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表面形态》参考课件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表面形态》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表面形态》

许多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地区 位于平原地貌,支持着丰富的 生态系统。
河流和水边生物
平原地貌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河 流和河口地区,提供了丰富的 水边生物和生物多样性。
山地地貌
特点 陡峭的山脉和峡谷 丰富的矿产资源 保护了生态系统
意义 提供了壮丽的风景和旅游资源 为矿业开发和能源需求提供了机会 山地地区常常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地球科学的重要领域
通过研究地球表面形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地球的演变和人类的生活环境。
地球表面形态的魅力
地球表面形态以其壮丽的山脉、广袤的平原和壮观的海滩吸引着人们。探索地球的奇迹和美丽,享受大 自然的魅力。
平原地貌
农田和农业
平原地貌提供了广阔的耕地, 适合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生产。
草原和生态系统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表面 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包括平原地貌、山地地貌、高原地貌、盆地地貌和丘陵地貌。 了解这些地貌对我们理解地球的表面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表面形态的定义
1 平原地貌
广阔平坦的地形,主要 由河流和海洋沉积物形 成。
2 山地地貌
高高的山脉和陡峭的斜 坡,形成于地壳运动和 岩石抬升的过程中。
高原地貌
地理分布
•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 大的高原地区
• 阿尔蒂金山脉:欧洲 的高原地貌
• 不丹高原:亚洲的高 原地貌
地形特点
• 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 草原、森林和湖泊等
多样的生态系统 • 重要的水源和水资源
人类活动
• 交通、农牧业和旅游 等经济活动
• 独特的文化和民俗传统 • 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和
3
能源开发
高原地貌和盆地地貌中的地下资源, 如煤炭和石油,对能源开发具有重要 意义。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2 地球的表面|苏教版 (共18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2 地球的表面|苏教版 (共18张PPT)

人类对地球面貌测绘技术的发展简况: 20世纪70年代以前,以航空拍摄为主。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
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 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
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利用先进的卫星拍摄
技术,将地形表面的形态数字化。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地球的表面
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山 地 海洋与岛屿 高 原
丘 陵
平 原
地球上除了这些美丽的风景还有什么样子的地方?
盆 地
峡 谷沙漠绿洲来自湖 泊沙漠请同学们说一说:
地球的表面是怎样的?
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主要有哪些地形?
地球的表面形态复杂,主要有:
典 型
峡谷: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请同学们了解一下地形图上各种颜色的意义。
普通地图用的就是著名的四色原理,并无含义。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颜色的深浅与高度(深度)相对应,成正比。 蓝色:江、河、湖、海 绿色:平原、丘陵 黄色、棕色:高原、山脉、沙漠
实践探究活动
1.按照课本第18页的要求,制作地表模型沙盘。 2.按照课本第18页的要求,画出地形轮廓。
高 原
山 地
盆 地
平 原
丘 陵
湖 泊
海洋与岛屿
沙漠和绿洲
我国地形复杂,世界五大地形 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都有。 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各种地形的主要特点。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平 原:低平而宽广
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优质课件(共34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优质课件(共34张ppt)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褶皱形 成初期: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外力侵 蚀以后: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背斜:岩层两翼新,中间老。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向斜:岩层两翼老,中间新。
褶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外力侵蚀后
背斜 岩层受

挤压弯 曲变形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 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内 部地壳活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 剧烈 3、板块之间的两种关系:相互挤压碰 撞(消亡边界);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 (生长边界)
乙 甲
1、图中背斜为 A ,向斜为 B , 地垒为 D ,
地堑为 C 。(填代号) 2、甲乙两处,有可能找到石油的是 甲 ,
地下水丰富的是 乙 。
甲处为背斜,结构
3、如果修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稳定,不易储水
处,原因是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5秒
4.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④

向斜
岩层上拱, 两翼新, 中间老
岩层向下 弯曲,两 翼老,中 间新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背斜山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向斜谷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向斜山
背斜谷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时2)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时2)
第二节:地质构造与地表形 态
江津第二中学校 马超
地壳运动在地层留下的“痕迹”---地质构造
断层
褶皱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 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1. 褶皱与地表形态
2. 断层与地表形态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铁路隧道。 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水库坝址选择点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 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 河流、泉。
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 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 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背斜 隧洞的良好选址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 泉水、湖泊分布地 断层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 等的回避处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褶 皱 ↓
成 因
思考: 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挤压、拉张)
2)岩层受力后,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分别会形 成什么构造?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参考: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最可 靠
A
B
C
D
E
立体褶皱图
岩层形态新老关系
地形 只受内力
背斜山
背 斜
褶 向 皱 斜
中间老 两翼新 中间新 两翼老
倒置地形 内外力共同作 用 背斜谷 向斜山
向斜谷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流水地貌)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课件(第2课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流水地貌)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课件(第2课时)

