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温暖 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温暖》原文及教案
【原文】小韓是雷鋒班的戰士。
一天,他的棉褲被汽車電瓶裏的硫酸燒了好幾個小洞。
小韓出車回來得很晚,又累又困,鑽進被窩就睡了。
雷鋒夜間值班回來,看到有的戰士蹬開了被子,便輕手輕腳地過去給蓋好。
當他發現小韓的棉褲上有好幾個小洞時,心想,天氣風寒,可不能讓小韓穿這樣的棉褲出操、出車,就拿起棉褲一針一線地給縫補好,然後輕輕地蓋在小韓的身上。
第二天出完操回來,大家圍著火爐烤火時,小韓才發現自己的棉褲已經補好了,他驚奇地叫起來:“哎,奇怪呀!這是誰給我補的褲子?”大家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都搖頭說不知道。
雷鋒在一旁也不吭聲,不住地用火鉤捅爐子,把爐火捅得旺旺的。
過了一會兒,班裏的一個戰士終於告訴了小韓:“班長為了給你補褲子,半宿都沒睡呢!”“又是班長!”小韓感動得一下抓住雷鋒的手……“這點小事,瞧你大驚小怪的。
”雷鋒邊說邊放下小韓的手,又拿起煤塊往爐子裏添。
爐火燒得更旺了,小韓心裏感到暖烘烘的。
【教案】教學目標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寫本課10個生字,做到知音、知形、知義,能用硬筆規範地書寫。
2、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的重、難點詞句,體會“輕手輕腳”“一針一線”“輕輕地”“暖烘烘”等詞的意思及在表達上的作用。
3、讀懂課文,理解“溫暖”的含義,體會雷鋒助人為樂的美好品質,激發學生主動幫助他人的願望。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初步培養搜集相關資料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1、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詞,鼓勵用硬筆書寫。
2、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
體會重點詞句在表達人物品質方面的作用。
3、學習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描寫人的方法。
教學準備師:雷鋒的畫像(掛圖或影像資料)。
生:課前搜集雷鋒的資料,如故事、日記、歌曲。
教學時間1~2課時。
教學過程一、淺談人物,激趣導入1、出示雷鋒掛圖:你知道他是誰嗎?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呢?2、簡介雷鋒生平(生介紹,師補充)。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雷鋒的文章(板書課文題目)。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温暖》教案
《温暖》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温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关键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关键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早上广播站的播音你听了吗?今天早上有一篇故事是讲雷锋叔叔的,那雷锋是谁呢?大家都是细心的孩子,知道处处留心皆学问,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雷锋有关的文章《温暖》。
二、出示学习目标:请看黑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大家齐声读出学习目标。
有没有信心完成?首先让我们先欣赏一下这篇文章,听的时候要认真看,仔细听。
三、自学指导(一)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一起来闯关,请看我们今天的第一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2自然段:1、划一划:划出雷锋关心战士的句子。
2、议一议:雷锋发现小韩棉裤上的洞时,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4、“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这些词好在哪里?(六分钟后比一比谁完成得好)第一关完成得非常好,那第二关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四、自学指导(二)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3—6自然段1、用“”划出雷锋做了好事后的表现的词语。
2、抓住“不吭声”“大惊小怪”等词想一想:雷锋当时是怎么想的?3、讨论“又是班长……”中的“又”是什么意思?(4分钟后赛一赛哪一组最棒)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小韩觉得心里暖哄哄的?五、拓展延伸:1、写作技巧渗透: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围绕雷锋帮小韩补裤子为线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描写。
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大胆的运用这种方法。
2、收集雷锋语录:今天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雷锋叔叔说的话,大家看一下:六、总结: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雷锋叔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那我们以后的生活中,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多做好事。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温暖》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温暖》原文及教案【导语】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以下是整理的(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温暖》原文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文】小韩是雷锋班的战士。
一天,他的棉裤被汽车电瓶里的硫酸烧了好几个小洞。
小韩出车回来得很晚,又累又困,钻进被窝就睡了。
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
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气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
第二天出完操回来,大家围着火炉烤火时,小韩才发现自己的棉裤已经补好了,他惊奇地叫起来:“哎,奇怪呀!这是谁给我补的裤子?”大家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都摇头说不知道。
雷锋在一旁也不吭声,不住地用火钩捅炉子,把炉火捅得旺旺的。
过了一会儿,班里的一个战士终于告诉了小韩:“班长为了给你补裤子,半宿都没睡呢!”“又是班长!”小韩感动得一下抓住雷锋的手……“这点小事,瞧你大惊小怪的。
”雷锋边说边放下小韩的手,又拿起煤块往炉子里添。
炉火烧得更旺了,小韩心里感到暖烘烘的。
【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写本课10个生字,做到知音、知形、知义,能用硬笔规范地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暖烘烘”等词的意思及在表达上的作用。
3、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主动帮助他人的愿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初步培养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鼓励用硬笔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温暖》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温暖》原文及教案【导语】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温暖》原文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文】小韩是雷锋班的战士。
一天,他的棉裤被汽车电瓶里的硫酸烧了好几个小洞。
小韩出车回来很晚,又累又困,钻进被窝就睡了。
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p“又是班长!”小韩感动一下抓住雷锋的手……“这点小事,瞧你大惊小怪的。
”雷锋边说边放下小韩的手,又拿起煤块往炉子里添。
