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1.3 《走进化学殿堂》单元教案(湘教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教学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材分析:《化学真奇妙》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始学习化学学科的起始章节,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兴趣的重要章节。
一、课标要求: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3、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二、内容分析;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化学改变了世界、神奇的化学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
1.化学改变了世界:主要是通过阅读思考、图片,衣食住行等观察比较;展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的变迁、现代科技成果等,让学生体验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认识“化学有什么作用”,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志向;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 神奇的化学变化:通过生活经验的分析思考和实验观察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的一些基本观点。
又结合化学变化的奇妙现象,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奇妙,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本节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化学的最基本的知识,所以是本节的重点。
3、物质构成的奥秘是通过阅读、思考、想象,借助图片、模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并通过微观去探求化学变化的奥秘,走入化学世界,领悟“什么是化学”。
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但是二单元的重点就是围绕物质构成的奥秘。
所以在第一节也就是让学生初步的接触微粒的观点,所以不是本节的重难点。
,三、本节的知识有:1、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2、知道研究化学的目的3、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较准确地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4、学会观察的方法,5、初步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课时化学药品的取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重点难点重点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量筒和滴管的使用。
难点量筒和滴管的使用。
教学准备每个实验台上放置锌粒、食盐、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等药品。
教科书附录1中的常用仪器及药匙、镊子、试管架等仪器(纸槽由学生自制)。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学生畅谈厨房中所见的液体与固体物质。
回忆模仿倒水、倒食用油、倒醋、倒酱油、取食盐、取味精等的动作。
回忆家中厨房食品柜内生活品的摆放。
二、活动探究观察“三室”(仪器药品保管室、实验准备室、实验室)布置,阅读“实验规则”,观看仪器药品的存放。
认识常见化学仪器,了解其名称、用途等。
看书、交流药品的取用规则。
在实践操作中探究科学、规范的药品取用方法。
学生活动1.取用块状药品的仪器及方法训练。
2.取用粉末状药品的仪器及方法训练。
3.取用多量液体的方法探究及方法训练。
4.取用一定量液体的仪器、读数及方法训练。
5.取用少量液体的仪器及方法训练。
教师活动1.从学生的“实践与探究”中,找出几例药品取用的方法进行展示,让学生辨析正与误,在纠正错误时说明原因。
2.对照日常生活中你取用固体、液体物质时的动作,哪些是不良习惯,应予以改正。
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总结与交流你的收获、体会或想法。
四、布置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
2.利用家庭生活日用品中的固体、液体物质练习药品的取用。
初中化学教案步入化学殿堂
初中化学教案步入化学殿堂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1.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讨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肥皂的起泡作用、酸碱中和等。
二、学习新知识(30分钟)
1.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的组成、云层结构等。
2.讲解化学键的种类和形式,如共价键、离子键等。
3.通过实验演示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原理。
4.讲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如颜色、气味、溶解度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氧化反应等。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提出实验结论。
四、课堂讨论(10分钟)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讨论化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实践。
五、课堂作业(5分钟)
1.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阅读相关课本知识、完成实验报告等。
2.鼓励学生勤学好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化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本节课教学结束,希望学生们在学习化学的路上能够充满激情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知识水平,步入化学殿堂,开启科学之旅!。
九年级化学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复习教案
加热
文字表达式: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加热
化学表达式:Cu2(OH)2CO3CuO+H2O+CO2↑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
4.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5.化学变化除了有新物质生成外,还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等许多现象。
6.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7.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作业作计
完成专题作业
板书设计
1.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现象:
(1)颜色从绿色变成黑色;
(2)试管壁上产生水珠;
(3)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学科组
化学
主备人
执教人
课题
专题一复习课
课型
新课
授课时间
2020.9.4
教
学
目
标
1.对木条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的探究。
2.掌握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实验仪器名称和用途
教学
重点
1.对木条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的探究。
2.掌握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6.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7.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教学反思
