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语文《鸿门宴》文言文知识归纳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表现手法;(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2)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提升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尊重;(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表现手法;3. 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对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2. 对文中复杂情节的理解和分析;3. 对文中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鸿门宴》;2. 相关资料:关于《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2)出示课题: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3)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表现手法;(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朗读与表演(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展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2)学生互相评改,提出修改意见;(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进行课后拓展,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3)能够理解并概括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思考;(3)培养学生对友谊、忠诚、勇敢等品质的认同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3. 理解并概括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语的解释;2. 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深入分析;3. 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探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鸿门宴》的背景和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概括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4. 讲解与示范:对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示例分析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5. 练习与拓展: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探讨的情况;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相关练习的完成情况和理解程度;3. 写作与表达:评估学生在写作和表达方面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鸿门宴》的文意,重点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2. 人物分析:深入探讨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3. 情节解读: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文中的主题思想,如友情、忠诚、勇敢等;5. 文化背景:介绍古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
某某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的: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情节及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2、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李清照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则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那么,西楚霸王项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失败的英雄?鲁莽的帝王?还是多情的烈士?我们究竟如何看待霸王?我希望通过今天这堂课,我们能够抓住细节,通过探讨和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讲读课文1、宴会前先从标题入手,“鸿门宴”这个词,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惊心动魄,千钧一发,刀光剑影,剑拔弩X,生死系于一瞬,两方对垒,暗藏杀机,一触即发,一发而不可收。
电影、电视上常常见到这个场景,主人摔杯为号,刀斧手一拥而上……】“宴”就是请客吃饭,谁请客?【项羽】在什么地方请客?【鸿门】项羽请谁?【沛公X 邦】项羽为何要请X邦吃饭?【想在酒宴上杀了X邦】真是这样吗?【酒宴上项羽并没有想杀X 邦的意思。
之前在曹无伤来告密后,想过杀X邦】如何告密的?【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王”应该怎么读?什么意思?【读第四声,称王的意思。
】项羽听了有何反应?【项羽“大怒”,要带兵教训X邦。
】项羽为何“大怒”?【X邦不但在关中称王,并且把珍宝都占为己有。
当年楚怀王命令X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X邦先进某某,理应称王呀?再说,那些珍宝是战利品,也理应归X邦呀?【项羽认为是他消灭了秦军的主力,他才有资格成王。
项羽是将门之后,而X邦只是小小亭长,因此他瞧不起X邦,他认为X邦根本没有资格和他争抢王位。
X邦和项羽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
高中语文 6《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作品中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2)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借助工具书,培养快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阅读人物传记,掌握归纳人物个性及与历史事件的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历史人物采取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评价。
(2)对造成历史悲剧的个性缺陷有清醒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特殊句式。
课时安排 3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第1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设计一: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谁的什么诗?生: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项羽卓越功业的钦敬,后两句则流露出对项羽迅速败亡的叹惋。
师:说得好!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抗秦,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英勇,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
然而项羽仍不免陷入韩信30万大军的十面埋伏。
面临四面楚歌的绝境,雄极一时的西楚霸王洒泪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面对残兵败将、爱姬宝马,项羽发出英雄气短,天不助我的慨叹。
究其原因,项羽寡谋轻信、刚愎自用、麻痹大意、决策错误,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劲敌刘邦,纵虎归山,留下无穷隐患。
五年前“鸿门宴”上的一失足,酿成了垓下被围、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千古遗恨。
“鸿门宴”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
也预示了“楚汉之争”的结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史传文学名篇——《鸿门宴》(板书课题)。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鸿门宴》全文;(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3)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人物性格特点;(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文中的人物精神,培养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教学重点:1. 《鸿门宴》的文言文阅读技巧;2.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理解并背诵《鸿门宴》全文。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2.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3. 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鸿门宴》,理解文章大意;(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文中的人物精神,培养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5. 背诵练习:(1)指导学生进行《鸿门宴》的背诵;(2)检查背诵效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鸿门宴》;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背诵效果:检查学生在课后对《鸿门宴》的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控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整课堂节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能够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和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3)学会比较阅读,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3)领悟友情、忠诚、勇敢等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重点词语的解释;(2)分析并概括文章的结构和内容;(3)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文中涉及的古代礼仪、制度和文化背景;(2)作者的表达技巧和写作特色;(3)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2)概述《鸿门宴》的背景和历史意义;(3)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2)要求学生划记文中重点词语,并进行解释;(3)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和内容;(2)比较阅读,探讨不同观点和看法;(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作业布置:1. 翻译并背诵课文;2. 分析并总结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五、教学反思:1.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2.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关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
