 闻写作 中, 一般使 用 常规 的新 闻结 构 , 言表达 多 语 采用叙 述方式 . 旨在直观快捷 地反映新 闻事实 。新 闻报道对 社会 的影 响非 同一般 , 在所 有公 开传播 的语 言作 品 中 , 没有
一
补。那么 , 散文与新 闻作 品的写作方法也是 可以相互借鉴 和
渗透 的。况且报告 文学既可 称为新 闻, 又属 于文学作 品 , 两
提倡 应用散文 笔法写新 闻 ,无论 对于新 闻工作 者提 高业务
能力 和 自身素质还是对 于增强传播效果 都是很有必要 的 。
散 文式新 闻是 指新 闻报道 的形式 和结构借 鉴丰 富多 彩 的散 文形式 , 质上是借鉴散 文笔法 。这并不是 把新 闻从 内 实
容到形式都 变为散文 ,正像小 说散 文化不会把 小说 变为散 文一样 , 只要正确地 理解 和运 用散 文笔法 , 就不 会把 新 闻变
细欣 赏和 品味的新闻作 品少之 又少 。
为散文 , 更不会 消减新 闻的真 实性和特点 。而是在写新 闻时 写 。这样 才可 以把新 闻的真实 性与散 文 的艺术性有 机结 合 起来 , 现 出 自由 、 活 、 呈 灵 生动 、 多样 、 优美 等特 点 , 形式 上 从
使是几 十个字 的短 消息 , 也让读 者看完后有 回味的余地 。 在 像 写散文那样 讲究布 局谋 篇 , 立意 和意境 , 细节描 讲究 强化
这 是梁启超最 早对新 闻文 体的概括总结 。然而 。 这种“ 魔力 ” 在 信息时代 的新 闻写作 中逐 渐消失 了。
一
新 闻很 接近 ,散文 式的写作方 法在 很多优 秀 的新 闻作 品 中 常有体现 。虽 然穆青 曾提出用散文笔 法写新闻 , 但新 闻写作 中老套 、 枯燥乏味 的形式 依然存在 。特 别是在人们追 求速度
言. 长此 以往 地采用 这样 的写作方 法 , 写出 的新 闻不 免显得
则 体现 “W- ” 素 , 于记者 以最短 的时间提供 最新 的信 存在 着“ 者不愿 写 , 5 H要 便 作 编辑不愿 编 , 者不愿 看 ” “ 读 的 三不 ” 现
象 。因此 。 传媒高速发展 、 在 市竞争 日益激烈的今天 , 再次
作 品形 式单一 、 燥无 味 。 枯 而采 用描 写 、 白描 等散 文写作 手法 写新 闻能 够很好 地解 决 这个 问题 。 枯燥 的新 闻报 道变 得生 动 使 具体 。 具有 可读 性 , 让读 者在 获得新 闻信息 的同 时体会 到新 闻作 品 的美感 。 [ 关键 词 】 闻报道 ; 新 散文 笔法 ; 白描手法 [ 中图分类 号 ] 2 22 G 1.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0 5 3 1 ( 0 2 1 — 0 2 0 10 — 15 2 1 )6 0 9 ~ 2
般来 说 ,狭义 的新 闻 即消 息 有 自己特定 的写 作 方
与效 率的 当下 ,记者更加 注重新 闻传播 的速度 与内容 而渐
渐忽视 了作品 的可读性 和美感 。所 以 , 许多新 闻媒体 中还是
法— — “ 倒金 字塔 ” 构 。这 种结构 的新 闻按重要 性递减 原 结 息 , 者则 以最快 的速 度 了解新 闻事 实 。因此 , 读 在追求 速度 的信息 时代 ,这 种写作方 法 以其 快捷 和高效受 到 了读 者 的 喜爱 , 这种写作方 法并不是没有 缺点 。从文章 的可读性而 但
21 第 1 0 2年 6期 总 第 2 3期 3
点蹋 路 2
T ESL 0 D H IKR A 文 化论坛 l
试析如何用散文笔法美化新闻
马 晕
( 肃 经济 日报社 交通周刊 部 , 甘 甘肃 兰州 7 0 5 ) 3 0 0
[ 要 】 新 闻媒 介高 度 发达 的今 天 , 多新 闻报 道为 了追 求 速度 与信 息量 , 于新 闻 的可读 性 并 不太 重视 , 摘 在 许 对 导致 新 闻
单一 、 枯燥 。 者获得 的是 大量 的信息 、 读 数据 、 事实 , 无法体会
新 闻作 品的美感 。 这样 的新 闻只能 受到读者一 时的喜爱 。 因
此 . 闻工作 者应该对 自己有 更高 的要求 , 新 让读 者从新 闻作 品中获得信 息的 同时体 会到作 者 的用 心和作 品 的价 值 。即 互联 网飞速 发展 的今 天 。 闻作 品随处 可见 , 新 但大 多只是完 成 了报道正 在或者 刚刚发生 的事实 的任务 。能让读 者去仔
者本就 没有一个严 格的界 限 ,在写作 方法上 常常是 两种 方 法并用 , 以达到较好 的传播 效果 。一些优 秀的报告文学常 常 被当作是文学 作品选人课本 供学生学习 。 新 闻是一 门科学 , 既是客 观事实 的反 映 , 它 又会 随着 客
观事实 的变 化而变化 。散文 的标 题和形式 比较 自由灵 活。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