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骨髓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13(妇科)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八十一婦人經脈門黃帝素問上古天真論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註人之初生,先從腎始。
女子七歲,腎氣方盛。
腎主骨,齒者骨之餘,故齒更。
血乃腎之液,髮乃血之餘,故髮長也。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註天癸,天乙所生之癸水也。
衝任二脈,并起於少腹之內胞中,循腹上行,為經血之海,女子主育胞胎。
月有盈虧,故女子亦一月而經水應時下泄,虧即復生。
故于初生之時,男女構精當為有子,虛則易受故也。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註腎氣足,故真牙生。
其牙者,盡根牙也。
】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註女子四七情血極盛之時,是以筋骨堅髮長極也。
血氣盛則充膚熱肉,是以身體盛壯。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
【註陽明之脈榮於面,循髮際,故衰則面髮焦墮。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
【註三陽之脈盡上於頭,三陽脈衰,故面皆焦;血脈華於色,血脈衰故髮白也。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註癸水藏於腎,天癸竭,是足少陰下部之脈道不通。
衝任虛,是以形衰而無子也。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寫。
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註此明先天之癸水,又借後天之津液所資益也。
】陰陽別論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
【註二陽者,足陽明胃經也。
夫人之精血,由胃腑水穀之所資生,脾主為胃行其精液。
二陽病則中焦之汁竭,無以奉心神而化赤,則血虛矣。
水穀之精,脾無轉輸於五臟,則腎無所藏而精虛矣。
男子無精,有不得為隱曲之事,在女子無血,則月事不得以時下矣。
此病本於二陽而發於心脾也。
精血兩虛則熱盛而生風,風熱交熾則津液愈消竭矣。
火熱爍金而傳為喘急息肩者死不治,蓋胃乃津液之生源,肺乃津腋之化源也。
】評熱病論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
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
2021贴近用户的中医药文献检索的方法、途径及技术范文2
2021贴近用户的中医药文献检索的方法、途径及技术范文中医药文献检索,是专为解答中医药问题而进行的文献查找,查准与查全是文献检索的终极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文献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文献检索工具也日趋丰富,欲从浩瀚的中医药文献中准而全地查找出用户所需文献,检索策略至关重要. 所谓检索策略,是指针对情报用户的检索意愿和文献需求设定的检索方案,即检索的手段、途径及技术. 与用户检索要求相贴切的检索策略,是提高文献检索查准率与查全率的基本保证.1 检索要求. 不同用户检索的问题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类问题,因检索的要求不一,所采用的检索工具亦有别,因而检索的结果亦不同。
如对于“消渴”而言,若仅是初步了解“消渴”的类型及常用药等一般信息,人们通常会登录常见的大众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等搜索或利用身边资料查询;若是对“消渴”进行学术研究,则应利用相关数据库、文献等进行查询。
例如,科研课题的检索要求依课题的进展、类型、级别不同而异。
查新检索主要侧重于课题的新颖性,追求查全基础上的查准率;选题阶段则应根据特定课题需求,倾向于文献的查全率;基础研究类课题要求检索的文献学科系统、全面,主要检索学术论文和专著;应用型课题要确保检索到的文献资料时效的新与近,以科研论文、标准文献、产品资料等为主。
国家级、部委级课题检索,要在较高级别的信息情报机构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侧重于对查找到的相关国内外文献综合分析与研究;省、厅级的课题检索应在上级认可指定的信息情报机构检索。
分析课题内容,明确检索要求,是提高文献检索效率的前提。
2 检索手段.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为文献检索的两种手段.中医药文献的手工检索工具包括原始文献和中医药工具书. 中医的一次文献即大量的原始古籍文献,如内经难经类、伤寒金匮类、针灸类、医案类等等,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必不可少的资料来源和思想宝库. 中医药类工具书十分丰富,如《中医大辞典》,是卫生部重点科技发展规划课题,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现代中医辞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中医方剂大辞典》集古今方剂之大成;《中药大辞典》集古今中外有关中药文献,每药注有序号、异名、成分、药理、炮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临床报道等 19 项;中医经典著作语句检索有《黄帝内经词典》等.目录、文摘、索引等诸多中医二次文献,如《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史年表》《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国内期刊中医药资料索引》《三十年来医学文献累积索引》《中国医学文摘(中医)》《中药研究文献摘要》《全国报刊索引(科技版)》,较有特色的如,《中医经典索引》是《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五部著作的综合索引;《本草纲目》是采辑《神农本草》以后诸家本草,系统总结明代以前医药经验的医药巨著;《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医学类书,包括对古典医籍的注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有关医学的艺文、记事和医家传记等,内容丰富,叙述系统;《普济方》总结了明初以前各家处方用药经验,分类清晰,对有关病证有论有方,治法多样. 如查找历代医著有关“中医脏腑学说”的论述和临床应用的资料,可查阅《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腑脏身形”分册的“腑脏门”,共汇集了 58 种历代重要医著中有关脏腑学说的有关论述. 如查找明以前“脚气病”的验方及有关论述,《普济方》的“诸疾”分册的“脚气门”收集了治疗脚气病的处方 924 首.计算机检索常用的中医药专业性数据库有“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报刊数据库”等.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建于 1984 年的“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是全国最大最权威的中医药专业数据库,该数据库分期刊文献类、中药类、方剂类、药品类、不良反应类、疾病类、机构类、标准类、其他类(中国中医药新闻、海外古籍书目)栏目. 每个栏目包含多个数据库,目前总库数近 50 个.如期刊文献类中有“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 和 “民国期刊文献数据库”. “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又包含“中药文献数据库”、“中医性疾病文献数据库”、“针灸文献数据库”、“中医名医经验数据库”、“中医药研究课题数据库”等 18 个专题库,收录了 1949 年至今有关中医药学内容的期刊文献信息,并且每季度更新一次,每年约增加文献 6 万篇,广泛为国内外中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医院、政府部门、商业部门所采用. “民国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有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收藏的有关中医药的民国期刊 87 种,采集数据近 7 万条. 中药类中含“中国中药数据库”、“中国中药药对数据库”、“中国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中国藏药数据库”等 8 个专题库.这一大型检索系统中的数据库都可进行简、繁体中文和英文版的联网查找,实现单库、多库、跨库、多类选择检索. 这一大型的中医药多库融合平台,以其充实、多类型的数据成为中医药学科雄厚的信息基础.综合性的如“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清华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维普中文科技期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也收录有大量中医药文献信息.外文数据库有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开发的“世界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银盘公司的“美国全科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MEDUNE)”[1]、“OVID 医学全文期刊数据库”等. 后者的提供商全球著名,北美90%多的医学图书馆和教学医院以及美国 80%多拥有 200 张以上病床的医院都在使用这一数据库[2],其权威性和使用普及率可见一斑.一般而言,公众用户通常使用大众性搜索引擎来进行中医药信息检索. 搜索引擎是一种最常见的Web 检索工具. 其优点有:数据量大、网页更新快、检索功能强、查全率高,尤其在检索分类不明确的主题或专指的知识点时优势明显,如:百度、Google、搜狐等. 专业性的搜索网站有中国导医网、37 ℃医学网、中医药在线、中医 e 百、中国民间中医药网等.计算机检索快捷新颖,成为大众首选;手工检索耗时费力,使用群日渐减少.但手检工具包含着数据库不能穷尽纳入的信息面,尤其对于中医药文献而言,中医古籍是重要资料源,在目前中医药经典著作尚未完全收录于数据库的状态下[3],要想全面地查阅中医药文献资料,手工检索不可或缺.3 检索途径.检索工具常用的检索途径有分类、主题、著者等途径. 应根据需要确定文献查找途径. 若需查找某一学科的文献,应优先从分类途径入手;采用著者途径,可跟踪知名专家以掌握其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科研课题通常包涵若干个主题,主题途径是主要的检索途径,对于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及边缘学科方面的文献,采用主题途径可提高文献检索的专指度. 中医药的专题数据库设置了特有的检索途径,如“中国中药数据库”可通过中药的品名、汉语拼音名、英译名、拉丁名、功效、主治、产地、药理作用、化学成分、药材基原、毒理学、用法用量、服用禁忌等途径进行检索. “中国中药药对数据库”可从药对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作用、分类、药对出处等字段进行查询. 多种检索途径的综合利用,可有效提高查准率与查全率.4 检索技术.计算机检索技术大致分为截词、限定、位置、加权和布尔逻辑检索. 但并非所有的检索系统都能提供上述检索技术. 加权检索可缩小检索范围命中核心概念文献,而能提供加权检索的系统对权的定义、方式、权值计算等方面,技术规范又有不同. 欲快而准地查询到所需文献,应熟练掌握检索技术,并根据课题要求及数据库的检索路径合理运用. 例如,不同于 PubMed 和 MEDLINE、OVID 没有主题词表,只可用关键词作检索,可通过同义、近义、单复数、截词等词形变化提高查全率[2].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机检技术是运用布尔逻辑符(AND,OR,NOT)表达检索词间的逻辑关系 ,如 “中医 AND 中药”,表示检索的资料内容中包含“中医”并含“中药”;“中医 OR 中药”,表示检索的资料内容中包含“中医”或“中药”以及两词均含;“中医NOT中药”,表示检索的资料内容中包含“中医”但不含“中药”. 可根据检索要求,灵活使用检索技术,快、准、全地查到有关文献. 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界面的检索设计更为直观和易于操作,在下拉框中的“并且”、“或者”、“不含”、“并含”、“或含”汉语中选择,即可实现文献的逻辑检索.5 结语.检索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检索由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升华到了智能化和认知化阶段[4],中文信息检索平台如 CNKI、万方、读秀等都加强了信息分析功能,由传统检索信息上升到信息分析层次.如 CNKI,检索者可以利用该平台提供的信息分析功能对所检文献进行深入分析,一是从来源数据库、学科、发表年度、研究层次、作者、机构、基金角度进行分组分析;二是按照主题、发表时间、被引用频次、被下载频次等对同一主题的检索结果进行排序分析.文献信息从传统检索到信息分析层次的跨跃, 对科研工作意义非凡.。
