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第13章内能知识点总结

第13章内能知识点总结

《第13章内能》知识点回顾: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地做。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扩散:的物质在互相时彼此进入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地做。

②、分子之间有。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现象。

,扩散快慢与有关。

温度越高,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把分子的叫做分子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

第二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和的,叫做物体的。

单位:(J)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和。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物体向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

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热量,内能;热量,内能。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物体内能会,物体,物体内能会。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第三节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与它的和乘积之。

2、定义式:c=3、单位: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大小与物质的、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

6.水的比热容为,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的水温度(或降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7、比热容表(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从比热容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物体的内能【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间存在着间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扩散现象:①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还表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越快。

③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

【经典例题】例1. 今年的“5.18”海交会两岸交流更加广泛,来自台湾阿里山的桧木聚宝盆散发出的芬芳奇香,吸引人们在十几米外就能闻香而去,这是因为桧木芳香的分子()A.相互之间存在引力B.相互之间存在斥力C.相互之间存在间隙D.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例2. 下列选项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B.炒菜时放盐使菜变咸C.酒香不怕巷子深D.教室喷清新剂,香气四溢例3. 图1甲、乙、丙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图1甲.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乙.分子可以移动,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丙.分子几乎不受力的作用,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A.甲B.乙C.丙D.乙和丙例4.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A.分子间没有空隙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例5. 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例6. 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 .春天刮起沙尘暴,飞沙漫天B .三九寒天下雪时,雪花飞舞C .煮稀饭时,看到锅中米粒翻滚D .槐树开花时,周围香气弥漫例7. 物理课上,陈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烧杯中注入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杯中热水都变红了,稍后冷水也都变红了.水变红了是 现象;热水比冷水红得更快,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第一节传染病和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4、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5、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6、预防传染病的三个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①控制传染源: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包括:隔离病人、疑似病人,对急性传染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将患病的动物杀死、焚烧、掩埋等。

②切断传播途径:将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过程进行处理,包括:打扫卫生;清洁消毒;开窗通风;海关检疫;禁止进口血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消灭媒介生物,勤洗手。

③保护易感人群:对未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包括:增强身体体质;接种疫苗;不让易感人群接触到传染病病人。

17、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1、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破坏的是许多病菌的细胞壁。

3、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4、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各种病原体都有预防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5、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6、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7、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原包括:2病原体、异物、器官等。

第十三章 或有事项

第十三章   或有事项

极小可能
可能
很可能
基本确定
0
5%
50%
95%
100%
或有负债的披露: 第一,种类及其形成原因; 第二,不确定性; 第三,财务影响。 或有负债极小可能的,可以不披露(意味着强制披露的或有负债, 就是指“可能”才披露)。 但若未决诉讼、未决仲裁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可以不披露。 披露其性质及不披露的事实和原因即可。 或有资产的披露 或有资产很可能发生的,才需披露。
【例题•单选题】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在一项未决诉讼。根据类 似案例的经验判断,该项诉讼败诉的可能性为90%。如果败诉,甲 公司将须赔偿对方100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5万元,但很可能从第三 方收到补偿款10万元。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就此项未决诉讼 确认的预计负债金额为( )万元。(2009年考题) A.90 B.95 C.100 D.105 【答案】D 【解析】甲公司应就此项未决诉讼确认的预计负债金额=100+5=105 (万元)。
【例题•单选题】2015年8月1日,甲公司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而被乙公司 起诉。至2015年12月31日,该起诉讼尚未判决,甲公司估计很可能 承担违约赔偿责任,需要赔偿200万元的可能性为70%,需要赔偿 160万元的可能性为30%。甲公司基本确定能够从直接责任人处追回 60万元。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起诉讼应确认的预计负债金 额为( )万元。 A.128 B.200 C.140 D.188 【答案】B 【解析】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的,按最可能发生的金额确定,最可能 发生的赔偿支出金额为200万元;甲公司基本确定能够从直接责任人 处追回的60万元,应通过其他应收款核算,不能冲减预计负债的账 面价值。
第二节 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或有事项的确认 ◇或有事项的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复核 一、或有事项的确认 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一)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二)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三)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13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第13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图1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要点归纳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①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②物质内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热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固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②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引力和斥力都会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表解”三态的特性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一般会发生改变,这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结构决定性质,因此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特性。

下面我们从微观特性和宏观特性两个方面列表对固、液、气三种状态进行比较:1.关于分子的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个分子的运动叫分子热运动B.物体的温度为0℃,分子停止热运动C.物体的速度越大时,分子热运动就越剧烈D.物体的温度越高时,分子热运动就越剧烈2.如图1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 )A .铅柱中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两铅柱接触处分子之间有斥力C .两铅柱接触处分子之间有引力D .大气压作用使它们不能分开3.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冷水 热水 图2A.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之间,不可能发生在液体之间C.由于压缩固体十分困难,说明在固体中分子之间没有间隙D.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4.劣质的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对人体有毒的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的有机物分子向室内空气中慢慢 。

13(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13(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一)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货币均衡: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失衡: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失衡有两种表现形态: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如果货币供给持续大于货币需求,物价将会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如果货币供给持续小于货币需求,物价将会下跌,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二)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市场总需求被定义为经济社会(一国家或一地区)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在价格、收入等经济变量既定的情况下,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将要支出的数量,因此,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中各种行为主体的总支出。

与总需求相对应,市场总供给被定义为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关系:(1)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2)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3)货币供给形成市场总需求(4)市场总需求决定市场供给关系图:(市场总供给)(市场总需求)(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由图知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有着紧密的联系,进一步说,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表现市场供求均衡与否的物价水平波动也可以作为货币均衡与否的外在表现形式。

