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

合集下载

吴氏太极拳108式拳谱

吴氏太极拳108式拳谱

17、揽雀尾 18、单鞭 19、肘底看捶 20、倒撵猴3、白鹤亮翅 24、搂膝拗步
25、海底针 26、扇通背 27、翻身撇身捶 28、退步搬拦捶
29、上步揽雀尾 30、单鞭 31、云手 32、单鞭
33、左高探马 34、右分脚 35、右高探马 36、左分脚
57、揽雀尾 58、单鞭 59、手挥琵琶 60、野马分鬃
61、手挥琵琶 62、野马分鬃左右三度 63、手挥琵琶 64、野马分鬃
65、玉女穿梭二度 66、手挥琵琶 67、野马分鬃 68、玉女穿梭二度
69、揽雀尾 70、单鞭 71、云手 72、单鞭
73、下势 74、左金鸡独立 75、右金鸡独立 76、倒撵猴左右三度
1、预备式 2、太极起式 3、提手上势 4、手挥琵琶
5、揽雀尾 6、单鞭 7、提手上势 8、白鹤亮翅
9、搂膝拗步左右四度 10、手挥琵琶 11、进步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13、抱虎归山 14、十字手斜 15、斜搂膝拗步 16、转身搂膝拗步
77、横斜飞式 78、提手上势 79、白鹤亮翅 80、搂膝拗步
81、海底针 82、扇通背 83、翻身撇身捶 84、上步搬拦捶
85、上步揽雀尾 86、单鞭 87、云手 88、单鞭
89、高探马 90、扑面掌 91、翻身单摆莲 92、搂膝拗步
93、上步指裆捶 94、上步揽雀尾 95、单鞭 96、下势
97、上步七星 98、退步跨虎 99、转身扑面掌 100、翻身双摆莲
101、弯弓射虎 102、高探马 103、扑面掌 104、翻身撇身捶
105、上步高探马 106、上步揽雀尾 107、单鞭 108、合太极
37、转身蹬脚 38、搂膝拗步二度 39、进步栽捶 40、翻身撇身捶

(完整版)吴氏太极拳八法秘诀

(完整版)吴氏太极拳八法秘诀

吴氏太极拳八法秘诀吴氏太极拳北派八法秘诀太极拳的基本八法是掤、据、挤、按、采、挒、肘、靠。

它既是八种手法,又是八种劲别。

其中拥、挤、肘、靠四手为进攻手;撮、按、采、捌四手为化解手,即报破拥、按破挤、采破肘,捌破靠。

太极拳基本八法的劲源心法要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搌劲食指划眉梢。

挤劲脊背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找肩井,捌劲意在蹬后脚。

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又名揽雀尾。

其歌诀如下:揽雀尾式是精华,拥挤肘靠进攻法。

据按采捌为化解,引进落空把敌发。

八卦的封名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其歌诀如下:乾三连,坤六段,离中虚,坎中满。

震仰盂,艮碗,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歌诀所表述的是八卦的卦形、卦象。

如乾三连,系指其符号的下、中、上三条短线(三爻)都是连线;坤六段系指其下、中、上三条短线是六小段;离中虚,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连线,中间为虚线;坎中满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虚线,中间是满实的;震仰盂的卦形好像一只口朝上的痰盂子,中、上空虚,底部是实的;艮筷碗的卦象好像是口朝下扣着的碗,碗底在上是实的,中、下部是空虚的。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是:采与乾、捌与坤、据与离、掤与坎、挤与震,肘与艮,按与兑,靠与巽两两相对。

其歌诀如下:采求乾三连,执行坤六段。

报要离中虚,掤填坎中满。

挤是震仰盂,肘为艮段碗。

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

以上八种对应,产生八种劲别,在外形是八种形体动作,在内则是意念活动,即右脑的形象化思维活动。

卦形是上、中、下三爻,人体是上、中、下三盘,所谓对应,就是对照卦象的虚实来用意念操控自身上、中、下三盘的虚实,如此便可产生出不同的劲别,用之于技击实战之中。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具体操作如下:一、采求乾三连乾卦的三条连线,原为三点(三)的延长线。

在运用采法时,须求人体本身之上、中、下三个丹田取成垂直一线,如一根立轴,可以左右旋转。

上丹田位于两眼两眉当中的玄关窍水平往里、头顶囱门穴垂直往下,两者相交的90度角处;中丹田在肚脐往里、命门往前的前十分之三处;下丹田在二便当中的会阴穴。

吴氏内功太极拳108式拳谱

吴氏内功太极拳108式拳谱

吴氏内功太极拳108式拳谱(南派)(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太极拳培训班讲义)传承:吴全佑---吴鉴泉---杨孝文---陈根源---李斌第一段1、预备式2、太极起式3、七星式4、揽雀尾5、单鞭6、斜飞式7、提手上势8、白鹤亮翅9、搂膝拗步10、七星式11、搂膝拗步左右三度12、七星式13、手挥琵琶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第二段17、抱虎归山18、七星式19、揽雀尾20、斜单鞭21、肘底看捶22、倒撵猴左右三度23、斜飞式24、提手上势25、白鹤亮翅26、搂膝拗步27、海底针28、扇通背29、翻身撇身捶30、退步搬拦捶31、上步揽雀尾32、单鞭33、云手左右三度34、单鞭35、左高探马36、右分脚37、右高探马38、左分脚39、转身蹬脚40、搂膝拗步41、进步栽捶42、翻身撇身捶43、高探马44、右披身踢脚45、退步打虎式46、二起脚47、双峰贯耳48、披身踢脚49、转身蹬脚50、撇身捶51、进步搬拦捶52、如封似闭53十字手第三段54、抱虎归山55、七星式56、揽雀尾57、斜单鞭58、七星式59、野马分鬃左右三度60、七星式61、分手式62、上步玉女穿梭63、转身女穿梭64、七星式65、分手式66、上步玉女穿梭67、转身玉女穿梭68、七星式69、揽雀尾70、单鞭71、云手左右三度72、单鞭73、下势74、左金鸡独立75,右金鸡独立76、倒撵猴左右三度77、正斜飞式78、提手上势79、白鹤亮翅80、搂膝拗步81、海底针82、扇通背83、翻身撇身捶84、上步搬拦捶85、上步揽雀尾86、单鞭87、云手左右三度88、单鞭89、高探马90、扑面掌91、转身单摆莲92、搂膝拗步93、上步指裆捶94、上步揽雀尾95、单鞭96、下势97、上步七星98、退步跨虎99、转身扑面掌100、转身双摆莲101、弯弓射虎102、高探马103、扑面掌104、翻身撇身捶105、上步高探马106、上步揽雀尾107、单鞭108、合太极。