4. 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现象,文字表达式: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5.科学探究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与交流。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上学期教案专题一[整理三单元]单元3 走进化学殿堂 湘教版
单元3 走进化学殿堂一、学习目标1.学会药品取用、加热,酒精灯使用等实验操作方法2.初步体验科学观察的过程3.初步认识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最常用的手段4.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5.初步树立“化学实验安全”与“环境保护”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认识观察、实验、科学探究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方法。
三、课时:3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
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探究活动]镁带燃烧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教师总结。
[学生活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学生质疑](可能问到的问题)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教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2)(如图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图1(3)(如图2)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图23、吹灭蜡烛,观察;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5、(拓展实验)(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图3[实验探究]学生每二人一组,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湘教初中化学九上《1专题1 走进化学殿堂》word教案
专题1 走进化学殿堂第一部分课标对专题1的学习要求单元教材内容学习目标单元1 造福人类的化学1.化学的意义等。
2.从生活中选取学生熟悉的事实并做演示实验(3个):出示发霉的饭粒、在沾有油污的餐具上滴上洗洁精、将生锈的铁钉浸泡在稀硫酸溶液中。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判断。
单元2 迷人的化学1.认识化学研究的对象,定义,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2.演示实验(3个):木条燃烧、加热碱式碳酸铜、爆炸与颜色变化;学生分组实验(1个):压碎碱式碳酸铜。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
3.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4.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5.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判断。
6.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单元3走进化学殿堂1.实验室常规,实验基本操作。
2.演示实验(5个):镁条燃烧、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用量筒取液体试剂;分组实验(2个):验证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观察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第二部分各单元案例设计单元1 造福人类的化学【学习目标】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判断。
3.初步引入化学用语,分散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用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创设情景→看课本→讨论认识→初识化学用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化学。
《步入化学殿堂教案》教案 (公开课)2022年九年级化学精品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2.化学的作用:创造我们所需要的物质,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还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3.化学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二、神奇的化学变化4.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响(如食物消化、蜡烛燃烧等)★根本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等现象5.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三、物质构成的奥秘6.世|界万物都是有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7.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根底学科第二节体验科学探究1.化学的学习从问题开始,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2.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3.科学探究的根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第三节化学实验根本技能〔一〕一、实验室平安规那么1.取用药品的"三不〞原那么:不要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不要品尝药品2.剩余药品的"三不〞原那么: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3.节约原那么:按规定用量取用.假设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4.常见仪器〔对照课本150页〕:1〕反响容器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注意: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只有:试管不能直接加热〔放在石棉网上〕:烧杯、锥形瓶2〕存放物质的仪器:广口瓶〔存放固体〕,细口瓶、滴瓶〔存放液体〕3〕取用仪器:药匙〔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镊子〔块状固体〕、胶头滴管〔少量液体〕二、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广口瓶〕:一横二低三直立块状:用镊子粉末状:药匙〔纸槽〕2.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细口瓶〕规定量: 量筒大量液体:倾倒 口诀: 塞倒放签向手 ,管倾斜口挨口 注意:塞倒放防止污染药品 ,签向手防止腐蚀标签 缓慢倒轻轻刮 ,塞紧塞放原处签朝外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垂直悬放于试管正上方胶头滴管使用的本卷须知:1)使用滴管时 ,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 ,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应垂直于容器正上方 .2)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 ,不要平放或倒放 ,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 ,以免液体腐蚀胶头 . 3)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用冲洗〕 .三、物质的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用外焰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 两检查 看灯芯 〔假设灯芯不平或烧焦 ,就剪掉〕看酒精量〔酒精量要在1/3~2/3之间〕三禁止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 ,必须用灯帽盖灭一必须 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防止挥发浪费〕注意:1〕用嘴吹灭酒精灯 ,酒精灯会烧的更旺2〕如果酒精灯倒了 ,着火了 ,用湿抹布盖灭2.