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介视阈下地方政府形象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合集下载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新媒体的出现对政府形象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如何影响政府形象、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挑战以及政府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形象塑造等方面展开讨论。

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和互动特性让政府形象更加透明和容易被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形象受损的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政府需要巧妙运用新媒体工具,建立积极形象,增强公众认可度。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政府的稳定性和实施政策的效果。

未来,政府需要不断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加强形象管理,提升公众信任度,以确保政府形象始终保持正面和健康。

【关键词】新媒体、政府形象、影响、塑造、挑战、利用、对策、重要性、发展趋势、结论1. 引言1.1 1. 背景介绍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对政府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而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利和即时。

政府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传播政策信息、回应民众关切、展示政府工作成果,从而提升政府形象与公众之间的互动。

随着新媒体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政府形象也更容易受到负面舆论的影响。

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上的负面信息会迅速扩散,给政府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政府需要审慎对待新媒体的影响,积极利用其优势来打造正面的政府形象。

通过合理引导舆论、及时回应民众关切、提供透明、公正的信息,政府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塑造良好的形象,赢得民众信任与支持。

.1.2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挑战,分析政府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形象塑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理解新媒体对政府形象的塑造作用,从而提升政府形象的正面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增强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声誉和信任度。

通过对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其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工具,提升政府形象,增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互动,为建设和谐政府、服务人民、推动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利用新媒体提升政府形象的方法

利用新媒体提升政府形象的方法

利用新媒体提升政府形象的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织,也需要利用新媒体来提升自身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同。

本文将探讨利用新媒体提升政府形象的方法。

一、建立政府官方网站政府官方网站是政府与公众直接沟通的重要平台,通过建立官方网站,政府可以及时发布政策法规、公告通知等信息,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动态。

同时,政府官方网站还可以设置在线咨询、投诉建议等功能,方便公众与政府进行互动交流,增强公众对政府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二、开设政府微博、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政府可以通过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来与公众进行互动。

政府微博、微信公众号可以发布政府工作动态、政策解读、公众活动等内容,增加政府与公众的互动频率,提高政府形象的曝光度。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在线问答、投票调查等活动,增强公众对政府的参与感和信任度。

三、加强政府形象塑造政府形象的塑造是提升政府形象的重要环节。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政府工作成果、公众活动照片等内容,展示政府的工作实绩和形象形象。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发布政府领导的讲话、演讲等内容,展示政府的决策能力和领导风采。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发布政府工作人员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等内容,展示政府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增强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四、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是提升政府形象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在线问答、投票调查等活动,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政府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公众活动、政府工作的征集意见等内容,鼓励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和工作,增强公众对政府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五、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是提升政府形象的重要举措。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政府工作报告、财务公开、政府采购等信息,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和资源利用情况。

新媒体背景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_学位论文

新媒体背景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_学位论文

新媒体背景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_学位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告诉发展,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生活之中。

全世界都进入到一个更开放更民主的时代,政府部门作为某个地区最高的决策者,也需要积极应对这样的转变和挑战,重塑政府形象,推动民主政治进步,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提升政府形象传播的能力与水平。

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澎湃,矛盾也不断涌现,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介入,各种信息迅速在网上得到发酵,引起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政府常常会选择隐瞒或延迟,不去向公众揭露事实的真相。

造成了一些负面信息的广泛传播,很容易让公众对政府不满情绪得到蔓延,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政府形象传播比任何时期都显得更加重要,而网站,论坛,博客,微博这些新媒体在给政府信息传播带来挑战的同时,也通过其突出的个性,广泛的传播空间和受众,多样化表现形式等成为政府可以利用与公众进行沟通,增进理解与交流的好方法。

本文将首先对新媒体有关的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阐明。

在此基础上将通过典型案例对新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形象传播的现状进行分析。

通过案例背景,案例分析,案例启示等三个方面,来反映在新媒体时代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传播策略和方式,并以此为线索探索出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传播所应该采取的正确对策。