吴氏太极拳北派八法秘诀

吴氏太极拳北派八法秘诀

吴氏太极拳北派八法秘诀太极八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别,也是八种手法。

这八种劲法是太极拳技击术的精华和主要招法。

《太极八字歌》曰:“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九不知,若能轻灵并便捷,粘连黏随俱无疑。

采、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机,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太极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我们从这两首歌诀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太极八法在太极拳技击术中的重要地位。

但太极拳流派纷呈,师传不一,各流派对八法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各有千秋,在理论和体用上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所学所知和体会,把王培生老师所传的吴式太极八法的内涵、外延、练用方法做一简单介绍,供太极拳爱好者研究参考。

一、吴式太极八法的技理与特点/?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老师认为,太极拳和八卦掌一样,都是以《易》理为拳理的,他在教拳时总是强调“头顶太极,胸怀八卦,脚踩五行”。

他认为,太极拳通过长期缓慢轻柔、细致入微的拳架练习和经年累月、反复不停的粘连黏随、不丢不顶的推手实践,主要是从知己知彼的层面和舍己从人的高度锻炼自身末梢神经,感知对方“动静之机”的灵敏度,在感知的同时,神形意气自然与对方阴阳相合。

王培生老师所传的吴式太极八法,在体用上强调八方力圆中走,不凹不凸,不丢顶,一动即变劲,遇力即合助,一劲一卦象,一运一太极。

处处强调天人合一,要求八法之劲,每一劲都要清楚其源于哪个穴位,对应哪个卦象,冲合哪一干支,出现哪种技击效果,有何健身作用。

他认为,八法之劲,全在中正安舒、自然旋转的运动中顺势而生,进攻化解勿自伸屈,无自主张,不可用力,纯任自然,纯以意行,纯是循客观规律,合阴助阳,阴阳相合,于自然而然中求自然。

没有独阳进攻或孤阴化解的现象。

如同地球绕太阳之运转,公转自转同时进行,两仪(阴阳、昼夜)、四象(四方、四季)、八卦(风、雨、雷、电、地震、洪泛、火山爆发等各种自然现象)自然而生,对这些自然现象只能顺势循规、利用,不能违逆、抗争、逞强,人和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规律都是与天同性的。

八法的详细解释

八法的详细解释

绷、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的详细解释概论百年太极,杨氏老谱及各家各派的太极拳理论推介中,均将“太极八法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列入首版头条或重要版面。

在《吴家太极拳》专刊中称八法为《八法秘诀》,可见吴家对太极八法的重视。

太极八法每一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如掤劲、挤劲……这个说法延用至今。

此“劲”非劲力之劲,“是精气之内壮也”。

练家如果以“劲”实实在在用于“外操”,便不是“精气之内壮”,外力不是太极拳修为的大成。

京城杨式太极拳家汪永泉大师说,在运用太极八法时,掤里有捋、挤、按、采、挒、肘、靠,挤里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太极拳内功是“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的综合功夫。

太极八法的运用也不是单一的招术,请同道辨别明理。

太极拳习练者和深研者大多都习练杨氏传统太极拳的基本功。

太极基本功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称谓为太极八法。

从太极八法中又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法。

现将杨氏老谱秘传太极八法介绍如下:八法秘诀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重心自维持莫为他人乘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又如钱投鼓跃然击铿锵按劲义何解运用如水行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当遇高则膨满逢洼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入采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转移只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何在杠杆之作用挒劲义何解旋转若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丈寻君不见漩涡卷浪若螺纹落叶堕其上倏尔便沉沦肘劲义何解方法有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连环势莫当开花捶更凶六劲融通后运用始无穷靠劲义何解其法分肩背斜飞势用肩肩中还有背一旦得机势轰然如捣碓仔细维重心失中徒无功根据我多年修炼传统太极拳对太极八法行功的体验,初探,现介绍如下:一、掤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所有太极拳练家和深研者,都谙熟太极八法的排头功法,“掤”功。

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吴式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拳术之一。

