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山市》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山市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山市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组别: 姓名:
课题
山市
时间
11月14日
课型
授课人
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2、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和它的美丽神奇
3、了解山市形成的原因,培养探索科学的精神
环节
1、解读目标1分钟 2、独学(解决字词)15分钟
3、对学(探讨问题)20分钟 4、展示(明确答案)9分钟
导学过程
知识超市
(4)翻译下列句子
a\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b\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c\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d\忽大风起,尘气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e\逾(yú)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见
二、诱思导读
第一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运用工具书掌握它们的读音和含义。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奂山( ) 高插青冥( )黯然缥缈( )( )( )高垣睥睨( )连亘( )窗扉( )
倏忽( )遂不可见( ) 酒肆( )
逾时 (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注意这些字的写法。
f\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设计目的:通过分析探讨重点语句,可以更好的了解文章的大意,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
三、共同研讨:探讨课文内容
(分小组讨论)
1.山市形成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请发挥想象,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
2.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写的,找出相关的标示性词语。用一个成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七年级上语文山市导学案

七年级上语文山市导学案

《山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积累文言词义,理解文章大意;2.梳理文中描写山市的顺序;3.感受本文形象生动的语言美;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疏通文意,积累重难点文言词汇;2.反复朗读,发挥想象,展现“山市”图景;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聊斋志异>中都是有关妖魔鬼怪的故事,皆是是蒲松龄虚构出的人或事物,但有些故事却是真实的,今天要学习的《山市》,不但是人们的亲眼所见,还科学地展现了一种自然现象。

(二)知识链接:现代科普文以科学现象介绍科普知识,易懂易把握,而《山市》则是以古人的认识,古文的形式来描述奇特的自然现象,难懂难掌握,所以置于本单元最后一课,科学而有道理,并为今后学习科普类文言文奠定基础。

(三)自主性学习1.大声朗读课文,数遍,注意生字音和文言意。

给生字注音:(1)邑.()(2)飞甍.()(3)睥.睨.()(4)连亘.()(5)缥缈..()(6)倏.忽()解释下列词语(1)高插青冥..:(2)无何:(3)高垣睥睨:(4)危楼:(5)裁.如星点:(6)逾时:(7)倏忽:2.请逐段扫除难理解的词句。

3.再次朗读全文,并思考以什么顺序描述山市变化的景象。

4.根据所查阅的相关资料,说明“山市”的科学原理。

(四)合作探究1、请按一定的顺序,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市的幻化景象。

2、在古代人们为什么把“山市”称“鬼市”(五)、当堂检测1.翻译下列句子: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2.按顺序写出表时间的词语。

(六)、课堂小结:通过反复朗读,让同学们熟知了课文大意,根据相关资料和发挥想象,描述山市,同学们对山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并提升了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七)、课后作业:1、再熟读课文并翻译全文。

2、摘抄并翻译文中你认为精炼的四字词语。

(八)、课后反思:。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山市导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山市导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山市导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青冥.()(2)碧瓦飞甍.()(3)睥睨..()(4)窗扉.()(5)逾.时()(6)倏.忽()2、解释加点的词语。

(1)然数.年恒不一见()(2)相顾..惊疑()(3)念.近中无此禅院()(4)始悟.为山市()(5)连亘..在目()..六七里()(6)历历(7)黯然缥缈..()(8)或凭.或立()3、本文很真实地再现了“山市”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其中用了不少表时间的词语,请摘录出来,并说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意思。

4、翻译下面句子。

(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2)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3)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4)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

(5)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问题探究】5、本文主体部分是描绘山市出现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起、发展、高潮、结局,请简要概括每个阶段的意思。

6、请按顺序写出在山市中出现的八种景物。

7、“山市”为何又叫“鬼市”?请你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主题阅读】(一)、阅读下列文段答题: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②也。

向者使③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列子》)【注】:①缁衣:黑衣;②犹是:像这样;③使:假使8、下面句子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是()A 杨朱之弟曰布 B于厅事之东北角 G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 无不为之伸颈9、解释下列加点词衣.素衣.而出、衣缁衣而反.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11、写出三个含“狗”的成语或俗语12、“狗只认衣冠不认人,这不足为怪”,读后,你觉得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山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山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山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与技能】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感知“山市”的形成,体会其神奇壮丽的幻景。

