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试题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检测(一)历史(选修)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商人在攻灭了夏之后“因于夏礼”,继承了华夏文化并且将其发展壮大;起源于白狄的周在取代商以后,自称夏人之后,是中原文化正统,将自己族群与四周“蛮夷戎狄”区分开来。

这种做法旨在()A. 构建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 确立起民族融合的观念C. 形成华夏同源的文化心理认同D. 加强宗族文化传承意识2.《仪礼•丧服传》指出:“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也。

若公子之子有封为国君者,则世世祖是人也,不祖公子,此自尊别于卑也。

”这反映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禅让制D. 郡县制3.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这反映出()A. 诸侯兼并战争的破坏性B. 战国时期时局的混乱性C. 建立专制集权的必要性D. 秦统一全国具有可能性4.先秦时期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其祭祀的对象。

”这实质上表明()A. 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 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C. 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D. 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5.“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A. 皇帝制度B. 世袭制度C. 大一统制度D. 郡县制度6.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份(联考)试卷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份(联考)试卷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份(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20高二下·宣化月考) 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 ③④②①B . ②④③①C . ④③①②D . ①③②④2. (2分) (2020高二下·黑龙江期末)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予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 . 郡县制B . 分封制C . 井田制D . 宗法制3. (2分) (2019高二上·东阳月考)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下列对下图所示四个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处运河起到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②处水利工程为郑国渠③处是大将军蒙恬收复并在此设置九原郡④在该地开辟“五尺道”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4. (2分) (2017高一上·宜昌期中) 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 兼并了六国B . 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 .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 .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5. (2分)(2019·宁波模拟) 宋元之际的马端临说:“三代而上,天下非天子所得而私也。

秦废封建,而始以天下奉一人也。

”有学者形象地将这两个阶段比喻为中国古代国家的“1.0版”和“2.0版”。

据此,文中古代中国国家体制由“2.0版”取代“1.0版”的主要变化是()A . 官僚制统治取代了贵族制统治B . “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C . 地方管理出现了郡和县的设置D . 分封制度被郡县制度彻底取代6. (2分) (2017高三上·城中月考)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师大实验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师大实验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师大实验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

”该学者旨在强调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D.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参考答案:C依据材料中“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可知反映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地域性,但不能以此说明近代思想解放都具有地域性,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进行阐释,故B项排除;依据材料中“时毛风潮”“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等信息可得出作者更强调“思想革命”,比“时毛风潮”更具有积极意义,即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两者进行比较,故D项排除。

2. 1964年12月12日,毛泽东对文艺界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这实质上说明:A.毛泽东大力贯彻“双百”方针B.“双百”方针在执行中遇到挫折C.毛泽东提倡社会主义艺术D.当时文艺界存在突出问题参考答案:B3. 戊戌变法运动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参考答案:D4. 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

”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A.加强国防力量B.提高国际地位C.建立科研体系D.服务生产发展参考答案:A由材料信息“出于战备考虑”可知,建国初期我国的“科研战略”旨在发展与军事相关的技术,提高我国的国防力量,故答案为A项。

当时我国“科研战略”的目的在于军事方面,国际地位、科研体系、服务生产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CD项。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II)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II)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I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

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

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

”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2.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此评论适用于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4.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

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5.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适合评价A.毛泽东思想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6.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试题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试题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试题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

3.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4.本试卷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二。

第I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计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2、《孟子·滕文公上》中写道:“夫仁教必自经界(土地分界)始。

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经界既正,分田致禄,可坐而定也。

”这表明孟子认为3、荀子在《荣辱》篇中指出:“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尧舜者,非生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

”在此荀子“人之性恶”“为民生利”“君舟民水”“仁义”和“王道”4、先秦时期一位思想家颂扬道而贬低人的力量,认为政治干涉是罪恶的渊薮,如果让百姓任其自然,他们将和大自然以及彼此之间和谐相处。