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

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欢迎阅读。

预备姿势无动作,三才桩功不可没。

意守中极心不动,心静能御外来敌。

一、太极起4 动:⑴ 两腕前掤掌托球,⑵ 右脚抓地左步移。

⑶ 两脚落实筑地基,⑷ 两掌下采水面按。

二、揽雀尾①8动:⑴ 退步圆撑推左掌,⑵ 两臂交叉上步挤。

⑶ 退步圆撑推右掌,⑷ 两臂交叉上步挤。

⑸ 两掌抱球运二脉,⑹ 右掌斜掤松腕挒。

⑺ 右掌反采划眉梢,⑻ 右掌前按拜八门。

三、斜单鞭2动:⑴ 右掌变勾撤左步,⑵ 先马后弓掼鞭梢。

四、提手上势2动:⑴ 右勾变掌抓小腹,⑵ 长身意远抛肚肠。

五、白鹤亮翅2动:⑴ 退步圆掌推左掌,⑵ 两掌托球双肘垂。

六、搂膝拗步12动:⑴ 手摸六穴左搂膝,⑵ 左弓竖腰右掌按。

⑶ 跟步回采抱七星,⑷ 蹲身捋按右托球。

⑸ 手摸六穴左搂膝,⑹左弓竖腰右掌按。

⑺ 蹲身捋按左托球,⑻ 手摸六穴右搂膝。

⑼ 右弓竖腰左掌按,⑽ 蹲身捋按右托球。

⑾ 手摸六穴左搂膝,⑿ 左弓竖腰右掌按。

七、手挥琵琶2动:⑴ 跟步左掤抱七星,⑵ 逃手托肘双掌发。

八、上步搬拦锤4 动:⑴ 蹲身左掌合右拳,⑵ 上步逆顺右拳搬。

⑶ 后坐腹前左掌拦,⑷ 左弓两心相错锤。

九、如封似闭2动:⑴ 坐步回拳双掌分,⑵ 两臂圆掌弓步推。

十、抱虎归山4动:⑴ 长腰继弓下掌按,⑵ 右脚外摆双掌分。

⑶ 竖腰立顶食指天,⑷ 屈膝两肘掤与展。

十一、斜步搂膝4动:⑴ 右掌托球摸六穴,⑵ 左弓搂膝右掌劈。

⑶ 左掌托球摸六穴,⑷ 右弓搂膝左掌劈。

十二、揽雀尾②6动:⑴ 穿掌抽胯阴阳肘,⑵ 遮阴掌掤肘底枪。

⑶ 屈膝拉马肘开花,⑷ 右弓翻印反掖掌。

⑸ 调步右弓斜掤掌,⑹ 坐步反采拜八门。

十三、斜单鞭2动:⑴ 右掌变勾开左步,⑵ 先马后弓掼鞭梢。

十四、肘底看锤2动:⑴ 左独立提膝腕打,⑵ 右坐压肘进左锤。

01 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

01 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
5、云手。口诀:“云手左右如开弓,病出膏肓显神道。”中腑找膏肓,首先打开肺经和大肠经(属阴金和阳金),然后激活肾俞、膀胱俞和命门等穴位。由金生水。
6、栽捶。口诀:“金津玉液出涌泉,逍遥自在似神仙。”由肾经开始,到激活肝经、胆经止,又完成一次水生木的经络运行过程。
7、请三贤。口诀:“自家美酒自家酿,自饮琼浆寿命长。”由刺激人中、廉泉、承浆三穴开始,调动汗腺、性腺、淋巴腺和甲状腺等内分泌系统,从而促进腺体内分
道家的养生理论基础,就是逆天地生成万物之序,夺天地造化之工,以气贯通先后,尽性了命,以合大道。这也就是精气神修炼的方法体系。总之,人的身体是这一切的载体,人没这个载体,就
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1、十字手。5:50 口诀:“开胸理肺十字手,金生丽水人增寿。”由手太阴肺经开始(肺属金),至足少阴肾经止(肾属水)。金可生水。
2、白鹤亮翅。8:48 口诀:“白鹤亮翅因肾元,打开章门调肝胆。”首先以劳宫合涌泉,达到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再打开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属阴水和阳水。转身360度,昆仑穴找章门穴,导引打开肝经,疏通膀胱与肾经,肝肾功能喜相融,达到水生木(阳水生阴木)。
泌和微循环。达到自药自饮自长生的作用。
8、揉球。口诀:“五行合一阴阳平,胜似南极老仙翁。”达到五脏六腑阴阳平衡,调节心、肝、脾、肺、肾功能,进而五行合一。
收功。口诀:“调理阴阳经脉通,五行八法太极功。”由揉搓按摩达到疏通十二经络和任督二脉,再刺激十二皮部,起到身心放松。进而起到美容和抗御病邪入侵的作用。
3、揽雀尾。口诀:“手掌翻转理三焦,气血通畅病自调。”首先打开心包经,然后激活心经。手掌翻转打通三焦经,同时激活胰腺。此动作由木而生火(心),再由火生土(胰、脾、胃)。

吴式太极拳拳谱

吴式太极拳拳谱

吴式太极拳拳谱1、预备式2、太极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上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11、十字手12、抱虎归山(豹虎推山=斜搂膝拗步+翻身搂膝拗步)13、揽雀尾14、斜单鞭15、肘底看捶16、倒撵猴17、斜飞式18、提手上势19、白鹤亮翅20、楼膝拗步21、海底针22、扇通背23、撇身捶24、卸步搬拦捶25、上步揽雀尾26、单鞭27、云手28、单鞭29、高探马30、左右分脚31、转身蹬脚32、进步栽捶33、翻身撇身捶34、上步高探马35、披身踢脚36、退步打虎37、二起脚38、双峰贯耳39、翻身二起脚40、撇身捶41、上步搬拦捶42、如封似闭43、十字手44、抱虎归山(豹虎推山)45、揽雀尾46、斜单鞭47、野马分鬃48、玉女穿梭49、揽雀尾50、单鞭51、云手52、单鞭53、下势54、金鸡独立55、倒撵猴56、斜飞式57、提手上势58、白鹤亮翅59、搂膝拗步60、海底针61、扇通背62、撇身捶63、上步搬拦捶64、上步揽雀尾65、单鞭66、云手67、单鞭68、迎面掌。

69、转身十字摆莲70、搂膝指裆捶71、上步揽雀尾72、单鞭73、下势74、上步七星75、退步跨76、转身迎面掌77、转身双摆莲78、弯弓射虎79、上步迎面掌80、翻身撇身捶81、上步高探马82、上步揽雀尾83、单鞭84、合太极。

太极内功健身八法

太极内功健身八法

太极内功健身八法战波老师是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他用五十年的亲身实践和心得,创编了这套武术和中医相结合的太极内功健身八法。

它即能防身,又可健身,处处体现了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理。

实践证明,太极内功八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不仅提高了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而且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失眠、肠胃病等各种慢性病有显著疗效。

太极内功八法实为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之功法。

在战波老师悉心传授技艺的基础上,融入我多年学习、探索太极拳之所得,现将这套太极内功健身八法认真整理成册,以便传播普及。

张炳炎二00九年七月十日传统吴式太极拳太极内功健身八法战波老师亲传有病要治疗,调心最重要;功能要恢复,太极运动好。

第一节全身放松口诀:舌顶上颚松净站,调息搅海任督通;真气运行通周天,气沉丹田归关元。

1、放松: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面带笑容,目视前方。

要做到虚灵顶劲,舌顶上颚,沉肩坠肘,两腋悬空;用五线放松法来调整自身各部位(具体做法:从头顶百会穴经面部、前胸、腹部一直到脚心涌泉穴;再从头顶百会穴经后脑、脖颈、后背、腰部、臀部、大小腿后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然后再以头顶百会穴起经头两侧到脖颈、两肩、两肘、两手;再从两腋下、腰、跨、腿的两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最后再从百会穴经大脑、五脏六腑、会阴穴、两大腿内侧到脚底涌泉穴)。

确实做到“送”“静”“空”,把全身的骨骼放开,肌肉松弛的敷贴在骨骼上。

静要静到无任何杂念,什么也不想;空要空到全身都没有了的感觉(图一——1)。

做此节放松法时,如有血压高的患者,视线调整在五个自身高的距离以外;血压低的患者注视三个字身高的距离以内。

图一——12、调息:调息的目的主要是把真气送入丹田,基于呼气时真气沿任脉下入丹田的生理活动,这就给调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因此,调息时只注意呼气,用意念引导真气下行,便可以如期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吸气时把周身的毛孔打开,用鼻子自然吸入,意想气贴脊背即可。

因为呼出多少浊气,就会吸进多少新鲜空气。

吴式太极拳108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108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108式口诀47、左打虎右脚下落扣脚尖(45度),左脚点地做捋式,腰向左转迈左脚,两手翻转打虎式。

