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兼论党的基层民主选举与民众动员

合集下载

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制度

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制度

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复兴史。

“四史”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增强底气骨气正气,提升党性修养的内生动力。

扎实学习“四史”,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方能知来路、明方向,不忘初心,与时俱进,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我们开设《“四史”记忆》专栏,与大家一起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抗日根据地政权最显著的特点,是从1940年开始实行“三三制”,即在参议会和政府组成人员中,不仅有工农代表,还有其他阶级阶层的代表,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共产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为何要设立这样一个制度来约束自己在议会和政府中成员数量呢?该制度与当时国内政治紧密相关,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探索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三制”: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三三制”最重要的历史背景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

宣言建议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团体、名流学者、政治家和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同筹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呼吁各党派和军队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力量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当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把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6年,再度改国号为“中华苏维埃民主共和国”。

这两次修改是有背景和理由的。

在瓦窑堡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中明确:“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把自己的政策,即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政策的许多部分,改变到更加适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的情况。

论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制度

论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制度

关键词: 日根 据地 ; 抗 民主政 治; 选举制度 ; 质 特
中图 分类 号 : 6 K2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 0 0 i 5 ( O O 0 — 1 8 0 1 0 一7 i 2 1 ) 40 0 —5
On t eDe c a i e t r l y tm n An i a a e eBa eAr a h mo r tcElco a se i t- p n s s e s S J
H A N — e Da m i
( c o l f so ia lu ea d To rs ,Lio igNo ma ie st S h o Hitrc lCut r n u im o a nn r lUnv ri y,Da in 1 6 2 C ia l 1 0 9, h n ) a
pe te g h nt ec h so fteChn s ain, n ly oei c ivn h it r f ioJ p n s a n d a cn i,srn t e h o eino ieen t h o a dpa sar l na he igt evco yo n -a a eeW ra da v n ig S
t rsis a d t e d mo r tcee t r l y t m.Is i lme t t n h s g e ty e h n e h e c a i c n c u n s ft e p o e it n h e c ai lc o a s s e c t mp e n a i a r a l n a c d t ed mo rtc o s i s e s o h e — o o
Ab ta t Th lc o a s s e o ie e C mmu ita t J p n s a ea e si s a l h d u d rs e ii it r a o d t n s r c : e ee t r l y tm f Ch n s o n s n i a a e e b s r a se t b i e n e p cf h so i l n i o s - s c c c i

思想汇报——中国的现代化

思想汇报——中国的现代化

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积极影响以往人们对抗日战争历史经验的总结,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影响方面,而实际上,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发生过重要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日本的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如果说甲午战争已经表明日本的侵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发起的全面侵略战争,则完全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始于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

这都是有事实为根据。

第二,中国的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有人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本来就不是中国社会内部自身现代性积累和成熟的结果,而是对外部挑战所做出的回应,因此主张将其称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

抗日战争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外生型”性质,同时使得新的“自发内生型”现代化进程在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悄然开启。

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

抗日战争无疑地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于“七七”事变不久即在著名的《抗日救亡十大纲领》中提出了“改革政治机构”的要求,与此同时,其他政治派别也先后发出了开放民主的声音。

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严重威胁的时候,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也只能顺应潮流,在全国开放了民主。

尽管这种民主是十分有限的,但却是前所未有的。

另外,关于民主政治建设,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而言,也同样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基层政权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与现代国家的民主制度仍有很大不同,但这些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确实表明了中国社会出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

这也是现代化因素的积累。

其次从经济层面来看。

前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指的就是日本侵略对战前中国积累起来的现代化经济的严重破坏。

但是,也正是由于日本侵略对中国经济的摧残,迫使中国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就是应对的结果。

关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基层组织建设研究——以献县地方组织为例

关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基层组织建设研究——以献县地方组织为例

关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基层组织建设研究——以献县地方组织为例发布时间:2021-10-25T07:27:39.622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月第16期作者:朱曼曼[导读] 冀中根据地作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华北及全国持久抗战的坚强堡垒。

朱曼曼河北师范大学 050010摘要:冀中根据地作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华北及全国持久抗战的坚强堡垒。

献县基层党组织在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逐渐取得人民群众的认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抗战胜利。

通过研究献县地方党的组织建设,突出基层党组织在抗战中历史战略意义,总结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丰富经验。

关键词:冀中根据地献县基层组织建设一、冀中地区基层组织的创建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北平及华北地区面临严重危机,中国共产党在同年洛川会议中指出:“根据洛川会议精神,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已是党的主要战略任务。

”[1](一)深入基层,积极动员群众1937年10月,冀中抗日根据地临时省委派选许多支短小精干的队伍,以八路军工作团、地方党工作团的名义,在地方采取“不但要善于运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干部、党员,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分子去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将抗日与当时基层群众的减租减息、增加工资、改革村政权等民生相联系,继续坚做好群众组织宣传工作,使人民军队在基层中站稳脚跟,更加坚定对敌抗战的决心。

[2]敌后根据地的开辟,不仅依靠党组织深入敌后,更重要的是依靠群众的力量。

(二)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全面抗战爆发前,全国的共产党员只有4万多人,主要集中在红军和陕甘宁边区及其它一些小块根据地。

支部是党在群众中的堡垒和群众核心,1937年8月红军改编后,在已有党组织的地方进行积极恢复党支部的活动,在没有党组织的地方,在广泛发动群众中积极发现骨干分子,建立党的支部。