炉火烧更旺了,小韩心里感到暖烘烘的。
【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写本课10个生字,做到知音、知形、知义,能用硬笔规范地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暖烘烘”等词的意思及在表达上的作用。
3、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主动帮助他人的愿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初步培养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鼓励用硬笔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
3、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人的方法。
教学准备师:雷锋的画像(挂图或影像资料)。
生:课前搜集雷锋的资料,如故事、日记、歌曲。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浅谈人物,激趣导入1、出示雷锋挂图: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2、简介雷锋生平(生介绍,师补充)。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雷锋的文章(板书课文题目)。
4、读课文题目,质疑:“温暖”是什么意思?在中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生画出本课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识字,把自己的记字方法与同桌交流。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温暖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温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温暖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温暖。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观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温暖事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情景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分析材料。
3. 准备课堂总结的温暖行为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温暖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体验温暖:设置一个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温暖。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温暖的事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5. 总结提升:总结温暖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温暖。
6. 课堂小结:给出温暖行为清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7. 作业布置:让学生思考并记录一件自己传递温暖的事例,下节课分享。
8. 板书设计:温暖关爱他人同理心传递温暖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于温暖的理解和感受。
2. 听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3. 分析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反馈,判断他们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温暖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体验温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是否需要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考虑如何将温暖的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形成长期的行为习惯。
八、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关于温暖的故事集、心理学书籍等,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理解温暖。
2018年秋学期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温暖教案西师大版
17 温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法学法指导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师生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
如:雷锋画像、雷锋的故事、雷锋的阿记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明白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写好课文中的一些生字,如:“捅”“宿”“添”等。
教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l你知道每年的3月5日是什么日子吗?(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2雷锋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生介绍,师补充)3板书课题,读题,质疑生介绍自己了解的雷锋事迹读题,质疑进入学习状态,读课题,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
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小韩雷锋火炉吭声捅炉子半宿煤块添饭暖烘烘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①齐读(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读课文,指明分段读3 读课文4、课文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读准带音节的字,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长句。
`自学生字:同桌学习,先读准字音,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字意,并找出形近字“肢”和“技”“扯”和“址”理解词语结合生活实际“暖烘烘”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用换词语、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的方法进行。
《温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温暖的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温暖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温暖。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温暖的关注和珍惜,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温暖的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温暖现象的能力。
难点:1. 温暖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传递过程。
2. 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温暖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实验器材和工具。
学生准备:1. 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温暖的例子。
2. 预习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温暖的图片和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温暖的概念和特征。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温暖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传递过程。
