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章末综合测评3自然界中的元素鲁科版

合集下载

近年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综合检测(三)鲁科版(2021年整理)

近年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综合检测(三)鲁科版(2021年整理)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综合检测(三)鲁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综合检测(三)鲁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综合检测(三)鲁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综合检测(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水提溴过程中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B.燃料的脱硫、脱氮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C.光太阳能电池先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雾霾天气中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解析:选C。

空气吹出法提溴的基本流程是酸化→氧化→吹出→吸收→氧化→蒸馏,A项不符合题意;燃料中的氮、硫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它们都是导致产生酸雨的主要气体,B项不符合题意;光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半导体硅将太阳光的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项符合题意;雾霾天气里空气中存在分散质颗粒大小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不符合题意。

2.下列除杂的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CO2中含有少量的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洗气后再干燥B.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再过滤C.NO中含有少量的NO2——用水洗涤后再干燥D.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加热解析:选B。

SO2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除去;加入过量的BaCl2,会有未反应的BaCl2留在溶液中;NO2与水反应产生NO;Na2CO3较稳定,适度加热不分解,而NaHCO3加热易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检测题(含答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检测题(含答案)

《自然界中的元素》检测题一、单选题1.要除去硫酸钠里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应加入的物质是( )A.氯化钡溶液B.稀硫酸C.石灰水D.氢氧化钠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明矾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B.HClO显酸性,可用于杀菌消毒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铁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3.对于铵盐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易溶于水②加热NH4Cl固体制取NH3③与碱混合后加热都有NH3放出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4.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

如图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A.金属的化合价高低B.金属的活动性大小C.金属的导电性强弱D.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5.下列关于SO2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能使氢硫酸溶液变浑浊 B.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C.能与NaOH溶液反应 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6.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描述的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B.“曾青”是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C.“积变又还成丹砂”中的“还”可理解为“被还原”D.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7.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检验待检液中是否有Fe2+的方法是:先滴加KSCN溶液,再加入几滴氯水,观察现象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SO42-D.待检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O32-8.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docx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课时练习11、商店出售的黑底橡胶运动鞋,其鞋底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这是因为在橡胶中加入了一种耐磨的填料,这种填料是A.石墨粉B.活性炭C.木炭粉D.炭黑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物质B.C60和CO2均是碳元素的化合物C.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D.O3和C60同素异形体3、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的是A.CaCO3和MgCO3 B.CO和CO2C.C60和C70D.1H和2 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B.蛋白质、淀粉以及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等是由碳元素与氢、氧、氮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有机化合物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镁D.纯碱是氢氧化钠5、下列说法均摘自某些科普杂志,你认为无科学性错误的是A.铅笔芯的原料是重金属铅,儿童在使用时不可以用嘴吮吸铅笔,以免引起铅中毒B.CO有毒,生有煤炉的居室可放置数盆清水,这样可有效的吸收CO,防止煤气中毒C.汽水浇灌农田有一定的道理,其中二氧化碳的缓释,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D.用加酶洗衣粉洗涤衣服时,热水比温水好6、当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水垢④贝壳⑤蛋壳⑥石灰石分别滴上盐酸时,会产生相同气体的是A.只有①②⑥B.只有④⑤⑥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⑥7、家庭中很多用品是大理石的,如饭桌,若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桌面,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下列能解释此现象的是A.醋中的水使大理石溶解B.醋中的醋酸使大理石氧化C.醋中的醋酸使大理石还原D.醋中的醋酸和大理石发生了复分解反应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工可以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y质是纯净物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性质差别很大,因为他们的结构不同D.C60是近年来人工制造的含碳的化合物。

