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3)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诗人杜甫的生平与创作背景,从而深入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深沉情感和崇高境界。
学习并欣赏诗歌中运用的精妙艺术手法,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体会诗人如何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壮观的岳阳楼景象。
通过深入品读这首诗,我们要感悟到诗人对国家兴衰、人民疾苦的深刻关注与忧虑,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登岳阳楼》一诗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
2.诗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了________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
3.诗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二、选择题1.下列对《登岳阳楼》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早闻洞庭湖之名,暮年才实现登临的愿望,表达了喜悦之情。
B.颔联实写,寓实于虚,寓虚于实,一实一虚,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C.颈联“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老病有孤舟”则表达了诗人的凄苦之境。
D.尾联写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对家国不幸的哀痛之情。
2.《登岳阳楼》一诗中,押韵的字有()个。
A.2B.3C.4D.5三、简答题1.请简述《登岳阳楼》一诗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表达的情感。
2.《登岳阳楼》一诗中的颔联是如何突出洞庭湖的特点的?三、全文翻译《登岳阳楼》译文如下: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在这首诗中,诗人杜甫通过描绘洞庭湖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动荡、人民疾苦的深切忧虑和哀痛之情。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依、凄凉痛苦的心情,以及对家国不幸的哀痛之情。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登岳阳楼》这首诗,使学生能够了解该诗的背景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二、教学重点1.学习《登岳阳楼》诗的背景和主题。
2.学习《登岳阳楼》诗中的核心语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进行诗歌创作,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准备1.课文《登岳阳楼》的文本和课后习题的印刷资料。
2.PPT演示文稿。
3.音频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登岳阳楼》的兴趣。
2. 课文学习 (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这首诗是谁写的?–这首诗写了什么?–这首诗有什么含义?3.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组内的讨论结果。
3. 音频欣赏与分析 (20分钟)1.教师播放《登岳阳楼》的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
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你听到了什么情感?–作者通过诗歌的语言表达了什么思想?3.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组内的讨论结果。
4. 诗歌创作 (4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作欲望。
2.学生个人创作:学生根据选定的主题,个别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
3.小组合作:学生将个人创作的诗歌带回小组,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改进和完善。
4.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朗读本小组合作完成的诗歌。
5. 总结与反思 (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背诵《登岳阳楼》这首诗,并进行朗读比赛。
2.邀请学生选择其他著名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和创作分析。
六、板书设计以下内容可作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登岳阳楼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七、教学评估1.课堂问答: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检查对《登岳阳楼》诗的理解。
《登岳阳楼》教案设计(通用8篇)
《登岳阳楼》教案设计〔通用8篇〕《登岳阳楼》教案设计〔通用8篇〕《登岳阳楼》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才能教学重点: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2、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土,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头联虚实交织,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外表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乱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照应。
三、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交融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四、〖译文〗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新教材高中语文展示课《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2.把握意向,体悟《登岳阳楼》中蕴含的情感3.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技巧学习过程:一.因声求气,吟咏声韵(读准字音,找准句读,注意语速语气,在诵读的过程中初步体悟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者在《登岳阳楼》中抒发了什么感情?答: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深入探究《登岳阳楼》中蕴含的情感)杜甫(公元712-770) 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忧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1.读书漫游(712-745)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
开元19年,20岁的杜甫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
再漫游齐赵。
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此时的杜甫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
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746-755)穷困中见民间疾苦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应试,落选。
最后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得到一个看守兵器的小官。
不久父亲去世,此后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43岁时幼子饿死。
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让杜甫诗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
3.陷贼与为官(756-759)国破家亡中的现实主义。
4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后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47岁丢官入蜀。
建下一所草堂,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
但山河破碎,风雨飘零,好友李白、高适相继离世,杜甫对于现实的思考愈发沉郁。
代表作:《春望》.“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愈发深邃,诗风愈发沉郁。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7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岳阳楼》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15篇(热)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岳阳楼》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岳阳楼》教案1 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自主、交流、展示、点拨、比较。
