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65)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高效课堂是学校和老师们一直追求的一种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
一、让学生动起来1、让他想动。
传统的课堂主宰者是教师,主讲者是教师,学生只能是被牵着鼻子走的牛,老师让他上那儿,他就上那儿,不管那儿的“草”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所以这样一来,很多“牛”对前面的“草”早已索然无味了。
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兴趣盎然,让他们自己想找“草”和吃“草”。
一是创设情景性问题,激发学生追根溯源的愿望;二是开展学习竞争,在竞争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运用谜语、故事创设情境。
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和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是充分发挥媒体、插图和教具的作用,因为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
通过这些办法让学生产生兴趣,刺激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
2、让他愿动。
想是行动的最初的意识,愿是行动的动力支持。
我认为我们应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有积极性,甚至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自觉地完善自我,以达到教学的初衷。
作为教师要创造一种互爱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用适当的机时机,与学生交流,激发他们的潜能。
让他们感觉轻松、自然,只有他们没有压力,才会乐于学习。
教师要低下身子,与学生多沟通,帮助他们,多抽时间回答他们的问题,跟他们交朋友。
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教师的爱,对学习的爱。
教学中一定要平等,不要所谓的量才施教,要一视同仁,面向全体,不能偏爱一部分人,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闻不问。
想办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展示自己,都能有点成就感。
这样的课堂谁不愿动呢?3、让他敢动。
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信。
1、赞许。
很正常,学生的学习总希望得到老师或同学们的赞许,他们就会在进步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感觉,从而有了强烈的好知心和攀登智慧高峰的愿望,自觉形成独立自学的好习惯,得到赞许,再努力,再超越的良性循环。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谈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而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调查等亲身实践体验,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走进常态下的小学科学课堂,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经常让人感到热闹,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
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快,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温度”却没“深度”,多“活动”却少“思维”,过于注重当前发展,却忽视了学生未来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效率低下。
如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首先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高度关注和感兴趣的一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米饭、淀粉和碘酒》一课,上课一开始,我用谈话的方式导入,“米饭是我们的主食,米饭什么味道?”有的学生说:“甜的”,也有的认为没有味道。
看来学生是各执己见,我接着说:“米饭到底是甜的,还是没有味道,让我们仔细品尝便知道了。
”于是要求学生按实验要求咀嚼米饭,并交流自己的体验,学生发现刚吃进嘴里的米饭没有味道,咀嚼2——3分钟后,米饭出现了甜味,他们自然而然产生疑问:“米饭为什么在咀嚼的过程中会出现甜味?是什么使米饭出现了甜味?”学生在问题驱动下,积极主动学习寻求答案,通过阅读课本,知道米饭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咀嚼的过程中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发生了反应。
我随机说:“米饭的主要成分是不是淀粉,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骤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主动的“探究者”。
二、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动起来材料是科学课探究活动的依托,探究活动是否充分,效果是否明显,依赖于教学中提供的探究材料。
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会活起来
12/2020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会活起来◆王慧玉(淄博市张店区第三中学)每一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可我发现语文课上得久了,我把课上死了。
有时候,一节课上下来,我明显感觉学生死气沉沉,有时候自己正讲得起劲,某生的一个懒洋洋的呵欠顿时让我讲课的劲头全无,颇受打击。
很多时候课堂效果很差,自己也感觉很失败。
时间久了,老师和学生都提不起兴趣了。
有时候,和同事们交流起这个问题,大家也都有同感。
我更多的时候还会听到老师们对学生的抱怨声:“上课和没睡醒似的”,“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讲都不会”。
出现这种情况,真的只是学生的原因吗?老师该不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出现问题了吗?我开始静下心来思考。
我先从自身在找原因,反思自己的课堂。
我发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都是我站在讲台上,讲着自认为是精心准备的课:精心设计的导入,精心设计的问题,精心设计的板书。
整堂课下来,往往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只得犹如老实的“大臣”俯首贴耳地当“听长”,当“视长”。
有时候为了完成我精心设计的环节,更是狠心地把让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压缩到了最少。
因为我一直单纯地认为,只有把课的环节完整地展示出来,才是一节完整的或者是完美的课。
事实上我只关注了自己,却很少去关注自己讲了这么多,学生到底听进去了多少,从而冷落了学生。
时间久了,学生难免会厌烦,会提不起兴趣,最终的结果就是成绩也“不死不活”。
那么,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呢?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得先让主人动起来,不能让他们总是老老实实地坐在那儿听和看,得让他们多多参与到课堂中来。
于是,我尝试着寻找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