关键词: 政府形象传播新媒体危机公关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life. The whole world into a more open and democratic era, the government sector as an area the highest decision-makers also need to actively respond to such changes and challenges, reshaping the government's image, to promote democracy and political progress, improv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anagement enthusiasm, enhance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the ability to spread and level.While China is currently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various trends surging, contradictions are emerging, and with the involve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ies,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quickly on the Internet to get fermentation, caused widespread controversy and discussion. Especially in some major event occurs, the government often choose to hideor delay, do not reveal the whereabouts of the public the truth. Caused some negativ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akes it easy for the public to get the government discontent spread, in this critical moment,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than at any time in spread even more important, and the website, forum, blog, microblogging, these new media challenges to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but also through its outstanding personality, wide spread space and audience, diversified forms such as governments can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public and increase understanding and a good way to communicate.Based on the status of our government image communicatio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and reveal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spread the essence and meaning.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work of our government image communication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but also on events in dealing with public relations crisis problems and the government can make improvement. For now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he article also describes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future government to bring help and image communication challenges, but also draws on Western governments to face these challenges successfully used the experience and proven methods proposed there is reference in the recommendations. The face of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spread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which adopted measures how closely follow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trends, but also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the core issue.Key Words:government image dissemination of new media crisis PR 、目录1.绪论11.1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1.3 文献综述 21.4 研究方法 32. 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传播的基本理论 52.1 新媒体的内涵和种类 52.2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72.3新媒体给政府形象传播带来的挑战 82.4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形象传播的特点 83.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传播案例分析3.1 案例分析之一-南京龙虾门事件3.1.1案例背景3.1.2 事件始末3.1.3 案例分析3.1.4 案例启示3.2 案例分析之二-甬温线铁路重大交通事故3.1.1案例背景3.1.2 事件始末3.1.3 案例分析3.1.4 案例启示4.新媒体背景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的战略对策4.1 转变观念,明确政府形象传播的目标4.2 转变作风,筑牢政府形象传播的基础4.3 找准路径,选取有效的政府形象传播策略后记参考文献1.绪论1.1选题背景21世纪是属于网络化的时代,信息化和网络化借此机遇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02
政务新媒体发展历程与现状
政务新媒体的概念与类型
政务新媒体指的是政府单位或组织通过新兴的媒体平台(如 微博、微信、APP等)进行信息公开、服务提供和互动交流 的媒介。
政务新媒体的类型多样,包括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 APP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优势。
政务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期 、发展期、成熟期和创新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发展重点,从最初的 宣传和信息公开,到后来的服务提供和互动 交流,政务新媒体的功能和作用不断丰富和
拓展。
政务新媒体的现状分析
1
目前,政务新媒体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 ,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2
政务新媒体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政府服 务能力、拓宽政府宣传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 作用。
总结词
预警机制、快速响应
详细描述
政务新媒体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在遇到 突发事件或危机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有效引导舆论。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预测可能出 现的危机;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危机应对的准备工作;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 应。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加强政务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总结词
强化互动、提升参与
详细描述
政务新媒体应通过增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提高公众的参与度,以便更好地传递政府的声音和关注民 生问题。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互动机制,及时回应公众的诉求和反馈;搭建线上线下的参与平 台,鼓励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
建立政务新媒体的危机应对机制
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行政能力和公信力的认知和评价,良 好的政府形象可以提高政府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促进社 会和谐稳定发展。

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政务新媒体成为政府与公民沟通和互动的重要平台。

政府利用新媒体发布信息,提供公共服务,传递政策,推动民主参与和社会治理,从而促进政府形象的塑造。

本文将针对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展开研究,探讨其关系和影响。

政务新媒体包括政府网站、政府微博、政府微信等,是政府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发布和公共服务的平台。

政务新媒体拥有覆盖面广、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成为政府宣传、沟通和参与的重要渠道。

政务新媒体在政府形象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政府透明度。

政务新媒体可以及时发布政府工作、政策解读、公共信息等内容,让公民了解政府工作进展和政策动态,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2.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

政务新媒体可以为公民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如网上办事、在线咨询、在线申报等,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增强政府形象。

3. 加强政府与公民互动。

政务新媒体可以通过互动平台,收集公民意见建议,回应社会关切,增进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和沟通,提升政府形象和民意支持。

4. 扩大政府影响力。

政务新媒体可以通过精准投放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扩大政府影响力,提升政府形象和公共认同度。

二、政务新媒体在政府形象塑造中的案例分析在中国,政务新媒体在政府形象塑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案例。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新浪微博上开设了“发改委新闻发布厅”账号,通过发布官方信息、解读政策、回应民生关切等方式,提升了机构形象和公共认同度。

又如,上海市政府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上海政务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了多种便捷的公共服务功能,得到了广泛好评和赞誉。

政务新媒体还可以通过创新营销、社会化传播等方式,推动政府形象塑造。

北京市政府在推广环保政策时,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互动活动,吸引了大量关注和参与,提高了政府形象的亲和力和时尚感。

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形象塑造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形象塑造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形象塑造策略研究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的塑造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形象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声誉,正确把握和运用新媒体将对政府形象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塑造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传播合法、合规信息新媒体时代,政府应传播合法、合规的信息,建立规范的信息发布机制。

政府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是塑造政府形象的基础,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成果和社会发展动态。

同时,政府应主动回应公众关切,及时发布应对措施,增强公众的信任度。

二、推行专业化的内容创作政府在新媒体时代应注重提高内容创作的质量和专业性。

政府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士进行专业性的内容创作,加强对关键问题的分析和解读,为公众提供权威、可信的信息,提高政府形象的可信度。

三、积极回应民意政府应及时、积极回应社会民意,关注公众关切和诉求。

政府可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主动了解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回应和解答。

通过积极的沟通与回应,政府能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四、强化形象塑造与定位政府在新媒体时代应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形象塑造与定位的传播。

政府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政府工作成果,传递政府形象和价值观念。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举办形象塑造活动、发布宣传片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知和理解。

五、加强技术支持与安全保障政府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信息安全、网络攻击等风险,需要加强技术支持与安全保障。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政府还应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政府形象塑造提供技术保障。

六、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政府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与公众进行多样化、深入的交流。

政府可通过开展问答活动、征集意见等形式,主动与公众进行互动和沟通,增加公众参与感,提高政府形象的公信力。

框架理论视阈下政务新媒体传播效果研究

框架理论视阈下政务新媒体传播效果研究

框架理论视阈下政务新媒体传播效果研究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新媒体已成为政务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

在框架理论的视阈下,政务新媒体传播效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框架理论的角度探讨政务新媒体传播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旨在为政务新媒体传播效果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框架理论是指人们在感知和理解中使用的结构性的认知模式,它能够帮助人们对复杂的现实世界进行认知和理解。