3、学习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绘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的写法。

4、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感受山市的美丽幻景,了解“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

【学习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象能力。

2、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本文作者蒲松龄,_______文学家,字______,世称“____________”。

他的作品《__________》,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2、读准字音:高垣()连亘()蜃()景倏()忽逾()时奂()山3、理解下面加点词:①邑八景之一()②然数年恒不一见()③高插青冥()④连亘六七百里()⑤一切乌有()⑥裁如星点()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简要复述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山市从出现到消失的全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是以什么为顺序的?找出文中相关词语说明。

这表现了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山市给你的印象吗?3、你觉得作者为我们描述的山市景象美吗?美在哪些细节?请用文中具体描述山市神奇壮观的词语、句子,领着大家一起领略山市之美。

4、根据作者的描述,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展示你脑海中的“山市”。

(任选一个阶段,用第一人称描述)5、如此美好之景,人们为什么称它“鬼市”?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6、通过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三、达标检测1、写出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的含义:无何______未几:______忽:_______既而:_______ 逾时:_______ 倏忽:______2、理解下列词语。

山市

山市

《山市》导学案主备:审核:使用时间:课型:预习展示课【导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导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导学难点】1.语言的品味 2.画面的描述【知识链接】搜集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材料--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

山东淄川蒲家庄(今山东淄川)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卒于康熙五十四年,终年七十六岁。

清代短篇小说大家,他创作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峰。

"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异"即记下一些奇闻异事。

《聊斋志异》以狐鬼故事著称,但也包含极少部分自然界的奇异现象,《山市》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山市》是一篇文言文。

本文以时间为序,用精练生动的语言,具体详细地描绘山市虚幻奇丽的景象和山市从形成、发展、高潮和消失的全过程。

学习本课主要以诵读为主,以积累材料培养文言语感为重点,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对本文所涉及的“山市”这一科学现象(与“海市蜃楼”相似),进行适当的研究。

应学会观察自然景观的变化,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描绘景物的画面。

【学习过程】。

预习内容:1.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2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蒲松龄,字( ),一字剑臣,别号(),世称“_______”,淄川人, ( )代文学家,著有《》。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是 ( )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山市》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山市》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山市班级:姓名:【导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语。

2、理清时间顺序,把握叙事线索。

3、体会山市的形成原因,通过想象感受山市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探究,联想及想象能力。

【知识链接】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

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

除中年一度在江苏宝应做幕客外,都在家乡当塾师,终身郁郁不得志,生活清苦。

《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狐愤之书”(取义孤独、悲愤)。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是蒲松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

“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以写狐鬼故事著称,但也有个别篇章近似小品,且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现象(含动物趣闻)、民间技艺等。

如《地震》一文就记录了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夏历)戌时作者在济南亲自经历的一次地震;《木雕人》记木偶戏;《铁布衫法》记气功表演等。

3. 山市的成因:《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

这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

第一课时【自学导航】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字词典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疏解文字,并提出疑难字句。

2、熟悉课文情节。

试用“‖”给原文划分层次,并说出理由。

层次:奂山山市……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鬼市”云。

文章起笔奇特说明山市难得,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成。

主体部分描绘山市出现的全过程,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

课堂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语。

《山市》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山市》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山市》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山市》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山市》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导入在这个物欲横流,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城市的扩张,许多山区的村庄被破坏、被改造,有些人的生计、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那么,面对这个变化多端的时代,我们如何保留和发扬传统文化呢?二、教学目标1.了解山市的发展历史及文化特点。

2.理解山市代表了中国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

3.通过学习山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三、教学过程1.山市的发展历史山市是最古老的中国传统市场。

在中国古代,许多生活在山区的人们来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交流。

而这些市场也逐渐演变成了在山区独有的市场形式——山市。

山市由于是在山区,所以它区别于其他市场的地方就是它的地势和交通。

山市和庙会、集市一样,也是传统社会性组织的重要部分,有着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2.山市文化特点山市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古老文化内涵和历史观念,这里融合着乡土风情、艺术品、民俗、风景和人文历史,是一个文化、经济、政治和艺术相促进的综合体。

