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笔记 LF
眼科学 简明笔记
徐州医学院眼科学简明笔记麻醉学院2009级3班王芷第二章眼科学基础第一节眼的组织解剖视觉器官:眼球、眼眶、眼的附属器、视路、眼部相关血管和神经。
一、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
近似球形,前为角膜,其余大部分为巩膜。
正常前后径出生时约16mm,成年为24mm。
(一)眼球壁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1、外层:主要为胶原纤维,角膜和巩膜组成的外壁,起到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形态的作用。
(1)角膜(前1/6)横径11.5~12mm,垂直径10.5~11mm,中央部厚度约0.5~0.55mm,周边部厚度约1mm。
组织学从前向后分为:①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修复快且不留瘢痕;②前弹力层:易损伤,不再生;③基质层:损伤后修复会造成瘢痕;④后弹力层:易再生,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维持角膜的透明性;⑤内皮细胞层:不修复。
生理特点:①透明性;②无血管;③感觉神经丰富。
生理功能:①眼的主要屈光介质,相当于43D的凸透镜;②防御功能。
(2)巩膜(后5/6)(3)角膜缘角膜巩膜移行区,解剖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所在部位,临床上为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组织学上为角膜干细胞所在。
(4)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可见一下结构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窦、睫状带、虹膜根部。
其中Schlemm管是围绕前房角一周的房水输出管道。
2、中层:为葡萄膜,又称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
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虹膜圆盘状膜,将眼球前部腔隙隔成前房与后房。
中央圆孔为瞳孔,直径约2.4~4mm。
由基质层和色素上皮层构成:瞳孔括约肌环形分布于基质层内,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缩瞳作用;色素上皮层前层分化形成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司散瞳作用。
生理特点:①丰富的三叉神经纤维网,感觉敏锐;②组织血管丰富,炎症时以渗出为主。
生理功能:通过瞳孔缩小、放大,调节入眼光量,保证视网膜成像清晰。
中医眼科学最终版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1.扁鹊是最早的五官科医生2.王焘著《外台秘要》提出绿翳青盲(相当于青光眼),脑流青盲眼(相当于白内障)3.唐代已能配制假眼,《吴越备史》是世界上关于义眼配制的最早记载4.南宋《洞天清录》记载了叆叇即是眼镜,来矫正老视5.元末明初,倪维德著《原机启微》;明代傅仁宇《审视瑶函》;清代《目经大成》记载金针拨内障八法6.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的附属器以及眼部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7.眼球的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约为23mm,水平径为23.5mm8.眼球(眼珠)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所组成。
眼球壁可分为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眼球内容物:房水(神水)、晶状体(晶珠)、玻璃体(神膏)9.房水由睫状突产生后,后后房经过瞳孔进入前方,经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巩膜静脉窦,再进入眼的静脉系统。
有维持、调节眼压的功能10.视路:是视觉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视觉中枢的传导路径。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中枢)11.眼的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胞睑)、结膜、泪器和眼外肌。
眼眶骨壁的结构: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眶上裂和眶下裂12.眼外肌,每只眼有6条眼外肌,即4条直肌和2条斜肌。
外直肌受展神经、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其余眼外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皆受动眼神经支配。
13.眼轮匝肌受面神经支配,收缩时眼睑闭合,提上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起开睑作用14.屈光介质: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连同角膜一同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15.角膜后面,巩膜、晶状体、玻璃体前面,周围以前房角为界的空间称为前房16.眼与心的关系:1.心主血脉,诸脉属目; 2.心主藏神,目为心使。
17.眼与肝的关系:1.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 2.肝主藏血,目受血能视3.肝气通目,辨色视物;4.肝主疏泄,调摄泪液5.肝脉上连目系,气血通达于目。
眼科学复习笔记
眼科学问答1.房水的生成和排出?房水自睫状突生成后,经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
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外流:(1)小梁网通道,经前房角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再通过巩膜内集合管至巩膜表层睫状前动脉。
⑵葡萄膜巩膜通道,通过前房角睫状体带进入睫状肌间隙,然后进入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最后穿过巩膜胶原间隙和神经血管的间隙排出眼外。
