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代谢ppt课件
合集下载
咖啡因在人体中的代谢次黄嘌呤PPT课件
2
遇碘试液和稀盐 酸,产生红棕色 沉淀,又溶于过 量的氢氧化钠溶 液——可用于鉴 别
3
紫尿酸铵反应—— 黄嘌呤生物碱的共 性:与盐酸、氯酸 钾在水浴上加热蒸 干,残渣遇氨即生 成紫色的四甲基紫 脲酸铵,再加氢氧 化钠,紫色消失。
.
7
3 代谢
.
8
代谢
咖啡因在人体中的代谢
次黄嘌呤
茶碱
副黄嘌呤
咖啡因的代谢图解
咖啡因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从喝咖啡谈起
化学二班 黄子晓
.
1
.
2
Caffeine
结构特点
代谢
理化性质
药理作用 对机体的影响
提取方法
应用
总结回归
.
3
1 结构特点
.
4
结构特点
咖啡因 Caffeine 化学名:1,3,7-三甲基黄嘌呤
化学式:C8H10N4O2
.
5
2 理化性质
.
6
理化性质
1
具有酰脲结构, 对碱不稳定,水 解开环脱羧,分 解为咖啡啶(但 石灰水无影响)
.
14
5 对机体影响
.
15
对机体影响
内分泌系 统
心血管系 统
神经系统
钙离子
运动能力
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
.
咖剧促增中啡降进强枢因低钙体儿神胃可,离外茶经具促壁导但子骨酚兴有进细致机从骼胺奋正生胞胰体肌肌的作性育泌岛会浆收合用作作酸素有网缩成(用用增敏耐中性与机加感用释(理性性放机1)急。,理 1)
咖胰激在啡腺活细因β胃胞细通黏中胞过膜,内增壁激同加细发时肾胞诱存上的发在腺胆钙三素碱离磷释能子酸放M介 而肌导刺醇的受激和钙体中ry离和a枢n子组神od释胺经in放受系e(受体统C体介,并IC两导能R种减)钙 少库核,苷β细酸胞的分抑泌制胰作岛用素。是同由时细, 通加胞组在过神内胺神增经钙通经加 肌离过元神肉子胃中经的浓黏激递传度膜发质导升壁C的,高I细C释并直R胞突放且接膜触而可引上后增通发H 过的神2受改。经体变咖元激细啡,活胞因从腺内是而苷钙r控y酸a离制n环子神od化浓经in酶度传e,受来递促体加素 强的进肌激三纤动磷维剂酸的,腺能收苷引释缩转发放性化对。成rycaAnModPi,n e以敏提感高的细钙胞库内释c放AM。P的浓度, 并在钙离子的辅助下刺激泌酸 。
嘌呤代谢ppt课件
(GAR)
(谷氨酰胺)
O
C HO C
C H2N
N CH
N
羧化酶 HC 变位酶 C
CO2 H2N
N CH
N
H2O ATP H2C
AIR合成酶
C HN
H N
CH
NH O
Gln
FGAM 合成酶
ATP
Glu
(谷氨酸)
R-5'-P
R-5'-P
R-5'-P
5-氨基咪唑-4-羧酸 核苷酸(CAIR)
5-氨基咪唑核苷酸 (AIR)
这种还原反应是由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催化,在二磷酸核苷(NDP) 水平上进行的。
P
P O CH 2 O
碱基
P P O CH 2 O
碱基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Mg 2+
OH OH
NDP
硫氧化
( N=A,G ,C,U) 还 原 蛋 白
H 2O 硫 氧 化
SH
还原蛋白
SH
S S
NADP +
FAD
NADPH
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
• 为三氧基嘌呤,其醇式呈弱酸性。各种嘌呤氧 化后生成的尿酸随尿排出。因溶解度较小,体 内过多时可形成尿路结石或痛风。
• 正常人血浆中尿酸含量为2-6mg%;男性平均为 4.5mg%,女性为3.5mg%。
• 除了痛风,尿酸高还是许多疾病的危险指征。 权威调查数据显示,高尿酸血症人群罹患冠心 病死亡的几率是尿酸正常人群的5倍。
N H
hypoxanthine
(H)
N
N H
PRPP酰胺转移酶 IMP
-
-
6-MP 6-MP 6-MP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一)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两个酶:①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 ②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 反应: 腺嘌呤 + PRPP
APRT
AMP + PPi
次黄嘌呤 + PRPP
鸟嘌呤 + PRPP
HGPRT
HGPRT
IMP + PPi
GMP + PPi
*人体内还有腺苷激酶,能使腺嘌呤核苷磷酸化,生成AMP 腺嘌呤核苷
(三)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五)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为嘌呤﹑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类似物,充当竞争性抑制剂, 干扰或阻断合成代谢,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嘌呤类似物: 6-巯基嘌呤(6MP) 6-巯基鸟嘌呤 8-氮杂鸟嘌呤 氨基酸类似物:氮杂丝氨酸(重氮丝氨酸) 与谷氨酰胺类似 6-重氮-5-氧正亮氨酸 N-羟-N-甲酰甘氨酸 与天冬氨酸类似 (羽田杀菌素)
H2O+O2
H2O 2
H2O+O2 H2O2 (人类和灵长类动物、 爬虫、鸟类)
(灵长类以外的哺乳动物) 尿酸氧化酶
尿囊素
尿酸
H2O (植物)
尿囊 素酶
CO2+H2O2
尿囊酸酶
2H2O+O2
(鱼类、两栖类)
尿囊酸
尿素
2H2O
+
乙醛酸
H2O
脲酶
4NH3 + 2CO2
(海洋无脊椎动物)
别嘌呤醇作用的机理:
⑴ 5-磷酸核糖→ → →次黄嘌呤核苷酸(IMP)
PRPP— 核苷酸核糖磷酸部分的供体
关键酶
IMP合成的特点:
IMP是在磷酸核糖 分子上逐步合成的, 而不是首先单独合成 嘌呤碱,再与磷酸核 糖结合的。
嘌呤核苷酸代谢(重点)ppt课件
IMP生成总反应过程
目录
AMP与GMP的生成
Asp GTP
N
IMP N
N N
O
NAD+
NADH+H+
