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第4章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的模式识别原理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的模式识别原理一、引言数字图像处理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各种操作的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已经广泛应用在医学、物理、工程、计算机视觉等领域。
模式识别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用于在图像中寻找和识别特定的模式或对象。
二、模式识别原理模式识别是指通过分析输入数据的特征来识别数据所属的类别。
在数字图像处理中,模式识别的目标是寻找和识别图像中的特定模式或对象。
模式识别可以分为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两种。
监督学习的原理是根据已知类别的训练样本来创建模型,并将模型用于分类新的数据。
监督学习通常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和耗时的训练过程。
非监督学习则是通过分析数据的分布和结构来自动发现其中的模式,不需要事先标注数据。
常见的模式识别算法有$k$-均值聚类、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定义离散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来描述数据的贝叶斯分类等。
三、数字图像处理中的模式识别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模式识别应用广泛,以下举几个例子。
1. 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是模式识别的一个重要应用,其主要思想是将特定的人脸与未知人脸进行比较,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同一人。
该技术在安全、身份验证和人脸检索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 医学影像分析医学影像分析是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应用之一,其主要应用于在医学影像中自动识别和定位病变。
例如,在CT扫描中自动检测肿瘤或在MRI扫描中检测脑出血等。
3. 目标跟踪目标跟踪是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应用之一,其主要用于在视频中跟踪特定的目标。
例如,在安防监控中跟踪犯罪嫌疑人或在自动驾驶中跟踪其他车辆等。
四、总结数字图像处理中的模式识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医学、物理、工程、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相互关联。
未来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是机器视觉、模式识别、医学图像处理等的基础,本课程为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课程。
课程内容广泛涵盖了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图像采样和量化、图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直方图、图像色彩空间、图像分割、图像形态学、图像频域处理、图像分割、图像降噪与图像复原、特征提取与识别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解决图像处理应用问题的能力,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1.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并通过查阅资
料掌握理解相关新技术,对检测系统及处理流程进行创新性设计;
2.能够知晓工程领域中涉及到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理解其适用场合、检测对
象及条件的限制,能根据给定的目标要求,针对工业检测中的工程问题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技术和编程,进行仿真和分析;
3.能够知晓工程领域中所涉及的现代工具适用原理及方法,根据原理分析和仿
真结果,进行方案比选,确定设计方案,具有检测算法的设计能力;
4.通过校内外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了解数字图像处理发展趋势,提高解决复
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四、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六、教材及参考书。
模式识别课程教学大纲.doc
《模式识别》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10441课程名称:模式识别英文名称:pattern recognition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总学时54学分:3适用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考核方式:考查(开卷)先修课程: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数字图像处理二、课程简介模式识别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式识别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它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很多技术领域中得到广泛的重视,推动了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扩大了计算机应用的可能性。