2.视力视野的概念?视力:即视锐度,主要反映黄斑的视功能。
可分为远近视力,后者为“阅读视力”。
视野: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距注视点30度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3.内外麦粒肿霰粒肿的概念?内麦粒肿:眼睑腺体的细菌性感染中,睑板腺感染,称为内麦粒肿。
外麦粒肿:眼睑腺体的细菌性感染中,若是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称为外麦粒肿。
霰粒肿:睑板腺囊肿,又称霰粒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4.麦粒肿的治疗方法?内外麦粒肿的切开排脓时方向有何不同?早期麦粒肿应局部热敷10~15分/次,3~4次/日,滴用抗生素滴眼液4~6次/天。
当脓肿形成后,应切开排脓:⑴内麦粒肿的切口:在睑结膜面,与睑缘相垂直。
⑵外麦粒肿的切口:在皮肤面,与睑缘相平行。
5.白内障青光眼等内眼手术前为什么必须先了解有无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是眼部一个感染病灶,结膜囊内长期处于带菌状态,故白内障青光眼等内眼手术前必须先处理慢性泪囊炎,否则极易引起化脓性感染,导致细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
6.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原则?(一)药物治疗:仅能暂时减轻症状。
先挤出分泌物,后抗生素点眼。
(二)手术治疗:A泪囊鼻腔吻合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消除泪溢,根治慢性泪囊炎B无法行吻合术或造口术时,如在高龄者,可考虑泪囊摘除术,以去除病灶,但术后泪溢症状仍存在。
7.急性泪囊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大多数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发生,与侵入细菌毒力强大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新生儿则以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多见。
中医眼科学重点笔记
中医眼科学重点笔记中医眼科学重点第一章绪论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医书,最早论述眼解剖、生理与病机等。
●奠基时期(隋朝一唐朝):《外台秘要》论述眼产生辨色视物之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即眼的组织结构须正常;二是“外托三光”,即须有光线照明;三是“内因神识”,即须大脑的整合。
独立发展时期(宋朝一元朝)兴盛时期(明朝一清朝鸦片战争以前):元末明初,XXX著《原机启微》。
明末XXX撰成《审视瑶函》。
清代,XXX著《目经大成》。
清代还有XXX著《银海指南》。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4、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配合构成完整关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构造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7、胸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
底部为黏蛋白层。
8、构造学上巩膜由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及棕黑板层构成。
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
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
10、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膜。
角膜早年到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头绪膜。
11、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圆孔,称瞳孔,其直径为2.5—4mm摆布。
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1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眼科学复习笔记消渴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眼科学复习笔记消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眼科学复笔记之消渴1. 疾病概述1.1 消渴的定义及病机消渴是中医眼科学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眼干涩、视力模糊、眼睛疼痛等症状。
其发病机理主要包括肝肾阴虚、阴燥生风等方面。
1.2 发病原因消渴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环境因素:如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长时间注视近距离物体等;2. 饮食惯不合理:如暴饮暴食、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等;3. 脾肾功能失调:脾肾功能失调会导致身体阴阳失衡,从而引发消渴等疾病。
2. 中医辨证论治2.1 辨证要点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是中医眼科学治疗消渴的核心原则。
常见辨证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目赤、目眩、眼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2. 脾肾阴亏型: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视物不清、舌红少苔等症状;3. 阴虚火旺型:主要表现为目赤、目痛、眼热灼、视物昏花等症状。
2.2 中药治疗方案根据患者不同的辨证情况,中医眼科学可以采用以下中药治疗方案:1. 健肝益肾方:主要采用当归、熟地黄等药物,以滋养肝肾,调补阴虚。
2. 益气养阴方:主要采用黄芪、白术等药物,以补益脾肾,调补阴亏。