高中历史必修上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上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7.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是( )
A. 反对礼教B. 抨击君主专制C. 提出“致良知”D. 注重实学
8.某同学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历史论文。下列著作中,他应查阅的是
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此举目的是
A.增加六部权力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专制统治
D.提高办事效率
2.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正确的有
①明太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②体现了明王朝国力强盛
A. 辛亥革命B. 二次革命C. 护国运动D. 府院之争
17.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 民生主义得以实现B. 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投资环境改善
C. 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D.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18.历史学家把五四运动视为中国近代的分水岭,将“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人民大众与专制清政府的矛盾
B. 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C. 中国农民和外国传教士的矛盾
D.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15.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相同目的是
A 摆脱国内经济危机B. 增加捐税,提高政府收入
C. 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D. 遏制革命形势发展,维护清朝统治
16.民国初年有这样的记载“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章豁然。”与该段文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村选举运动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村选举运动
故 实钩 沉
GUSHI Go UCHEN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村选举运动
◎ 李春峰
村 选举 运 动 是 晋 察冀 边 区村 政 权 建设
至关重 要 的环 节 、村政 权组织 结构 和人 员构
会 召开。大会通 过 的政 治决议 案 中对村 政权 组织 机构及 村选举办 法做 出了具体规定 :村 政府 设村公 所 ,村公所 设村长一 人 ,视需 要 设村 副一人 至五人 。如丁作需要 ,并得聘请
人 ,以居 本 闾者为 限” “ 村 民代表不 设候补
选举 步骤环 环相扣保 障稳 步实施
在村选举步骤上 , 大体可分为宣传动员 、 选举 准备 、民主选举 、监督与改选 四个步骤 。 几 个步骤 环环相 扣 ,从而保 障 了村选举 制度
的稳 步实施 。
人” “ 村 民代 表 因死亡 或其他 原 因去职 时 , 由公 民小组 另选 之” “ 村 民代 表会 每年改选
工作提供 了模式 借鉴与法 律依据 ,使 边 区村 政权建设走上更加规范化 、法制化的轨道 。
会公 布 了 《 晋 察冀边 区县 区村组织 条例 》和
《 晋 察 冀 边 区选 举 条 例 》,替 换 了 1 9 4 0年 的两 个 条 例。 《 晋 察 冀 边 区 选 举 条 例 》补 充 、修 订 了原 暂行 条例 : “ 村 民代表 之 当选
法选 举 , “ 村代表会代表 以公 民小组为单位 ,
于村 民大会选 举之 。每组选举 代 表一名 ”。
晋察 冀边 区第一届 参议 会会 场
“ 公 民小 组 视 村公 民之 多寡 ,由十 五 人 至
四十五人 ,于 间范 围内 自由组 织之 ”。 “ 村
选举权 问题 。另 外 ,在村选举 委员会 中增加 了抗 日士绅代 表 , 凸显 了 “ 三三制” 政权性 质 , 从而扩大了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 。 村《 选举条 例 》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文化建设特点及启示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文化建设特点及启示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文化建设特点及启示作者:连雄飞来源:《党史文苑》2024年第06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文化建设作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任务。

文化建设是巩固根据地的必要条件,是服务于军事战线的第二条战线。

在延安根据地的引领下,各根据地以干部教育、报刊通讯、文艺宣传为重点开展文化建设,体现了文化与革命、政治、人民相结合的基本特征,并从政治性、时代性与人民性三方面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历史经验。

一、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一)以干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事业根据地处于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农村地区,民众偏低的文化水平严重阻碍了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

此外,引导敌后抗日武装力量急需一大批受过训练的干部。

为配合根据地建军建政的迫切需要,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应运而生。

延安根据地作为党的高级干部聚集地,率先试点干部教育。

延安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最初起源于党组织内部成立的学习小组、读书小组、哲学小组等。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肯定这种办法,并作出“推广到全党去”的决定。

随后,在延安创办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推广至各根据地,形成了“分校”办学形式。

1939—1945年,抗大在各根据地创办12所分校,培养出10万多名抗日军政干部。

这些干校适应抗战形势的变化,灵活采用短期训练与实践教学来提高学员的军政素质,使之快速适应工作需要,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

干部教育在抗日烽火中建立,在硝烟弥漫中发展壮大,创办上百所干部学校,培养数十万革命干部,成为根据地建设与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二)以报刊为重点的新闻通讯报刊是传播党中央声音的桥梁、喉舌、纽带。

1942年初,在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的号召下,中共中央宣传部着手改造党报,增强党报的党性与战斗性。

延安作为党中央驻地,创办了大量党报党刊。

例如,八路军总政治部刊物《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根据地的报刊分为中央党报、地方報、群众报三类,地方报是根据地宣传通讯网络的中枢,主要包括各根据地党委机关报。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历史概念: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政党政治、宋教仁案、北洋军阀、中国国民党、二次革命、“训政”、《训政纲领》、“国民大会”“宪政”、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三三制”原则、《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依法治国。

(2)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认识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3)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近代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关于政治制度的探索进行评价,认识其创新之处与缺陷。

教学重难点重点: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共和制的过程;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及其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和“宪政”;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制度;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制度;解放区的大行政区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训政纲领》;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和制度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课前准备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但清王朝以良弼为首的顽固派不甘失败,组织“宗社党”反对革命。

为了扫清革命阻碍,彭家珍自告奋勇,决定舍身前往刺杀“宗社党”领袖良粥。

1912年1月26日晚,在良弼乘车回到府邸时,彭家珍向他投出炸弹,良弼重伤,于两天后毙命。

23岁的彭家珍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

爆炸行动前,彭家珍在绝命书中写道:“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

与其生受辱,不如死得荣。

”与彭家珍一样秋瑾、林觉民、徐锡麟、陈天华、邹容、黄兴等为了共和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彭家珍说“共和成,虽死亦荣”,那么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共和就真的成了吗?志士们的心愿达成了吗?让我们走进课堂《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历史-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历史-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抽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16题,共16题)、非选择题(第17-20题,共4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贝币在商周时代已被普遍使用。

考古发现商代的贝币大多出土于都城安阳附近,而西周的贝币出土的地区遍及陕西、河南、山东、江西、甘肃、江苏等地。

这说明A.王畿经济发达B.货币形态稳定C.贸易中心转移D.商业范围扩大2.西汉中期以后,经义决狱和引经注律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经义决狱是指直接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大义作为判案依据,无论立法、司法都要求“应经合义”;引经注律是指儒学大师依据儒家经典为律法作注。