3. 分享: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总结温暖的现象和特征。
4. 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应用温暖知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意识。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和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3. 学生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温暖概念和特征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温暖知识的情况和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参观气象站或科学馆,了解温暖与气象变化的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温暖主题的摄影比赛,鼓励他们发现和记录身边的温暖瞬间。
3. 开展温暖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经历的温暖故事,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度。
3.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合理,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暖的含义,认识到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温暖的感知和体验,提高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温暖的含义,培养学生对温暖的感知和体验。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温暖,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温暖。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温暖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温暖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2. 教学素材:关于温暖的故事、诗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温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温暖的含义。
2. 讲解温暖的概念:简要介绍温暖的概念,解释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情境体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温暖事例,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于温暖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温暖的意义。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温暖的来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暖的来源,认识到温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温暖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温暖的来源,培养学生对温暖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温暖的来源,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温暖的来源。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温暖来源,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温暖来源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2. 教学素材:关于温暖来源的故事、诗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温暖的来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温暖的来源。
2. 讲解温暖的来源:简要介绍温暖的来源,解释温暖的重要性。
3. 情境体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温暖来源,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于温暖来源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温暖的来源。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温暖的概念与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温暖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温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用温暖的态度对待他人。
1.2 教学内容温暖的概念:解释温暖是指气温适宜,让人感觉舒适的状态。
温暖的意义:讨论温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幸福感等。
温暖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会用温暖的态度对待他人,培养友善和关爱他人的习惯。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温暖的概念和意义。
讨论法:分组讨论温暖的态度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用温暖的态度对待他人。
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温暖的态度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章:温暖与身体健康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温暖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让学生学会保持温暖的正确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温暖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温暖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讨论温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预防感冒、改善血液循环等。
保持温暖的正确方法:教授正确的保暖方法,如合理穿着、保持室内温度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温暖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和保持温暖的正确方法。
互动教学法:进行温暖对身体健康的实验或演示,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学生自己的保暖方法和经验。
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和演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保持温暖的正确方法和温暖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理解。
第三章:温暖与幸福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温暖与幸福感的关系。
让学生学会通过温暖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让学生认识到温暖对幸福感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温暖与幸福感的关系:讨论温暖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如亲密关系的建立、社会支持等。
通过温暖的方式提高幸福感: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温暖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如帮助他人、表达感激等。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暖”一词在生活中的多重含义,包括物理意义和情感意义。