一、导入新课江南三大名楼除了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北武汉的黄鹤楼,还有一个就是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我们已经学过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当中有一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那么这个“前人”就包括诗圣杜甫以及诗仙李白。
面对洞庭湖水的奇丽风光,范仲淹表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在唐代现实主义作家杜甫的眼中,洞庭湖又会引发出怎样的情思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比较学习唐朝两大泰斗面对岳阳楼的感情抒怀。
欣赏诗歌,必须有一定的方法。
因为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它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
要想体味诗歌的魅力,就必须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
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之法来欣赏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
二、知识链接1、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城西,建于唐朝开元四年至开元七年间,建筑高耸,气势雄伟。
自古以来,这座宏伟的楼宇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
据记载,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此,在洞庭湖畔建起训练水兵的阅兵楼。
公元7,唐朝诗人张说被贬谪到岳州(今岳阳),就在鲁肃的阅兵楼旧址修建岳阳楼。
从此以后,历代著名诗人墨客经过此地都有题咏。
李白、孟浩然都有诗留在这里。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登岳阳楼》学案(学生用)
《登岳阳楼》学案高二语文组【学海导航】1.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2.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分析所用的艺术手法。
【知识清单】一、简要了解岳阳楼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二、背景介绍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学习内容】一、诗句赏析与评价1.首联“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赏析颔联“坼”“浮”二字。
3.颔联中景和情有什么关系?4.通过尾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形象?二、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赏析形象型诗歌中的形象,既包括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塑造的景象和物象,即意象。
人物形象:A.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中其他人物。
意象:诗人感情的载体,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景象或物象。
1.提问方式:诗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提问变式:诗歌中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3.解答模式:公式:是什么(塑造了什么形象)+为什么(结合诗句加以赏析,看意象)+怎么样(表达了什么情感)即:通过什么描写(意象),塑造了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一般顺序: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杜甫《登岳阳楼》优质教案
杜甫《登岳阳楼》优质教案许多诗人面对岳阳楼吐露心声,历古常新,至今广泛传诵的首推杜甫的五律《登岳阳楼》,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杜甫《登岳阳楼》优质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登岳阳楼》优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了解诗人及相关背景;2.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一诗歌赏析方法,能准确把握诗歌所绘之景及所抒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1.诵读诗歌;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比较赏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诗歌,感受岳阳楼的风景和人文之美;2.激发对古典诗歌及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一诗歌赏析方法,能准确把握诗歌所绘之景及所抒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岳阳楼的风景和人文之美,激发对古典诗歌及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此次竞赛所在地常德的桃花源引出教者家乡岳阳的岳阳楼,导出课题。
二、赏析《登岳阳楼》1.展示,听读(首先,让我们一道来听听诗圣杜甫为岳阳楼写下的不朽诗篇。
)2.导入方法(这是一首登临写景的诗作,绘眼前之景,抒心中之情是这类诗歌的共同特点。
我们该如何来欣赏这样的诗歌呢?“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可谓最佳途径。
下面,我们就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解读这首《登岳阳楼》。
)3.自由朗读,自主赏析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
(“置身诗境”的基础是熟悉诗歌,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并找出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进行自主赏析。
可以试看运用老师提示的赏景方法。
)诗歌景物品赏方法提示:赏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可以从意象入手,把握其特点;可以从诗眼(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词)入手,分析其妙处;可以从手法入手,体会其用意;也可以展开想象,再现出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还可以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从其他诗文中找到感觉相似的描写进行类比,把握景物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虽然只有三百多字,但诗情画意、咏史纪事、倾情吊古,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为学习《登岳阳楼》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一、诗歌背景1. 岳阳楼位于哪儿?为什么杜甫到岳阳楼游览?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境内,它是古代著名建筑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唐代杜甫游览岳阳楼时,赏景思古,心情激动,写下了这首《登岳阳楼》。
2.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中描绘了岳阳楼周围的自然景色和江湖之美,同时也反映了唐朝的时代背景。
作者在诗中独具眼光地运用了风景描写,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诗歌分析1.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思想和情感?《登岳阳楼》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故国昔日繁荣壮丽的怀念,对当前混乱局面的无奈,以及对自己不幸流落在外的倾诉。
杜甫的怀念侧重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美好,这也是他一贯的论调。
2. 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比喻等。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气势磅礴的对比手法,在表达对时代变革的看法时,通过对比点明了唐代的不足之处。
3. 诗歌结构。
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七律长诗,分四首。
每首分别描写了江南小景、长江大河、唐代时的沧桑巨变和自己难以回到故乡的情感。
整首诗歌结构清晰,意蕴深厚。
三、诗歌的意义和价值1. 杜甫《登岳阳楼》的意义在哪里?这首诗旨在表达诗人对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的思考,以及对那些过去的辉煌和美好的怀念。
同时,也展示了唐代文学的风采和杜甫良好的人文情怀,在文化和思想方面有着很大的价值。
2. 杜甫《登岳阳楼》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现代人同样存在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不公正、劣迹斑斑的现实的不满,而这一点与杜甫的时代是相通的。
因此,学习杜甫的这首诗,对于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启示和力量,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登岳阳楼》高二语文教案5篇