这些手段使A.儒家经义法典化B.国家法律体系化C.儒学地位边缘化D.法律程序规范化3.南北朝时,豪族地主拥私兵,建坞堡,农民纷纷依托,"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而“浮客(依附农民)输大半之赋”给豪强。

隋朝建立后,一方面大索貌阅,另一方面“设轻税之法”,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户口激增一倍有余。

隋朝的这些措施A.铲除了豪强地主的经济基础B.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C.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4.表1反映了宋代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由此可知当时A.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B.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C.经济作物种植成为主流D.江南农业多样化经营5.清朝前期,部分维吾尔族农民从天山南路迁徙到天山北部伊犁地区种地,因其初习播种,未谙农务,清政府在每屯安插满、汉兵及早已定居此地的维吾尔族人等携带农具,帮其修整水渠、教种帮耕。

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的成功实践——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民主政治建设,尤以中共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成绩斐然。

毛泽东再三强调:边区“是第一个根据地,统一战线的策源地,全国有名的、政治的文化的中心”,“要做得比全国都好,不但成为抗战的堡垒,而且要成为模范的抗日堡垒”,“使边区成为民主的模范,推动整个国家的民主化。

”1940年毛泽东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后,他就把陕甘宁边区做为一个“试验区”,明确指出:“边区的方向,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方向。

现在全国要办新民主主义,有没有一个样子呢?我讲已经有了,陕甘宁边区就是模范。

”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也说:“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主义的边区。

”在党中央和毛泽东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是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呢?首先,制定一个适应人民要求的宪法性文件,即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8月中共中央在致南京国民党信中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口号,次年2月中共中央又提出将苏区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将苏维埃制改为民主共和制。

适应这一转变,陕甘宁边区1937年6月20日提出了《民主政府施政纲领》。

其主要内容是,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准备抗日战争;实行民主普选制度和议会制度;保障人民言论集会结社出版等民主自由;保障农民已分得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等。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发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此后,又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

这个纲领比前一个纲领更加充实和完备。

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边区中央局起草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又称“五一施政纲领”)。

这个纲领的大部分内容是毛泽东审阅初稿时重新改写的,现已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它共有21条,全面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基本路线和边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方针。

其中,在民主政治方面有三条尤为引人注目:一是在政权建设上规定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人士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2021党史知识竞赛题库200题含答案(完整版)

2021党史知识竞赛题库200题含答案(完整版)
4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有______。( ABCD)。
A.八路军 B.东江纵队
C.新四军 D.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41、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有______。( A )
A.杨靖宇 B.林彪 C.罗荣桓 D.彭雪枫
42、毛泽东在1938年5月写的______驳斥了速胜论和亡国论。(A)
A.西安事变 B.晋西事变 C.华北事变 D.豫西事变
35、1937年1月,中国抗日红军大学随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机关从保安迁至延安,改名为______。(C)
A.陕北公学 B.军事学院
C.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D.彭杨军事学校
36、1937年,日本侵略者挑起______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爆发。(C)
A.九一八 B.八一三 C.七七 D.华北
37、1937年8月和10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______。(AB )。
A.八路军 B.新四军 C.抗日联军 D.华南抗日游击军
38、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了______,这是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
A.叶挺 B.张发奎 C.叶剑英 D.张太雷
5、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 B )
A.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闽西革命根据地 D.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6、毛泽东提出的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是______ (C)
A.不打无准备之仗
B.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14、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为反抗侵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在东北地区进行了长达14年之久艰苦卓绝的斗争。(BC)

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抗 日战争是 中国历史上反侵 略保卫 国
家战争 中最波澜壮 阔的一次 战争 。它 之所
以能够取得胜利 ,与 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基 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分不开 的。中国共产党 在敌后根据地的基层 民主政治建设为抗 战 胜利提供 了重要保证 ,也为解放战争 的胜
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合 于各革命 阶级 在国家中的地位 ,适合于 地 主和中等资产阶级共同管理政权 、管理 投 票 的选 举 原 则 ;民 主 监 督 方 面 规定 各级
表现民意和指 挥革命 斗争 ,适合于新 民主 国事 了, 已经把一个封建 的国家 制度摧毁 , 参 议会 具 有监 督及 弹 劾各 级政 府 政务人 主义的精神 ” 。抗战时期 , 中国共 产党始终 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权 了。” 把开展群众性 的民主选举作 为建设 民主根 员 ,督促和检查各级政府执行参议会事项
多的人采用写票法 ,识字不多或不识字 的 权 那种 贪污腐化 专制 的“ 甲连 坐 ” 同时 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 保 ,
权 。 这充分体 现了抗 日根据地政权选举的 ”
1 . 对基层 民主政治建设 的一次 开拓性 享有 的民主政治权利 也如浮云一般来 去匆
普遍性 ,为全 民族抗战奠定 了坚实 的群 众 探索。 说是一次开拓性探索 , 主要是相对于 匆 。当前 的新农村基层 民主政 治建设也离 基础 , 在根据地形成了空前 的民主热潮 。 三 抗战之前 中国广大农村 的基层 民主政治建 不开党 的领导 ,而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基层 是选举 方式灵活多样 。 比如在投票时 , 字 设状况而言 。它完全 突破 了国统 区基层 政 党组织 的领导核心作用 ,为建设社会 主义 识
三 、 据 地 基 层 民 主政 治 建 设 的 启 示 根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绵实外国语学校高二12月检测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绵实外国语学校高二12月检测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绵实外国语学校高二12月检测历史试题1. 南北朝时期,部分政权开始发掘货币的流通性与政治宣传间的切合点,铸造了“汉兴钱”等;唐朝在击败关东地区最大割据势力后仍有小股抵抗力量存在的情况下,发行了“开元通宝”。

这些做法()A.旨在增强国家认同感B.表明货币铸造走向了规范化C.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D.成为古代年号钱发行的开端2. 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

