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同步检测5-2

合集下载

高中二年级地理必修3测试题和答案

高中二年级地理必修3测试题和答案

高二地理必修3测试题一、选择题:共50分。

请考生将答案填入题后的答题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C.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D.区域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省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3.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我国的下列区域中属于自然区域的是①市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中下游平原④东北工业基地⑤亚寒带针叶林⑥鼎湖山旅游区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⑥“我国四个不同区域(岛、黄淮地区、东北平原和西北陆)某地的部分月份气温和降水统5.判断A、B、C、D四地所属的区域A.岛、西北陆、黄淮地区、东北平原B.西北陆、岛、东北平原、黄淮地区C.东北平原、岛、黄淮地区、西北陆D.西北陆、黄淮地区、东北平原、岛6.从气候条件角度,分析A区域发展旅游业的优势A.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B.长冬无夏,风雪景观C.四季如春 D.全年四季分明7.形成B区域降水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A.靠近海洋 B.远离海洋,高大山地对水汽的阻隔C.季风影响强烈 D.高压控制8.D区域发展种植业的突出优势资源A.热量 B.水分 C.土地 D.技术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暴雨分布示意图。

根据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9~12题。

9.该地区属于:A 华北地区B 东北地区C 东南地区D 西南地区10.该地区常出现暴雨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11.暴雨过后易产生A 区域水土保持B 区域洪涝灾害C 水资源过剩导致的区域间的调配D 水库蓄水的大好时机12.防止暴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A 大力发展渔业部门建设B 大力发展气候检测,控制暴雨的产生C 大力发展农业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D大力发展水利设施的建设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全书综合测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全书综合测评

全书综合测评(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逐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森林植被恢复对当地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是( )A.下渗作用减弱B.蒸腾作用增强C.降水相对减少D.地表径流增加2.“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

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

”这条谚语主要体现了( )①森林能促进雨水的下渗②森林能促进雨水转化为地表径流③森林使河流水位变化幅度增大④森林使河流水位变化幅度减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下图为南京市某处路段的人工隧道示意图。

该隧道是在开挖山体后建造的,并未采用传统山体基部掏空的方法。

隧道长100米、高10米,两侧是相对高度为20米的小山丘,隧道顶部与山体表面都有茂密的植被覆盖。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隧道顶部采用植被覆盖的最主要目的是( )A.净化空气B.美化环境C.降低噪声D.涵养水源4.修建城市道路,在开挖山体后又建造隧道的主要原因是( )A.防止落石B.保护生态C.方便通行D.节约成本西溪河属乌江水系,为六冲河左岸一级支流。

为解决附近农村生活用电,1986年在西溪河上建设了小型水电站工程——西河水坝,西河水坝采用浆砌石筑坝,坝体高而薄。

西河水坝被爆破拆除,拆坝3年后,河道形态趋于稳定。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推测西河水坝被拆除的直接原因是( )A.流量减小,发电能力减弱B.坝体老化,出现安全隐患C.修复生态,改善人居环境D.库区岩溶发育,难以蓄水6.西河水坝被拆除3年后,原坝址的上游河段( )A.两岸侵蚀严重B.河水变清C.主河槽淤积D.流速加快一般来说,用人均GDP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用生态足迹来测算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

生态足迹越大,代表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越大。

读我国各省区(除港澳台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和生态足迹增长率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7.关于图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省区整体人均GDP低于西部省区B.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步C.新疆处在最不利的发展状态中D.全国生态足迹平均水平的变动是负向8.下列关于山西生态足迹增长率变化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生态足迹上升,能源资源储量丰富B.生态足迹上升,植树造林,生态改善C.生态足迹下降,开采矿产,破坏植被D.生态足迹下降,产业结构调整及节能减排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包括蓝水、绿水和灰水足迹三种。

高中地理必修三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地球上造成气候多样性的因素是: A. 经度和纬度 B. 海洋和大陆分布 C. 高山地形和平原地貌 D. 咸水和淡水分布答案:B2.下面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的四大直辖市?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重庆答案:C3.黄土高原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地貌类型,下面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A. 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B. 地势平坦,没有明显的山脉 C. 气候干燥,雨量少 D. 植被茂密,森林覆盖面积大答案:D4.以下河流中,属于我国的第一长河是: A. 长江 B.黄河 C. 长白山 D. 西班牙塞万提斯河答案:B5.我国南部地区多雨,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A. 寒温带气候 B. 中温带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答案:D二、简答题1.请简述地球经度和纬度的含义和作用。