这位思想家应是5、《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于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6、“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无为”“兼爱”“王道”观点7、春秋到汉初的学术发展,从“百家争鸣”历经“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基本特点是8、“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的这一说法C.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焦点9、《汉书》记载,汉高祖刘邦令“举民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同“率”)众为善,置以为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这一举措表明10、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 历史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 历史

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卷高二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鲜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各国国君对各家“兼而礼之”。

这反映出A.学术争鸣导致政治纷争B.汉代崇尚多元文化并行C.诸子百家取得并重地位D.政治需求助推文化繁荣2.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

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这说明荀子A.违背了儒学的基本信念B.实现了儒法的完美结合C.关注现实充满事功精神D.政治诉求有理想化倾向3.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差等”,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

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二者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B.关注的社会群体不同C.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D.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4.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

”这说明当时A.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B.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C.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D.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5.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

据此可知,当时A.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成为潮流B.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C.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D.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6.从西汉以后,对孔子的思想就不断有新解释出现,其中强调中央至高无上的权威却是孔子本人未曾提及的。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阶段测试试题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阶段测试试题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阶段测试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鲜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各国国君对各家“兼而礼之”。

这反映出A.学术争鸣导致政治纷争B.汉代崇尚多元文化并行C.诸子百家取得并重地位D.政治需求助推文化繁荣2.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

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这说明荀子A.违背了儒学的基本信念B.实现了儒法的完美结合C.关注现实充满事功精神D.政治诉求有理想化倾向3.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差等”,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

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二者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B.关注的社会群体不同C.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D.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4.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

”这说明当时A.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B.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C.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D.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5.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

据此可知,当时A.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成为潮流B.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C.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D.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6.从西汉以后,对孔子的思想就不断有新解释出现,其中强调中央至高无上的权威却是孔子本人未曾提及的。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试试题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试试题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试试题考试说明: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修4第一章、第二章第1、2节。