9、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的少量NaHCO3,下列最合理的方法是A.加热到质量不变B.加入NaOH溶液C.加入HCl溶液D.加入CaCl2溶液10、下列杂质除法合理的是A.NaHCO3溶液中混有Na2CO3,加入CaCl2溶液。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1. (原创 )今有碱式碳酸镁31 g(化学式 Mg(OH) 2·xMgCO 3)与 100 mL 8 mol ·L -1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Cl 2,则 x 值为 ( )A .1B . 2C .3D .无法计算解析:解法一 :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Mg(OH) 2·xMgCO 3+ 2(x + 1)HCl===( x + 1)MgCl 2+ xCO 2↑ + (x + 2)H 2O1 mol 2(x + 1)mol31 g- 158+ 84x 8 mol L ·×0.1 L列式计算知 x = 3。

-1×0.1 L解法二 :利用镁、氯两元素守恒求解,由参加反应的HCl 知 n(MgCl 2)= 8 mol L · 231 g=0.4 mol ,∴有(58+ 84x)g ·mol - 1×(1+x)=0.4,则x =3。

答案: C2.建设“环境友好型、 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大力实行节能减排,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排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开发太阳能、氢能等新型能源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 .煤的气化技术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C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酸雨对环境的污染D .《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不允许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解析: 选项 A ,开发太阳能,氢能等新型能源,能降低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从而减少 CO 2的排放量;选项 B ,煤的气化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煤的消耗,能减少 CO 2 的排放;选项 C , CO 2 与温室 效应有关,与酸雨无关;选项 D ,《京都议定书》规定各国减少CO 2 的排放量。

答案: AB3.标准状况下,将 3.36 L CO 2 气体通入 200 mL 1.00mol/L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 c(CO 32-)与-- -)c(HCO 3 )的比值为 (不考虑 CO 32 、 HCO 3 的水解 )( A .1∶1 B .1∶2 C .2∶1 D . 1∶3 解析: n(CO 2 3.36 L= 0.150 mol=) 22.4 L mol ·-1n(NaOH) = 0.200 L ×1.00 mol/L = 0.200 mol2NaOH+CO 2=== Na 2 CO3+H 2O0. 200 mol0.100 mol 0.100 mol此时过量 CO 2: 0.150 mol - 0.100 mol = 0.050 mol ,进一步与 Na 2 CO 3 反应:Na 2CO 3 + CO 2 +H 2O===2NaHCO 30. 050 mol 0.050 mol 0.100 molc(CO 32-) n(CO 32-) 0.100 mol - 0.050 mol 1 c(HCO 3-)= n(HCO 3-)= 0.100 mol = 2。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学业水平测试(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学业水平测试(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第3章学业水平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Na—23 Cl—35.5 Ca—40 Cu—64 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转化的是( )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形成葡萄糖②以无机化合物氰[(CN)2]与氨水为原料合成尿素③钟乳石、石笋的形成④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以无机化合物氰[(CN)2]与氨水为原料合成尿素不属于自然界中碳的循环。

2.下列关于氨气、液氨、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气、液氨、氨水的成分相同,均为纯净物B.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D.氨水的溶质为NH3·H2O,是氨水中含量最多的微粒答案 B解析氨水是混合物,A项错误;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B项正确;氨水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C项错误;氨水中水的含量最多,D项错误。

3.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

下列不适合作氨气的尾气吸收装置的是( )答案 C解析NH3极易溶于水,若用C项中的装置作NH3的尾气吸收装置,则容易发生倒吸。

4.将过量的CO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出现浑浊的是( )A.CaCl2溶液B.澄清石灰水C.饱和Na2CO3溶液D.溶有NH3的BaCl2溶液答案 C解析CO2不能与CaCl2溶液反应,A错误;过量的C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最终生成易溶于水的Ca(HCO3)2,B错误;由于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溶液会变浑浊,C正确;CO2可以先与NH3反应生成(NH4)2CO3,(NH4)2CO3可与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H4Cl和BaCO3沉淀,但通入过量CO2时生成Ba(HCO3)2,最终溶液不会出现浑浊,D 错误。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系统总结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系统总结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一、重点知识梳理二、实验专项探究1.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究。