3. 清肝泻火方:主要采用丹参、决明子等药物,以清热燥湿,调补阴虚。
3. 预防与调理3.1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消渴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远离电子产品等,避免长时间注视近距离物体;2. 饮食调节:适当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等。
3.2 调理方法如果已经出现了消渴的症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调理方法进行缓解:1. 眼部按摩:通过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睛的疼痛和干涩感;2. 眼保健操:定期进行眼保健操,可以有效改善眼部疲劳,预防消渴等眼科疾病的发生。
4.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和预防调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 根据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反应,治疗方案需要因人而异;2. 长期服用中药时,应遵医嘱,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服用时间;3. 饮食调节和眼部保健操的效果因人而异,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调整。
《眼科》读书笔记模板
3 补土流派与眼
科疾病的治疗 48
4 第一节补土理
论与胞睑疾病 的治疗 48
5 第二节补土理
论与泪器疾病 的治疗 51
01
第三节补土 理论与黑睛 疾病的治疗 54
02
第四节补土 理论与黄斑 疾病的治疗 55
03
第五节补土 理论与目系 疾病的治疗 59
04
第六节补土 理论与儿童 眼病的治疗 62
目录分析
上篇眼科补土理论的 历史源流
眼科补土理论各时期 发展特点与医家 3
第一节古代眼科补土 思想 3
第二节近代眼科补土 思想 10
第三节现代眼科补土 思想 14
补土理论与眼科理论 19
第一节补土理论与眼 科生理 19
第二节补土理论与眼 科病理 20
第三节补土理 1
论与眼科五轮 学说 23
第四节补土理 2
06
补土理论治 疗胞睑疾病 案例 67
05
下篇眼科补 土理论运用 案例
01
第一节补土 理论治疗上 睑下垂 67
02
第二节补土 理论治疗睑 腺炎 71
03
第三节补土 理论治疗睑 板腺囊肿 74
04
第四节补土 理论治疗眼 睑皮炎 77
06
第一节补土 理论治疗泪 道功能不全 81
05
补土理论治 疗泪器疾病 案例 81
第一节补土理论治疗 视神经炎 110
01
第二节补土 理论治疗缺 血性视神经 病变 113
02
第三节补土 理论治疗视 神经萎缩 117
03
补土理论治 疗儿童眼病 案例 119
04
第一节补土 理论治疗近 视 119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一、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1. 中医眼科的发展历史:中医眼科是中国医学很早就开始涉及的一个学科,如《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眼科的论述。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也有有关眼病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眼科的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丰富而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 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五轮六治、六经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等理论。
在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时,医生会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来进行辨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
3. 中医眼科的辨证施治:中医眼科的辨证施治是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来进行的。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面色、口唇色泽等情况,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来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
二、常见眼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 近视:近视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中医治疗一般采用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眼部功能,同时也要注意调节生活作息,保持眼部卫生。
2. 远视:远视与近视一样也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中医治疗远视的方法也类似于治疗近视,主要是通过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眼部功能。
3. 弱视:弱视是指由于一些原因导致视觉功能受损,中医治疗弱视的方法一般包括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同时也要配合眼部功能锻炼。
4. 眼睑炎:眼睑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炎症,中医治疗眼睑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5.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结膜炎症,中医治疗结膜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6. 角膜炎: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炎症,中医治疗角膜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7. 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中医治疗白内障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