注意两手和脚合,左手向左转头前,右手握拳收腹前,拳眼相对眼看前。

48、右打虎重心后坐松双拳,腰带左脚扣过来,重心左移做捋式,右脚虚点意前方。

腰向右转迈右腿,右手向右转头前,左手握拳收腹前,拳眼相对顶头悬。

49、回身右蹬脚裆劲下沉开左脚,腰向左转左手翻,重心左移右手随,两手交叉在胸前。

提起右脚独立站,腰略右转两手展,随后右脚向前蹬,呼吸自然内气转。

50、双峰贯耳独立转体脚根转,左右分手复下沉,左胯托起右腿迈,双臂上打要进身。

51、左蹬脚两手翻转到胸前,提起左脚略左转,两手前后把掌分,左脚前蹬稳重心。

52、转身右蹬脚左脚回收向后伸,两手向前平衡身,左脚前扫转一圈,脚尖为轴保重心。

左脚落来右脚抬,两手交叉在胸前,前后分手右脚蹬,眼视前方意要远。

53、落步搬拦捶右脚下落摆好脚(45度),重心前移腰右转,两手随腰自旋转,带起左腿再左转。

腰胯托起迈左腿,两手拉开再进身,转换身法要留意,呼吸自然细深长。

54、如封似闭如封似闭又一回,重做也要提精神,一吸一呼开合现,内外配合要自然。

55、承前启后十字手十字手也同样做,转换拳式上下合,开步站立顶头悬,眼视前方式要圆。

56、抱虎归山抱虎归山斜搂膝,调整重心意要先,重心右移左脚扣,搂膝捋挤按式成。

57、斜单鞭单鞭动作也同上,调换方向走斜方(45度),动作转换在思维,提起精神走四方。

58、右野马分鬃重心后移扣左脚(腰带),重心左移带右脚,左手曲臂到脸前,松开勾手收腹前。

双手抱球在胸前,左胯托起右腿来,松腰送出右脚来,弓步转腰两臂展。

左手下采到胯根,右手外列到膝外,眼看前手向远视,气顺意远精神爽。

59、左野马分鬃重心后移右脚开(45度),同时右手翻过来,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翻转到胸前。

右胯托起左腰来,左转迈出左腿来,弓步转腰两臂展,右采左列眼向前。

60、右野马分鬃重心后移左脚开(45度),转腰抱球再做来,左右相同连续做,意念不断势势连。

吴氏九十六式太极拳介绍含拳谱

吴氏九十六式太极拳介绍含拳谱

吴氏九十六式太极拳介绍刘占凯吴氏九十六式太极拳是传统吴氏太极拳,源自吴氏第二代代表性人物、北派掌门王茂斋,太极拳界称为茂斋老架。

后由王茂斋的侄子王历生老前辈传到哈尔滨。

该套路是从杨氏小架演化而来,保留并发展了太极拳的技击内涵,由于传统吴氏太极拳以松柔见长,因此有非常好的健身效果,吴式太极拳家90多岁不乏其人,被誉为长寿拳。

全套练习为20~22分钟,适合深研太极拳者习练。

一、吴氏传统太极拳特点1、川字步,前后脚同一方向。

2、斜中寓正。

检验方法:鼻尖、膝盖尖、脚尖三尖对正。

3、步伐适中。

因吴氏太极拳是杨氏太极拳小架演化而来,注重技击的灵活性,因此,不要求大弓步。

步伐距离为后腿跪下在前脚脚后跟为好。

4、以柔化见长。

特别讲求松柔。

二、总体上要求:轻、慢、圆、匀轻:动作要轻,不要用力,要像猫走路一样。

慢:动作要慢,慢了才能修正动作,找出太极劲;快了成为滑拳,无法练出太极功夫。

圆:动作要圆形,走弧线,不能有死角,否则阻碍气血流通。

匀:动作要匀速,不可忽快忽慢。

三、具体要求1、心静体松——内心要静下来,排除杂念,尽力不想其他事情,专注打拳;身体要尽量放松,而且呼吸要安静自然。

2、虚领顶劲——头顶要悬起来,下颚内敛,保证脖子竖直,不可缩脖,也不要硬挺颈项。

3、含胸拔背——胸要略含,不要挺胸;意识引领颈椎根部上提,形成圆背。

4、沉肩坠肘——肩部不要上耸,要往下沉;肘部不要抬起,肘尖要下坠。

5、尾闾中正——尾闾骨要上与百会穴、下与涌泉穴竖直。

6、虚实分明——两只脚不能平均用力,必须保持一只脚承重,另一只脚虚灵。

7、用意不用力——要用意念打拳,打拳时注意用意念盯着运动主方向的手或脚。

不要用力气打拳,要在打拳过程中把僵力去掉。

吴氏太极拳九十六式拳谱1、起式 33 单鞭 65 单鞭2、揽雀尾 34 转身高探马 66 下式3、单鞭 35 十字手 67 左右金鸡独立4、斜飞式 36 右分脚 68 左右倒撵猴5、提手上式 37 左高探马 69 斜飞式6、白鹤亮翅(完后有十字手) 38 十字手 70 提手上式7、搂膝拗步 39 左分脚 71 白鹤亮翅8、手挥琵琶 40转身蹬脚 72 搂膝拗步9、抱虎归山 41 搂膝拗步 73 海底针10、左右搂膝拗步 42 进步栽捶 74 闪通背11、手挥琵琶 43 转身撇身捶 75 转身撇身捶12、并步高探马 44 青龙出水 76 进步搬拦捶13、搬拦捶 45 右蹬脚 77 上步揽雀尾14、如封似闭 46 左右打虎 78 单鞭15、十字手 47 右蹬脚 79 云手16、抱虎归山 48 双风贯耳 80 单鞭17、揽雀尾 49 坐盘二起脚 81 转身高探马18、单鞭 50 搂膝拗步 82 迎面掌19、转身迎面掌 51 手挥琵琶 83 转身单摆莲20、肘底捶(完后有白蛇吐信) 52 并步高探马 84 搂膝指裆捶21、倒撵猴 53 搬拦捶 85 上步揽雀尾22、斜飞式 54 如封似闭 86 单鞭23、提手上式 55 十字手 87 下式24、白鹤亮翅 56 抱虎归山 88 上步七星25、搂膝拗步 57 揽雀尾 89 退步跨虎26、海底针 58 单鞭 90 转身迎面掌27、闪通背 59野马分鬃 91 转身双摆莲28、转身撇身捶 60 玉女穿梭 92 左右弯弓射虎29、卸步搬拦捶 61 进步拍掌 93 进步揽雀尾30、上步揽雀尾 62 上步揽雀尾 94 单鞭31、单鞭 63 单鞭 95 转身揽雀尾32、云手 64 云手 96 单鞭收式。