O N
腺苷酸代琥珀酸 NH
2
黄嘌呤核苷酸 (XMP)
Gln N ATP
N
延胡索酸
N N
N N H 2N
N
AMP
GMP
2、AMP和GMP的生成
①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③IMP脱氢酶 ②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④GMP合成酶
NADPH+H+
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一些嘌呤、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类 似物,以竞争性抑制或“以假乱真” 等方式干扰或阻断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代谢,从而进一步阻止核酸以及蛋白
质的生物合成。具有抗肿瘤作用
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嘌呤类似物:6-巯基嘌呤(6-MP)、6-巯基
鸟嘌呤、8-氮杂鸟嘌呤等
6-MP HGPRT 酰胺转移酶 补救合成途径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是指利用磷酸 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二氧化碳等简单物 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 苷酸的途径。
•合成部位
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 其次是小肠和胸腺,而脑、骨髓则无法进行此 合成途径。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重点):
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sis) (1)原料: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 一碳单位、CO2 CO2
嘌呤核苷酸代谢 (重点)
核苷酸的生理功用
核酸合成的原料
细胞内能量的利用形式:如ATP
生理调节介质:cAMP、cGMP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AMP+PPi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I/G+PRPP
IMP/GMP+PPi
(三)抗代谢药物对嘌呤核苷酸合成的抑制:
➢能够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一些抗代谢药物。 ➢通常是属于嘌呤、氨基酸或叶酸的类似物。 ➢主要通过对代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来干扰 或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因而具有抗肿瘤治疗 作用。
尿苷胞苷激酶
ATP
ADP
UMP/CMP
脱氧胸苷激酶
TdR
dTMP
ATP
ADP
(三)抗代谢药物对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抑制
➢能够抑制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药物也是一 些嘧啶核苷酸的类似物,通过对酶的竞争性抑制 而干扰或抑制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主要的抗代谢药物是5-氟尿嘧啶(5-FU)
5-FU在体内可转变为F-dUMP,其结构与dUMP 相似,可竞争性抑制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 抑制胸苷酸的合成。
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
Chapter 9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
➢核苷酸(nucleotide)是构成核酸(nucleic acid)的基本单位,人体所需的核苷酸 都是由机体自身合成的。
➢食物中的核酸或核苷酸类物质基本上 不能被人体所利用。
胃 核蛋白
HCl
蛋白质
小肠
小肠 磷酸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 10步反应
5,-磷酸核糖
PRPP→→→→IMP
ATP
⑵ 腺苷酸及鸟苷酸的合成:
NAD+(受氢体)
IMP
Asp(NH3)
黄苷酸 (XMP)
腺苷酸代琥珀酸 (AMP-S)
Gln(NH3)
GMP
AMP
嘌呤代谢PPT参考课件
9
5-氨基咪唑,4-羧基核苷酸 (CAIR)
天冬氨酸 ⑧ ⑨
ATP
延胡索酸
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
(AICAR)
一碳单位 ⑩
5-甲酰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 (FAICAR)
不同于⑥不需要ATP 脱水 11 环化
次黄嘌呤核苷酸(IMP)
10
天 冬 氨酸
N10-甲甲酰酰FH基4
(一 碳单 位)
29
水解/脱氨/氧化
次黄嘌呤
尿酸 (终产物)★
黄嘌呤氧化酶 黄嘌呤
25
NH2 N
N
核苷酸酶
NH2 N
N
AMP
N
R-5'-P H2O Pi
H2O
NH3 O
N
HN
N N 腺苷
N
R 腺苷脱氨酶 H2O
NH3
OH
N
N 次黄苷
O
HN
N
GMP
H2N N
N
NNHA3NDAPD+ P核H苷+H酸+ 酶OHRHP-5i2'O-P
14
㈠
腺苷酸代
琥珀酸 AMP
IMP
㈩
㈩
XMP
GMP
ATP
㈠
ADP ATP GDP GTP
15
(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合成部位:细胞液(脑、骨髓为主)
合成特点:过程简单,耗能少.利用现成的嘌
呤碱或嘌呤核苷合成嘌呤核苷酸.