表所示: 示意图和位置
地貌特点
形成
冲积扇
河流携带大量泥 以谷口为顶点成扇
沙流出山口,坡 形,冲积扇顶端到
度降低、流速降 边缘,堆积物颗粒
低,泥沙等沉积 由粗到细
而成
示意图和位置
河漫滩 平原
地貌特点 地势平坦、宽广
形成 河流在凸岸堆 积,形成水下堆 积体,堆积体面 积增大露出水面 形成河漫滩
示意图和位置
【核心考点突破】 1.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经历了由沟谷到 V 形河谷、再到槽 形河谷的过程。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形式与河谷形 态不同。如下图所示:
河谷类型
河流作用
河谷形态
V 形河谷
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发育 深、狭窄,谷壁陡峭,
初期,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 横剖面呈 V 形
四、滑坡和泥石流 在_流__水__侵__蚀__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 急,在遭遇暴雨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1.滑坡
(1)定义: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__滑__动__面___整体
滑动的现象。
①掩埋农田和村庄 ②阻断道路等基础设施 (2)危害③淤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④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滑坡工程措施
泥石流
山地沟谷中含有的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 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读图分析泥石流 的形成条件?
1、表层有大量松散 固体碎屑物质堆积 2、降水、河流等流
水动力作用 3、具有一定坡度的沟

泥石流形成的三个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形地成形区陡峻;在地貌上 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 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流生通长区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 物质的集中;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堆积区的地形为 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从而便堆于积堆区积。 2、物质来源:地质构造复杂、,地震等构造活动强烈地区,地表 岩石破碎;岩石性质,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 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开山采矿、 采石弃渣水等。 3、水源条件:水既是其组成部分优势发生的动力来源,其中包括 暴雨冰雪融水、水库溃决水体等。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地壳板块之间 的相互碰撞、俯冲和漂移等现象

板块运动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 要驱动力之一,因为板块之间的 相互作用会导致地壳不稳定和破
裂。
地震和火山喷发常常在板块边界 附近发生,因为这里是地壳最薄 弱的地方,也是地壳板块相互挤
压或分离的区域。
05
地球的演变
地球的形成
地球的形成
地球的早期生命
地震释放的能量以波 的形式传播,导致地 面震动、建筑物倒塌 和破坏。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气 体和碎屑通过地壳的裂缝或破 口喷出的现象。
火山喷发可以形成火山灰、熔 岩流和火山弹等物质,对周围 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火山喷发的频率和规模受地球 板块运动和地壳构造等因素的 影响。
板块运动对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影响
地幔
01
02
03
定义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占据 地球体积的约84%。
组成
地幔主要由硅、镁、氧等 元素构成的岩石构成,温 度高达1000-3000摄氏度 。
特点
地幔中的岩石处于高温高 压状态,流动性较强,是 地球内部热量传递的主要 介质。
外核
定义
外核是地球的外层,位于 地幔之下,内核之上。
组成
外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 元素构成,形态类似于液 态。
丘陵
总结词
指地势较高、起伏较大的地貌。
详细描述
丘陵是一种过渡性的地貌类型,通常具有较高的海拔和起伏较大的地形。它们 的地势较高,但比山地较低,坡度较缓。丘陵的形成通常是由于风化和侵蚀作 用,是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独特类型。
高原
总结词
指地面广阔、起伏较小、相对较高的地 貌。
VS

《风成地貌》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

《风成地貌》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3 风沙在活动过程中往往破坏建筑物影响当地人民正 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必须采取防治措施。
·风蚀作用-吹蚀作用
·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 用。 ·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吹蚀作用是指风力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者基 岩上的风化产物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的作用。 吹蚀作用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植被稀少的沙 漠、海滩、湖岸、古河道等地区。 ·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造成地面的破 坏,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 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磨蚀,造成地面物体的破 坏。 ·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叫做风蚀地貌, 有风蚀蘑菇、风蚀壁龛、风蚀柱等。
·拓展:沙丘的形成条件
小组讨论,课下作业
沙丘的形态与风向密切相关,以新月形沙丘为例。描述沙丘的形态特点,并说明在野 外怎样利用沙丘形态来判断当地的主导风向?
·风沙活动的危害-例:沙尘暴
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破坏建筑物、降 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使 当地的人民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 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必须采取针 对性的防沙措施,对相关对象进行保护。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
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实的岩石,遭受风蚀后呈现 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形态。
·风蚀地貌-风蚀壁龛
·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出蜂窝形态。
风蚀地貌-雅丹地貌
“雅丹”来自维吾尔语“雅尔当”,原意为 “陡壁的小丘”,现在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 地貌。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 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 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 貌组合。雅丹地貌最初命名于我国新疆罗布泊 地区。有些雅丹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 “魔鬼城”在世界其他干旱地区也有类似的地貌 分布。