2.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对友情的感恩,对生活的热爱。
3. 提高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学会用温暖的眼光看待世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温暖”的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并用温暖的眼光看待世界。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温暖”。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温暖。
3. 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温暖》文本及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3.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温暖”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冬季的暖阳、家人的关爱、朋友的陪伴等,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温暖”的理解。
2. 朗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温暖》,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温暖”有何特殊含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学习课文(15分钟)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温暖”的深层含义。
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温暖瞬间。
4. 小组讨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分组讨论身边发生的温暖故事,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5. 表达与创作(10分钟)鼓励学生用文字、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温暖”的理解。
可以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段温暖的文字,或一幅温暖的画面。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温暖,关爱他人。
7. 作业布置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温暖”一词的理解程度,观察他们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分享精神。
3. 评价学生的作文,看其是否能够将“温暖”的内涵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表达对他人和生活的关爱。
小学三年级语文17温暖教案
“三·二式”教案设计17、温暖教材简析:《温暖》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战士小韩的棉裤被硫酸烧了一个小洞,雷锋夜里回来悄悄为小韩补好了,第二天小韩发现后很惊奇,可谁都说不知道。
当小韩得知这件事是班长雷锋做的后,心里非常感动和温暖。
课文语言朴实,透过对雷锋心理活动、动作和语言的细致描写,我们能体会到雷锋关心战友、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新词,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及相关词语,鼓励学生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所起的作用。
2、让学生在感悟与体验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做一个关心别人的人。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及配套朗读CD。
2、师生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雷锋画像、故事、日记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明白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写好课文中的一些生字,如“捅”“宿”“添”等。
教学过程:教学随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揣摩人物的内心,让学生在感悟与体验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做一个关心别人的人。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起因:小韩棉裤被烧破盖棉被轻手轻脚温暖经过:雷锋缝棉裤一针一线关爱战友雷锋精神捅炉子一声不吭不图回报温暖人心结果:小韩心里暖烘烘教学反思:。
《温暖》天快亮了…教案
《温暖》天快亮了…教案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天快亮的时候,教案开始写《温暖》
2.主题:温暖的定义和意义
3.细节:通过具体的故事或例子,描述温暖的时刻
4.结论:温暖的力量和影响
正文
天快亮的时候,教案开始写《温暖》。
温暖是一种感觉,一种来自内心的舒适和安慰。
它可以来自阳光,来自笑容,来自拥抱,也可以来自回忆和希望。
温暖的定义和意义,可能因人而异。
对于一些人,温暖可能是冬天里的一杯热茶,可能是生病时的一句问候,也可能是失落时的一份鼓励。
对于另一些人,温暖可能是家人的陪伴,朋友的支持,或者是爱人的深情。
无论温暖的定义是什么,它都是一种让人感到美好和幸福的感觉。
生活中,总有许多温暖的时刻。
比如,当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有人为我们递上一杯热茶;当我们感到失落的时候,有人给我们一个鼓励的微笑;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有人为我们煮一碗热腾腾的面条。
这些温暖的时刻,虽然短暂,但却足以让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温暖的力量和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可以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让我们在失落的时候找到希望,让我们在困难的时候找到勇气。
温暖,就像一束阳光,可以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总的来说,温暖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它可以来自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可以带给我们无限的力量和希望。
温暖小班语言教案
温暖小班语言教案
在小班语言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在温暖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我们需要制定一份。
这份教案旨在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和社交技能。
首先,我们要创造一个温暖亲切的教室环境。
在教室中布置一些温馨的装饰品,如鲜花、卡通角色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关爱。
同时,我们要注重班级管理,建立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
鼓励孩子们相互尊重,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其次,我们要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活动。
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另外,我们要注重情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温暖的语言与孩子们交流,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
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或犯错误时,我们要耐心地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要给予孩子们适当的赞扬和奖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我们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共同协调教育目标和方法。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支持者,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温暖小班语言教案旨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社交技能。