8. 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
眼科学读书报告笔记
眼科学读书报告笔记简介眼科学是研究眼部疾病和视觉障碍的医学分支,常见的眼部疾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
本次阅读的书籍是《眼科学》这本教材,书中详细介绍了眼部解剖学、生理学、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此次读书报告主要介绍书籍中的内容和对我的启发。
眼部解剖学眼睛是人类主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它能够探测光线并将其传送到大脑,帮助我们感知世界。
眼睛有许多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眼球、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这些部分在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眼部解剖学部分详细介绍了眼球的构造和组成部分。
眼球由多个结构组成,包括眼球壁、眼压和视神经。
眼球壁是外部的保护层,由角膜、巩膜、结膜等组成。
眼压是指眼球内的压力,可以用来诊断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视神经是将视觉信号从眼睛传达到大脑的神经,它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眼部疾病眼部疾病是指不同部分的眼睛受损或损坏的一系列症状。
经常发生的眼部疾病主要有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炎、视网膜病变等。
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视力丧失和其他不良后果。
眼部疾病在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并减轻视力受损非常重要。
本教材对眼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也提供了最新的相关治疗技术方法。
视觉功能障碍视觉功能障碍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视觉障碍,包括屈光不正、斜视和眼肌麻痹等。
本书在视觉功能障碍方面也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例如,近视、远视等是目前非常常见的视觉障碍。
由于现代文明生活的影响和工作模式的变化,许多人在视力上遇到了问题。
总结眼科学研究眼睛和与之相关的疾病,是医学中的重要分支,也是生命科学中的重要领域。
眼睛是探测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之一,其损害不仅会影响视力,还可能给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眼部健康,并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以便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视力和健康。
以上是本次阅读《眼科学》教材的读书报告笔记,本书不仅解决了眼科方面的许多问题,还提供了许多有关眼部疾病的最新研究。
眼科学笔记整理(全)
眼科学笔记整理(全)
眼部解剖
- 眼睛是人体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眼球和附属结
构组成。
- 眼球分为外眼部和内眼部,外眼部包括眼睑、结膜和泪腺等,内眼部则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等。
- 眼球的视觉功能是通过光线折射和传导来实现的,其中角膜
和晶状体的折射作用是实现光线聚焦的关键。
眼科疾病
红眼症
- 红眼症是常见的眼科疾病,表现为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和
眼部疼痛等症状。
- 红眼症的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和干
眼症等。
- 红眼症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眼药膏和人工泪液等,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病因确定。
白内障
- 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科疾病,在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导致视力模糊。
-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包括视力下降、色彩感知异常和对强光敏感等。
- 白内障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即通过人工晶状体植入来恢复视力。
视光学
- 视光学是研究光线在眼中折射、传导和聚焦等光学原理的学科。
- 视光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屈光学、眼镜验光和角膜地形图等。
- 视光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视力矫正、眼镜设计和角膜手术等领域。
就诊建议
- 出现眼部不适或视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眼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眼睛的卫生和保健,避免长时间看电子屏幕和过度用眼等。
-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和验光,以及时发现和治疗眼科问题。