我尝试着走下讲台,鼓励学生站到了这里。
让学生走上讲台写板书。
每学一篇课文,总是需要板书课题,以往都是我把这件事“承包”下来,让学生望“字”兴叹,无所事事。
现在,为了提高学生练字的兴趣,我把板书任务交给学生完成。
每次讲课前,我都挑选写字好或练字认真的学生上台板书课题,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选择不同的字体、颜色来写。
让学生动起来 使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英语新课标倡导,“在英语课程中,应努力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做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调控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从而凸现课堂语言实践的有效性。
其具体操作如下:一、晓之以理,让学生的心动起来让学生的心动起来,其实就是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出极大的学习兴趣把学习英语的热情燃烧起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怎样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呢?首先,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要促使他们产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只有合理、积极的动机,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保持得长久,其学习效率也会越高。
因此,我们要明确讲给学生们这些道理:1、学习英语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要。
2、学习英语符合信息时的要求。
3、学习英语符合多元化社会的需要。
4、学习英语有利于开发你们的潜力,使你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培养高尚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
学生们一听到学习英语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能带来如此多的好处时,马上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得到,在英语学习方面困难较大的学生,其主要问题还是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
没有信心等方面造成的。
如果学生一开始没有培养对英语足够的兴趣和信心,就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自然就会困难重重。
因此,让学生的心动起来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一步。
二、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嘴动起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的作用就是用来交际的,而交际的途径不外乎两种形式,即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
其中,使用最广泛和最方便的就是口头交际。
因此,我们上课时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嘴动起,不要让他们学成“哑巴”英语。
第一,上课前的几分钟进行日常的问候、演讲和讲短小的故事。
第二,在课堂上鼓励同学们大声朗读对话和课文,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作者:于杰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01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得到发展,就必须使他们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当中,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使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去发现。
因此这种学生自己的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的联系。
例如:教学“加法的交换律”时,教师可先结合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如左边摆3个△,右边摆2个△,一共是5个△,列出算式,3+2=5,左边摆2个△,右边摆3个△,一共是5个△,列出算式2+3=5。
我让他们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的异同,然后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尝试,进一步理解了两个加法加数位置变化,和不变的道理。
同学们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做,从中发现新知识,学起来兴趣大,积极性高,肯动脑筋。
二、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想,就是思维。
只有学生自己动脑去想,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如教学“十几减9的减法”一课时,我让学生独立探究15-9的计算方法。
创设“小小售货员这个问题情境,用小木棒摆一摆,给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去主动解决问题的时机。
此时,学生非常高兴参与问题的解决。
教学中出现了四种情况:①“连减”的方法;②“破十”法;③“拆小数”的方法;④“想加算减”的方法。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想法,此时我没有急于强调哪种好,而是让学生在充分发表不同想法的过程中,自己去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看一看,想一想,为计算方法建立表象又一次提供了机会。
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记住了知识要点,积极主动地去获得知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可以这样做
让学⽣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可以这样做课堂活动包括讨论、交流、思考、动⼿等。
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学⽣讨论什么、交流什么?如何思考、如何动⼿?这些都要靠教师想办法优化。
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的主体地位,让学⽣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想达到这个⽬的,教师⼀定要巧设计、巧点拨、巧组织,将课堂变为“活动场”,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堂前奏活动化课堂前奏是指上课铃响后还未正式开始上课的时间。
这段时间,⼤部分学⽣的内⼼还⽐较躁动,还没有从课间活动的热闹中平静下来。
此时,可以通过写字让学⽣静下⼼来。
教师先在⿊板上⼯整地抄⼀⾏字,内容可以是名⾔警句、谚语、歇后语等,然后让学⽣跟着抄录⼏遍,最后集体朗诵⼀遍。
例如,执教《和时间赛跑》⼀课时,我在正式讲课前,先在⿊板上写下“⼀⼨光阴⼀⼨⾦”⼏个字。
学⽣跟着抄写了两遍,不仅平静了⼼情,还初步了解了课堂学习的内容。
写字活动可以训练学⽣的写字能⼒,也可以为正式上课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课堂过程活动化活动式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应是⼀个师⽣互动的过程,活动贯穿始终。
活动应由教师统筹规划,从激发学⽣兴趣⼊⼿,围绕培养和发展能⼒精⼼设计。