小学科学 五年级科学上册2.1课 地球的表面(课件)(共25张PPT)

小学科学  五年级科学上册2.1课  地球的表面(课件)(共25张PPT)

探索
探索
探索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探索
我们来比赛描述一下。
探索
(3)把每幅图的地形特点及对主要形成 原因的猜测填写在记录表中。
探索
观察到到地形特点 猜测主要形成原因
弯曲的岩层(位于香港地质公园内) 岩层弯曲、断裂 岩层受力发生弯曲
长白山天池 敦煌雅丹地貌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聚焦
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地球现有的面貌是 本来就有的吗?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了现在的样 子?
聚焦
水蓝色,还想有 变化,不知道为
何会改变。
探索
1.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探索
地球表面并不是平坦光滑的,主要分 为陆地和海洋,它的一部分被水淹没 着,成为海洋,世界海洋面积约为 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71%; 另一部分露出水面,形成陆地,地球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 面积29%。
探索
我居住在平原地区。 小伙伴们,你们住在 哪里呢?
探索
我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 大,因此地形地貌复杂。 在中国 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 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 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 的大小盆地。
探索
(2)观察下面几幅图片呈现出的地形地 貌,描述它们的特点。
A.地球的内部是静止的 B.河流的沉积填平了地表的一些低洼地方 C.地球内部的运动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剧烈变化
2.C )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表面千沟万壑,支离
破碎。 A.云贵高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3(A)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2)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2)

背斜: 中间 老两 翼新
向斜: 中间新 两翼老
褶皱
形态
岩层新老 未侵蚀前 被侵蚀后
岩层向 中间老 背斜 背斜 上隆起 两翼新 成山
岩层向 中间新 向斜 向斜 下凹陷 两翼老 成谷
背斜 成谷
向斜 成山
2.断层与地表形态
(1)断层的成因与形态
★成因: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断裂形成。
★形态:包括两种基本形态—地垒和地堑
褶皱形成示意图
背斜
向斜
(2)褶皱与地表形态
★未侵蚀前: 以内力作用为主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2)褶皱与地表形态
★被侵蚀后: 以外力作用为主
背斜成谷
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顶部受张 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
向斜成山
向斜成山原因:向斜 槽部受挤压力,岩性 坚硬,不易被侵蚀。
(3)判断背斜、向斜主要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断层
铁路、公路、桥 梁、水库等的回 避处
(三)火山、地震与地表形态
火 山 ↓ 地 表 形 态ຫໍສະໝຸດ (三)火山、地震与地表形态
地 震 ↓ 地 表 形 态
洞口九中
1 2 3
谭东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湖南邵阳 洞口九中 谭东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 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 1.褶皱与地表形态 (1)褶皱的成因与形态 ★成因: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 ★形态:包括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中间向上隆起 向斜:中间向下凹陷
陡峭的断层面: 悬崖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课时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课时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 削高填低,使地表 形成高山和盆地 趋于平坦
相互联系,同时进行,一般内力 作用起主导作用。
岩浆活动 内力作用
褶皱
地质构造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地 壳 变 化
地 质 作 用
风化
侵蚀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外力作用
搬运 堆积
固结成岩
图 表 总 结
湘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三.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对 地貌的影响
1.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关系
风化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侵蚀作用
固结成岩
花岗岩风化作用
2.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
外力 地貌
侵蚀 地貌
流水作用 崎岖地表 沟谷 峡谷 瀑布 V型谷 冲积平原 三角洲 冲积扇
人 类 活 动
5.外力作用→塑造过程
风化侵 蚀产物
外力作用
因素变化
物质在 地表沉 积
形成侵蚀-堆积地形
6.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地质作用 项目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内外力作 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 动、变质作用、地 震等
外力作用
太阳能、重力能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流水的侵蚀、沉积
冲积扇 三角洲
在沙漠,冲积扇边 缘往往形成绿洲。
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 麓、祁连山北部山麓有较大面积 的冲积扇。
流水堆积地貌





