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化学新授课模式初探
读 动机 . 培养阅读兴趣 . 使学生从不太会 阅 读 转变到会阅读 . 从不 爱阅读变成喜欢 阅 读. 最后上升为愉悦 阅读 其次 . 指导学生 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 .针对阅读 内容 的和 层次的不同 . 做出对应的阅读策略 数学 阅
读的过程是一个 积极思考的过程 .应 当让
决学 习过 程中遇到问题 的重要 途径 . 因此 . 我们要提 高数学 阅读 的意识
一
创课 移 新堂
摘要: 新授课课 堂教学流程 可归纳为以下六个 环节 :创设 情境一揭 示 目 标一 自学探 究一 合作展 示一诊 断评价一 归纳提升。
关键词 : 自主学习 合作探 究 小结归纳 随着新课程 改革的推进与 深化 . 满堂灌 ” “ 的
初 中 了 匕掌 新 授 课 模 式韧 探
姚 淑 俊
个 因数的数叫做 质数” ,这显然是不对 的。
() 推比较 的方法 。 当地 运用类 推比较 2类 恰 法 可 以使 学生 把所 学 的新 旧知 识联 系起
来 它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 的过程 中明
阅读的发展 .同时也会影响到做题 的准确 率 。即使有些教师发现这一 问题并 开始重 视数学 阅读 . 但是 如果仅 仅是停 留在“ ” 看 和 “ 的基础上 。 划” 简单 浏览之后 就 以为已
二 揭示 目标
在教学 中.出现学 生阅读例题时不会
数学 阅读 内容逻辑性强 . 非常严谨 . 远 不如其他科 目有趣味 .作为 阅读 内容并不
具备阅读优势 .因此学生很难把数学 阅读 当作一件快乐的事 .这就需要教师 的积极 引导 . 增强学生的数学阅读意识 。首先 . 要
讲明阅读在数学学习 中的重要性 .激 发阅
参考 、 指导我们教 学 . 使我们更有效地组 织课堂教 学. 提高课 堂效率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在 初 中化 学 教 学 过 程 中 .教 师 要 想 在 课 堂 四 十五 分 钟 内 向学 生传 授 化 学 基 础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 使 他 们 能 轻 松 接受 , 并 必 须下 一 番 工 夫 。 从 事 初 中化 学 教研 工作 多年 , 我 在实 施 新 课 改 以来 , 使 教 和 学 协 同发 挥 最 佳 作 用 , 轻 学 生 的 负 担 , 为 减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高 教 育 教学 质 量 , 化 学 教 学 改 革 进 行 提 对 了初 步 的思 考 与 探 索 , 议 化 学 教 师 从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进 行 一 建 些 尝试 。 转 变思 想 , 新 教学 理 念 , 更 改变 学 习 方式 , 合 作 探 究 让
学技 术 的进 步 , 学 与 人 们 生 活 越 来 越 密 切 , 化 日常 生 活 就 可 以 成 为化 学 学 习资 源 ; 只有 将 学 生 已有 的生 活知 识 和经 验 设 计 成 富有 情 趣 的学 习 活 动 , 学 生 从 熟 悉 的 周 围 事 物 中学 习 、 使 理 解 知 识 。 受 课 堂 知 识 与 社 会 生 活 的 密 切 联 系 , “ 科 书 是 感 变 教 学 生 的世 界 ” “ 界 是 学 生 的教 科 书 ” 这 样 才 能 进 一 步 激 发 为 世 . 学 生 的学 习 热 情 。 同 时 , 们 的教 学 不 能 片 面 地停 留在 “ 什 我 是
进 课堂 。
新 课 程 改 革要 求 打 破 以 讲授 、 输 为 主 的教 学 方 式 , 导 灌 倡 学 生参 与合 作 , 生 互 动 , 究 创 新 的教 学 模 式 , 力 引 导 学 师 探 努 生 自主 钻 研 . 励 他 们求 异创 新 , 动 构建 自己 的知 识 体 系 。 鼓 主 1合 作 学 习是 化 学 学 习 的 一 种 重 要 手 段 。新 课 程 更 注 重 . 让 学 生 在 合作 学 习 中获 取 进 步 , 在互 动合 作 中 获取 知识 应 成 为 学 生 获 得知 识 的重 要 途 径 。 同学 之 间 相 互 取长 补 短 , 思 广 集 益 . 同提 高 。 教 师 要 教 会 学 生 置 身 于 集 体 之 中 , 理好 个人 共 处 和 集 体 的关 系 , 学会 合 作 学 习 。 2 学探 究 活 动 是 学 习化 学 的 重要 途 径 。 化 学 是 以实 验 . 科 为 基 础 的一 门 自然 科 学 .教 师 应 提 倡 和 鼓 励 学 生 通 过 化 学 实 验 进 行探 究 性 学 习 ,要 尽 可 能 创 造 条 件 让 学 生 多 动 手 参 与实 验 操作 , 力发 挥 化 学 实 验 在 探 究 性 学 习 中 的作 用 , 励 学 生 努 激 参 与设 计 和 改 进 实 验 方 案 。 如 在 “ 氧 化 碳 和一 氧化 碳 ” 节 二 这 教学 中 . 述 二 氧 化 碳 与 水 反 应 这 一 性 质 时 , 先 把 盐 酸 滴 到 讲 我 紫 色石 蕊 试 液 中 , 后 把 二 氧 化 碳 通 入 紫 色 石 蕊 试 液 中 , 学 然 让 生分 析 二 氧 化碳 使 石 蕊 试 液 变 红 的 原 因 。 学 生 通 过 猜 想 与 假 设 、 集 资料 、 计 实 验 、 流 讨 论 等 环 节 , 终 得 出 了 科 学 结 收 设 交 最 论 。 样就 成 功 地 把 书 上 的演 示 实 验 转 变 成 了探 究性 实验 , 这 从 而 引导 学 生 通 过 实 验 去 发 现 和探 究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使 学 生 的学 习方 式 实 现 由被 动 接 受 式 向 互 动 探究 式 的转 变 。 二 、 养 和 强 化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 培 激发 求知 欲 。 伟 大 的科 学 家 爱 因 斯 坦 说 : 兴趣 是 最 好 的老 师 。 兴 趣 是 “ ” 求 知 的 巨 大动 力 , 明 创 造 的 源 泉 。 兴 趣 的 培 养 在 于 诱 导 , 发 教 师 在 教学 过 程 中应 因势 利 导 ,及 时 排 除不 利 于 发 展 学 生 认 识 兴 趣 的 因素 。 针 对 性 地 帮 助 他们 扫 除 学 习 中 的 障碍 , 有 唤起 他 们 对 学 习 的兴 趣 , 他 们 能 积 极 主 动 自觉 地 学 习 。 使
新课标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新课标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随着新课改深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有效课堂的作用在于摒弃掉“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我们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新课标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两个大的方面下功夫。
一、激发兴趣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1.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
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无疑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开始。