吴式太极拳84式拳谱

吴式太极拳84式拳谱

吴式太极拳84式拳谱吴式太极拳84式拳谱1、预备式2、太极起式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楼膝拗步8、手挥琵琶9、上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11、十字手12、抱虎归山13、揽雀尾14、斜单鞭15、肘底看捶16、倒撵猴17、斜飞式18、提手上势22、扇通背23、撇身捶24、卸步搬拦捶25、上步揽雀尾26、单鞭27、云手28、单鞭29、转身蹬脚30、左右分脚31、转身蹬脚32、进步栽捶33、翻身撇身捶34、上步高探马35、披身踢脚36、退步打虎37、二起脚38、双峰贯耳39、翻身二起脚43、十字手44、抱虎归山45、揽雀尾46、斜单鞭47、野马分鬃48、玉女穿梭49、揽雀尾50、单鞭51、云手52、单鞭53、下势54、金鸡独立55、倒撵猴56、斜飞式57、提手上势58、白鹤亮翅59、楼膝拗步60、海底针64、上步揽雀尾65、单鞭66、云手67、单鞭68、迎面掌69、转身十字摆莲70、搂膝指裆捶71、上步揽雀尾72、单鞭73、下势74、上步七星75、退步跨虎76、转身迎面掌77、转身双摆莲78、弯弓射虎79、上步迎面掌80、翻身撇身捶81、上步高探马19、白鹤亮翅20、楼膝拗步21、海底针40、撇身捶41、上步搬拦捶42、如封似闭61、扇通背62、撇身捶63、上步搬拦捶82、上步揽雀尾83、单鞭84、合太极。

吴氏太极拳基本八势

吴氏太极拳基本八势

吴氏太极拳基本八势吴氏太极拳基本八势(翁福麒讲述)杨禹廷太极拳基本八式:我根据杨公以前的教导,我经过锻炼以后找出其中八个基本的动作,就是太极拳的基本八式。

其中有:预备式,向前进的搂膝拗步,向后退的倒撵猴,向左右四角的玉女穿梭,中间所谓中定的揽雀尾,左右两侧是单鞭,云手,最后是合太极,这八个式子。

太极起势:开步,两腕前掤,两掌下采。

(面南)搂膝拗步:左抱七星,(上下措掌直接向前)一个搂膝拗步;第二个搂膝拗步,第三个。

倒撵猴:后退的倒撵猴,第二个,第三个。

玉女穿梭:(右抱七星,右脚向内活步,脚尖向上,然后再打开步,同时右手下插,左手够右耳边)完全是向隅角方向(斜飞打开);左手斜坡后上也是到左后的隅角,按掌是左前的隅角。

向后翻身,左指尖转145度,继续转145度(左脚扣)右脚外展,活步向右前,左脚跟外碾脚,向原来的左后方按掌;右抱七星,(活右步,下插,斜飞一下,再向左后穿梭)按掌;从原来的右后方旋转到原来的右前方,做第四个玉女穿梭,是原来的右前方。

(按83式逆转90度)揽雀尾:接上动变揽雀尾,(左抱七星,右抱七星)为什么说揽雀尾是中定的,因它的重心是向前后进退,而没有移步,所以我把它叫做中定的。

搂膝拗步是向前迈步的,倒撵猴是后退,玉女穿梭是向左右方向进的,所以揽雀尾只有重心前脚到后脚,后脚到前脚,这样叫做中定。

单鞭:出掌向左捋。

云手:左手下划,弧线运动到体前时,掌心向内;继续运动(由左侧,再到右肘的下方)。

左手从右侧起,向右前上45度,正前方,向左前上45度,到左侧,这样就是左右两侧的,同样右手到右前上方45度,立掌正前方,到右前上到右侧。

这说明了左顾右盼,在右手向上的时候,因为要左移动,必须把右脚收回。

右掌到右侧的时候,再稍微往前放松一点,左脚向左横移(两个云手)。

云手到单鞭。

太极收势:(平拉开,收回,指体前相对,平行地面)两掌下按,大指接触的时候到肚脐再分开,下落体两侧,虎口朝前。

可以做一个呼吸把指尖放松,再做一次呼吸,身体完全送直站立。

太极劲力(古拳谱口诀)-太极八法

太极劲力(古拳谱口诀)-太极八法
太极八法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太极八法即太极拳的八大功法,太极拳的基本功,受太极拳习练者和深研者所重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称谓为太极八法。从太极八法中又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法。
目录
八法简介
八法行功初探 一.掤
二.捋
三.挤
四.按
五.采
六.挒
七 肘
八 靠
掤劲义何解 如水负行舟 先实丹田气 次要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 开合一定间 任有千斤重 飘浮亦不难 所有太极拳练家和深研者,都谙熟太极八法的排头功法,“掤”功。圈内习惯在每种功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如掤,称谓“掤劲”,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种劲以外,还有断、截、冷、疾、打、得、落、空、引、进、接、沾、黏、依、连、随、滚、错、折、磨、弹、正、侧、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等等。 “劲”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为“力量、力气、用劲、手劲等等。在传统太极拳的各种打手的后面加一个“劲”字,如“掤劲”、“捋劲”、“挤劲”等等,只能解释为凡练拳者都知道的术语,不能表示或代表什么。这个劲字不能表示是太极拳内功。为什么?“劲”字就是本力、拙力,人类以本人劲力显示强健,力量显示在竞技体育中是举重比赛。“劲”在任何环境中都是表示力量。我多年研习传统太极拳,认为“劲”是拳技艺的一种术语。有人认为“劲”字代表太极拳功夫的一种劲。资深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用意,不能使肢体的各个部位出现劲力。我们听一听前辈先贤是怎样议论劲力的。 武式太极拳先贤李亦畲大师在《五字诀》“一曰心静”中阐明,也是大家熟知的用意,不用力的名言,他写道:“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先贤讲的拳理是拳之大道。太极拳体用,意行者得道,力行者失道,十年八载或

吴式太极拳108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108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108式口诀吴式太极拳108式口诀1、预备势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

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左朋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

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4、揽雀尾右朋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后塌裆劲生,屈臂要圆易放松,意要放远内劲涌,身要平正不前倾。

捋:重心略后臂右转,随腰右转两手翻,复向左转坐后腿,手形不变随腰转。

挤:腰带右臂向右转,右臂外撑左手按,松圆远视要进身,外形不动按:重心后移两手收,头顶肩松沉下肘,左脚蹬地两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后坐,头顶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气上下随,前弓呼气上下合。

5、单鞭重心后移身法正,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

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

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6、提手上势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

复向右转送右腿,脚根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鹤亮翅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