《古今图书集成》目录
《古今图书集成》目录古今图书集成-中华书局影印本。
【简介】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原名《古今图书汇编》,与《四库全书》相似,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1741)所编辑的大型类书。
本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
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是采取各家思想所占总书比例平均的做法(只是大致上的平均),至乾隆年间,统治阶级需要更进一步地控制文人思想,加大了儒家文化的比例,使儒家思想巩固了主导性地位。
【成书过程】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陈梦雷原本因附逆罪流放奉天,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东巡,得以放还,侍奉三皇子诚亲王胤祉读书。
在这段优游的岁月里,康熙四十年十月陈梦里根据协一堂藏书和家藏一万五千多卷经、史、子、集的典籍编纂《图书汇编》一书,前后花了四年半(1701年—1706年)目营手检,无间晨夕,共有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分历象、方舆、明论、博物、理学、经济等六汇编、每编再分若干典,共三十二典,每典又分若干部,共6117部,初版本有五千零二十大册,五十多万页,一亿七千多万字,万馀幅图片,引用书目达六千多种,分装五百七十六函。
是现存最大部的类书(因《永乐大典》大多已毁)。
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完成初稿,先誉目录、凡例为一册上呈,康熙御览后认为尚需修订增益,改赐书名《古今图书集成》。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雍正(1723)下令经延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1669—1732)重新编校《古今图书集成》。
蒋廷锡把陈梦雷的名字涂掉,写上自己的名字,他重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共收医书520卷,采集历代名医著作,分门别类,为中医学类书之冠,于雍正六年完成。
陈梦雷在《松鹤山房集》卷二进汇编启提到:凡在六合之内,钜细毕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
其在稗史子集者,亦只删一二,张廷玉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以一书贯串古今,包罗万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图书集成》者。
中医药古籍的检索方法及其应用
中医药古籍的检索方法及其应用殷桂香【摘要】中医药古籍浩如烟海,正确、充分利用这些古籍对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古籍的检索可通过字词典、书目、类书、专著及其他非医书资料等传统工具书,也可利用中医古籍数据库。
全面介绍了中医古籍检索的各类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从古代医家资料、中医药专题资料及医史资料三方面介绍了不同中医药古籍检索方法的应用。
%The number of ancient book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remendous, it is thu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make full use of them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cient book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be retrieved either by using of dictionaries, bibliographies, books arranged according to subjects, monographs, and other nonmedical materials or by using of databases of ancient book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fferent retrieval methods of ancient book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ir application were thu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期刊名称】《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年(卷),期】2017(026)002【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中医古籍;数据库;检索【作者】殷桂香【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G254.9根据《图书情报词典》的释义,古籍又称“古旧书”,即印刷或抄写的年代比较久远的图书。
古今图书集成之医部全录
《医部全录》共520卷,约950万言。
第1到70卷为医经注释。
内容包括对《灵枢》、《素问》、《难经》三部经典的注释。
其中对《灵枢》的注释,采用了明代马元台全文注释的《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清代张志聪注解的《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两家注文;对《素问》的注释,则采纳了唐代王冰重新编次并注释的《黄帝内经素问》,明代马元台注释的《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清代张志聪注释的《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三家之注;对《难经》的注释,仅取元代滑伯仁注释的《难经本义》一家注文。
诸家注释辞达理明,析其精微,探其隐赜,钩其玄要,辨疑正误,颇得岐黄越人之旨趣。
第71到216卷为脉法、外诊法、脏腑身形等内容。
其中“脉法”和“外诊法”,摘取了30余种医学书籍中有关四诊的论述。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临床诊断疾病要结合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体型、禀赋、动静等情况;望诊、切诊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宜。
词简意明,描述生动,辨析精详,切合实用。
对“脏腑身形”内容,共博采了50多种重要医学名著的有关资料,详细载述了脏腑学说、经络学说,运气理论、身形理论,详细阐发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精华内容。
第217到500卷为临床各科疾病的证治。
其中“诸疾”为内科常见病证,收辑了古代医书中有关52种内科常见疾病证治的资料,一一做了论述。
外科部分,多取材於元代窦汉卿的《疮疡经验全书》、元代齐德之的《外科精义》、明代王肯堂的《疡医证治准绳》、陈实功的《外科正宗》、楼英的《医学纲目》等书内容。
列痈疽疔毒、附骨流注、游风丹毒、疠疡癜风、浸淫疥癣等11门;妇科部分,所辑录的文献资料,多取材於妇科名著,以月经、子嗣、胎前、临产、产后、崩漏等分门别类,详尽论述;儿科部分,内容最为丰富,用100卷之多,分两大部分详细地作了载述,前半部对小儿一般常见病证列52门,分别进行阐释,包括胎养、初生护养、诊断以及各种疾病的治疗;后半部痘疹专论,详尽地叙述了中医对天花、麻疹的治疗经验。
在其所选载的文献资料,有一部分录自现已少见的古代儿科著作。
论述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历程
论述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医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和其他学科相同,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发展过程的特点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胚胎期,二、形成期,三、成熟期,四、发展期。
下面就详细介绍中国医学史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
一、萌芽时期这一时期,从周秦到中唐,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875年。
大量的医药史实,被分散地收载于甲骨卜辞和各类典籍之中,为医学史的创立,准备了丰硕的史料基础。
司马迁的《扁鹊仓公列传》是为医学家传记之滥觞。
中医药学,从”神农尝百草”的年代,发展到周秦之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造就了不少着名医家,撰述了不少医学着作,医学也有了初步的分科,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客观上已为医学史的修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但是,限于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各个学科之间还缺乏明确的界定。
因此,在非医学的着作中,记述着不少医学的内容。
在商周的甲骨卜辞中,有关疾病的卜辞,就记述了当时的病名和治疗的内容,以及原始病历的史料。
_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记述了近卯种-药用植物的产地、形状、采集,以及防病治病等内容,瑢科学与神话于一炉的奇书《山海经》,记载了140种药物,其中植物药59种,动物药83种,矿物药4种。
还提了两种可供避孕的药物,可以说是最早的避孕药记载。
《周礼?天官》中记载着医事制度等内容。
曹植的《说疫气》记述了东汉建安22年疫病流行的情况。
还有文集、笔记等,或多或小,都有有关医药内容的记载。
这些大量的医学史科的积累,和医家传记的收载,理应导致医学史学科的创立。
但是,中国医学史学科,却以艰难的步履,迈过千百年的岁月,几经沉浮,始告创立。
这与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传统思想不无关系。
千百年来,人们在思想上,只知道尊孔读经,热心仕途,而轻视科学技术,视医学为末技,把医家列为百工之列,称为“医工”。
不屑于为末技医工修史立传。
被尊为医圣的张仲景,在正史中无传,.就是一个例证。
不少医药史实,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湮没,难以查考。
中医内科选择题及答案