特异性酶: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GPRT)
CDP-二脂酰甘油:磷酸甘油酯合成
4
第一节 嘌呤核苷酸代谢
5-氨基咪唑,4-羧基核苷酸 (CAIR)
天冬氨酸 ⑧ ⑨
ATP
延胡索酸
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
(AICAR)
一碳单位 ⑩
5-甲酰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 (FAICAR)
不同于⑥不需要ATP 脱水 11 环化
次黄嘌呤核苷酸(IMP)
10
天 冬 氨酸
N10-甲甲酰酰FH基4
(一 碳单 位)
29
水解/脱氨/氧化
次黄嘌呤
尿酸 (终产物)★
黄嘌呤氧化酶 黄嘌呤
25
NH2 N
N
核苷酸酶
NH2 N
N
AMP
N
R-5'-P H2O Pi
H2O
NH3 O
N
HN
N N 腺苷
N
R 腺苷脱氨酶 H2O
NH3
OH
N
N 次黄苷
O
HN
N
GMP
H2N N
N
NNHA3NDAPD+ P核H苷+H酸+ 酶OHRHP-5i2'O-P
14
㈠
腺苷酸代
琥珀酸 AMP
IMP
㈩
㈩
XMP
GMP
ATP
㈠
ADP ATP GDP GTP
15
(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合成部位:细胞液(脑、骨髓为主)
合成特点:过程简单,耗能少.利用现成的嘌
呤碱或嘌呤核苷合成嘌呤核苷酸.
特异性酶: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GPRT)
CDP-二脂酰甘油:磷酸甘油酯合成
4
第一节 嘌呤核苷酸代谢
痛风PPT课件
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 抗结核药、环孢菌素A ▪ 创伤与手术:外伤、烧伤、外科手术等 ▪ 饮食习惯:饮食无度、酗酒和高嘌呤饮食等
7
痛风的临床表现
1. 无症状期 2. 急性关节炎期 3. 痛风石和慢性关节炎期 4. 肾脏病变
8
一、无症状期
➢ 仅有尿酸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 ➢ 从尿酸增高到痛风出现,时间可达数年至十年,有些可
倍,甚至数十倍。一瓶啤酒可使尿酸升高一倍。
31
痛风患者最好少食鸡精
▪ 鸡精则是一种复合调味品 基本成分是40%味精 加入助鲜剂 盐 糖 鸡肉粉 辛香料 鸡味香精等原 料加工而成 ,
▪ 含有多种氨基酸 ,是营养更高的健康食品,对人 体是无毒无害的
▪ 但鸡精含核苷酸 ,它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 ,痛 风患者最好少放鸡精
28
▪ 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痛风本身有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异常, 多吃酸性食品会加重病情; 多吃碱性食物能补充钾钠氯离子, 维持酸碱平衡
29
▪ 多吃蔬菜,少吃饭:
▪ 多吃菜:减少嘌呤摄入量,增加维生素、纤维素; 少吃饭:控制热量摄入,限制体重减肥降脂
30
痛风病人少吃火锅
▪ 火锅原料主要是动物内脏、虾、贝类、海鲜。 ▪ 调查证明:涮一次火锅比一顿正餐摄入嘌呤高10
▪ 尿UA: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尿UA>3.57mmol/d(600mg/d), 提示UA合成增多。
▪ 滑囊液UA盐结晶。 ▪ 痛风结节抽吸物UA盐结晶
20
饮食治疗原则
▪ 低嘌呤平衡膳食 :嘌呤<150mg/d ▪ 避免外伤、受凉、劳累 ▪ 控制总热量,多运动 ▪ 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物质
21
▪ 多饮水(尿量>2L/d) ▪ 摄入碱性食品:碱化尿液:尿PH 6.2-6.8 ▪ 限制酒精(啤酒) ▪ 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
7
痛风的临床表现
1. 无症状期 2. 急性关节炎期 3. 痛风石和慢性关节炎期 4. 肾脏病变
8
一、无症状期
➢ 仅有尿酸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 ➢ 从尿酸增高到痛风出现,时间可达数年至十年,有些可
倍,甚至数十倍。一瓶啤酒可使尿酸升高一倍。
31
痛风患者最好少食鸡精
▪ 鸡精则是一种复合调味品 基本成分是40%味精 加入助鲜剂 盐 糖 鸡肉粉 辛香料 鸡味香精等原 料加工而成 ,
▪ 含有多种氨基酸 ,是营养更高的健康食品,对人 体是无毒无害的
▪ 但鸡精含核苷酸 ,它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 ,痛 风患者最好少放鸡精
28
▪ 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痛风本身有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异常, 多吃酸性食品会加重病情; 多吃碱性食物能补充钾钠氯离子, 维持酸碱平衡
29
▪ 多吃蔬菜,少吃饭:
▪ 多吃菜:减少嘌呤摄入量,增加维生素、纤维素; 少吃饭:控制热量摄入,限制体重减肥降脂
30
痛风病人少吃火锅
▪ 火锅原料主要是动物内脏、虾、贝类、海鲜。 ▪ 调查证明:涮一次火锅比一顿正餐摄入嘌呤高10
▪ 尿UA: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尿UA>3.57mmol/d(600mg/d), 提示UA合成增多。
▪ 滑囊液UA盐结晶。 ▪ 痛风结节抽吸物UA盐结晶
20
饮食治疗原则
▪ 低嘌呤平衡膳食 :嘌呤<150mg/d ▪ 避免外伤、受凉、劳累 ▪ 控制总热量,多运动 ▪ 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物质
21