在政务新媒体传播中,框架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解释和分析信息的传播效果。

根据框架理论,人们在接收信息时会根据已有的认知框架对信息进行解释和理解,从而影响他们对信息的态度和行为。

政务新媒体传播效果是政府通过新媒体渠道向公众传播政策信息、服务信息以及公共事务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框架理论视阈下,政务新媒体传播效果受到认知框架的影响。

政务新媒体传播效果的提升需要建立积极的认知框架,引导公众对政务信息进行理解和接受。

二、政务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1. 内容质量政务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内容质量。

政务信息的内容质量直接影响公众对信息的认知和理解。

高质量的内容能够引发公众的兴趣和关注,提升信息的传播效果。

政务部门在传播政策信息和公共事务信息时,需要重视内容质量的提升,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2. 呈现方式政务新媒体传播效果还受到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

信息的呈现方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呈现方式能够引发公众的不同情感和认知效果。

政务部门在传播政策信息和公共事务信息时,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偏好选择合适的信息呈现方式,提升信息的传播效果。

3. 社交互动政务新媒体传播效果还受到社交互动的影响。

社交媒体平台为公众提供了互动的空间,公众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评论、点赞、分享等互动行为。

政务部门在传播政策信息和公共事务信息时,需要重视社交互动的引导,引发公众的参与和互动,增强信息的传播效果。

4. 群体认知政务新媒体传播效果还受到群体认知的影响。

新媒体视角下政府网络形象建构与传播路径[1]

新媒体视角下政府网络形象建构与传播路径[1]

新媒体视角下政府网络形象建构与传播路径[1]摘要:新时代下科学、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新媒体的兴起给人们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同样也给人们通过微博、抖音、博客等社交媒体软件了解政府形象带来了便利。

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信息传播渠道,只有掌握其发展规律,政府才能正确引领事情的发展的趋向;反之,会引起民众的舆论。

本文以政府网络形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当下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入手,探究不同问题之于政府形象构建的影响,分析目前各级政府在形象建构和传播的问题,研究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政府形象建构传播路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原本话语权掌握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如今民众均能成为参与者就公共事件参与谈论和发声。

同时,政府也积极运用互联网工具,积极公开、宣传政务和相关政策,并建立官方政府网站,民众可通过官方网站了解政府的相关信息,政府也可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交流。

但在改变的同时政府在网络形象建构和传播时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不仅影响政府的网络形象,也影响着政府之后相关政策方针的有效实施。

一、新媒体视角下政府网络形象建构和传播的重要性1.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政府部门受“主客二分”的管理思维的影响,但理应尊重民意,畅通群众表达渠道,本着以人为本、坦诚相待的行政伦理,与各有关主体形成平等相待、真诚交流、彼此尊重的和谐关系。

在具体实践中,政府一旦遭遇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就应采取紧急预案,处理好与大众媒体的关系,分析解决舆情背景所反映的问题本质和民众诉求;与民众代表共同商谈解决措施,认真回应民众意见等,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高,则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政府网络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政府各项政策措施就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1.有利于增强政府的执行力新时代良好的政府形象可以得到社会公众的信赖和支持,这是政府展开一切行政活动的基础,也是为之后政策的有效实施垒实基础,更是政府与民众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

论地方政府的形象塑造与公共意识形态建设

论地方政府的形象塑造与公共意识形态建设

论地方政府的形象塑造与公共意识形态建设地方政府作为中国国家政权的基础组织,一直承担着各种基础事务管理、服务和指导的职责,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安全、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和表现往往会代表着政府整体形象。

因此,对地方政府形象的塑造和公共意识形态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如何塑造地方政府的形象?地方政府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引导社会公众的信任和认可。

在塑造政府形象时,地方政府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贴近普通群众,了解民众的烦恼和需要,积极为民众解决问题。

政府应当更加透明开放,严格通过法规和政策履行职责,加强执法力度,惩治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其次,政府应建立起健康而和谐的公共意识形态。

公共意识形态是指在社会群体中形成的普遍认知、态度和价值观的总和,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在思想和信息领域的特点。

政府的行为和政策经常会深刻影响公共文化。

因此,地方政府应该逐步理性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建立一种健康的公共意识形态,使其能够反映地方政府的风格与特点。

相对于西方国家的个人主义,中国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倡导拥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观念。

地方政府应该把握这一国情,营造积极、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最后,地方政府应该把公共意识形态建设与政府自身的品牌建设结合起来。

品牌是指客户或用户对企业或地方政府的知名度和信任度的评价。

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国家基础组织,品牌的形成与公共意识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构筑地方政府整体形象。

品牌化建设可以将地方政府打造成一个良心企业一样受到广泛认可的政府机构,从而提高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影响力与可信度。

总之,地方政府的形象塑造和公共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整体上,地方政府需要遵循良好的政府操守,加强对社会行为的规范和引导,积极与市民群众互动,利用公共意识形态引领功能,提高政府形象的普遍性和感人性。

只有政府在普通百姓心目中树立公信力、诚信度和良好形象,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进而促进地方发展和经济繁荣。

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

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

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官方媒体在传播政府形象和维护政府公信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利用互联网传播政府形象和宣传政府政绩,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以及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的运作模式这两方面展开探讨。