以上为眼科学笔记整理的简要内容,详细信息请参考相关学术文献和专业资料。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一、眼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1·眼科疾病的中医辨证1·1 眼部疼痛的辨证1·2 红眼疾病的辨证1·3 高度近视的辨证1·4 视疲劳的辨证1·5 外伤性眼病的辨证1·6 眼底病变的辨证1·7 黄斑病变的辨证2·眼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2·1 中药外敷治疗2·2 中药口服治疗2·3 穴位疗法2·4 中医保健调理二、常见眼科疾病及其中医治疗方法1·红眼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1 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2 铜绿假单胞菌角膜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 1·3 疱疹性角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4 过敏性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2·黄斑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法2·1 中医治疗早期黄斑病变的方法2·2 中医治疗湿性黄斑病变的方法2·3 中医治疗干性黄斑病变的方法3·视疲劳的中医治疗方法3·1 中医药物治疗视疲劳的方法3·2 中医保健调理视疲劳的方法4·高度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4·1 中医药物治疗近视的方法4·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近视的方法5·外伤性眼病的中医治疗方法5·1 中医药物治疗眼外伤的方法5·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眼外伤的方法6·眼底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法6·1 中医药物治疗眼底病变的方法6·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眼底病变的方法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1·中医眼科疾病诊断依据表格2·中医眼科治疗案例分析3·中医眼科保健方案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药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关制定的关于中医药业务管理、执业人员资格、中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眼睛相关的疾
病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眼科学的知识点总结:
1. 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中医眼科学依托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等。
这些理论被应用于
了解眼睛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原则。
2. 中医眼科常见疾病:中医眼科学涵盖了多种眼睛疾病的治疗,包括青光眼、白内障、视力模糊、干眼症等等。
每一种疾病都有其
特定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3. 中医眼科的诊断方法:中医眼科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等。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眼睛外观、听取患者的症状
描述、询问患者的生活惯等等,中医眼科医生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
判断。
4. 中医眼科的治疗方法:中医眼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疗法等等。
中药治疗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或者局
部敷药来改善眼睛的症状,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身体的气血循环,按摩疗法可以通过按压眼周的特定穴位来缓解眼睛的不适感。
以上是对中医眼科学的一些简要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眼科学的复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相关知识。
眼科常见疾病
- 近视: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远处物体看不清楚,近处物体可以清楚看到。
- 遗传性眼病:一些眼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比如青光眼和色盲等。
- 眼睑疾病:眼睑疾病包括睫状肉腫、睑板腺囊肿、霰粒腺炎等。
-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炎症,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 角膜病:角膜病包括干眼症、溃疡性角膜炎等。
- 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表现为眼睛逐渐模糊、灰白等。
中医眼科诊断方法
- 望诊:中医眼科望诊主要观察眼睛的外观和表现变化,比如眼睑、结膜、角膜等部位的变化。
- 闻诊:中医眼科闻诊主要通过闻取患者的气味或口气来判断眼科疾病的情况。
- 问诊:中医眼科问诊主要问询患者的症状、病程等信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 切诊:中医眼科切诊主要通过触摸、按压患者眼部或周围区域,来判断疾病的情况和病灶的位置。
中医眼科治疗方法
- 中药治疗:中医眼科常使用中药治疗一些眼科疾病,比如眼睑炎、结膜炎等。
-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眼部血流和气血运行,辅助治疗眼科疾病。
-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和不适感。
- 中医养生:中医眼科强调眼部的养生保健,包括眼部保湿、适量眼保健操等。
以上是关于中医眼科学的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资料,请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医眼科学课堂笔记—瞳神疾病
【概述】1、瞳神的别名:瞳子、眸子、瞳仁、瞳人、金井等2、瞳神的含义狭义:瞳孔广义:瞳孔及瞳孔后眼内各部组织的总称3、瞳神疾病——属于内障眼病证候特点:①瞳神形色异常:如瞳神缩小、散大、变形、变色;②视觉异常:视物模糊、变形、变色等4、病因病机:瞳神为水轮,内应于肾和膀胱,发病多责之于肝肾——①脏腑失调;②感受邪气;③黑睛等病变影响、头部外伤等。