▪ 多饮水(尿量>2L/d) ▪ 摄入碱性食品:碱化尿液:尿PH 6.2-6.8 ▪ 限制酒精(啤酒) ▪ 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
嘌呤核苷酸代谢
主要有氨蝶呤和氨甲蝶呤(MTX) 主要有氨蝶呤和氨甲蝶呤(MTX)等。 氨甲蝶呤 能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能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叶酸 不能还原成FH 不能还原成FH2和FH4。由此嘌呤合成原料 一碳单位得不到供应, 一碳单位得不到供应,从而抑制嘌呤核 苷酸的合成。 苷酸的合成。
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三)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AMP 腺苷 H2O NADPH + H GMP
+ +
AMPS
NADP 酶 NH3 NH3 原 酸 还 脱 酸 氨酶 苷 鸟 XMP IMP
通过相互转变,以保持彼此平衡。 通过相互转变,以保持彼此平衡。
(四)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体内脱氧核糖核苷酸( 体内脱氧核糖核苷酸(包括嘧啶核苷 酸)是由核糖核苷酸还原生成的,还原反 是由核糖核苷酸还原生成的, 核糖核苷酸还原生成的 应是在核苷二磷酸(NDP)水平上进行的。 上进行的。 应是在核苷二磷酸( 在核苷二磷酸 )水平上进行的 其反应机制比较复杂。 其反应机制比较复杂。
腺嘌呤核苷
腺苷激酶 ATP ADP
AMP
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 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
节省能量及原料; 节省能量及原料; 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 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只 能进行补救合成。因此对于这些组织, 能进行补救合成。因此对于这些组织, 补救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补救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如LeschNyhan综合征(自毁容貌综合征)。 综合征(自毁容貌综合征)。 综合征
第一节
嘌呤核苷酸代谢 嘌呤核苷酸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1. 嘌呤碱合成的元素来源
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三)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AMP 腺苷 H2O NADPH + H GMP
+ +
AMPS
NADP 酶 NH3 NH3 原 酸 还 脱 酸 氨酶 苷 鸟 XMP IMP
通过相互转变,以保持彼此平衡。 通过相互转变,以保持彼此平衡。
(四)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体内脱氧核糖核苷酸( 体内脱氧核糖核苷酸(包括嘧啶核苷 酸)是由核糖核苷酸还原生成的,还原反 是由核糖核苷酸还原生成的, 核糖核苷酸还原生成的 应是在核苷二磷酸(NDP)水平上进行的。 上进行的。 应是在核苷二磷酸( 在核苷二磷酸 )水平上进行的 其反应机制比较复杂。 其反应机制比较复杂。
腺嘌呤核苷
腺苷激酶 ATP ADP
AMP
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 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
节省能量及原料; 节省能量及原料; 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 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只 能进行补救合成。因此对于这些组织, 能进行补救合成。因此对于这些组织, 补救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补救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如LeschNyhan综合征(自毁容貌综合征)。 综合征(自毁容貌综合征)。 综合征
第一节
嘌呤核苷酸代谢 嘌呤核苷酸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1. 嘌呤碱合成的元素来源
嘌呤代谢中两种关键酶导致痛风的机制
THANKS
感谢观看
嘌呤代谢异常可导致尿酸生成 过多或排泄减少,引起高尿酸 血症,最终可能导致痛风。
嘌呤代谢的生理意义
01
嘌呤代谢与能量代谢、DNA及 RNA合成等密切相关,对于维持 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02
嘌呤代谢的调节机制对于维持体 内尿酸水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嘌呤代谢的调节机制
01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在体内保持动态平衡,以维 持嘌呤代谢的正常进行。
作用
黄嘌呤脱氢酶主要将黄嘌呤转化 为腺嘌呤,从而参与嘌呤的合成
过程。
位置
主要存在于人体肝脏以及其他组织 中。
重要性
黄嘌呤脱氢酶在嘌呤合成中起到关 键作用,其活性过高会导致体内尿 酸水平升高,从而引发痛风。
两种酶在嘌呤代谢中的功能比较
功能差异
黄嘌呤氧化酶主要参与尿酸的生成过程,而黄嘌 呤脱氢酶则主要参与嘌呤的合成过程。
04
针对两种关键酶的治疗方法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药物应用