选择题(一)A型题1.下列哪部著作是世人公认的最早的中医病因病理学专著( A )A.《诸病源候论》B.《金匮要略》C.《明医杂著》D.《内科摘要》E.《三因极一病证方论》2.王肯堂编著的医书是( B )A.《诸病源候论》B.《证治准绳》C.《明医杂著》D.《内科摘要》E.《症因脉治》3.首先提出用海藻治疗瘿病的医书是( D )A.《诸病源候论》B.《千金要方》C.《张氏医通》D.《肘后方》E.《外台秘要》4.首先提出用苦参治疗痢疾的医书是( B )A.《诸病源候论》B.《千金要方》C.《张氏医通》D.《肘后方》E.《外台秘要》5.痰饮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 C )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症状6.厥证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 B )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症状7.下列哪位医家提出戾气致病的病因学说( A )A.吴又可B.薛雪C.吴鞠通D.王孟英E.叶天士8.《内科摘要》是下列哪位医家所著( E )A.王肯堂B.秦景明C.吴鞠通D.陈无择E.薛己9.血府逐瘀汤是下列哪位医家所创( C )A.王肯堂B.秦景明C.王清任D.陈无择E.张景岳10.下列哪个医家不属於后世所称的金元四大家( B )A.刘完素B.张介宾C.李东垣D.朱丹溪E.张从正11.黄疸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 E )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体征12.《伤寒杂病论》是按下列哪项分为伤寒,杂病两大类( B )A.病机,病位B.病因,病机C.症状,病机D.体征,病机E.病位,症状(二) B型题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丹溪E.吴鞠通1.首创脾胃内伤学说的医家是( C )2.善用汗,吐,下三法的医家是( B )3.倡火热而主寒凉的医家是( A )A.中风B.痹症C.痰饮D.咳嗽E.积聚4.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机命名的是( B )5.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体征命名的是( E )6.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因命名的是( A )(三) X型题1.西周时期有哪几种分科( A B D E )A.食医B.疾医C.幼医D.兽医E.疡医2.清代对对丛书的编著琳琅满目,以内科位主体的书籍有( A C D E )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B.《外台秘要》C.《医宗金鉴》D.《沈氏尊生书》E.《明医杂著》3.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位命名的有( A B C D E )A.胸痹B.肝著C.肺痨D.肾著E.肺痿4.《诸病源候论》是从下列那些方面把各种疾病进行分门别类的( A D E )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症状二,词解题1.食医2.疾医三,填空题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病因上首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2.清代叶天士著《__________》,创立了______________的辨证纲领.3.张仲景首创\"__________\"辨治外感疾病,\"__________\"辨治内伤杂病的方法.4.王纶著《明医杂著》,提出\"外感法__________,内伤法__________,热病用__________,杂病用__________.\"5.朱丹溪创\"__________,__________\"之说,而主养阴.6.始于战国而成书於西汉的《__________》是一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四,简答题1.简述《黄帝内经》在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2.简述《伤寒杂病论》在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形成中所起酌作用.3.简述金元四大家的学术观点.4.简述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五,问答题1.试述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举例说明).2.试述中医内科外感疾病与内伤杂病发病的特点.答案二,词解题1.食医:周代官方卫生机构分科医生的一种.是为帝王管理饮食卫生的医生.2.疾医:周代官方卫生机构分科医生的一种.疾医大体相当於现在的内科医生.三. 填空题1.外因内因不内外因2.温热论温病卫气营血3.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4.仲景东垣元素丹溪5.阳常有余阴常不足6.黄帝内经四.简答题1.战国而成书於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一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内科疾病分别从脏腑,<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经络,气血津液等生理系统,风,寒,暑,湿,燥,火等病因,以及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来加以认识,为后世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打下了基础.2.东汉张仲景总结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著成《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内经》的医学理论,使《内经》辨证论治的思雄方法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伤寒杂病论》已经散失,曾经王叔和整理,到宋代成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前者以六经辨证来概括,辨识外感时病对外感病证的发生,发展,预后,治疗作了精辟的论述;后者以脏腑病机来概括,辨识内伤杂病,对50多种杂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法作了论述.首创\"六经辨证\"·辨治外感疾病\"脏腑<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经络辨证\"辨治内伤杂病的方法,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为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金元四大家指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刘完素倡火热而主寒凉;张从正治病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李东垣论内伤而重脾胃,首创脾胃内伤学说;朱丹溪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而主养阴.4.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个巨大成就.继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提出戾气致病的病因学说之后,清代叶天士著《温热论》,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薛雪的《湿热条辨》专论湿热之邪所致温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充实了内科热病体系;王孟英的《霍乱论》,对霍乱病的认识卓有新见.温病学家的理论和实践,标志著温病学已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使温病学在中医内科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与伤寒不同的又一个外感热病体系.六,问答题1.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主要是以病因,病机,病理产物,病位,主症,体征为依据.如以病因命名的中风,中暑,虫证等;以病机命名的郁证,痹证,厥证等;以病理产物命名的如痰饮等;以病位命名的有胸痹,肝著,肾著,肺痿等;以主症命名的如咳嗽,喘证,呕吐,泄泻,眩晕等;以主要体征命名的黄疸,积聚,水肿,鼓胀等.2.中医内科外感疾病的病因为六淫,气等外邪,发病常与季节有关,起病较急,病邪多由皮毛,口鼻而入,由表传裏.外感疾病多具有季节性,传变性,若兼夹戾气,疫毒,则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如霍乱主要因外感时邪,多发于夏秋季节,易於传染,流行;急黄病因外感湿热疫毒,发病急骤,初起虽有短暂表证经过,但邪毒迅即由表人裏,而现热毒炽盛,充斥三焦,甚则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其来势凶猛,传变迅速,可呈区域性流行,交相传染.内伤杂病的特点是多脏腑相关,多因素相加,多病性复合,多病证杂见,其基本病机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饮食,劳倦,情志所伤,皆可导致脏腑失和,气血阴阳失调.在病情演变过程中,往往脏病及脏,脏病及腑,因复感外邪,或多种病理因素的产生,而出现寒热虚实错杂的证候,并可多病重叠.如肺痨初起病位在肺,久则肺脾同病,肺损及肾,终致肺,脾,肾三脏交亏,病情重笃.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中医内科学一,选择题(一)A型题1.\"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出自于下列何书( B )A.《诸病源候论》B.《金匮要略》C.《证治准绳》D.《儒门事亲》E.《三因极一病证方论》2.内伤病证,初病之时,一般不宜用( A )A.峻猛药物B.轻补药C.攻补兼施D.补血药E.滋阴药3.在标本俱急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下列哪种治疗原则为宜( A )A.标本同治B.治其标C.治其本D.扶正E.攻邪4.四季的运气主令不同,影响每季发病( A )A.常见病不同B.寒热不同C.虚实不同D.病位不同E.缓急不同5.发热恶寒多见於何种病证的发热形式( A )A.表证发热B.少阳病发热C.阴虚发热D.阳虚发热E.阳明病发热6.病人人夏时常发热,肌肤灼热,汗少或午后热甚,口渴引饮,食少,倦怠无力,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微红,脉细数.其病属( B )A.中暑B.暑热C.暑湿D.阴暑E.阳暑7.病人身热不甚,迁延缠绵,微恶风寒,汗少而粘,头痛如裹,肢体酸重疼痛,胸膈闷胀,脘痞泛恶,口中粘腻,大便稀溏,脉浮濡.其病属( A )A.湿困卫表B.湿滞经洛C.暑湿D.阴暑E.湿毒浸淫8.病人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咯痰不畅或痰中带血,口渴喜饮,唇乾咽燥,心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应首选何方治疗( E )A.清燥救肺汤B.百合固金汤C.杏苏散D.凉膈散E.桑杏汤9.外感风邪而致的寒包热证治宜( E )A.疏风解表B.疏风散寒C.疏风清热D.祛风除湿E.清解裏热,散寒透表10.口渴不欲饮,不正确的说法是( E )A.阳不化津B.湿郁不化C.营阴被灼D.瘀血内阻E.阳明热炽11.胃火亢盛者可见下列哪种饮食异常( B )A.食少纳呆,腹胀便溏B.多食易饥,口渴心烦C.纳呆脘闷,头身重困D.饥不欲食,胃中嘈杂E.纳呆厌食,嗳气酸腐12.内科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B )A.外因和内因B.邪气和正气C.体质和情志D.饮食和气候E.时间和地域13.下列哪项不是外感发热的特徵( E )A.恶寒发热B.发热恶寒C.寒热往来D.潮热E.长期低热14.湿邪的致病特点是( A )A.湿性重著B.易化热伤阴C.与季节气候无明显关系D.收引疼痛E.易侵袭人体上部15.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C )A.有较明显的季节性B.有阴阳不同的属性C.致病都是由表入裏D.火为温病暑病,热病等进一步转化而来E.风为百病之长,故有风寒,风热,风燥,风湿等16.寒湿中阻证的代表方是( B )A.二陈汤B.胃苓汤C.藿香正气散D.四君子汤E.三仁汤17.何法不属内风之法( E )A.清热熄风法B.镇肝熄风法C.养血熄风法D.活血熄风法E.祛风解痉法18.病人壮热如焚,头痛,两目上视,手足抽搐,项强,甚则角弓反张,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其证属( B )A.肝阳化风B.热极生风C.血虚生风D.阴虚风动E.外风引动内风19.病人形寒怕冷,四末不温,甚则四肢逆冷,呕吐清水,或腹中冷痛,下利清谷,或呼吸缓慢,口鼻气冷,或神志迟钝,面肢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其病属( C )A.湿困卫表B.湿滞经洛C.阴寒内盛D.阴暑E.脾肾阳虚20.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内燥的常见原因( D )A.热盛津伤B.汗,吐,下后,伤亡津液C.失血过多D.心火炽盛E.久病精血内夺21.病人时发低热,乾咳无痰口渴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而数,当用何方治疗( C )A.六味地黄汤B.桑杏汤C.沙参麦冬汤D.清骨散E.泻白散22.下列哪项不是内燥涉及的主要脏腑( D )A.肺B.胃C.肝D.心E.肾23.下列哪项有关内火的说法欠妥( E )A.内火有虚实之分B.又称\"五志之火\"C.多由情志抑郁,劳欲过度而引起D.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E.风火相煽24.清心泻火当选用( C )A.龙胆草B.黄芩C.黄连,栀子D.龙胆草,黄芩E.栀子,苦参25.下列哪项不是内风的主要表现( E )A.头晕目眩B.四肢抽搐C.震颤D.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E.风火牙痛26.治疗内风病证,也可配合使用治外风药,如治肝风人络,<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肢体麻木不遂,可用( C )A.防风,荆芥 B天麻,钩藤 C.全蝎,蜈蚣,僵蚕 D.柴胡,葛根E.鸡血藤,路路通27.\"治湿不宜热,不宜寒;风胜湿,燥胜湿,淡渗湿,三者尽之.\"出自下列何书( C )A.《黄帝内经》B.《临证指南医案》C.