答:地球经度和纬度分别是描述地球上某一点位置的坐标系统。

经度指的是从地球的中心向东或向西延伸的线,划分为东经和西经,以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度线)为基准;纬度指的是从地球的赤道向南或向北延伸的线,划分为南纬和北纬,以赤道为基准。

经度和纬度的作用是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帮助人们进行地理定位和导航。

2.请简要介绍我国的四大直辖市。

答:我国的四大直辖市是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四大直辖市是中国的行政区划,具有与省级单位相当的地位。

北京是国家的首都,政治、文化、科技中心;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交通和物流中心;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3.请简述黄土高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答:黄土高原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地貌类型之一,位于我国的陕北、河南、山西等地。

黄土高原的特点是土壤贫瘠、地势平坦、气候干燥。

黄土高原的土壤呈黄褐色,贫瘠且水资源匮乏,植被稀疏。

地势平坦,没有明显的山脉,呈平原状。

气候干燥,雨量少,水分流失快。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长期的风蚀和水蚀作用,加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了土壤的剥蚀和植被退化。

(完整word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五章检测题(附答案)-word

(完整word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五章检测题(附答案)-word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五章检测题(附答案)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五章检测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A.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B.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C.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源D.资源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解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且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与该区域赋存量不匹配,为促进区城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答案】 B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图,完成2~4题。

2.二线管道与一线管道两线分界点地名和二线管道到达的最南部的城市分别是()A.兰州、上海B.靖边、广州C.鄯善、南宁D.中卫、南宁3.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A.中亚B.阿富汗C.西亚D.乌克兰4.该工程建设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A.缓解能源紧张B.改善水体质量C.促进减排降污D.保证能源安全【解析】第2题,读图可得。

第3题,二线工程管道向西一直通往x疆的阿拉山口,西侧紧邻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故中亚可能为二线工程的主气源地。

第4题,该工程可为东部沿海地区提供大量天然气,减少煤炭的使用,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A、D两项不属于环境意义。

【答案】 2.D 3.A 4.C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5~7题。

5.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6.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A.abB.cdC.deD.ae7.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D.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是山西,最大输入省市是广东【解析】第5题,西电东送主要是将西部的电力输往东部,从而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输入,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

2022学年高二地理全册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

2022学年高二地理全册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3全册综合测试题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45分2022·山东实验中学高二2022年5月中旬,我国南方大部分省份遭受暴雨侵袭,在抗洪救灾中,3S技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此完成1~2题。

1.国家气象台工作人员通过卫星云图等技术手段对本次暴雨天气进行了准确预报。

卫星云图主要依靠什么技术获得的A.RS B.GISC.G2面积大于1m2的湖泊数/个20世纪50年代83400 284820世纪80年代70988 2305减少数量12412 543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C.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答案】 C【解析】表中所述各项反映了湖泊面积、数量减少现象,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即水华现象不会影响其面积和数量的变化。

17.乌鲁木齐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公里的湿地,这里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

2022年11月,这块湿地的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

这说明A.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B.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C.为了防控禽流感的爆发,人类应该填平湿地,阻止候鸟的降落、栖息和采集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爆发的范围成正相关【答案】 B【解析】人类患禽流感,与人类与动物接触有关。

18.导致我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答案】 C【解析】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原因是人为原因,尤其是围湖造田。

读下图,回答19~20题。

19.北部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在发展工业上的独特优势是A.气候B.水源C.市场D.矿产资源【答案】 D【解析】珠三角地区发展工业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矿产和能源,北部湾地区矿产和能源丰富。

20.下列不适宜在海南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A.石油化工B.炼铝业C.盐化工D.钢铁工业【答案】 B【解析】海南岛铝土资源贫乏,不适宜发展炼铝业。

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同步检测5-1

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同步检测5-1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图为西气东输一期干线管道走向示意图,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西气东输干线管道()A.穿过三大高原B.途经四大气候区C.跨越三大河流D.跨过三级阶梯【答案】 C【解析】西气东输工程管线穿越了内蒙古草原和黄土高原,跨越第二、第三级阶梯;沿途有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经过了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跨越黄河、淮河、长江。