从经济决定金融的基本原理出发,市场均衡决定货币均衡,但与此同时,货币均衡对市场均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从货币供给出发,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会形成更多的市场总需求(第十四章会讲),需求拉动供给,如果此时一国存在着大量闲置的生产资源,则会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出,市场总供给伴随着总需求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市场供求在一个更高的产出水平上达到均衡,不会带来物价水平的上涨。

大学物理讲义(第13章波动光学)第一节

大学物理讲义(第13章波动光学)第一节

第13章波动光学光是能激起视觉的一类电磁波.人们主要通过光来接受自然界的信息.研究光现象、光的本性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规律的学科称为光学.它是物理学的又一个重要分支.光学通常分为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和量子光学三部分.当光的波长可以忽略,其波动效应不明显时,把光的能量看成是沿着一根根光线传播的,光遵从直进、反射、折射等定律,这便是几何光学.波动光学研究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显示出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波动现象和特点.通常人们把建立在光的量子性基础上,深入到微观领域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的分支学科,称为量子光学.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激光和光信息技术的出现,光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并且派生出许多属于现代光学范畴的一些新分支.本章讨论光的波动理论.§13.1 光干涉的一般理论光是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可见光是能够被人的眼睛直接看到的电磁波,它的波长范围在400~760nm之间.一、光的叠加原理在通常的情况下,光和其他波动一样,在空间传播时,遵从波的叠加原理.当几列光波在空间传播时,它们都将保持原有的特性,此即光波的独立传播原理.由此,在它们交叠的区域内各点的光振动是各列光波单独存在时在该点所引起的光振动的矢量和,这就是光的叠加原理.但应指出,光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遵从这一原理的.当光通过非线性介质(例如变色玻璃),或者光强很强(如激光,同步辐射)时,该原理不成立.通常当强光通过介质时将出现许多非线性效应,研究这类光现象的理论称为非线性光学.这是现代光学中很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不过,在本章所涉及的范围内,光波叠加原理仍然是一个基本的原理.二、光的相干叠加1. 光波的相干条件在讨论机械波时,我们已给出了波干涉的定义,即当两列波同时在空间传播时,在两波交叠的区域内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加强,而另一些地方振动始终减弱的现象.光的干涉定义与之完全相同.能产生干涉现象的光叫相干光.干涉并不违背叠加原理,且正是后者的结果.但并不是任何两列波在空间相遇时都能发生干涉,产生干涉是有条件的,即干涉是特殊条件下的叠加.波的相干条件是:1) 频率相同;2) 振动方向相同(或存在相互平行的振动分量);3) 具有恒定的相位差.这三个条件,对机械波来说比较容易实现,因此观察机械波的干涉现象比较方便.但对光波来说就不那么容易做到了.这与普通光源的发光机制有关.光是光源中大量分子或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能量状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电磁辐射.近代物理学已完全肯定分子或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即能量具有分立值,当分子或原子由较高能态跃迁到较低能态时就发出一个波列,一个波列的长度是有限的,持续的时间约为10-8s.发出一个波列后,它还可以从外界吸收能量,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当它再次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它就再发出一个波列.这是一个随机的过程,每一个原子或分子先后发射的不同波列以及不同原子或分子同时发射的各个波列,彼此之间在初相上没有联系,振动方向也各不相同,频率也可以不同.我们所观察到的光看起来是连续的光波,实际上是由大量原子或分子发射的许许多多彼此完全独立的有限长波列组成的,如图13.1所示.2. 相干光的获得由前面的讨论可知,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是由光源中各个分子或原子发出的波列组成的,而这些波列之间没有固定的相位关系.因此,来自两个独立光源的光波,即使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它们的相位差也不可能保持恒定,因而不是相干光;同一光源的两个不同部分发出的光,也不满足相干条件.因此也不是相干光.只有从同一光源的同一部分发出的光通过某些装置进行分束后,才能获得符合相干条件的相干光.因此获得相干光的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把由光源上同一点发出的光设法“一分为二”,然后再使这两部分叠加起来,由于这两部分光的相应部分实际上都来自同一发光原子的同一次发光,即每一个光波列都分成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波列,因而这两部分是满足相干条件的相干光.把同一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部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叫分波振面法,由于同一波振面上各点的振动具有相同相位,所以从同一波振面上取出的两部分可以作为相干光源.如杨氏双缝实验等就用了这种方法;另一种叫分振幅法,其原理是利用反射、折射把波面上某处的振幅分成两部分,再使它们相遇从而产生干涉现象.例如薄膜干涉和迈克耳孙干涉仪等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上面讨论的是普通光源,对激光光源,所有发光的原子或分子都是步调一致的动作,所发出的光具有高度的相干稳定性.从激光束中任意两点引出的光都是相干的,可以方便的观察到干涉现象,因而不必采用上述获得相干光束的方法.3. 相干光的干涉光波是电磁波,在光波中,产生感光作用与生理作用的主要是电场强度E ,因此,一般我们将E 称为光矢量.如图13.2所示,光振幅为21E E ,的两束相干光,在空间叠加,按照光的干涉理论知,叠加后任一点P 的合振幅为 )cos( 12102021222122r r E E E E E 在波动光学中,主要讨论的是光波所到之处的相对光强.由于光强(平均能流密度)2E I ,因此可直接把光强表示为2E I ,所以由上式得)cos(121020212122r r I I I I I (13.1) 21I I 、分别为两束相干光的强度,I 为叠加后的强度.可见,两束相干光叠加后,空间各点的光强取决于两束光波在该点的相位差:1210202r r (13.2) 2121212*********I I I I I P k I I I I I P k k min max ,)(,),,,(点的光强最小点的光强最大当 (13.3) 其他位置的光强介于两者之间,即max min I I IP 点的光强分布曲线如图13.3所示.如果两束相干光的光强相等,则干涉后040 min max ,I I I必须指出,对于两束相干光,只有在I 1=I 2或I 1~I 2的情况下,才能观察到清楚的明暗相间的干涉图样;当 I 1、I 2相差甚大时, I max 与I min 相差不大,干涉图样模糊不清.对于两束相干光,在很多情况下初相相同,这时r r r 2212 在这种情况下,干涉明暗点的位置决定于两束光到观察点的波程差 :暗点亮点212210/)(),,,(k k k r (13.5) 三、光程 光程差上面讨论了两束相干光在真空中传播时的干涉情况,现在讨论两束相干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干涉情况.我们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n c / ;因此,光在介质中的波长为nn c /' λ为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如上所述,两束初相相同的相干光,在真空中传播时,到空间某观察点的波程差为r ,则这两束光到该点的相位差为r 2 如果两束光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传播,它们到观察点的相位差为r n r 22' 由此可见,两束光在真空中传播时,它们到某点的相位差决定于波程差r ;而两束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它们到某点的相位差决定于波程差r 与介质折射率n 的乘积,这里n r 称为这两束光的光程差;一般把折射率n 与波程r 的乘积称为光程,21I I 212I I21I I a )(21I I b )(图13.3 两相干光在相遇点的光强随相位差的分布曲线用L 表示,即L=nr .普遍情况下,两束光的光程差δ表示两束光光程之差.如图13.4所示.112212r n r n L L (13.6)两相干光的干涉效果决定于相位差,而相位差决定于光程差;因此,光的干涉规律决定于光程差δ.可见,光程差是讨论光的干涉现象的非常重要的概念.许多干涉装置都满足两束相干光初相相等的条件,因此相位差与光程差的关系及干涉明、暗点的位置决定于光程差δ2 干涉明暗点位置 暗点明点212210/)(),,,(k k k (13.7) 注意:式(13.5 )与(13.7 )实际上是一致的,前者适用于真空情况(r ),而后者则适用一般情况,它是光的干涉中最基本的公式.由它可知,要确定干涉图样的规律,就必须计算两束光的光程差δ.。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从分子热运动理论出发,引出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以改变内能的两种不同方法,反映了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出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进一步学习关于比热容的热量计算;通过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引出内燃机,介绍汽油机和柴油机,从燃料引出热值、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突出了化学能、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和应用.在本章的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能量的转化与应用这一主线,通过逐步学习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本章共分4节:1.第1节“物体的内能”,讲述了内能的概念,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热量以及热量、内能、温度的关系.2.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这节是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讨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及质量与升高温度的度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并通过热量的计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热容.3.第3节“内燃机”,本节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4.第4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一是燃料的热值;二是热机效率;三是环境保护.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理解热值、热机效率,会用热值的计算公式Q放=mq进行计算,知道热值是燃料的一种性质,知道提高热机效率途径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知道内能、热量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②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③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知道汽油机、柴油机的结构、工作过程及应用中的不同;④知道燃料燃烧过程中能的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知道燃料的热值及其单位,能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能进行关于热值、热机效率的计算,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①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②通过探究,认识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不同;③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利用挂图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④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能的本领不同,建立燃料热值的概念,能根据燃料的热值计算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对热机效率有初步认识,能大致说出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①通过内能、热量,、热机、热值的学习,知道化学能、内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②通过对热机效率的学习,激发学生开发新技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意识.【教学重点】1.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2.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教学难点】1.做功与热传递,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热机效率,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7课时.第一节物体的内能……………………………………………………2课时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2课时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第三节内燃机…………………………………………………………1.5课时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1.5课时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并有间隔,知道分子热运动.2.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3.能正确理解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4.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的三种方式.5.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6.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生活事例.7.知道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2.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3.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4.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和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4.通过分析、对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教学重点】1.内能概念的建立.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2.热量的概念,做功和热传递的比较.【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压缩空气引火仪、铁架台、酒精灯、带软木塞的试管、水、硝化棉等.学生:铁丝、铁锤、砂纸、火柴、保温水瓶(盛有热水)等.