教学难点: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练习――――巩固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三课时
一、回顾前面的故事情节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乃令张良留谢②相去四十里
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④持剑盾步走
⑤道芷阳间行⑥张良入谢
⑦沛公不胜杯杓⑧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B⑨拔剑撞而破之
2、指出词类活用
道芷阳间行
3、指出句式特点
A何辞为 B大王来何操
C 持白璧一双 D沛公安在
E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F吾属今为之虏矣
4、古今异义词
再拜献大王足下
5、从本段中演化出的一个成语是
四、齐读课文,概括本段内容:
五、分析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形象刘邦:
项羽:
六、完成课后练习三
七、质疑
八、课后回顾。
鸿门宴复习教案
鸿门宴复习教案1.掌握相关文言常识;2.了解鸿门宴过程;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4.科学评价相关人物。
目标1、3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2课时一、导入:由象棋的楚河汉界引出楚汉争霸,从而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介绍司马迁及《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01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2.相关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当时刘弱项强,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
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三、梳理?积累1.一词多义。
如杀人如不能举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举杀人如不能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大计亦死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乃令张良留谢使君谢罗敷意其意常在沛公也然不自意先入关破秦目似瞑,意暇甚为使子婴为相为击破沛公军约为婚姻窃为大王不取也客何为者?人为刀俎何辞为?吾属今为之虏矣以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军中无以为乐樊哙侧其盾以撞以待大王来因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2.通假字。
成五采距关,毋内诸侯要项伯不可不蚤来令将军与臣有郤因击沛公于坐臣之不敢倍德也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不者沛公奉卮酒为寿3.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约为婚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4.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籍吏民吾得兄事之范增数目项王若入前为寿刑人如恐不胜道芷阳间行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吾得兄事之日夜望将军至常以身翼蔽沛公头发上指道芷阳间行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从百余骑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拔剑撞而破之封闭宫室,还军霸上樊哙侧其盾以撞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秋豪不敢有所近形容词用作名词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君安与项伯有故5.文言句式。
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1:《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1)司马迁教学目的一、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二、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情节及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范读课文,以求准确认读。
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及《史记》导入: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
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父司马谈,汉武帝建元、元封之间任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10岁时,随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开始了对古代文献的研读,并直接受学于当时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
20岁,南游江淮,据《史记·太史公自序》,他这次“上会稽,探禹穴,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以后他在任郎中、太史令以及中书令时,或奉旨出使,或陪驾巡幸,游历了更多的地方。
这些经历,使他有机会亲身领略祖国壮阔的自然风貌,调查了解许多历史故实,订正和补充文献上的疏漏,也使他有可能接触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增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了解。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历史著作。
它记述了中国上自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共计五十余万言,分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鸿门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鸿门宴》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掌握《鸿门宴》中的基本字词、句式和语法结构,了解古代记叙散文的写作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和课堂练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言文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机智勇敢、坚韧不拔的品质;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鸿门宴》中的基本字词、句式和语法结构,了解古代记叙散文的写作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入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感受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3.解决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和课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鸿门宴”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提出若干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学习新课:(1)初读: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行朗读,熟悉课文。
(2)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式和语法结构,学生记录。
(3)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巡回指导。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纠正和讲解。
3.总结评价:教师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课堂练习法等。
2.教学手段:PPT演示、音频播放、板书等。
3.课堂互动方式:教师提问、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教师进行纠正和讲解。
2.作业:背诵课文片段;完成课后练习。
3.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业。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电子书、教学PPT等。
新人教版必修1《鸿门宴》教案3篇
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练习――――巩固课时安排:3课时第三课时一、回顾前面的故事情节二、教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加点的字①乃令张良留谢②相去四十里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④持剑盾步走⑤道芷阳间行⑥张良入谢⑦沛公不胜杯杓⑧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B⑨拔剑撞而破之2、指出词类活用道芷阳间行3、指出句式特点A何辞为 B大王来何操C 持白璧一双 D沛公安在E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F吾属今为之虏矣4、古今异义词再拜献大王足下5、从本段中演化出的一个成语是四、齐读课文,概括本段内容:五、分析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形象刘邦:项羽:六、完成课后练习三七、质疑八、课后回顾【教学目标】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教学重难点】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2、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3教时。
【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诵析《垓下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注释:1.骓(音zhuī):毛色青白间杂的马。
逝:行。
2.虞:项羽宠爱的的侍姬。
若:你。
今译:空有拔山的气力啊,空有盖世的豪气!时运不济呵,骏马再也难奔驰!骏马难奔呵,不可期!虞姬虞姬呵,我当如何安排你![背景简介](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教学目的: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以及本文紧凑地安排情节的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词。
4、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以及本文紧凑地安排情节的方法。
