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二附中高三历史小论文:历史的功能[1]
试论历史的社会功能及其发挥
试论历史的社会功能及其发挥作者:李东方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第06期提要:历史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人类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学时如何对人类文化产生影响的,那就是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以及其如何发挥所体现出来了,本文将从历史学的评价、借鉴、教育三个方面来阐述历史的社会功能,以及这些功能该如何发挥。
关键词:历史学;功能;发挥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给人类生活的变化十分巨大,人们的注意力被自然科学的成果深深吸引。
而人文科学尤其古老的历史学科渐渐的从人们的视野里淡化,现代关于历史这门学科是否具有社会功能?以及历史学具有哪些社会功能,本文将进行探讨。
一、历史学的评价功能关于历史学的评价功能在中外历史学家的著作中早有体现,孔子在《春秋》中有“比事属辞”的写作思想,体现其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从中能看出孔子对历史学评价功能的重视。
另外唐代著名史学理论家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了“彰善贬恶”,的史学思想;“若乃《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南史至而贼子书,其记事载言也如彼,其劝善惩恶也如此。
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慎博,” 中国自古就重视历史学的评价功能,因为历史学家的评价往往影响后人就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看法。
因此,很多统治者就通过控制历史的编撰来掌握历史的评价的权利,如唐代设立史馆;首开官方设立专门的修史机构来编修史书的先例,通过官方修史来控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后代王朝产生很大影响。
历史学的评价功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往往影响到人们的政治观,和思想观念。
因此,历史学的评价功能深刻影响到历史学的其他功能。
二、历史学的借鉴功能历史学的借鉴功能是指:历史学家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来探讨历史对现世的作用。
这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古今中外有很多历史学家都曾阐述过历史学的借鉴功能。
中国在唐代就提到史学具有“考论得失,究尽变通”的社会功能,唐代历史学家杜佑就提到研究历史作用是“经邦”、“济世”,就是阐述了历史学的借鉴功能,清代的大家章学诚也谈到历史学应该“知时而实用”强调史学的经世致用。
史学功能和普及之我见
史学功能和普及之我见对于历史,以往有一种误解,即认为发生在过去的所有事情。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个人认为历史既包括过去发生的事情,也包括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记载。
人们为了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现在,展望自己的未来,都需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研究和诠释。
而历史学就是在当下的文化结构中对过去进行解释的一门学科,这也是史学最显而易见的功能。
它依据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想、日常生活、习惯和制度乃至心理方面留下的史料进行考证和解释,还原或再现人类过去的一切行动、一切思想以及成就,寻找历史进程的规律,以指导人类未来的行动。
历史是人的创造,有了人,才有人类的历史。
但不要忘记,人也是历史的产物,如果古往今来,人们都不学历史,不懂历史,人也就不成其为人,这样就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
大家知道,动物的生存和发展依靠的是它的天赋和本能,动物没有意识,它的生存与活动完全是在遗传的生物机制基础上进行的,不存在知识与经验的代代相传,因而它只能是孤立的单个存在物。
与此相反,人类是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并将所经历的一些活动用文字加以记录和总结,从而使人类的历史知识与经验得以不断积累。
历史知识是人们认识现在和预见未来的前提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总是从它的现状入手,例如,世界的现状,中国的现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单位的现状,等等。
但是,要真正认识一个事物,仅仅知道它的现状是远远不够的,知道现状,顶多只能说出它现在是这样,而不能回答它为什么是这样。
这是由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过程,任何现实事物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都有它的渊源和成因。
只有了解它的历史,才能知道它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才能把握它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学家通过对历史活动的研究,使人们能较准确地认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并借鉴历史经验,从而提高自己改造社会的自觉性和实践的能力。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决策,包括个人的生活实践,都必须以清晰的历史意识为基础,以历史的经验教训作为可靠的参考。
略论中学历史教学的功能
略论中学历史教学的功能历史学科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人不可忽视的一门基础学科。
在《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纲要》中将历史科学作为最基本的爱国主义素材,无疑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但在以往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的历史教师对历史这门学科有哪些基本功能?应该怎样在历史教学中挖掘和发挥这些功能?以及历史学科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和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处于什么地位?等等方面认识不足或存在误区,单纯地为教学而教学,或为某种目的(如考试)而教学,忽视了历史教学所有功能的发挥(往往只发挥历史学科中的某一个功能),以历史教育人,以历史激励人、以历史塑造人的学科宗旨得不到彻底贯彻,从而达不到历史教育的目的或收效甚微,这是目前历史学科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未来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下面就历史教学中应该挖掘和发挥的基本功能,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从历史教学的性质、任务来看,虽从教学入手,但首先必须从育人着眼。
如果忽视了历史教学的德育、智育、美育、心育等功能,仅仅死读书,读死书,迟早要受到历史的惩罚。
一、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
这里所说的“素质”,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境界、文化修养和工作能力。