抑制作用机制
01
黄嘌呤氧化酶是痛风发病过程中关键的酶,抑制该酶可以减少
尿酸的生成,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代表药物
02
别嘌呤醇、非布司他等。
治疗效果
03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能够有效地降低
血尿酸水平,从而减轻痛风症状。
激活黄嘌呤脱氢酶的药物应用
02
合成过程主要由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和谷氨酰胺参 与,分解过程主要由腺苷酸脱氨酶(ADA)和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参与。
03
嘌呤核苷酸循环是调节细胞内尿酸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细胞内尿酸水平升高时,PRPP合成增加,促进嘌呤核 苷酸循环,增加尿酸的排泄。反之,当细胞内尿酸水平降 低时,PRPP合成减少,抑制嘌呤核苷酸循环,减少尿酸 的排泄。
尿酸共识PPT课件
药物治疗
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通过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尿酸 的生成。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如苯溴马隆等,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
其他辅助药物
如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可碱化尿液,减少尿酸结晶的形成和沉积。
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
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 增加水果、蔬菜等低嘌呤食物的摄入。
评估药物治疗效果
对于需要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患者,尿酸检测可以监测药物治疗效 果,指导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04 尿酸的治疗与疗的目标
将尿酸水平降至目标值以下,以 预防痛风发作和其他相关并发症 。
尿酸治疗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降尿酸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 ,同时注意综合管理和生活方式 调整。
03 尿酸的检测与诊断
尿酸的检测方法
尿酸酶法
利用尿酸酶水解尿酸产生腺苷, 通过检测腺苷的量来计算尿酸的 浓度。该方法准确度高,但需要
使用尿酸酶试剂,成本较高。
尿酸氧化酶法
利用尿酸氧化酶氧化尿酸产生过 氧化氢,通过检测过氧化氢的量 来计算尿酸的浓度。该方法操作 简便,但准确度略低于尿酸酶法。
尿酸荧光法
02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
高尿酸血症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高尿酸血症是指尿酸水平超过正常范围,通常定义为男性血尿 酸>420μmol/L,女性血尿酸>360μmol/L。根据病因,高尿 酸血症可分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详细描述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是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或尿酸排 泄障碍所致,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则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 起的。
正常范围为119327umol/L,高于 327umol/L为高尿酸血症。
嘌呤代谢中两种关键酶导致痛风的机制
其他相关因素与痛风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待进一步探索
除了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和黄嘌呤氧化酶外,其他多种因素也可能与痛风风险 相关,但这些因素的研究尚不充分或存在争议。
研究证据和争议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可能与痛风风险增加 相关。然而,这些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并且可能受到环境、遗传和交 互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嘌呤碱基的分解代谢途径
脱氨
在细胞内,嘌呤碱基首先通过脱氨反应生成相应 的游离嘌呤碱。
水解
游离嘌呤碱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次黄嘌呤或黄嘌 呤。
氧化
最后,次黄嘌呤或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的催化 下生成尿酸。
尿酸的排泄与重吸收
尿酸的排泄
尿酸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尿酸的重吸收
肾小管中的尿酸可被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以维持血尿酸浓度的平衡。
而增加痛风的风险。