项目鲁科版教材实验设计人教版教材实验设计苏教版教材实验设计实验原理鲁科版教材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该实验,通过人教版和苏教版实验,归纳设计该实验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操作要方便,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2.为防止多余的SO2污染环境,要设置尾气吸收装置;3.为加快反应速率,节省实验时间,要加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Cu+2H2SO4(浓)=====△CuSO4+SO2↑+2H2OCu+2H2SO4(浓)=====△CuSO4+SO2↑+2H2OSO2+2NaOH===Na2SO3+H2O实验装置实验药品铜丝、浓H2SO4、品红溶液铜片、浓H2SO4、品红溶液、NaOH溶液实验步骤1.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1.将一小块铜片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2.在试管里加入 2 mL 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3.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中;4.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的颜色入2 mL浓硫酸;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及结论铜片(丝)逐渐溶解,表面产生无色气泡——有SO2产生;品红溶液由红色变浅至退色——SO2具有漂白性;紫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红色——SO2与H2O结合成酸(亚硫酸);稀释冷却后的反应液呈蓝色——生成Cu2+(或CuSO4)创新发掘1.实验中使用铜丝的作用是什么?2.铜丝为什么要卷成螺旋状?3.实验中多余的SO2能否对环境造成污染?4.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时,能否将水直接倒入试管中?1.实验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2.能否用石灰水代替NaOH溶液?3.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对进气管和出气管有何要求?个性评点设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要注意:①实验仪器要简单、操作要方便,如人教版用铜丝方便控制反应进行。

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鲁

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鲁

2SO2+O2
2SO3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NaBr+Cl2 2NaCl+Br2 Br2+2KI 2MgO 或 2Mg+CO2 2MgO+C
I2+2KBr
2Mg+O2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一、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推断是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可有效地考 查抽象、求异、发散和收敛等思维能力。
1.思维技巧 (1)根据题给信息,锁定推断范围。解题时,借助试题中的信息尤其是 某些特征信息(如特殊的化学反应、特殊的实验现象以及特殊的反应条 件等)来确定推断范围。 (2)在所确定的推断范围内提出合理的猜想(大胆假设),进一步缩小 推断范围。这一步需要从自己所学的知识中去寻找相关内容,提出合乎 题意的推测。 (3)利用整体思维、链式推理、正反推理等方法,细心思索,推测结果, 通过验证得到答案。
答案:(1)NH4HCO3[或(NH4)2CO3] NH3 O2 (2)C+4HNO3(浓) 2H2O+4NO2↑+CO2↑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迁移训练 1 已知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的单质,且组成 它们的元素核外电子数之和为 35,A~G 是七种常见的化合物,上述各物 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和其他生成物略)。
答案:(1)Na S O2 (2)Na2O 亚硫酸钠
(3)①2SO2+O2
2SO3
②2Na2O2+2H2O 4NaOH+O2↑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二、中学阶段涉及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1.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 SO2 和氮氧化物,能使土壤酸化,腐蚀建 筑物等。 2.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造成的,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 3.臭氧空洞——主要是氮氧化物、氟氯代烃等的排放引起的,使地 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加剧。 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 CO2 含量的不断增加造成的,会 使全球气候变暖。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复习学案(鲁科版必修1)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复习学案(鲁科版必修1)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复习学案(鲁科版必修1)一、碳的多样性1.同素异形体: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见表)名称Na2CO3NaHCO3俗名色态溶解性热稳定性与盐酸反应石灰水用途制皂玻璃造纸纺织问题:Na2CO3、NaHCO3的鉴别的方法①晶体受热。

②CaCl2溶液:。

③用稀盐酸:。

二、氮的循环1.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组成、性质、检验和制备等的比较:NO NO2物理性质颜色和状态气味和毒性密度比较在水中的溶解性化学性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自身反应检验方法相互转化实验室制备方法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及污染2.氨、氨水、铵盐的有关问题(1)氨气或液氨溶于水得氨水,氨水的密度都比水,并且氨水越浓密度越,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是。