几十年来模式识别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在很多地方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但是,由于模式识别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问题,现有的理论和方法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发展。
《模式识别》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某些物理现象进行分类,在错误概率最小的条件下,使识别的结果尽量与事物相符。
模式识别的原理和方法在医学、军事等众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统计模式识别和结构模式识别基本原理和方法。
为将来继续深入学习或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Pattern recognition》is a course about classification of physical phenomenon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the result should best match the real matt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east probability. The theory of pattern recognition is widely used, including medicine, military affairs, etc. and it is also the base of computer speciality and other related specialit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一综合性学科,同时又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
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
数字图像处理(MATLAB版)实验指导书(试用版)本实验指导书配合教材和课堂笔记中的例题使用姚天曙编写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2009年4月试行目录实验一、数字图像获取和格式转换 2 实验二、图像亮度变换和空间滤波 6 实验三、频域处理7 实验四、图像复原9 实验五、彩色图像处理10 实验六、图像压缩11 实验七、图像分割13 教材与参考文献14《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数字图像获取和格式转换一、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级机、电脑摄像头等数字化设备以及计算机获取数字图像的方法;2修改图像的存储格式;并比较不同压缩格式图像的数据量的大小。
二、实验原理数字图像获取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有x、y方向的分辨率、色彩分辨率(色彩位数)、扫描幅面和接口方式等。
各类设备都标明了它的光学分辨率和最大分辨率。
分辨率的单位是dpi,dpi是英文Dot Per Inch的缩写,意思是每英寸的像素点数。
扫描仪扫描图像的步骤是:首先将欲扫描的原稿正面朝下铺在扫描仪的玻璃板上,原稿可以是文字稿件或者图纸照片;然后启动扫描仪驱动程序后,安装在扫描仪内部的可移动光源开始扫描原稿。
为了均匀照亮稿件,扫描仪光源为长条形,并沿y方向扫过整个原稿;照射到原稿上的光线经反射后穿过一个很窄的缝隙,形成沿x方向的光带,又经过一组反光镜,由光学透镜聚焦并进入分光镜,经过棱镜和红绿蓝三色滤色镜得到的RGB三条彩色光带分别照到各自的CCD上,CCD将RGB光带转变为模拟电子信号,此信号又被A/D变换器转变为数字电子信号。
至此,反映原稿图像的光信号转变为计算机能够接受的二进制数字电子信号,最后通过串行或者并行等接口送至计算机。
扫描仪每扫一行就得到原稿x方向一行的图像信息,随着沿y方向的移动,在计算机内部逐步形成原稿的全图。
扫描仪工作原理见图1.1。
图1.1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在扫描仪的工作过程中,有两个元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个是CCD,它将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另一个是A/D变换器,它将模拟电信号变为数字电信号。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理论课程)◆课程编号:130128◆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Image Processing◆课程类型:☐通识通修☐通识通选☐学科必修√学科选修☐跨学科选修☐专业核心√专业选修(学术研究)☐专业选修(就业创业)◆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四年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气信息类)◆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总学分:2◆总学时:34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数字图像处理时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图像通信,多媒体技术等学科的基础,是一门涉及多领域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系统地了解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数字图像形成的原理,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了解与各种处理技术相关的应用领域。