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这一新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较大的学习热情,关键是教师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常言道:眼见为实。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初三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心,恨不得早一点跨进化学科学的殿堂,更希望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亲手动一动、做一做,化学课堂教学应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更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探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初中化学新课改(共6页)
浅探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初中化学新课改[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摘要】为落实我国化学新课程改革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结合多年本学科实践教学经验回顾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化学教学;新课改;初中;浅探1.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兴趣标志着个人与他的行动的内容和结果之间没有距离,兴趣是它们的有机统一的标志。
”教师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好奇心转变为专注的学习兴趣和态度。
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有天生的好奇心,如何把这种天生的零散的好奇转变为专注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就是教师要做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组织工作,并且,兴趣的转换构成教学的全过程。
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原动力。
学生的认知活动离不开积极的非智力因素的激发、维持、强化和调控。
在探究式教学中,通过探究前的“假设”“设计”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分析、实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再通过学生自行探索到达目的后,给予经常性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使这种喜悦成为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1]2.加强和改进演示实验的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设计,笔者认为就是教师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氛围,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教学情境能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而良好的情绪又能使人的观察更敏锐、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想象更丰富。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积极良好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穿插在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引导、研讨)等方面,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刍议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摘要:初中化学新版(2012年版)教材的使用,标志着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对传统化学教学提出了挑战,化学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和课程改革的成败。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改革策略近几年我国的教育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的摒弃与新颖的教育策略的提出无疑是这一过程中最显著的一个方面。
新课程改革顺应了21世纪教育事业进步的潮流,要求教师将开放、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观念引入初高中的课堂,是素质教育时代学生和教师思想观念的核心。
本文从认识和行动两个层面出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素质教育时代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而实现这一任务的基础条件就是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一、观念的转变1.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入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满堂灌,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而且教师的这种权威性不容被打破,只要是教师说的,学生就得全部服从,也就是说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即使有异议,也不会轻易向老师说出自己的见解。
在新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环境下,这种教育思想显然不能适应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家长对子女成才的期盼。
新课程改革的出现,就是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打破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和善于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
2.教师融“教”与“学”于一体21世纪是学习型社会,不仅要求正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也要求教书育人的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更好地教育学生补充能量。
对于初中化学教师来说,就是要时时关注化学教育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一些项目、调查的进展情况,从中找到有利于教育的资源,再把这些最新发现和及时动态带到课堂上,让缺乏信息获取渠道的学生通过教师这一桥梁知晓一些重要的专业知识。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
性
置
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
第 时,教师需每一堂新课教学 前 ,都先设计好一个新课导
王 入, 通过对具有趣味性的问