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

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

隋朝此举旨在()A.整顿扭转吏治腐败B.打击豪强世族势力C.剥削压榨下层人民D.便利民众自由迁徙3. 据唐代文献记载:山东所产的梨、枣等,由船运往苏州、杭州;而苏州所产柑桔,则经运河运到山东。

当时黄河下游各个州县还组织了果子行来协调产销。

这说明当时()A.社会生产区域分工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C.对外贸易较为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 中国古代用乡亭什伍保甲作为纵向管理,用宗族组织、村落组织的自治自管作为横向管理,兵籍制度以及与其匹配的服役、治安、教化等是纵横管理的交叉点,从而真正构成了控制基层乡里社会的管理网络。

这说明了()A.基层管理系统的无序性B.基层自治管理的封闭性C.基层自治管理的狭隘性D.基层管理组织的系统性5. 宋代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明确规定了商税种类及税率。

此外,政府还采取了将征税条例公布于众、维护商人正当权益、禁“伪恶”产品上市、防止牙人作弊、整顿和统一度量衡等商业政策。

这些举措()A.重在保障政府财政收入B.说明重商政策成为主流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反映社会价值观念变化6. 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

这一措施意在()A.强调农商皆本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C.禁止人口流动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7. 下表数据变化主要是由于()1913—1921年中国关税征收额数量(千万海关两)A.思想解放的推动B.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华民国的成立D.国际局势的影响8. 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状态,对外直接投资是美元输出的一个主要渠道。

从太岳山走出去的党的“七大”代表刘开基

从太岳山走出去的党的“七大”代表刘开基

从太岳山走出去的党的“七大”代表刘开基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山西省沁源县曾因被誉为抗日模范县而闻名遐迩。

当时的沁源县只有8万人口,是薄一波、安子文、陈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太岳区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说到抗日模范县沁源县不能不提到刘开基同志。

开基同志于1912年农历正月廿二日出生在沁源县城南村的一个雇农家庭。

他从小拣过破烂,卖过豆芽,少小之年就给地主扛长工赶马车,饱尝了欺凌、苦难与艰辛。

他16岁时开始接受革命影响,以当长工赶马车为掩护,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于1936年冬参加了薄一波创建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37年7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的紧要关头,时任中心县委书记的刘开基,在党中央和太岳区党委的领导下,率领全县人民不畏强暴,奋勇战斗,将毛泽东主席的人民战争军事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到对敌斗争的实践中,坚壁清野,对强大的日本顽敌实施围困,时间持续了两年半。

其间,英勇的沁源人民没有出现过一个汉奸,彻底粉碎了日军推行的所谓“山岳剿共实验区”的阴谋,取得了辉煌胜利。

为此,受到了党中央的鼓励和表扬,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向沁源军民致敬》的社论,把这场斗争评价为“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敌后抗日中的模范典型之一”,开基同志被誉为“抗日模范县委书记”。

1943年10月,组织上决定调开基同志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那时到延安交通十分不便,又有敌人封锁。

他在地下党组织的精心安排与掩护下,经过长途跋涉,辗转到了延安。

到延安后,周恩来、叶剑英亲切接见了刘开基,并详细听取了沁源围困战的情况汇报。

周恩来同志还多次安排他给中央机关的同志作报告,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1944年1月初,剧作家王震云、吴雪以刘开基的报告和沁源军民团结奋战的生动事例为素材,创作了七幕话剧《沁源围困》。

该剧演出后,在延安军民中震动很大。

在延安“鲁艺”排演《白毛女》时,演员的情感上不来,表演不到位,周恩来安排刘开基给剧组人员讲苦难史,并向演员们介绍说,他是个真正的农民代表,让他给你们当个农民导演。

晋冀鲁豫边区的税收与根据地建设

晋冀鲁豫边区的税收与根据地建设

国之兴替,税之丰歉,体现了不同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

通过民众对税收的态度,可以看出民心向背和国运兴衰。

晋冀鲁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边界地区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底,中国共产党开始依次建立太北、太岳、冀南、冀鲁豫抗日民主政权,并通过税收筹粮筹款以充裕财政,解决抗日军需短缺的问题,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税收制度的雏形。

从时间维度上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前,这一区域的人民群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后,这一区域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充分享有民主自由。

从地域维度上看,晋冀鲁豫边区位于四省交界的偏远地区,敌占区、国统区环伺。

晋冀鲁豫边区与敌占区、国统区是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在时间上和地域上形成了直观而鲜明的对比。

税收,作为实现国家统治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在敌占区和国统区,苛捐杂税是腐朽的政府巧取豪夺、横征暴敛的工具,民众苦不堪言,难堪重负,逃税抗税;在晋冀鲁豫边区,税收则取之得当、用之合理,民众积极纳税,踊跃捐输物资支援抗战。

通过民众对待税收的态度,战争胜负、民心向背已经不言而喻。

没有比较,就无法得出准确结论。

通过历史资料,客观地对新旧社会税收负担、税收治理、税收秩序、税收制度比较晋冀鲁豫边区的税收与根据地建设◇ 申恩义税收与民主政治税收的性质,依托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为国家职能服务。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华北敌后建立的晋冀鲁豫边区政权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其税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根据地经济,保障抗战物资供应。

抗战前,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下,这一地区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不聊生。

1931年到1935年,国民政府正税之一的统税收入增长了2.19倍。

1912年到1931年,Array旱地的平均税额增长了62%。

此外,1926年,国民政府在河南预征了1927年—1929 Array年间的田赋。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兰台世界2012·7月上旬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民主对于抗日的重要性,毛泽东指出:“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能给予民主运动发展以有利条件。

”[1]274因此,党把抗日和民主结合起来,在抗日根据地领导各阶级、各阶层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制定颁布一系列指导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及条例全面抗战开始以后,为了动员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中共中央在1937年8月召开的洛川会议上发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改革政治机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内容,把抗日同实现民主、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全国人民进行抗战的总动员。