”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活动呢?可以从课⽂导⼊、⽂章推敲、段落细读等⽅⾯⼊⼿。
以课堂导⼊的活动为例,活动导⼊是让学⽣参与教师的课堂导⼊,可以使学⽣的情绪活起来、思维动起来。
在执教《卢沟桥的狮⼦》⼀课时,我先播放课⽂泛读录⾳,之后让学⽣结合录⾳,谈谈对卢沟桥狮⼦的印象。
许多学⽣都谈到了狮⼦的形状、雕刻狮⼦的难度等细节。
学⽣发⾔时,我根据学⽣的发⾔提出⼏个问题,让学⽣带着疑问进⼊课堂学习。
经过讨论,学⽣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情绪也逐渐⾼涨。
3、课堂迁移活动化课堂迁移的⽬的是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是为培养学⽣运⽤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设计的。
教师可以根据课⽂内容,设计相关的迁移训练,使⼀堂课在热烈的⽓氛中结束,同时还能给学⽣留下回味的空间。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蘧新英说句实在话,虽说当了十几年的教师,对于上公开课之类的事,我一直不感兴趣。
一方面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害怕被别人评头论足,也不喜欢出风头;另一方面我也不屑于上,认为不少公开课都有点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味道,有事先准备好了的表演课的嫌疑。
而我不具备表演家的天分,也不喜欢来些虚伪的东西,崇尚实干精神,所以通常碰到要上公开课,总是能躲的就躲,能逃的就逃,要是逃不掉的话也只是照常,平时该怎么上就怎么上。
上周,学校要求大家没人上一节公开课,既然是要求,只能上了,不过我并没有打算改变我平时上课的格调。
备课前我问学生,“我们要上一节公开,你们想怎么上呢?”同学们热情挺高,唧唧喳喳闹开了,“让我们演小品吧!”“唱英文歌啦!”“讲故事啦!”“搞对话啦!”……我们班同学平时很活跃,不少同学有一定的表演、搞笑的天赋。
“可我们是上阅读课,又不是开联欢会。
”学生们面面相觑,满脸的失望。
我理解同学们的心情,初三因为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我们上课比较注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讲解,而忽视了同学们想表现自我的需求。
可我要上的这节课是阅读课,通常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读,老师指导他们理解文章的大意及一些重要的事实,猜测领悟词义、句义,然后由教师对文中重要的单词、短语、句型进行解释、操练,再要求学生去记忆背诵,这样教学生学得实在,但课堂气氛往往比较沉闷。
怎样找到一个切合点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让他们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而又不失我的原则——让学生学得落实,这值得我去探索。
导入:Shopping 是同学们熟悉又感兴趣的话题,要他们组织对话简直是小菜一碟,既可以让学生热身开心,又可以由此自然地导入新课“网上购物”,一举两得。
紧接着就是扎扎实实地上新课:指导学生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模式,层层深入。
由于电脑网络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而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催化剂,学生们学得津津有味。
怎么样去进行网上购物呢?我设计让学生们进入到具体的英文网站中操作,他们很快就能自如地谈论网上购物的程序了,而相关的词汇、表达方法也就在一系列的训练操作中掌握了。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动起来,学习才能活起来。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一、创设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动起来,需要从课堂氛围入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课堂布置、小组活动、情景演练等方式,营造出一个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下,学生会感到不那么紧张,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实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目的。
二、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不拘一格,灵活运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的教学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和热情。
教师还可以借助于案例分析、问题导向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践,从而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动起来,需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参观调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动起来,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从而实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目的。
五、促进师生互动学生动起来,需要促进师生互动。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语文学科是一门飞扬着灵性的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的课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唤起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学习意愿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在课堂中教师坚持“少讲多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导游”,语文天地的美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尝,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教师有意识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再现情景,让生动、鲜活的画面出现在眼前,由此感受其中的美。
例如:教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利用信息技术以动画方式展示西湖美景,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
这时,我建议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参与学习。
起初我担心这样的方式流于形式,但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很强,从两首诗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在课后的古诗改编中出现了许多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
二、诱发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主要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
我把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为生与生、师与生、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合作,通过交流,给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例如: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课时插入影像,使学生听读感知,在体味中仿佛置身于张家界尽情欣赏美景。