腰向右转带左腿,复向左转向前点,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顶下松长身形。

8、左搂膝拗步重心不动腰右转,右手向下复后转,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重心右移左脚起,复向左转送左腿,左手向前搂左膝,弓步右掌向前推。

9、手挥琵琶势右脚跟步复下落,右手回手到胸前,左脚略动虚步落,左手前伸10、左搂膝拗步稳住重心腰右转,右手向下往后伸,转腕挑掌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张全亮教学吴氏太极拳八法

张全亮教学吴氏太极拳八法

张全亮教学吴氏太极拳八法太极拳家张全亮先生以“王培生传吴式太极拳37式”为主要教学内容,讲解“吴式太极拳基本八法”,由“掤、挤、肘、靠、捋、按、採、挒”八法单操归穴习练、八法相生相克循环习练,到六合六冲体用及推手综合运用,使教学深化到太极心法的深层次。

张全亮老师(穿红衣者)授课张全亮老师授课吴式太极拳基本八法的教学体系,可归纳为三个方面:按窍运身,归穴单练按窍运身,归穴单练,是基本八法训练的第一个步骤和基本方法。

张全亮先生认为,“按窍运身”是王培生宗师生前在总结数十年体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理论。

这一理论创造性诠释和发展了“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传统理论。

“按窍运身”就是在拳法体用中以意导气按摩相应的穴位,即先将意念专注于相应穴位,引导内气自然聚合于此。

随之让内气沿着经络运行,内动外随,向上则如气蒸腾,向下则如水洇沙;如此,健身则可以通经化瘀,起到针灸、按摩的作用;技击则可以使对方劲力如攀沙山,如陷泥潭,蹬不上劲,抬不起腿,迈不开步,从而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神明境界。

人周身有360多个穴位,王培生先生创编的《吴式简化太极拳37式》178个动作,如何才能有效实施“按窍运身”?张全亮先生采取了吴式太极拳八法的重点穴位按窍运身法,即把握太极八法相对应的关键穴位,进行导引按摩。

其“劲别穴位歌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捋劲食指画眉毛;挤劲夹脊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採劲玄关找肩井,挒劲意在登后脚;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吴式太极拳基本八法单练按前后四手顺序进行。

前四手为进攻手:掤、挤、肘、靠;后四手为化解手;捋、按、採、挒。

每一劲别的单练起止都循规按穴,比如掤劲的操练:两脚并立,右掌前掤,右手以食指尖引导向前上方抬至拇指尖与右鼻翼同高的时候,意想右鼻孔外张,右掌产生掤劲,随之,右手中指与无名指相贴,手掌内旋,手心向里;左手向前抬起,拇指与心口相对;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左脚随即跟上,意想心窝向前找左手拇指指甲,右掌产生掤劲;随即右掌外旋,掌心朝前,以食指尖引导向前伸展,左手跟进,同时,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屈膝前弓,重心移向右腿成右弓步,目视右掌食指尖。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太极拳基本八法五步很多人都知道太极拳的基本,便是八法五步。

很多人都知道太极拳的基本,便是八法五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八法五步。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八法五步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而五步呢,就是左顾、右盼、进、退和中定。

八法五步合起来就是太极所说之十三式也。

不管是陈式也好,杨式也好,里边的不同招式的基本成分都是由十三式出来的。

就比如,单鞭:勾手-上步(进)-推掌(挤),吴式的斜飞式:向左(右)开步(左顾、右盼)-两手打开。

在上边的手就含掤和靠;虽是这样说但也有部分如分脚,蹬脚,就比较难看的出来,杨式分脚,蹬脚先成十字手(掤),分脚,蹬脚两手打开(挤),陈式的野马分鬃,先上步,一手前穿(靠),另一手回收(捋)。

不同八法,强调有不同的劲,不同的感觉,不是光作动作而已,而五步就没那么讲究。

我将八法强调的不同的劲与感觉分别排列:棚:相弹簧一样,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张开,向外展,如水负舟行。

相似想抵抗水的力量一样。

“掤”也有化解按劲。

“棚”不代表只有向前,“棚”也有向上的,如起势,两手向上向前平举就是含“棚”劲。

捋:如顺着力引进落空,舍己从人。

随波逐流。

将敌之来劲,顺着他力,加上转腰动作,并且保持“虚灵顶劲”的要求。

看虽容易但用者需要董劲,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

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必须练习推手,则练成听劲(用皮肤触碰而知其劲的方向)。

而且敌之虚实变化要注意。

挤:似将一物挤出去,若敌“捋”,则以“挤”破解,似球撞必还的感觉,劲向前而进中寓后坐之意。

按:主要与化解挤,肘,靠。

以阻截敌功,向下引而化为无形。

就如水下瀑布一样。

必须有下沉的感觉,如起势中的下按动作一样,有往下沉的感觉。

采:一种变守为攻的方法,配合沾粘(tie1)劲,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引其失式,逼其跌倒。

须直中求曲,点中含面,以顺为主,随曲就伸。

采多数运用在敌的关节部位。

挒:有带一点缠劲。

旋转手臂,注意旋转时须以肩带臂,将对方缠住后,侧向内或外横向前牵动,逼其就范。

太极拳入门—八法五步

太极拳入门—八法五步

太极拳入门—八法五步太极拳——八法五步,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推广的太极拳入门套路,用以更好地宣传、推广、普及太极拳。

体育总局在现有各流派太极拳的基础上,从最为核心的八法五步技术入手,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种手法,以及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进行了系统的提炼和整理而成。

整套动作结构简单,数量合理,内涵丰富,易学易练,是较为理想的太极拳入门套路。

八法五步的特点:1、八法五步太极拳套路创编合理,习练起来动作优美大方。

2、腹式呼吸,呼吸吐纳,极尽沉缓,虚实开合极尽舒展,阴阳转换极尽轻柔。

3、习练中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一招一式,尽显太极气旋。

八法五步的习练意义(好处):1、理论上,发挥了阴阳协调理法,欲动先静,欲发先收,运柔成刚,拙中藏巧,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实践上,在阴阳中找到相生相克之道,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另外具备太极的心境,心法和招式举手投足间融会贯通,拥有良好积极的精神状态。

竞赛套路《太极八法五步》拳谱1. 起势2. 左棚势右捋势左挤势双按势3. 右採势左挒势左肘势右靠势4. 右棚势左捋势右挤势双按势5. 左採势右挒势右肘势左靠势6. 进步左右棚势7. 退步左右捋势8. 左移步左挤势左移步双按势9. 右移步右挤势右移步双按势10. 退步左右採势11. 进步左右挒势12. 右移步右肘势右移步右靠势13. 左移步左肘势左移步左靠势14. 中定左右独立势15. 十字手16. 收势教学目的:通过太极拳——八法五步的学习,初步对太极项目产生一定了解,并培养学员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力量等综合素质,并借此课程,激发学员对中国传统运动项目的热爱与了解,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八法五步全套动作学习适合年龄:各年龄层(零基础)学成次数:4~5次每次课时:1.5h场地要求:室内外场地均可器材要求:无徐建军中国武术六段,中国武术段位一级考评员,武术二级裁判。

