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险管理视角解析中航油事件

合集下载

中航油事件的反思

中航油事件的反思

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刘锋此次中航油事件涉及在大宗石油交易中金融工具的使用问题。

金融衍生工具有两种用途,其一是套期保值,其二是用于投机。

前者是企业常用的规避风险的有效方式。

后者则完全是投机者基于自己对标的产品价格波动的预期来进行操作以期获得超额利润的手段。

中航油作为中国最大的进口航空用油公司,其操作直接关系到国内航空用油的命脉。

由于中航油不断需要在现货市场上购买航空用油,国际油价的上涨,将使购油成本增加,从而造成损失。

中航油应该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

在规避油价上涨带来的风险时,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多头(购买)远期合约或期货,或看涨期权。

将远期的交易价格锁定在今天约定的执行价格上。

对于多头远期合约或期货合同,当远期价格上升时,执行期货合同可以获利,与现货市场高价买入带来的损失对冲;如果远期价格下降,执行期货合约将带来损失,而现货市场上以低价买进可以获利,二者对冲从而规避了价格波动的风险。

对于看涨期权,如果远期价格高于合同的执行价格,则可以按照约定的执行价格成交;如果远期价格低于合同的执行价格,则不执行合同,损失的只是较少的期权费(相当于保险费)。

这时可从现货市场以低于执行价格的市场价购买标的产品。

然而中航油在此次事件中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定位,将自己作为投机者在期货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

在此次事件中,中航油交易人员预期油价将从某一高位下跌,而后采用了基本与他们预期相一致的衍生工具,即空头(卖出)看涨期权。

当油价下跌至执行价格以下时,期权持有者将不会行权,从而卖者获得佣金(期权费)收入。

即使进行投机,如果预期油价上升,亦应该采用多头看涨期权或期货的方式来安排头寸;如果预期油价下跌,应该采用空头看涨期权和期货或者多头看跌期权安排头寸。

其中多头看跌期权相对最安全,因为损失仅限于期权费(佣金)。

而此次中航油采用的空头看涨期权的方式来安排头寸,却是这类策略中风险最大而潜在收益最有限的一种方式。

也就是说,即使油价下跌,获利空间最大也仅仅限于期权的价格,即期权的佣金,相当于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

解析中航油事件

解析中航油事件

解析中航油事件世事都有其两面性,用之得当则能用其长,造福于世,用之不当则反受其累。

金融衍生产品亦是如此。

金融衍生产品的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不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合约的了结一般也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期满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约才需要买方交足货款。

因此,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

正是这种杠杠效应才使得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套期保值的作用,满足管理者转嫁风险的要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本意是为了转嫁风险而创造出来的金融衍生产品如果被人作为投机工具使用的话,那不但不能转嫁风险反而扩大了风险。

因为金融衍生产品具有以小搏大的杠杠特征,保证金越低,杠杆效应越大,从而风险也更大。

如果市场的走势偏离自己的预期,就会给投机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最近媒体广为报道的中航油亏损5.5亿美元的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004年11月29日,在新加坡上市的航空燃料供应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CHINA AVIATION OIL (SINGAPORE) CORPORATION LTD以下简称中航油)发布了一个公告,称公司在石油期货投资上亏损5.5亿美元,该公司决定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令。

在后续的补充公告里中航油对它的操作解释得稍微详细一些,称由于国际油价今年10月猛涨,导致公司必须为未平仓的衍生产品盘口注入庞大的保证金。

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曾向中航油提供1亿美元贷款也未能帮助中航油免予被交易所强制平仓。

自10月26日至11月29日,中航油已经平仓的石油期货合约累计亏损约3.9亿美元,而将要平仓的剩余石油期货合约亏损约1.6亿美元。

新加坡交易所已经下令,让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调查中航油公司,目前普华永道已经进驻中国航油,开始调查亏损的真相。

在调查报告出来之前,一些非常关键的信息,如在哪个期货交易市场,采取的交易方式、交易品种、价格和交易时间,我们均不得而知。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docx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docx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品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

由于衍生工具使用不当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风险甚至动摇整个金融界,本次研究将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高达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事件为经典案例,具体从事件简述、事件分析、事件启示来探析衍生品风险,并从内外部两方面出发,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使金融衍生工具更好地为金融领域服务。

二、案例简述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下称“集团公司”)的海外子公司,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业务从单一进口航油采购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净资产从1997年起步时的21.9万美元增长为2003年的1亿多美元,总资产近30亿元,可谓“买来个石油帝国”,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被新加坡国立大学选为MBA的教学案例,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并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