这三个方面都与中学历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历史课教学,用鲜活、生动的历史知识来教育、陶冶学生,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教育学生做一个正直的、文明的、有文化的“真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不能设想,一个没有了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的历史教学,正是处在提高中华民族索质、强化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的伟大事业中、中国古代思想家追求的最高政治理想和道德境界是’‘天下为公,以国家社樱为重”。
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山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东林党人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例谈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word精品文档4页
例谈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所谓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如各种典籍、碑文、图画、历史遗迹、档案等。
近几年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史料越来越多地在选择题或材料解析题中出现,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归纳、判断、比较、综合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运用史料的教学日益为历史教师所关注。
新教材的使用给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使运用史料的教学变得更重要。
下文从三方面来谈谈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
一、通过史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素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
兴趣是学生主动、愉快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在教学中引入生动有趣、有现实感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影视播放或展示实物等手段,把多彩、有趣、感人的史料展现给学生,这些史料带来的临场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现快乐学习,同时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
比如,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理解掌握“启蒙思想”这一内容,笔者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了纪录片《大国崛起》之法国。
这部纪录片一共十二集,反映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日本、苏联等世界大国崛起的过程,其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外交等各方面。
影片内容资料都来自文献、档案和一些历史学家的个人见解等,以照片、实物、建筑物与历史遗址及解说等方式展示,史料可靠,给学生一种真实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影片那富有哲理和激情的解说,使学生经历着强烈的情感体验。
在观看影片中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到法国大革命前的背景,感受到伏尔泰作为法国启蒙思想泰斗的人格魅力。
影片将智慧思想的火花传递给了学生,从而使其产生疑问:这些国家为什么会崛起?影响它们崛起的共同因素有哪些?这些国家崛起的经验能否为中国提供借鉴?由此他们关注起自己国家的命运,形成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应用价值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应用价值1. 引言1.1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通过研究和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过去,从而指导未来。
而史料作为历史的记录和见证,是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史料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
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变迁。
史料中包含着大量珍贵的信息和细节,这些信息对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史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阅读史料,学生可以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史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加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通过运用史料,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史料是历史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应该被充分利用和重视。
【字数达到要求】1.2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呢?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史料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展示原始史料、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方式,让学生亲自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情。
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和解读不同史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史料的内容、来源、立场等,从中获取更全面、客观的历史信息,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针对史料的讨论、辩论课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通过史料进行推理和论证,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巧妙运用史料,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某学者曾对晚清时局疾呼:“民权则志在必行,公理则今日万不能尽行也。
盖今日……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万无一跃超飞之理。
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由此推论他最可能赞同A.洋务运动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常用字在逐步简化,产生了隶书,而且隶书已经遍及楚、秦、晋诸大国,使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法律的抄写、殉葬遗册、盟誓载书等,甚至有的私人印章也以隶书为之。