为学生今后从事数字图像信息处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以多媒体课件为主导)和课下上机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采用以BTEC(Business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模式为主,以TBL(task-based learning)任务型模式为辅的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用任务引导学习,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个人潜能的开发,考核以平时的课业、表现、出勤、学习态度和最后的考试共同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重点是第4章图像增强、第6章图像复原、第7章图像分割;(二)教学难点难点是第3章图像变换和第6章图像复原。
四、学时分配计划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1.《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刘直芳、王运琼、朱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R. C. Gonzalez和R. E. Woods(美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二)教学参考书1.《图像工程(上册):图像处理》,章毓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图像工程(中册):图像分析》,章毓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数字图像处理学》,阮秋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数字图像处理》,陈天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数字图像处理》,姚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类型】√考试☐考查【考核方式】☐开卷(Open-Book)√闭卷(Close-Book)☐项目报告/论文☐其它:(填写具体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40)%,考试成绩占(70-60)%七、课程内容概述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数字图像图像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应用领域。
图像处理软件的基础介绍
图像处理软件的基础介绍第一章:图像处理软件的概述图像处理软件是指通过计算机和数字图像处理的原理,实现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和编辑的专业软件。
它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医学影像、工业检测、广告设计等。
本章将介绍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第二章: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图像处理软件具备多种基本功能,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增强、图像滤波、图像分割、图像量化等。
图像采集是指通过扫描或摄像设备将实际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图像增强是通过调整亮度、对比度和色彩等参数,提升图像的质量;图像滤波是消除图像中的噪声和干扰;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分成若干个区域,以便进一步处理;图像量化是通过减少图像中的颜色数目,以降低存储和传输的成本。
本章将详细介绍这些基本功能的原理和应用。
第三章:图像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除了基本功能,图像处理软件还具备一些高级功能,如图像识别和图像重建。
图像识别是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图像中的特定物体或场景,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图像重建是通过图像处理算法,从模糊、噪声严重的图像中恢复出清晰可辨的图像。
这些高级功能需要较强的算法和计算能力,本章将介绍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第四章:图像处理软件的算法和技术图像处理软件的核心是各种算法和技术,包括数字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模式识别等。
数字图像处理涉及傅里叶变换、滤波器设计、边缘检测等基础算法;图像分析包括特征提取、形态学分析等技术;模式识别则使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实现对图像中目标的识别与分类。
本章将详细介绍这些算法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第五章:图像处理软件的应用领域图像处理软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医学影像领域,它能够辅助医生进行病灶检测和诊断;工业检测领域,它能够在自动化生产线上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广告设计领域,它能够对图像进行创意编辑和修饰。