连年获得由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举办的全国比赛金奖,并二次荣获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武德风尚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吴式太极拳太极内功健身八法战波老师亲传有病要治疗,调心最重要;功能要恢复,太极运动好。

第一节全身放松口诀:舌顶上颚松净站,调息搅海任督通;真气运行通周天,气沉丹田归关元。

1、放松: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面带笑容,目视前方。

要做到虚灵顶劲,舌顶上颚,沉肩坠肘,两腋悬空;用五线放松法来调整自身各部位(具体做法:从头顶百会穴经面部、前胸、腹部一直到脚心涌泉穴;再从头顶百会穴经后脑、脖颈、后背、腰部、臀部、大小腿后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然后再以头顶百会穴起经头两侧到脖颈、两肩、两肘、两手;再从两腋下、腰、跨、腿的两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最后再从百会穴经大脑、五脏六腑、会阴穴、两大腿内侧到脚底涌泉穴)。

确实做到“送”“静”“空”,把全身的骨骼放开,肌肉松弛的敷贴在骨骼上。

静要静到无任何杂念,什么也不想;空要空到全身都没有了的感觉(图一——1)。

做此节放松法时,如有血压高的患者,视线调整在五个自身高的距离以外;血压低的患者注视三个字身高的距离以内。

图一——12、调息:调息的目的主要是把真气送入丹田,基于呼气时真气沿任脉下入丹田的生理活动,这就给调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因此,调息时只注意呼气,用意念引导真气下行,便可以如期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吸气时把周身的毛孔打开,用鼻子自然吸入,意想气贴脊背即可。

因为呼出多少浊气,就会吸进多少新鲜空气。

这就是顺乎生理的自然呼吸调息法。

3、搅海:目的是打通任督二脉。

原姿势不变,用舌细细搅拌口腔,包括牙齿牙龈各部位。

同时意守海泉穴,把自身的唾液调动起来,然后咽到胃里,用意送到丹田。

唾液里面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元素,有活性酶、氨基酸等成分。

唾液能分解糖分,帮助消化和吸收,所以前人把唾液称为金浆玉液。

4、收功:两手臂由两侧自然抬起,然后屈臂下落经胸前落至脐平时,两手往里一合,气沉丹田,然后自然垂落两侧。

收功时要外导内行,自己体会气沉丹田的感觉,(图2、图3、图4、图5、同图1一)图一——2图一——3图一——4图5 同图1第二节十字手口诀:开胸理肺心欢笑,壮腰健肾溪水冒;开胸理肺十字手,金生丽水人增寿。

一. 第一节的上半部分,首先介绍一下手太阴肺经少商穴,其位置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的置。

1.动作两脚平行站立,两手臂由两侧向上抬起,两手心朝上,然后意想手太阴肺经的少商穴,同时脚后跟抬起,为一次,做24次(图二.——1、图二——2).少商穴有止咳、润肺等功能。

2. 收功外导内行,气沉丹田。

(动作同上)图二——1图二——2二.十字手的下半部分,首先介绍一下足少阴肾经太溪穴。

其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处。

1、动作:两脚平行站立,略宽于肩,两手心向上,高于头平。

做法与动作1相同。

不同点是:意守太溪穴。

太溪穴属肾经,从手太阴肺经(肺属金)到足少阴肾经(肾属水)金可生水。

3、收功,外导内行,气沉丹田。

(动作同上)第三节白鹤亮翅口诀:疏通膀胱与肾经,肝肾功能喜相逢;白鹤亮翅因肾元,打开章门调肝胆。

首先介绍一下:a.手厥阴心包经劳宫穴,位置在五指握拳以中指、无名指之间切于掌心横纹,中指尖处;b.足少阴肾经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足心最凹陷中;c.足太阳膀胱经昆仑穴,在脚外踝与脚腕后的大筋之间的凹陷处;d.足厥阴肝经章门穴,在腋中线上,屈肘肘尖处。

足太阳膀胱经膏肓穴,在背部两乳头对应处一.动作1、两脚平行站立,略宽于肩。

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图三——1).弯腰俯身,意想左手心接收地气(图三——2);然后左手五指对应左脚五趾,意想左手劳宫穴与左脚涌泉穴相合。

手心劳宫穴属火,脚心涌泉穴属水,达到水火既济(心肾相交),阴阳平衡(图三——3)。

然后再转腰回头看右脚昆仑穴(图四——4),注意务必使昆仑穴与掌门穴上下照应。

起身转腰,恢复正前方,两虎口与眼平,意想从左侧章门穴达到膏肓穴。

(图四——5),做24次。

章门穴属足阙阴肝经,五行中属木,功能:调理肝胆。

膏肓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五行中属水,医家常说病入膏肓就不好医治了。

平时伏案工作时间一长,就腰酸背痛,背痛就是膏肓穴的位置。

,此穴能安神益智,是救逆回阳的强壮大穴。

此穴还具有排除病气的作用。

2.收功外导内行,气沉丹田。

(动作同上)图三——1图三——2图三—--3图三-----4图三----53.换左手在上,动作相反,意念相同。

注意:看昆仑穴(足太阳膀胱经)意想章门穴(章门穴属足阙阴肝经,此时就是水生木)。

接着往上达到膏肓穴。

4.收功外导内行,气沉丹田。

(动作同上)第四节揽雀尾口诀:中冲大陵前后照,展臂探手开心包;手掌翻转通三焦,激活胰脏把病调。

首先介绍一下穴位;中冲穴和大陵穴,均属手厥阴心包经。

a.中冲穴在手中指末端中央。

b.大陵穴在手腕内侧横纹处,掌长肌腱与内侧腕屈肌腱之间。

c.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在手腕内侧腕骨后缘,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凹陷中。

d.任脉神阙穴即使肚脐眼。

c.手少阳三焦经阳池穴,在手腕背横纹上指总伸肌腱尺侧。

动作:一. 1、上右步,右手臂向前探出,掌心向下,同时左手中冲穴贴右手大陵穴,首先打开心包经(图四——1),然后右手随身体后坐翻转手心向上,收至肚脐处。

意想右手神门穴找神阙穴,从而激活胰腺(图四——2),使胰脏功能恢复,正常分泌胰岛素。

常再往左前、正前划弧捧出(图四——3),接下来,后坐转腰右臂向右后划弧至右后45度时,旋转手腕意想阳池穴翻转,打通三焦经(图四——4),达到理三焦,调脾胃的作用。