但秦始皇以小篆为法定文字。
此做法A.违背文字发展趋向B.阻碍了文化的交流C.使小篆取代了隶书D.不具有历史必要性3.中国疆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下列地区最早纳入中国版图的是A.西域B.C.西藏D.东北4.明内阁与以往的三省和中书省不同,内阁大学士只对皇帝负责,只同皇帝发生工作关系。
而不与六部、督察院等其他行政权力机关直接沟通和联络。
这说明明朝A.剥夺了六部与督察院的权力B.强化了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体系C.提升了内阁官员地位与权威D.使内阁成为全国行政运作的中枢5.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
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梯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均反映出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6.唐宋至明清,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
论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史料是我们研 究历史 、 佐证 历史 的材料 , 是人类发 展历史 进 程 中流传 下 来 的 实 物性 的痕 迹 。 我 国历 史 悠 久 , 缘 广 博 , 地 已 经 发 现 的 和 未 被发 掘 的史 料 不 可 胜数 , 各 种 经典 文献 、 有 图表 、 笔记 、 历史遗迹 、 民谣 等等 。史料是 后人研究 历史 的依 据和前 提 ,一个新 的考古发现甚 至能推翻 史学界流传 已久 的公认 结 论 。史 料 的 重要 作 用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 中学 教 学 中 引 进 史 料 进 行 授课 , 已成 为 教 师授 课 的一 个 重要 方 式 。
4深化教材 , .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历 史 教 材 中 的历 史 理 论 很 多 都是 前 人 研 究 确认 后 ,课 本 沿 袭 已久 的东 西 , 生 对 这些 理 论 的 来 龙 去脉 不 是 很 清 楚 , 是死 学 只 记 硬背教材 中现有 的结论 , 思考 的力度不够 , 使得他们历史思维 能力 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而采用丰富多彩的史料 能比较生动 地展示历史 的本来 面 目, 活化教材 , 深化学生对教材的认识 , 拓 展 知识视野 , 帮助他们更加全面 、 客观地认识历史。 5论从史出 , . 增强学生 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历 史 教 育 的 目的是 为 了 让 学 生成 为 有 智 慧 、 思 想 、 思考 有 会 的人 , 而不是让学生只会简单 、 机械地背诵 、 记忆 基本的结论 和 权威性 的解释。要避免产生这样 的结果 ,需要 教师在课下做足 准备 工 夫 ,尽 可 能多 地 搜 集 相 关 史料 ,让 学 生 直接 接 触 历 史 文 献, 阅读史料 , 并把业 界的前沿动态和学术观点介绍给学生。通 过让学生近距离触摸 、 直接探索研究 , 培养学生的探究 、 质疑的 学 习态 度 。教 师还 要 让 学 生 通 过 分析 和思 考 ,提 出 自己 的见 解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应用价值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应用价值【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史料能够直观展现历史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深入探究。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应该更加重视和充分利用史料资源。
通过史料,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激发对历史的热爱,进而更深入地探究历史领域,拓展自己的历史视野。
史料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或者成绩,更是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和热爱历史,形成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应用价值、直观展现、理解历史事件、历史背景、历史思维、分析能力、兴趣、深入探究、重要性、资源利用、学生、教学、重视。
1. 引言1.1 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结果,以及历史人物的伟大成就和错误教训。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文化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
历史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学生思想品质、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的重要基础。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国历史,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历史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1.2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展现历史情境的材料,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通过史料,学生可以接触到当时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让历史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事件和人物。
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文献综述
历史社会学和社会历史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 异。历史社会学更注重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探究社会结构、 社会组织、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规律。而社会历史学则更注重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社 会群体、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演变过程。同时,历史学与社会学之间也存在紧 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然而,目前对于这两个学科的比较研究和交叉关 系的研究尚不充分。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历史社会学和社会 历史学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比较,探究历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关系。首先,收集和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两个学科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其次,通过问 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两个学科的 比较和交叉关系的看法和建议。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 理和分析。
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目录