给物质加热时注意:1〕必须用外焰加热 ,且加热前要预热;2〕加热时 ,试管内液体不得超过试管体积的1/3;3〕加热时 ,试管口不得对着有人的地方;4〕给液体加热 ,试管应与桌面成45度角;给固体加热时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不能用外壁有水珠的试管加热;6〕加热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7〕不能用手拿试管加热 ,而应该用试管夹 ,试管夹要由下往上 ,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近试管口1/3处8〕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以直接受热 ,而烧杯、烧瓶要放在爱石棉网上加热 .量筒、集气瓶等不能用来加热 .3.加热时试管炸裂的原因:1〕没用外焰加热 ,没有预热就进行加热2〕试管外壁有水珠3〕加热时 ,试管底接触灯芯4〕加热后试管没有冷却就进行冲洗5〕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未向下倾斜 ,水倒流使试管炸裂6〕试管质量不好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一、水的三态变化直接倾倒胶头滴管1.水蒸气〔气态〕★注意: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 ,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自然想象〔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水 液态水 气态水〔例如地上的水渍蒸发 ,冰融化成水等〕:水分子获得能量 ,运动速率加快 ,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气态水 液态水固态水〔例如水蒸气遇锅盖冷凝 ,水结成冰灯〕:水分子失去能量 ,运动速率减慢 ,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根本粒子 ,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3.分子的根本特征:1)分子本身很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速率越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 ,而固体和液体之间间隔较小〕4)分子本身具有能量5)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二、自然界中的水1.水的天然循环1)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2)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能量的是太阳3)水的天然循环的作用:实现水的自身净化 ,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2.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天然水中含有泥沙、可溶性矿物质和细菌等杂质其他均是物理变化★沉降步骤中加明矾的作 用:明矾可以吸附悬浮 的颗粒 ,加速沉降 ★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纯洁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纯洁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4.别离混合物的方法1〕过滤〔别离不溶性的固体和液体 ,例如泥沙和水〕①实验仪器:漏斗〔带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注意:玻璃棒的作用:引流②本卷须知: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蒸 馏 水三靠:漏斗下端管口靠在烧杯内壁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烧杯靠在玻璃棒上③过滤时速度慢的原因:滤纸未紧贴在漏斗内壁上过滤仍然浑浊的原因: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滤纸破损等过滤仍浑浊 ,应采取的措施:二次过滤2)吸附〔别离有颜色或有气味的物质 ,例如家装时用活性炭吸附甲醛气体〕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吸附有颜色或有气味的物质 ,如红墨水经过活性炭变无色 3〕灭菌〔化学变化〕 消毒剂 氯水漂白粉高温消毒4)蒸馏〔别离不同沸点的液体 ,例酒精和水〕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烧杯、玻璃棒〔作用:搅拌 ,防止局部 温度过高 ,液体溅出〕5)蒸发〔别离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和液体 ,例如食盐和水〕5.硬水与软水①硬水是指含较多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软水是指含较少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②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肥皂水③家庭中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加热煮沸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电解水:向水中通入直流电〕1.现象:电极两端产生气泡 ,液面下降详解:电源分正负两极 ,正负两极上均产生气泡 ,且负极〔图示b 〕产生的气体约是正极〔图示a 〕产生气体体积的2倍 ,即负氢正氧2:1 . 正极:氧气 ,体积少;负极:氢气体积多2.检验:〔学会验证某种气体是何气体 ,步骤: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该气体 ,木条复燃 ,证明该气体是氧气负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该气体 ,气体燃烧 ,证明该气体是氢气3.结论: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水通电会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而原子不可以再分……等等4.该反响的文字表达式水 氢气 +氧气 〔分解反响〕反响物 生成物二、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1.验纯〔点燃任何气体前都要检验气体纯度 ,以免发生爆|炸〕:用小试管口朝下收集一试管氢气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靠近火焰 ,移开拇指 ,如果听见锋利的爆鸣声 ,证明气体不纯;如果听到消沉的 "噗〞的一声 ,证明气体纯洁 .现象:纯洁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烧杯内壁有水雾 ,放出热量〔或是写:用手摸烧杯 ,烧杯发烫〕通电反响条件3.结论: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②反响放出热量③在点燃时 ,氢气分子和空气中局部氧气分子被破坏 ,构成氢气分子的氢原子和构成氧气分子的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实质〕4.该反响的文字表达式氢气 +氧气 水 〔化合反响〕三、化学变化的实质: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 ,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例如水电解的实质:水分子被破坏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水分子的氢氧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氢气燃烧的实质详见上面氢气燃烧的结论③四、化合反响和分解反响分解反响〔一变多〕: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响化合反响〔多变一〕: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响详解:①两者都为化学反响的根本反响类型〔所以判断一个反响是否是化合或是分解反响的前提就是它必须是化学反响〕 ,化学反响不只是这两种反响类型 ,还有很多其他反响类型 ,判断时要注意②判断反响类型的依据: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响物一种 ,生成物多种的是分解反响;反响物多种 ,生成物一种的是化合反响〕五、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表示氢气具有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常见的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质的物理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挥发性、溶解性……等等两者的区别:是否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注意: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同物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 ,化学性质就不同〕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9.2 化学合成材料第|一课时【教学课型】新课◆ 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开展与社会开展的密切关系〔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2、过程和方法:利用网络信息、图片 ,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 ,以及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点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开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塑料的性能、用途和白色污染2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工具】羊毛、棉花、合成纤维布等【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课前预习学生查阅资料 ,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教学情景导入师: "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 ,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 !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 ,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教学过程设计【板书】、有机合成材料活动探究一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 ?请同学们阅读P265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小结】: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而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那么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简称合成材料 .一、塑料我们一般称为 "塑料〞的物质是一个包括很多材料的大家族 ,全部由合成树脂组成 ,这就是聚合物 ,例如聚乙烯〔PE〕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 ,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 ,有的由链状结成网状 ,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时熔化 ,冷却后变成固体 ,再加热又可熔化 ,因而具有热塑性 ,可以反复加工 ,屡次使用 ,如聚乙烯塑料〔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即聚酯PET〕 .〔一〕、一般分类如下:1.按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分类:热塑性塑料: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 .如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 .热固性塑料:因受热或其他条件能固化成不溶性物料的塑料 .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2.按塑料用途分通用塑料:一般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性好、价廉的塑料 .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工程塑料:一般指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 ,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在高、低温下仍能保持其优良性能 ,可以作为工程构件的塑料 .如ABS、尼龙、聚砜等 .特种塑料:一般指具有特种功能〔如耐热、自润滑等〕 ,应用于特殊要求的塑料 .如氟塑料、有机硅等 .〔二〕、性能塑料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能 .1、一般塑料对酸碱等化学药品均有良好的耐腐蚀能力 ,特别是聚四氟乙烯的耐化学腐蚀性能比黄金还要好 ,甚至|能耐 "|王水〞等强腐蚀性电解质的腐蚀 ,被称为 "塑料|王〞 .2、另外还具有良好的透光及防护性能 .多数塑料都可以作为透明或半透明制品 ,其中聚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类塑料像玻璃一样透明 .有机玻璃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可用作航空玻璃材料 .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和保暖性能 ,大量用作农用薄膜 .塑料具有多种防护性能 ,因此常用作防护保装用品 ,如塑料薄膜、箱、桶、瓶等 .〔三〕、用途塑料已被广泛用于农业、工业、建筑、包装、国防尖端工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农业方面:大量塑料被用于制造地膜、育秧薄膜、大棚膜和排灌管道、鱼网、养殖浮漂等 .工业方面:电气和电子工业广泛使用塑料制作绝|缘材料和封装材料;在机械工业中用塑料制成传动齿轮、轴承、轴瓦及许多零部件代替金属制品;在化学工业中用塑料作管道、各种容器及其他防腐材料;在建筑工业中作门窗、楼梯扶手、地板砖、天花板、隔热隔音板、壁纸、排水管件、装饰板和卫生洁具等 .二、合成橡胶【活动探究二】幻灯片展示:人工割胶图师:树木最|忌割皮 ,人们却常常在清晨割这种树的皮 ,它是什么树 ?生:橡胶树 .师:对 !树皮是它的产胶组织 ,流出的汁就是天然橡胶 .学生实验:拉扯橡皮筋 ,你发现橡胶具有性 .用砂纸打磨网球鞋底 ,你发现橡胶具有性 .燃烧车轮外胎碎片 ,你发现 .实验桌面上铺了一层橡胶 ,是因为 .幻灯片展示:汽车、飞机、轮船、垫圈、运输带等 .师:轮胎主要由天然橡胶制成 ,弹性好 ,外胎由丁苯橡胶制成 ,耐磨;飞机轮胎由顺丁橡胶制成 ,弹性好 ,耐磨;轮船利用了橡胶的防水功能;垫圈多由丁腈橡胶制成 ,耐油、酸碱;运输带由氯丁橡胶制成 ,耐油、耐高温、耐老化 .三、合成纤维【活动探究三】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 ,实验台面上的三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生1:根据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判断 .生2:可以看服装标签 .幻灯片展示:服装标签师: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 ,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1:涤纶衣服挺括 ,不易皱 ,易洗易干 .生2:棉纶衣服弹性好 ,耐磨 ,烫后会变形 .生3:棉织衣服吸水、透气 ,感觉很舒服 ,但易皱 .◆课堂板书设计我们常用的有机合成材料一、塑料二、塑料的性能三、合成橡胶四、合成纤维◆练习作业设计〔课堂作业设计、课下作业设计〕1、[08,南昌]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纤维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B.棉线与羊毛线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C.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0︰5 D.棉花属于合成纤维答案与解析:D;棉花属于天然纤维2.[08 ,乐山] 从6月1日起 ,国内所有的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开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这将有助于减少因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引起的 "白色污染〞 .常见的包装袋很多是由聚氯乙烯塑料〔PVC〕加工而成的 ,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可看作由n个ClCHCH2(氯乙烯)连接而成 ,是一种不可降解塑料 .以下有关聚氯乙烯的说法 ,不正确的选项是〔〕A.相对分子质量为62.5n B.各元素的质量比为71:48:6C.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在长时间光照下可以分解答案与解析:D;塑料在长时间光照下也不易分解3、有一块布料 ,请你鉴别是羊毛织物还是化纤织物 .答案与解析:从布料的毛边抽一根丝 ,用火点燃 ,如闻到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燃烧后的剩余物可以用手指挤压成粉末状 ,那么为羊毛织物 .