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作业-彭宇案-拟态环境下的道德滑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态环境”下的道德滑坡
----传播学视角下“彭宇案”的社会影响
南京彭宇案,一件于2006年末发生在中国江苏南京市的一起引起极大争议的民事诉讼案,可以说使“道德滑坡论”的洪闸大开,从此之后,这种言论观点便甚嚣尘上,每每类似热点的出现,都会牵涉追溯到此。

彭宇案到了今天,事实已经基本明了:彭宇在老人受伤的事件中并非是没有任何责任的。

所以说,这件事是一个简单的民事案件,只存在法律问题,那是什么让此案发酵演变成成为一个引发全民讨论道的大滑坡的事件呢?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警方丢失询问笔录,使案件缺少原始证据;一审法官的判决不恰当的分析推论;当事人保密条款致真相未能及时让公众知晓等司法、制度方面的问题。

基于以上的问题基本可以确定法院判决的不妥自然会引发媒体的质疑,但媒体一边倒的反应却是同样的不妥····媒体关于此事的新闻标题大体是“扶人却被判撞人赔钱南京小伙好心没好报”、“男子搀扶摔倒老太反成被告判赔4万”·····也就是说,媒体在没有了解到案件真相的情况下,经过合理想像,认为彭宇没有撞人。

传播学“拟态环境”理论告诉我们,这是一张悄无声息、潜移默化的无形巨网,弥漫其中的仿佛实实在在的事件和人物其实都是客观现实的影像,我们所真切感受、信以为真的其
实无非就是这些影像罢了,都是经过媒体对信息的选择加工,重新提供给受众的。

由于当代社会越来越复杂化和巨大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范围、精力、时间都有限,不可能对整个外部坏境都保持着经验性接触,在超出自己亲身感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

公众对于道德重建的渴望是迫切的,媒体炒作的其后是对大众心理的迎合,是一种潜在待满足的集体渴望。

所以媒体势必筛选出最为公众所关心的、激起群情的、吸引眼球的信息,而持续不懈的宣传使人们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顺从现状。

所以,媒体大规模的宣传使人们轻易地相信:彭宇是无辜的,法院的判决是极其不合理的,社会道德是滑坡的。

人们开始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道德败坏、世风日下的社会,看见老人跌倒是不能去扶的,因为会被诬陷;见义勇为的好事是不能做的,因为会被认为是多管闲事。

淳朴的民风已经消失,道德的高度急速下降,我们的社会多么可悲!
这样悲哀的拟态环境论调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直至今日都不能消除,只是被不断重提,从而让我们愈发的相信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虽然大众传媒所提示的“拟态环境”与真实环境存在差异,但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
用于现实环境,使得现实环境也越来越带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

同时,在传播中的群体压力下,群体内多数人意见少数意见所产生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和少数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

相信在彭宇案的发展过程中,是有一些人会对一边倒的批判宣扬中有些质疑,但是招来的是来自大多数人的激烈反对。

这也从侧面可以看出司法的判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同时,社会大多数的“群情激奋”会对司法判决结果有摇摆的作用。

那么在这种大众传播发挥作用日益显著的今天,努力营建一个良好的拟态环境从而引导现实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在经历了彭宇案的轰炸,小悦悦的悲戚,等等类似的事件后,我们对道德似乎更加失去了信心,所以宣扬“正能量”来扭转这种局面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媒体上的有关正面报道也多了起来。

媒体要在了解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传播真相,发挥大众传媒的有益作用,不得不说,这种局面的改善,应该是离不开政府控制、广大受众监督、以及媒体的自律的。

我们在努力减轻彭宇案带来的社会影响,但是要达到良好的效果,是还要不断不断的前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