(2)氨水是混合物,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

三种离子:。

(3)氨水是电解质溶液,但电解质是NH3﹒H2O,不是NH3。

(4)氨水受热可放出氨气。

保存时应密封放于阴凉处。

喷泉实验(1)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烧瓶)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开成美丽的“喷泉”。

(2)能否做喷泉实验应从气体和吸收剂(液体)两方面考虑。

凡是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Cl、HBr、NH3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都可作喷泉实验。

对那些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只要选取合适的吸收剂,同样也可作喷泉实验。

如烧瓶中充满CO2 、SO2、Cl2等酸性气体时,用NaOH溶液作吸收剂,也形成喷泉。

因此(3)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①;②;③。

喷泉实验后溶液单位物质的量浓度计算:3.NH4+化性:与碱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硫酸铵与NaOH溶液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铵与NaOH溶液混合氯化铵固体与消石灰混合加热NH4Cl受热分解方程式,遇冷时又生成受热分解生成NH3、CO2、H2O的铵盐为注:铵盐都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但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都能放出NH3。

2024_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评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2024_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评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第3章测评(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Na—23 Mg—24 S—32 Cu—64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非常重要,不须要通过化学改变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食盐、淡水B.钠、镁C.烧碱、氯气D.溴、碘,蒸馏得淡水,均为物理改变,A项正确;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氯化镁制得钠、镁,均为化学改变,B项错误;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为化学改变,C项错误;海水中溴元素和碘元素以Br-和I-的形式存在,以海水为原料制备溴、碘须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2.用于飞机制造业的重要材料是( )A.不锈钢B.Cu—Sn合金C.Mg—Al合金D.Al—Si合金—Al合金质量轻、强度高,是制飞机、汽车等的志向材料。

3.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可用铝制容器贮存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小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增大,B项错误;浓硫酸常温下与铜不反应,C项错误;浓硫酸吸水、浓硝酸挥发都会使酸液的浓度减小,D项错误。

4.下列有关物质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浓氨水、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B.液溴易挥发,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加水封C.在储存铵态化肥时,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处D.碘易升华,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并置于阴凉处项,浓氨水和浓硝酸易挥发、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B项,液溴易挥发且有毒,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可加水封;C项,铵态化肥易分解,应置于阴凉通风处;D项,碘单质为固体,应保存在广口瓶中,便利取出。

5.向含有KI、NaBr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

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最终剩余的固体物质是( )A.KI和NaBrB.KCl和NaClC.KCl和NaBrD.KCl、NaCl和I2解析向含有NaBr、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发生反应:Cl2+2KI2KCl+I2,Cl2+2NaBr2NaCl+Br2,蒸干并灼烧时Br2易挥发,I2易升华,最终剩余的固体为KCl和NaCl,B项正确。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综合检测.docx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综合检测.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

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①酸雨②臭氧空洞③白色污染④温室效应⑤赤潮⑥光化学烟雾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②是因为排放了氟利昂,③是废弃塑料污染,⑤是水体富营养化,④与CO2排放有关,①与SO2、NO、NO2排放有关,⑥与氮氧化物排放有关。

【答案】 D2.(2012·宜昌高一检测)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A.CO2B.N2C.SO2D.NH3【解析】由于CO2、SO2是酸性气体,可与NaOH反应,故不能用NaOH干燥;而NH3是碱性气体,可与浓硫酸反应,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答案】 B3.不能鉴别CO2与SO2的试剂是()A.品红溶液B.澄清石灰水C.溴水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解析】CO2、S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相同,故无法鉴别;SO2能使品红、溴水、KMnO4(H+)溶液退色,CO2不能。

【答案】 B4.下列气体的制备可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的是()A.铜与浓硝酸反应制NO2B.铜与稀硝酸反应制NOC.MnO2与浓HCl反应制Cl2D.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HCl【解析】NO2、Cl2、HCl均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 B5.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和b mol O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A.a∶b B.a∶2bC.a∶(a+2b) D.a∶2(a+b)【解析】反应前后N、O原子守恒,则N(N)∶N(O)=a mol∶(a+2b) mol。