4.本次考试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K39 S32 Fe56 Cl35.5 Cu64 Al27 Mg24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适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下列行为一般不会引起环境污染的是()A.冬季燃煤供暖B.废电池深埋降解C.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D.节日燃放烟花爆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当△H<0时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金属钠与水的反应B.Ba(OH)2·8H2O与H4Cl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乙烯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4.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B(g)的键能为b kJ·mol-1B.反应热△H=+(a-b) 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吸收a kJ能量5.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 △H=-293.23kJ·mol-1,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硫和氧气反应放出293.23kJ的热量B.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完全反应放出293.23kJ的热量C.1摩尔硫单质和1摩尔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摩尔二氧化硫放出293.23kJ的热量D.1摩尔液体硫磺和1摩尔气态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摩尔二氧化硫气体放出293.23kJ的热量6.下列关于2C4H10(g)+13O2(g)=8CO2(g)+10H2O(l) △H=-5800 kJ·mol-1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5800 kJ·mol-1,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的△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无关C.该式的含义为25°C、101kPa下,2 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800 kJD.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800 kJ·mol-17.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 △H=-Q1 kJ·mol-12H2S(g)+O2(g)=2S(g)+2H2O(l) △H=-Q2 kJ·mol-12H2S(g)+O2(g)=2S(g)+2H2O(g) △H=-Q3 kJ·mol-1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Q1>Q2>Q3B.Q1>Q3>Q2C.Q3>Q2>Q1D.Q2>Q1>Q38.含有11.2 g KOH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1的H2SO4溶液反应,放出11.6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KOH(aq)+12H2SO4(aq)=12K2SO4(aq)+H2O(l) △H=-11.46 kJ·mol-1B.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 △H=-11.46 kJ·mol-1C.KOH(aq)+12H2SO4(aq)=12K2SO4(aq)+H2O(l) △H=-57.3 kJ·mol-1D.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 △H=-114.6 kJ·mol-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B.1 mol酸与1 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D.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l)时放出的热量一定是53.7 kJ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 △H=-1367.0 kJ·mol-1 (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 kJ·mol-1 (中和热)C.S(s)+O2(g)=SO2(g) △H=-296.8 kJ·mol-1 (反应热)D.2NO2=O2+2NO △H=+116.2 kJ·mol-1 (反应热)11.已知在1×103Pa、298K条件下,4g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汽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2(g)=H2(g)+12O2(g) △H=+242 kJ·mol-1B.2H2(g)+O2(g)=2H2O(l) △H=-484 kJ·mol-1C.H2(g)+12O2(g)=H2O(l) △H=-242 kJ·mol-1D.H2O(l)=2H2(g)+O2(g) △H=+484 kJ·mol-112.已知:①2C(s)+O2(g)=2CO(g) △H=-242 kJ·mol-1②2H2(g)+O2(g)=2H2O(g) △H=-483.6kJ·mol-1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2CO(g)+H2(g)的△H为()A.+262.6 kJ·mol-1B.-131.3 kJ·mol-1C.-352.3 kJ·mol-1D.+131.3 kJ·mol-11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为:①H2(g)+12O2(g)=H2O(l) △H=-285.8 kJ·mol-1②H2(g)=H2(l) △H=-0.92 kJ·mol-1③O2(g)=O2(l) △H=-6.84 kJ·mol-1④H2O(l)=H2O(g) △H=+44.0kJ·mol-1则反应H2(l)+12O2(l)=H2O(g)的反应热△H与△H1、△H2、△H3、△H4的关系正确的是为()A. △=△H1+△H2+△H3+△H4B. △=△H1-△H2-△H3+△H4C. △=△H1+△H2+12△H3+△H4D. △=△H1-△H2-12△H3+△H414.下表数据是各化学键的键能:热化学方程式:X2(g)+H2(g)=2HX(g) △H=Q kJ·mol-1 (X表示Cl、Br、I),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HCl(g)、HBr(g)、HI(g)中HCl最稳定B.1摩尔氯气分解为氯原子吸收的能量为243kJC.I2(g)+H2(g)=2HI(g)是吸热反应D.Br2(g)+H2(g)=3HBr(g) △H<015.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出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碱稍过量)反应的中和热△H=-52.3 kJ·mol -1,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分多次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C.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D.用温度计测量NaOH的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溶液的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鲜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各国国君对各家“兼而礼之”。

这反映出A.学术争鸣导致政治纷争B.汉代崇尚多元文化并行C.诸子百家取得并重地位D.政治需求助推文化繁荣2.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

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这说明荀子A.违背了儒学的基本信念B.实现了儒法的完美结合C.关注现实充满事功精神D.政治诉求有理想化倾向3.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差等”,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

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二者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B.关注的社会群体不同C.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D.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4.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

”这说明当时A.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B.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C.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D.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5.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

据此可知,当时A.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成为潮流B.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C.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D.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6.从西汉以后,对孔子的思想就不断有新解释出现,其中强调中央至高无上的权威却是孔子本人未曾提及的。

这反映出A.君主专制必须借助儒学B.古代统治者注重礼法治国C.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D.孔子原创儒学不合时宜7.董仲舒指出,汉代自开国以来,特别是武帝登基以后,忧国情深,一心求贤,其精神可媲美于尧舜,但却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

为此,他建议汉武帝A.实行察举制B.兴办太学C.颁布推恩令D.独尊儒术8.“罪已诏”是古代帝王在面对灾异发生或政治失误等情况下,所下的自责悔过反省文书。

正式的“罪已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较多。

这主要是因为汉代A.皇帝善于检讨反省B.君相矛盾趋于尖锐C.统治思想发生变化D.封建迷信思想泛滥9.程颢、程颐说:“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之间,皆有是理也。

”这表明“二程”旨在强调A.理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B.宇宙万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C.事物对立面的转换有其必然性D.现存社会政治秩序的完美性10.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求科学之真的精神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D.格物致知的方法论11.宋代理学家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如《三字经》《百家性》;一些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