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民主政治,保障各民族的经济、政治权利,团结全边区人民与党派共同抗日。

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即《五一施政纲领》,对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尤其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定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人士、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这不仅是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举措,同时也表明共产党摒弃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的决心;二是保障抗日各阶层的民主权利,即“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三是加强廉政建设,严惩公务人员的贪腐行为。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是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纲领性文件,是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政治和其他方针政策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依据和准则,对其他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39年1月17日至24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会议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和《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组织条例》,以及扩大地方武装和统一战线,清匪、除奸,发展经济、教育等12件重要提案。

抗日根据地政治制度

抗日根据地政治制度

抗日根据地政治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形式是三三制。

三三制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

对于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三三制的规定,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为防止地主豪绅钻进政治机关,规定基层政权的成份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酌情变通。

这一制度对团结抗日、推动全国的民主化,反对蒋介石的一党专政起到了积极作用。

历史发展
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为了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共中央于1940年3月6日,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规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召开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133名参议员出席,其中有共产党员46名,占三分之一。

各个根据地相继进行了改选,建立了“三三制”政权,颁布了施政纲领,推动了根据地的民主运动和政权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35卷第3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5㊀N o 3㊀2019(总第165期)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N A(S O C I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S u m 165)文章编号:1673G1646(2019)03G0054G06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兼论党的基层民主选举与民众动员∗岳谦厚,齐一璇(山西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㊀㊀摘㊀要:㊀太岳抗日根据地在建立之初基层党员成分复杂㊁党员管理和党领导下的组织建设存在诸多不足,而中共太岳区党委将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扎根于人民群众中的实践不仅得出与此相应的基层党建经验,且通过密切联系群众扩充了党的基层队伍.从基层民选工作的推进到其弊病的解决,从乡村政权结构的重塑到基层民众动员工作的深入开展,都是增强中共基层乡村控制权与巩固党组织内部凝聚力㊁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关键环节.这说明党的基层民主选举离不开民众动员工作的深入推进.㊀㊀关键词:㊀太岳抗日根据地;基层党组织;基层民主选举;民众动员㊀㊀中图分类号:㊀D23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d o i:10 3969/j i s s n 1673G1646 2019 03 010D e m o c r a t i cE l e c t i o na n dP u b l i cM o b i l i z a t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h eP a r t y i n t h eT a i y u eA n t iGJ a p a n e s eB a s eA r e aY U E Q i a n h o u,Q IY i x u a n(I n s t i t u t e o fM o d e r nC h i n a,S h a n x iU n i v e r s i t y,T a i y u a n,030006,C h i n a)A b s t r a c t:D u r i n g t h e e a r l yp e r i o do f t h eT a i y u eA n t iGJ a p a n e s eB a s eA r e a(T A J B A),t h e r ew e r em a n y p r o b l e m s i n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a r t y m e m b e r s a n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h eP a r t y c o m m i t t e e o f t h e T A J B Ac o n s t r u c t e d t h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o f t h eP a r t y a n d a d d e dm o r eP a r t y m e m b e r s i n l o c a l P a r t y o r g a n i z aGt i o n s.T h e k e y s e p t s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P a r t y s i n f l u e n c e s o n t h e g o v e r n a n c e o f v i l l a g e s a n d i n c r e a s e t h e i nGt e r n a l c o h