读下面的简图,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

完成2~3题。

2.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西部地带,则沿箭头1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A.水源B.资金C.劳动力D.煤炭3.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2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A.劳动力B.技术C.资金D.管理经验【答案】 2.B 3.A【解析】我国东部地带经济发达,资金充足;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缺乏开发资金。

发展中国家拥有大批廉价劳动力,发达国家技术、管理经验先进,资金雄厚。

4.西气东输一期线路的中段,折向北走了很多弯路,其目的是()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状况B.加快晋、陕两省的能源外运C.途经陕甘宁气区,增加气源D.拉动陕甘宁地区的经济发展【答案】 C【解析】西气东输线路在陕西靖边地区增加气源,并且对天然气进行加压。

(2009·福建)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完成5~6题。

5.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A.ⅠB.ⅡC.ⅢD.Ⅳ【答案】 C【解析】根据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能源分布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可知,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低,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但开采能力较弱,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能源自给率应该提高,图中Ⅲ曲线1980年以来表示的能源自给率状况总体提高,2005年前后达到最高值,可判断是西部地带;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能源储量不足,Ⅳ曲线自给率最低,且逐渐减少,应代表东部地带,则Ⅰ、Ⅱ应分别代表中部地带和我国能源自给率。

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同步检测1-2

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同步检测1-2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的研究,可以起到指导作用。

据此完成1~2题。

1.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①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进行监控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对西部大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④可以直接对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A【解析】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遥感能够在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但不能对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直接的治理。

2.在对西部进行科考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其优点主要是()A.能为科学家提供准确精密的三维坐标数据信息B.可以对陆地、天空和地下提供直接拍摄图片C.服务过程有定时、间断性特点D.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随时读取各种信息资料【答案】 A【解析】全球定位系统能够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信息,保存绘制各种地图,综合分析比较各种地图数据,并进行空间分析。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据此完成3~4题。

3.下图中的甲、乙两区域是两颗卫星在某一时刻分别所覆盖的区域,其服务范围大小是()A.甲等于乙B.甲大于乙C.甲小于乙D.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由经纬网的性质可知,低纬地区的经线距离大于高纬地区;甲图跨经纬度为5°,而乙图跨经纬度10°。

4.下面关于甲、乙两区域卫星图像的解析正确的是()A.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西北方向B.甲区域为温暖广阔的浅海,渔业和石油资源丰富C.乙区域分布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但破坏较为严重D.甲、乙两区域为热带草原、牧场广阔,牛羊成群【答案】 C【解析】由经纬网定位可知,乙区域应在南美洲的亚马孙地区。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卷:2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卷:2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A. 轻度侵蚀B. 中度侵蚀C. 强度侵蚀D. 极强度侵蚀2.元阳县水土流失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多呈点状, 其成因最可能是 ( ) A. 修建公路 B. 居民点建设C. 矿产开采D. 过度放牧3.在农业生产中, 该县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 )①调整农业结构②修建梯田③发展“处方”农业④采用滴灌技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1.B 2.C 3.A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

读图, 回答4~6题。

4.图中, 甲表示( )A. 土地盐碱化B. 河流下游水位上升C. 河流下游流量减少D. 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5. 导致图示地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 )①燃料短缺②砍伐森林③不合理灌溉④盲目扩大耕地⑤风沙侵袭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①④⑤D. ①③④6. 防治该地区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 控制人口增长和转移农业劳动力B. 扩大工业用水和发展采矿业C. 大规模发展畜牧业和提高商品率D. 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发展农业灌溉【答案】4.C 5.B 6.A我国国家××局透露, 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沙化土地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 436 km2转变为目前的年均净减少1 717 km2。

据此回答7~8题。

7. 我国西北地区最常见的荒漠化类型是( )A. 喀斯特荒漠化B. 水蚀荒漠化C. 风蚀荒漠化D. 盐渍荒漠化8. 形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高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答案】7.C 8.D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 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

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同步检测

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同步检测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解析】一般“绿色沙漠”多指树种单一、林层单一的人工林,多层、茂密的雨林并不符合这些特点,但雨林和沙漠都有由于不同原因而形成的共性特点,即土壤贫瘠、生态脆弱。