本章将分别介绍图像处理软件在医学影像、工业检测和广告设计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第六章:图像处理软件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图像处理软件也在不断更新和演进。
《模式识别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模式识别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编号:英文名称: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教研室总学时:32学分:2.0考核形式:考查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读方式:必修教学目的:模式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并且能掌握在大量的模式样本中获取有用信息的原理和算法,通过课外上机练习,学会编写模式识别的算法程序,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了解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为将来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
它与数字图像处理课可并开。
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应用于相关课题的毕业设计中,并可为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深入学习模式识别理论和从事模式识别方向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由于本课程的目标是侧重在应用模式识别技术,因此在学习内容上侧重基本概念的讲解,辅以必要的数学推导,使学生能掌握模式识别技术中最基本的概念,以及最基本的处理问题方法。
本课程安排了一些习题,以便学生能通过做练习与实验进一步掌握课堂知识,学习了本课程后,大部分学生能处理一些简单模式识别问题,如设计获取信息的手段,选择要识别事物的描述方法以及进行分类器设计。
第一部分模式识别及应用概述教学重点:模式识别的概念。
教学难点:模式识别的概念。
教学要点及要求:理解模式识别系统,模式识别的应用;掌握模式识别的概念。
第二部分统计模式识别——概率分类法教学重点:概率分类的判别标准。
教学难点:概率分类的判别标准,正态密度及其判别函数。
教学要点及要求:了解密度函数的估计;理解正态密度及其判别函数:(1)正态密度函数,(2)正态分布样品的判别函数;掌握概率分类的判别标准:(1)Bayes法则,(2)Bayes风险,(3)基于Bayes法则的分类器,(4)最小最大决策,(5)Neyman-pearson决策。
数字图像处理学习笔记
★图像:图像是对客观存在的物体的一种相似性的、生动的写真或描述。
★数字图像:空间坐标和亮度(或)色彩都不是连续的、用离散数字(一般用整数)表示的图像,可用矩阵或数组描述★模拟图像:空间坐标和亮度(或)色彩都是连续变化的图像,可用连续函数表示·图像处理:对图像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系列操作,从而获得某种预期结果的技术。
它是研究图像的获取、传输、存储,变换、显示、理解与综合利用的一门崭新学科★消色物体:指黑、白、灰色物体,它对照明光线具有非选择吸收的特性,即光线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被吸收的各种波长的入射光是等量的·两种以上有色光同时照在消色物体上时,物体颜色呈加色法效应★有色物体:对照明光线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即光线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各种波长的入射光不等量的被吸收·当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呈减色法效应★图像对比度:通俗地讲,就是亮暗的对比程度。
对比度通常表现了图像画质的清晰程度。
对比度= 最大亮度/ 最小亮度相对对比度= (最大亮度–最小亮度)/ 最小亮度·图像噪声:妨碍人的视觉器官或系统传感器对所接收的图像信息进行理解或分析的各种因素。
一般是不可预测的随机信号·特征空间:把从图像提取的m个特征量y1,y 2,…,y m,用m维的向量Y=[y1 y2…y m]t表示称为特征向量。
另外,对应于各特征量的m维空间叫做特征空间。
★图像数字化:将一幅画面转化成计算机能处理的形式——数字图像的过程。
它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
像素的位置和灰度就是像素的属性。
★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形变成离散点的操作称作采样,采样间隔和采样孔径的大小是两个很重要的参数·采样孔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采样间隔:有缝、无缝、重叠★量化:将想素灰度转化成离散的整数值的过程叫量化·灰度级:表示像素明暗程度的整数称为像素的灰度级·灰度级数G:一幅数字图像中不同灰度级的个数;·数字图像根据灰度级数的差异可分为:黑白图像(像素值为0或1)、灰度图像(灰度级数大于2)和彩色图像(RGB图像)。
数字图像处理(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3版