e s i o no f P a r t y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i t i s n e c e s s a r y t o p r o m o t e r e g i o n a l d e m o c r a t i c e l e c t i o n,r e s h a p e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r e g i m e,a n d c a r r y o u t p u b l i cm o b i l i z a t i o n.T h i s p a p e r c o n c l u d e s t h a t r e g i o n a l d e m o c r a t i c e l e cGt i o nd e p e n d s o n t h e p u b l i cm o b i l i z a t i o no f l o c a l p e o p l e.K e y w o r d s:T a i y u eA n t iGJ a p a n e s eB a s eA r e a;r e g i o n a l p a r t y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r e g i o n a l d e m o c r a t i ce l e cGt i o n;p u b l i cm o b i l i z a t i o n㊀㊀太岳抗日根据地是晋冀鲁豫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络华北㊁西北与中原地区的纽带.其创建于1937年10月,位于同蒲铁路以东㊁白圭到晋城公路以西㊁祁县白圭至汾河东岸以南㊁黄河以北地区,随着战局变化和形势发展,辖域呈不固定态势.中共太岳区党委(先后为特委㊁地委和区党委)于1940年1月建立,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开展民众动员工作方面具有典范作用.有关太岳抗日根据地党组织问题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相继取得一批成果,但这些成果以资料整理与出版居多,研究性成果较少.①基于此,本文拟对太岳抗日根据地基层党组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与基∗①收稿日期:2018G12G09㊀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太行山和吕梁山抗战文献整理与研究(16J Z D035)㊀作者简介:岳谦厚(1969-),男,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从事专业:中华民国史㊁中共革命史.如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太岳革命根据地简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记述了太岳抗日根据地从1937年10月创建到1949年8月结束这12年来的战斗历史及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展民众动员和壮大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历史作用;«太岳革命根据地的党的建设»(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对太岳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和特点作了简要叙述.另外,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太岳革命根据地纪事»(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都是按时间顺序梳理并介绍了太岳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发生的各种历史大事件.层民众动员工作的开展进行初步考察.1㊀基层党组织建设太岳抗日根据地建立初期,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体系和基层基础设施都不完善,一切有待党员干部发挥自身力量来实现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运行.深入基层是中共了解民情和沟通民意的重要渠道,基层无大事小事之分,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建立是建造大厦之基石.基层党组织得到好的建设是基层治理得到完善的重要保证,这有益于凝聚民心,有益于聚拢一些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主张呈 游弋状态 的中间派人士和开明人士更多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而扩充中共基层组织力量.1.1㊀党员成分在基数不断增长的中共太岳区基层党组织体系内部,要想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就得先从这一地区党员成分㊁党员入党动机和地方党政管理体系建设等潜在因素着手分析.以太岳区三地委党员调查统计为例,该地委有男党员7653人㊁女党员1067人;其中1937年以前入党者148人,1937~1943年入党者分别为439人㊁2121人㊁2003人㊁928人㊁646人㊁1327人㊁1108人,总计8720人.在这些党员群众中,有产业工人6人㊁手工业工人117人㊁雇工244人㊁矿工25人㊁贫农3990人㊁中农4102人㊁富农200人㊁知识分子131人㊁商人45人㊁其他职业者40人;就其文化程度而言,文盲4145人㊁粗通文字者3323人㊁初小812人㊁高小407人.[1]由此可知,太岳抗日根据地建立初期党员成分复杂,基数在不断增长.而党员以贫农和中农为主,手工业者㊁知识分子和商人等占少数,且党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盲和一些粗通文字者就占到总数近80%;党员以男性为主,女性只占12.1%左右;入党基数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尤其在1938年时达到最多而之后骤减,后又慢慢回升.从中可以看出,太岳区发展党员㊁扩充并建设党组织之难度.反过来说,这就要求基层党员干部㊁各个党员以集体和组织的形式自上而下地解决这些问题,让太岳区党组织发展建设问题逐渐走向制度化㊁轨道化和平民化方向,以达到在太岳区地方党群体系中高层干部对于党员群众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和控制.1.2㊀党员管理党组织在对党员的培养管理过程中常出现问题,大力开展工作便会忽略许多细节,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优势的党员群体,其经济观念和等级思想就在党内反应出来,并在主观上表现了中共组织内部的脆弱性.党在组织建设方面的培养计划需重视干部培养和修炼,党内干部的教育一直是党员管理的重心.加强对党员的培训教育㊁提高党员素质是巩固党的中心环节.[2]245因此,对基层党员进行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㊁反对和防止贪污腐化的教育等工作由此开展起来.1943年7月1日,太岳区二地委组织部颁布了关于培养和提拔干部的通知,其中指出要想让这个严峻的任务及早完成必须克服以下五种不正确观念: 一是实际上不了解干部的来源是自上而下的从支部中逐渐培养提拔的道理,光向地委要现成的干部,而自己不肯下决心深入支部,发现人才并耐心培养这些新干部与旧干部,所以群众起来了而干部还小而弱;二是强调党员干部家庭生活苦,脱离生产困难,另一方面也强调没法克服困难,所以几年来也提拔不起干部来,还得向地委要;第三也可以说培养,也有对象,就是不耐心具体地进行培养,所以培养对象大多流产;四是认为提拔干部是实际工作,任务既然来了,提拔几回,过去就没事了,没有认识到培养提拔干部是领导上日常的重要任务之一;五是提拔上的保守主义,不愿从地委调干部. [3]由此不难看出,在太岳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党员干部的逐级培养过程亦是中共权力向下层民众不断下移的过程.