5、治疗原则——内治虚证:滋肝肾、补气血、益精明目实证:清热泻火、疏肝理气、淡渗利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活血化瘀、芳香开窍虚实兼夹:滋阴降火、柔肝息风、益气活血、健脾渗湿、温阳利水外治:手术、针灸、激光等【瞳神紧小】——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前葡萄膜炎)1、定义:~是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多伴神水混浊、红痛视糊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眼病。
2、别名:瞳神焦小,瞳神缩小,瞳神细小,肝决3、发病:多见于青壮年,反复发作,缠绵难愈4、瞳神干缺:瞳神紧小失治、误治,致瞳神与其后晶珠黏着,边缘参差不齐,失去正圆为临床特征的眼病称为瞳神干缺,又名瞳神缺陷。
相当于西医学的慢性虹膜睫状体炎(慢性前葡萄膜炎)5、病因病机:①肝经风热或肝胆火邪循经上犯黄仁,黄仁肿胀,展而不缩②罹患风湿,或风湿郁而化热,熏蒸黄仁③久病伤阴,肝肾阴亏,虚火上炎,黄仁失养④某些眼病病邪深入或外伤损及黄仁6、临床表现自觉: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检查:①抱轮红赤(睫状充血);②黑睛后壁有粉末状或细点状沉着物(角膜KP);③神水混浊(房水混浊或丁道尔现象阳性);④黄液上冲(前房积脓);⑤血灌瞳神(前房积血);⑥黄仁肿胀,纹理不清或色暗;⑦瞳神缩小,展缩失灵(瞳神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瞳神干缺(虹膜后粘连)瞳神闭锁瞳神膜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①血沉检查。
②类风湿因子检查。
③查HLA-B27′抗原,有助于发现关节强直性脊柱炎④胸部X片及纤维结肠镜检,有助于发现肺及肠道结核病⑤梅毒抗体测试7、并发症与后遗症:①眼珠胀硬(继发性青光眼);②金花内障(并发性白内障);③眼珠萎软(低眼压和眼球萎缩)8、治疗内治:①肝经风热证——疏风清热——新制柴连汤★②肝胆火炽证——清泻肝胆——龙胆泻肝汤③风湿夹热证——祛风清热除湿——抑阳酒连散④虚火上炎证——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外治:①首要——迅速充分扩瞳:1%阿托品眼药水②湿热敷9、预防调护:少食辛辣、注意生活起居,注意激素的副作用【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1、定义:~是指随年龄增长而晶珠逐渐混浊,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的眼病。
最新中西医结合眼科中级-眼科笔记
最新中西医结合眼科中级-眼科笔记
眼科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的方法和技术。
中西医结合眼科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理论与方法进行眼科疾病诊疗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级眼科笔记的内容:
I. 眼科解剖学
- 眼部结构的基本解剖
- 眼球和眼附属器官的构造
- 眼部各组织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II. 眼科病理学
- 常见眼科疾病的病理变化
- 眼部炎症和感染病的病理特征
- 眼睑和泪道系统的病理
III. 眼科病史和体格检查
- 病史采集和阅读眼科医学记录
- 眼科常规检查的步骤和技巧
- 眼科辅助检查的方法和应用
IV. 常见眼科疾病
- 异常视觉
- 干眼症和泪液分泌异常
- 白内障和屈光异常
- 青光眼和眼压异常
- 视网膜疾病和玻璃体疾病
- 视神经病变和视觉缺损
V. 中西医结合眼科治疗方法
- 中医养生和眼保健
- 西医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以上是眼科中级笔记的大致内容,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中西医结合眼科的知识,建议参考相关教材和学术论文,以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
中医眼科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1.唐初太医署自立“耳目口齿科”,是最早的五官科,为中医眼科的独立发展奠定基础。
2.宋太医局始设眼科,是中医眼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的附属器。
2.正常人眼球前后径出生时约16mm,3岁约23mm,成年约24mm,垂直径约为23mm,水平径约为23.5mm,平视前方时突出外侧眶缘12-14mm,两眼突出差不超2mm。
3.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4.眼球壁分为三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5.角膜的组织结构由前向后分为5层。
(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可以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无再生能力,为瘢痕组织代替. (4)后弹力层:富有弹性较坚韧,损伤后能再生,当角膜溃疡穿孔前常可见后弹力层膨出。
(5)内皮细胞层:不能再生,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
角膜生理特点: 1.透明,无血管 2.有丰富的神经末梢.6.中层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
由前向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7.虹膜含有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
8.睫状体两个主要功能:睫状上皮细胞分泌和睫状突超滤过、弥散形成房水;睫状肌舒缩、通过晶状体起调节作用。
睫状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是构成血—房水屏障的重要部分。
9.脉络膜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组成小叶状结构。
营养视网膜外层,调节眼部温度,对眼球起遮光和暗房作用。
10.视网膜(视衣)位于脉络膜与玻璃体之间。