河 流 冲 积 平 原
恒河三角洲
上海崇明岛
崇明岛从形成至今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了,唐代(618年)涨 露出水面,五代设镇,宋代设 场,元代建州,明清以来设县, 1958年12月划归上海市。由于 长江大量泥沙淤积,崇明岛的 土地东、西两端淤涨很快,以 每年143米的速度向东海延伸。 近 400年 来 ,崇明岛经历 了多次沧桑之变和迁移。仅 1583年以前,崇明县城就搬迁 了5次。直到现代,崇明岛也是 不稳定的,长江口北支水道逐 渐变窄变浅,也许将来崇明岛 会与苏北平原连在一起。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共17张PPT)优秀课件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共17张PPT)优秀课件

沉积 河口三角洲 、冲积平原
风力作用
侵蚀 风蚀洼地、风蚀蘑菇、花岗岩地貌等
沉积 沙丘、沙垄等
Go on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修筑梯田
在山区延等高线修筑梯田 一般坡度较小
填海造田
陆地面积变大
小结
小结
碰撞 板块运动与 宏观地形 相离
高山、高原 裂谷、海洋
内力作用
地质构造与地 褶皱 表形态
背斜 中老边新 向斜 中新边老
干旱、 半干旱地 区
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修筑梯田 在缓坡沿等高线修筑 填海造陆 陆地面积变大
既可扩大耕地面积 又可保持水土
云贵高原的梯田
澳门的海上跑马场
荷兰围海造陆 迪拜的“人工棕榈岛”
温州半岛工程
外力作用
冲刷侵蚀 沟壑、坡面破碎、陡崖
侵蚀
如:丹霞地貌、黄土高原
流水作用
溶蚀
溶洞、石林、地下河等 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形)
还是不合理的?

缓坡梯田


陡坡梯田

修建水库
封山育林
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

填海造陆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外力 流水
风力
侵蚀地形
黄土沟壑 河床加宽加深 喀斯特地形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沉积地形 冲积扇、冲积平 原、三角洲 石钟乳、石笋、 石柱 沙丘、沙垄、 黄土沉积
主要分布地区
湿润、 半湿润地区
火山、地震 断层 地垒、地堑
顺地形 山 逆地形 谷 顺地形 谷
逆地形 山
流水作用 侵蚀 沟壑、溶岩地貌、丹霞地貌等
外力作用
沉 风力作用 沉积 沙丘、沙垄等

地理课件:地球表面形态2

地理课件:地球表面形态2

背斜易成谷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 侵蚀成谷 向斜易成山的原因: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石坚硬,抗侵蚀 能力强,易成山地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地质构造 原因或依据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储油、储气 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采石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 自流井分布 泉水、湖泊分布地, 河谷发育 顶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底部低凹,承受静水压力,易 汇集水流 断层线岩石破碎, 岩隙易被蚀 为洼地,水流易汇集 实践意义
海岭
海沟
火山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板 块 构 造 形成的 学 地形 说
主要观点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 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张裂区
(生长边界)
海上——海洋、海岭 陆上——裂谷、断层 海上—海沟
相撞 挤压区
(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与 大陆板块: 交界处—岛弧 陆上—海岸山脉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
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 非洲板块内部张裂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 非洲、亚欧背斜 向斜 1 2 3 褶皱 形 成初期 ,由 于岩层受侵 蚀很小,背斜 形成山, 向 斜形成谷
地球表面形态
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
平坦的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
比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影响 关系
内力作 用
外力作 用
地壳活动 使地表变 地球上的各 岩浆活动 得高低不 种地表形态, 地球内部 是内力作用 地震 平 和外力作用 风化 共同作用的 侵蚀 结果,其中 太阳能 使地表 搬运 重力能 趋于平坦 内力作用起 沉积 主导作用 固结成岩

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

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

11
阿尔卑斯山
5、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哪两个板块的运动有关? 6、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精选PPT课件
12
日本海沟 马里亚那海沟 菲律宾海沟


第 斯

活动3:说说下列地形是怎么形成的? (阿尔卑斯山,南美安第斯山,太平洋西部岛屿,东
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马里亚纳海沟)
精选PPT课件
珠穆朗玛峰
井冈山
汾河谷地
吐鲁番盆地
精选PPT课件
32
瞿塘峡
美”是桂林“四绝”。
桂林山水
精选PPT课件
34
活动:探究1: 假如你们是地质学家,从事石油勘探和地下
水寻找等方面的工作,请你解释说明储油和储水 分别是哪种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
背斜——储油、气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注:按褶皱的基本形态分,这种理想的储油 构造是背斜能保存大量石油的主要原因是背 斜岩层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的挥 发,使油气富集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使地表高低起伏 使地表趋于平缓
内外力作 用的关系
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 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活动比较 剧烈,多火山、地震。
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抗侵蚀
能力较强,反而成为山岭。
精选PPT课件
24
(2)断层与地貌
①概念 (flash)
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 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 破裂