然后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右手向前推出(图四——5))。

此动作由木而生火(心)再由火生土(胰、脾、胃)做24次。

对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

2.收功外导内行,气沉丹田。

(动作同上)图四-----1图四-----2图四-----3图四-----4图四-----5二. 1.上左步探左掌,掌心向下。

同时右手中指中冲穴贴左手大陵穴。

动作要领:与动作1相同,反复做24次即可。

2.收功外导内行,气沉丹田。

(动作同上)第五节拍打击穴口诀:左右拍打需留意,穴位声波产共鸣;前击任脉后俞纲,激活腺体得安康。

1、拍头:两脚平行站立。

右手拍头,左手拍背。

(尽量向上拍打背部俞穴)。

一般有糖尿病、肾虚、腰腿疼的人,以拍打头的中央部分为主,中央属督脉。

患有肝胆疾病的人,以拍打头部两侧为主。

在拍打时一定要把牙齿闭上。

可发“哼”音,连续拍打48下(图五----1)。

收功外导内行,气沉丹田。

(动作同上)图五----12、拍打肩部:用腰带动两手反复拍打足少阳胆经肩井穴和督脉大椎穴(图五----2)。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在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上。

此穴功能:通经活络,散风止痛。

同时它又是肺尖,能除疲劳。

大椎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约与肩平。

能使阳气振作,清脑宁神、解表通阳之功能;拍打此二穴,能调动肺气,振作阳气。

左右各拍打24次。

收功:外导内行,气沉丹田。

(动作同上)图五----23、拍打胸部:两手握拳甩打胸部和背部俞穴。

胸部心脏属火,应时于夏。

夏日火热炎蒸,心火上炎,心烦不安时有发生,拍打胸部,同时发“呵”(ke)音,可平心火(图五----3),左右各拍打24次。

收功:外导内行,气沉丹田。

(动作同上)图五----34、击打腹部:两手握拳甩打腹部和腰部,击打腹部时,要腕骨对应任脉水分穴(脐上一寸),拳头对应足阳明胃经天枢穴,(图2五----4)(肚脐旁开两寸)。

同时另一手甩打腰部肾俞等穴。

胰脏、横结肠正是由水分穴经过,其功能:调理脾胃,消积利水。

横结肠屈曲回折之端既是天枢穴,刺激本穴有助于使隔下脏器运行加快,能辅助肠中水分气化,吸收水分,排除糟粕,能健肠胃。

(注:击打时,如有糖尿病的人和肾虚的人以击打左侧为主;如有肝胆疾病的人,以击打右侧为主)。

击打时发“嘿”音。

左右反复击打48次。

人的手臂肌肉是随意肌,它可以随意屈伸。

五脏六腑不是随意肌,要使它们得到锻炼必须得加上内气,再加上外助击打。

内气就是呼气加声波震荡。

收功:图五----45、击打关元:两手握拳,用腰带动两臂反复甩打小腹任脉关元穴和中极穴,腰部肾俞、命门、中膂俞等穴48次。

(图五----5)关元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

其功能:可培本固肾,调气回阳,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胞之宫,也就是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先天之气海。

中极穴在关元穴下一寸的位置,其功能助阳合阴,益气活血。

击打这些穴位对男子前列腺、女子附件炎、痔疮等都能起到良好的锻炼作用。

肾俞穴属膀胱经,命门穴属督脉穴。

肾俞穴是治疗肾病的要穴,击打时可发“嘿”音。

收功:图五----5第六节云手口诀:运转两臂搅乾坤,自然万物键吾身;左右云手如开弓,病出膏肓显神通。

介绍穴位:中府、云门属手太阴肺经。

云门穴:两手叉腰,在锁骨外端的下缘出现一个三角形凹窝的中心,即是云门穴。

中府:云门穴直下约1寸,既是中府穴。

膏肓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第四胸椎棘突下外方,肩胛骨脊柱缘凹馅中,两手抱肘取穴。

动作:1.左云手,两足平行站立,略宽于肩。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图六----1)。

腰往左转,左掌向后推出,重心移向左腿;腰往右转同时两臂向右后云推出,同时重心移到右腿(图六----2)。

意想中府、云门斜着贯穿到膏肓穴,首先打开肺经和大肠经(属阴金和阳金),然后激活肾俞、膀胱俞和命门等穴。

达到金生水。

2.右云手动作,与左云手相同,方向相反。

(注:往左转时左边的中府、云门找左边的膏肓穴。

往右边转时与左转相同。

这样做能起到两个肾球互相上下对拉抽换的作用,可以调动命门火。

同时也可刺激胰脏,使其正常分泌胰岛素)。

右云手各做24次。

收功:外导内行,气沉丹田。

(收功动作同上)图六----1图六----2第七节栽锤口诀:大鹏展翅阴阳掌,排除病气想关冲;金浆玉液出涌泉;逍遥自在似神仙。

穴位:行间穴在大脚趾与二脚趾缝间,趾蹼缘之后0.5寸处,能通经活络,疏肝理气。

属足阙阴肝经。

涌泉穴在足底中线靠前三分之一处。

足趾弯曲时呈凹陷处,属足少阴肾经。

刺激它能通经活络,滋阴降火、养肝熄风、平窍宁神(常搓涌泉穴可补肾)。

关冲穴在无名指外侧端,距指甲角0.1寸许。

属手少阳三焦经,能消三焦火,解热镇痛;动作:左脚在前,脚尖翘起,右手在后上,左手在前下(图七----1),右手握拳往下栽锤,后脚跟抬起,使行间穴受到挤压,此时意想行间穴和涌泉穴贯穿在一起(图七----2)。

作24次。

涌泉穴属肾经,肾属水。

行间穴属肝经,肝属木。

此时又完成一次水生木的经络运行过程。

起身时拳变掌,往后上方一甩,想关冲穴。

也可意想往后一甩,把一身的病气全部甩掉(图七----3)。

然后换另一侧作24次。

(注:阴虚的人,可以用手握拳,拳心、手指贴小腿内侧由脚腕往上一拉到阴陵泉。

如果是阳虚的人,你就可以用拳心、手指从小腿内侧阴陵泉往下一推到脚腕,然后再往上拉到阴陵泉。

这样做效果更好。

如果你不知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就如上边所讲,往下栽锤, 想行间穿透到涌泉,起身后甩,排病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