《登岳阳楼》高二语文教案5篇《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岳阳楼》高二语文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登岳阳楼》高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由广景——个人——广景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诵读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点拨式讲析式比较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欣赏诗歌,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因为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它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要想体味诗歌的魅力,就必须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之法来欣赏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二﹑知人论世,背景介绍1.学生出示自己查阅的作家作品简介,展示自己建立的作家小档案.2.教师做相关补充.三﹑学生整体感知,教师进行方法指导1.诵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抓关键字,感知字面意思,口头表述;3.联意象——学生发挥想像,想像诗歌描述的画面;4.触摸诗人,知人论世,置身诗境;四.具体鉴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鉴赏)1.首联表面意境简单,其实寓含深意.运用〝知人论世〞之法,试作分析?方法:学生感悟,交流讨论(师提示性引导,可联系第三联来结合体会)【明确】:①重点抓住〝昔〞〝今〞②联系背景及诗人诗人用了〝昔闻〞告诉我们过去听说过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但由于战乱频繁,身世漂荡,这个愿望直到暮年才得以实现.通过〝今上〞写出了自己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其实意在抒发自己早年抱负难以实现的苦闷!杜甫一生坎坷,虽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至今却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哪里还有喜悦?可谓百感交集!2.第二联是千古流传名句.请把本联与孟浩然的咏洞庭之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名句作一对比,看哪首诗的意境写得更好?(师可提示孟诗与杜诗的描绘洞庭景物的范围.胸怀).【明确】: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湖水的气势和蓄势,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为东南两地,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一〝坼〞一〝浮〞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由自然之景写出自己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所以杜甫的更好!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试分析作者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师提示何谓宽阔到狭窄的意境).(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法体会)【明确】:①由洞庭的广阔壮丽之景到个人的遭遇与境况.诗人写出了自己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②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落魄潦倒,黯然神伤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4.第三联中诗人把自己的身世经历融入里面,表达自己黯然凄凉的心境,诗人仅仅是因为自身的遭遇而心感悲凉吗?联系尾联作分析.(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法体会)【明确】:①通过个人而想到国家,(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②个人颠沛流离,老病孤舟,无人赏识,国家战事频繁,生灵涂炭,怎能不涕泗交流.意境由狭窄转为开阔!5.教师引导学生综合以上分析,把握本诗主旨(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通过登岳阳楼的所见所感和对洞庭湖浩瀚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写,触景伤情,把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五.延伸拓展训练,比较阅读比较阅读: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课后思考练习二) 方法:①学生讨论交流.分析②教师可提示相关内容,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点拨【师点拨】:①意境方面:李白的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写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雁儿高飞,带走自己的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人间一样,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起舞,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境界和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不同.②风格不同:杜甫的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显得沉郁顿挫.李白的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显得豪放飘逸!六.教师引导学生在鉴赏基础上当堂成诵七.课堂小结:杜甫以其沉郁顿挫的风格,通过情景相衬的方式写出了自己的苦闷心情和对国家百姓的担忧之情,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相交融,悲伤却不消沉,沉郁却不压抑.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地忧虑和关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高尚的爱国诗人形象,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八.作业:1.将本诗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散文(要求有文采)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学杜甫的《阁夜》《登岳阳楼》高二语文教案2《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注解】:1.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分裂.2.乾坤:指日.月.3.戎马:指战争.4.关山北:北方边境.5.凭轩:靠着窗户.【韵译】: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评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 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登岳阳楼》高二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2.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案【方法指导】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2.诵读涵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4.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_--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作品:〝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其他:《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2.结合注释,理解大意,背诵全诗.3.翻译本诗,要求创设意境,表述连贯.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合作探究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明确: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用〝昔闻〞〝今上〞,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表现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此联在抒发个人悲苦的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在这一联中,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这种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诗的意境从狭窄转到宽阔,由个人的悲苦转而想到国家的衰颓.由此可见,诗人总是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_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成果展示1.分组交流讨论,选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2.师生点评,归纳提升.巩固练习请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3.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4.