01 一、历史学的社会功 能
02
二、历史学在社会中 的地位
03
三、历史学的未来发 展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不仅仅是对 过去事件的记录,更是一种对人类文化和思想的传承和理解。本次演示将探讨历 史学的社会功能,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对于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3、全球化视野和比较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历史学的全球化视野和比较研究将更加重要。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行比较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文化的 差异和共性,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四、结论
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具有传承文化、维持社会秩序和预测未来 的社会功能。在学术领域中,历史学是基础学科之一,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有益的 借鉴。在教育中,历史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在政府政策制定中, 历史学为政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24届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届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以下是1925年清华学校大学部招生考试的部分试题:“(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有何异同?(2)中国国会为何有两院?……(6)试详论独裁制与委员制利弊。
……(8)试择要批评民国十二年公布之宪法。
”下列相关推断正确的是()A.命题者质疑实行两院制B.清华学校关注考生公民素养C.公众批评《临时约法》D.北洋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2.16世纪的欧洲出现了货币贬值浪潮,贵金属短缺,西欧各国货币的金银成分大大减少。
如图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变化图(见下表)。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A.欧洲各国政治局势的动荡B.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世界贵重金属流向C.欧洲海内外市场不断扩大D.早期殖民战争使流入欧洲的贵重金属数量下降3.1871年4月,巴黎公社通过法令,指出“鉴于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内,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各公社机关职员最高薪金每年为6000法郎”。
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法国熟练工人的工资。
这一法令A.践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B.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C.保障了公职人员的纯洁性D.降低了国家运行与管理的成本4.以下史实和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史实A 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繁荣,建立了大量商业公司,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和《社会保障法》C 1953年苏联全部农用动力中,机械动力所占比重已达91.7%,畜力所占比重已降至8.3%D 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大大增强A.AB.BC.CD.D5.下图是某次展览中的一幅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据推测为家书的残片。
论述中学历史教育的功能
论述中学历史教育的功能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历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长期以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偏向,忽视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如何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弘扬民族精神的课程资源,让课堂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阵地,成为历史课改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我们历史教师的应承担的重任。
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呢?我以为,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是历史本身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历史教学如何加强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一方面,要通过具体的史料、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资料,再现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另一方面,要站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高度,获取这些具体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灵魂。
具体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展现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中华民族基本精神如:18世纪,土尔扈特部为了挣脱残暴的沙皇俄国的统治,不惜蒙受巨大牺牲,英勇战斗,历尽千辛万苦,行程万余里,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0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现代化战争,但志愿军广大官兵发扬勇猛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谱写出一曲曲响彻云天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同时也形成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2.发扬当代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历史前进的过程,蕴涵着丰富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例如,我们党一贯重视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判断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科学地分析中国的国情和阶级关系,紧紧把握住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性机遇,努力争取得到苏联和世界上进步力量的支持,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上海市华师大二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华师大二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