《证治汇补》D.《温病条辨》E.《景岳全书》28.治疗肺气亏虚证常选用下列何方( B )A.沙参麦冬汤B.补肺汤C.生脉饮D.真人养脏汤E.百合固金汤29.患者咳嗽气喘,喉中痰鸣,咳痰稀薄多沫,胸闷气短,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沉弦或沉紧.最佳治法为( E )A.疏风宣肺B.宣肺散寒C.化痰止咳D.疏风平喘E.温肺化饮30.百合固金汤的功效侧重於( B )A.润肺养胃生津B.养肺滋肾化痰C.润肺宁心化痰D.润肺清燥生津E.补肺健脾化痰31.咳嗽日久,气短,痰多稀白,面色晄白,倦怠无力,食少腹胀,大便溏,甚则面浮足肿,舌苔淡白,脉细软.辨证当属( D )A.肺气亏虚证B.肺阴亏耗证C.气阴两虚证D.肺脾气虚证E.肺肾阴虚证32.咳嗽反复发作,痰粘色白,稠厚量多,或胸闷气短,舌苔浊腻,脉濡缓或濡滑.其最佳选方为( A )A.二陈汤B.麻黄汤C.小青龙汤D.四君子汤E.理中汤33.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特徵( E )A.咳嗽气粗B.痰黄质稠量多C.口干欲饮D.舌苔薄黄而腻E.脉细数34.下列哪一个是痰火引起的心悸的特点( B )A.心慌气短,动则为甚B.心悸阵发,惊则更甚C.悸而胸闷,呼吸不利D.悸而窒闷疼痛E.悸而空虚,甚则喘逆35.病人意识消失,神志不清,伴有高热,面赤,烦躁,谵语,其证属( A )A.热闭B.痰闭C.虚脱D.寒闭E.厥脱36.病人虚烦不寐,或稍寐即寤,其证属( B )A.心脾两虚B.心肾不交C.心血虚D.痰热上扰E.心气虚37.病人神志呆钝,表情淡漠,或神识失常,胡言乱语,哭笑无常,或呈现一时性昏厥,甚或昏迷,舌苔腻或黄腻,脉弦滑.其病属( B )A.热陷心包B.痰迷心窍C.心血瘀阻D.心火炽盛E.心阳虚38.病人痰浊闭阻胸阳,心脉失畅之病证,当用何方治疗( A )A.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B.苓桂术甘汤加味C.温胆汤加减D.血府逐瘀汤加减E.参附汤,四逆汤加减39.下列哪一个不是心系病证的常用治法( E )A.化饮(利水)宁心B.清心泻火C.豁痰开窍D.通阳泄浊E.化痰熄风40.脾主升清中的\"清\"是指( A )A.水谷精微与营养物质B.肾中精气C.胸中之清气D.气血津液E.以上都不是41.某男,面色苍白,畏寒肢凉,胃纳不佳,泛吐清水,喜热饮,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 B )A.脾气不足B.脾阳不足C.寒湿困脾D.脾肾阳虚E.脾胃不和42.脾胃不和证的首选方是( A )A.香砂六君子汤B.保和丸C.理中丸D.补中益气汤E.附子理中汤43.脾虚气陷,最常选用的药物是( E )A.党参,黄芪,葛根B.党参,葛根,柴胡C.葛根,荷叶,升麻D.黄芪,荷叶,葛根E.黄芪,升麻,柴胡44.肝脾不和证的首选方是( C )A.柴胡疏肝散B.四逆散C.逍遥散D.四君子汤E.越鞠丸45.\"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是指( A )A.脾病多虚,胃病多实B.脾主升,胃主降C.脾为湿土,胃为燥土D.脾主运化,胃主受纳E.以上都不是46.下列何项为五脏之贼( B )A.心B.肝C.脾D.肺E.肾47.肝火上炎的主方为( C )A.茵陈蒿汤B.丹栀逍遥散C.龙胆泻肝汤D.天麻钩藤饮E.半夏泻心汤48.某男,头痛眩晕,额部跳痛,耳鸣,面红目赤,急躁多怒,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脉弦数,证属( A )A.肝火上炎B.肝气郁结C.肝阳上亢D.肝肾阴虚E.心肝火旺49.\"肝藏血,血舍魂\"出自( B )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论》E.《丹溪心法》50.血燥生风的主方为( C )A.当归六黄汤B.当归补血汤C.当归饮子D.归芍地黄汤E.归芍六君汤51.肝为刚脏,性喜升发,临床以何项证多见( A )A.实证,热证B.虚证,寒证C.气郁证D.血瘀证E.以上都不是52.\"肺为气为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出自( A )A.《类证治裁》B.《素问》C.《灵枢》D.《金匮要略》E.《千金方》53.肾阴亏虚证的治法是( A )A.滋养肾阴B.补肾益气C.温补肾阳D.滋肾降火E.补肾纳气54.肾气虚弱证的主方是( A )A.大补元煎B.人参胡桃汤C.参蛤散D.六味地黄丸E.真武汤55.肾虚日久,治疗宜配用下列何法( D )A.温补法B.滋阴法C.升提法D.固摄法E.通利法56.某女,症见全身浮肿,下肢尤甚,小便短少,心悸,目眩,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沉滑.治疗方法是( E )A.温肾健脾B.健脾利湿C.清热利尿D.温补肾阳E.温肾利水57.肾阳虚者,宜用下列何药( C )A.凉润药B.辛散药C.甘温助阳药D.血肉有情之药E.以上都不是58.\"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出自( A )A.《素问》B.《灵枢》C.《金匮要略》D.《丹溪心法》E.《医学源流论》59.补中益气汤主要用於下列何证( B )A.气虚B.气陷C.气血亏虚D.气脱E.气逆60.肝气升发太过易引起肝气上逆,其治法是( B )A.疏肝理气B.镇逆平肝C.降逆和胃D.平肝潜阳E.降气化痰61.下列何项不是气陷常见症状( E )A.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B.久泻久利C.脱肛D.阴挺E.脘胁胀痛,攻窜不定62.气滞血瘀证的首选方是( A )A.血府逐瘀汤B.四物汤C.抵当汤D.逍遥散E.苏合香丸63.咽中似有物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见於下列何证( C )A.痰阻於肺B.痰蕴脾胃C.痰郁於肝D.痰动於肾E.痰留胸胁64.痰气互结导致的颈部肿块,按之坚硬的治法是( A )A.理气化痰,软坚散结B.解郁化痰C.健脾化痰D.开窍化痰E.通阳泄浊,豁痰降逆65.痰阻於骨节经络证的主方是( C )A.四七汤B.导痰汤C.指迷茯苓丸D.己椒苈黄丸E.苏合香丸66.痰的产生,与下列哪些脏腑有关( C )A.肺,脾,肝B.肺,脾,胃C.肺,脾,肾D.肝,脾,肾E.肺,胃,肾67.气血合病的辨证,当首辨( D )A.新病久病B.寒热C.表裏D.虚实E.以上都不是68.血热证的首选方是( E )A.茜根散B.小蓟饮子C.当归四逆汤D.三黄泻心汤E.犀角地黄汤69.痰动於肾证见形体畏寒,腰膝冷痛症状者首选方为( B )A.六味地黄丸B.济生肾气丸C.金水六君煎D.苓桂术甘汤E.八珍汤(二)B型题A.征B.证C.症D.病因E.病理因素1.哪一项是决定治法方药的最可靠依据( B )2.同病异治是审何项求机论治在临证中的基本应用( B )3.在疾病过程中所产生的痰或瘀一般属於( E )A.恶寒发热B.身热夜甚C.寒热往来D.身热不扬E.长期低热4.外感表证的发热特徵为( A )5.邪热传营,劫灼营阴的发热特徵为( B )6.湿热遏表的发热特徵为( D )A.无汗B.自汗C.盗汗D.头汗E.半身汗出7.风寒束表常见的表现为( A )8.上焦邪热循经上蒸汗出的特徵是( D )9.气虚,阳虚所致的汗出特徵是( B )A.清热化湿B.健脾化湿C.淡渗利湿D.燥湿健脾E.芳香化湿10.湿热中阻的治法是( A )11.脾虚湿困的治法是( B )12.湿困脾胃的治法是( D )A.清热熄风B.镇肝熄风C.养血熄风D.活血熄风E.祛风解痉13.风痰阻络,筋脉痉挛而见抽搐,口眼歪斜,当用何治法( E )14.热邪炽盛,症见高热神昏,四肢抽搐,当用何治法( A )15.邪热伤阴,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而见面色不华,手指蠕动,筋脉拘急等症,当用何治法( C )A.桑白皮汤B.清金化痰汤C.三拗汤D.桑菊饮E.泻白散16.治疗风热袭肺证,的常用方为( D )17.治疗气火犯肺证的常用方为( E )18.治疗痰热郁肺证的常用方为( B )A.寐少不实,梦多易醒B.虚烦不寐或稍寐即寤C.心烦懊侬,难以人寐合目则恶梦纷纭D.头晕目眩,难以入睡E.心烦渴饮,稍动则醒19.心脾两虚者失眠的特点是( A )20.心肾不交者失眠的特点是( B )21.痰热上扰者失眠的特点是( C )A.温中健脾B.补中益气C.温补脾肾D.燥湿运脾E.清热利湿22.脾阳虚衰证的治法为( A )23.寒湿困脾证的治法为( D )24.脾气不足证的治法为( B )A.归芍地黄汤B.杞菊地黄丸C.龙胆泻肝汤D.柴胡疏肝饮E.天麻钩藤饮25.肝气郁结证的主方是( D )26.肝肾阴虚证的主方是( B )27.肝阴不足证的主方是( A )A.温补肾阳B.补肾纳气C.滋肾降火D.温肾利水E.补肾益气28.症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虚烦少寐,头晕目眩,颧红唇赤,腰膝酸痛,口乾咽燥,舌红苔少,脉来细数.治法为( C )29.症见少气不足以息,动则喘甚,或喘而汗出,小便不禁,或胸闷心悸,舌苔淡白,脉虚弱.治法为( B )30.症见腰膝酸冷,尿少,夜尿频多色清,畏寒肢冷,面色晄白,头昏耳鸣,舌淡胖嫩,苔白润,脉沉细.治法为( A )A.半夏泻心汤B.旋覆代赭汤C.苏子降气汤D.五磨饮子E.丁香透膈散31.胃气上逆的首先方是( B )32.肺气上逆的首先方是( C )33.肝气上逆的首先方是( D )A.痰涎B.痰核C.痰结D.痰证E.痰凝34.排出於体外的液体物质,如咳嗽咯痰称为( A )35.凝集於躯体局部,呈有形之块状物称为( B )36.流注於内脏或<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经络之间,主要症状上表现痰象的称为( D )(三)X型题1.忽视调摄护理,会出现下列哪些情况( A B C D E )A.延误康复时间B.食复C.劳复D.病情反复E.不利於正气的恢复2.三因制宜包括( A D E )A.因地制宜B.因证制宜C.因病制宜D.因人制宜E.因时制宜3.中医内科学的治疗原则有( A B C D E )A.调节整体平衡B.审证求机论治C.明辨标本缓急D.把握动态变化E.顺应异法方宜4.据证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若食尚在胃,又当选用下列哪些方法治疗( A E )A.探吐B.止吐C.拔火罐D.推拿E.消食药5.病邪因素对发病的影响是( A B D )A.影响病证属性B.影响发病形式C.影响发病轻重D.影响发病部位E.影响发病性别6.内科疾病传变规律除伤寒按六经,温病按卫气营血或三焦,内伤杂病按脏腑病机规律传变外,还存在下列哪些传变规律( A B C )A.久病人络B.久病人血C.久病及肾D.久病入心E.久病入肺7.解表法又称汗法,适用范围有( A B E )A.解表B.透疹C.祛湿D.活血E.消肿8.清热法禁用於下列哪些证候( B C E )A.邪热人营B.真寒假热C.虚阳上越D.肝胆湿热E.气虚发热9.口渴不欲饮,可见於下列哪些病机( A B C E )A.阳虚气不化津B.湿郁内阻,津气不化C.邪热人营,营阴被灼D.胃热津泄E.瘀血内阻,津不化气10.食少纳呆可见於下列哪些病机( A B C D )A.脾胃气虚B.宿食停滞C.湿邪困脾D.肝胆湿热E.胃火亢盛11.无汗可见於下列哪些病机( B C )A.湿热内蕴,湿性留恋B.外感寒邪,玄府闭塞C.热伤营阴,化源不足D.气虚不能蒸化津液E.阳虚气不化津1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B E )A.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B.痰黄而稠者属热C.痰白粘稠者属寒D.痰呈粉红泡沫样者属阴虚E.吐脓血腥臭痰为热壅血瘀13.患者咳嗽痰多,色白或黄,质稠,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心悸不宁,唇甲紫绀,舌质暗,或暗紫,苔腻或浊腻,脉弦滑.其治法有( A B C E )A.涤痰B.泻肺C.祛瘀D.降火E.平喘14.下列哪些证型可见暴咳( A B E )A.风寒证B.风热证C.痰湿证D.阴虚证E.风燥证15.痰闭引起昏迷的临床表现有( A B C D )A.苔腻而滑B.面色垢滞C.昏沉不清D.喉中痰声漉漉E.肢节清冷16.心火炽盛,灼津成痰,上扰心神的病证当用哪些方剂来治疗( A B E )A.朱砂安神丸B.导赤散C.安宫牛黄丸D.清膈散E.温胆汤17.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 A B C D )A.转输功能B.消化吸收C.运化水谷D.运化水湿E.脾主四肢18.脾病辨证要点为( A B )A.虚实B.寒热C.阴阳D.表裏E.气血19.实证头痛症状多表现为( A B C )A.头部筋脉跳动B.抽掣胀痛C.面颧红赤D.头痛隐隐E.目涩畏光20.肝胃不和证的主方有( A B )A.四逆散B.左金丸C.泻心汤D.归芍六君汤E.天麻钩藤饮21.肾虚火旺证的首选方是( B C )A.杞菊地黄丸B.知柏八味丸C.大补阴丸D.左归丸E.人参胡桃汤22.常用的平补肾元的药物有( A B C D E )A.女贞子B.墨旱莲C.杜仲D.川断E.茺蔚子23.痰饮的产生与下列何者有关( C D E )A.心B.肝C.脾D.肺E.肾24.饮病属脾肾阳虚者首选下列何方( A D )A.金匮肾气丸B.小陷胸汤C.己椒苈黄丸D.苓桂术甘汤E.栝蒌薤白半夏汤25.血寒证的治法是( B C )A.活血化瘀B.温经散寒C.养血通脉D.补血养血E.温补阳气26.痰饮之证属实者治疗当首先( A B C )A.祛湿B.化痰C.蠲饮D.健脾E.温肾二,词解题1.食复2.因人制宜3.凉燥4.中寒5.内生五气6.五志之火7.娇脏8.泄泻9.淋秘10.肌衄三,填空题1.外感时病主要应按__________和_________进行证候归类.2.《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________为期.\"3.张景岳说:\"标,__________;本,__________.