为保证太岳区权力组织的运行方向在宏观上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而提高无产阶级政党的可塑性和持久性,就需开展广泛的民主化运动与民众动员工作.为克服各区域党员成分不平衡现象,中共晋冀豫区委要求 挑选适当的集体领导方式,提高个人负责的形式,如分驻各县资助工作,定期用特委会计划的集体检查讨论与总结各县工作;深入并且有计划有中心地巡视各县,健全县委领导;召集分委和县委活动分子大会总结抗战以来的各项工作经验,讨论并规定新的计划与为实现计划所进行的斗争;健全特委县委机构,建立健全和保证城乡的发展.全体同志团结各级领导机构,保证工作的平衡与成熟的运行,实现并且走上创造根据地的全面工作任务. [4]保证区域内党员成分的平衡有利于带动区域间的发展和进步,亦有利于在战时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带动沟通机制.关于缴纳党费这一优良传统即使战乱时期从未55(总第165期)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岳谦厚等)废弛,因此这一要求成为党员的一项基本义务沿用至今.为防止太岳区出现以下现象,如各级党组织缴纳党费无制度㊁缴纳党费不报告党员数目㊁对新党员缺乏缴纳党费意义的教育工作,区党委特规定各级组织缴纳党费基本制度:每月十五日前支部收集本月党费送交分委,每月底前分委送缴县委,下月十五日前县委送缴地委,下月底前地委送缴区委,区委组织部按季送缴华北局组织部.[5]由上述种种举措,增强了太岳区对战时基层党员的培养管理,同时提高了对于基层党员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因而得出因地制宜的抗战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经验.1.3㊀党建理论任何一个政治组织或党政群体都离不开铁的纪律规范和自上而下的党政制衡的地区性组织形式.关于党在组织工作中的建设理论,何英才②在党的建设报告中详细地论述了太岳区党组织的发展成长过程.具体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本区党的历史发展特点和发展问题,再就是党在组织上的工作经验总结.党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组织工作各不相同: 第一阶段是自1937年11月省委初建至1938年4月九路进攻,在新的环境与新的潮流下,在武装的发展与掩护下,仅仅开辟与建立了某些区域内的基层党组织;辽县会议确定开展武装工作并确定开展党的工作;3月创造根据地会议提出党对政权民运武装的领导;学习红军中党的作风,打破白色党的狭窄作风,反对关门主义;迎接战争开展与转变工作,如地委联席会议上提出战争几点作风和开展党建问题等.第二阶段是群众蓬勃运动开展时期中的党,即自1938年5月至1938年底粉碎几路进攻直接开展了群众运动开展了党;群众的胜利信心与党的政治影响的提高;在群众运动中部分的大量的开展了党的组织工作.掌握全区各项工作的平衡开展,开展群众运动开展党,着手党的实际建设;对晋中及继续对其他各地委单位的巡视 6月决定㊁总结与转变各地的具体工作;9月决定提出政权与民运的统一与具体建设,提高党对各方面的领导.总之,在各种工作的配合中,特别在群众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大量开展与建立了党.第三阶段是逐渐走向巩固深入时期中的党,时间大概是从区委扩大会议至1939年的5月底,9月决定开主干会议为迎接战争开始提出紧急动员,并在紧急动员中巩固党的工作,同时指示应利用敌人进攻晋察冀的空隙时间来引进并巩固工作,活跃党的作用. [6]由此看出,抗日战争中周围环境的变动,和在复杂的敌我斗争的环境中党的力量的壮大,党在战争与摩擦冲突中较之过去的成长和遇到的发展的不平衡性的暴露等因素,都在这一时期彰显出来.面对党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不同任务和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在整合基层党的治理之策时应保持政党内部的创新性和创造力,为应对新的战争环境下新的工作任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实际上,中共基层党组织需要不断改进与总结的工作经验还很多.首先,党外民主与党内民主广泛结合,为党组织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并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其中党内民主主要包括支书㊁支委会和党员干部等日常任命与党内民主动员等工作,而党外民主主要包括在中共直接领导或者间接参与之下的村长选举㊁农会㊁工会㊁妇救会㊁武委会和公安民政生产等.以太岳区浮山㊁绛县㊁翼城和沁水四县各个组织的基本情况为例,其中村长144人㊁农会主席和常委481人㊁武委会主任145人㊁妇会主席和常委126人㊁公安民政生产部门104人㊁其他如青救会和一些灰色群众零散组织共计170人,即农会基层干部人数占到干部总数的41%.[7]再以太岳二分区农工青救会群众组织统计为例予以进一步说明,具体如表1显示.表1㊀太岳二分区群众组织概况统计(个)县别农会工会青救会妇救会灰色群众组织和西350050070025000辽西200040050020000太岳1264250220780700榆社北250045060023000寿阳21002200400平西30002000500昔西003000400榆次5000200400300合计114741600294079802300资料来源:«中共晋冀豫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议记录»,山西省档案馆档案,档案号A1G1G37G5㊀㊀据表1显示,太岳二分区群众组织大体分为工会㊁农会㊁青救会㊁妇救会和灰色群众组织等五类,其中大多数成员以入党积极分子身份活跃于根据地政治经济和游击队建设中.可见建立数量巨大且职65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②何英才(1905-1979年),1928年2月担任中共山西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建国后曾任山西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㊁山西省政协党组书记㊁中共山西省委常务委员㊁农林工会主席等职务.能分工明确的基层积极分子队伍和党员后备力量是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发展广大民众的重要环节,各种群众组织之于基层党建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其中太岳二分区是晋中南地区农会组织分布较多的地区,尤以农会和妇救会为主要的群众组织力量.二分区农会组织数达到11474个,占全分区党外组织数量的43.5%;妇救会组织总计7980个,因此,农民和农会组织对太岳区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发挥了引擎作用.在党内建设方面,据浮山㊁绛县㊁翼城和沁水四县统计数据显示,共有支书119人㊁支委128人㊁小组长22人㊁党员46人,即党内不担任任何职务的党员占基层党群人数体系的14.6%.[7]基层党员干部人数多,接受管理和命令的最基层党员群众只有极少数,这就涉及党内干部体系繁冗庞杂问题,而中共在党建的实际过程中应涉及提高党内各个层级之间的行政效率和行政质量等议题.另一方面,在基层党员干部党龄和党员工作业绩方面,据浮山㊁绛县㊁翼城和沁水四县统计,1941年入党者7人㊁1942年26人㊁1943年44人㊁1944年52人㊁1945年41人㊁1946年40人㊁1947年16人,在这些党员干部中参加贫困团的有83人㊁没有参加的有132人㊁被追成观念守旧的有10人㊁被管制起来的1人.