【教学课时】2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嫦娥二号奔月动画视频,让学生观察、思考与交流.利用学生的感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进入课题思考,同时也让学生为祖国成就而自豪.待学生看完后,教师提问:嫦娥二号发射、进入月球轨道三次制动,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靠的是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火箭做功,把卫星送上月球.燃气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量呢?这种能量有什么特点?它与前面学习的电能、机械能有何不同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学习.板书课题:物体的内能【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34-37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以及做功、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内能的概念1.内能的概念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指出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因被举高且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有弹力而具有弹性势能,然后,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我们知道宏观物体运动时具有动能,那么微观物体分子具有什么能呢?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分子也具有动能.师分子是否有分子势能?为什么?我们可以类比什么来理解?生:分子具有分子势能,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有间隔.我们可以类比重力势能来理解(物体受重力作用,在重力方向上有被举的高度)【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师内能的单位是什么?物体的内能能否为零?生: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物体的速度为零,相对高度为零,弹性形变为零时,机械能可能为零.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速度不为零,所以,一切分子都有分子动能;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并且有间隔,故一切分子也有分子势能.【师生互动归纳总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并不是所有物体都具有机械能,如在水平面上静止的石头便没有机械能.例题1(多媒体展示)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B.内能是物体内部一部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C.内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运动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刻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故选D.答案:D【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内能的影响因素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什么是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生:物理学中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师课本图13-1、图13-2说明内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生1:与温度有关,物质温度发生变化时,分子运动速度快慢也会有变化,所以物体内能也会发生变化.生2:与质量有关,对同一物质而言,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数目越多,所以分子动能和势能越大,内能越大.生3:与状态有关,当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则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分子间的势能发生变化,内能也变化.【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少.(2)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或质量、状态)有关,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体积(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师请同学们思考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区别?生1:机械能是宏观物体具有的,看得见,能直观感受到.而内能是微观分子具有的,看不见,只能借助它表现出来的现象感知.生2: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因此,内能应该每时每刻,不论何种状态都具有;但物体的机械能不是每时每刻都有.【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内能是与分子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是物体内部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之和,是与物体内部分子数、温度、分子间距离有关的能量.机械能是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是物体动能与势能之和,是由物质质量、整个运动状态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例题2(多媒体展示)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小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C.物体运动得越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D.对于同一种物体,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解析:在分析物体内能时,应注意物体的内能与三个因素有关,即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举起的高度无关,物体的速度和举起的高度影响的是机械能,而机械能与内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对于同一种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同种物质,温度相同,状态不变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故选D.答案:D【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一、教师演示课本图13-3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实验结论.生:现象:迅速压下活塞,硝化棉燃烧.结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二、学生分组实验:按课本图13-4实验,指出实验现象和结论.生:铁丝弯折处烫手,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三、教师按下列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结论.生:现象:软木塞被冲出后,试管口出现白雾.结论:水蒸气膨胀时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白气”(小水滴).【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例题3(多媒体展示)下列所描述的场景中,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受到热C.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多年的积雪融化了D.古代的人钻木取火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加剧的温室效应是气候变暖,多年的积雪由于吸热而融化,这是热传递使雪内能增加的结果,而其他三项都是摩擦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下列问题:师课本图13-5、13-6、13-7共同说明了什么?生: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中铁锅、房间空气、棉被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热传递有哪几种方式?图13-5、13-6、13-7各属于什么方式?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课本图13-5、图13-6、图13-7的热传递方式分别是传导、对流、辐射.师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生:热传导时,物体内各部分的物质不发生移动,如夏天路边沙烫脚,沙子和脚发生热传导.但它们的物质没有发生移动;对流时,物体内各部分物质之间会流动,对流主要发生在气体或液体中,如烧开水,沸腾前,壶下部的水温度高,密度小,上升,周围密度大的冷水流过来填补,水这样循环流动,使整壶水变热,同样的道理,暖气装置一般安装在窗户下方,便于使整个房间的空气循环流动来传热;热辐射不需要介质,如晒太阳,烧火取暖都靠热辐射传热的.师发生热传递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它们的内能和温度会有怎样的变化?生:高温物体(或高温部分),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或低温部分)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终止的条件是什么?生:发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终止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温度相同.【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2.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一个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也可能是做了功.例题4(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天向手哈气取暖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发生了热传递C.热传递传递的是温度D.烈日下自行车爆胎是热辐射使车胎的内能增加了解析:冬天哈气取暖是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A错误;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对它做了功,也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B错误;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温度,C错误;烈日下自行车与太阳之间是通过热传递方式中热辐射使车胎内能增加的,故D正确.答案:D【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热量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点拨:师什么是热量?其物理量符号、单位及符号是什么?生: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师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生: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热量来解释开水温度降低,冷水、冰块温度升高过程中内能的变化.生:开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而冷水、冰块周围的气体、冰箱中的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状态量).(2)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状态量),我们可以说某种物体具有多少焦耳内能.(3)热量是描述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多少的物理量(过程量),没有内能的转移就不能谈热量.我们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时,有了内能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4)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将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熔化、凝固.例题5(多媒体展示)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所以A选项错误;当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分别吸收和放出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D选项错误;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动能增加,所以内能一定增加,因此C选项正确.答案:C【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38作业123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同种物质,内能与质量、温度、状态有关,饮料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质量不变,温度降低,内能减小.2.D3.B4.钻木取火和用火柴点都是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物质燃点使物质燃烧而取火的.百度文库:教学资料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案1.本节课教师首先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在初步给出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建立内能的概念,由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导出一切物体具有内能.2.教师在利用分析比较法讲述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首先说明内能与物体整体的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物体整体的机械运动有关.例如,抛到空中的球,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它在空中飞行,具有动能,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构成球的机械能.球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而且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因此球在具有机械能的同时还具有内能.3.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深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感情,师生共同走进这一神奇的物理殿堂.4.构建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在理解改变内能的方法时,教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取暖的做法,体会改变内能的方法.这种事例贴近学生生活,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互动参与教学.5.在帮助学生理解热量的概念时,可以把热量、温度、内能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使学生达到较深入的理解热量概念的目的.。