【答案】 C6.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Cl-、SO2-3。

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发生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由此可知原溶液中()A.肯定不含I-B.肯定不含Cl-C.肯定含有Cl-D.肯定不含SO2-3【解析】加入溴水呈无色,则一定含SO2-3:SO2-3+Br2+H2O===SO2-4+2Br-+2H+;一定不含I-,若含I-:Br2+2I-===I2+2Br-,碘水呈黄色;不能确定是否含Cl-。

2021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训练A(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训练A(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训练A(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有科学家根据蒸汽机的原理,设计制造出液1.N2氮蒸汽机,即利用液态氮的蒸发来驱动机车,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其主要依据是( )A.液态氮的沸点为-195.8℃,远低于常温在空气中燃烧B.N2C.N2与H2反应放热D.N2在空气中约占78%(体积分数)解析:蒸汽机的原理是液态氮受热气化体积膨胀而驱动机车,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项。

答案:A2.中国科学家以CO2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80 MPa下合成金刚石,具有深远意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CO2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B.金刚石是氧化产物C.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D.钠元素发生氧化反应解析: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单质,C化合价为0价。

CO2与Na反应时+4价的碳被还原,因而金刚石是还原产物,所以选B。

答案:B3.一包氯化铵中可能混有少量的其他氮肥,经测定这包不纯的氯化铵中含氮25.7%,则混入的氮肥可能是( )A.尿素CO(NH2)2B.硝酸铵C.硫酸铵D.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NH4Cl中的含氮量为26.2%>25.7%,说明NH4Cl中混有的氮肥的含氮量低于25.7%,只有(NH4)2SO4符合。

答案:C4.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下列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的是( )A.N2+O2(1∶1) B.CO2+CO(2∶1)C.CO2+H2(1∶1) D.H2+Ar(2∶1)解析:Mg具有还原性,O2、N2、CO2、CO都能将其氧化,A、B、C不可选。

由于H2和Ar不能将Mg氧化,所以D可选。

答案:D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碳元素的单质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C.金刚石与石墨之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D.C60是新发现的一种碳的化合物解析:结构决定性质。

2021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训练B(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训练B(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训练B (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用加热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A .氯化铵和消石灰 B .碳酸氢铵和过氧化钠 C .氯化铵和氯化钠D .氯化铵和碳酸氢钠解析:此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除要考虑铵盐受热分解、铵盐和碱的反应外,还需考虑其分解产物是否与另一物质发生反应等。

铵盐可与碱反应,因此选项A 在加热时发生反应2NH 4Cl +Ca(OH)2=====△2NH 3↑+2H 2O +CaCl 2,不能用于分离;选项B 的NH 4HCO 3受热分解,且产生的H 2O 及CO 2能与Na 2O 2反应,也无法达到分离的目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Na 2CO 3、CO 2、H 2O ,CO 2、H 2O 逸出无法得到NaHCO 3,故D 项无法达到目的;对于选项C ,NH 4Cl 受热分解后可从体系中脱离,遇冷又重新化合为NH 4Cl 晶体,从而达到与NaCl 分离的目的。

答案:C2.近年来,冠以“绿色”的新概念不断产生,如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化学等,这里的“绿色”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象表述。

“绿色化学”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

据此,由单质镁制硝酸镁的下列4个方案中,你认为可行而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 ) A .Mg ――→HNO 3Mg(NO 3)2B .Mg ――→Cl 2MgCl 2――→NaOH 溶液Mg(OH)2――→稀硝酸Mg(NO 3)2C .Mg ――→O 2MgO ――→稀硝酸Mg(NO 3)2D .Mg ――→浓硫酸MgSO 4――→Ba NO 32溶液Mg(NO 3)2解析:A 项中有氮氧化物生成,D 项有SO 2生成,产物为污染性气体;B 项比C 项方案复杂,浪费原料较多,C 项方案最好。