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官方媒体作为政府的宣传工具,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政府通过官方媒体发布政策信息和政绩成果,可以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权威形象。

官方媒体报道的消息往往被公众所认可,因为官方媒体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政府通过官方媒体传播的信息更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官方媒体能够在舆论场上扮演舆论引导的角色。

政府可以利用官方媒体引导舆论,塑造自身形象。

通过官方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政府可以引导公众对政府政绩的看法和评价,对政府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

官方媒体的影响力在舆论引导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具有重要影响。

官方媒体在传播政府形象和政策信息的还可以通过批判和澄清负面信息,维护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负面信息可能会通过网络迅速传播,而官方媒体可以及时进行回应和澄清,避免负面信息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严重损害。

在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的运作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对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产生了新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官方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互联网时代的官方媒体在传播政府形象和政策信息方面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官方媒体主要包括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等传统媒体,而互联网时代的官方媒体还包括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

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政府在传播政策信息和政绩成果时可以选择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覆盖面和影响力更广。

互联网时代的官方媒体在传播速度和互动性方面更有优势。

互联网时代的官方媒体可以实时更新信息,与公众进行即时互动,使政府传播的信息更加及时、全面和立体。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政府舆论引导力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政府舆论引导力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政府舆论引导力研究摘要:舆论引导一直是我国新闻传播理论中的核心命题,也是我国新闻传播体制中的功能研究之一。

依托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舆论生成途径越来越多样化,而与此相对应,传统的舆论引导机制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本文主要侧重于研究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机制。

在我国,新闻媒介的性质决定了其作为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角色,舆论引导是其“天然职能”和重要的社会责任,舆论引导的正确与否,对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主流媒体,新媒体,舆论引导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崭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更形成了各种信息咨询、社会思潮、利益诉求的新的集散地,同时也成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较量的新战场。

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受众享受着信息时代的便捷,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网络影响泥沙俱下,网络推手炮制民意,手机短信散布谣言,微信、微博传播虚假信息……为管理带来困难,也为受众的信息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舆论格局日趋多层次、复杂化,面对种种带来负面社会影响的新媒体,如何引导新媒体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力,就成为社会治理中一个迫不及待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的舆论传播(一)新媒体发展状况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是1967年由美国学者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全球互联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我国以来,经过二十四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新媒体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进程。

事实上,自新媒体诞生以来,它的发展历程经由精英媒体到大众媒体再到个人媒体这样三个阶段,不过也就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这和以往通过数百年时间才完成几个阶段发展的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发展速度惊人的新兴领域。

1、新媒体发展速度快、规模大新媒体用户越来越多。

2022年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研究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研究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研究引言: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然而,网络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地,也是集思广益、表达声音的空间。

在这个网络时代,政府形象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展开研究,并对其中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媒介传播的转变过去,政府形象主要通过传统媒体的渠道进行传播和塑造。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的媒介传播方式的出现使得政府形象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网络舆论的快速传播速度和广泛传播范围使得政府形象具备了全新的塑造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舆论监控与管控网络舆情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快速传播,因此政府需要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和管控。

政府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识别出网络舆情中的关键节点和舆论走向,从而做出针对性的回应和处理。

及时回应和处理网络舆情可以有效降低负面影响,维护政府形象。

三、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机遇网络舆情给政府形象塑造带来了新的机遇。

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公众进行更直接、更及时的互动,提高政府形象的透明度和亲和力。

政府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正面信息,宣传政府的工作成果和改革措施,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理解。

四、舆情危机应对策略在网络时代,一旦发生舆情危机,政府必须及时做出回应和处理。

政府应该正面回应负面言论,及时澄清事实,以避免舆论进一步发酵。

除了回应,政府还应当主动作为,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五、网络言论的负面影响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不仅仅是正面的。

网络言论的多样性和自由度往往容易导致负面声音的扩大化和暴露化。

负面网络言论对政府形象的冲击主要体现在扭曲事实、制造谣言、抹黑政府形象等方面。

政府需要做到明辨真伪,及时回应和澄清,维护自身形象的公信力。

六、舆情管理与公众参与网络舆情的发展使得公众的参与机会大大增加。

政府不再是单方面的宣传者,而是需要与公众进行更多的互动和沟通。

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作者:潘攀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政府数据更加公开、透明、咨询全球一体化以及新媒体监管等。

在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应清晰认识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本文将通过认识新媒体时代政府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政府的新形象,来对如何塑造新政府形象进行研究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政府形象形象传播新媒体时代随着数据透明化、可监督化、信息一体化等一系列的数字标签下运营而生,政府信息也随着赶上大数据时代。

传统的媒体时代看似仍然处于主流,但是手机、互联网媒体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传统的媒体形式有报刊、杂志、广播、广告以及电视等,传统媒体形式较为固定不变,成本费用较大,信息反馈不及时等,新的媒体传播相对于传统的媒体传播则具有开放、费用低、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等,政府应该立足于新媒体时代改变自身的相应的固守,顺应时代成为新的政府系统,更了解民意,为人民服务。

一、新媒体时代政府的新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形成,大舆论时代来临,民众评论时事的机会人人平等,网上舆论场逐渐形成,大媒体信息时代造就了许多新的机遇,无论是对公众还是政府。