读下面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2~3题。

2.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燃烧化石燃料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答案】 B【解析】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的遗体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都能释放出大量的CO2,但真正破坏自然界中碳元素循环的是燃烧化石燃料。

3.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造成臭氧层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D【解析】根据森林的生态作用可做出判断。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遭到严重破坏。

读下图回答4~6题。

4.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答案】 B【解析】在光合作用下,热带雨林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被形象地称为“地球之肺”。

5.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大量水汽被带离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什么关系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答案】 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雨林地区降水的50%水汽来源于雨林的蒸腾。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二)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二)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阶段水平检测(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对应学生用书P7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点分布表]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不同省区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面积图,回答1~2题。

1.该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为()A.沙漠化B.红漠化C.森林锐减D.石漠化答案 A解析从图中可知,新疆和内蒙古该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可以判断出该生态环境问题为沙漠化。

2.内蒙古该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流水侵蚀B.盐碱化C.冻融作用D.风力侵蚀答案 D解析内蒙古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为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多发生在气候湿润的地区;冻融作用一般在高寒区常见;盐碱化多分布于华北和西北灌溉面积大、蒸发较旺盛的地区。

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引黄灌溉率为60%以上,经过近20年来的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

读图回答3~4题。

3.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沙漠化、水土流失B.盐碱化、水土流失C.沙漠化、盐碱化D.水源短缺、植被破坏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乌兰布和地区位于内蒙古黄河沿岸,由于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若大规模开垦土地易引起土地荒漠化;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会使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从而引起土地盐碱化。

4.欲对此地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更状况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和测评,所需最佳的材料或技术手段为()A.卫星遥感图像、GISB.地形图、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C.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卫星遥感图像D.GPS、GIS答案 A解析最佳的途径是把不同时期的卫星遥感图像信息录入GIS中进行对比分析。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次生盐渍化不属于荒漠化的表现范畴C.在我国荒漠化只存在于西北地区D.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答案 D解析荒漠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都有发生,表现为沙漠化、次生盐渍化、石漠化等,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高二地理全册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二地理全册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3全册综合测试题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山东实验中学高二)5月中旬,我国南方大部分省份遭受暴雨侵袭,在抗洪救灾中,3S技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此完成1~2题。

1.国家气象台工作人员通过卫星云图等技术手段对本次暴雨天气进行了准确预报。

卫星云图主要依靠什么技术获得的( )A.RS B.GISC.GPS D.PTS【答案】 A【解析】卫星云图的获得是通过RS(遥感)技术。

2.在暴风雨中,救援司机要准确判断自己的所处位置和前进方向,主要借助于( )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答案】 A【解析】救援司机的定位和导航要借助全球定位系统(GPS)。

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完成3~5题。

3.西线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修输水干渠需要穿越( )A.祁连山脉B.阿尔金山脉C.巴颜喀拉山脉D.横断山脉4.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为( )A.绿洲农业B.粗放畜牧业C.水稻种植业D.基塘农业5.图示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A.冻土广布B.水源短缺C.光照不足D.热量不足【答案】 3.C 4.B 5.D【解析】本组题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载体,综合考查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北京市西城区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6~7题。

6.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的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答案】 A【解析】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是依据流域这一单一指标划分的。

7.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答案】 C【解析】乙地位于贺兰山以西的腾格里沙漠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丙地位于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丁地位于渤海海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海洋污染。

高二必修3地理第三章同步测试题

高二必修3地理第三章同步测试题

高二必修3地理第三章同步测试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开展,天文知识的积聚,逐渐构成一门研讨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迷信。

小编预备了高二必修3天文第三章同步测试题,希望你喜欢。

【基础过关】1.关于田纳西河与美国其他河流关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主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B.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上的一条一级主流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主流阿肯色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D.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主流密苏里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2.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内地形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以平原为主B.流域内是一盆地,坎坷不大C.流域内多山,地形坎坷较大D.流域主要位于高原3.山地是流域的重要组成局部,对其维护的重点是()A.矿产资源维护B.水量合理分配和水质维护C.水资源的浪费应用D.植被生态的维护4.以下四幅图中,可以正确反映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特征的是()5.读田纳西河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甲地域防洪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A.9~10月B.11~12月C.1~2月D.4~5月【才干提升】水系由支流及其不同等级的主流组成,直接汇入支流的河流是一级主流,汇入一级主流的河流是二级主流。