答案:C3.现有25 mL 2 mol·L -1Na 2CO 3和75 mL 1 mol·L -1的稀盐酸:①将Na 2CO 3溶液缓缓滴到稀盐酸中 ②将稀盐酸缓缓滴到Na 2CO 3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情况是( ) A .均为0.84 L B .均为0.56 L C .①>②D .②>①解析:①将Na 2CO 3溶液逐滴加入到盐酸中,开始时,HCl 过量,有关反应为: Na 2CO 3 + 2HCl===2NaCl +CO 2↑+H 2O 1 mol 2 mol 22.4 L 0.05 mol 0.075 mol V 1生成CO 2的体积用HCl 的量计算:V 1=22.4 L×0.075 mol2 mol=0.84 L②将盐酸逐滴加入到Na 2CO 3溶液中,开始时,Na 2CO 3过量,反应分两步进行: Na 2CO 3 + HCl === NaHCO 3+NaCl 1 mol 1 mol 1 mol0.05 mol 0.05 mol 0.05 mol NaHCO 3 + HCl===NaCl +H 2O +CO 2↑ 1 mol 1 mol 22.4 L0.05 mol (0.075-0.05) mol V 2生成的CO 2用剩余HCl 的量计算:V 2=0.025 mol×22.4 L1 mol =0.56 L ,所以V 1>V 2。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测试2鲁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测试2鲁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测试2 鲁科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测试2 鲁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测试2 鲁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常见的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如反应2NO+O2===2NO2中,二氧化氮为二次污染物。

下列3种物质:①硫化氢②二氧化硫③汽油,其中能生成二次污染物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全部都是解析:选D。

上述3种物质本身属于大气的污染物,即一次污染物。

硫化氢还原性很强,易燃烧、氧化转化成二次污染物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与水结合生成亚硫酸,进一步被氧化成硫酸,增加酸雨的酸度。

汽油不完全燃烧,生成有剧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上述3种物质都可转化为二次污染物。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是KIO3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解析:选A。

B。

无水乙醇不能用于杀菌消毒;C.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食品;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3.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中(可加热),下列试纸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选C.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性质而非碘的氧化性,A项错误;NH3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项错误;NO2与水反应生成的HNO3具有氧化性,可将I-氧化生成I2,使淀粉变蓝,D项错误。

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14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14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最近,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纳米泡沫”,它外形类似海绵,比重极小,并具有磁性,下列有关碳纳米泡沫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纳米泡沫与金刚石物理性质相似B.碳纳米泡沫在氧气中不能燃烧C.碳纳米泡沫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D.碳纳米泡沫属于新型的化合物【解析】碳纳米泡沫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

【答案】 C2.欲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Na2CO3最好的方法是()A.加适量澄清石灰水B.加适量NaOH溶液C.加适量盐酸D.通入足量的CO2【解析】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Na2CO3可用通入足量CO2的方法,把Na2CO3转化为NaHCO3。

【答案】 D3.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Na2CO3比NaHCO3更易溶于水B.NaHCO3比Na2CO3稳定C.石灰水能和Na2CO3反应,不与NaHCO3反应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解析】在相同条件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A正确。

Na2CO3比NaHCO3稳定,B错误。

石灰水与Na2CO3、NaHCO3均可反应生成CaCO3沉淀,C 错误。

等物质的量的Na 2CO 3和NaHCO 3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 错误。

【答案】 A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可用离子方程式2H ++CO 2-3===CO 2↑+H 2O 表示的是( )A .稀硫酸中滴加小苏打溶液B .稀盐酸中滴加纯碱溶液C .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D .碳酸钾与足量醋酸反应【解析】 A 中的小苏打不能拆写成CO 2-3,只能拆写成Na +和HCO -3;C中的石灰石是难溶物质,应该写化学式;D 中的醋酸是弱酸,应该写化学式。