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A.直接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革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2.如表为二战后美国部分科研机构或职位设立时间表该表格说明,二战后美国A.国家干预继续推行B.科技发展主要服务冷战C.科技发展领先世界D.推动了知识经济的诞生3.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
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A.以权力制约权力B.以教化制约权力C.以民意制约权力D.以权利制约权力4.在学者认为汉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并非禁绝其他思想学派,事实上,儒家之外各家学术的传习者仍不乏其人,他们不仅可公开教授、治学,且不少可以进入宫廷为官。
汉代“罢黯百家,独尊儒术”A.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B.复兴了先秦的正统儒学C.摒弃了法家的治国理念D.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再现5.据如表可知,与宋代比较,明代前期、中期的江南地区A.政局动荡促使钱币大幅贬值B.民众收入减少导致生活困苦C.商业贸易发展相对缺乏活力D.白银大量流人影响经济秩序6.1872 年李鸿章筹办轮船招商局,实行股份制,招集商股银73万多两,后又由各海关拨官银190多万两作为资本。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史料的运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从而提高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史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历史问题。
史料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了解和探索历史的奥秘。
通过与史料的接触,学生还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从不同的史料中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教学、重要性、理解历史事件、思辨能力、兴趣、独立思考能力、全面的历史视角。
1. 引言1.1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历史文献资料、史料和史实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培养思辨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式。
通过引入史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史料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真实、更直观的历史资料,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掌握历史背景和发展动向。
史料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独立分析历史事实,不仅能够了解历史,更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学术水平的提升,更有助于全面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2. 正文2.1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基础。
历史是通过史料来研究和还原的,没有史料就没有历史。
通过史料,学生可以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的抽象概念。
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通过阅读原始史料,学生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史料的功能作用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史料的功能作用史料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它能为我们的历史学习提供诸多一去不复返的重要信息。
因此,学习历史离不开史料。
梁启超在《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
”这正说明了史料的重要性。
现行试验修订本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文献史料(包括在课本中直接引叙的文献史料和课后练习中大量材料解析题的“阅读与思考”),这些文献史料在历史学习中的功能作用如何呢?本文就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看法:第一,引导我们参与教材分析和课堂活动。
现行教材中课后练习部分的材料题(包括“阅读与思考”)直接引叙一段或数段文字史料后给出思考题,直接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我们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有些题特别是“阅读与思考”具有难度大的特点,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节的“阅读与思考”,在引用了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中《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一段文献史料后,思考题是:上文一再强调现代化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结合中国现代史,如何理解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坏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怎样理解现代化建设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此题就颇能引发我们思考讨论,在回顾所学中国现代史内容和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正确的见解。
有些课文中直接引叙的文献史料未创设问题情境,如“鸦片战争的影响”一节有段史料:顾盛向美国政府报告:“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
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美国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加宽阔。
”阅读这段史料后思考:美国及其他国家为什么必须先感谢英国?《望厦条约》签定之后,英国和其他国家为什么也必须感谢美国?美国将中国的“门户开放得更加宽阔”指的是什么?在自我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点拨下,不难理解到前者是英国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代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与清政府谈判,代表了它们的在华利益,有利于其他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后者是美国为其他国家在中国的特权扩大到兵船进港和开医院、建教堂等。
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初探论文