通过创造温馨的教室环境、设计趣味性的语言活动、注重情感教育和与家长的合作,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茁壮成长,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
关于温暖的教案中班
关于温暖的教案中班教案主题:关于温暖的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温暖以及温暖的意义;2. 培养幼儿对温暖行为的认知和感受;3. 通过活动和游戏,促进幼儿关爱他人、分享和合作的能力。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友谊和关爱的视频,引起幼儿对温暖主题的兴趣; - 引导幼儿讨论他们对温暖的理解,以及温暖的行为和表现。
2. 情感教育活动(15分钟)- 介绍温暖的概念,例如温暖的触感、温暖的笑容等;- 给每个幼儿一块软绒布,让他们用手触摸并感受温暖;-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温暖的感觉,并与他人分享。
3. 故事分享(15分钟)- 选择一本关于温暖和友谊的绘本,向幼儿讲述故事;- 在故事中重点强调人们如何通过温暖的行为来帮助和关心他人;- 提问幼儿关于故事中的温暖行为,以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参与。
4. 制作温暖的拼图(20分钟)- 提供幼儿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纸片、剪刀和胶水;-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温暖的理解,制作一个代表温暖的拼图;- 鼓励幼儿在拼图上添加文字或图画,描述他们对温暖的想法和感受。
5. 温暖行为游戏(15分钟)- 室内或室外设置不同的游戏站点,每个站点都有一个温暖行为任务,例如给他人一个拥抱、帮助别人拾起掉落的物品等;- 将幼儿分成小组,轮流完成各个站点的任务;- 在游戏结束后,与幼儿讨论他们如何感受到温暖以及温暖行为的重要性。
6. 总结(5分钟)-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温暖的意义和温暖行为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展现温暖的行为,并与他人分享温暖。
教案评估:-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对温暖的理解和表达;-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展现的温暖行为和合作能力;- 收集幼儿制作的温暖拼图,评估他们对温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分享温暖的事例;- 组织幼儿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验温暖行为的实际应用;- 鼓励幼儿与家长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并邀请家长参与温暖行为的实践。
幼儿园大班教案《温暖》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温暖》带反思泰班课《温暖》包括对大班语言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们理解散文的内容,建立联想,感受被爱的幸福,享受被爱的爱,欣赏散文,体会语言和散文艺术的美,并培养儿童文学对作品的兴趣激发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
来看看幼儿园班《温暖》,对课程计划有一些思考。
活动目标:1.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并培养儿童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理解散文的内容,建立联想,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以及对爱的热爱。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
4.培养您敢做,努力学习和学习的优良品质。
5.幼儿可以积极回答问题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如果枫叶卡是张,一张邮票,六个小便笺,一个邮政,一所房子,一个炉子,一件棉外套和一张被子的图片。
繁重而艰巨的活动:通过阅读,听力,口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同情散文,表达散文语言和艺术的美。
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空间。
活动程序:一,活动导入:收到礼物“咚咚咚……。
咚咚咚……”敲门声,邮递员叔叔寄了一个大包裹给老师签名。
原来,大型风车专栏小组向孩子们发送了圣诞贺卡。
(以这种形式介绍主题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疑问:挑战专栏小组的姨妈和叔叔说,我们需要通过六个等级才能获得礼物。
这些测试问题隐藏在这些小笔记中,请按顺序打开它们。
三,基本部分:感到温暖1.打开第一个注释:请查看卡上有什么?并尝试自己阅读散文诗。
圣诞老人,图案,枫叶和散文诗.2.打开第二个音符:老师朗读卡片上的散文诗,孩子会仔细听,或可以低声朗读。
老师根据要求读了散文诗《温暖》,孩子们可以细心聆听和耳语。
3.打开第三个音符:冬天来了,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谁看见了枫叶?我该怎么办?最后发生了什么?教师根据情况开发相应的教具,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小动物的温暖,创造一种使小动物向枫叶运动的情境。
4.打开第四个音符:冬天来了,小动物们用枫叶作为房屋,棉外套和雨伞来取暖。
幼儿园大班教案《温暖》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温暖》含反思大班教案《温暖》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产生联想,感受被爱的幸福,以及奉献爱的快乐,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温暖》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理解散文内容,产生联想,感受被爱的幸福,以及奉献爱的快乐。
3.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枫叶卡片若张,邮票一张,小纸条六张,邮筒一个,房子、火炉、棉衣、被子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初步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近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收礼物"咚咚咚.咚咚咚'一阵敲门声,一位邮递员叔叔送来一个大包裹请老师签收。
原来是大风车栏目组为小朋友寄来的圣诞贺卡。
(以此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二、设疑:挑战栏目组的叔叔阿姨说,我们需要通过六关才能得到这份礼物,这些考验题目就藏在这些小纸条里面,请依顺序打开。
三、基本部分:感受温暖1.打开第一张纸条:请看看卡片上有些什么?并自己试着念念散文诗。
圣诞老人、花纹、枫叶和散文诗2.打开第二张纸条:老师朗读卡片上的散文诗,小朋友认真聆听,也可以跟着小声地念。
老师根据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散文诗"温暖',小朋友认真聆听也可以跟着一起小声地念。
3.打开第三张纸条:冬天来了,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谁看见了枫叶?把它当做什么?最后怎么样了?教师根据情境发展出示相应的教具,让幼儿充分感受小动物们的温暖,并创设情境表演小动物们到枫叶里面的动作。
4.打开第四张纸条:冬天来了,小动物们把枫叶当房子、棉衣、伞,来给自己温暖,你们是用什么使自己温暖的?教师启发幼儿回答。
幼儿园大班教案《温暖》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温暖》含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温暖”这个词汇,了解其意义和内涵;2.培养幼儿关注身边的温度变化,掌握描述天气变化的词汇,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和感受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善于关注和体验生活中的温暖,懂得感恩、分享和关爱。
教学内容词汇学习1.“温暖”的定义:用柔和、愉快、舒适的感觉形容人心、气氛、话语、环境、感情等(引导幼儿感受“温暖”);2.描述天气变化的词汇:比如晴天、阴天、雨天、雾天等。