但2004年以来风云突变,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巨额亏损而破产,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

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公司潜亏580万美元,陈久霖期望油价能回跌,决定延期交割合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

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陈久霖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

10月份油价再创新高,而公司的交易盘口已达5200万桶。

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保证金,公司耗尽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和6800万元的应收账款资金,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需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

案例解读6.1以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来解读中航油事件

案例解读6.1以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来解读中航油事件

案例解读6.1 以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来解读中航油事件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公司。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加坡公司在取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

在此期间,新加坡公司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2003开始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

陈久霖买了“看跌”期权,赌注每桶38美元,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2004年10月以后,新加坡公司所持石油衍生品盘位已远远超过预期价格。

根据合同,中航油需向交易对方(银行和金融机构)支付保证金,每桶油价每上涨1美元,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要向这些银行支付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其结果导致中航油现金流量枯竭,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4亿美元。

事实上,陈久霖这种石油期权投机交易,其股东方中航油集团公司是明令禁止的。

国务院1998年8月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2001年10月11日证监会发布的《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都明确规定了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市场只能进行套期保值,不能进行投机业务。

1999年6月2日国务院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也规定了国有企业的期货交易仅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且命令禁止场外交易),并要求期货交易总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量总量相适应。

然而,中航油从事以上交易时,一直未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报告,而且中国航油集团也没有发现。

直到保证金支付问题难以解决、经营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新加坡公司才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紧急报告。

即便如此,中航油公司也没有向集团公司说明实情。

而且为了掩饰公司的违法行为,中航油开始向上级公司提供假账,2004年6月,中航油就已经在石油期货交易上面临3580万美元的潜在亏损。

但公司仍然一意孤行,继续追加了错误方向“做空”资金,但在财务账面上没有任何显示。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05
中航油事件对监管机构的启示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01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能源市场的监测 和预警,及时发现和纠正市场异常行为。
02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形成 有效的威慑力。
03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透明度,防止信息不 对称导致的市场风险。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 确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为市
03
时性和有效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维护 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02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能源监管经验和技术,提高 我国能源监管水平。
03 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和规则制定,提升我国在 国际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中航油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未能对衍生品交易进行有效监控和 管理。
内部控制失效
控制环境薄弱
中航油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 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内部控 制文化,导致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缺乏有效监督
中航油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对衍生 品交易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审查, 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控制环境
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规范业务流程,确保内部控制的 有效实施。
控制活动
企业应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制约和监督,防止舞弊和错误的发生。
信息与沟通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与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以便管理层及时掌握企 业运营状况,做出科学决策。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董事会建设
企业应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 ,明确董事会的职责权限和 工作程序,确保董事会能够 对企业重大事项进行科学决

金融风险分析“中航油“事件

金融风险分析“中航油“事件

金融风险分析——“中航油”事件一、中航油事件叙述(一)中航油公司简介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的海外子公司,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业务从单一进口航油采购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

(二)事件背景及关键人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

为了对石油现货风险进行规避,20世纪80年代国际原油期货这一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

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大幅度增加,国家经过谨慎策划和考虑,于1998年陆续批准国内一些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在国际上做石油套期保值业务,同时禁止它们涉足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的投机交易。

2003年4月,中航油集团成为第二批国家批准有资格进行境外期货交易的国有企业。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取得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在此期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风险极大的石油期权交易。

2003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确实正确判断了油价的走势,从中赚了钱。

小试牛刀,旗开得胜,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在期权投机中尝到了甜头,也可能正是因为初试告捷,才酿成了2004年投资失败的大祸。

陈久霖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私法硕士学位;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清华大学民商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中航油巨额亏损,本人被迫离职;2006.3-2009.1因未向交易所呈报亏损入狱服刑。

(三)事件叙述➢2003年下半年,公司开始交易石油期权,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进行空头投机,中航油在交易中获利。

➢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公司潜亏580万美元。

按照交易规则,其必须追加保证金以确保期权买方能够行权,但从公司账户中调拨资金会暴露其违规行为,因此陈久霖被迫进行展期,并持续增加交易量以获取期权费来弥补保证金缺口。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一、内容综述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在企业和机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种交易的复杂性及其与基础资产市场的紧密关联性也意味着潜在风险的增加。

对于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企业来说,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深入剖析中航油事件这一典型案例,分析其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风险管理失误及其后果,以期为我国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风险,以期实现稳健的投资收益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

通过对中航油事件的分析,呼吁企业及投资者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1. 介绍金融衍生品的重要性和中航油事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航油事件成为了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案例。