1.新媒体时代政府的新机遇。

1.1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场形成。

互联网形成之前,我国存在唯一的社会舆论场,就是以广播、电视与报纸等传统模式传播时事政治的一种舆论形式,舆论场不是透明,可传播性的,只是单一的小团体进行的时事的看法,对社会对政治策略并无多大影响;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应用的迅速推广,以微信、微博等成为一个代表性新媒体舆论场,冲击这个小团体舆论场,使得这个舆论场的社会声音微乎其微,现代的青年公民逐渐成为一个主流,对时事以及社会存在的某种政治制度的不完善的声讨,舆论声音大,人们主流思想受到冲击,逐渐成为新的媒体主流思想,政府应该好好的掌握这个机遇,适当的引导主流思想的走向,控制住我国的特色主义的思想方针和路线。

1.2新媒体时代数据信息传播力强。

网络传播视阈下的安徽形象改善策略研究

网络传播视阈下的安徽形象改善策略研究
部分 事后 行 为 的不 及 时和无 效 。网络 技术 的发 展
人们 足不 出 户 , 以晓 知 天下 事 。在 这 样 的环 境 可
下 . 区媒 介 形 象越 来 越 成为 地 区形 象 与 地 区现 地
状 的替 代 品 , 而成 为影 响地 区形 象 的有 力 因素 。 从
使得 “ 把关 人 ” 论 在新 传 媒环 境 中遭 到 挑 战 , 理 其
一 一
区 旅 游 局 长 闹 市 打 人 被 免 职 区 委 通 报 》 则 消 息 这
网络 传播 由于其 显 著 的 匿名 特 点 , 们 在信 人
息传 播 中 自我 把关 的意 识开 始 降低 。而且 网络 的
传 播 特 点使 得 许 多 在传 统媒 体 上无 法登 载 的信
息 大规模 披 露 . 内容 既包 括措 辞 犀 利 的批 评 言 其
论 , 包 括 日常 生 活 所 见 到 的 社 会 怪 相 , 其 是 也 尤
信 息 所 所 长 , 究 方 向 : 闻与 传 播 ; 磊 (9 0 , 理 研 究 员 , 究 方 向 : 闻 与 传 播 。 研 新 王 1 8一)助 研 新
弘 淮端 理 21. 01 5
网络 是 信 息 的海 洋 , 网络 传 播 中 . 能 吸 在 谁 引 网 民的 眼球 和 注 意力就 会赚 取 利润 。因此一 些 媒体 或 个 人 抗不 住 利 润 的诱 惑 , 是 乎放 弃 了应 于 有 的准 则 , 一些 未 经 核 实 的消 息 , 要 有 噱头 , 将 只 有看 点 , 就竞 相 复制传 播 , 造成 虚假 信 息 的泛滥 。 在 注意 力 经 济 的影 响下 。 面信 息 更 能 吸 引 负 眼球 , 易成 为 炒 作 的 热 点 , 致 很 多媒 体 对某 容 导

意识形态治理视域下政党形象建构论析

意识形态治理视域下政党形象建构论析

意识形态治理视域下政党形象建构论析作者:张明纲韩旭来源:《理论导刊》 2021年第3期张明纲a,韩旭b(中国计量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 b.现代科技学院,杭州 310018)摘要:从意识形态视角审视,政党形象建构是一个围绕政党意识形态发展而丰富自身内涵的过程。

在当前意识形态治理新理念下,政党形象滞后于主流意识形态新要求、多元意识形态纷争对政党形象的内涵侵蚀、网络意识形态场域中政党形象的传播困境,凸显了政党形象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

因此,党的形象建构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地位的同时,注重在意识形态语境创新和治理方式创新中推动政党形象内涵的细化发展,提升政党形象的知晓度与感受度,积极利用新型媒介打造政党的媒介形象。

关键词:意识形态;政党形象;话语资源;媒介形象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3-0067-07作者简介:张明纲(1983-),男,山东安丘人,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意识形态;韩旭(1987-),女,山东淄博人,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政党形象是指政党成员及公众以政党属性、组织规范、政党领袖及其成员、政党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等客观表现为基础,对政党形成的综合且相对稳定的主观评价[1]。

形象作为一种关系性概念,受到主观认知和客观因素的共同形塑。

其中,意识形态同政党形象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意识形态既是推动政党转型发展的更深沉和更持久的力量,也是“思想掌握群众”过程中引导社会价值发展的观念系统。

“左派”“右派”“绿党”等意识形态标签对政党形象的塑造作用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权威性。

此外,政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又是理解政党形象变化发展的内在线索。

政党形象研究的最初语境是为了阐释西方选举制政治生态下非理性因素对选民投票的效用。

换言之,政党形象建构的对象是普选制下的“选民”。

西方政党强调政党形象是通过展示与其他政党间的差异性以彰显自身的“辨识度”,以期谋求竞选优势。

网络舆情视阈下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研究

网络舆情视阈下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研究

网络舆情视阈下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研究作者:阿卜杜萨拉木·艾尼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5期摘要:信息化发展背景之下的网络通讯联络技术已经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对民众的生活以及生产等方面产生影响。

本文以网络舆情视阈背景为研究基础,对于现在国家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开展研究。

研究在网络舆情视阈下以及信息化发展时代国家政府部门公信力缺少诚信度的原因,进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增强国家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关键词:网络舆情视阈;政府公信力;监督;信息二十世纪以后,互联网开始进入人民的生活当中,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变成民众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同时还是极为重要的政治引导工具以及政治宣传工具。