我采用了小组协作形式完成教学。
让喜欢同一景点的学生组合起来,6~8人成为一个导游组,自由演练,每组推荐一名小导游,其他人作为“智慧团”成员为其提供材料并出谋划策,争取在向游客介绍某处风景时,绘声绘色,成为最受欢迎的小导游。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兴趣;课堂教学这一课程目标的确立,顺应时代要求,为学生的发展做出的正确选择。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呢?根据本人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做起: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愉快学习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中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
教学中,教师学会放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形象,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设融洽、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起与学生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不再拘泥于紧张而敢想、敢言、敢做,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
一次数学课,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为了复习旧知识出了几道口算,其中有一位学生算错了,本来题目也不算太难,只听见其他同学大声喊道:“算错了”。
只见这位同学当时窘迫极了,脸都红了。
然而,我当时没有指责他,而是面带微笑对他说:“很好!你做的已经非常接近正确答案了!只是疏忽了一小点。
”同学们听了都笑了,这位学生也笑了,只见他迅速开动了脑筋,又信心百倍地计算出正确答案。
正是由于我学会了善待学生的失误,从而打破了课堂沉闷的氛围,不断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去。
所以,老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班集体中得到尊重,并且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熟悉的生活情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一个人,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主动地进行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应试为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为学生创设良好情境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机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参与到教学中来。
如在教学《荷》时,我在上课前两个星期就已经要求学生走进图书馆和上网查找关于“荷”的各方面资料,然后让各小组汇总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做成读书笔记。
接着,我要求学生根据查到的资料和课文提供的关于历代文人对荷的赞美诗篇,绘出一幅荷花图。
这一环节使得许多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荷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第一课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过乘着小船穿梭于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那种感觉一定美滋滋、乐陶陶。
你们想不想马上见到美丽的荷花呢?”学生兴奋的说:“想……”于是,我播放了一段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荷花”的节目,学生被荷风叠韵迷住了。
我停止播放时,学生竟喊:“不要啊……”我被学生对荷的喜爱之情折服了,于是我停止讲课,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荷花。
第二节课,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各小组分别上台介绍荷花的相关知识。
有的介绍荷的生长环境和分布地域;有的介绍荷的别名;有的介绍荷各部分的用途的;有的介绍荷的有关传说和歇后语……丰富的材料展示,使同学们对荷有了深刻的认识。
最后同学们对专题中的历代文人诗词谈了自己的看法,并用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配上自己所画的荷花图,向大家展示。
学生们乐了,争先恐后的上台展示自己的杰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成效。
二、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学认为:“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文言文时,怎么把枯燥的课堂搞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呢?我采用了小组学习方式。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2014-04新视角在执教公开课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其中一个练习环节,课件出现了一点小过失,节奏的下方多了一排大小不一的小黑点,时间和空间都不允许我重新处理。
我当时惊吓了一下,冷静了几秒钟后,轻松地说:“啊呀!日本的核泄漏真是太厉害了,我们这里都有影响,老师的课件也被辐射了。
我们不要理会这些点。
眼睛看好节奏吧,免得也被辐射到。
”全场的老师都为我松了一口气。
幽默的语言像洒了空气清新剂一样,完美地体现了课堂的机智之美,变紧张为自然、变自然为轻松,对完成教学目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赢得更多的敬佩。
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幽默也是自信的表现,是能力的闪光。
教学幽默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激发着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喜欢上你的幽默,让孩子喜欢上你,也便是成功地让孩子爱上了你的音乐课堂。
我期待着花蕾争相斗艳;期待着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中心小学)•编辑谢尾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互动,数学课堂没有了互动,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使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动眼观察,学会动脑思考,学会动口沟通。
一、让学生的心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习数学首先要靠兴趣。
教学要取得成功,教师一定要包含激情,只有教师情意浓浓,激情飞扬,才能感染学生,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心与你共振,课堂就能产生奇迹。