锯齿缘处是视网膜血管的终末端,因而营养相对较差,易出现退行性改变。
11.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无血管凹陷区,解剖称中心凹,临床称黄斑,含有丰富的黄色素。
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称中心小凹,临床称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12.视网膜由外向内分10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细胞层、外界膜、外颗粒层、外丛状层、内颗粒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眼科学笔记名解1针眼: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睑腺炎,麦粒肿。
2胞生痰核: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3睑弦赤烂:睑弦红赤,溃烂,刺痒为主症的眼病,睑缘炎。
4椒疮:胞睑内面颗粒累累,色红而坚,状若花椒。
沙眼。
沙眼衣原体。
5流泪症: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睑弦。
泪溢。
6漏睛: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泌出。
慢性泪囊炎。
7漏睛疮:内眦精明穴下方突发赤肿疼痛,继之溃破出脓的眼病。
急性泪囊炎。
8脓漏眼:发病急剧,胞睑及白睛高度红赤臃肿,眵多如脓易引起黑睛生翳溃损为主的眼病。
淋菌性结膜炎。
9天行赤眼: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溢血,牵累及双眼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红眼病”。
10金疳:白睛表层生玉粒样小泡,周围绕以赤脉--泡性结膜炎。
选用激素治疗。
11火疳:邪毒上攻白睛,致白睛里层呈紫红色局限性结节样隆起且疼痛的眼病--表层巩膜炎及前巩膜炎12聚星障:黑睛骤生多个细小星翳,其形成联缀惑团聚,伴有碜涩疼痛,羞明流泪的眼病--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13凝脂翳:黑睛生翳,状如凝脂。
多伴有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细菌性角膜炎14瞳神紧小: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多伴有抱轮红赤为临床特征的眼病15绿风内障: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变绿,视力锐减--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6圆翳内障:随年龄增长而晶珠逐渐混浊,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的眼病--老年性白内障17云雾移睛:患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蚁蝇蛛丝或云雾样漂浮物的眼病--玻璃体混浊18络阻暴盲:患眼外观正常,猝然一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视衣可贱典型的缺血性改变为特征的致盲眼病--视网膜动脉阻塞19络损暴盲:因眼底脉络受损出血致视力突然下降的眼病--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20目系暴盲: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或外伤等致患眼倏然盲而不见的眼病-- 急性视神经炎21视瞻有色:外眼无异常,唯视物昏朦不清中心有灰暗或棕黄色阴影遮挡或视物变形的内障眼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2高风内障:夜盲,视野逐渐缩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23青盲:眼外观正常,视盘色淡,视力渐降甚至盲无所见的内障眼病--视神经萎缩24黄液上冲:前房积脓眼的解剖1.眼球壁•外层纤维膜(角膜、角膜巩膜缘、巩膜),前1|6角膜后5|6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形状。
•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分别称为血管膜和色素膜供给眼球营养遮光和暗室作用从前到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视网膜,感受光线并把视觉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向中枢经过中枢的神经整合加工形成视觉。
2.视觉的形成,视信息在视网膜内形成视觉神经冲动,由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这三个神经元传递沿视路将信息传递给中枢而形成。
3.眼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六淫①风邪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性善行而数变,易与它邪相结合,眼痛,目肿,流泪,黑睛表层病变,黑睛知觉减退,眼珠偏斜。
②②火邪致病特点(“目不因火则不病”),火性炎上,火热生眵,易伤津液,灼伤脉络或迫血妄行。
目赤肿痛,眼痛,眼眵黄稠,黑睛混浊,生疮溃脓,眼部出血。
③③湿邪致病特点,湿性重浊粘滞,内外湿邪相互影响,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睑缘两眦有白色泡沫分泌物,胞睑皮肤糜烂渗水,睑内粟疮累累,眵泪胶粘,黑睛边缘限翳,黑睛深层水肿和后部羊脂状沉着物,神水混浊辨证与治疗一、内外障辨别•外障:病位,肉血气风轮;病因,外感内伤,内外合邪,脏腑失调;症状体征,外部症状突出眼痛羞明,眵泪多眼部红肿翳膜,瞳神正常眼底正常;辩证,实表热证,与肺肝脾心有关。
•内障:病位,水轮;病因,七情目劳,体劳,衰老,外伤,六淫化热入里;症状体征,视觉变化,视力下降变形变色,对光反射异常,瞳神大小形态颜色异常眼底异常(渗出出血水肿)外眼正常;•辩证,里证有虚有实与肾肝脾心有关。
二、针眼辩证分型治疗风热客睑-银翘散;热毒壅盛-仙方活命饮;脾虚夹实-四君子汤外治,未成脓,外敷,湿热敷,中药外敷,中药熏洗,抗生素等涂眼成脓,切开排脓,外麦粒肿-切口与睑缘平行内麦粒肿-切口与睑缘垂直三、针眼与胞生痰核鉴别•胞生痰核:部位,胞睑深部(睑板);主症,睑皮肤正常,可见硬核突起,压之不同,与皮肤不粘连,睑内面呈局限性灰蓝色或紫红色隆起或见生肉芽;病室,缓;病程,长,数周或数月;对白睛影响,一般无影响。