很多人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政府发展情况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具有非常强的号召力以及影响力[1]。

这对于增强民众对于国家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提升国家政府部门的影响力以及号召力,提升国家政府部门的形象,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非常重要。

1 网络舆情视阈下政府公信力缺失的成因1.1 政府执政理念落后当前由于国内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官本位的理念已经不同以往那么严重,但是,官场心理还没有完全消失,它仍然对现代政府开展管理工作产生了影响,还使得国家政府部门的服务功能有所减少。

国家政府部门在执政方面的观念比较落后,所以缺乏为民众服务的相关意识、政府信息并未公开,经常出现行政不作为的现象,缺乏社会责任感。

国家政府部门在执政方面的观念落后主要体现在政府行为方面,使得人民群众不能得到有效信息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更加严重。

1.2 政治沟通的渠道缺乏多样性在当前网络舆情视阈背景之下,政治沟通渠道逐渐变得多样化,但这里所谈及的缺乏多样性主要是指缺乏政府强加控制以外的沟通渠道。

除去当前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信访制度之外,“两微一端”也就是微信、微博以及政务客户端也开始在政治管制下,产生了删除评论,禁止转发和回复评论的情况[2]。

政务微传播与政府形象构建

政务微传播与政府形象构建

作者: 李开灿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版物刊名: 西部广播电视
页码: 7-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政务信息 传播模式 政府形象 政府机构 政府管理 信息公开 中心化 多样化
摘要:政务微博,是指政府机构和官员开通的主要用于发布政务信息,倾听公众心声、诉求,与公众交流互动,解决与政府管理有关的实际问题,传达党与政府机构的声音,及时公布相关数据与事件真相,从而进行网上知晓、网下解决问题的微博.[1]政务微博作为政务微传播的主要形式,其自媒体、去中心化的性质,打破了传统的“由上到下”的信息传播模式,为信息公开、政民互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开创了政府事务的新局面.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政务微博热”使得其传播模式越来越多样化.。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研究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研究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研究导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已成为政府形象塑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网络舆情能够迅速传播信息、激化民众情绪,对政府形象产生极大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挑战。

网络舆情的定义与特点网络舆情可以被定义为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某一事件、对象或话题的态度和舆论。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传播迅速: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达到大量用户。

2. 形象塑造: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政府形象,影响公众对政府的认知和评价。

3. 反馈及时:网络舆情能够实时反馈公众对政府政策、决策等方面意见和看法,为政府改进提供参考。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1. 负面影响:当网络舆情出现负面反馈时,政府形象容易受损。

负面舆情的传播往往会引发公众质疑和不满,进而对政府不信任。

2. 正面影响:然而,网络舆情也可以对政府形象产生正面影响。

积极的舆情反馈有助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同。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挑战的对策1. 建立实时监测机制:政府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和态度,以便及时做出回应和调整政策。

2. 提高信息透明度:政府应加强信息公开,提供准确、全面和透明的信息,避免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引发公众猜测和误解。

3. 积极回应舆情关切:政府应积极回应公众关切,通过网络平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解答疑惑,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4. 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机制:政府应制定应急预案,做好舆情危机处理,及时消除舆情的负面影响。

5. 加强政府形象塑造:政府应注重提升形象塑造能力,积极展示政府的良好形象、负责任和专业性,引导公众正确评价和认知政府工作。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塑造的案例分析1. 韩国政府应对舆情危机:2014年,韩国发生“亲信干政门”事件,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

信息、传播与影响:网络治理中的政府新媒体——结合大数据与小数据分析的探索

信息、传播与影响:网络治理中的政府新媒体——结合大数据与小数据分析的探索
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以考察政府新媒体在网络治理中的角色及 作用! $)% 作为网络空间的政府代理者' 政府新媒体在向受众传递何种信息. $*% 作为一种社交媒体' 政府新媒体在承担何种传播功能. $"% 政府新媒体如
#* 公共行政评论*#)( 年第) 期
信息 传播与影响 网络治理中的政府新媒体# 何影响( 以及影响着哪些网民的政治态度及其行为. 本文在采集*#)#&*#)& 年 全国地级市政府发布微博的海量数据' 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考察政务微博所传播 的信息内容( 传播功能及影响因素- 同时' 本文利用*#)$ 年中国城市治理调查 所采集的个体层面代表性样本' 通过小数据分析来考察政府新媒体影响网民政 治态度和行为的模式+ 总之' 本文致力于为政府新媒体在中国网络治理中所扮 演的角色和作用描绘一个总体图景' 为网络治理中政府新媒体的发展提供理论 和经验依据+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Y
文章编号
)&(+ '*+%& $ *#)( % #) '##*[ '*+
一 大数据时代网络治理中的政府 政府新媒体及其应用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扩散' 人类社会进入互联 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中国的国家治理带来了革命性影响' 深刻地改造 着政府( 公民等行为主体的关系及互动模式+ 互联网的普及为治理转型带来了 技术动力' 依托于新兴信息与通讯技术$GNS% 的网络应用日益流行' 渗透到社
*#)* - H01@J:'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媒介视阈下地方政府形象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张合斌【摘要】当前,地方政府形象管理既面临新问题又有新机遇,更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 题。