第十三章 第一节 数学归纳法

第十三章 第一节 数学归纳法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3章(香豆素类)

第13章(香豆素类)

结构特点:香豆素母核上异戊烯基常与邻位酚羟基环合 成呋喃,可分为6,7-呋喃骈香豆素(线型呋喃香豆 素),(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异虎耳草素)7,8呋喃骈香豆素(角型呋喃香豆素)如补骨脂素、哥伦比 亚内酯、O-乙酰异蛇床子素、O-乙酰哥伦比亚内酯等。
R2
O
OO
R2
线型呋喃香豆素
OO
oR
角型呋喃香豆素 6
14
二.色谱定性分析
(一)薄层色谱定性分析 吸附剂:硅胶;常用的展开系统有:氯仿;含1.5%乙
醇氯仿;乙醚- 苯(1:1);乙醚- 苯- 10%乙酸(1: 1:1)等。
15
2.应用实例
(1)白芷的薄层定性分析
取白芷粉末0.5g,加乙醚10ml,浸泡1h,时时振摇, 滤过,滤液挥干乙醚,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 试品溶液。另取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加醋酸乙 酯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12
第二节 香豆素定性分析
一.化学定性分析
1.荧光反应 (1)秦皮的鉴别
取秦皮,加热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 (2)前胡的鉴别 取前胡粉末1g,加乙醚10ml,浸渍2h后,取乙醚液2 滴, 分别点于两张小滤纸片上,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 显淡天蓝色荧光。然后滴加15%氢氧化钠溶液数滴,2 min 后荧光消失。将一张滤纸片避光保存,另一张滤纸片曝光, 约3h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曝光者天蓝色荧 光加强,避光者不显荧光。 ?
2.与碱的作用
香豆素具有α、β不饱和δ内酯的结构,在稀碱溶液中可 渐渐水解开环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但它不稳定, 一经酸化.又可复原。
利用这种性质来处理复杂的植物提取物,可使香豆素类 和中性、酸性、酚性的其它成分分离开。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 学案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 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物体的内能1.能通过实验观察,简单描述同一物体其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2.要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