\"4.先期治疗未病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5.一般外感为病,常以__________为先驱,其他邪气多依附於__________而侵犯人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类.6.风性轻扬,易於侵犯人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7.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__________.8.\"伤於__________者,上先受之;伤於__________者,下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9.初秋有夏火之余气,燥与热合,出现类似__________的症状,则为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合,出现类似__________的症状,则为凉燥.10.四时感邪之春伤__________,夏伤__________,长夏伤__________,秋伤__________,冬伤__________,蕴结不解,均可化__________.11.内湿系指内生之湿,与脾有密切关系,故有\"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说.12.内寒是机体__________,寒从内生的一种表现.13.内风有虚实之分,属虚者为__________, 属实者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14.内燥多由津液伤耗所致,主要证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15.内火,当区分虚实,__________之火多属实,__________之火多属虚.16.内风与__________关系密切,且多与__________,__________交相为患.17.脏腑辨证,必须以__________辨证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18.咳血的病机多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所致.19.肺实者治疗原则为__________.20.心病的实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病邪的阻滞,也可相兼为病.21.心虚证当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来进行治疗.22.化饮(利水)宁心法适用於__________,__________等病证.23.湿热蕴脾证的主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24.脾阴不足,当予__________,但注意养阴不可过於__________.25.脾-系疾病分虚实,虚证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治疗;实证宜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治疗.26.肝系病证,在病机发展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27.土败木贼证的主方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28.胁痛分虚实,实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虚证则为__________.29.肾脏与其他脏关系密切.如肺肾虚弱的咳喘,治疗当__________与__________共进;脾肾阳虚的五更泄泻,当__________与__________齐进.30.《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__________而藏之\".31.治疗肾精亏损者,常选用血肉有情之品.属肾阴虚者,宜选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肾阳虚者,宜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2.内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邪是\"一源而三歧\",同属阴邪.33.同属血虚证,属於心脾血虚者,当用__________;属於肝血不足者,治当__________;属於精血亏虚者,当__________.34.血瘀者,以__________为治疗大法,但须配合__________,使\"气行则血行\".。
中国医学史分类模拟题1-(1)
中国医学史分类模拟题1-(1)A型题1. 世界上最早开办管理药事的药局是在我国的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E.清代答案:C2. 世界上最早关于龃齿的记载见于我国的A.甲骨文B.《尚书》C.《左传》D.《易经》E.《山海经》答案:A3. 我国发明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在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E.清代答案:D4. 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见于A.甲骨文B.《易经》C.《山海经》D.《周礼》E.《尚书》答案:A5. 对药物进行的最早分类记载于A.甲骨文B.《周礼》C.《诗经》D.《山海经》E.《易经》答案:B6. 确立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著作为A.《黄帝内经》B.《难经》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E.以上都不是答案:D7. 出现中医临证医学专科化发展特点的时代为A.由晋代至唐B.商周时代D.秦汉时代E.以上都不是答案:A8. 中医外伤科始于A.商代B.周代C.南北朝D.唐代E.宋代答案:B9. 下列各项中利用动物垂体激素的是A.用全兔脑制作药物以催生B.人工体外转胎术C.利用狂犬脑浆免疫狂犬病D.外科缝合曲针E.人工提炼纯白结晶乌头碱答案:A10. 最早的、有效的脏器疗法是用鹿的甲状腺制成“五瘤丸”,记载于A.《肘后备急方》B.《僧深集方》C.《伤寒杂病论》D.《外台秘要》E.《诸病源候论》11. 最早记载消渴病人尿甜、黄疸的尿检验法、金针拨障治疗白内障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诸病源候论》D.《肘后备急方》E.《外台秘要》答案:E12. 将酒应用于医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创造,早在商代甲骨文载有A.“鬯其酒”B.“仪狄造酒”C.杜康造酒D.“汤液醪醴”E.“百药之长”答案:A13. “干支纪日法”最早出现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春秋E.战国答案:B14. 相传创制汤液的医家是A.仪狄C.扁鹊D.伊尹E.华佗答案:D15. 最早见于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的记载出自A.《诊藉》B.《周礼》C.《尚书》D.《山海经》E.《史记》答案:B16. 根据诊治病人的疗效判定等级:“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
医学人文情怀的诗词
医学人文情怀的诗词以下是一些体现医学人文情怀的诗词:1.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孙思邈《大医精诚》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优秀的医生治病,一定要神志安定,没有私欲和贪求,首先要有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
体现了医学工作者慈悲为怀、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
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
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
”——苏拯《医人》这首诗的意思是,古人的医术在于心,心正药自然就真。
现在人的医术在于手,技术不好药也没有效果。
我希望化身为天地间的熔炉,多一些扁鹊这样的医生。
到处去寻找好的药材,先为那些受冻挨饿的人治病。
表达了诗人对医德高尚的医生的赞美和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3.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生命非常重要,比千金还贵重,一副好的药方能够救人,它的价值比千金还贵重。
体现了医学工作者尊重生命、珍视生命的态度。
4. “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恒心和品德的人,不能够从事医学工作。
强调了医学工作者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
5.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杨泉《论医》这句话的意思是,医生不是有仁爱之心的人,不能够托付;不是聪明理智、通达事理的人,不能够胜任;不是廉洁淳朴、善良的人,不能够信任。
强调了医学工作者需要具备仁爱、聪明、廉洁等优秀品质。
这些诗词表达了医学工作者对患者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体现了医学人文情怀的核心价值观。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是我国历代以来最大的一部医学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4(难经脉法)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六十九扁鵲難經上經【滑壽曰:此書固有類例,但當如《大學》,朱子分章以見記者之意則可,不當以己之立類統經之篇章也。
今觀一難至二十一難皆言脈,二十二難至二十九難論經絡流注始終、長短度數,奇經之行,及病之吉凶也。
其間有云:脈者非謂尺寸之脈,乃經隧之脈也。
三十難至四十三難言榮衛、三焦、臟腑、腸胃之詳。
四十四、五難言七衝門乃人身資生之用,八會為熱病在內之氣穴也。
四十六、七難言老幼寤寐以明氣血之盛衰,言人面耐寒以見陰陽之走會。
四十八難至六十一難,言診候、病能、臟腑、積聚、泄利、傷寒、雜病之別,而繼之望聞問切,醫之能事畢矣。
六十二難至八十一難言臟腑榮俞、用鍼補瀉之法,又全體之學所不可無者。
此記者以類相從始終之意備矣。
】【滑壽曰:右寸手太陰陽明金,生左尺足太陽少陰水;太陽少陰水,生左關足厥陰少陽木;厥陰少陽木,生左寸手太陽少陰火;太陽少陰火,通右尺手心主少陽火;手心主少陽火,生右關足太陰陽明土;足太陰陽明土,復生右寸手太陰陽明金。
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養者也。
】經脈始從中焦流注之圖見圖關格覆溢之圖見圖男女生於寅申之圖見圖五行母子相生之圖見圖臟腑陰陽寒熱之圖見圖色脈相勝相生之圖見圖【虞氏曰:經言男子生於寅,女子生於申,謂其父母之年會合於巳上,男左行十月,至寅而生;女右行十月,至申而生也。
故推命家言,男一歲起丙寅,女一歲起壬申。
《難經》不言起而言生,謂生下已為一歲矣。
壬丙二干,水火也,水火為萬物之父母;寅申二支,金木也,為生物成實之終始。
木飽在申,金飽在寅,二氣自飽相配,故用寅申也。
金生於巳,巳與申合,故女子取申;木生於亥,亥與寅合,故男子取寅。
所以男年十歲,順行在亥;女年七歲,逆行在亥。
男子十六天癸至,左行至巳,巳者申之生氣;女年十四天癸至,右行亦在巳,與男子同在本宮生氣之位。
陰陽相配,成夫婦之道,故有男女也。
上古天真論曰:男子二八而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
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故能有子。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501-503)总论
天官
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 订义 郑康成曰:医师,众医之长也。陈宏甫曰:人之一身之用,与天 地同,有余则损,不足则补,天之道也。自非达得造化消息盈虚之理,如何会知 得人身中气偏之所在?此真是丝毫不可差,如后世庸医,安能了得此事,所以成
周以士大夫为之。】 【 薛平仲曰:膳夫自庖人至腊人,既联事以共其职矣,食医一官属焉可也,
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 订义 贾氏曰:以疾医中士八人,各有能,故使分治之也。】 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 【 订义 愚考医之用祝,理或宜然。今世有以气封疡而从之者,正祝由之
遗法也。祝之不胜,于是用药;药或不能去,必劀以刃而去恶血;劀而不愈,必 杀之以药而食其恶肉。凡四法各有深浅之度,故言齐。】