如无焦糊味 ,且燃烧后的剩余物用手指挤压不成粉末状的 ,那么为化纤制品 .4、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 ,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 .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 ,给三种纤维编号后 ,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纤维编号①②③灼烧时的气味特殊气味烧纸气味烧焦羽毛气味那么羊毛、棉花的编号分别为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③;②5、区分以下各组物质 ,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选项是_____物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A 空气、氧气和氮气燃着的木条B 硬水和软水肥皂水C 氯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D 棉纤维和羊毛纤维抽丝灼烧答案与解析:C;都能生成沉淀◆教学反思:区分羊毛和化纤的方法有多种 ,比方光泽度、手感等 .对于经验不丰富的我们来说 ,用燃烧的方法要稳妥一些 .羊毛接近火焰时先卷缩 ,燃烧时有烧毛发的焦糊味 ,燃烧后灰烬较多 ,为带有光泽的硬块 ,用手指一压就变成粉末 .而化学纤维如锦纶接近火焰时迅速卷缩 ,燃烧比较缓慢 ,有芹菜气味 ,趁热可以拉成丝 ,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 ,不易破碎 .◆拓展。
专题一 化学造福人类 单元三 走进化学殿堂 湘教版
专题一化学造福人类单元三走进化学殿堂一. 本周教学内容:专题1 化学造福人类单元3 走进化学殿堂1. 初步体验科学观察的过程,学会观察的基本方法。
2.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最常用的手段。
3. 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酒精灯的使用等实验操作方法,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第一”意识。
二. 重点、难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观察方法的训练是本节的重点。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体验是本节的难点。
三. 教学程序单元3 走进化学殿堂(一)观察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观察实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你观察到哪些现象?观察提示:观察要有目的观察要有步骤观察要有顺序实验现象的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或结论:目的:观察镁条燃烧的现象步骤:变化前、中、后顺序:下到上、左到右现象记录: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有白烟生成,同时生成白色固体。
结论:白色物质是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所以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观察练习]:点燃蜡烛,你观察到哪些现象?总结: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
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1cm露出顶部。
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s~3s即可点燃蜡烛。
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没有声音。
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
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
熄灭后: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
(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 参观化学实验室(如有条件)并认识化学实验常用仪器2. 实验规则(1)化学实验前、中、后的基本要求(2)安全第一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粉末:管倾斜,药到底,慢直立(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颗粒:管横放,药到口,慢直立)倾倒法:瓶塞倒放桌上,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要倾斜,缓缓倒入滴管滴加:滴管要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要倾斜(与水平桌面呈45°)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尝试活动]1. 利用火柴证明酒精灯火焰外焰的温度最高2.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3.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三)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步骤: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结论【典型例题】例1.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 发出耀眼的白光B. 放出大量热C. 有白色固体生成D. 有氧化镁生成解析: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是伴随化学变化而产生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一般可以凭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
九年级上册化学《走进化学殿堂》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化学,体验化学的实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如课后习题、实验报告等,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体现自己的思考过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通过作业小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
案例中,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使他们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4.反思与评价的持续改进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评价,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也能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本案例在教学中注重情境创设,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入化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化学知识。
2.问题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湘教版化学九上1.3《走进化学殿堂》ppt课件(共42张PPT)
照片中,一只漂
隔
亮的金丝雀生活
水
在鱼缸的鱼群之
透
中,这是怎么回
气
事呢?原来这是
薄
聚硅氧烷创造的
膜 鸟 笼
奇迹。把用聚硅 氧烷薄膜制成的 鸟笼浸在鱼缸中, 氧气能透过鸟笼,
维持金丝雀的生
命。
耐
利用聚硅氧烷
热 的
(牌号为RTV615)
透
制成的隔热板,能
明
阻隔2200 ℃的高温,
陶
使这只小猫受到保
瓷
护,能安然无恙地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神舟9号”宇航员服装
➢ 航天服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 天靴等组成。其中结构最复杂的 服装由14层组成:最里层是液冷 通风服的衬里;衬里外是液冷通 风服,这种服装是由尼龙弹性纤 维和穿在上面的许多输送冷却液 的塑料细管制成; 这种航天服属 舱内航天服,除了头盔和胶皮手 套,整个航天服是用一种特殊的 高强度涤纶做成的.为了防止膨胀, 宇航服上特制了各种环、拉链、 缝纫线以及衬料等。同时,保温、 吸汗散湿、防细菌、防幅射等功 能也体现在其中。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8/1120 21/8/11 August