情感体验1.通过过程式教学,让幼儿感受“温暖”的气息,如抱着毛毯听音乐、围炉夜话、互相搓手取暖等(引导幼儿感悟“温暖”);2.寻找身边的温暖,如天气预报、温暖的阳光、冬天的暖气、花开的春天等(引导幼儿认识并表达感受)。
实践活动1.通过艺术活动(如画画、手工制作等),让幼儿表达温暖;2.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分享彼此身边的温暖,增进感情。
教学步骤1.活动导入(5分钟):在教学内容板块中,引导幼儿认识“温暖”这个词汇,让幼儿表达对“温暖”的感受。
2.词汇学习(10分钟):展示图片或物品,引导幼儿了解天气变化的词汇,并反复强调“温暖”的定义和内涵。
3.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过程式教学的形式,让幼儿感受“温暖”的气息,寻找身边的温暖,并进行感受表达和情感体验。
4.实践活动(20分钟):通过艺术活动和小组活动,让幼儿表达温暖,分享彼此身边的温暖。
5.教学总结(5分钟):引导幼儿回忆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再次强调“温暖”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此次教案以“温暖”为主题,通过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和表达对“温暖”的感受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几点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1.活动的难度和时间掌握:在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环节,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调整活动难度和时间,确保所有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和保持兴趣;2.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引导幼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3.个性化的活动设计:不同幼儿的认知、表达和兴趣不同,应根据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个性化的设计教学活动。
小学三年级西师版语文《温暖》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西师版语文《温暖》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辅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模仿、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家庭的温暖,学会关爱家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关于家庭温暖的抽象概念。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张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谈论家庭温暖。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的温暖故事。
2.课文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标注拼音。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解答疑问。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课文理解(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家庭温暖,分享自己的感受。
5.活动环节(1)分组讨论:如何让家庭更温暖。
(2)小组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家庭温暖的作文。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收集学生对教学改进的意见。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温暖》2.教学课件: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3.辅助材料:家庭照片、视频等。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在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家庭照片和分享家庭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温暖的半命题作文教案初中
温暖的半命题作文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那些温暖的瞬间,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 引导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温暖瞬间。
2. 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中的温暖,并表达出来。
2. 如何引导学生将温暖瞬间与自己的成长相结合。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音频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温暖的音频或视频素材,如亲人团聚、朋友互助等,引导学生感受温暖。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温暖瞬间。
二、写作指导(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温暖瞬间为什么让自己感到温暖?它们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温暖瞬间的特点和对自己的意义。
3. 教师给出写作建议,如如何选材、如何表达情感等。
三、写作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讨论成果和写作建议,撰写文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写作中的疑问。
四、分享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温暖的记忆。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关注文章的情感表达和成长启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写作的收获,如如何表达情感、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温暖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成长,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以“温暖”为主题的摄影比赛,让学生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温暖瞬间。
2. 开展一次“温暖传递”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温暖,如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等。
教学反思:本次写作教学以“温暖的记忆”为话题,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温暖瞬间,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通过讨论和写作,学生学会了如何表达情感,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在评价环节,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成长启示,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温暖的内涵。
温暖作文教案
温暖作文教案教案标题:温暖作文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描述温暖的词汇和句子。
2.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使他们能够撰写出温暖和令人感动的作文。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作文传递温暖和关爱。
教学准备:1. 温暖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2. 温暖的作文范文。