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4.〝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本诗.《登岳阳楼》高二语文教案4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这首五言律诗写于作者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他又有何想.有何感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登岳阳楼》,感受诗人那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二.简介作者及背景投影文字及图片:杜甫(公元7_-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_岁时就已扬名.杜甫的诗歌现存_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杜甫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中《杜工部集》.三.诵读.整体感知(一)疏解字词板书:坼chè乾坤qián kūn戎马róng mǎ轩_uān涕泗tì sì 解释:坼:分裂乾坤:指天地戎马:代指战争轩:窗户涕泗:眼泪.鼻涕(二)请学生听读,要求闭目静听,潜心感受.可以播放朗读材料,也可以教师配乐范读.(三)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出感情.(四)指名学生朗读,师生点评(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重音.感情等方面来评价).(五)朗读的节奏及重音处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六)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感知形象.四.研读赏析(一)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诗人对洞庭水大概是久闻大名,今日终于来到.运用的是记叙的表达方式,没有形容,没有夸张,不见抒情.2.似乎不见抒情,是否此句真的是大白话,不含真情?文字的朴素无华,并不代表情感的苍白.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3.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中内敛的情感是怎样的?是尽兴一游洞庭湖的夙愿得以实现的喜悦,还是历经漂泊流落于此的苦痛?这是需要仔细揣摩的,从文字的表面乍看之下,很容易从人之常情推测出诗人此时有着登楼的喜悦,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沧海桑田的许许多多的感触.从作者简介的环节中,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泡影!诗里的〝昔〞〞今〞两字自有其深深的媚力.4.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读这两句诗脑子中浮现的画面.萧瑟秋风,吹起洞庭湖层层波涛.远天无日,低空断云,冷雾凝霜,枯草横陈.岳阳楼上,一位老者凭栏而立.他鬓发如霜,衣衫破旧,但两只眼睛却深深地凝望着洞庭深处.岳阳楼上已无昔日的繁闹,冷冷清清.老人独立在岳阳楼上,周围没有一个人陪伴.他是谁?没人晓得.(二)颔联: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简要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楚地;今江苏.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吴国.〝坼〞,分裂.诗的颔联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中一样.2.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动用想象,达到了这样宏伟和辽阔的精神空间.一个〝浮〞字,不着痕迹地把苍茫大地变得轻了,也把洞庭湖反衬的极目无垠而且深沉浑厚了.写出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3.用自己的话描述读到这样的诗句会涌起怎样的想象?眼前这不可透视的浩瀚之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深沉的秘密呢?试想那不可思议的.开天辟地的一刻吧:或许只是由于造物者莫名其妙的偶然一念,两手轻轻一擘,于是就像是佛所预言的劫数陡然降临,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洪水滔天.天崩地解!(〝坼〞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惊天动地地断裂)尘埃落定之后,南中国的这片辽阔的疆土便成为今天遥遥相望的〝吴越〞和〝荆楚〞,两大板块之间的这条宽广近千里的巨大〝地缝〞,后来被人们称为八百里洞庭.这就是〝吴楚东南坼〞所传达出的言者的惊悸和敬畏!面对这无边的浩淼,他嗒然若丧其所守,仿佛一时丧失了灵智,惟一所能朦胧知觉到的只有〝动荡〞(浮)——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动荡!〞〞我〞所能意识到的一切和意识本身都被〝动荡〞所浮载.所淹没消融.久久的沉溺和困惑之后,诗人终于省悟到:这种不可思议的〝动荡〞其实就是〝宇宙〞本身——〝乾坤日夜浮!〞(三)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1.清代黄生《杜说》云:〝前半写景,如此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上下联中内容反差大,如何理解这样的反差?五.六句,转到自己身上.杜甫从760年开始,就度着〝漂泊大西南〞的艰苦岁月,。
登岳阳楼教案(4篇)
登岳阳楼教案(4篇)登岳阳楼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一、课程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李白的送别诗,现在我们看到最后一首《登岳阳楼(其一)》,这是陈与义的一首七言律诗。
(转身板书)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的意思,登岳阳楼就是登上岳阳楼游玩的意思,这里的其一是指诗人一共写了两首,这是第一首。
下面我们再看看陈与义的相关情况。
二、简介请大家看到课本的解释部分,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在北宋时做过官,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
这首诗还是比较容易弄懂的,下面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老师带读诗文。
四、诗文赏析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
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下句写了在傍晚时徘徊在岳阳楼这个有湖有山的地方。
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
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诗人没有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的举动,在傍晚时,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徘徊。
再联系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徘徊,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时局,感慨万千,“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杜甫《登岳阳楼》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杜甫《登岳阳楼》教学设计杜甫《登岳阳楼》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登岳阳楼》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杜甫《登岳阳楼》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3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2、难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复习导入在必修三这一册教材中,我们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学生齐背)对,背得很好。
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感伤时势、忧国忧民。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先教师范读,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三、赏析指导(一)知人论世,了解生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初知意象,大体了解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壮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三)置身诗境,深切体会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描述出来? 教师预设: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
登岳阳楼学案
《登岳阳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评价【学习目标】1.从表达技巧、炼字方面鉴赏全诗,感悟诗歌画面。
2.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学习重难点】1.诗歌情感把握2.表达技巧、炼字的鉴赏。