题 或 实 验 的导 入 ,有 效 地起 甘 到 承上 启 下 ,巩 固 旧知 识 , 肃 引出新知识的教学效果。此
、
外 ,通 过 趣 味性 教 学设 计 , 还 可 激发 学 生对 初 中化 学 的 学习好奇心 ,促使其能够积 。
新课改背景 下初中化学教育模式创新 研究
使其了解并可熟悉使用二 氧化碳的制取 、收 【 摘 要 】随着新课 改活动 的不断深入 集、验满、检验等详细的操作步骤 。 进 行 ,我 们 要 对 传 统 教 学模 式 进 行 创 新 。 笔 3 . 通 过 小 组 合 作 交 流 ,进 一 步 加 深 知 识 者 在 本 文 中 以初 中化 学教 育模 式 为 例 ,进 行 的 掌握 度 模式创新研 究。笔者认 为创新教 学模式的 首 在 探究性教学 中,小组合作 交流属于一 要基础是 采用生动 活泼 的课 堂教学方 式,吸 种实用 、有效 的教学 策略 ,教 师将 班级 内学 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生 按 一 定 的要 求 组 成 若 干 学 习小 组 ,于 共 同 创立 自主探 究的课 堂氛围,引导学生 自主 学 探讨 、交流和合作 下,完成 教师布置的学 习 习,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 ,将课 堂知识点 牢 任务 , 在培养每位学生协作 、 交流能力的同时 , 牢 掌握 住 ;提 高 教 师对 化 学 实验 教 学 意 识 , 培 养 学 生动 手 操作 能 力。 使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 。 例如,教师在讲解酸和碱的性质一课时 , 【 关键词 l 化学教育 ; 模 式;创新 先 准 备相 应 的 实验 器 材 ,包 括 有 试管 、药 匙 、 镊子 、木炭、生锈铁钉 、镁条、氯化铜溶液、 随着 我 国 国 民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人们 对 浓硫酸 、浓盐酸 、稀盐酸 、氧化铜 等。并 通 初 中教育水平提出更好的要 过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展示 真实标 签 ,并 对 求 。 国 家教 育部 也 推 行 了一 比浓 硫 酸 与 浓 盐 酸 的 物 理 性 质 。 之 后 ,教 师 系列改革措施 ,新课改对各 先叮嘱学生进行实验 时需 采取的防护措施 , 个学科教育提出了改革 的要 以小 组 的 类 型 分 别 给 每 个 小 组 相 应 的 实 验 器 求。为顺应这个改革需求 , 材,使 其以分组 的形式 ,让学生通 过各种类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培养 学 生 的 型的实验,探究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化学兴趣与创新能力。改变 学生在教师 的合理 引导下 ,根据 自主探索与 传统教学模式 , 提出新 型化 小组合作学 习,以实践 、合作 、交流 、讨论 学教育模式 ,展现化学学科 的方 式 深 化对 本 课知 识 的 理饵 。 的魅 力 。 4 . 自我 总 结与 评 估 ,巩 固 与 强 化 所 学知 传 统 初 中 化学 课 识 点 堂教学存在 的问题 在一单元知识 教学完毕后 ,教师应及时 化 学 学 科 不 同 于 文科 地 通 过 课 堂 小 组 ,指 导 学 生 对 自 己所 学 知 识 学科 ,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 的掌握 度进行评估与总结 ,使学生能发现 自 想思维。因为化学学科的特 己的优缺点 , 并采取有效 的措施来扬长避短。 点致使传统化学课堂较为枯 首先 ,教学需 提出具体的评价要求 ,让学生 燥 。化 学 教 师 在 传 授 化 学 知 通过 对所学单元化学知识 的了解 与复习 ,总 识的时候 ,常无暇顾及学生 结 知 识 点 , 并 学 会 准 确 、熟 练 的 应 用 学 过 的 的感受与接受能力 。传统初 知识 。其次,在学生认真阅读和 复习所 学知 中 化 学 课 堂 教 学 也 受 到 教 识 之 后 ,教 师 引 导 其 通 过 对 各 种 类 型化 学 习 学 硬 件 与 教 师教 学 方 式 的 限 题的收集 ,使学生在 自主或小 组合作下 ,学 制 。 比如需 要 课 堂 中现 场 展 会 自己编题 ,进而有效地培养学 生的动手与 示或者运用多媒体方式展示 甘 动脑能力;再次 ,在学生合作下出好题之后 , 的课堂教学内容被教师的纯 肃 教师将其归纳 ,并于其 中选择 出难易适 中的 理论式教学代替。比如讲到 题 目对 学 生 进 行 集 中 测 试 。 通 过 测 试 结 果 ,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的 分 布 知 识 兰 州 学生 自己可 与出题的同学进行交 流、讨论 , 时,单纯依靠教 师的陈述 与 评估 自己学 习中的不足之处 ,并及时进行探 黑板 上 的二 维 图 画 ,学 生 可 常 讨与改正 ,在合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的同时, 能一 时无 法 掌 握 这 种偏 抽 象 学 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 的能力 。 的 知 识 ,造 成 学 生 无 法 在课 维 教 师在 引 导 学 生 进行 自我 总 结 与 评估 时 , 堂 上及 时掌 握 知 识 点 ,影 响 甘肃省 兰州市 兰州 新 区中川中 学 为保证此 阶段教学的有效性 ,需着重注 意两 课 堂 教 学效 果 。传 统 化 学 实 点 问题 :其 一,在 学生进行评价 时,需保证 验教学课程 中,教师只是按 评价内容的综合性 、 多样性 、 动态性与有效性 照教学大纲 的要求 ,安排相 其二 ,将学 生 自我总结与评价 与教学评价、 应的化学实验课堂 ,学生真 家 长评价、生生评价进行有机结 合,通 过多 正 参 与 到化 学 实 验 的实 际 操 元 化 的 评 价 体 系 ,促 进 初 中化 学 探 究 性 教 学 作 的机 会 比较少 。化 学 实 验 的有 效 性 。 ’ 课 程 的 教 学 目的 变 成 ,让 学 生 在 课 堂 时 间 内 完成 化 学 实 二 、 结 束语 探 究 性 教 学 在 初 中化 学 教 学 中 占据 着 不 验 。无 法 实 现化 学 实验 教 学 教师是教学主体 , 可或缺的位置 , 其以学生为主体 , 通过人性化、 目的。传统化学教学课堂上 , 民 主 、 实 践 性 的教 学理 念 ,在 利 用 各 种 手 段 学生是知识受体 ,被动接受化学灌输。常有部 激 发 学 生 积 极 、 主 动学 习 化 学 的 同 时 ,有 效 分同学对化学课产生抵触心理 ,不愿��
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g
a 总第
改
斗 斗期
g
r
r
6
o
6 5
中
年 第
期
新 课 改 理 念 下 的初 中化 学 教 学 模 式
刘
四 少 省绵 竹市 新 市 中学
,
智
四川 绵竹
1 6
8 20
教 学理 念 和 教 学方 法 有 了 较 大 的 改 进 目 前 课 改 工 作在持 续 推进 在 课 改 理 念 下 教 学模 式 发 生 了 非 常 显 著 的 变 化 就初 中教 学 而 言 化 学是 一 门 重 要 的 学科 但是 在 传 统 的 教 学模 式 下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严 重 不 足 课 堂 的 气 氛 比 较 差 所 以 教 学 效 果 并 不 理 想 在 新 课 改 的 理 念 下 积 极 探讨 传 统 教 学理 念 的 缺 陷 和 问 题 并 就 全 新 的 教 学 理 念进行 深入 的 分析 可 以 更好 地 开展初 中化 学 的 教 学 实践 活动 基 于 此 就 新 课 改 理 念 下 的 初 中化 学 教 学模 式 进行 分析 旨 在提 高教 学 效 果 : 关 键 词 新 课 改 理 念 ; 初 中化 学 ; 教 学模 式 : : : 文 献 标志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0 8 7 7 2 ( 2 0 1 6 ) 2 6 0 2 0 6 0 2 中 图 分类 号 G 6 3 3 8