在山市中,有许多民俗习惯、传统文化和文艺活动等,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

在山市中,还有着许多手工艺品如刺绣、木雕、泥塑和剪纸等,它们是中国传统手工制作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

3.山市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山市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是一个以山水著称的国家,山水文化自然成为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因素之一。

在中国的山水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山水的灰黄色调,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

而山市就是向我们展现了这种山水文化的美。

在山市中,不仅有着许多美丽的山水,还有着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地方手工艺品。

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总结山市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它代表了中国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它融合着乡土风情、艺术品、民俗、风景和人文历史,是一个文化、经济、政治和艺术相促进的综合体。

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十课山市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十课山市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十课《山市》导学案主备人:王优良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培养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重点、难点1.山市的虚幻景象。

2.抓住特点,脉络明晰。

3.详略得当,语言简明洁。

【自学引导】一、走近作者淄川蒲松龄(1640—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山东(今淄博)人。

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

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二、《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此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

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青冥.()飞甍.()高垣.()禅.院()逾.时()连亘.()倏.忽()、窗扉.()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3、解释下列句子中虚词“然”的意义及用法。

⑴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⑵然数年恒不一见。

()⑶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

()⑷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解析:虚词“然”的意义及用法①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可是”。

②词尾,常附于形容词之后,有“……的样子”的意思。

【合作探究】1、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山市》是以为顺序,描绘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请填写出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山市”的阶段:“山市”的阶段:“山市”的阶段:“山市”的阶段:2、结尾的作用是什么?3、怎样欣赏感受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学解释其中的道理?4、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六、作业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解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山市》导学案 (教师用)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山市》导学案 (教师用) 新人教版

20 《山市》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导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1.语言的品味 2.画面的描述【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引】1.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2.搜集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材料——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

山东淄川蒲家庄(今山东淄川)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卒于康熙五十四年,终年七十六岁。

清代短篇小说大家,他创作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峰。

“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异”即记下一些奇闻异事。

《聊斋志异》以狐鬼故事著称,但也包含极少部分自然界的奇异现象,《山市》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①读准字音。

奂huàn 邑yì冥mǐng 甍wâng 垣 yuān 睥pì睨nì亘gâng 莽měng霄xiāo 扉fēi 缥piāo 缈miǎo 逾yù倏shū②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画出表时间的词语)——三个阶段:(投影明确)a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b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c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导学过程】一、导入:1.可以由“海市蜃楼”的画面或图片导人,也可以播放有关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市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市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2009年11月27日课题:山市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重点)3、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境。

4、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学习过程:一、预习测试:1、文学常识《山市》选自,作者,字,一字,号,世称“”,代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一部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称是他的“孤愤之作”。

“聊斋”是他的。

“志”是的意思,“异”指,它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

“山市”即山中蜃景,它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所以叫蜃景。

2、、读准字音。

奂邑冥甍垣睥睨亘莽霄扉缥缈逾倏3、、解释词语。

恒:青冥:相顾:屑屑:危楼:连亘六七里:或凭或立:不一状:倏忽:,遂:市肆:..莽莽然:依稀:飞甍.:高垣.:逾时:窗扉.:通假字:一切乌.有:裁如星点:成语:历历在目: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1、四人小组交流疑难句子,合作解决。

(未能解决的全班交流)1 / 32、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是以什么为顺序的?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这表现了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3、山市的具体变化如何,画出描绘的词语?4、本文使用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5、文章结尾的作用是什么?三、拓展延伸:长虹饮涧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熙宁(熙宁:宋神宗年号。

)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卓帐:建起帐篷。

卓:直立。

)。

是时新雨霁(霁:雨后初晴。

),风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绡縠:丝绸和纱的代称。

)。

自西望东则见;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宋沈括《梦溪笔谈》)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信然(然:)是时新雨霁(是:)虹两头皆垂涧中(垂:)稍稍正东,逾山而去(逾:)2.指出文中通假字所通的字和含义。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山市》导学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山市》导学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山市》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