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 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着至教论篇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 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治侯王。愿得受树天之 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后世益明。上通神农,着至教, 疑于二皇。帝曰:善。无失之。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 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常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 后世,可以为宝。
雷公曰: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别异比类,犹未能以十全,又安 足以明之?帝曰:子所能治,知亦众多,与此病失矣。譬以鸿飞,亦冲于天。夫 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
疏五过论篇
黄帝曰:呜呼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216-216)骨髓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十六骨髓门黄帝素问生气通天论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注 内外阴阳调和,而邪弗能害。
精气注于耳,血气注于目,邪不外淫,则耳目聪明,气立如故也。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注 大骨,肾腑也。
过食咸则伤肾,故骨气劳伤。
水邪盛则侮土,故肌肉短缩。
水上凌心,故心气郁也。
】是故谨和五味,则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注 谨和五味,则骨正筋柔,而腠理以密,是阳气生于阴精,而为阴之外卫。
故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知阴阳外内之道,无烦劳以伤其阳,节五味以养其阴,谨能调养如法,则阴阳和平而长有天命矣。
】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注 冬令之时,阳气封闭,蛰虫深藏,肾主冬藏,故为蛰,封藏之本。
盖蛰乃生动之物,以比生阳之气,至春一阳初生,而蛰虫复振矣。
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液而藏之,故为精之处也。
发乃血之余,血乃精之化,故其华在发。
肾主骨,故其充在骨也。
肾为阴脏,而有坎中之阳,故为阴中之少阴,而通于冬气,冬主水也。
】五脏生成篇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注 肾藏精而主髓,故所合在骨。
发乃精血之余,故其荣在发。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注 多食甘,是土味太过而伤肾,则骨痛而发落矣。
】诸髓者,皆属于脑。
【注 脑为精髓之海。
】五脏别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注 地主闭藏而上升,天主化施而下降,言人之脏腑形骸,应象天地阴阳之气。
此六者,与传化之腑不同,故名曰奇恒之府。
】诊要经终论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绝系。
绝系一日半死。
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注 手足少阳经脉,皆循于耳,经气绝,故耳聋也。
少阳主骨,诸节皆属于骨,少阳气终,故百节皆纵。
古代中医药文献检索练习
古代中医药文献检索
班别:学号:姓名:
1、《世医得效方》为代撰。
刊于年,本书作者根据其编写而成。
书中按元代医学顺序,分别记述、、、、五官及伤科等各类疾病的脉病证治。
解放后有本。
2、华佗,字,沛国,一名。
按襄阳府志,“……关羽镇襄阳,与曹相拒,”。
3、利用《中药大辞典》检索中药“大黄”,其异名:《吴普本草》称,《药录》称,《中药材手册》称。
药理研究,大黄有抗肿瘤作用,其参考文献的出处是。
说明:《中药大辞典》有新旧版之分,本题宜用旧版检索;参考文献列出一篇即可。
4、《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收录了治疗妇人无子的单方条,其中引自《藏器》的单方的内容为。
针灸治疗妇人无子,《医学纲目》曰。
5、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查找氨茶碱的类别和制剂的内容。
6、《幼幼集成》一书何人所撰?国内现有多少种版本?其中最早的版本是什么本?我校图书馆有否收藏?
7、查找明代以前有关青蒿治疗疟疾的资料。
说明:本题做法如下:
A\列出工具书名称及出版社、出版年
B\找到有关青蒿治疗疟疾的资料,然后说明有关内容从**页至**页即可,不用把具体内容列出。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录树展开 | ⽬录树收起电⼦版说明⿈帝内经素問⿈帝靈樞經难经脉法脏腑 经络运⽓头 ⾯⽿五官鬓发颈项肢体⼆阴 ⽪筋⾻卷⼀百七⼗~⼀百⼋⼗五卷⼀百⼋⼗六~⼀百九⼗九卷⼆百~⼆百⼗六六⽓ 咳嗽 吐泻⾎汗渴哮喘疸疟厥癲狂痫瘟瘫痿虚劳肿胀噎膈饮⾷积聚怔忡健忘情志烦燥嗜卧声⾳呃逆懊憹中蛊諸哽 补养 种⼦ 伤寒外科妇科⼉科痘疹综录【注:本电⼦版收集于中医瑰宝苑】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清˙陈梦雷等编前⾔陳夢雷,福建閩候⼈,在康熙年間中了進⼠,以後被授予編修等職。
因為他性情直爽,⼜忠⼼耿直,得罪了⼀些⼈,所以被誣告⽽⼊獄,吃了⼗年官司,才被釋放回家。
他⾃以為太平無事了,誰知到雍正初⼜被莫名其妙地捉了去,最後死在牢獄中。
在他⾃由在外的時候,搜集了18世紀以前的全部醫學⽂獻,主編了《醫部全錄》這部我國最⼤的醫學類書。
本書系清代名醫蔣廷錫等原著,刊⾏于1726年,是<圖書集成>的⼀部分。
原著520卷,約千萬字,是中國歷代以來最⼤的⼀部醫學類書。
全書包括醫經注釋、診斷、各科疾病的理論經驗,以及有關醫學的藝⽂、記事和名醫列傳等。
可供⼀般醫務⼯作者閱讀和參考。
⿈帝内经素問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卷⼗⼀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卷⼆⼗三⿈帝靈樞經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七-五⼗七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六⼗⼋难经脉法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六⼗九-七⼗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七⼗⼀-⼋⼗⼀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九⼗⼆脏腑经络运⽓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九⼗三-⼀百六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百七-⼀百⼗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百⼗⼀-⼀百⼆⼗⼀头⾯⽿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百⼆⼗⼆-⼀百⼆⼗九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百三⼗-⼀百三⼗三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百三⼗四-⼀百三⼗七五官鬓发颈项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百三⼗⼋-⼀百五⼗⼆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百五⼗三-⼀百六⼗九肢体⼆阴⽪筋⾻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百七⼗-⼀百⼋⼗五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百⼋⼗六-⼀百九⼗九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百-⼆百⼗六六⽓咳嗽吐泻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百⼗七-⼆百三⼗⼆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百三⼗三-⼆百四⼗七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百四⼗⼋-⼆百五⼗⼋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百五⼗九-⼆百七⼗⾎汗渴哮喘疸疟厥癲狂痫瘟瘫痿虚劳肿胀噎膈饮⾷图書集成醫部全錄卷⼆百七⼗⼀-⼆百⼋⼗七积聚怔忡健忘情志烦燥嗜卧声⾳呃逆懊憹中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六-三百⼆⼗⼋諸哽补养种⼦伤寒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九-三百四⼗⼆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四⼗三-三百五⼗⼋外科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五⼗九-三百六⼗⼋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六⼗九-三百⼋⼗妇科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三百⼋⼗⼋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九-四百⼉科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四百⼗五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六-四百⼆⼗⼋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九-四百四⼗⼀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四⼗⼆-四百五⼗⼋痘疹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五⼗九-四百七⼗⼀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七⼗⼆-四百⼋⼗四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五-五百综录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五百九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五百⼆⼗。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妇人前阴诸疾门
证治
妇人阴蚀疮,湿热客于肝经而然。阴户生虫,痒不可忍,入脏腑即死,令人发热恶寒,与痨相似,用熟猪肝切长条,乘热内阴中以取虫,虫闻腥俱出肝上,如此数次;内服泻肝和血药亦妙。
阴中痒,亦是肝家湿热,泻肝汤妙。瘦人燥痒属阴虚,坎离为主,外用蛇床子煎汤洗之。(上匿下虫)疮同治,要分虚实耳。
【 注 前证属肝经内有湿热,外乘风冷所致。若小便濇滞,或小腹痞痛,用龙胆泻肝汤。若内热寒热,或经候不调,用加味逍遥散。若寒热体倦,饮食少思,用加味四君子。若郁怒发热,少寐懒食,用加味归脾汤。】
薛氏医案 【 明?薛己】
阴病证治
妇人阴中生疮,乃七情郁火,伤损肝脾。湿热下注。其外证阴中出如蛇如菌或如鸡冠状,或生虫湿痒,或溃烂出水、或肿闷坠痛;其内证体倦内热,浐虿徽{,或饮食无味,晡热发热,或胸胁不利,小便痞胀,或赤白带下,小水淋濇。其治法,肿痛者,四物汤加柴、栀、丹皮、胆草;湿痒者,归脾汤加柴、栀、丹皮;淋濇者,龙胆泻肝汤加白朮、丹皮;溃腐者,逍遥散加山栀、川芎;肿闷坠痛者,补中益气汤加山栀、丹皮,佐以外治之法。
阴户突出,因劳力者,血虚,四物汤加龙骨;气虚,补中益气汤。
阴中生虫(上匿下虫)如小蛆者,乃湿热甚而心气又郁,气血凝滞而生,宜藿香养胃汤、补心汤、古硫鲤丸,外用生艾汁调雄黄末,烧烟熏之,更用雄黄锐散纳阴中。
阴中生细虫,痒不可忍,食入脏腑即死,令人发寒热与痨证相似。先以蛇床子煎汤,洗净拭干;后用梓树皮焙干为末,入枯矾四分之一,麝香少许敷之,立效。
右为末,生艾捣汁,和如小指尖大,绵裹纳下部肛门内。
银杏散 【 《外科正宗》,下同】 治女人湿热下注,阴中作痒,及内外生疮。
杏仁去皮尖研 轻粉 水银铅制 雄黄各一钱
右各为细末,共和一处,每用五分,枣肉一枚和丸,用丝绵包裹,留一绵条,燃线在外。用拓痒汤煎洗,将药安入阴内,留线在外。恐小便,取出再入。一日一换,重者只四五枚;痊愈。仍兼服后药。
_古今图书集成_文献学价值评析
古今图书集成 文献学价值评析曹瑛(辽宁中医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2)摘要:现存规模最大的类书,它内容丰富,分类详细,编排系统,提高了类书编撰水平。