摘
要
:
随 着我 国 教 育 的 持 续 发展
,
,
。
,
,
,
。
,
,
,
,
。
,
,
,
。
,
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初探桂平市第二中学覃彬泉传统化学教学以学生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学习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然而师生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我根据初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积极探索,确立了“前置作业一创设情境一自主探究一合作交流一反思调节”为基本流程的化学课堂教学,并取得良好效果。
1.前置作业——预习、展示、反馈成为前置作业特色预习一一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几年来,我坚持: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
预习与否,预习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展示课能否获得成功。
基本操作步骤是:(1).师生共同明确预习目标;(2).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和预习方法;(3).教师出示预习提纲,做好预习指导;(4).学生搜集各种信息,做好双色笔记;(5).小组反馈预习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展示一一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我遵循一个展示原则: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都会的不展示,遇到困难比较大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将是我展示课重点的展示对象。
有了预习课的充分准备,展示课完全变成了学生的天地,变成了学生的才能的展示舞台。
在展示课上,教师分配完任务后,学生讲解,学生点评,学生反馈,展示是对预习的升华,是培养学生能力,展现学生才能,树立学生自信的有效途径,通过展示达到“当堂拔高”的目的。
反馈一一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
在每节反馈课上,注重体现:重点学生(弱势群体)和重点问题;让组中的同学进行帮扶;教师通过学生板演进行检测的同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因材施教。
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 “兵强兵”。
2.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问题情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对教学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新课程教学要求短时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
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系统而牢固的化学知识,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达到这一目的,应抓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一堂课,一定要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教学背景的分析,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内容应该理解、哪些内容应该掌握;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而传统的教学存在教师讲的多学生自主学习少、实验讲的多做的少、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的太多学生自主管理探究太少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教师疲于讲、学生疲于听,学习效率低下,还会使学生出现不会学习、不能学习的状况。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一方面要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
探讨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精品文档
探讨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是离不开人才的,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素质,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提出,教师也在逐渐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科目,知识也相对非常抽象,需要以大量的实验为依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并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这对学生的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素质提出要求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要求。
如何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也是每个教师要思考并努力的方向。
本文则是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阐述了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进行创新,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一、新课改下的教学主旨新课程改革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提出了要求,这些要求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不仅需要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学生也要改变自身的学习观念。
以往的观念,教师只需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全部理解和掌握,学生也只是将所有的课程全部学会即可,从没有想过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和应用。
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提出,许多观念都被打破,而教育也越来越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也在逐渐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被动地去学习。