能判断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改变,和用什么方法改变内能。

3.要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重点】1.能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举出相关事例。

【难点】1.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

2.能了解热量的概念。

1.内能:________物体________具有内能。

(1)定义:。

(2)影响内能的因素是:______和______ 。

2.改变物体的内能的途径是____和_____.3.热量(Q):(1)定义:。

(2)单位:知识点1:物体的内能阅读课本P34图13-1、图13-2或者由生活经验知:等质量热水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炽热的灯丝的内能比未通电的灯丝内能.同一物体时内能大,时内能小,因此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有关.【例1】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变式练习】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C.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物体的内能D.温度相等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内能相同知识点2:内能的改变阅读P24 实验探究1、探究2,思考:(1)当迅速压下活塞,现象是;原因是对筒内空气,使空气的内能,温度.(2)铁丝弯折处会,温度,内能.(3)由(1)(2)说明可以改变内能.(4)图12-11铁锅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因为;图12-12棉被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因为.两图说明也可以改变内能.【例2】在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子上,里面盛一些酒精,用塞塞紧.他用一根绳子在管外绕几圈,迅速来回拉动,发现图所示的现象.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来回拉对金属管做功,使其内能增加B.管内的气体对塞子做功,气体内能增加C.气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塞子的内能D.来回拉使酒精内能转化为绳子的机械能【变式练习】2.下列图示现象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是()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知识点3:热量【例3】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C .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变式练习】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 .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C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D .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向热量少的物体传递【网络构建】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1.能设计出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13章第1节关注生物圈子环境在恶化-—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说课稿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13章第1节关注生物圈子环境在恶化-—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说课稿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说课稿宁夏长庆初级中学黑东燕一、使用教材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13章第1节第2课时——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二、实验器材蚯蚓、放大镜、光滑抽杆夹、粗糙抽杆夹、长玻璃棒、解剖盘、刻度纸、牙签、纸盒、滤纸、棉签、培养皿、可计时手表。

三、实验设计依据本实验取自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3章第一节《土壤里的小动物》这部分,蚯蚓是土壤里最常见的小动物之一。

课标是想通过蚯蚓外部形态的观察和其在不同平面上的运动的观察,让学生体会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但是,实验探究内容比较单一,还有拓展的空间;实验方法也比较简单,仅通过肉眼判断,并未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对比,缺乏科学性,有的学校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选用纸板代替毛糙玻璃板,实验结果很不理想。

对于生活环境的探究,只探究了湿度,对于光照等因素未进行探究。

四、实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辨认蚯蚓的体形、体色、环带、前后端、体节、体表、刚毛等;解释蚯蚓的运动、对刺激的反应等现象;概述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进行生物学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在实验和讨论中,养成协作精神;建立保护蚯蚓的意识,消除畏惧心理。

五、实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蚯蚓的外形特征、蚯蚓的运动、对刺激的反应;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解决策略:通过观察和探究,让学生逐步了解蚯蚓。

2. 教学难点蚯蚓的运动解决策略:通过用手触摸和放大镜观察,感知刚毛的存在,然后通过具体的实验观察和数据测量来验证刚毛对蚯蚓的运动起协助作用。

六、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各章中已进行多次的探究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初步具有设置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的思想。

但仍缺乏细致思考,实验实施能力较薄弱。

此外,对于城市学生,大部分与蚯蚓接触较少,普遍对蚯蚓有畏惧心理,不愿意用手触碰,会给实验的实施带来阻碍,影响实验进度,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在适当场所亲自挖掘蚯蚓,建立与蚯蚓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

2013届高考物理核心要点突破系列课件:第13章 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人教版选修3-1)

2013届高考物理核心要点突破系列课件:第13章 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人教版选修3-1)

单纯带电体的大小无直接关系.即带电体之间的
距离的比较,与单纯带电体的大小无直接关
系.即带电体很小,不一定可视为点电荷;带电
体很大,也不一定不能视为点电荷. 特别提醒
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中经常用的方法,利用物理
模型可以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关键,使问
题大为简化,而对结果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即时应用 1.下面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是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是点电荷 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间的距离时, 可将这两个带电体看成是点电荷 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点电荷 解析:选C.带电体能否看成是点电荷,和带电体 的体积大小无关,主要看带电体的大小对所研究 的问题是否可以忽略,如果能够忽略,则带电体 可以看成是点电荷,否则就不能,故选 C.
D.当两个半径为r的带电金属球中心相距为4r时,
对于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只取决于它们各自所
带的电荷量
解析:选AC.库仑定律适用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的
相互作用,均匀带电球体相距较远时也可视作点电
荷,r为两球球心距离,故A对,B、D错误;库仑
力是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大小一定相等,C 对.
四、电荷守恒定律与库仑定律
【答案】
见解析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在起电的
【思维升华】
过程中,只存在电荷的转移,而并不能创生和消
灭电荷,故应用电荷守恒定律是解此类问题的关
键.摩擦起电的结果是两个物体最终带有等量异
种电荷,而接触起电的结果是两物体最终带上同
种电荷.
关于库仑定律适用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图13-1-1
例3
真空中两个半径均为 r 的金属球放在绝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第十三章 第一节