第一节一、导入: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X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X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
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X邦性格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
二、作家作品介绍:1、司马迁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某某韩城)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
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作了良好的准备。
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照课文注释和翻阅字典等方法自己翻译文言2、通过阅读、表演、品味,去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3、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培养多方位并深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1、学生结合注释,熟读课文,疏通大意。
2、布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鸿门宴〞及X邦和项羽的相关评价3、布置学生课外自编自导自演“现代鸿门宴〞。
教学过程:一、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现代鸿门宴〞二、人物形象分析鸿门宴是项羽X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在“鸿门宴〞中,人物的个性特点都展现出来了。
1、X邦①先由扮演X邦的学生谈谈他对X邦个性的体会,可结合主要情节来分析。
②观看的同学提出表演上的得失,如感情处理是否适度,个性特征的表现是否到位等。
演员同学回答引发互动。
③拓展评说〔让学生多方位的去了解X邦〕大风歌X邦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飞云、猛士,这些形象都给人以强烈的动感,极其准确地渲染出秦末天下激荡的时代气氛,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沧海横流、群雄逐鹿的历史画面,而作者本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大风〞、“飞云〞、“猛士〞这类具有飞动之势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叱咤风云的气概,而“海内〞、“故乡〞、“四方〞等开阔形象那么使人感受到作者恢宏的气度。
X邦无疑坦言:他之所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
但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X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较好。
对于X邦这样出身卑微的人,假设不是碰上乱世,他的努力和才智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了。
因此他借用对自然界无能为力的风云变幻,来比喻把他推上帝位的客观条件,不自觉显示了他的忧虑的心态。
且不论X邦将这种机运看作是上苍的安排还是偶然机遇,但都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
换而言之,其前途是无法预测的机运来操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鸿门宴》文言文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二、古今异义1.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5.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6.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7.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急击勿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
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
10.胜沛公不胜杯杓: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胜过、超过。
11.斗玉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动词,争斗。
12.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
置之坐上:动词,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会宾客:动词,摆、设。
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道芷阳间行(道,取道)沛公军霸上(军,驻军)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若入前为寿(前,上前)2、形容词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3、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善,对……友善)4、名词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对人的态度)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日日夜夜)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道芷阳间行(间,从小道,抄小路,表方式)头发上指(上,向上)5、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他为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步)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亡去不义2、倒装句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宾语前置)3、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六、固定结构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还要……干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七、成语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八、古代文化常识(一)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
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
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
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二)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九、疑难提示1、字音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语,yù,告诉)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èi,替,给;wéi,提出,做出)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dāng,抵挡,阻挡,如:锐不可当,以一当十,螳臂当车)奉卮酒为寿(奉,fèng,献。
为,wèi,替,给)靳强、纪信(jìn,jǐ)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骑,jì,qí)2、停顿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词义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而,表承接关系)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而,表修饰关系)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而,表修饰关系)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项王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因,趁机)①因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荐》)依靠、凭借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顺着、根据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乘机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溪笔谈•雁荡山》)因为、由于因合纳斗盆(《促织》)于是、就陈陈相因(成语)沿袭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原因、理由②如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如同、像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比、及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到、往、去万事如意(成语)顺、随如其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如果、假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好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坐》)或、或者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至于空空如也(成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③意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织》)意图、意愿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意态、神情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意料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史记•张仪列传》)怀疑、猜疑④举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举起、抬起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屈原》)提出、举出举兵伐徐,逐灭之(《韩非子•五蠧》)发起、发动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举贤任能(成语)推荐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柳毅传》)科举考试杀人如不能举(《过秦论》)全、尽举世无双(成语)全部、整个⑤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孔雀东南飞》)推辞、谢绝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辞别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感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告诉、劝告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芙蕖》凋落、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