中航油事件涉及的是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衍生品交易风险失控事件。

事件的背景是中航油公司参与了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由于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经验,导致交易损失迅速扩大,最终造成了重大的财务危机。

这一事件不仅给中航油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

对中航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提高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探讨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中航油事件为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提升对金融衍生品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完善风险管理理论。

通过对中航油事件的深入分析,能够揭示出实际交易过程中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为其他投资者提供借鉴和警示。

本研究旨在提出有效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策略。

结合中航油事件,从风险识别、评估、监控、控制等角度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法,为投资者提供实际操作中的指导建议,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本研究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

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
维普资讯
纵 撩
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
口 福建 陈诗设
中航 油 巨 亏 事件 , 我 国 乃 至 国外 相 管理 风 险 ;6合 理 保 证 ;7 为 了实 现各 类 件或 者 一 系列 偶 发 事项 。 在 潜 在 的积 极 对 () () 存
关 各 方 面 都 产 生 了 重大 冲击 和 深 远 影 响 。 目标 。 中风 险偏 好 、 险容 忍度 等 概 念 的 影 响 的事 项 代 表 机 遇 , 其 风 而存 在 潜 在 负 面 影 与 中 航 油 事 件 几 乎 同 时 发 生 的 伊 犁 股 份 提 出 , 得其 含 义 更加 明确 、 体 。 使 具 高 管 被 拘 风 波 、 维 数 码 董 事 局 主席 被 捕 创 响 的事 项 则称 为 风 险 。 业 风 险 管理 框 架 企 企 业 风 险 管 理 是 一 个 过 程 , 业 风 险 采 用 一 系 列 技 术 来 识 别 有 关 事 项 并 考 虑 企
报 告 , 即 《 业 风 险 管理— — 总 体 框 架 》 使 是 站 在 某 一 特 定 的业 务 部 门 的 角 度 来 风 险 的各 反 应 方 案 后 , 业 管 理 者 应 从 总 企 企
( ne r e R s Ma ae n ) 该 报 告 一 看待 风 险 管 理 , 有 的要 素 也 都 应 作 为 基 体 的 角 度 考 虑 企 业 选 择 的 所 有 风 险 反应 E t pi i n g me t , r s k 所
等 事 件 , 些 事 件 的 发 生 , 一 例 外 的把 管 理 的 有 效 性 是 某 一 时 点 的一 个 状 态 或 有 关 事 项 的起 因 , 企 业 过 去 和 未 来 的 潜 这 无 对 所 有 问 题 集 中在 企 业 的 高 级 管 理 人 员 身 条件 。 定 一 个 企业 的风 险管 理 是 否有 效 在事 项 以及 事 项 的 发生 趋 势进 行 计 量 。 决 上 , 们 不 禁 要 问 , 们 企 业 的 高 级 管 理 是 基 于 对 风 险 管 理 要 素设 计 和 执 行 是 否 我 我 3 .风 险反 应 。 业风 险管 理 框架 提 出 企

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

总结: 总结:
德国MG集团美国子公司MGRM的金融衍生工具操作 德国MG集团美国子公司MGRM的金融衍生工具操作 MG集团美国子公司MGRM 失败本质上不是过度膨胀的利益欲望驱使, 失败本质上不是过度膨胀的利益欲望驱使,实际 上是一起本意为规避风险最终却制造了风险的事 使人们进一步认识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殊性, 件。使人们进一步认识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殊性, 更明确了金融衍生工具在起到规避风险作用的同 时可能引发更大的风险。 时可能引发更大的风险。 • 作为新兴的风险管理手段,以远期、期货、期权 作为新兴的风险管理手段,以远期、期货、 互换为主体的金融衍生工具便应运而生了。 、互换为主体的金融衍生工具便应运而生了。然 而,伴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同时诞生的还有其基因 中携带的高风险性, 中携带的高风险性,怎样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 适当发挥其规避风险的作用, ,适当发挥其规避风险的作用,已经成为学界和 业界长期探讨的热点。 业界长期探讨的热点。
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回忆
• 1992年,从事工程与化学品业务的德国MG集团美国子公 1992年 从事工程与化学品业务的德国MG集团美国子公 MG MGRM为了与客户维持长远的关系 签订了一份10 为了与客户维持长远的关系, 10年 司MGRM为了与客户维持长远的关系,签订了一份10年 的远期供油合同,承诺在未来10 10年内以高于当时市价的固 的远期供油合同,承诺在未来10年内以高于当时市价的固 定价格定期提供给客户总量约1.6亿桶的石油商品。 1.6亿桶的石油商品 定价格定期提供给客户总量约1.6亿桶的石油商品。为了 规避这个合同可能产生的风险,MGRM买进了大量的短 规避这个合同可能产生的风险,MGRM买进了大量的短 期原油期货,并在期货转仓时,扣除提供给客户的数量, 期原油期货,并在期货转仓时,扣除提供给客户的数量, 以剩余的数量装仓至下一短期期货合约。 以剩余的数量装仓至下一短期期货合约。 • 但是,石油价格自1993年6月开始从每桶19美元跌至1993 但是,石油价格自1993 1993年 月开始从每桶19美元跌至1993 19美元跌至 12月的15美元 MGRM面临庞大的保证金追缴 月的15美元, 面临庞大的保证金追缴, 年12月的15美元,MGRM面临庞大的保证金追缴,但其 长期供油合约收益还未实现,庞大的资金缺口逼迫子公司 长期供油合约收益还未实现, 向母公司寻求资金援助。幸好,MGRM公司的母公司 公司的母公司MG 向母公司寻求资金援助。幸好,MGRM公司的母公司MG 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 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作出了撤换分公司高层并且 平仓的决定,把损失减到最小。尽管如此, 平仓的决定,把损失减到最小。尽管如此,子公司投资不 当给母公司造成的10亿美元损失已经无法弥补。 10亿美元损失已经无法弥补 当给母公司造成的10亿美元损失已经无法弥补。