数字图像处理(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3版第一周绪论测试与作业1、图像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表示的?答案: 2D图像用f(x,y),3D图像用f(x,y,z)2、图像的数字化为什么会丢失信息?答案:采样和编码丢失数据3、8位图像的灰阶范围是多少?答案: 0 – 2554、下列哪一项不是二维图像的存储格式?答案: .dicom5、下列图像分类名称中,哪一项不是按图像传感器分类的?答案:伪彩图像6、什么是伪彩图像?答案: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用RGB索引表示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医学图像的有哪些?答案:紫外图像8、下列有关不同模态的图像叙述正确的是?答案:临床上不同模态的结合需求很高9、下列哪一项是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答案: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图像识别–图像建模10、什么是模式识别?答案:通过计算机用数学的方法来对不同模式进行自动处理和判读第三周图像的基础算法(2)测试与作业1、下列关于灰度直方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答案:灰度直方图与图像具有一一对应关系2、下列哪一项不是灰度直方图的特点答案:描述了每个像素在图像中的位置3、下列关于灰度直方图和图像面积叙述正确的是?答案:灰度直方图按横轴积分得到的值就是图像的面积4、下列关于灰度直方图的双峰性叙述错误的是?答案:根据双峰可以简单地找到最优二值化的值5、下列关于图像二值化叙述正确的是?答案:二值化后的图像只有两个灰阶6、下列哪一个不是求取最优二值化值的算法?答案: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7、下列二值化和灰度直方图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答案:通过灰度直方图可以知道二值化的最佳阈值8、下列关于Otsu算法中“类间方差(between-classes variance)”的描述错误的是?答案:类间方差达到最小的情况下即为最优二值化值9、下面哪些效果无法通过卷积实现?答案:把灰度图像彩色化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图像卷积运算的过程答案:将卷积核的值直接与其覆盖的像素灰度值相乘并累加作为卷积核中心当前覆盖点11、卷积运算中,下列一项处理图像边缘的像素点的方法是错误的?答案:在图像边缘进行卷积运算的时候,调整卷积核的大小12、使用图像卷积操作的除噪方法不包括下列的哪一项?答案:开闭运算13、下列哪个卷积核无法提取图像边缘?答案:14、下列哪一项不是ITK的实现特点?答案:仅支持Window平台15、下列关于VTK的描述错误的是?答案: VTK是用C++实现的,所以要使用VTK只能用C++来调用。
第4章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计算机中的颜色模式
位图模式
►位图模式的图像只有黑色与白色两种像素,每 个像素用1位二进制数表示,“0”表示黑色, “1”表示白色。 ►位图模式主要用于早期不能识别颜色和灰度的 设备,如果需要表示灰度,则需要通过点的抖 动来模拟。 ►位图模式通常用于文字识别。如果扫描需要使 用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识别的图像文件, 需将图像转化为位图模式。
第5页
图形与图像
项目 图形 图像
来源
图形是人们通过计算机设
计和构造出来的,来源于 主观
图像是通过摄像机或扫描仪等设备
输入的,来源于客观
目的
过程 用途 结构
构造出图形
给定几何参数,生成图形 设计、仿真、模拟 参数图、矢量图
图像处理是景物或图像的分析技术
研究如何从图像中提取物体的模型 模式识别、景物分析、计算机视觉 位图、点阵图
第13页
计算机中的颜色模式
Lab颜色模式
►分别用亮度或光亮度分量(Luminosity)和两个色度分 量(a、b)来表示颜色。 ►L表示亮度。 L的值域由0到100,L=50时,相当于 50%的黑。 ►a表示从洋红色至绿色的范围, b表示从黄色至蓝色的 范围, a和b的值域是由+127至-128。 ►Lab颜色模式可以表示的颜色最多,颜色更为明亮且与 光线和设备无关。 ►Lab颜色模式的处理速度与RGB颜色模式一样,是 CMYK颜色模式处理速度的数倍。
第19页
图像文件格式
BMP
► BMP是Bit Map的缩写,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标准图像文件 格式,能够被多种Windows应用程序支持。 ► 它采用位映射存储形式,支持RGB、索引色、灰度和位图颜色模 式。不采用其他任何压缩,所以BMP文件占用的空间很大。 ► 彩色图像存储为BMP格式时,每一个像素所占的位数可以是1bit、 4bit、8bit或24bit,相对应的颜色从黑白一直到真彩色。 ► 利用Windows的画图程序可以将图像存储成BMP格式的图像文件 ► 该格式结构较简单,每个文件只存放一幅图像。BMP文件存储数 据时,图像的扫描方式是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 ► 典型的BMP图像文件由三部分组成:位图文件头数据结构,它包 含BMP图像文件的类型、显示内容等信息;位图信息数据结构, 它包含有BMP图像的宽、高、压缩方法,以及定义颜色等信息。
数字图像处理考试复习资料
数字图像处理考试复习资料第⼀章:图像的概念: 图像是对客观存在的物体的⼀种相似性的、⽣动的写真或描述。
图像处理:对图像进⾏⼀系列操作,达到预期⽬的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的三个层次:(1)狭义的图像处理:(图像——图像的过程)指对图像进⾏各种操作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或进⾏压缩编码减少存储空间和传输时间等。
(2)图像识别与分析:(图像——数值或符号的过程)对图像中感兴趣的⽬标进⾏检测和测量,建⽴对图像的描述。
(3)图像理解:(图像——描述及解释)在图像处理与识别的基础上,基于⼈⼯智能和认知理论,研究图像中各⽬标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图像内容的含义加以理解以及对原来景观场景加以描述,从⽽指导和规划⾏动。
数字图像处理的特点:(1)精度⾼:对于⼀幅图像⽽⾔,数字化时不管是⽤4⽐特还是8⽐特和其它⽐特表⽰,只需改变计算机中程序的参数,处理⽅法不变。
所以从原理上讲不管对多⾼精度的数字图像进⾏处理都是可能的。
⽽在模拟图像处理中,要想使精度提⾼⼀个数量级,就必须对装置进⾏⼤幅度改进。
(2)再现性好:不管是什么数字图像,均⽤数组或数组集合表⽰。
在传送和复制图像时,只在计算机内部进⾏处理,这样数据就不会丢失或遭破坏,保持了完好的再现性。
⽽在模拟图像处理过程中,就会因为各种⼲扰因素⽽⽆法保持图像的再现性。