例如,在教《日历中的方程》这一节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日历”为切入点,先让学生探讨日历的编排规律以及日历中横、竖相邻的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摘要】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7—12岁的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短时记忆好,学习以直接兴趣为主,善于模仿,心里障碍小,接受能力强,愿意在任何场合使用已知的英语。
一堂好的英语课,就像一支动人的曲子,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组织教学时,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孩子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
【关键词】兴趣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几年来,最喜欢著名央视主持人鞠萍曾勉励青少年的一句话:“动起来,更精彩!”我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英语教学。
要使课堂充满活力,必须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中,怎么把枯燥的课堂搞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呢?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动起来呢?笔者认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开展课堂热身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之一,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因此,现在的教学不只是教与学的关系和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交流的过程。
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创造良好课堂气氛,增强英语课堂趣味性,引发学生求知欲。
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如《Sing Hello》缓解学生紧张情绪;开展“Let me guess.”或“Follow me.”等复习知识型游戏,让学生“动起来”;讲述英语小故事,组织一些简单对话或短剧让学生表演;利用英文歌曲或英语韵律诗说唱,加上简单的舞蹈动作为课堂热身。
同时也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了兴趣,参与意识加强了,课堂也就活起来了。
二、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动起来老师要时刻记住学习英语最终目标的体现是交际,是让学生在日常情景中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招呼语,问候语、道谢或者特定场景下的特定用语,让学生在真实、贴近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用不同的方式感受英语知识的乐趣。
当然创设情景有很多的方法,各内容不同也可以创设不同的情景。
如教学单词可以用直观情景,用实物、图片或筒笔画直接将单词的音、形、义结合起来,省却了中文解释的环节,又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构建一个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的探研活动中来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个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以为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口、动脑、动手”。
一、动口:注重朗读,培养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课堂就是要书声琅琅,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饱含感情的朗读,反复读,揣摩,了解内容,体会情感,培养语感。
笔者在教学《麻雀》一文时,就紧紧地抓住课文的重点段“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指名读,评价读、同桌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老麻雀那伟大、无私、奋不顾身的母爱。
又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又重点抓了朗读训练,首先让学生体会失去亲人的痛苦(平时生活体验),然后教师示范朗读(或播放朗读磁带),饱含感情的朗读,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最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多次的反复朗读训练后,学生明确地感受到:严冬时节,人们不畏严寒在十里长街焦急而耐心的等待灵车、送别总理,实际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人们的悲痛实际是对总理的怀念之情。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朗读训练中,学生逐渐了解语言丰富的内涵,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觉得文中字字句句均是“美”,读起来都是“享受”,从而喜读、乐读、好读。
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西果园中心校范毓涛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这里,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就意味着我们教师不能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也不能再充当知识的容器,课堂更不能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出题学生做的单一模式。
而应当更加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把教师看作课程的组织者,变授受式教学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增强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构建开放的、鲜活的、富于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参与学习,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以此为出发点,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在以《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这个方面的做法。
《陶罐和铁罐》一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描写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诱人的童话世界,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现生活的真理,告诉我们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多样的主体活动——“读——画——演——辩——想——写”运用巧妙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发展语言,发展想象,发展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既掌握一定的知识,又获得深刻的思想启迪。
一、读一读,体会“人物”性格朗读是语义教学的根本。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以读为主,以读为本”。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不光能感受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而且它还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本课教学中,还能使学生体会“人物”性格。