初中化学,有许多概念式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也不能有一个很清晰明了的理解。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将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且许多的化学现象都会在生活中有所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尤其是一些实验课,要给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
一个好的教师要不仅仅是一个指导者也是一个参与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兴趣,也会让学生对这门科目有全新的认识。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学生对学习的反馈,不管是从学生的作业上还是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都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从而在学习中使能力得到培养。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教育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应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
致使学生过于严谨,尊崇权威,定势思维强,创造性思维薄弱。
学生被动学习,成了装知识的容器,忽略了主动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所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加强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等工作。
二、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进课堂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合作学习也能成为优差互补的重要手段。
创新精神是指在问题解决与学习过程中,推动主体经过变化、组合、探索,得出新成果,获取新知识与新能力的,受主体个性特征制约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
化学教学中,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这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 、通过介绍科学家的生平和科学发展史让学生明白:只有勤奋的人,顽强的人,不怕失败的人,敢于献身的人才可能有所创新。
让学生知道创新并不神秘,从而树立创新的自信心。
2 、加强课堂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中的规范化管理。
3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许多伟大的发明,惊世的创造常常都是从那些平常的、一闪念的好奇心开始的,没有好奇心,通向真理的跋涉就无法启步。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变
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 曾经说过 :教师 的责任不在于教 , “ 而 在 于 教 学 生学 ” 。新 课 改 主 要 内 容 强 调要 让 学 生运 用科 学 的 学 习 方法来进 行学 习活动 ,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提高他们 的创 新能力 。所谓 “ 授之 以鱼 , 不如 授之 以渔” 只有学生 掌握 了“ , 钓 鱼” 的本领 , 最终才能达 到新课改 的 目标 。 1 转 换 师 生 角 色 , 养学 生学 习的 主 观 能 动 性 培 在 以往注重 的应试 教育 中, 教师在教学 中起着主导 的作用 ,
高分的观念 , 而应该让学生去了解化 学家如何 去探索化学知识 的 过程 , 他们模仿化学家那样 去思考 问题 , 让 这将是 中国教育方式
改 革 的必 然 趋 势 。 初三是一个过 渡阶段 , 恰好 学生也是第 一次接触化学 知识 , 再加上初 中化学知识特别是实验教学实践性和探究性较强 , 学生 在 刚 开始 时感 觉 疑 惑 重 重 , 么这 就 需 要 化 学 教 师 进 行 慢 慢 地 指 那 导 。 教 师 进 行 指 导 的 目的 : 方 面 是 转 变 学 生 的 观 念 , 一 方 面 一 另 就是要让学生参与 到教师的课堂上来 。例如教师在讲 解有关化 学符号 、 化学概念等相关化学 知识时 , 以在教学 中穿插科学家 可 探索化学奥秘 的轶事或者是化学发展的历史 , 把知识与历史联系 起来 , 把枯燥无味的化 学知识变得有趣 。这样通过教师潜移默化 的作 用 来 影 响 学 生 , 渐 培养 学 生学 习 的 主观 能动 性 。 逐 2 贴 近 学 生 实 际 生 活 。 发 学 生 学 习化 学 的 兴 趣 激 伟大 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兴 趣 是激 发 学 习 的动 力 和 源 泉 。大 量 的 教 学 实 践 证 明 , 功 教 学 的 成 第一 步就 是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在 化 学 教 学 中 , 习兴 趣 尤 为 学 重要 , 则学 生就会产生厌学 的情 绪 。因此 , 否 化学教 师必须采取 丰富多彩 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 进而提高学 生潜 在的学 习能力 。 首先 , 教师可以通 过创设实验情境来 引起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例如 , 在讲解 氧气的制作 和收集 的实验时 , 教师可 以在 课堂上 当 场正确示范实验的过程 , 让学生去观察实验 中发生 的现象 以及实 验 后 留下 的 产 物 。让 学 生 自 己根 据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以及 已 有 的 化 学知识去推导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 或者去探索更多 的氧气的收集 方法 。 其次 , 把实际生活 与化学知识联 系起来 。科技 的进步使得化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听课 教 师 的 双 重 角色 ,几 位 教 学 论 教 师 分 别 跟 组 听课 。要 求 教 师 和学 生 都 要 做 好 听课 记 录 , 以便 课后 进行 讨 论 和 交 流 。
( )共 同讨 论 、 交 流 、评 价 四
每 次 教 学 论 实 验 模 拟 课 堂 探 究 教 学 结 束 。 马上 进 行 讨 论 、
型实 验 的研 究 ,使 学 生 掌 握 中学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的 基 本 方 法 并 培 料 应 当包 括 三个 主要 方 面 的 内 容 ,一 是 实 验 本 身 的 内 容 ,二 是
养 其探 索 精 神 等 优 良品 质 ,以培 养 提 高 师 生 的 教 学 与 实 验 研 究 与实 验 内容 对 应 的理 论 教 学 内 容 .三 是 与 实 验 内 容 相 关 的 实 验
课 改前 沿
新课程 理念下化 学教 学实验教 学模式探 讨
新 疆 昌吉 学 院化 学 与应 用 化 学 系 李 佳 颖 余 东