中航油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中航油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中航油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唯一的一家海外公司——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在2004年11月29日发布了一个震惊的消息:这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产生了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致使中航油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最后发布公告申请停牌重组,这一重组事项涉及16000名股民,100多家债权人,是新加坡历年来债务金额巨大、债权人众多而复杂的一次重组,也是中国首例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进行的重组。

该公司自1997年以来,凭借6年内净资产增长762倍,成为股市上的明星公司,其总裁陈久霖也被评为“亚洲经济新领袖”,因此,中航油事件也被认为是继1995年“巴林事件”后最大的经济丑闻。

中航油的前身是1993年5月由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和新加坡海皇轮船有限公司出资在新加坡建立的一家合资企业,头几年经营状况一直不佳。

直到1997年7月,中航油总公司派出了陈久霖这个自称“打工的皇帝”,带着49.2万新元,赴新加坡接管了当时濒临破产边缘的公司。

2001年12月中航油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海外中资企业。

其净资产由1997年的16.8万美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亿美元,市值超过65亿元人民币,曾被国内誉为继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之后的“第四大石油公司”。

中航油以突出的业绩被选入新加坡国立大学MBA课程教学案例;获颁新加坡上市公司“最具透明度”企业;被美国应用贸易系统(ATS)机构评选为亚太地区最具独特性、成长最快和最有效率的石油公司。

由于中国内地航空油的供应几乎被中航油的母公司中航油集团所垄断,所以内地航空公司需要以高于新加坡航空油市价6成至7成的价格,每月从中航油进口至少20万吨航空油,约占中国市场总需求的1/3。

可以说,中航油在内地航空油供应行业占据垄断地位。

二、调查情况中航油作为中航油集团下一个海外上市公司。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中航油”事件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中航油”事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案: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1)通过公加强母公司的自律和提高对海外公司的控制和监管水平是成功走出 去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 。在海外子公司出现问题时母公司要明察秋毫,及时监 控并按章办事,决不能一错再错,将仅有的挽救良机断送。 开企业的财务信息, 加强银行和社会舆论对企业的财务监督。
(2)激励机制本身并不能阻止经营者侵害所有者利益行为的发生,但在严格的
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第
四十八条规定:“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期货交易总 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量总量相适应。”2001年10月,证监会发布《国有企业 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 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CAO20%的股份

中国航油集团新加坡公司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子公司,其总裁陈久霖兼任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加坡公司在取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 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在此期间,其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 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 、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 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陈久霖卖出大量“看跌”期权,赌注每桶38美元。2004 年10月以来,新加坡公司所持石油衍生品价位已远远超过预期价格。根据其合同,需向交易对 方(银行和金融机构)支付保证金。按当时的持仓量,每桶油价每上涨1美元,新加坡公司要向 银行支付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最终在石油期货投机上亏损5.5亿美元 ,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 请破产保护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著名的“巴林银行悲剧”的翻版。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2024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2024

引言:中航油是中国航空石油公司的缩写,是国内最大的民营石油化工企业。

近年来,中航油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航油事件的案例,并从管理层面剖析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

概述:中航油事件是指2014年12月,中航油总公司原总经理李关福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双开,并且公司内部发现众多腐败现象。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中航油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正文内容:一、管理体制问题1. 面临的挑战中航油作为国有企业,面临着政府的监管、市场竞争的压力,还要处理复杂的商业关系。