读某区域水系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Ⅰ、Ⅱ两条河流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两河从不同中央入海B.两河均属某一大河的主流C.Ⅱ河是Ⅰ河的一级主流D.Ⅱ河是Ⅰ河的二级主流7.A湖西岸左近地域出现的主要生态效果不包括()A.草场退步B.土地沙化C.水土流失D.土壤碱化(2021辽宁丹东模拟)读图,完成8~9题。

8.以下关于图示区域资源状况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厚B.临远洋洋,地热资源丰厚C.山地多,森林资源丰厚D.M、N海域油气资源丰厚9.关于图中黄河段水文特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主流众多,水系兴旺B.河床水深流急,出现V字形C.河道开阔,流域面积广D.水量时节变化大,有结冰期读以下图,回答10~11题。

最新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同步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

最新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同步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

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同步检测题(附答案)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同步检测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A.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B.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C.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源D.资源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解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且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与该区域赋存量不匹配,为促进区城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答案】 B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图,完成2~4题。

2.二线管道与一线管道两线分界点地名和二线管道到达的最南部的城市分别是()A.兰州、上海B.靖边、广州C.鄯善、南宁D.中卫、南宁3.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A.中亚B.阿富汗C.西亚D.乌克兰4.该工程建设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A.缓解能源紧张B.改善水体质量C.促进减排降污D.保证能源安全【解析】第2题,读图可得。

第3题,二线工程管道向西一直通往新疆的阿拉山口,西侧紧邻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故中亚可能为二线工程的主气源地。

第4题,该工程可为东部沿海地区提供大量天然气,减少煤炭的使用,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A、D两项不属于环境意义。

【答案】 2.D 3.A 4.C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5~7题。

5.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6.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A.abB.cdC.deD.ae7.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D.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是山西,最大输入省市是广东【解析】第5题,西电东送主要是将西部的电力输往东部,从而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输入,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

高二地理必修三模块同步检测

高二地理必修三模块同步检测

高二地理必修三模块同步检测一、选择题。

读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完成下列小题。

1.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B. 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 地势高,气候寒冷2. 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和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 ④⑤⑥B. ①③⑤C. ①②③D. ②④⑥【答案】1. D 2. D【解析】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属于高寒气候。

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气候寒冷,D对。

高原东南部受海洋水汽影响,不是远离海洋,A错。

湿地广布不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B错。

近看成川,高原内部比较平坦,冻土分布广,交通不便,C错。

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人类活动影响小,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是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②对。

高寒环境生态脆弱,生物量小,为人类提供的农副产品少,①错。

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源头地区,不能调蓄洪水,③错。

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④对。

高寒气候区,不适宜发展农业,⑤错。

环境具有独特性,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⑥对。

D对,A、B、C错。

根据国务院批复,我国将规划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区,及澳门横琴地区、中部崛起地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区等经济区域。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 整体性B. 开放性C. 差异性D. 阶段性4. 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 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构C. 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D.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5. 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 )A. 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B.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C. 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D. 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答案】3. C 4. D 5. B【解析】3.根据材料分析,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差异性,故C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2012·大连高二质检)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软件制造B.玩具制造C.汽车工业D.石化工业2.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原料B.技术C.交通运输D.劳动力价格3.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A.转移污染物B.寻求企业发展最优区位C.扩大企业影响力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答案】 1.B 2.D 3.B【解析】该产业是由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逐步向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说明这种产业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落后,劳动力价格低。

向这些地区转移产业,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就是寻求最优发展区位。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区位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4~6题。

4.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原材料的供应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C.交通的便利程度D.市场的开放程度【答案】 B【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甲产业主要布局在人口较多的省区,所以甲产业应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5.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C.技术因素D.劳动力因素【答案】 C【解析】乙、丙产业在1990年还没有分布,在2001年主要分布在技术水平较高的京沪粤三地,所以乙丙产业应属技术指向型产业。

6.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答案】 A【解析】甲产业在1990年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而到了2001年,沿海省份布局减少,主要分布在内地省份。

乙丙属技术密集型工业,为寻找最佳区位,往往发生工业分散。

甲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乙丙属技术密集型产业。

三种产业布局可以体现产业转移的一些特点,不能体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2012·广州高二质检)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读图完成7~8题。