(3)通⽤性、灵活性强:不管是可视图像还是X光图像、热红外图像、超声波图像等不可见光图像,尽管这些图像⽣成体系中的设备规模和精度各不相同,但当把这些图像数字化后,对于计算机来说,都可同样进⾏处理,这就是计算机处理图像的通⽤性。
第⼆章图像数字化是将⼀幅画⾯转化成计算机能处理的形式——数字图像的过程。
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的操作称为采样。
采样间隔和采样孔径的⼤⼩是两个很重要的参数。
量化:将像素灰度转换成离散的整数值的过程叫量化。
⼀幅数字图像中不同灰度值的个数称为灰度级数,⽤G表⽰。
图像数字化⼀般采⽤均匀采样和均匀量化⽅式。
模式识别电子教材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一章引论1·1 概述1.1.1模式识别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确定一个样本的类别属性(模式类)的过程,即把某一样本归属于多个类型中的某个类型。
样本(Sample):一个具体的研究(客观)对象。
如患者,某人写的一个汉字,一幅图片等。
模式(Pattern):对客体(研究对象)特征的描述(定量的或结构的描述),是取自客观世界的某一样本的测量值的集合(或综合)。
特征(Features):能描述模式特性的量(测量值)。
在统计模式识别方法中,通常用一个矢量表示,称之为特征矢量,记为模式类(Class):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模式的集合。
1.1.2 模式识别系统⑴特征提取从模式空间中选择最有利于模式分类的量作为特征,压缩模式维数,以便于处理,减少消耗。
特征提取一般以分类中使用的某种判决规则为准则。
所提取的特征使在某种准则下的分类错误最少。
为此需要考虑特征之间的统计关系,选用适当的正交变换,才能提取出最有效的特征。
⑵特征选择特征选择同样需要某种分类准则,在该准则下选择对分类贡献较大的特征,删除贡献较小的那些特征。
⑶学习和训练根据已知类别的样本确定分类判决准则矫正特征提取选择方法等⑷分类识别分类是把特征空间划分成类型空间。
把未知类别属性的样本确定为类型空间里的某一类型。
分类错误率越小越好,分类错误率的分析和计算比较困难。
影响分类错误率的因数–分类方法–分类器设计–提取的特征–样本质量等1.1.3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㈠统计模式识别理论基础:概率论,数理统计主要方法:线性、非线性分类、Bayes决策、聚类分析主要优点:1)比较成熟2)能考虑干扰噪声等影响3)识别模式基元能力强主要缺点:1)对结构复杂的模式抽取特征困难2)不能反映模式的结构特征,难以描述模式的性质3)难以从整体角度考虑识别问题㈡句法模式识别模式描述方法:符号串,树,图模式判定:是一种语言,用一个文法表示一个类,m类就有m个文法,然后判定未知模式遵循哪一个文法。
模式识别-第四版Sergios Theodoridis
模式识别第四版Pattern Recognition Fourth EditionSergios Teodoridis / Konstantinos Koutroumbas第1章导论1.1 模式识别重要性1.2 特征、特征向量和分类器1.3 有监督、无监督和半监督学习1.4 MATLAB程序1.5 本书内容安排第2至10章有监督模式识别第2章估计未知概率密度函数的贝叶斯分类技术——重点关注:贝叶斯分类、最小距离、最近邻分类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贝叶斯网络。
第3章线性分类器的设计——均方理论的概率、偏差-方差、支持向量机(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s)、线性可分性感知器算法均方和最小二乘法理论第4章非线性分类器的设计——反射传播算法基本原理、Cover定理、径向基函数(RBF Radial Basis Function)网络、非线性支持向量机、决策树、联合分类器第5章特征选择(介绍现有的知名技术)——t检验、发散、Bhattacharrya距离、散布矩阵、(重点)两类的Fisher线性判别方法(Fisher’s linear discriminant method LDA)第6章如何利用正交变换进行特征提取——KL变换、奇异值分解、DFT\DCT\DST\Hadamard\Haar变换、离散小波变换、第7章图像和声音分类中的特征提取一阶和二阶统计特征以及行程长度方法第8章模板匹配动态规划和Viterbi算法(应用于语音识别),相关匹配和可变形模板匹配的基本原理第9章上下文相关分类隐马尔可夫模型,并应用于通信和语音识别第10章系统评估和半监督学习第11章至第16章无监督模式识别第2章基于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分类器2.1 引言模式识别系统中的分类器设计共三章,这是其中的第1章以特征值的统计概率为基础。
设计分类器是将未知类型的样本分类到最可能的类别中。
现在的任务是定义什么是“最可能”首先要完成的任务是条件概率的计算,而贝叶斯规则条件概率是非常有用的2.2 贝叶斯决策理论BAYES DECISION THEORY概率中的贝叶斯规则P(x)是x的概率密度函数贝叶斯分类规则bayes classification rule结论等价表示为:若先验概率相等,上式可表示为:错误率Pe的计算公式最小化分类错误率Minimizing the Classification Error Probability:要证明贝叶斯分类器在最小化分类错误率上是最优的the Bayesian classifier is optimal with respect to minimizing the classification error probability.最小平均风险Minimizing the Average Risk用惩罚Penalty来衡量每一个错误it is more appropriate to assign a penalty term to weigh each error2.3 判别函数和决策面下面的主要讨论在高斯密度函数的情况下,与贝叶斯分类决策面有关的情况。
数字图像处理- 高级数字图像处理
28
数字图像处理
29
积分图像的主要贡献是在以下两个方面提供了
快速块匹配算法,一是基于局域平均值的低通 滤波,二是基于子块均值的匹配误差函数。
基于局域平均值的低通滤波既可以用于简单块匹配, 又可以用于分级块匹配。 基于子块均值的匹配误差函数可以与其它快速局部 匹配误差函数相结合,只要将每个子块看作一个像 素,每个像素值就是子块均值,就好像用缩小后的 匹配块参与匹配误差计算一样。