摘 要 :本 文 从 化 学教 学论 实验 课 设 置 目的 和 课 程 特 点 出发 ,立 足 于 新 课 程 理 念 对 高 师 化 学 教 学 论 实 验 课 程 提 出 的 新 要 求 , 阐述 了新 课 程 理 念 下 化 学教 学论 实 验 教 学模 式 的实 施 。 关键 词 : 新课 程 理 念 探 究教 学 模 式 化 学教 学论 实 验 化 学 教 学 论 实验 课 程 的设 置 目的 在 于 。通 过 对 中 学 化 学典 务 ,每 位 同 学届 时都 要 上 交 教 案 和 进 行 课 前 试 讲 。 所 收 集 的 资
化 学 教 学 论 实验 的模 拟 课 堂 探 究 教 学 设 计 ,要 突 出设 计 探
如何做好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如何做好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作为初中化学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顺应潮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陋习”,转变教育理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从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实验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等三方面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以生为主;探究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倡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学科。
因此,作为化学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转变教学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先进的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学中“以师为本,以教定学“的教学观念。
具体表现在:1.角色转变:把课堂“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听众、观众到演员角色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2.备课: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
选好角度,激发兴趣;体现广度,面向全体学生。
3.课堂教学: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构建师生、生生沟通、合作的和谐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中的“空气”时,教师可以先让小组合作谈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但是什么实验可以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呢”这样的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探究合作的兴趣。
另外,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集中注意力,并且实验过后,小组合作谈论,发挥团队精神寻求答案,这样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九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新的期待。
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让学生学好化学,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学生动手探究能力的要求。
进行化学实验,并不一定要在实验室进行,教师要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意识,可以随时把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与化学联系在一起,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明白课本上的知识并不是“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究_0
【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究_0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应以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的魅力以及做人道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强调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
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兴趣爱好广泛、网络等社会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影响很大,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尤其是初中学生。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不会喜欢那门课程,也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
所以,在教学中,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上好第一堂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的开篇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但没有安排实验。
我觉得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会变色的花”“喷水成图”等,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可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求之情。
从而兴趣嫣然、热情高涨,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
(二)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入具体的情境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新课改理念下化学教学模式初探
2
的 因 素 。 基 于 本人 多年 从 事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质
实践 , 我 想就如何 提 高语 文课 堂 教学 的有
县
效 性谈一 下 自己 的看 法。
等
一 、 就 学生 而 言 ,应 充分体现 其学 习的
鬈
主 体 地 位 。 《新课 程 标准 》特 别 指 出 : “ 学 生
中
是 语 文学 习 的主 人 。 教 学过 程 中 , 要 加 强
小
学 生 自主 的语 文 实 践 活 动 , 引导 他 们 在 实
’
践 中主 动 获取 知 识 ,形 成 能 力 。 ” 这 里 明确
型
指 出学 生 在 学 习 中所 处 的 主 体 地 位 。 作 为
山
教 师要 真正 发挥 导 的作用 ,就 必 须 更 新观
念 ,转 变 思 想 ,在 教 学 实 践 中把 自主 读 书 的
括 ,提 高思 维能 力 ,把 掌 握概 念 和语 言 实践 紧密结合 ,才能
让 学 生 真正 理 解语 法形 式 的表 意功 能 , 这样 学生 才能真 正