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初探论文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初探论文在学校各学科的教育功能中,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最为丰富。
历史学科如能充分发挥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努力挖掘教材素材,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把它和共产主义道德、现实国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无疑,其教育效果臻于最佳。
一、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点、精神支柱。
爱国,是世界各民族共通的思想感情,每个民族都有一道爱国丰碑筑起的历史长廊。
但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不仅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有着十分独特的人文价值。
为国为民而献身的英雄烈士、志士、仁人、科技精英、文化巨子,他们都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祖国、民族的最高利益结合起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又是特别注重伦理道德的民族,向来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
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形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久以来曾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直到今天,不少国家和地区仍把我国传统美德作为公认的道德规范。
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有机渗透,把中国历史长河中光耀千古、灿若群星的优秀人物身上具备的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结合起来,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自己的成才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历史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
三、国情教育国情教育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可分为:自然国情教育,包括自然资源、环境气候、地理生态等;历史国情教育,包括民族历史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源流、文明发展及成果等;现实国情教育,包括国家现行的社会性质和制度、经济反战情况、教育科学文化人口发展情况等;比较国情教育,包括和外国政治、经济制度的比较,科技文化发展状况的比较及综合国力比较等。
目的是让学生知己知彼,了解祖国的昨天和今天,了解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认识越来越激烈的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当代青少年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求知、学会创造。
历史课应回归史学的教育功能
历史课应回归史学的教育功能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并设计出一套课程目标体系,其中“蕴含着深厚史学底蕴和时代要求”。
①要做到深入理解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能只分析解读五个核心素养,针对某个素养设计教学,而应回归史学,回归史学的教育功能。
只有这样,才能高屋建瓴,从整体上把握历史教育的目标;避免零敲碎打,被困在复杂的目标体系中而迷失方向。
一、史学功能与历史教育的目标历史教育目标是历史教育活动预期要得到的结果,在课程标准中以课程目标的形式呈现。
历史教育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历史学的功能。
历史学是“对客观历史的主观认知”。
②从学科体系来讲,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认知历史的理论与方法,一是认知历史所得的成果。
前者是指收集、整理和考辨史料,以及分析和解释历史的理论和方法;后者主要是指历史学家陈述历史发展过程的各种著作,如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秦汉史,中国科技史,中国经济史,唐太宗传,罗斯福传,等等。
“历史学科的主体部分,是历史学家陈述历史发展过程的各种著作”。
③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历史学家的著作,或者说人类认识历史的成果——历史知识中选编的。
中学生学习这些历史有何用?换言之,历史能发挥什么教育功能?这取决于学习什么样的历史。
通常,历史课给人的印象是教学生记忆历史知识。
学过历史,学生能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谁做了什么事情。
例如,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学生知道这些知识以后,对他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对成为一个合格公民有何意义?什么样的历史知识有教育意义?这是每个历史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例,如果学生仅仅知道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除了应付测试知识记忆的考试外,并没有其他意义。
但是如果学生了解了瓦特生平及改良蒸汽机的具体过程,就大不相同了。
有教师在讲工业革命这课时,详细介绍了瓦特生平及改良蒸汽机的过程,之后再让学生讨论,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论述历史的教育功能
论述历史的教育功能论述历史的教育功能历史学的教育功能是它的一个重要功能。
即运用真实具体的历史形象和科学的历史评价,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积极的影响。
历史学到底有哪些教育功能呢?中国是一个史学源源流长的国家,历代史学大家对此问题都作出了解答。
司马光曾言:"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活,俾四海群生,感蒙其福"。
梁启超也曾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
在我看来,如果要解答学习和研究历史有什么作用,那主要得看历史与现实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以致用”是中国学术的传统,史学也不例外。
如果略微懂得一点中国古代史,再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就会意识到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历史的影子的存在并且还在起作用。
当前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是历史本身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一、历史教育可以传承文明,完善人格。
历史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读史使人明志。
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人是社会的人。
历史赋予我们神圣的职责。