[7]不难发现,1941-1944年间基层党员人数在持续增加,党龄在不断延长,而这些有限的党员干部中深入群众进行扶贫救济并为群众身先士卒的先锋只占当时总数的36.7%.有些党员干部因某种原因可能成分不好或犯了某种错误而被追成传统守旧势力.因而,中共在发掘和任用干部过程中除外界客观因素和干部本身腐朽性外,能真正在工作岗位中并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党员干部便成为中共密切联系群众的精英阶层和中坚力量.2㊀基层党员干部民主选举与民众动员中共政治权力对基层的渗透使新一批农村权力代表带有浓厚的中共组织烙印,他们在中共选拔体制中脱颖而出,成为其基层代言人.[8]笔者在此就从基层民主选举的一个视角切入,具体分析民众动员在乡村政治生活领域的多重面相和战时民主政治开展的有序性和延缓性,突出深入开展基层民众动员的重要意义.2.1㊀基层区村干部民主选举与政治动员一场革命或战争往往把政治动员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因为政治权力的重组与扩充关系到了战局的导向.只有建立党领导下的彻底的基层政权建设体制机制,广泛推动民主,充分发挥基层区村政权的作用,才能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于此项考量,边区政府决定自1938年12月起至1939年3月底为所属各县进行彻底民主选举的时期,以选出各村的长村副及村民代表.以晋冀豫区平山㊁唐县㊁曲阳三县为例,首先决定成立民选领导机关,由军政民及士绅代表共同组成县政民选促进会以及村民选举促进会来领导和筹备选举诸多事宜;其次决定了选举步骤与方法,如选举代表时由各小组推选,推定后召集公民大会,公布代表名单,宣布代表会正式成立.再有选举村长及村监察委员,普通村庄及副村长的选举,先由村民大会提出适为当选人数三倍的候选人,但候选人之提出需经过大会三倍以上的同意.在严密的地方,由村民一个一个地用画 正 字的方法来选举,但在个别群众基础不健全的村,由区民选促进会决定,暂由村群众团体及村政自卫队提出候选人,经区民选举促进会审查圈定再行选举.[9]实行村政权彻底民选之意在于建立为广大群众所拥护的坚强的抗日政权;同时必须提高民众政治认识,保证选举不为奸徒所操纵,能够选出真正代表人民意志与利益的坚决抗日分子来参与村政机关领导工作.这就意味着新选举的基层党员干部颠覆了传统社会精英阶层对于区村治理的绝对权力,成为在中共扶植下的新崛起的基层乡村社会精英.在政治动员工作中首先是动员干部,各组织部门分别给下级以详细指示,传达村选举决定㊁意志㊁步骤和方法,并由县民选促进会有计划地派遣干部到各区召集扩大干部会议,经过讨论使全体干部深切了解民主实施与抗战建国的关系㊁民选工作的重要性.对于中心村的选举工作,区级民选促进会都直接加以帮助.其次,在干部有了充分认识后,党组织亦对群众进行步调一致的深入宣传.如规定民选运动的中心口号,以统一并集中群众意志;规定宣传方式和内容,由县民主促进会刊行民主报专门来指导民选工作;发动各种群众组织,动员自己的会员做深入的宣传教育等.通过诸如此类的基层区村政权干部群众的悉心培养和双向动员,使得中共乡村政权的威信和民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力得到提高㊁政权得以重构.2.2㊀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其意义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虽然在不断完善中有力地推动了党组织的发展建设,但基层党组织与具体的实践动75(总第165期)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岳谦厚等)员工作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张力,具体情况分述如下:第一,民众逃避担任村公职.由于村长事务繁忙,民众对担任村长这一职务缺乏信心.同时,以往村长生活问题未被注意㊁合理负担救国公粮等难于办妥㊁村财政制度尚未确立㊁村长威信不高㊁部门民众及一些部队向来不加重视,游击区一些村长因感到应付敌我双方困难,遂造成多数人害怕被选为村长,发生民众对竞选不热烈现象.因之,进行政治动员时,村长的困难问题均被及时解决.第二,妇女因受传统思想束缚不易普遍动员.但这并非不可克服的困难,太岳区党委除了在生活物资照顾㊁劳力资源补偿和思想意识层面的开导外,还发动各县的妇救会从旁协助解决动员问题.如曲阳县妇救会经过深入工作,跑遍全县各村进行耐心说服教育和宣传,并想出妇女另编小组的办法,结果一些足不出户的妇女军属开始热情地参加选举工作.第三,游击区因受日军威胁,彻底民选难于进行.经过干部努力,想出许多变通办法,村民大会不能举行则由区民选促进会指定候选人,由小组讨论裁决.其中平定县的方法更有效,即以秘密散票方式完成了村选工作.第四,家长式包办㊁地痞流氓活动和奸人操纵选举等因素干扰.民众选举经验的缺乏及奸徒的作祟都会阻碍民选工作顺利进行.但在唐县等处对于家长包办则以严格执行分组时限制全家集中编组来克服这一困难;平山县对于地痞流氓则经过群众团体有组织的会员领导无组织的群众以及运用竞选方式打击了地痞流氓,使之奸计不得逞.第五,民众政治文化水准过低,漠视民选.民众组织及教育观念缺失,在工作配合上力度不够.这一困难对于善于领导的群众组织来说同样是可以克服的.平山县群众团体就及时利用选举工作加紧对自己会员教育,使会员都在上一级的领导下对自己的党组织负责任,发挥了组织的力量,配合了整个工作的进行.[9]面对以上种种困难,太岳区党委在政权建设和推进民主民生运动中进行了积极解决和改进.以太岳区首府阳城县为例,为彻底检查村行政机构和切实执行抗战法令,县委特组织行政民运联合视察指导团,分头出发各村,严格检查行政民运工作,解决纠纷㊁撤换与惩罚失职及贪污腐化不执行 四一减租 与 一分灭息 之坏村长.这项工作一开始,便将阳城县民主民生运动蓬勃开展起来.视导团每到一村首先召集村长㊁闾长㊁牺公㊁各救及小学教员和军政教官等开会,对抗战法令执行状况进行详细查询;其次由村干部做工作报告及提出疑难问题讨论;再次分行政民运到各村副检查工作并慰问抗日,晚间开村民大会由群众公开提出意见并表决,后领导团即分期处理与执行.如石臼村村民张说旺家境殷实却不出合理负担,经劝解说服仍执迷不悟,群众便要求送县教育.[10]经过种种努力,村民选举结果获得显著成效:首先,民主选举从实践中教育了民众.例如: 曲阳县妇女当选村长副的竟达到十分之一,而在全区各地担任委员会工作者,竟达1531名.这不仅是在法律上承认了男女平权,并且从事实上证实了妇女是有能力担任这一工作的. [11]这项举措从整体上来讲,提高了民主选举中群众的积极性,使得民主选举的领导主体扩大,领导方式更新.其次,民主选举重构了基层社会治理阶层,提高了村政权威信.由于村长副和村代表由民选产生,民众与村干部之间产生了一种良性的互助关系,即村干部认为自己应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村民认为自己应拥护爱戴自己选出的基层领袖,基层乡村干部威信便在此种由精神层面到政权领域的微型动员中逐步树立并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由能代表民意且积极抗日的乡村社会精英担任村政,不仅颠覆了原有乡村统治阶层良莠不齐的固有形态,而且保证了战时一切抗战动员工作的顺利推进.最后,民主选举打破了以往世袭㊁雇佣㊁抓大头及家长包办等不良现象,巩固与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缘于事前研究布置周到,所以能在大多数区村民选中打破这些传统意义上村干部的不良作风.在基层村选最终结果中,所选出的县村代表不分知识水平㊁贫富阶级㊁性别年龄一律在抗日大团结原则下分工合作,为健全村政权和动员广大村民抗战不懈努力.3㊀结㊀语太岳抗日根据地党员成分以贫农中农为主,并在管理上通过各种有效举措克服了成分不平衡和干部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创立了战时中共带领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㊁一致对外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基层党建理论,这对于基层党组织的建立㊁发展㊁完善和开展广泛的民众动员工作意义重大.中共将党组织生活的触角渗透到民众生活的各个群体和各个阶层的过程,其实是太岳抗日根据85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