其次,进行帧与帧之间的特征匹配。
数字图像处理
4
数字图像处理
5
数字图像处理
6
在图像序列中,前一帧图像的部分区域与后一
帧图像的部分区域之间的相关性可以用来进行 光流估算 通常情况下只是作为光流估算算法的一部分进 行使用,而不是作为单独的一个方法进行处理。 结合基于梯度的方法,基于相关性的光流可以 在图像的特征点处达到最好的条件满足。 可以在图像多尺度上使用相关性进行光流寻找, 以处理在图像序列中出现多个运动的情况。 更多的情况下,相关性被用于辅助进行图像特 征的匹配,或者是在特征被确定的情况下进行 图像运动的搜寻。
数字图像处理
40
数字图像处理
41
数字图像处理
42
数字图像处理
43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斑点检测(Blob
detection)是指一种视觉模块,用以检测图像 中比周围区域更亮或者更暗的点或者区域。 存在两种主要的斑点检测器:
基于导数表达式的微分方法; 基于局部亮度极值的方法。
LoG DoG
在块匹配的运动估算中,可以使用位移帧差(DFDDisplacement Frame Difference)的信噪比峰值 (PSNR-Peak Signal Noise Ratio)、二维运动场的 熵和匹配时间作为评价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分类的线性模型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研究了一类具有非常简单的解析和计算性能的回归模型,现在我们将讨论一个类似的分类模型来解决分类问题。
我们知道分类的目的是:取定一个输入向量x ,并把它指定到K 个离散类k C 中,这里K k ,,1 =。
在最常见的情况下,这些类是彼此不相交的,所以每一个输入向量被分配到一个且只一个类中。
因此可以把输入空间分割成许多决策区域,它们的边界被称为决策边界或决策表面。
在本章中,我们讨论分类的线性模型,这样意味着决策表面是输入向量x 的线性函数,因此,分类的线性模型是由D 维空间中的D-1维超平面确定的。
类可被线性决策表面精确分配的数据集称作线性可分的。
在回归问题中,目标变量t 就是实数组成的向量,而这些实数的值也是我们想要预测的。
在分类问题中,有很多种利用目标值来代表类标签的方法。
以概率模型为例,对于2类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二进制表示,这种方法是使用一个单一的目标变量{}1,0∈t ,当1t =的时候,它代表类1C ,当0t =时,它代表类2C 。
我们可以把t 的值解释为类是1C 的概率,且概率值只取极端值0和1。
对于2>K 的类,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取K 中之一的编码机制进行分类,其中t 是一个长度为K 的向量,因此如果这个类是j C ,那么t 中除j t 外的所有元素都是0,j t 值取1。
例如,假设我们有K =5个类,对于类2C 中的一个模式,我们可以得出目标向量:()T 00,0,1,0,t = (4.1)同样地,我们也可以把k t 的值解释为类是k C 的概率。
对于非概率模型,目标变量表示的替代选择有时被证明是方便的。
在第一章中,我们知道了有三种不同方法可以求解分类问题。
最简单的方法是构建一个判别式函数,它直接把每一个向量x 分配到特定的类中。
而一个更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推理阶段建立条件概率分布()|k p C x 的模型,然后再用这个分布来做出最佳决策。
就像在1.5.4节讨论的那样,通过把推理和决策分开,我们受益颇多。
这里我们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来确定条件概率()|k p C x ,一种是直接对它们建模,例如用参数模型来表示它们,然后用训练集来最优化这些参数。
另一种选择是,采取一种衍生的方法,对()|k p C x 给出的类条件密度进行建模,连同类的先验概率()k C p ,然后我们利用Bayes 理论来计算后验概率:()()()()||k k k p C p C p C p =x x x (4.2) 本章中,我们将讨论有关这三种方法的例子。
在第三章讨论的线性回归模型中,模型预测函数()w x ,y 是由参数w 的线性函数确定的。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这个模型对输入变量也是线性的,所以可取()T 0y w =+x w x 的形式 ,这样y 是一个实数。
然而,对于分类问题,我们想要预测离散类标签,或者更一般的是在(0,1)区间内的后验概率。
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研究该模型的推广形式,即用非线性函数()⋅f 来替代参数w 的线性函数,函数变为:()()T 0y f w =+x w x (4.3)在机器学习中,()⋅f 被称为是激活函数,而它的逆在统计学中被称为连接函数。
这些决策表面对应于()y =x 常量 ,所以T 0=w +w x 常量,因此决策表面是x 的线性函数,尽管函数()⋅f 是非线性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4.3)式描述的模型称为广义线性模型(McCullagh 和Nelder ,1989)。
然而,注意到与用于回归的模型相比,由于使用了非线性函数()⋅f ,它们的参数已经不再是线性的了。
这将导致比线性回归模型更复杂的解析和计算。
然而,这些模型仍然比我们在以后章节中学习的非线性模型要相对简单些。
如果像我们在第3章中讨论的回归模型一样,首先用基函数()x φ的向量对输入变量做一个固定的非线性变换,那么本章中讨论的算法将同样适用。
开始时,我们考虑在原始输入空间x 中直接分类,而在4.3节中,我们将会发现,选择一种与基函数有关的记法来与后续章节保持一致是很方便的。
4.1 判别式函数判别式是这样的一个函数:选定一个输入向量x ,并把它指定为K 个类中的一个,记为k C 。
本章中,我们仅关注线性判别式,即它们的决策表面是超平面。
为简化讨论,我们先考虑两个类的情况,然后再扩展到2K >个类的情况。
4.1.1 两个类一个线性判别式函数的最简单表示,是通过取输入向量的一个线性函数得到的,因此 ()T 0y w =+x w x (4.4)上式中w 被称为权值向量,0w 是一个偏差(不要与统计学中的偏差混淆),负的偏差是有时被称为阈值。