3. 学生练习写作的纸张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温暖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温暖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温暖的注意和兴趣。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温暖的理解和体验。
温暖的词汇和句子:1. 提供一些描述温暖的词汇,如温暖、关爱、友善、微笑等,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
2.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汇构建温暖的句子,例如:“她的微笑让我感到温暖和安慰。
”3. 给学生一些练习,让他们用这些词汇和句子写出几个描述温暖场景的句子。
温暖的作文范文:1. 分享一篇温暖的作文范文,让学生感受其中温暖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2. 与学生一起分析范文中使用的温暖词汇和句子,并讨论其表达效果。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子来写出自己的温暖作文。
学生练习与分享:1. 给学生一定时间练习写作,鼓励他们运用之前学到的温暖词汇和句子来撰写作文。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作文,让他们互相欣赏和学习。
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温暖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中的收获和困难,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社区中寻找温暖的事例,写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组织学生参与温暖行动,如志愿者活动或慈善捐赠,让他们亲身体验和传递温暖。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练习写作和分享的作文,评估他们对温暖词汇和句子的运用以及情感表达的能力。
注意事项:1. 鼓励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作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2. 确保教学过程中的氛围温馨和融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温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法学法指导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师生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
如:雷锋画像、雷锋的故事、雷锋的阿记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明白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写好课文中的一些生字,如:“捅”“宿”“添”等。
教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L.你知道每年的3月5日是什么日子吗?(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
2.雷锋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生介绍,师补充)
3.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生介绍自己了解的雷锋事迹
读题,质疑
进入学习状态,读课题,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
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小韩雷锋火炉吭声捅炉子半宿
煤块添饭暖烘烘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指名读
②评价
③再指名读
④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读课文,指明分段读
3.读课文
4.课文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读准带音节的字,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长句。
`
自学生字:同桌学习,先读准字音,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字意,并找出形近字
“锋”和“峰”
“吭”和“抗”
理解词语
结合生活实际
“暖烘烘”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用换词语、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的方法进
行。
)
借助词典理解词语。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词典
2.联系上下文。
交流读书收获。
集体评议交流
练习,比赛
讲雷峰为战友做很小的好事情的故事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重点指导“捅”“宿”“添”等的写法。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观看学习。
观察生字,正确书写“捅”“宿”“添”等
展示交流,取长补短。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仿写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抽生读生字词。
2.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复习,进入学习状态。
二、精读感悟
1.默读,勾画出描写雷峰心理活动、动作和语言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
2.你喜欢哪些词语,读给大家听听。
3.学生自由练习,读给大家听,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4.重点指导
A.请大家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比较用上“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这些词语。
B.朗读指导:
“轻手轻脚”给战士盖被子,要读得轻柔。
在读“天冷风寒,不可能让小韩穿这样的衣服去出操、出车”联系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心疼,体会雷峰对战士无微不至的关爱。
指导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的内心。
进一步感受雷峰给战士带来的温暖。
C. 探讨“又是班长”的“又”字说明了什么?
5.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吧。
6.战士为什么心里会觉得暖烘烘的?题目的意思有是什么呢?
7.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吧!
小鱼被困,处境极危险,“虽然大海近在咫尺,但他们回不去了。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尽,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
“(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他们扔回大海。
”
“走得很慢”、“弯下腰”、“捡起”、“扔回”这四个动词写出了他全神贯注和不遗余力的情状。
练习朗读。
反复朗读这几段话,激发学生关心鱼儿命运的感情。
学生朗读,体会小男孩对挽救生命的执着,也体现了他的善良,从而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三、拓展思维.启发想象
1.总结: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
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2.你学了课文后,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3.假如你看到小动物遇险,你会怎么做?
认真倾听,学习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说说课文。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体会对生命的尊重。
五、作业设计
收集雷锋的名言警句: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3.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做好事,不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