这些做法主要说明A.封建迷信影响民间生活B.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C.社会风气日益开放D.理学成为官方正统12.元代文学家谢叠山在评价程朱理学时说:“儒者常谈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在我辈人承当,不可使天下后世谓程朱之事皆大言无当也。

”这一言论说明A.理学利于培养民族性格和德操B.元代文学吸收了宋代理学精华C.元代继承了儒学并进一步创新D.程朱理学对儒学发展贡献巨大13.王阳明既反对“懵懵懂懂地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维省察”,又反对“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

这反映出王阳明A.反对程朱理学的理欲观B.要求人们讲究“知行合一”C.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认为良知支配着人的行为14.李贽指出:“正义即是谋利”,“夫欲正义,是利之也。

若不谋利,不正可矣”。

这一主张A.发展了理学的空谈禁欲说B.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愿望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潮流D.彻底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15.王夫之认为“天理寓于人欲,无人欲则天理不可得见”,由材料可知,王夫之A.彻底批判儒家思想B.主张“致良知”C.认为人欲也是天理D.强调经世致用16.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

”这说明他们都A.抨击君主专制B.以天下为已任C.提倡民主法治D.反对宋明理学17.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的称誉。

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承相始也”,这反映黄宗羲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B.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D.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18.后唐长兴三(932年),中书门下奏请依据唐《开成石经》刻印“九经”(儒家经典),得到唐明宗批准;至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年),“九经”全部刻印成书并开始发售,由此可知,五代时期A.政府加强印刷技术垄断B.印刷产品开始进入市场C.刻印技术推动文化传播D.书写材料发生根本变革19.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记B.长期领先世界C.没有理性思维D.强调实用价值20.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限于农业水利工程、时令、气象科技等,其他如机械、纺织、印刷等也有所发展,但都未能推动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长期处于正统地位B.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C.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中国传统文化关注重点是人际与社会的和谐21.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说明了A.佛教文化渐趋中国本土化B.中外文化具有交融性C.壁画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壁画的内容具有时代性22.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B.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C.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23.汉武帝至成帝年间,是散体大赋的全盛期。

这些赋大都以游猎为题材,描写了宫廷的生活,皇宫的雄伟壮丽,游猎队伍的浩大壮观,等等。

篇末则加一些讽谏的话,作为点缀。

这反映出A.西汉王朝呈现全面繁盛景象B.统治集团垄断了文化舞台C.文学作品中的批判意识D.文学创作背离了主流文化24.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

两者都A.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C.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D.表明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25.明中叶至清初,士人不仅参与小说的创作,还积极参与小说的传播,有的直接受雇于书坊,为其编撰、校订小说。

如邓志谟是个多产的作家,在建阳书坊担任塾师,同时担任编辑工作,长达二十余年。

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沦丧B.文化的商业性趋势C.城市工商业的普遍繁荣D.科举制度的影响下降26.【加试题】秦末汉初,《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已传入越南,汉字也得到系统的传授和应用。

从汉至晋,越南人把汉字称为“儒字”“咱们的字”。

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越南效法汉字创造出本国文字,并以之翻译儒家经典。

据此可知,古代汉字A.推动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B.消除了中越两国文化差异C.源于儒家文化输出的实践D.成为地区文化交流的媒介27.【加试题】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表现出一种想要摒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

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A.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B.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C.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D.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28.【加试题】《宋史》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明代施耐庵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讲述北宋以宋江等人由被迫落草、替天行道,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新型史料介入有助于厘清历史事实B.古代史家扬善抑恶的传统影响历史解释C.不同的史家对同一历史现象有不同理解D.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29.【加试题】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

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按照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闹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

这实际上是A.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B.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C.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D.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30.【加试题】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撰写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首次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高度评价。

然而,余秋雨却对“四大发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农耕文化的民族,天文历法理应是第一发明;而中医中药对于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民族而言,重要性也非同一般,应排在第二位,中国的四大发明应首先考虑这两项。

这反映A.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B.从不同角度研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C.深入研究历史可以还原历史真相D.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时期领先世界文明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一董子(注:董子即董仲舒)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

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

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