培养文言语感,理解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想像。

再现“山市”奇景,理清文章思路。

3.运用。

学习文章手法,进行片段练习。

课前准备1.合理划分小组2.初步预习课文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山市》一文,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奇异的“山市”蜃楼的画面,其实,“山市”跟“海市蜃楼”一样,都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美丽而又奇特,然而好几年也难得一次,所以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松龄笔下的“山市”,去感受它的奇妙。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人。

他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

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有所批判。

志怪小说——《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二、诵读,疏通文意。

(一)初读读准字音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示用圈点法划出生字。

指名说出生字词,然后多媒体展示,一起朗读识记生字。

奂(huàn)山禹(yǔ)青冥(míng)禅(chán)院飞甍(méng)高垣(yuán) 睥睨(pì nì)连亘(gèn)窗扉(fēi)逾(yú)时倏忽(shū)缥缈piāomiǎo 莽莽mǎng 窗扉fēi(二)再读读出韵味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或大声朗读,或摇头晃脑似的吟读,或同桌对读,或小组齐读……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在你朗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拿不准朗读停顿的句子?“然数年/恒不一见”“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大屏幕出示去掉句读后的原文),自己试读一下,看能否流畅地把文段读下来。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 山市导学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 山市导学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山市导学案二、课前预习作业设计朗读指导,朗读全文至少四遍,整体感知。

首先掌握合理阅读文言文必需的方法步骤:①通览全文,了解全貌;识记生字词,断清层次;朗读按标点,难句标出来。

②逐词逐句通懂其意。

再次明白“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情,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文言文“五读法”),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像。

1. 下列字你会读吗?试着给加线的字注音!蜃景()奂山()邑()禹年()耸起()青冥()飞甍()高垣()睥睨()连亘()莽莽()窗扉()霄汉()黯然()缥缈()屑屑()逾时()倏忽()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然数年()恒不一见()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何()飞甍()为山市()高垣()睥睨()连亘()居然()历历在目()莽莽()然()城市依稀()危楼()直接霄汉()洞开()缥缈()屑屑()或凭或立()市肆()近中()始()悟()城郭()3、我的补充:4、解释课后练习中的成语。

展示交流:。

1、“山市”从无到有再到无,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着,细心发现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作解释(总共有7个哦~,比一比,谁找得快!)例如:(无何)解释:不久,不一会儿。

()解释:()解释:()解释:()解释:()解释:()解释:2、认真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市不断地变化,“山市”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先后分别出现了哪些景物?(点拨:按照文章中景物的出现顺序进行划分。

)(1)“山市”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2)景物大盘点(哪些景物):3、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发现:山市由出现(孤塔耸起)到发展(居然城郭矣)到高潮(惟危楼一座),山市原来具有气势恢宏变化多端(成语)的特点。

4、译出下列句子。

①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②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③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④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⑤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山市导学案及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山市导学案及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山市导学案及课件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说出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常识。

2、熟读课文,准确解释课文中的时间词、形容词,熟练翻译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准确解释课文中的时间词、形容词,熟练翻译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
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幺?你知道它是什幺吗?(学生自由发言) 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

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随着清代的着名作家蒲松龄来观赏一次山市的出现过程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 山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 山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山市?导学案第20课山市【课文翻译】奂山山市 , 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有奂山的山市 ,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

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一天〕孙禹年〔公与同人饮楼上 ,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 高插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 ,突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 ,高高地直插青冥。

相顾惊疑 , 念近中无此禅院。

青天。

大家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又惊讶又疑惑 ,心想这附近并没有〔这样的〕寺院呀。

无何 , 见宫殿数十所 ,碧瓦飞甍 , 始悟为山市。

不一会儿 ,又看见几十座宫殿 ,瓦是碧绿的 ,屋檐高高翘起 ,才知道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未几 , 高垣睥睨 , 连亘六七里 , 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假设没多久 ,又出现了高上下低的城墙 ,接连不断有六七里长 ,竟然变成城郭了。

其中有像楼阁者 , 堂假设者 , 坊假设者 , 历历在目 , 以亿万计。

忽大风的 ,有像厅堂的 ,有像街坊的 ,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数量可以用亿万来计数。

突然刮起了起 , 尘气莽莽然 ,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 , 一切大风 ,烟尘弥漫 ,全城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过一阵子 ,大风停止 ,天空晴明 ,先前的乌有 , 惟危楼一座 , 直接霄汉。