同步检测训练一、选择题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 +1+1n +2+…+13n +11,(n ∈N *)”时,在验证初始值不等式成立时,左边的式子应是( )A .1 B.12+13+14C.12+13D .以上都不是 答案:B解析:当n =1时,分母应从2到4,所以左边的式子应为12+13+14.故选B. 2.如果命题P (n )对于n =k (k ∈N *)时成立,则它对n =k +2也成立,又若P (n )对于n =2时成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P (n )对所有正整数n 成立B .P (n )对所有正偶数n 成立C .P (n )对所有正奇数n 成立D .P (n )对所有大于1的正整数n 成立答案:B解析:由n =2成立,根据递推关系“P (n )对于n =k 时成立,则它对n =k +2也成立”,可以推出n =4时成立,再推出n =6时成立,…,依次类推,P (n )对所有正偶数n 成立,故应选B.3.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2+13+…+12n -1<n (n ≥2,n ∈N *)”的过程中,由n =k 变到n =k +1时,左边增加了( )A .1项B .k 项C .2k -1项D .2k 项答案:D解析:当n =k 时,左边为1+12+13+…+12k -1,则当n =k +1时,左边为1+12+13+…+12k -1+12k +…+12k +1-1,∴n 由k 变到k +1左边共增加了(2k +1-1)-(2k -1)=2k 项.故选D.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 >n 2+1对于n >n 0的正整数n 都成立”时,第一步证明中的起始值n 0应取( )A .2B .3C .5D .6答案:C解析:当n =1时,21=12+1;当n =2时,22<22+1;当n =3时,23<32+1;当n =4时,24<42+1.而当n =5时,25>52+1,∴n 0=5.故选C.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3+(n +1)3+(n +2)3(n ∈N *)能被9整除”,要利用归纳假设证n =k +1时的情况,只需展开( )A .(k +3)3B .(k +2)3C .(k +1)3D .(k +1)3+(k +2)3答案:A解析:假设当n =k 时,原式能被9整除,即k 3+(k +1)3+(k +2)3能被9整除.当n =k +1时,(k +1)3+(k +2)3+(k +3)3为了能用上面的归纳假设,只需将(k +3)3展开,让其出现k 3即可.故选A.6.证明“n +22<1+12+13+14+…+12n n +1(n >1)”,当n =2时,中间式子等于( )A .1B .1+12C .1+12+13D .1+12+13+14答案:D解析:当n =2时,中间的式子为1+12+13+122=1+12+13+14.故选D. 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1)(n +2)(n +3)…(n +n )=2n ·1·3·…·(2n -1)(n ∈N *),从n =k 到n =k +1,左边的式子之比是( )A.12k +1B.12(2k +1)C.2k +1k +1D.2k +3k +1答案:B解析:(k +1)(k +2)(k +3)…(k +k )(k +1+1)(k +1+2)…(k +1+k +1)=(k +1)(k +2)(k +3)…(2k )(k +2)(k +3)…(2k )(2k +1)(2k +2)=12(2k +1)故选B. 8.(2009·云南一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n +1+1n +2+…+12n >1324(n >1且n ∈N )时,在证明n =k +1这一步时,需要证明的不等式是( )A.1k +1+1k +2+…+12k >1324B.1k +1+1k +3+…+12k +12k +1>1324C.1k +2+1k +3+…+12k +12k +1>1324D.1k +2+1k +3+…+12k +12k +1+12k +2>1324答案:D解析:1n +1+1n +2…+12n >1324(n >1且n ∈N )的左边有n 项,在证明n =k +1这一步时,需要证明的不等式是1k +2+1k +3+…+12k +12k +1+12k +2>1324,故选D. 二、填空题9.(2009·湖南郴州三模)对于任意的正整数k ,用g (k )表示k 的最大奇因数,例如:g (1)=1,g (2)=1,g (3)=3,…,记f (n )=g (1)+g (2)+…+g (2n ),其中n ∈N *,则(ⅰ)当n ≥2时,f (n )与f (n -1)的关系是________;(ⅱ)f (n )=________.答案:(ⅰ)f (n )=4n -1+f (n -1);(ⅱ)f (n )=4n +23 解析:g (2n -1+1)+g (2n -1+2)+g (2n -1+3)+g (2n -1+4)+…+g (2n )=1+3+5+7+…+(2n -1)=4n -1,则f (n )与f (n -1)的关系是f (n )=4n -1+f (n -1);用累加法求得f (n )=4n +23,故填f (n )=4n -1+f (n -1);f (n )=4n +23. 10.如图,第n 个图形是由正n +2边形“扩展”而来(n =1,2,3,…),则第n -2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_个顶点.答案:n 2+n解析:观察规律:第一个图形有32+3=(1+2)2+(1+2);第二个图形有(2+2)2+(2+2)=42+4;第三个图形有(3+2)2+(3+2)=52+5;……第n -2个图形有(n +2-2)2+(n +2-2)=n 2+n 个顶点.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2n -1<n (n ∈N ,且n >1)”,第一步要证的不等式是________.答案:1+12+13<2 解析:n =2时,左边=1+12+122-1=1+12+13,右边=2. 三、解答题1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2+132+…+1n 2≥3n 2n +1(n ∈N *). 证明:(1)当n =1时,左边=1,右边=1,∴左≥右,即命题成立.(2)假设当n =k (k ∈N *,k ≥1)时,命题成立,即1+122+132+…+1k 2≥3k 2k +1. 那么当n =k +1时,要证1+122132+…+1k 2+1(k +1)2≥3(k +1)2(k +1)+1, 只要证3k 2k +1+1(k +1)2≥3(k +1)2k +3. ∵3(k +1)2k +3-3k 2k +1-1(k +1)2=1-(k +1)2(k +1)2[4(k +1)2-1]=-k (k +2)(k +1)2(4k 2+8k +3)<0, ∴3k 2k +1+1(k +1)2≥3(k +1)2k +3成立, 即1+122+132+…+1k 2+1(k +1)2≥3(k +1)2(k +1)+1成立. ∴当n =k +1时命题成立.由(1)、(2)知,不等式对一切n ∈N *均成立.1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n +1)·7n -1(n ∈N *)能被9整除.证明:(1)当n =1时,4×7-1=27能被9整除,命题成立.(2)假设n =k (k ≥1,k ∈N *)时命题成立,即(3k +1)·7k -1能被9整除.当n =k +1时,[(3k +3)+1]·7k +1-1=(3k +1+3)·7·7k -1=7·(3k +1)·7k -1+21·7k=[(3k +1)·7k -1]+18k ·7k +6·7k +21·7k=[(3k +1)·7k -1]+18k ·7k +27·7k ,由归纳假设(3k +1)·7k -1能被9整除,又因为18k ·7k +27·7k 能被9整除,所以[3(k +1)+1]·7k +1-1能被9整除,即n =k +1时命题成立. 