其版本主要有雍正年间铜活字本、十九世纪末期石印本、中华书局缩微影印本,及现今通行的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书中!医部∀520卷,收录自 内经 至清代120余种医学文献。
读者可以按门、按病查阅历代古书中的有关资料,是一部极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
关键词:中医药学文献;古今图书集成;文献学价值评析;研究中图分类号:R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276(2001)02-0141-02古今图书集成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类书。
清#陈梦雷撰。
初稿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完成,雍正四年(1726年)至六年(1728年)始印成六十四部,分贮于宫廷及皇帝行宫,并赐给一些大臣们。
这部宏篇巨帙、规模庞大的类书,正文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共计10040卷,约一亿六千万字,分订5020册,装522函。
该书内容广博,经史、天文、地理,及至山川草木,百工制造,海西秘法,无所不包。
可谓集康熙以前古今图书之大成,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在我国文献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1提高了类书编撰水平类书是我国古代工具书的一种,编撰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寻查典故、辞句的方便,其性质相当于现在的百科全书。
历代封建王朝都曾大规模地集中人力物力编撰类书,我国第一部类书,是魏文帝曹丕命人编撰的 皇览 。
其后,历代都有效仿,类书层出不穷。
较有名者,如唐代的 艺文类聚 、宋代的 太平御览 及明代的 永乐大典 。
满清入关以后,十分重视汉族文化。
早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五月,康熙就曾令翰林院官员依照唐代类书 唐类函 的体例,从唐至明,编撰一部 唐类函 的续编。
不久,康熙帝又发现以前的类书均不理想,便决定再编一部新的大型类书,初步命名为 汇编 。
康熙四十年,始命陈梦雷编撰此书,除指示训诲,钦定条例外,康熙还亲自到陈梦雷斋中,书写!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联句相赐,陈梦雷编书收稿日期:2000-12-03。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212-213)肉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十二肉门黄帝素问六节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注 足太阴独受水谷之浊,为转输之官,肠胃主受传水谷,三焦主决渎水道,膀胱为水精之腑,故皆为仓廪之本。
脾藏荣,故为荣之居。
器者生化之宇,具升降出入之气。
脾能运化糟粕,转味而入养五脏,输出腐秽于二阴,故名之曰器也。
四白,唇之四际白肉也。
口为脾窍而主肌,故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
甘者土之味,黄者土之色也。
脾为阴中之至阴,通于土气。
此节指脾而言,以肠、胃、三焦、膀胱、并受传水谷之精粗,故总为仓廪之本。
受浊者为阴,故曰至阴之类。
】五脏生成篇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注 脾主中央土,乃仓廪之官,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合肉。
脾开窍于口,故荣在唇。
脾主土而受制于肝木,是肝乃脾脏生成之主也。
】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此五味之所伤也。
【注 多食酸,是木味太过而伤脾,则肉胝(月刍)而唇掀揭矣。
五味所以养五脏者也,脏有偏胜,则所不胜之脏受伤,此又承制之不可太过也。
】平人气象论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注 土脏之元真,濡于脾而主藏肌肉之气。
】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
【注 脾主肌肉,主通会元真之气,脾气伤,故身重而肌肉善痿。
痿者,肌肉委弃不仁也。
足太阴经脉,循胫膝,邪在经络,故足不收。
气伤,故善瘈而痛。
此言经病而及于气也。
】宣明五气篇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
【注 脾主肌肉,甘为土味,脾病而多食之,则反伤脾气也。
】阴病发于肉。
【注 脾为阴中之至阴,在体为肉,是以太阴之病而发于所主之肌肉。
】脾主肉,久坐伤肉。
【注 五脏元真之气,通会于肌肉腠理,脾气通于五脏,故所主在肉。
脾喜运动,故久坐伤肉。
】血气形志篇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
【注 过于安乐,则神机不转,气血羁留,故病生于肉,宜治以针石,引而通之。
中医文献检索考试重点
文献:在储存/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于载体而存储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国际)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我国)构成文献的三要素:1知识性2物质性3记录性情报的三个基本属性:1知识性(最主要属性)2传递性(情报是激活的知识)3效用性人们传递情报目的在于利用. 特种文献:1会议文献2学位文献3专利文献4标准文献5政府出版物6科技报告7档案(病案)8产品资料按文献的载体形式划分:1纸质型文献2缩微型文献3声像型文献4电子型文献按文献的加工程度划分:1一次文献2二次文献3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或准文献) 文献信息保障系统:为现实文献字眼保障而形成的组织系统称. 三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即以北京图书馆为中心的”中国国家文献保障体系”/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文献保障体系”和以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中心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类书:是摘录/汇辑大量古代文献中的原文,按内容性质分门别类地编排组织而成的参考工具. 参考工具的特性1参考性2概括性3易检性检索工具按出版形式及载体划分1书本式检索工具A单卷式检索工具B期刊式检索工具C附录式检索工具2卡片式检索工具3缩微式检索工具4机读式检索工具. 按著录方式及功能划分目录型检索工具题录型检索工具文摘型检索工具检索语言在本质上就是文献的标识系统.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基本部类1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主题语言是直接以自然语言中代表事物/问题和现象的词语,作为表达文献内容主题的检索语言. 主题语言(主题词)的特点1概念化2规范化3组配性医学主题词表两种:<医学主题词表>和<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 其他检索语言和检索途径1提名检索语言与检索途径2著者检索语言与检索途径3序号检索语言与检索途径文献检索方法:1直接利用检索工具A顺查法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由远及近/从旧到新检索文献的方法.B倒查法是一种逆时间顺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C抽查法是在掌握专题文献年代分布的前提下,重点检索文献高峰期的文献信息的方法. 书目的类型1按书目的功能分类A登记书目B通报书目C推荐书目2按著录分类A单纯书目B提要式书目3按书目的编制者分类A官修书目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B史志书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C方志书目D私家书目古代中医药图书泛指1911年以前撰写的中医药著作. 古代中医图书检索1利用中医药专科书目A<中医医籍考>B<宋以前医籍考>C<中国分省医籍考>D<中国医籍通考>2利用综合书目A<四库全书>B<中国丛书综录> 该书目视我国目前最完备的一部丛书联合目录.第1册是”总目分类目录”,也就是丛书目录.将2700多部丛书分类编排,每种丛书详列书名/种数/编者/刻印年代及馆藏.第2册是”子目录分类目录”,收录子目7万多条,以子目为单位,分经/史/子/集,部下又分细类.第3册是为第2册服务的工具,包括”子目书名索引””子目著者索引”C<中国丛书广录> 馆藏古代中医药图书检索1<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2<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馆藏中医线装书目>现代图书检索1利用中医药专科词典与书目A<中国医籍大辞典> 医籍辞书之最B中国医学书目大全C现代中药著作内容检索2利用综合性书目<全国新书目> 题录型检索工具1报道性题录2累积性题录检索途径1分类检索途径2主题检索途径3作者检索途径常用报道性题录型检索工具1<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3<外国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常用积累性题录型检索<中国科技期刊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医药期刊类型1学术型中医药期刊2科普型中医药期刊3情报型中医药期刊4检索型中医药期刊5中医药核心期刊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简称<IM>是当今世界上最常用的综合性题录型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工具.《IM》月刊本德期索引包括三个部分1目次表2前言和著录格式3正文.包括主题部分/著者部分和医学综述题录.美国<化学文摘>简称<CA>是当今世界发行量最大,影响面最广的文摘型检索刊物.世界化学文献的钥匙..美国<生物学文摘>简称<BA>是目前世界上报道生物科学文献最权威最大型的文摘式检索工具,也是生命科学重要的文摘型检索工具.荷兰<医学文摘》简称<EM>是目前世界唯一的医学大型文摘性检索刊物。
《医古文B》第次作业
《医古文B》第9次作业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假借 ??E.转注 ??1. “休”属于: [1分]A B C D E2. “友”属于: [1分]A B C D EA.类书 ??B.丛书 ??C.目录 ??D.索引 ??E.词典 ??3. 《中医经典索引》属于: [1分]A B C D E4.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属于: [1分]A B C D EA.异体 ??B.假借 ??C.通假 ??D.繁简 ??E.转注 ??5. “六书”理论中“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所指的是: [1分]A B C D E6. 读音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是: [1分]A B C D EA.造字方法不同 ??B.改换意义相通的形符 ??C.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 ??D.形符声符都改换 ??E.结改变 ??7. 异体字“明”与“朙”属于: [1分]A B C D E8. 异体字“俯”与“俛”属于: [1分]A B C D EA.页部 ??B.日部 ??C.禾 ??D.阜 ??E.邑 ??9. “颖”字在《康熙字典》中的部首是: [1分]A B C D E10. “降”字在《康熙字典》中的部首是: [1分]A B C D EA.pāo ??B.bāo ??C.fú ??D.suī ??E.pào ??11. “脬”的正确读音是: [1分]A B C D E12. “胞”的正确读音是: [1分]A B C D EA.张揖 ??B.许慎 ??C.徐铉 ??D.无考 ??E.郭璞 ??13.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1分]A B C D E14. 《尔雅》的作者是: [1分]A B C D EA.与寒冷有关 ??B.与水有关 ??C.与头有关 ??D.与地名有关 ??E.与手的动作有关 ??15. 形符“冫”表示的义类是: [1分]A B C D E16. 形符“页”表示的义类是: [1分]A B C D EA.suǐ ??B.suī ??C.tuǒ ??D.tú ??E.chá ??17. “荼”的正确读音是: [1分]A B C D E18. “荽”的正确读音是: [1分]A B C D E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E.