儒家有其明确的义利观,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呼唤人格的完善,还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正是这些闪光的思想,感召着一代代人不懈地努力着、追求着。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之后的江泽民、胡锦涛等继往开来,领导中国人民奔向小康社会。
教育学生学习伟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使命感,为中华之振兴而读书;学习他们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情怀,自立、自强、永不言弃;学习他们聆听人民心声,心系百姓的美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学习他们谦虚谨慎、好学深思的品质,锻造自己的人格和品行······二、历史教育可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时至今日,世界各国、各民族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空前密切,经济已进入全球经济,文化相互交流、渗透,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
浅谈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
浅谈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摘要:高中历史教学就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学习方法方面还要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这就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史料的运用更加重视。
关键词:史料;高中教学;作用;运用历史史料是指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各种文字、图像、实物资源,诸如原始文献、口述记载、历史遗物、图片与图表以及对博物馆、历史遗迹的参观等等。
史料教学就是将史料证据引入课堂,让学生尝试在证据中重建过去。
为此,本文从必要性、作用、遵循的原则等方面,对史料教学作引玉之砖。
相较于其它类型,历史知识一项很重要的特质就是它的研究对象早已消失,也不可能再次出现,所以难被直接观察;建立历史知识所需要的依据都是间接来自于过去所遗留下来的史料。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呢?近年来,国内外历史教学界对此都有一些探索。
美国学者把史料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为:(1)激发兴趣;(2)“使历史变活”——使历史有生气及时代的气息;(3)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法律、制度及问题的认识;(4)对重要文献获得直接的认识;(5)使批判地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一、史料运用的意义英国学者认为史料的功能主要有:进行说明;发展想象力;澄清旧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有助于发展历史的及一般的技能和认识;有助于传达真实感;用作证据,进行推断和解释。
上述这些观点,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强调史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一点现在已经为很多人所承认。
我个人认为,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以下意义:(一)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的有趣之处在于历史中演绎的人、事和情,而非干枯的理论和苍白的说教。
而历史的真实是蕴涵在庞杂繁多的史料当中的。
正如梁启超所说:“举凡人类纪录,无不纳之于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论文:历史的功能
上述四者对于历史功能的不同解释,从他们观点的差异和不同侧重中,折射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学者们对历史的认识程度(怎样的程度?)和立场(什么立场?)的演变。
(这样的概括,让人感觉不是十分明确你要说什么?譬如说,你想写对于陈老师的感觉,你使用这样的语句:从陈老师的言行、举止,折射出他的样子。
而这样的句子,让人读后,仍然不知道陈老师是怎样的人。
所以,应该使用十分明确的表达。
如,陈老师说,他的学生是最优秀的学生。
这折射出,陈老师是一个友善、包容地对待学生的人。
这样的描述,可能使人读后更能直接、明白。
)
首先看西方的伏尔泰和托马斯·杰弗逊的观点。
(他们都强调的是历史教育对于塑造“人”的作用。
)其一(改为:伏尔泰)强调的是历史教育人形成了“民族精神”,(“。
”?)伏尔泰这一观点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他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重要旗手,而且西欧民族国家已然兴起,所以他对于“民族精神”的形成格外注重,自然会将对历史的认识与他对时代的见解相联系,认为历史构成了能劝人热爱道德、文化技艺和祖国的事件的作用。
(似乎不需要分段?)托马斯·杰弗逊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起草了《独立宣言》,被称为是美国的“民主巨擘”,他认为历史“使他们能够判断未来”,并使人“成为合格的行动的裁判官和人的设计者”,这是因为(改为:与)他处于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新政府建立之初,受启蒙思想家中的集大成者之影响,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政治的权力制衡,因此他对历史的认识亦由此而生。
这两位西方名人活跃时代相差近半个世纪,他们的不同(删去“不同”?)史观,衍射出启蒙思想前后(删去:“前后”)给人带来的不同影响,及其对人的认识方式,时代见解的塑造作用。
再来看中国的梁启超和孙中山。
梁启超是新史学的倡导者,引领着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史学革命,他对历史的认识侧重于“求天下之理”、“求古人治天下之法”,强调通过“博观历朝”和“洞察今日”来教育国民,使全体国民从历史中得到激励和教育,并能借中西对比、古今对比来使之更加有理。
(梁的史观中,明显地透视者他希望改造社会的一面。
)
孙中山身处外国和中国晚清思想汇流之际,他(删去这句句子?)则是认为古今相通,应“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弊,始知补偏救弊之方”,望借古而有利于今,这是因为(删去这四个字?)他提倡共和革命思潮,主张三民主义,希望用革命来救国,所以他认为历史的功能是有利于自身的革命事业,更强调历史的借鉴和现实价值。
从伏尔泰到托马斯·杰弗逊,体现的是社会思潮和时代背景对各人史观的不同影响,我们看见启蒙思想在西方从理念到实践,从而使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更为理性化;再到了梁启超,社会新思潮从西方传到了东方,以燎原之势感染了东方的先进知识分子,其展现了中西方近代思想的汇流在个人身上的缩影;最后到孙中山,更可见近代共和革命家的思想演变和切实的救世需求。
(梁与孙为同时
代人,故而,他们的思想分前后顺序,可能不妥,待查。
)
在这些不同人物对历史功能的不同认识中,我们看到的是时代和思想的进步于不同人身上的缩影和他们自身对历史的不同认识程度和立场。
(其实我的文章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会继续改进的,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加油!金致静)
建议:
1.尽量把需要论证的结论写实
2.论证层次应十分明确。
3.总结要有进一步认识。
在短时间内,能有如此写作,已是不错。
文章写作,欲达极致,没有尽头,
上下求索吧!
修改,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