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以应对挑战。

2. 管理层负责制的缺失中航油在管理层方面存在问题,管理层责任制不清晰,导致监管不力、违规行为难以监察和惩处。

3. 决策过程不透明中航油决策过程不透明,导致信息不对称,给了一些员工和管理层机会利用职权进行个人谋利。

4.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中航油内部控制不完善,没有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腐败问题得以存在和蔓延。

5. 职业道德缺失中航油存在一些员工和管理层的职业道德缺失现象,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腐败现象和原因分析1. 资源配置不当中航油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不当的现象,资源分配过程中容易形成利益集团,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

2. 监管不力中航油在监管方面存在问题,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一些员工和管理层有机可乘。

3. 激励机制不完善中航油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员工对于腐败行为没有足够的约束和警觉。

4. 领导作用不力中航油领导层在腐败问题上的作用不力,没有正确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对于违法违纪行为没有及时处置。

5. 内外部关系复杂中航油内外部关系复杂,存在着与政府部门、上下游产业链的利益纠葛,这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三、解决方案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中航油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内部监督,防止腐败现象再次发生。

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航油应注重培育和弘扬良好企业文化,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意识和职业操守。

从风险管理角度浅析“中航油”事件

从风险管理角度浅析“中航油”事件

案例分析CASE ANALYSIS238从风险管理角度浅析“中航油”事件文/于冰洁2004年11月29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宣布公司因从事石油衍生产品交易亏损了5.5亿美元。

中航油(新加坡)事件是典型的风险管理失控案例,在经营者层面就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导致相关制衡机制完全失衡,本文将通过对该案例的讨论,分析导致中航油(新加坡)事件风险管理失败的原因,如道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然后结合中航油(新加坡)事件,给出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从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能力。

一、中航油(新加坡)事件原因分析中航油(新加坡)事件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公司管理层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投机于风险较大的石油期货交易却没有正视中航油(新加坡)的风险状况,陈久霖本人甚至承认自己以及企业对石油期货贸易并不熟悉,对风险的忽视以及身处风险而不自知的态度直接导致中航油(新加坡)承担了大量不可控制的风险。

下面就对导致中航油(新加坡)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中航油从 2001 年 11 月就开始涉足石油期货,公司总裁陈久霖在不了解原油期权交易业务、没有对交易风险做出正确评估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期权交易,2002年下半年,石油期权交易收益颇多,那时中航油就应该注意识别风险问题,一个业务在为公司赚取了大量利润的同时,公司应该认识到其可能产生巨大风险。

然而,管理层在损失发生之时并没有及时汇报,还逼迫财务人员做假,这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的行为最终将企业陷入困境。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治理机制失灵中航油(新加坡)虽然有健全的内控和风险管理制度,但是事件的核心人物—陈久霖作为公司内控的责任主体,他可以说把握着公司业务的“绝对权力”,可以擅自决定从事明显违反国家规定的投机业务,凌驾于控制之上,自己管理自己使内控完全失效。

(三)环境风险环境风险包括价格因素风险、信息因素风险等。

中航油(新加坡)破产案-----风险收益案例

中航油(新加坡)破产案-----风险收益案例

案例中航油(新加坡) 破产案2005年12月1号,陈久霖任职CEO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英文为China Aviation Oil,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发布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消息:这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元。

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新加坡)因之严重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恐怕极少有人能够想到,多年在海外打拼、如今在期货市场上铸成大错的陈久霖,对于石油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其实缺乏最起码的常识。

他的风险意识几乎等于零,甚至直到今天。

中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闯荡,90年代前期曾相继爆出巨亏丑闻。

1994年底,中国证监会等国家有关部门曾发出联合通知,严禁国有企业从事境外期货交易。

不过,1997年赴新的陈久霖并没有受到这种"严禁"的束缚,也从未认真审视同行们的前车覆辙。

20世纪90年代末,中航油(新加坡)即已进入石油期货市场,也曾多有盈利。

2001年11月中航油(新加坡)上市,招股书上已经将石油衍生品交易列为业务之一。

在2002年的年报显示,中航油(新加坡)凭投机交易获得相当盈利。

2003年4月,中航油(新加坡)的母公司中海油集团也成为第二批国家批准有资格进入境外期货交易的企业。

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航油(新加坡)进入石油期权交易市场。

到年底,公司的盘位是空头200万桶,而且赚了钱。

亏损在2004年一季度显现。

由于Gerard Rigby 和Abdallah Kharma在头三个月继续卖空,而石油价格一路上涨,到3月28日,公司已经出现580万美元账面亏损。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到2004年6月时,公司因期权交易导致的账面亏损已扩大至3000万美元。