由(1)(2)知,对所有的正整数n ,命题成立.14.(2009·石家庄一模)在数列{a n }中,a 1=1,且a n =n n -1a n -1+2n ·3n -2(n ≥2,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令b n =3n -1a n(n ∈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试比较S 2n 与n 的大小; (3)令c n =a n +1n +1(n ∈N *),数列⎩⎨⎧⎭⎬⎫2c n (c n -1)2的前n 项和为T n , 求证:对任意n ∈N *都有T n <2.解:(1)a n n =a n -1n -1+2·3n -2, a n n =1+2+2·3+2·32+…+2·3n -2 =1+2(1-3n -1)1-3=3n -1. 即a n =n ·3n -1(n ∈N *).(2)b n =1n n ∈N *),1+12>1,1+12+13+14>2, 1+12+13+14+15+16+17+18<3. 猜想当n ≥3时,S 2n <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3时,由上可知S 23<3成立;②假设n =k (k ≥3)时,上式成立,即1+12+13+…+12k <k . 当n =k +1时,左边=1+12+13+…+12k +1+…+12k +1<k +12k +1+…+12k +1<k +2k 2k +1<k +1.所以当n =k +1时成立.由①②可知当n ≥3(n ∈N *)时,S 2n <n .综上所述当n =1时,S 21>1;当n =2时,S 22>2;当n ≥3(n ∈N *)时,S 2n <n .(3)c n =a n +1n +1=3n . 当n ≥2时,2×3n (3n -1)2≤2×3n (3n -1)(3n -3)=2×3n -1(3n -1)(3n -1-1)=13n -1-1-13n -1. 所以T n =32+2×32(32-1)2+…+2×3n (3n -1)2≤32+⎝⎛⎭⎫12-132-1+⎝⎛⎭⎫132-1-133-1+…+ ⎝⎛⎭⎫13n -1-1-13n -1=2-13n -1<2. 15.(2009·深圳调考)已知函数f (x )=x 2-12x +14,f ′(x )为函数f (x )的导函数. (1)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f ′(a n )+f ′(n )(n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2)若数列{b n }满足b 1=b ,b n +1=2f (b n )(n ∈N *).(ⅰ)当b =12时,数列{b n }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请求出数列{b n }的通项b n ,若不是,请说明理由.(ⅱ)当12<b <1时,求证:∑i =1n 1b i <22b -1. 解:(1)∵f ′(x )=2x -12, ∴a n +1=⎝⎛⎭⎫2a n -12+⎝⎛⎭⎫2n -12=2a n +2n -1, 即a n +1+2(n +1)+1=2(a n +2n +1). ∵a 1=1,∴数列{a n +2n +1}是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 n +2n +1=4·2n -1,即a n =2n +1-2n -1.(2)(ⅰ)∵b n +1=2f (b n )=2b 2n -b n +12, ∴b n +1-b n =2⎝⎛⎭⎫b n -122. ∴当b 1=12时,b 2=12. 假设b k =12,则b k +1=b k . 由数学归纳法,得出数列{b n }为常数数列,是等差数列,其通项为b n =12. (ⅱ)∵b n +1=2b 2n -b n +12,∴b n +1-b n =2⎝⎛⎭⎫b n -122. ∴当12<b 1<1时,b 2>b 1>12. 假设b k >12,则b k +1>b k >12. 由数学归纳法,得出数列b n >12(n =1,2,3,…). 又∵b n +1-122b n ⎝⎛b n -12, ∴1b n +1-12=1b n -12-1b n . 即1b n =1b n -12-1b n +1-12. ∴∑i =1n 1b i =∑i =1n ⎝ ⎛⎭⎪⎫1b i -12-1b i +1-12=1b 1-12-1b n +1-12. ∵b n +1>12, ∴∑i =1n 1b i <1b 1-12=22b -1.。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
常考类型(lèixíng)二 内能概念的理解
典例2 关于物体的内能(nèi nén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
B. 吸热越多的物体内能越大 C. 50 ℃的水比40 ℃的水内能大 D. 发光的灯丝比没有通电的灯丝内能大
第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第一节 物体(wùtǐ)的内能
对流
之间会流动,_______主要发生在气体、液体中;_______不需要介质。
热辐射
第八页,共二十八页。
第一节 物体(wùtǐ)的内能
问题3:组内及组间试着交流、讨论,阐述做功(zuògōng)和热传递等效在改
变物体内能上的异同点。做功(zuògōng)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
________的。两者的本质不同,做功是使物体内能改变的过程,实质
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第一节 物体(wùtǐ)的内能
[名师讲评]机械能是由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sùdù)、所处高度和弹 性形变程度等宏观因素决定的, 它可以为零。内能是由构成物体的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任何物体 都具有内能,内能不可能为零。
第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第一节 物体(wùtǐ)的内能
第六页,共二十八页。
第一节 物体(wùtǐ)的内能 问题1:图(a)中,快速压下玻璃筒上端的活塞时,外界对管内空气 ______,做功空(z气uògō的ng)内能_____(选增加填“增加”或“减小”),空气的温度 (wēndù)_____(升选高填“升高”或“降低”),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而使硝化 棉燃烧起来。空气内能的改变是通过______方式实现做的功。
第三页,共二十八页。
第一节 物体(wùtǐ)的内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12-24
19
Rj = Rw ≥3?组织点飞数Sj = Sw = ±1。 斜纹分式右边加一个箭头表示斜纹的方向。
2013-12-24
20
2、斜纹组织的作图:
a)按给定的条件,求出组织循环纱线数R (R=分子+分母),划定组织图的范围。 b)从起始点开始,按给定的条件填绘第 一根经纱的沉浮规律。 c)按给定的条件,以第一根经纱的沉浮 规律为基础,向上或向下移动一个方格,以此 为起始点按分子式填绘第二根经纱的沉浮规律。 以此类推,直至将组织图范围内的各根经 纱的沉浮规律填完为止。
2013-12-24
25
2013-12-24
26
缎纹组织 1、缎纹组织的基本参数: a)R ≥ 5(6除外); b)1 S R-1; c)R与S必需互为质数。
2、表示方法:
如:
3 缎纹组织 分子表示--组织循环纱线数 分母表示--飞数 分类:经面缎纹和纬面缎纹 3、绘图方法:以 5 3 经、纬面缎纹为例
名称 平纹 2 斜纹 ≥3
R +1 +1
S
光泽 较暗 较好 最好
强度 好 较好 差
手感 紧 较紧 软
缎纹 ≥5(≠6)
1<S<R-1 R、S互质
2013-12-24
31
1.画出1/2↗、3/1↖斜纹组织图 2. 画出5枚3飞纬面缎纹