因此在寻求解决之道中应当审视国内外已有研究,立足“互联网+冶的时代大环境,结合既往进行深度反思,在地方政府的形象管理体系构建中应当遵循“科学、实用、整体、可测评、可移植”五个原则,按照“内情外境审视、认知水平调研、体系基本构建、实践验证完善、优化提升能力”五个步骤具体细致地推进工作。

【关键词】网络媒介;地方政府形象管理;深度反思;基本原则;基本构建— '弓I言“州郡治,天下兴”,地方政府在党和国家丁作全 局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改革攻坚期的大环境 及互联网媒介的巨大传播力量改变了地方政府形象 管理的环境,严峻挑战与难得机遇并存。

地方政府如 何避免公信力危机的“塔西佗陷阱”,如何科学界定进 而有效管理政府形象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都曾经不 止一次地强调,领导干部要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善 待媒体,要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 舆论,维护好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在十九大报告 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 善”“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 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丁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丁作”等重 要论断。

以上重要指示与论断为新常态下网络媒介 视阈情境中的地方政府形象管理指明了新方向,提 出了新思路。

二、国外对地方政府形象管理研究的缘起及脉络国外对此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

美国新闻与传 播学经典著作中不乏有大众传播媒介与政府及社会 公众关系研究的精彩论断,传媒具有强大的政治宣 传价值,大众传播媒介可为国家发展创造有利的气 候,大众传播亦可用来劝服人们接受创新与变革。

同时,美国地方政府治理的结构影响到其功能有效发 挥,而加拿大地方政府机构设置注重其功能定位,地 方政府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协作水平是衡量地 方政府组织协调能力的重要参考。

在地方政府与媒 体关系处置策略上,灾害发生后媒体的议程设置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和焦点事件之间的关系处置之关 键所在,媒介沟通则是地方政府多种社会危机事件 处置的主要渠道,希尔斯公司的企业形象修复方法 与策略比较科学有效。

欧美学者研究多集中在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文化与国家形象传播关系、大众传播媒介与政府及 公众关系、国内政府形象集中关注政府公信力和合 法性及地方政府治理与公共管理、企业形象传播等 方面。

由于中西方历史演进及现实环境的差异性,因此欧美鲜见将政府形象单独列为研究对象的著作与 文章,但其传统互联网及移动新媒体情境下的国家 形象传播或政务新媒体在全球的巨大影响力确实令 人震惊也更引人深思。

三、国内对地方政府形象管理研究的关注点及动向梳理可知,国内有关这个的研究议题主要集中 在六个方面:政府形象传播基本概念;互联网时代的 政治与政府形象;网络舆情与政府形象维护;互联网 对地方形象塑造作用;移动互联网丰富地方政府政 务媒介传播;移动政务新媒体整合传播改善政府形 象。

国内对“政府形象”等议题的探讨起于20世纪 90年代政府对廉洁形象塑造的关切,1997年后逐渐 引起学界关注。

进人21世纪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 出现,国内门户网站初具规模,该议题被赋予新的期 待,有关政府形象传播基本概念逐渐被厘清勾勒出 来,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形象改善的重要性被屡屡提 及。

随之,BBS与社区兴起,互联网满足了公众表达 诉求,不间断的舆情事件评论呈现出公众所思,为政 府公共管理提出新命题,因此互联网时代的政治与 政府形象开始为人关切,信息时代的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无形资产且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科学运 用网络社会的力量有利于国家治理思路的改善。

博 客、SNS社交网站等丰富媒介传播的同时更使网络舆 情与政府形象维护律动频繁,网络舆情影响政府形 象而负面网络舆情更严重削弱政府公信力,科学有 效的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亦可是改善地方政府形象的 机遇。

至此,互联网对地方形象的塑造作用被广泛关 注,地方政府应用门户网站提升城市形象的潜力巨 大,新闻网站在传播塑造和提升区域形象方面的作 用更大。

WAP网络广泛应用后,移动互联网丰富地方 政府政务媒介传播,移动互联网使政府的组织传播 与大众传播更精准更快捷,移动新媒体情境下新型 媒介应用更可提升政府形象,地方“微”网络大众传 播平台(微博、微信)更利于提升地区形象,而网络推 手在地方文化传播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巧妙利用 名人博客更可有效增强旅游城市的地方影响力。

十 八大后,移动政务新媒体整合传播改善政府形象受 到瞩目,国内政务新媒体发展与应用水平极度不均 衡影响了部分地区形象有效对外传播,地方政府的 新闻客户端等政务新媒体传播的整合效果有待科学 测评,将来融合型政务新媒体传播对政府形象管理 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价值。

现有国内研究中,政府形象管理的探讨多借用 国家形象传播之概念进行,对传统或移动新媒体情 境下的地方政府形象管理,或从宣传视角出发进行 地方性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或从电子政务视角介 人强调官网或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APP等对政 务信息的常规性传播,或从危机公关视角介人阐述 如何有效驾驭网媒应对舆情进行群体事件处置等,缺乏对地方政府形象管理的系统性审视,从社会心 理学的“印象管理”视角探讨地方政府及其个体形象 管理的甚少。

四、对当前地方政府形象管理的反思在当前地方政府形象管理中有因势利导利用互 联网取得成功的典范,更有鲁莽应对危机重重的负 面典型,因此在实际丁作中尤其是构建网络媒介视 阈下的地方政府形象管理中非常有必要站在“互联 网+”的时代视野下,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成熟思考,对 既往丁作进行深刻反思。