•针眼:部位,睑弦;主症,胞睑红肿焮痛,疖肿有压痛,粘连,可化脓,溃后常自愈;病势,急;病程,短,一般3-5 周;对白睛影响,病变至外眦部者可致白睛赤肿。
四、椒疮•机理:外感风热毒邪,内有脾胃积热,内外邪毒上壅胞睑,脉络阻滞,气血失和与邪毒淤积而成。
•并发症及后遗症:1,睑弦内翻及倒睫拳毛2,赤膜下垂——沙眼角膜血管翳3,黑睛星翳4,睥内黏轮——睑球粘连5,流泪症——泪小点(管)阻塞,漏睛——鼻泪管阻塞6,眼珠干燥——结角膜干燥症7 上胞下垂。
•局部治疗:1,滴眼药水:0.1%利福平,磺胺类2,涂眼药膏:0.5%金霉素眼膏,四环素,红霉素3,海螵蛸棒摩擦法(颗粒累累)4,滤泡压榨术(粟状颗粒多)五、流泪症:泪道通。
中成药治疗:杞菊地黄丸等口服。
针灸治疗:以补法为主,肝血不足,复感风邪,可针肝俞,太冲,合谷,风池;肝肾两虚,肝俞,肾俞,涌泉,太冲泪道不通者,可激光,泪道硅管留置治疗六、漏睛的辩证治疗;•辩证以局部症状为主,参考全身症状:(1)风热停留证——按压精明穴下方有黏浊泪液自泪窍泌出,脉浮数——疏风清热——白薇丸加减(2)心脾湿热证——内眦头皮色微红潮湿,按之多脓且稠及全身症状——清心利湿——竹叶泻经汤。
与漏睛疮的转化,常有漏睛病史者,可演变成漏睛疮,心经蕴热,有伏火,可致漏睛,热毒内蕴,复感风邪,风热搏结可致漏睛疮。
•治疗:1,内治为主,局轻——祛风清热,局重——清热利湿2,重视外治,滴眼药水,泪道冲洗,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日久不愈)七、脓漏眼•临表:1 自觉症状:眼内灼热疼痛,眵多如脓,碜涩羞明,热泪如涌。
2眼部检查:初期,胞睑及白睛高度红赤壅肿,3-5 天后,大量脓性眼眵自睑裂外溢,2-3 周后,脓性眼眵减少,胞睑内红赤肥厚,粟粒丛生,表面粗糙,课持续数月。
3另全身检查常于耳前扪及肿核,可有淋菌性尿道炎或阴道炎•辩证:(1)火毒炽盛证——白睛红肿,甚则白睛浮壅高出黑睛,眵泪带血等——卸下解毒,下气行水——普济消毒饮(2)气血两燔证——白睛赤脉深红粗大,眵多成脓,不断从睑内溢出等——泻火解毒,气血两清——清瘟败毒饮(3)余热未尽证——脓性眼眵有所减少,黑睛翳障已轻——清热消瘀,退翳明目——石决明散八、天行赤眼•辩证:(1)初感疫气证——白睛红赤,点片状溢血,及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祛风散热饮子(2)热毒炽盛证——白睛红肿,弥漫溢血,黑睛星翳,口渴心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泻火解毒——普济消毒饮九、火疳•治疗:以泻火解毒,活血散结为主(1)肺经郁火证——疼痛羞明,白睛局部紫白色结节,触则疼痛,口干咽痛,咳嗽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清肺泻热——泻白散(2)火毒蕴结证——患眼疼痛甚,白睛结节大且高隆,脉络紫赤怒张——泻火解毒,凉血散结——还阳就苦汤(3)风湿热邪攻目证:眼珠胀闷而疼,身重酸楚,肢节肿胀等——祛风化湿,清热散结——散风除湿活血汤(4)肺阴不足证——病变反复,眼干涩稍痛,白睛结节不甚高隆,压痛不明显及全身症状——养阴清肺,兼以散结——养阴清肺汤•外治:(1)眼药水:鱼腥草眼药水,典必殊(不能长时间用——青光眼),1%强的松龙(2)局部热敷十、金疳与火疳的鉴别•金疳:病位,小泡位于白睛表层;症状,小泡呈灰白色小泡样,界限明显,可溃破,推之可移,按之不痛;赤脉,小泡四周的赤脉多鲜红;病程,较短;预后,较好,一般不波及瞳神,俞后多不留痕迹。
•火疳:病位,结节位于白睛里层;结节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界限不清,很少溃破, 推之不移,按之痛甚;赤脉,结节四周的赤脉多紫红;病程,较长;预后,较差,常波及瞳神,俞后多留痕迹。
十^一、瞳神紧小临表及外治意义•临表:自觉症状,突发性眼珠疼痛或眼痛,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或伴关节酸楚疼痛等。
眼部检查,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胞睑红肿或重,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后壁可见粉尘状或小点状,羊脂状物沉着,神水混浊。
(丁道尔现象阳性)或黄液上冲,黄仁肿胀,瞳神缩小,展缩不灵等。
•外治意义:1滴眼药水,散瞳,阿托品防止和拉开瞳孔与晶状体粘连。
糖皮质激素眼药水,0.5%硝酸泼尼松龙眼药水。
抗生素眼药水;2涂眼药膏0.5%四环素可的松;3药物熨敷;4结膜下注射。
十二、鉴别十三、圆翳内障临床表现和分期'临表:1视力渐降2眼前可见固定不动的黑影单眼多视3视近尚明而远视模糊皮质性白内障分期,①初发期,(晶体周边部混浊需散瞳)②膨胀期-晶体灰白色膨胀③成熟期-晶体全部混浊④过滤期-晶体皮质分解液化,晶体核下降病人视力一过性好转,核性白内障,囊膜下白内障,混浊程度-未成熟期,肿胀期,成熟期,过熟期。
十四、络阻暴盲急救1亚硝酸异戊酯0.2mm吸入,每隔1-2h再吸一次,连用2-3次,舌下含服亚硝酸甘油酯片,每次0.3-0.6mg,每日2-3次。
2 球后注射妥拉苏林12.5mg 或阿托品1mg.3 间歇性按摩眼球,以降低眼压4 吸入95% 氧及5%co2 混合气体。
十五、络损暴盲•辩证:1气滞血瘀,胸胁胀痛,情志抑郁,舌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或涩等。
理气解郁,化瘀止血-血府逐瘀汤2阴虚阳亢,头晕耳鸣,面热潮红,烦躁易怒,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
滋阴潜阳-天麻钩藤饮3痰热互结,眼底出血,水肿渗出明显,及头重眩晕,胸闷脘胀,舌苔腻或舌有瘀点,脉弦或滑。
清热除湿,化瘀通络-桃红四物汤和温脾汤4心脾两虚,病程久,反复出血,心悸健忘,舌淡胖,脉弱。
养心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十六、目系暴盲•临表:视力下降,疼痛。
•体征:1眼底改变,视神经乳头炎,视乳头充血,混浊,筛板不可见,轻度隆起。
视乳头周围的视网膜水肿,有时出血,渗出。
视网膜静脉血管扩张弯曲动脉正常或较细。
2 瞳孔反射障碍有中心暗点周边视野缩小,或象限性视野缺损。
十七、视瞻有色•临表辩证临表:视力下降,有中心暗影,视物变小,变形,黄斑水肿模糊,色呈暗红,中心凹反光减弱或消失。
•辩证1•水湿上泛证,视物变形模糊,眼前棕黄色阴影及纳呆便溏,舌苔滑腻,脉濡或滑-利水渗湿-四苓散。
2.痰湿化热证,眼前棕黄色阴影,黄斑水肿,黄白色点状渗出及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健脾化湿清热除痰-温胆汤。
3 肝肾不足证,眼底黄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减弱,舌红少苔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