5
5 经面缎纹 3
5 纬面缎纹 3

5枚3飞纬面缎纹 8枚5飞经面缎纹 8枚5飞纬面缎纹
特点及用途:
特点:手感柔软、织物表面光滑、平整、 富有光泽,悬垂性好,但耐 磨性 差, 易擦伤起毛。 用途: 棉织物:棉横贡、直贡,与其他组织相配 合 的缎条府绸; 毛织物:毛横贡、直贡; 丝织物:素缎、缎地起花织物等。
2、什么是组织点?
织物中经纬纱相交处即为组织点。 经组织点:经纱浮于纬纱之上者称为经组织点。 纬组织点:纬纱浮于经纱之上者称为纬组织点。
3、什么是组织循环 ? 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的排列规律达 到循环时,称为一个组织循环,用R表示。
组织循环经纱数:构成一个组织循环的经纱 根数。以Rj表示; 组织循环纬纱数:构成一个组织循环的纬纱 根数。以Rw表示。
画出1/2↗、3/1↖斜纹组织图
2013-12-24
22
例如:
3 1
1 3

3 1
的作图
Rj=Rw=4
Sj= 1
用途:
棉织物: 3
1 ↗单面纱卡其
3 1 ↗单面线卡其 2 ↖斜纹布 1 毛织物: 3 1 或 21 单面纹
丝织物: 3 1
美丽绸
织物正反面有区别,和平纹组织相比,斜 纹织物浮线长,交织次数少,织物手感柔 软,光泽好,弹性好。织物强力、耐磨性、 挺括性不如平纹织物。
c
b
a

将经纬纱的交织规律在方格纸上表示。

原组织:平纹、斜纹、缎纹
基本条件
★ 经纱循环数等于纬纱循环数(Rj = Rw) ★ 组织点飞数为常数 ★ 一个系统的每根纱线在组织循环内只与另一系统 纱线交织一次
1.组织图及组织参数 Rj=Rw=2,Sj=Sw=1。 分式 ,同面组织。
2013-12-24
一、 织物组织参数
1、什么是机织物?

由两组相互垂直的经纱、纬纱,按一定的 规律在织机上交织而成的制品,称“机织 物”。 经纱——在织物内纵向排列的纱线, 也就是与布边平行排列的纱线; 纬纱——在织物内横向排列的纱线, 也就是与布边垂直排列的纱线; 经纱与纬纱在织物中相互沉浮,进行 交织而形成织物。
16
2、表示方法:
以分式表示为
1 1
称一上一下。
分子:在一个完全组织循环中任何一根纱 线上的经组织点数; 分母:在一个完全组织循环中任何一根纱
线上的纬组织点数。
3、平纹织物的应用 特点:手感较硬、质地坚牢
常见平纹织物: 棉织物:粗布、平布、细布、府绸、帆布; 毛织物:凡立丁、派力司、法兰绒等; 丝织物:塔府绸、乔其纱、巴里纱等; 麻织物:夏布、麻布等。
4、飞数: 什么是飞数?
同一系统中,相邻两根纱线上,相应的两个 经(纬)组织点间相距的组织点数,称为飞数。 以S 表示。
经向飞数(Sj):相邻两根经纱上,相应的 两个经(纬)组织点相距的组织点数,称为 经向飞数。 纬向飞数(Sw):相邻两根纬纱上,相应的 两个经(纬)组织点相距的组织点数,称为 纬向飞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