【答案】 B5.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Na 2CO 3→NaHCO 3B .NaOH →Na 2CO 3C .NaHCO 3→Na 2CO 3D .NaCl →Na 2O 2【解析】 A 项,Na 2CO 3+CO 2+H 2O===2NaHCO 3;B 项,CO 2+2NaOH===Na 2CO 3+H 2O ;C 项,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模块同步检测(3自然界中的元素).docx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模块同步检测(3自然界中的元素).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Fe—56 Br—8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起氮的固定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B.NO与O2反应生成NO2C.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D.由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3.物质的量相等的下列气体,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完全反应后容器内压强降低最多的是()。

A.NH3和O2B.NO和O2 C.H2和Cl2D.HCl和NH34.下列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氨能在空气中燃烧 B.氨水显碱性C.氨水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色烟雾 D.在反应NH3+H+===NH4+中氨失去电子5.下列各组气体中,在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有()。

A.SO2、O2、N2 B.HCl、Cl2、CO2 C.CH4、H2、CO D.SO2、Cl2、O26.向溴化钠、碘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然后加热将溶液蒸干并灼烧片刻,最后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Cl B.NaCl、NaBr、NaI C.NaBr、NaI D.NaCl、I27.可以肯定溶液中大量存在CO32-的理由是()。

A.加入AgNO3溶液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B.加入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C.加入BaCl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D.加入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反应现象如C所述9.海水中含有的氯化镁是镁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海水中提取镁,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④将产物熔融后电解。

则关于镁的提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的来源丰富B.进行①②③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MgCl2C.第④步电解时会产生氯气D.以上提取镁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有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10.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瓶中,震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综合测评(三) 自然界中的元素(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2016·天水高一检测)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红色消失B.溴水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退色C.滴入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红色消失D.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退色【解析】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退去,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故A正确;SO2通入溴水中橙色退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B错误;显红色的酚酞,溶液显碱性,通入SO2后红色退去,与二氧化硫发生复分解反应,体现其酸性氧化物性质,故C错误;SO2通入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紫色退去,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D错误。

【答案】 A2.(2016·鹤岗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能与灼热的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C.常温下,可以用铁质或铝质容器储存浓硫酸D.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对环境无影响【解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故A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但只能干燥酸性、中性且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的气体,故B正确;浓硫酸与铝、铁等金属在常温下发生钝化作用,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故C正确;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污染环境,故D错误。

【答案】 D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Cl-、SO2-3。

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发生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肯定不含I-B.肯定不含Cl-C.肯定含有Cl-D.肯定不含SO2-3【解析】加入溴水呈无色,则一定含SO2-3:SO2-3+Br2+H2O===SO2-4+2Br-+2H+;一定不含I-,若含I-:Br2+2I-===I2+2Br-,碘水呈深黄色;不能确定是否含Cl-。

【答案】 A4.为除去K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K2SO4和CaCl2,下列各操作:①加热蒸发;②加过量BaCl2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K2CO3;⑤过滤。

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⑤①B.②④⑤③①C.①②③④⑤D.④③②⑤①【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须除去的杂质离子为SO2-4、Ca2+,操作流程如下:最后加热除去盐酸即可。

【答案】 B5.(2016·厦门高一检测)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Fe+6H+===2Fe3++3H2↑B.少量SO2通入漂白粉溶液:Ca2++2ClO-+H2O+SO2===CaSO3↓+2HClO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D.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Ba2++OH-+H++SO2-4===BaSO4↓+H2O【解析】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A错误;SO2具有强还原性,通入漂白粉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aSO4沉淀和盐酸,故B错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故C正确;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Ba2++2OH-+2H++SO2-4===BaSO4↓+2H2O,故D错误。

【答案】 C6.(2016·太原高一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e分别与Cl2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B.某无色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为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I-C.CO2、NO2、SO2都能与H2O反应,其反应原理相同D.C、N2、S三种单质直接与O2反应都能生成两种以上氧化物【解析】Fe与Cl2反应生成氯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得产物不同,A 错误;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溶液变蓝色,说明含有碘单质,碘溶于水呈黄色,原溶液呈无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碘单质,所以碘单质只能是Cl2和I-反应生成的,所以原溶液中存在I-,B正确;CO2和SO2与H2O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而不是氧化还原反应,NO2和H2O反应生成硝酸和N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反应原理不同,C错误;C直接与O2反应能生成CO和CO2,N2直接与O2反应只能生成NO,S直接与O2反应只能生成SO2,D错误。