公开课课件-《地球表面形态》

公开课课件-《地球表面形态》

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的 太阳能
内外力共同作用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震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主要观点 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 分割成六大板块,大的板块又分为小的板块。 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 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 跃,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此。 ④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形成地球 表面的基本面貌。
A.挤压隆起 C.岩浆喷出
B.断裂上升 D.冰川沉积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如 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成盆 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 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华山西峰
吐鲁番盆地
两大火山地震带
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外力共同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临城中学 李丽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
⑴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⑵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⑶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①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宏观地形的形 成; ②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
分类
内力 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地震的影像或文字资 料,整理火山和地震会对地表形态产生什么影 响,并以报告形式呈现出来。
下图为某岛屿地质地貌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处属于( B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熔再生 ① ____________ 冷却、凝固 ② ____________
③ 侵蚀、搬运、沉积 ____________ ④ 侵蚀、搬运、沉积 ____________ 变质作用 ⑤ ____________
变质岩 岩浆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岩浆岩 沉积岩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岩浆岩
重融再生
冷 却 凝 固
岩浆

质 外力作用


沉积岩
变质岩
1
读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沉积岩 D
岩浆岩 C

变质岩 A
② 岩浆 B
3、在A、C、D三大 类岩石中,可找到化 D 石的是____________ 4、图中数字所表示过 程的含义是:
④ ⑤

1、填出方框内字母代表的物质名称: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采石:选择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11
12
地震是指岩石圈 在内力作用下突 然发生破裂,地 球内能以地震波 的形式强烈释放 出来,从而引起 一定范围内地面 震动的现象。
13
1. 世界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我 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2. 世界的火山主要分布在哪里?与地震的 14 分布有何异同?
2、在A、C、D三大类岩石中各举出 一个实例填在横线上:
大理岩 花岗岩 石灰岩 A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变质作用 ⑥ ____________
2
第二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
雄 伟 角洲(太湖平原)
5
6
1. 喜马拉雅山、长江三角洲、台湾海 峡是如何形成的? 2. 什么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都必须 经过漫长的时期吗?
8
岩层形态新老关系
背 斜 褶 向 皱 斜 内老 外新 内新 外老

背斜山 向斜谷

背斜谷 (外力) 向斜山 (外力)
断层
1. 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华 山北坡大断崖) 2. 块状山:华山、庐山、泰山 3. 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 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沟谷河流
9
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铁路隧道。 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水库坝址选择点
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局部图,据图回答:
褶皱 (1)从地质构造分析,此地区为 ____________ 。由 图可看出,岩层弯曲度越来越大,从作用力大小的角 正北 度分析,来自____________ 方向的力较大。 (2)当地群众想在A或B处找地下水,你认为应该在 ____ A 处找,理由是 向斜构造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
成地下水,故有利于地下水补给。
(3)某采石场要选采石点,此采石点应选在A或B中 的 ___ B 处,理由是 如在向斜部位,石质坚实,施工难度大,
在背斜部位开采石方,施工容易,节省开采时间,减少劳动强度, 15 最主要的是降低开采成本,可节约用石方者的工程资金。
科学家经过对当今世界上最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 的考察和精密测量,发现它在2500万年以前还是 一片汪洋大海,科学家还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 许多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而且还发 现喜马拉雅山现在还在不断地升高(上升的速度 是每年18.5毫米)。这个例子说明海洋能够变成 陆地,其实陆地也可能变成海洋,如台湾海峡过去 是陆地,后来因地壳下陷,两边海水涌入,形成海 峡.据考证,现在台湾海峡的底部也保留着古河道 的痕迹,说明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 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 用。
3. 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哪几 类?其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有哪些?对地 表有什么影响? 4.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地球面貌的 形成过程中哪个居主导地位?
7
断层
褶皱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 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 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 河流、泉。
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 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 10 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石油、天然气: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地下水:储存于向斜构造盆地中;
有断层的地方
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16
分类
能量 来源
表现 形式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使地表隆起或 凹陷,形成高 山和盆地
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 内力 的热能 岩浆活动 作用 变质作用
外力 作用
风化、侵蚀、削高填低,使 太阳能 搬运、堆积 地表趋于平坦 重力能 固结成岩
内力作用居主导地位,外力作用程度和强度 17 受内力作用影响。
18
更多教学资源下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