另外,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和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也可能
03
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增加痛风的风险。
05
研究证据与实验结果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与痛风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关联性低
虽然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HGPR)参 与了嘌呤代谢,但是它与痛风风险的相关 性并不强。在某些研究中,发现HGPR基 因变异与痛风风险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 这种关联性并不显著。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要点一
尿酸生成关键酶黄嘌呤氧化酶( XOD)与痛风发病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XOD表达水平与痛风患病率呈正相关,而 抑制XOD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缓解痛风症状。
要点二
尿酸排泄关键酶尿酸盐转运子与 痛风发病密切相关
研究证实,尿酸盐转运子表达水平与痛风患病率呈负相 关,而激活尿酸盐转运子可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 水平,减轻痛风病情。
嘌呤代谢中两种关键酶导致痛风的机制
04
针对两种酶导致痛风的治 疗策略
针对酶一的治疗策略
抑制酶一活性
01
通过寻找特异性抑制剂,抑制酶一的活性,从而降低尿酸水平
,缓解痛风症状。
调节酶一表达
02
通过调节酶一的基因表达,降低酶一在体内的表达水平,从而
减少尿酸的生成。
针对酶一的结构进行药物设计
03
根据酶一的三维结构,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药物,特异性地与酶
研究结论
确认了两种关键酶在嘌呤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确认了两种关键酶(腺苷酸脱氨酶和5-磷酸核糖-1-焦磷酸合成酶)在嘌呤代谢中 的重要作用,它们的功能异常可以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揭示了痛风的发病机制
通过研究这两种关键酶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揭示了痛风的发病机制,为开发新的痛风治疗 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嘌呤代谢的过程
嘌呤核苷酸循环
骨骼肌和肝脏中,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与天冬氨酸反应生成AMP, AMP裂解生成IMP和焦磷酸(PPi)。IMP再次与PRPP反应生成AMP,循环 往复。
嘌呤碱基分解代谢
IMP在IMP脱氢酶催化下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IMP在黄嘌呤氧化酶 催化下生成尿酸并释放出核糖。
《嘌呤代谢中两种关键酶导 致痛风的机制》
2023-10-29
目录
• 嘌呤代谢概述 • 两种关键酶介绍 • 痛风形成的机制 • 针对两种酶导致痛风的治疗策略 • 展望与结论
01
嘌呤代谢概述
嘌呤代谢的背景
嘌呤是生命体内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能量代谢、DNA 和RNA的合成等关键生物学过程。
嘌呤代谢异常会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进而引发痛 风等疾病。
05
展望与结论
嘌呤代谢中两种关键酶导致痛风的机制专家讲座
嘌呤代谢紊乱与痛风
嘌呤代谢中两种关键酶导致痛风的机制专家讲座
第1页
嘌呤代谢中两种关键酶导致痛风的机制专家讲座
第2页
痛风简述
嘌呤代谢中两种关键酶导致痛风的机制专家讲座
第3页
痛风(gout):因为嘌呤代谢紊乱, 造成血尿酸水平增高, 和/或尿酸排泄降低而 尿酸盐沉积在组织关节处疾病。
急性关节炎期及间歇期:1.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关节剧痛,数小时内抵达高峰2.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效障碍
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PRS:1.为六聚体,含有较高对称性2.每一个亚单位(Subunit)有两个结构域(Domain),活性部位位于两个结构域之间,包含来自两个亚单位残基3.激活剂Pi和抑制剂ADP结合于相同别构位点,别构位点氨基酸来自六聚体中3个亚单位4.活性位点和变构调控位点非常保守,且组成起源于不一样亚基。
嘌呤代谢中两种关键酶导致痛风的机制专家讲座
第20页
慢性痛风治疗药品
别嘌呤醇
别嘌呤醇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酶
嘌呤核苷酸合成↓
黄嘌呤氧化酶
别嘌呤醇
次黄嘌呤
PRPP
嘌呤代谢中两种关键酶导致痛风的机制专家讲座
第21页
临床研究阶段新药
1.3, 4-二羟基-5-硝基苯甲醛 (DHNB):DHNB是当前仍在研究一个新强效XOI, 其含有同别嘌呤醇类似时间依赖性作用机制。一些研究表明, 假如与别嘌呤醇共同给药, 在低剂量下只含有较低毒性, 但能提升治疗效果。另外, DHNB含有直接抗氧化能力, 可降低自由基和活性氧产生。
嘌呤代谢中两种关键酶导致痛风的机制专家讲座
第14页
m
hPRS1
1
ATP
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CO2、一碳单位.