转注 ??19. “上”属于: [1分]A B C D E20. “大”属于: [1分]A B C D E21. “子”属于: [1分]A B C D E22. “册”属于: [1分]A B C D E23. “炙”属于: [1分]A B C D E24. “自”属于: [1分]A B C D E25. “昏”属于: [1分]A B C D E26. “星”属于: [1分]A B C D E27. “雨”属于: [1分]A B C D E28. “果”属于: [1分]A B C D EA.词义范围扩大 ??B.词义范围缩小 ??C.词义范围转移 ??D.词义范围未变 ??E.词义内涵未变 ??29. “鸟”之义由“长尾巴的鸟”变为“泛指鸟类”属于词义演变的类型是: [1分]A B C D E30. “脚”之义由“胫也”变为“脚踝以下部分”属于词义演变的类型是: [1分]A B C D E31. “瓦”之义由“土器已烧之总名”变为“屋上所盖之瓦”属于词义演变的类型是: [1分]A B C D E32. “颇”之义由“头偏”变为“凡偏之称”属于词义演变的类型是: [1分]A B C D E33. “祥”之义由“吉凶之兆”变为“专指吉祥”属于词义演变的类型是: [1分]A B C D E34. “牙”之义由“壮齿”变为“泛指牙齿”属于词义演变的类型是: [1分]A B C D EA.古文字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E.隶变 ??35. 标志着汉字进入“今文字”阶段的是: [1分]A B C D E36. 由小篆变为隶书的过程称为: [1分]A B C D EA.图书目录 ??B.词句索引 ??C.连绵词 ??D.通假字 ??E.中医人物 ??37. 《中国医籍考》可查: [1分]A B C D E38. 《中医大辞典》可查: [1分]A B C D EA.解释词义 ??B.分析句读 ??C.阐述语法 ??D.说明修辞 ??E.释音校勘 ??39. “灸之则瘖,石之则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注 水脏之元真,下藏于肾,而主藏骨髓之气。】
宣明五气篇
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
【 注 肾主骨,炎上作苦。苦走骨者,火气下交于肾也。骨病而多食之,则火气反胜矣。】
【 注 手足少阳经脉,皆循于耳,经气绝,故耳聋也。少阳主骨,诸节皆属于骨,少阳气终,故百节皆纵。手足少阳之脉,皆至目锐眦,终则牵引于目,故目如惊而邪视也。绝系,目系绝也。少阳属肾,肾藏志,系绝则志先绝,故一日半死也。青者,甲木之气外脱也。白者,三焦之荣内亡也。夫阳生于阴,色生于气,是以六经之气终而先见于色。】
五脏生成篇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 注 肾藏精而主髓,故所合在骨。发乃精血之余,故其荣在发。】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 注 多食甘,是土味太过而伤肾,则骨痛而发落矣。】
诸髓者,皆属于脑。
【 注 脑为精髓之海。】
肾主骨,久立伤骨。
【 注 肾藏精髓而注于骨,故所主在骨。久立则伤腰肾膝胫,故伤骨。】
逆调论
帝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岐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六元正纪大论
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四之气,病骨痿。
【 注 四之加临客气,乃太阳寒水,主气乃太阴湿土,故寒凝于外,火郁于内,而病骨痿也。】
火郁之发,民病瘈瘲骨痛,节乃有动。
灵枢经
邪气脏腑病形篇
肾脉急甚,为骨癫疾。
痹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冬遇此者为骨痹。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 注 皮肉筋骨,内合于五脏,五脏之气,外合于四时,始病在外之有形,复伤在内之五气,外内形气相合,而邪舍于内矣。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则胃气不转,故善胀也。肾主骨,骨痿而不能行,故尻以代踵。阴病者不能仰,故脊以代头。】
【 注 此言经脉之长短,从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定其度数也。】
黄帝曰: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伯高曰: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
【 注 此言头之大骨度数。众人乃天下之人,长七尺五寸者,上古适中之人也。适中之人,则头骨亦适中矣。头骨适中,通体之骨皆适中矣。】
【 注 远行劳倦则伤肾,逢大热则暑暍伤阴,渴则阴液内竭,是以阳热之气,内伐其阴,而热舍于肾矣。肾者水脏,水盛则能制火,今阳盛阴消,水不胜火,以致骨枯髓虚,足不任用于身,而发为骨痿也。】
气穴论
积寒留舍,营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留 原作「流」,据《素问》气穴论改。于溪谷也。
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以下至骨?曷骭长九寸,过则肺大,不满则肺小。骨?曷骭以下至天枢长八寸,过则胃大,不及则胃小。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过则回肠广长,不满则狭短。横骨长六寸半,横骨上廉以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寸。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腘以下至跗属,长一尺六寸。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故骨围大则太过,小则不及。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 注 大骨,肾腑也。过食咸则伤肾,故骨气劳伤。水邪盛则侮土,故肌肉短缩。水上凌心,故心气郁也。】
是故谨和五味,则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 注 谨和五味,则骨正筋柔,而腠理以密,是阳气生于阴精,而为阴之外卫。故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知阴阳外内之道,无烦劳以伤其阳,节五味以养其阴,谨能调养如法,则阴阳和平而长有天命矣。】
脉要精微论
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 注 以胜治之者,以五行气味之胜治之而愈也。如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如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辛胜酸之类。】
脉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十六
骨髓门
黄帝素问
生气通天论
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 注 内外阴阳调和,而邪弗能害。精气注于耳,血气注于目,邪不外淫,则耳目聪明,气立如故也。】
【 注 此邪客于溪谷间而为热也。夫气为阳,邪留于肌腠之气分,邪正相搏则为病热,故有壅脓消破之败证矣。邪气淫溢,则正气自壅,溪谷之气与脉相通,是以脉热于内,而肉败于外,营卫不行,则血气留滞而为壅脓也。节凑筋骨相连之处,邪留其间,则筋骨必将为败矣。】
调经论
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骨节有动。
【 注 肾为阴脏而主骨,阴寒太甚,故为骨癫疾也。】
寿夭刚柔篇
伯高曰: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若形充而颧不起者骨小,骨小而夭矣。
【 注 肾秉先天之阴阳而主骨,颧乃肾之外候,故颧不起者骨小,骨小则夭,此先天之气薄也。】
本神篇
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 注 恐伤肾,故恐惧不解则伤肾脏之精。肾主骨,故精伤则骨酸痿厥。精下者,脏气伤而不能藏也。】
经脉篇
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笃已死,土胜水也。
【 注 此仰面之骨度也。结喉下两旁巨骨陷中为缺盆,盖形如缺盆,因以为名。骨?曷骭,骨名,一名尾翳,即鸠尾骨也。自两旁缺盆而下至骨?曷骭,计长九寸,过则肺大,不满则肺小。盖骨?曷骭之内,心肺之所居也。天枢在脐旁二寸,乃足阳明之穴,从两旁骨?曷骭而下至天枢,计长八寸,过则胃大,不及则胃小。盖自鸠尾以至于脐,胃腑之所居也。横骨在毛际横纹中,自天枢而下至于横骨,计长六寸半,过则回肠广大,不满则狭短。盖自脐以至小腹,大肠之部分也。横骨横长亦六寸半,内辅者,内之辅骨也,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者,在上之腿度也。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者,膝之连骸,一名膝盖骨也。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寸者,在下之腿度也。曰内辅内踝者,以足八字分立,则内骨偏向于面也。踝者,下廉之腿骨,与足骨相连之凹处,在内者为内踝,在外者为外踝。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者,足跟骨也。膝腘者,膝前下之腿骨。跗者,足面上之跗骨,即足阳明之动脉处,自膝前而下至于跗面,计长一尺六寸也。属者,概足面而言也。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者,从足面而下至足底之骨也。骨围大者,骨之粗大也。小者,骨之细小也。】
【 注 足少阴之气主骨,故气绝则骨枯。冬脉者,谓五脏之脉气,合四时而外濡于皮肉筋骨者也。夫溪谷属骨,肉本于骨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于骨,而骨肉不相亲矣。骨肉不相亲,则骨气外脱而齿长矣。夫肾主藏精而化血,发者血之余也,发无泽者,肾脏之精气绝而骨先死矣。】
骨度篇
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
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
【 注 此侧身之骨度,皆纵而数之也。耳上之旁为角,肩胛上之颈骨为柱骨,自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肋下臑内为腋,自柱骨至腋中计长四寸。胁骨之下为季胁,自腋以下至季胁,计长一尺二寸。捷骨之下为髀枢,一名髀厌,在臀之两旁,即足少阳之环跳穴处。自季胁以下至髀枢,计长六寸。髀枢以下至膝盖骨内之中分,计长一尺九寸,即上之腿数也。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即下之腿数也。京骨,足太阳膀胱经穴名,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外踝骨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此侧身之骨度也。】
【 注 骨节有动者,亦为微风所伤也。】
四时刺逆从论
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
冬气在骨髓中,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
气交变大论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身热骨痛而为浸淫。
【 注 身热骨痛者,火亢而水亦伤也。浸淫,火热疮也。】
【 注 身寒而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者,太阳气衰而寒在表也。不冻栗者,二阳火热之在里也。肾气胜者,肾水之气胜也。以水为事者,膀胱之水胜也。水寒偏胜,则太阳气衰而孤阴不长矣。水精水也。肾脏之精枯不长,而膀胱之一水,不能胜二火矣。夫肾生骨髓,髓生肝,肾脂不生,则髓不能满于骨,是以寒至骨也。肝者,一阳初生之木火也。心者,地二所生之君火也。肾为牝脏,孤脏也。孤脏之阴,藉太阳标本以合化,太阳气衰则孤阴不长矣。膀胱之津液,不能胜二火,故其人不能冻栗者,二阳之火热在内也。病名曰骨痹,病在髓枯而骨痛,故其人当骨节拘挛也。】
五脏别论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 注 地主闭藏而上升,天主化施而下降,言人之脏腑形骸,应象天地阴阳之气。此六者,与传化之腑不同,故名曰奇恒之府。】
诊要经终论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
【 注 此胸骨腰骨围转一周之总数也。】
发所覆者,颅至项尺二寸,发以下至颐长一尺,君子终折。
【 注 此言头颅前后上下之骨度,发所覆,谓从前额颅之发际,上至巅顶,以至后项之发际,计发所覆者,度一尺二寸。发以下至颐者,谓从前额颅之发际以下,至于两颐,计长一尺。君子终折者,谓从发际之始,以至发际之终,可折中而度量。盖君子之人,面方广而发际高。发所覆者,从颅至项度一尺一寸。发以下至颐,长一尺一寸也。】
六节脏象论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