2004年10月10日,中航油(新加坡)账面亏损达到1.8亿美元。

公司现有的2600万美元流动资金、原准备用于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的1.2亿银团贷款,以及6800万美元应收账款,全部垫付了保证金。

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浅析中航油事件

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浅析中航油事件

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浅析中航油事件发布时间:2021-10-30T13:05:34.247Z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1年9期作者:赵苗苗[导读] 摘要:中航油新加坡公司2004年发生的巨额国有资产亏损事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反面典型案例,不仅促进了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重大变革,而且让中国政府对企业风险管理引起高度重视。

时值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颁布十五年之际,笔者以该指引为依据,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中航油事件的教训。

关键词:中航油;风险管理;ERM框架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浅析中航油事件赵苗苗(河南陈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摘要:中航油新加坡公司2004年发生的巨额国有资产亏损事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反面典型案例,不仅促进了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重大变革,而且让中国政府对企业风险管理引起高度重视。

时值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颁布十五年之际,笔者以该指引为依据,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中航油事件的教训。

关键词:中航油;风险管理;ERM框架企业在经营中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各种风险,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期限。

何为“全面风险管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将其界定为: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中航油新加坡事件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该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重大缺陷。

一、舍本逐利,未围绕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

中航油集团是以原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为基础组建的国有大型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企业,是国内最大的集航空油品采购、运输、储存、检测、销售、加注为一体的航油供应商,为了国际市场进口贸易的需要设立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并在新加坡上市。

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

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

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内容摘要]本文认为,最近发生在新加坡的中航油事件是企业内部控制失败的结果。

在分析中航油事件过程中,作者通过借鉴2004年10月颁布的新COSO报告内容,从内部控制的八个要素角度,逐步剖析了中航油事件发生的根源与过程,为中国企业如何借鉴国际企业风险管理方法,作了一个初步尝试,同时,本文还介绍了新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颁布的背景、理论贡献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一、导言中航油巨亏事件,对国内外相关各方都产生了重大冲击和深远影响。

由于中航油的国企背景,该事件对我国的国家信用以及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前景都产生了负面作用。

与中航油事件几乎同期发生在国内的伊利股份高管被拘风波、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被捕以及金正数码和深圳石化原董事长被捕等事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我们的企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就在此时,国际著名的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即Treaday委员会)于2004年年底,针对国际企业界频繁发生的高层管理人员舞弊现象,废除了沿用很久的企业内部控制报告,颁布了一个概念全新的COSO报告:即《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简称ERM)。

此报告虽然保留了部分传统内部控制的某些概念,但不论在框架上、还是在要素方面,均有相当大的突破。

在如此赞誉之下的新内部控制框架,它出台的背景与动机又是什么?其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它能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改善带来什么意义?这是我们需要分析的内容。

二、COSO委员会新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解读内部控制理论是随着企业内控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储稀梁,2004)。

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AA)、财务经理协会(FEI)、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和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五大学会共同组成的Treadway委员会,于1992年发表,并于1994年修订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进入了整体框架的新阶段,并被世界上许多企业所采用。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航油事件与风险管理》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航油事件与风险管理》

中航油事件与风险管理一、案例简介——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巨亏554亿美元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于2021年底获批在新加坡上市,在取得航油集团公司后,自2021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

但在此期间,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

2021年12月,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从事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亏损554亿美元,不久就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申请停牌,并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巨额亏损由诸多因素造成,主要包括:2021年第四季度对未来油价走势的错误判断;公司未能根据行业标准评估期权组合价值;缺乏推行根本的对期权投机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期权交易的风险管理规那么和控制,管理层也没有做好执行的准备等。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违规之处有三点:一是做了国家明令禁止做的事;二是场外交易;三是超过了现货交易总量。

二、案例剖析〔一〕分析风险形成554亿美元亏损事件回忆:2021年下半年:航油公司新加坡以下简称“中航油〞开始交易石油期权option,最初涉及2021桶石油,中航油在交易中获利。

2021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公司潜亏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期望油价能回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

2021年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

公司因而决定再延后到2021年和2021年才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

2021年10月:油价再创新高,公司此时的交易盘口达52021桶石油;账面亏损再度大增。

2021年10月10日: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的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

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保证金,公司已耗尽近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银团贷款和6800万元应收账款资金。

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外已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