7.根据图示信息,正确的叙述有()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少而全部供出口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少趋势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8.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甲国—乙国—丙国B.该产业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该产业的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答案】7.D8.C【解析】第7题,根据三条曲线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丙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大量进口,说明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二阶段乙国大量出口,而甲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三阶段,甲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甲国为主要生产国,该产品的生命周期体现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第8题,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丙国—乙国—甲国,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读二战后世界产业转移局部示意图,完成9~10题。

9.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为()A.技术密集型B.资金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D.能源密集型【答案】 C【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接受的是国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10.下列关于世界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多用朝阳产业取代夕阳产业,形成新的工业基地②发展中国家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可以在不长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③在产业转移中,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恶性开采,发达国家则实现可持续发展④产业转移可能伴随污染转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D【解析】在产业转移中,发展中国家如果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可以使自然资源得到持续利用。

日本某跨国公司原打算在太湖沿岸建大型造纸企业,被当地政府谢绝,后转向投资在苏中某市的长江岸边。

目前,该公司开始建设的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19.54亿美元,注册资金9.12亿美元,主要建设内容为1条年产71.4万吨木浆生产线和2条分别年产40万吨的高档铜版纸生产线,配套建设5万吨级和2.5万吨级码头各一座、一座热电厂及一座污水处理厂。

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公司投资大型造纸企业由太湖沿岸转向长江岸边的影响因素是()A.原料B.市场C.廉价劳动力D.环境【答案】 D【解析】太湖水污染比较严重,加上水流缓慢,净化污水的能力弱,如果再建污染较重的大型造纸企业,即使进行污水处理,也有可能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12.该公司在中国建设大型造纸企业,主要是由于中国()A.技术先进B.市场庞大C.劳动力廉价D.原料丰富【答案】 B【解析】中国现代化的造纸技术水平不高,A错;大型造纸企业投资巨大,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需要劳动力相对较少,C错;木浆生产线需要大量木材,长江三角洲缺乏原料,D错。

(2012·浙江宁波高二质检)读“中国政区图”,完成第13~14题。

13.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①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劳动密集型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C【解析】山西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价格低。

由台湾向山西转移的应是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14.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①提升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提高城市化水平④改善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移入山西的工业会耗费大量资源和能源,排放大量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压力。

二、综合题(共22分)15.(2012·山东实验中学高二检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

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二战”后美国某跨国公司电子产品在本国及不同类型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发展阶段示意图。

(1)该公司从哪个阶段开始大规模在其他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图中反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请说明德国南部发展电子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哪些?(3)若该公司在中国投资电子工业,结合上图说明其寻求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答案】(1)第Ⅱ阶段。

美国生产大于消费,寻求市场;其他发达国家消费大于生产,市场需求大。

(2)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科技力量雄厚);交通便利(有航空港和高速公路网);环境质量高;气候温暖湿润。

(3)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电子工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

第(1)题,观察图中各地区各阶段生产和消费的比值可知,第Ⅱ阶段美国在其他发达国家大量建厂。

回答原因时注意既有美国方面的,也有来自其他发达国家方面的。

第(2)题,迁移运用所学的关于“硅谷”的区位分析方法即可。

第(3)题,美国电子产业快速发展,国内竞争激烈,生产成本上升,迁往中国可充分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和优惠的政策等。

16.(2012·菏泽高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2008年的冬天,全球经济“寒意”阵阵。

各类A经贸洽谈会规模上都不同程度地缩了水,成效自然也要打不小的折扣。

而带有明显“双转移”(所谓“双转移”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特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简称山洽会),无论是参展规模、参会人数,还是最为重要的签约项目,都实现了逆势飘红。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

制糖业罐头食品业⇒服装、印刷、金属制品、塑料制品⇒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石油化工材料三继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浦、番禺、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

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观“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其工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由原料导向型→________→________转变。

(3)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原因。

(4)为什么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纷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投资设厂?【答案】(1)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低廉。

(2)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3)劳动力价格和地租上升,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4)占领中国市场,避开关税壁垒,土地及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社会协作条件好。

【解析】“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最早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

早期产业转移的主体方向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看重的是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低。

随着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升高,迫使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向技术导向型转变。

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并且生产成本低、社会协作条件好,吸引日本汽车产业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