CO2 ↓ C6 Asp→N1 C5 N7 ←Gly(4,5,7) ||| N10-CHO FH4→C2 C4 C8 ←N5,N10=CH-FH4 N3 N9 ↑↑
Gln
嘌呤环各原子的来源
AMP
→
Asp
Gln
3.过程:原料→ IMP → XMP → GMP
可分为三个阶段:
⑴ 次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氨甲酰天冬氨酸 UMP
乳清酸
② 胞苷酸的合成:
激酶
UMP
UDP
ATP ADP
激酶
CTP 合成酶
UTP
CTP
ATP ADP
Gln+ATP Glu+ADP+Pi
③ 脱氧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CTP H2O
CDP PiΒιβλιοθήκη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dCDP
NADPH+H+ NADP++H2O
H2O
激酶
dCTP
ATP ADP
尿苷胞苷激酶
ATP
ADP
UMP/CMP
脱氧胸苷激酶
TdR
dTMP
ATP
ADP
(三)抗代谢药物对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抑制
能够抑制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药物也是一 些嘧啶核苷酸的类似物,通过对酶的竞争性抑制 而干扰或抑制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主要的抗代谢药物是5-氟尿嘧啶(5-FU)
5-FU在体内可转变为F-dUMP,其结构与dUMP 相似,可竞争性抑制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 抑制胸苷酸的合成。
ATP ADP
NADPH+H+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NADP+ +H2O
CO2 ↓ C6 Asp→N1 C5 N7 ←Gly(4,5,7) ||| N10-CHO FH4→C2 C4 C8 ←N5,N10=CH-FH4 N3 N9 ↑↑
Gln
嘌呤环各原子的来源
AMP
→
Asp
Gln
3.过程:原料→ IMP → XMP → GMP
可分为三个阶段:
⑴ 次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氨甲酰天冬氨酸 UMP
乳清酸
② 胞苷酸的合成:
激酶
UMP
UDP
ATP ADP
激酶
CTP 合成酶
UTP
CTP
ATP ADP
Gln+ATP Glu+ADP+Pi
③ 脱氧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CTP H2O
CDP PiΒιβλιοθήκη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dCDP
NADPH+H+ NADP++H2O
H2O
激酶
dCTP
ATP ADP
尿苷胞苷激酶
ATP
ADP
UMP/CMP
脱氧胸苷激酶
TdR
dTMP
ATP
ADP
(三)抗代谢药物对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抑制
能够抑制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药物也是一 些嘧啶核苷酸的类似物,通过对酶的竞争性抑制 而干扰或抑制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主要的抗代谢药物是5-氟尿嘧啶(5-FU)
5-FU在体内可转变为F-dUMP,其结构与dUMP 相似,可竞争性抑制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 抑制胸苷酸的合成。
ATP ADP
NADPH+H+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NADP+ +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se: Purine NH2 N N
N 7
5 6 1N
8 9 NH
43 2 N
NH
N
Adenine (A)
O
N NH
NH
N
NH2
Guanine (G)
Base: Pyrimidine
O
5 4 3N
61 2 NH
NH
NH
O
Uracil (U)
NH2 N
NH
O
Cytosine (C)
H3C
O NH
H2N C N
羧化酶
HC
变位酶 C CO2 H2N
N CH
N
H2O ATP
H2C
AIR合成酶 HN C
H N
CH NH O
Gln
FGAM 合成酶
ATP
Glu
(谷氨酸)
R-5'-P
R-5'-P
R-5'-P
5-氨基咪唑-4-羧酸 核苷酸(CAIR)
5-氨基咪唑核苷酸 (AIR)
甲酰甘氨咪核苷酸 (FGAM)
Glu
N
ATP
HN
N
ON H
N
GMP 合成酶
H2N
N
R-5'-P
N R-5'-P
XMP
GMP
(黄嘌呤核苷酸)
(3)ATP和GTP的生成
AMP
激酶
ADP
ATP ADP
激酶
ATP ADP
ATP
GMP
激酶
GDP
ATP ADP
激酶
ATP ADP
GTP
从头合成的调节
• 需要消耗大量的ATP与氨基酸等原料,在机体精确的调节之下进行。
嘌呤碱合成的元素来源
甘氨右中 站
谷氮坐两 边
左上天冬 氨
天冬氨酸
甲酰基 (一碳单位)
头顶二氧 碳
二八俩叶 酸
CO2
甘氨酸
甲酰基 (一碳单位)
谷氨酰胺 (酰胺基)
从头合成途径的特点
参与从头合成途径的酶均在胞液中,多以多酶复合体的形式存 在。
在磷酸戊糖途径中合成的5-磷酸核糖(5-PR)分子上逐步合成 嘌呤环。而不是分别合成以后再结合,这与嘧啶的合成过程不 同。
NH
O
Thymine (T)
Bases/Nucleosides/Nucleotides