2021年10月2021母公司提前配售15%的,将所得的108亿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20 年 1 9日, 月2 中国航油 ( 04 1 新加坡) 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中航油( 新加坡) 发布了一个震惊世界 」
的消息: 这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因从事石油衍生产品交易而亏损了 55 . 亿美元. 净资产不过 1 5 . 亿美元的 4 中航油( 新加坡) 因严重资不抵债, 已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中航油( 新加坡) 被新加坡政府列人 刑事调查名单, C O陈久霖被停职调查一 个被誉为“ 其 E 中资企业在海外的一面旗帜” 的国有垄断型企业 ,
qa t v aa s , h ed ts e w wlm k s e ta s g tn f rk u tn inner un a e le at n o h ppr i e plc u e os i r l o ad ii t t n y s t e f a e a o oi l s i m i g i o se a r g i n c tl g te w oees r s . o rl oston r a etp e no n f - v s n r s i a ei K y rs rk ngm n; vte; e w oe es e re; e d e w d: s m ae et dravs ston r a etps c s y o i a e i i t- a vs n r s a t i s u
(.n a Clg, Yte Uirt Gag o 5 25 h a 2Dp o Ssm Eg Eg n ee , 1L g n e Sn - n v s , n h 1 7,Ci ; e f t s a n M a mn i n o e u aS nei u z u y 0 n . t ye n n d a g t UirtoHn Kn, g g Ci ) nei f g g Hn Kn, a vsy o o o o h n
基本的盯市 (a--ae , MrtMrt 追缴保证金(缚 n ) ko k ) M Cl a 等衍生产品基本运作规则都不清楚, l 那该怎 样在衍 生产品市场上运作呢?虽然衍生产品是有效的对冲和投机的工具, 但近年来由于对其运用不当所导致损
失屡见不鲜, 想从中摄取巨额收益无异于火中取栗, 而只见“ 利)不见“ 的结果更是可想而知. 栗( ” 火” 从某 种意义上来说, 这种身在险中而不自 知的处境比事件本身更值得让国人深思, 这也是中航油( 新加坡) 事件 与霸菱事件的最大区别之处. 在企业的经营运作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风险, 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就是在增加股东价值 的同时准
风险意识的淡薄以及过分的自 满使得陈久霖从未正视中航油( 新加坡) 的风险状况, 甚至有“ 专损是指 实际亏损, 不是账面亏损, 我们当时只是账面亏损” 之类的言论, 对风险的漠视最终导致中航油( 新加坡) 草
率承担了大量不可控制的风险. 陈久霖本人也最终表示, 他不懂期货特别是期权交易. 倘若陈先生连这样
s c k d. ; e u .u k .h e h 姚京, 汉族) 中山 学岭 男( , 大 南学院 金融学 专业博士 研究生; 樊婷婷, 汉族)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女( , 世界经
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常琳, 汉族)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女(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 年 1 07 月
就这样在短短的时间里垮台了, 航油( 中 新加坡) 事件由 此被称为中国 版的“ 菱(an) 霸 B i 事件” rg .
作为国有海外上市公司, 中航油( 新加坡) 在衍生产品市场豪赌失败引起广泛的关注( 1 3)各种 如【 一 ],
新闻媒体对中 航油( 新加坡) 事件都有相当清晰地报道和评论, 在此我们不想重复已 经报导过的事项. 本文
风险度量程序对中航油( 新加坡) VR进行估算, 的 a 从而对中航油( 新加坡) 的风险程度有一个量的认识 ; 最后我们将结合中航油( 新加坡) 事件, 给出相应的企业风险内控和监管的政策建议前身是成立于 1 3 月的中国航空油料运输( 9 年5 9 新加坡) 私人有限公司, 其母公司 为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 国内航空公司油料的垄断者. 9 年陈久霖赴新后, 17 9 即说服母公可将中航油
e m t e p i l t m re rk t C O c et场 d e n m dl.Bs o t s qati s a m ic y a t o h A i i n i t e r a h e k i f s e nd i r t e fe o s a d h e l te a d e n e u i v n a
s o o r ad e pa k ruain o e t iut t n dvl r c c lt m d l l s ae e o i i
e q o c t e l o ork t C O i n. m at te e , ap t Vl --i ( a ) n u t h vu n i i h A i d t F q nti a c w pl h a e t s VR t hi e e t f n oi s e n e r u i v s t e y u aR k c o a p e
为百分之十六, 许多专家预期中航油将成为最成功、 获利最高的海外上市国企. 但随着公司业绩不断飞升 , 陈久霖并不满足于单纯的油品现货交易, 上市伊始, 中航油( 新加坡) 就涉足石油期货交易, 并从中获利 . 20 年下半年, 03 中航油( 新加坡) 无视中国证监会、 国家经贸委、 外经贸部、 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外汇总局 联合颁布的《 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之规定》 之要求: 所有衍生商品交易只能用于对冲, 只能用于对冲本身因大宗商品价格、 利率、 汇率等波动所产生之风险, 开始投机于风险较大的石油期货与 期权交易 , 并最终玩火 自焚 .
20 07年 1 月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第1 期
文章编号 : 0- 8(070- 2- 1 0 7820)1 031 0 6 0 0
从风险管理视角解析中航油事件
李仲飞 , 宏 , 京 , 婷婷 , 琳, ’ 颜至 2 姚 ‘ 樊 , 常
(.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广州 507 ;. 1 52 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系, 2 香港) 摘要: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中航油( 新加坡) 事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在定性方面, 中航油( 对 新加 坡) 事件主要的风险来源, 如道德风险, 市场风险, 以及操作风险等 , 进行了归纳, 并构造了一个风险循环 模型用于解析此次事件的风险演进过程. 在定量方面, 运用风险值(ae t i , ) Vl -- s VR 技术对中航油( u aR k a 新 加坡) 事件中的市场风险做了实证估算用以说明中航油在决策上的大胆与草率 . 在以上的分析和计算 的 基础上, 对国有海外企业的风险监管和内控提出几个相应的政策建议 . 关键词 : 风险管理 ; 衍生产品; 国有海外企业 ; 案例研究 中圈分类号: F2.; 2.; 3.; 3/ 75 243F 47F 09F 3 3. 2 8 8 8 文献标志码: A
统的深入探讨, 包含各种不同风险之间互动关系, 各个单位所面临的风险、 处理手法及后果 . 我们觉得霸菱 与中航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如出事的地方都是海外的办公室或子公司, 母公司内部监管都有严重的缺
失, 前台交易与后端风险控管职权不分, 李森以及陈久霖都有赌徒的本性并且对高风险的衍生商品游戏规
则了解不够, 对手都是行业内实力最强最有经验的老手, 等等. 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对于国有企业监 管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所揭示, 并希望能避免同样的错误, 尤其是海外上市的国有企业 .
Aii Ol nao ) A ) i n fm v tn (i pr ( O i d t ao i S g e C n e r c o snm m ar ze r t m j rk r s t C O h a r s c o h A e o i o e f s u e