【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赏析【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知识链接:知人论世: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2、诵读诗歌,给下列加点粗的字注音:坼.()戎.马()涕泗..()()二、诗句赏析1、首联中,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是怎样的?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2、颔联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3、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理解巩固1、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话将全诗画面描述出来。
四、学以致用: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
3.诗人笔下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你认为本诗颔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
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
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2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4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积累。
5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点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二、指导学生自读诗文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有《简斋集》《无住词》。
《岳阳楼(其一)》定于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变”发生,宋代诗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
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
诗人在他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岳阳楼。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4、指名1-2名学生朗读诗文。
其他学生评介。
三、小组合作讨论,再读诗文,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1、首联与颔联是景物描写,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2、颈联明显是学杜甫《登高》句“万里悲秋常用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但陈与义并不生吞活剥,诗中以“万里”对“三年”,表达出哪些信息?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登岳阳楼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感知诗中的形象,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赏析名句,激发灵感,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3.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进行比较,体会优秀诗作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杜甫诗歌语言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视系列片《唐之韵——千秋诗圣下》VCD。
[预习要求]1.给生字注音,并抄写2遍。
2.朗读并背诵本诗。
3.收集杜甫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这首五言律诗写于作者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他又有何想、有何感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登岳阳楼》,感受诗人那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一)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
(二)教师整理归纳,播放PPT,学生再对预习作业进行简要补充。
投影文字及图片: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
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登岳阳楼教案篇二教学步骤初备统复备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学习不少杜甫的诗歌,你学习过的杜甫诗有哪些,(学生背诗接龙)请说说杜甫诗歌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在这首中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二、解题1.投影出示课题2.投影有关岳阳楼图片3.简介背景三、诵读欣赏1.配乐范读,(投影展现)注意划分节奏和语速语调2.自由朗读(1)结合注释疏通句意(2)共同讨论质疑解难3.配乐竞读学生评议,教师点结4.师生品读(1).品读意境:(投影)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讨论明确景物有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自我鉴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elf-evalu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提供反馈机制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并改进学习方法,教案的编写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学案(精)
《登岳阳楼》学案【文本解读】这首诗开篇虽只写平平的交代,却蕴含着强烈的今昔对比之感。
接下来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它极其恢宏的气象。
后四句,转写孤舟老病之身世,看似悲戚,可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尽在其中,由此可见作者心胸之博大。
诵读这首诗,要留意诗人困顿的处境,感受他痛切的心情,更要理解他心系天下的胸怀。
可以拓展阅读《客至》等杜甫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杜甫诗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素养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鉴赏本文炼字的艺术特色3.把握诗歌主旨,理解诗人心系天下的胸怀4.背诵全诗。
【学习重难点】明白江山壮阔与诗人胸襟之博大互为表里,理解杜甫心系天下的胸怀。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杜甫(712-770),字,自号,世称“”、“”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其诗被称为“”。
杜甫与李白合称“”,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2.相关背景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3.解题①“登”,点明诗人登高望远。
②“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
《登岳阳楼》学案
知识链接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政策,及其骄奢淫逸、专横暴虐的行为,还反映了战争、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种种灾难和痛苦,并且以诗歌唱出人民的要求、愿望。
杜甫的诗歌还有登临抒怀、写景咏物、思亲怀友、咏史、题画的内容。
但是他在字里行间依然透露出对祖国的热爱。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
诗人此时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大历五年去郴州探亲,因耒水暴涨遇阻,寓居耒邑,耒阳聂令礼为上宾。
是年,杜甫因贫病交加,死于耒阳至衡阳湘江舟中。
聂令治葬筑墓,背北向南,墓周砌石栏,正面有南宋石刻“唐工部杜公之墓”。
唐天佑四年(907年)环墓建杜公祠,背北面南,四合院式封山楼房,土木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C级:
自主赏析:
通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②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小结: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B级:
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4、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教师/学生反思:
(2)杜甫(712——770),(回顾第一单元《蜀相》,来具体了解诗人。)他的诗歌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我们在本册第一单元中学过诗人的《》,请默写:
。
(3)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蒲县高级中学导学案
科目:语文编写教师:巨瑞瑞
使用日期:编号:
课题:《登岳阳楼》学案
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及练习
教师/学生备注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诗人的爱国情怀。
自主学习内容:
(1)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始建于唐,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