【答案】 B7.(2016·大庆高一检测)向BaCl2溶液中依次通入气体X和Y,下列各组不会出现沉淀的是( )A.A B .B 【解析】 BaCl 2溶液中先通入氨气,溶液呈碱性,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碱性条件下可生成碳酸钡沉淀,故A 不选;通入氯气,溶液呈酸性,通入二氧化碳不反应,且二氧化碳难溶于酸性溶液,不能生成沉淀,故B 选;NO 2、SO 2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然后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 不选;Cl 2+SO 2+2H 2O===H 2SO 4+2HCl ,H 2SO 4+BaCl 2===BaSO 4↓+2HCl ,可生成沉淀,故D 不选。

【答案】 B8.(2016·厦门高一检测)将过量的CO 2分别通入①CaCl 2溶液,②澄清石灰水,③Ca(ClO)2溶液,④饱和Na 2CO 3溶液,最终有沉淀析出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④C .①②③D .②③【解析】 ①盐酸是强酸,碳酸是弱酸,所以碳酸不能制取盐酸,即二氧化碳和氯化钙不反应,最终没有沉淀析出,故错误。

②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 2气体,首先反应生成CaCO 3沉淀,CO 2过量沉淀溶解生成Ca(HCO 3)2溶液,故错误。

③次氯酸是比碳酸还弱的酸,所以二氧化碳、水和次氯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但二氧化碳是过量的,过量的二氧化碳和碳酸钙能继续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所以最终没有沉淀析出,故错误。

④碳酸钠能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所以该溶液中会有碳酸氢钠析出,故正确。

【答案】 B9.(2016·莆田高一检测)50 mL 18 mol/L 的H 2SO 4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 )A .<0.45 molB .0.45 molC .0.45~0.90 mol 之间D .>0.90 mol【解析】 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理论上应是参加反应的硫酸的一半,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而铜与稀硫酸并不反应,因此,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应小于一半,则50 mL 18 mol/L H 2SO 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45 mol 。

【答案】 A10.(2016·鹤岗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使品红试液退色的气体一定是SO2B.常温下,铁、铝不与浓硝酸反应,因此可以用铁、铝容器贮存运输浓硝酸C.硝酸铵受热易分解爆炸,实验室常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备氨气D.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解析】氯气、臭氧等氧化性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也可以使之退色,能够使品红试液退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故A错误;常温下铁铝和浓硝酸反应发生钝化,是浓硝酸强氧化性的表现,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一薄层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故B错误;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需要加热,而硝酸铵受热易分解爆炸,所以不能用硝酸铵与碱加热反应制备氨气,实验室常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备氨气,故C正确;同种化合价对应的氧化物不一定只有一种,如+4价的氮元素的氧化物有NO2和N2O4,故D错误。

【答案】 C11.有两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233度的Na2CO3、NaHCO3溶液分别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较快者为NaHCO3溶液,B错误;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不产生气泡,过一段时间才有气体产生,D错误;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不反应,C正确。

【答案】 C12.(2016·大同高一检测)将1.92 g铜粉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0.05 mol。

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0.12 mol B.0.11 molC.0.09 mol D.0.08 mol【解析】铜和硝酸反应,随着HNO3浓度的减少,硝酸的还原产物的价态越低,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而与稀硝酸反应时则生成NO,故生成的气体有NO2和NO,则n(NO2)+n(NO)=0.05 mol,即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n(Cu)=1.92 g64 g/mol=0.03 mol,则生成n[Cu(NO3)2]=0.03 mol,可知表现酸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2=0.06 mo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0.06 mol=0.11 mol.【答案】 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计52分)13.(13分)(2016·上海高一检测)如图是甲、乙两位同学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写出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甲烧瓶内有红棕色气体的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实验装置乙进行实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2+的浓度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________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