( 新加坡) 转型为石油贸易公司, 为母公司系统的所有石油用户采购石油 . 陈久霖通过他创造性 的行政手
腕, 获得了国有力量的庇护. 借母公司之便, 中航油( 新加坡) 的采购量占中航油总公司系统全部用油量的 9%, 8 而且中 航油总公司的所有下属公司都必须通过中航油( 新加坡) 在海外进行采购. 就这样, 中航油( 新 加坡) 逐步建立起中国航油垄断进口商的地位. 由于国内航油市场稳定的发展, 估计从 20 年起年增加率 00
础上运用风险值(ae t i , ) Vl -- s VR 技术对此次事件的市场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 u aR k a 透过这些实证估算我 们了解中航油在这场豪赌中所面临的风险已经大大的超过中航油的资产价值, 说明中航油在决策上的大
胆与草率 . 本文的安排如下: 首先我们对中航油( 新加坡) 事件中各种风险发挥的作用进行讨论, 并构造风险循环 模型分析这个事件的各主要风险之间的关系, 从系统的角度来解释事件的发展历程; 然后我们按照通行的
普华古柏(re th s o e) 05 月3日 Pc aru Co r 在20 年6 iw eo e ps 发表对中国航油巨额亏损事件的调查报告, 认为
公司各个阶层的人员都需负责, 其中曾任总裁兼董事经理的陈久霖需负主要的责任. 被停职的陈久霖, 连 同该公司的另外四名高级主管, 在六月九日 被控上新加坡法庭. 陈久霖可能因为触犯公司法、 证券与期货 法, 以及刑事法等 1 项条例而被提控 . 5 公司主席荚长斌也可能因中国航油的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去年 1 0 月配售 1%股权一事涉及内部交易以及欺诈而被提控. 5 调查报告指陈久霖在未彻底了解期权的运作, 如 盯市以及追缴保证金, 及事前对风险作适当评估或进行保值, 就进行巨额期权交易. 令公司承担过高的风 险, 最终导致公司陷人灾难 . 除了从定性的角度对中航油( 新加坡) 事件的风险暴露进行分析之外, 我们还在 G R H类模型的基 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