楼五架 , 窗扉皆洞开;一行景象全都消失了 ,只有一座高楼 ,直直地与天相接。

每层有五间房 ,窗户都翻开着 ,都有五有五点明处 , 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 , 楼愈高 ,那么明渐少;数至八层 ,处明亮的地方 ,那里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指数上去 ,房间越高 ,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 ,裁如星点;又其上 ,那么黯然缥缈 , 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黯淡下来 ,隐隐约约 ,假设有假设无 ,数不清它的层次。

楼上的人往来屑屑 , 或凭或立 , 不一状。

逾时 , 楼渐人们来来往往 ,忙忙碌碌 ,有靠着(栏杆)的 ,有站着的 ,姿态各不相同。

七年级语文上册 《山市》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山市》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20、《山市》课型:新授课授课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知识准备】1、教师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

蜃景高垣睥睨逾时倏忽连亘窗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相顾惊疑居然城郭恒不一见人烟市肆【教学过程】一、恰当导入1、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

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白居易的《长恨歌》),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

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2、多媒体出示目标和作者简介。

3、欣赏海市蜃楼的图片并讲解其形成的科学原理。

二、预习检查:使用多媒体1、“研讨与练习”所列字词:孤塔耸起直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奂huan 邑yi 冥míng 甍méng 垣yuán睥pì睨 nì亘gèn 莽mang 霄xiao扉fei 缥piao 缈miao 逾yu 倏shū3、解释加粗的字词:邑八景之一也;数年恒不一见;高插青冥;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碧瓦飞甍;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尘气莽莽然;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倏忽如拳如豆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注朗读课文,意生字词的读音、字形,把握句子的节奏与停顿。

2、注释、翻译。

(多媒体显示)【知识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达标检测】(一)1、《山市》选自《》,作者,字,号,世称“”,()代文学家。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A.念/近中/无此禅院 B.然/数年恒/不一见C.一行有五点/明处 D.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3、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A.恒.(经常)不一见,相顾.(看)惊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山市》导学案
课型:略读课时:2课时主备人:唐宽生
【教师寄语】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勉会补之不足。

─雷诺兹
一、目标向导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作家作品
⑵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能力目标:
⑴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⑵. 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

3、情感目标: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2、教学难点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法与学法
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并运用工具书疏通文章字面意思。

在理解文面意思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山市”的形成过程及神奇美丽。

还要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加以背诵,从而积累一定的文言字词和文言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知识储备
1、给划线的字词注音。

奂山青冥飞甍高垣睥睨
霄汉逾时倏忽连亘
2、解释划线的字
(1)邑八景之一也(2)数年恒不一见
(3)高插青冥(4)念近中无此禅院
(5)无何,碧瓦飞甍(6)未几,高垣睥睨
(7)连亘六七里
(8)尘气莽莽然
(9)裁如星点
(10)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11)倏忽如拳如豆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同时思考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是以什么为顺序的?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这表现了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
2、山市的具体变化如何,画出描绘的词语?
3、山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自己演示)
4、“山市”美景,令人眼界大开,文中的描写定会引起你的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美丽而又神奇的“山市”。

(四)当堂达标,提升能力
1.填空。

(1)本文节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著名的文学家_______,字留仙,别号________。

(2)这篇文章以_________为顺序,描述了_________过程。

先看到________,不久看见____________,然后又看见_________及其中的楼、堂、坊;大风起时,景物变模糊,风定后仅见________上面的人;最后景物渐渐变小以至不见。

文中的描写细致生动、
_________神奇。

2、翻译下列句子。

⑴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⑵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⑶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⑷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五)归纳探究,学考相联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山市是以为顺序,描绘了变化莫测的山市蜃景,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请填写出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
“山市”的形成阶段:
“山市”的发展阶段
“山市”的消失阶段
(2)简要赏析“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一句中“插”字的表达效果。

我的赏析:
(3)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各举一例。

(4)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5)作者描写山市景物,抓住什么特点来写?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结尾写“鬼市”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奇异的景象。

B、“山市”和“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射二形成的自然景观。

C、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写狐鬼故事著称的长篇文言小说集,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黑暗。

D、山市以时间为顺序,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

(六)反思行为,储备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