如果 ()0x >=y ,那么输入的向量x 被分配给类1C ,否则就被指定为类2C 。
因此,相应的决策边界由关系()0x =y 确定,关系()0x =y 对应D 维输入空间中的一个1D -维超平面。
现在考虑决策平面上的两个点A x 和B x 。
由于()()A B x x 0y y ==,我们有()T A B w x x 0-=,因此向量w 与决策平面上的每一个向量都正交,所以w 决定了决策平面的方向。
类似的,如果x 是决策平面上的一点,则()0x =y ,所以从原点到决策平面的距离是由下式计算出:T 0w =-w x w w(4.5)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偏差参数0w 决定了这个决策平面的位置,图4.1显示了这些性质,其中2D =。
图4.1 二维空间中线性判别式函数的几何特性图示。
图中,决策表面用红线表示,它与w 垂直,它从原点的位移是由偏差参数0w 决定的。
同时,一个点x 到决策平面的垂直距离是由()w x y 决定的。
此外,我们注意到()x y 的值给出了点x 到决策平面的垂直距离r 的广义测度。
鉴于此,考虑任意一点x ,且设⊥x 为x 在决策平面上的正交投影,得到:r ⊥=+w x x w(4.6)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T w ,再加上0w ,由式子()T 0y w =+x w x 和()T 00y w ⊥⊥=+=x w x ,我们得到:()y r =x w(4.7) 这个结果在图4.1中给出说明。
与第3章学习的线性回归模型一样,有时使用一种更紧凑的记法将显得更方便,它引入了一种附加的哑输入值10=x ,然后定义 0(,)w =w w 和 0(,)x =x x ,所以有: () T y =x w x (4.8)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表面是通过扩展的1D +维输入空间原点的D 维超平面。
4.1.2 多类现在将研究范围扩展到2K >个类的线性判别式。
我们可以视图对通过组合若干2-类判别式函数来构建一个K -类的判别式。
但是,这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困难(Duda 和Hart ,1973),正如我们将要讨论到的。
现在考虑使用1K -个分类器,其中每一个分类器都包括一个2-类问题,即把属于特定类k C 的点与不在此类中的点分离开来,这种分类器被称作为一对余分类器。
图4.2中左图显示了涉及到三个类的一个例子,这种方法导致会输入空间的区域分类不明确。
图4.2 我们试图从一组2-类判别式中构造出一个K -类判别式,但这会导致分类不明确的区域,如图中绿色区域所示。
左边的例子是用两个判别式函数区分出哪些是类k C 的点,哪些不是类k C 的点。
右边的例子使用了三个判别式函数,每一个都能分离出一对类:k C 和j C 。
一个替代性方案是引入()21-K K 个二进制判别式函数,每一个都对应所有可能的类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对一分类器。
每个点根据判别式函数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分类。
但是,这也会遇到不明确区域的问题,就像图4.2中右边图所显示的那样。
我们可以通过考虑一个包含有K 个线性函数的K -类判别式来避开这些困难,这里K 个线性函数的形式如下:()T0k k k y w =+x w x (4.9)然后对点x 进行分类:所有的k j ≠时,如果()()x x j k y y >,则x 属于类k C 。
因此, 类k C 和类j C 间的决策边界由()()x x j k y y =给出,且对应于由式 ()()T000k j k j w w -+-=w w x (4.10) 定义的一个1D -维超平面。
这与4.1.1节中讨论的2-类的决策边界有相同的形式,因此类似的几何性质也同样适用。
此类判别式的决策区域通常是单连通的,而且也是凸的。
鉴于此,考虑决策区域k R 内的两个点A x 和B x ,如图4.3所示。
在10≤≤λ 的情况下,A x 和B x 连线上的任意一点∧x 都能用下面的形式表示: ()A B1λλ=+-x x x (4.11) 其中01λ≤≤。
从判别式函数的线性性质可得如下式子:()()()A B()1k k k y y y λλ=+-x x x (4.12) 因为A x 和B x 都在k R 内,所以满足:对所有的k j ≠,()()A A k j y y >x x 和()()B B k j y y >x x 。
因此 ()()k j y y >x x ,故 x 也在k R 内。
由上可知kR 是单连通的,且是凸的。
图4.3 多类线性判别式的决策区域,红线代表的是决策边界。
如果两个点A x 和B x 都在相同的决策区域k R 内,那么这两点连线上的任意一点 x 也在kR 内,因此这个区域必定是单连通的,也是凸的。
注意,对于2类我们可以采用这里讨论的形式,即基于两个判别式函数()1y x 和()2y x ,也可以使用4.1.1讨论的比较简单但等价的形式,即基于单个判别式函数()y x 。
现在,我们探讨三种理解线性判别式方程的方法,即基于最小二乘,Fisher 线性判别式和感知算法的方法。
4.1.3 分类的最小二乘法在第三章中,我们讨论过参数的线性函数的模型,并且我们看到误差函数平方和的最小值会产生参数值的一个简单闭形式解。
因此,吸引我们考虑的是:对分类问题能否运用相同的形式。
考虑具有K 个类的一般分类问题,它对目标向量t 采用一个K 中取1的二进制编码机制。
在这种环境中使用最小二乘的一个理由是,它逼近了给定输入向量的目标值的条件期望E[|]t x 。
对于二进制编码方案,这个条件期望是由类的后验概率向量决定的。
但遗憾的是,这些概率逼近地相当差,事实上逼近值可能取到区间(0,1)之外的值,这是因为线性模型有限的灵活性,这些我们很快就将看到。
每一个类k C 都由其本身的线性模型描述,所以:T0()k k k y w =+x w x (4.13)其中1,,k K = 。
用向量的记法,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因此T ()y =x Wx (4.14)这里是一个矩阵,它的第k 列由1D +维向量 T T 0w ,k k k w =w ()组成,是带有哑输入10=x 的相应的增广输入矩阵T T 1x (,),这些表达已在3.1节详细讨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