其一,要不囿于宣传视野且视自身为网络媒介传 播情境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政府形象管理不仅仅是 新闻传播,更是包含政府在内的一系列信息的情境 传播,其传播的主体与客体不仅仅是指向政府自身,更是涉及党委政府所属的所有部门机构等。

[|]当然,党政领导“印象管理”不善或网络舆情应对不当造成 的“蝴蝶效应”尤为长期地损害政府形象。

网络媒介 不足以撼动地方政府的固有构造特性,但足以使其 公信力的“塔西佗陷阱”危机加速,更可使地方政府 形象管理与改善“事倍功半”。

其二,要摆脱政府形象管理丁作是宣传部门丁作 的误区。

在实际丁作中,政府形象一直被归纳为党委 宣传部门的主要丁作范畴,理所当然认为政府形象 就是宣传丁作,尤其刻板思路就是增加正面宣传,减 少负面报道,这在单一传统传播环境中是可以实现 的,在互联网时代根本不可能实现。

[2]其三,要扭转政府形象管理丁作是一时丁作的观 念。

政府形象管理丁作是长期的,正是因为不是某个 部门在具体开展,因此该丁作要潜移默化更为具体 分散到所有日常丁作中。

尽管突发事件的舆情科学 应对有助于政府形象的提升,然而一时半会的努力 与长期的自我审视缺位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

其四,要改变政府形象自我刻板。

在我国,社会 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识一直是认为强势与威严是政 府的外在重要特征,而政府部门本身也是对该特征 不断地强化,如卫兵森严、高墙大院等类似的外在构 造和内在结构设计必然导致政府形象的自我刻板。

[3]这种自我刻板能够保持政府形象的高大与权威,也 拉大了公众与政府的距离,使各级政府形成自我刻 板,更是社会对其刻板印象的主要原因。

其五,要摆脱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的刻板印象。

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的刻板印象成因来自三个方 面:第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政府机构的定位;第二,现 实中政府机构的自我刻板;第三,社会公众长期对政 府观察后所形成的刻板印象。

政府形象管理的本意 就是要改变自我刻板,进而改变社会公众对政府的 刻板印象。

其六,要使政府形象的载体丰富起来。

政府形象 的载体不局限政府的馆舍,更应该成为相对稳定体 系的系列载体,如政府活动发生过程中的人事物均 可成为政府形象的载体,政府首脑是政府形象的主 要载体,所有政府机构公务员甚至其家属更是重要 的载体。

其七,要弥补区域内外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知差 异性。

区域内公众对政府形象认知具体细致,更多来 自直接经验,来自长期体验,来自切身体会,更是感 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之后的政府形象认知。

而区 域外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知概括粗略,也有来自直 接经验,但更多的来自间接经验,如其周围公众的短期体验,感性认识多理性认识少,得到的认知结果差 异性较大。

因此,在进行政府形象有关信息传播策略 选择上,区域内外的受众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五、 网络媒介视阈下地方政府形象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尽管可以根据国内外的理论成果对地方政府形 象管理实际丁作进行反思,但与实际结合就会发现 需要考虑的客观情况更为复杂,这些客观现实要求 理论推演构建思路时必须遵循以下五个原则才更为 合乎实际需要。

其一,科学性原则。

构建的地方政府形象管理思 路既要符合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普遍规律,更要 符合受众信息阅读行为和接收的规律,传统媒体传 播对地方政府形象作用机制在新媒体信息传播大背景下去考量[4],这是构建必须考虑的科学性问题。

其二,实用性原则。

构建的所有思路都是奔着解 决政府形象的新难题而去,因此所有的路径必须比 较实用,能够简便易行,能够与地方政府实际丁作结 合起来。

其三,整体性原则。

管理体系的设计不是为了解 决一个问题或改善一个部门的形象,而是整体设计 与规划,在实施中更是要统筹兼顾,考虑到更多方 面。

其四,可测评性原则。

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在 科学基础上要保证实施效果的可测评,从而能够使 管理体系自我完善,使地方政府形象管理的效果既 能够质的考察,又能量的测度。

[5]其五,可移植性原则。

所设计的管理体系不是围 绕一个地方设计,所有方案要有普遍适应性,能够解 决较多地方政府形象管理中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可 移植特性。

六、 网络媒介视阈下地方政府形象管理体系的基本构建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运用多学科知识进 行交叉分析,可以基本构建出网络媒介视阈下地方 政府管理体系。

对此体系的构建,其一涉及地方政府 形象管理面对的内情外境,因为内情外境是其丁作 的基本;其二要重点考察社会各阶层对政府及其形象的认知情况,这是体系构建丁作的起点;其三则是地 方政府形象管理体系具体构建,应该包含情境分析、 整体规划、路径实现、效果评价、优化完善诸多环节,这是最为核心的丁作;第四是实证,此为体系的完善提供反馈;其五是政府形象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第一,网络媒介视阈下地方政府形象管理面对内 情外境的审视。

这是基础,包括当前移动互联网的状 况、当前地方政府“刻板印象”的成因、政府形象管理 的结构性缺陷、政府公务员对政府形象认知失调及党和国家领导对地方政府形象的论断、中央政府有关地方政府形象管理的文件、社会各阶层移动媒介 素养、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及其对政府形象管 理的新影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