理 解和掌握语 法知识 。
二 、 在 语 篇 中进 行 语 法 教 学
教 师在讲 解 阅读 课 文 时 ,应 将 语 法 放在 语 篇 中感 性认 识 ,结 合 文章 内容 , 引 导 学
生根据语 境分析 ,归纳和 总结语 法规则 ,这样既 可 加深学
生 对 所 学知 识 的印象 ,又 可 使学生掌握语 法规则。 例如教
材 E C E F C 必 修 2 U n it 2 T h e O ly m p ic G a m e s 中 出现 几 个
时 间还 给 学 生 ,把语 文实践 的 空间还 给学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初探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初探王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
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
本文通过查阅资料,汇总理论依据,对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方法进行初步探究。
一、研究方法学生是课程的主体。
我们一方面要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作为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把生活世界当作化学课程内容的范围,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二、研究内容新课改下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应该拥有怎样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认识活动、师生关系?教师应当树立课程目标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1. 原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教育观念是统一规格教育,教学目标是传授知识为中心,教学关系是以教定学,重视结果教学,师生关系是不民主、不和谐。
(1) 新课程环境教学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
因此,在教师的观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
但与此同时,又容易走向另一个误区: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显得十分浓厚,而教师的适时点拨却变得小心翼翼。
课上该点拨时不敢点拨,教师缺少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
初中化学教学“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探
初中化学教学“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探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的研究,逐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在人们的生活及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课重要性的认识;演示一些趣味性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在学习第八单元金属及金属材料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
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
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合反应;(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学生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好。
二、将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生活中的化学距离学生最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运用知识于生活实际,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他们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探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181团中学李建良836001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越来越凸现出来,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时代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化学评价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应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活动模式是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
一、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实现教师教法的转变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
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
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
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及相关资料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进课堂
新课程理念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2.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
三、改革初中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
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2.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
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
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
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四、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解放人,重视个体独特的体验,个性发展的需求。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的。
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社会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祖浩主编.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