Base
Adenine
Nucleoside
Deoxyadenosine
Nucleotide
Deoxyadenosine 5’-triphosphate
(dATP)
核酸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核蛋白
胃酸
蛋白质
核酸 (RNA及DNA)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核苷酸代谢
痛 风(代谢性关节炎)
一般发作部位为大母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长期痛风患者有发 作于手指关节,甚至耳廓含软组织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出现红、 肿、热、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
自毁容貌症
患者在发病时会毁坏自己的容貌,用各种器械把脸弄得狰狞可怕。这种疾病 患者常常被束缚在床上或轮椅上。自毁容貌症患者大多死于儿童时代,很少活到 20岁以后。
先在5-磷酸核糖(5-PR)分子上经11步反应生成次黄嘌呤核苷 酸(IMP,重要的中间产物)。
从IMP出发再合成AMP和GMP。
在合成IMP过程中,由氨基酸,CO2,一碳单位逐步提供元素 或基团,在5-磷酸核糖分子上完成嘌呤碱基的合成。
(1)IMP的合成
P O CH2
P O CH2
OH
ATP
AMP
HO
O
C C
(天冬氨酸)
N Asp
H2O
ATP
CH
COOH HC N
H
O
C C
延胡索酸 N
CH
H2N C N
合成酶
CH2
C H2N
N
裂解酶
R-5'-P
COOH
R-5'-P
O
H2N C C N CH
H2N C N R-5'-P
5-氨基咪唑-4-羧酸 核苷酸(CAIR)
5-氨基咪唑-4-(N-琥珀酸) 甲酰胺核苷酸 (SAICAR)
• 调节方式:反馈调节和交叉调节。
• 正性调节:指促进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调节(+);负性调节:是指抑 制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调节(--)。
• 正性调节——两个关键酶的促进作用。PRPP合成酶和酰胺转移酶, 底物ATP、5'-磷酸核糖和PRPP促进其活性,增加IMP的合成;后端正 性调节——由ATP促进GMP合成酶,由GTP促进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增加GTP和ATP的合成。
5-氨基咪唑-4-甲酰胺 核苷酸 (AICAR)
O
C HN C
HC C N
N CH
N
R-5'-P
IMP
H2O 环水解酶
O
转甲酰基酶
H2N C C N
H
CH
OCNC N
H R-5'-P
N10-CHO FH4
(N10-甲酰基四氢叶酸)
FH4
5-甲酰胺基咪唑-4-甲酰胺 核苷酸(FAICAR)
(2)AMP和GMP的生成
OH
NH2
GAR合成酶
H2C
(N10-甲酰基四氢叶酸)
P
O
O CH2
C N10-CHO FH4 HN
FH4
H2C
O
H N
CH
H H
HH
OH OH ATP
PRA
ADP+Pi
HH
H
H
OH OH
转甲酰基酶
甘氨酰胺核苷酸
O
C
O NH
R-5'-P
甲酰甘氨酰胺 核苷酸(FGAR)
(GAR)
(谷氨酰胺)
O
HO C C N CH
Mg2+
OH
H H
H OH
PRPP合成酶
HH
H
OPO P
OH OH
OH OH
5-磷酸核糖 (R-5-P)
5-磷酸核糖1-焦磷酸 (PRPP)
PPi
P O CH2 O
NH 2
H H
H H
OH OH
Gln(谷氨酰胺) 酰胺转移酶
Glu(谷氨酸)
5-磷酸核糖胺
(PRA)
NH2
NH2
P O CH2 O
Gly H2C (甘氨酸) OC
核酸的基本知识
• 核酸分为两大类: DNA和RNA
•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nucleotide)
磷酸
核苷酸
戊糖: 核糖、脱氧核糖
核苷
嘌呤 腺嘌呤(adenine,A)
碱基
鸟嘌呤(guanine,G)
嘧啶 胞嘧啶(cytosine,C)
胸腺嘧啶(thymine, T)
尿嘧啶(uracil, U)
HOOC CH CH2 COOH
NH
H2O HN
N
延胡索酸
(天冬氨酸)
Asp GTP
O
AMPS 合成酶
N
N AMPS 裂解酶
R-5'-P
腺苷酸代琥珀酸
HN
N
(AMPS)
NH2
HN
N
NN R-5'-P
AMP H2O
H
R-5'-P
IMP
NADH + H+ O
IMP脱氢酶
HN
O
Gln
• 负性调节——6个长反馈调节:由AMP、GMP和IMP分别反馈抑制PRPPK 和GPAT这两关键酶的活性;2个短反馈调节:由AMP反馈抑制腺苷酸 代琥珀酸合成酶,由GMP反馈抑制IMP脱氢酶的活性所进行的反馈抑 制来调节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胰核酸酶
核苷酸
胰、肠核苷酸酶
磷酸
核苷
核苷酶
排出,很少被吸收
碱基
戊糖
戊糖代谢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一、从头合成途径 (De novo synthesis pathway)
指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 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途径。
合成部位:肝、小肠和胸腺的胞液,并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从头 合成嘌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