九年级上册化学《走进化学殿堂》教案、教学设计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强化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化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魅力,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实验现象分析题:给出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分析并解释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总结化学的定义、实验技能、化学用语等知识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促进全班同学共同成长。
3.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建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填空题:涉及物质的基本性质、分类和变化规律,共5小题。
-简答题:解答关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现象的解释等问题,共2小题。
2.选做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以下拓展性作业:
-研究性学习: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酸雨、温室效应等,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创新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所学的某一化学原理,并撰写实验报告。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教案、教学设计
3.化学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化学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2.列举三个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简要解释其原理。
3.完成一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检验自己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我也将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化学的定义、研究领域、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等要点。同时,强调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观察家中或学校附近的化学变化现象,如铁生锈、食物腐败等,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4.撰写一篇关于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内容需包含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为课堂实践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需独立完成,切勿抄袭他人成果。
2.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步入化学殿堂》教案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E、木棒受力折断;
F、铁生锈;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2、体验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
练习:某纪念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小煤窑发生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
B.涂在墙上的熟石灰逐渐变硬
C.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遇水形成酸雨D.舞台用干冰制造“云雾”
4、什么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练习:(1)请判断下列性质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稳定性挥发性溶解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
(2)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
1、从什么方面研究物质的组成?例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了水由什么组成?
2、什么是物质的结构?组成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种物质吗?
3、结构、性质、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在宏观、微观方面有什么区别?
例从分子、原子角度分析水加热、水通直流电有什么区别?
3、判断下列说法对错
(1)有伴随现象产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练习(1)、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冰,水为之,而寒于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备课(上)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单元备课(下)
单元总结
一、知识网络归纳
如何描述实验现象
“现象”是指事物在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化学反应“现象”也同样是反映物质在变化中的外部表象,而不是变化的实质。
至于反应后生成什么?具有什么性质等,就不属于“现象”的范畴。
因此,在启蒙阶段,同学们要养成正确描述现象的习惯。
描述现象三忌:忌把生成物的名称当作现象来描述,如生成氧化镁;忌脱离实验实际,没有观察到的现象也描述出来;忌片面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
描述实验现象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如烟和雾、火星和火焰、燃烧和点燃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 3 走进化学殿堂
【学习目标】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教学重点】化学仪器的识记。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教学难点】规范性、安全性教育,药品的取用及注意事项。
【教学手段】让学生尝试独立操作、观察、归纳为探究的主题,教师的目的是诱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课堂演示实验有关仪器及药品,实验室
【教学流程】参观实验室→演示实验→小结拓展
的实验事项是什么?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几部分?
3.怎样熄灭酒精灯?
4.怎样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提出问题]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是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
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是否能直接加热,为什么?
3.加热后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为什么?
4.如何给试管里的液体进行预热?[尝试](实验探究)
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2 s后取出,观察发生的变化,记录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的现象:
1.烧开水时,水装得过多,沸腾时水会溢出。
2.向冷的玻璃杯中加入开水,杯子很容易破裂。
思考、交流、讨论、尝试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尝试](实验探究)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内焰、焰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水至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
小结拓展1.听取学生的小结汇报,
了解本节课的宏观效应。
2.设A、B层作业,指导学
生阅读相关书籍。
口头小
结:本节课认识了哪些主
要仪器,练习了哪些基本
操作?
尝试完成课堂作
业,记录准备阅读
的课外书籍。
[课外尝试]家庭
小实验:利用家中
的杯子、瓶子、筷
子、匙、食盐、冰
糖、水、吸管、盆
子等,进行固体取
用、液体倾倒、排
放等。
认识厨房也是我
们的实验室,培
养学生利用日常
用品进行探究实
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