在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大意后,我就安排学牛在小组内自由练读,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朗读比赛。
每人读一段,其余的同学和老师做评委,在每组代表读完后进行点评、打分。
从各组代表正确流利、绘声绘色的朗读中,不难看出他们对课文更深的理解和对人物性格的初步体验。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当今社会,教育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日渐增加。
在如此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变得越发重要。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只有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这种单向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将学习过程转变为互动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创造出一种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更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动手实践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都开始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操作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这样的课堂互动不仅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应用,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思维。
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才能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合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也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方法。
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辩论观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教师要适时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除了课堂讨论,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堂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确保课堂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应试为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为学生创设良好情境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机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参与到教学中来。
如在教学《荷》时,我在上课前两个星期就已经要求学生走进图书馆和上网查找关于“荷”的各方面资料,然后让各小组汇总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做成读书笔记。
接着,我要求学生根据查到的资料和课文提供的关于历代文人对荷的赞美诗篇,绘出一幅荷花图。
这一环节使得许多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荷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第一课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过乘着小船穿梭于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那种感觉一定美滋滋、乐陶陶。
你们想不想马上见到美丽的荷花呢?”学生兴奋的说:“想……”于是,我播放了一段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荷花”的节目,学生被荷风叠韵迷住了。
我停止播放时,学生竟喊:“不要啊……”我被学生对荷的喜爱之情折服了,于是我停止讲课,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荷花。
第二节课,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各小组分别上台介绍荷花的相关知识。
有的介绍荷的生长环境和分布地域;有的介绍荷的别名;有的介绍荷各部分的用途的;有的介绍荷的有关传说和歇后语……丰富的材料展示,使同学们对荷有了深刻的认识。
最后同学们对专题中的历代文人诗词谈了自己的看法,并用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配上自己所画的荷花图,向大家展示。
学生们乐了,争先恐后的上台展示自己的杰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成效。
二、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认为:“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文言文时,怎么把枯燥的课堂搞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呢?我采用了小组学习方式。
首先,我把该文划为若干段,由每个小组负责一段,要求各小组根据文下的注解和工具书理通文意,针对文段进行质疑,小组长做好记录。
其次,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把关键字词和句子给同学们进行讲解。
最后,各小组之间互相质疑。
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达成共识。
在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放
开手脚,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由争论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受约束地去探究、去思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
教师总是怕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引起争论的话题会影响教学进程,于是草草而过。
殊不知这样扼制了许多学生的思维,错过了许多精彩的智慧火花。
我在教学中很留意学生提出的有价值话题,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如在上《狼》时,有的学生认为狼很可恶,应该杀,有的则认为狼是生态环境中的一员,应该保护,为此,我就“狼该杀还是该保护”让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双方拿出种种材料为维护自己的观点,在唇枪舌战中,同学们的喝彩声不断,而我没有否定任何一方的看法,只是为双方的发言与众不同而鼓掌。
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争辩中极大调动他们的思维空间,无形中也使他们在争辩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总之,要让课堂活起来,就得让学生在充分“动”起来,才会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