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概论”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数学教育概论(复习材料)

数学教育概论(复习材料)

数学教育概论期末考查内容:课程标准、数学教育理论、教育观点、教学设计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理念❖教学建议普通高中课程基本理念❖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内容:1.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基础性: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数学基础;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

学生自主选择,必要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

3.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4. 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地位: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体现: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

❖作用: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5.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载体: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

❖作用: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数学学科教学论知识点复习

数学学科教学论知识点复习

数学学科教学论知识点复习一、数学教育的目标1.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的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具备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数学思维解读世界、分析问题、决策等。

5.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育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数学教学的内容1.数与式:数的性质、整数、分数、小数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代数式的理解与运算等。

2.关系与函数: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基本函数的性质与应用,函数与方程、函数与几何、函数与数据等的关系。

3.几何与空间:基本几何知识和性质,图形的几何性质和变换,立体的性质与计算,几何证明等。

4.数据与概率:数据的收集和表示,数据的统计分析与解读,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等。

5.数学思维与方法: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数学的证明与推理,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等。

三、数学教学的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发现新知识。

2.归纳演绎法:通过给出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归纳出一般规律,然后进行推理和证明。

3.问题解决法: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

5.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数学教学的评价1.合理性评价: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课程要求。

2.包容性评价:评价教学方案是否适应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和需求。

3.效果评价:评价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核心概念和能力。

4.过程评价:评价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师是否采用了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024初中数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4初中数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4初中数学知识点复习提纲一、代数与函数1.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时的变形方法•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2.一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图像•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表示•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关系3.二次根式•关于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和化简方法•二次根式的运算和求值•应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4.整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多项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多项式的加、减、乘和整式除法运算•利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二、几何与测量1.平面几何初步•直线、线段、射线、角的基本概念及刻画方法•同位角、对顶角、内错角等角度关系•垂直、平行、相交、交错等线段关系•用角度关系和线段关系解决几何问题2.平面图形初步•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分类和判定方法•四边形、多边形、圆的定义和性质•识别和绘制各种平面图形•应用平面图形解决实际问题3.直线、角、面积测量•直线的测量方法和误差控制•利用角度测量解决几何问题•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及其应用4.立体几何•空间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基本变换方法•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应用立体几何解决实际问题三、数据与概率1.统计基础知识•数据和变量的定义、分类及其表示方法•统计描述性分析方法(频数、频率、中位数、平均数等)•数据图表的绘制和分析2.概率初步•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定义、性质及表示方法•概率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统计与概率的关系及其应用3.统计与概率的实际应用•利用统计和概率解决实际问题•假设检验及其应用以上是2024初中数学知识点复习提纲,希望对广大中学生有所帮助。

数学教育概论

数学教育概论

《数学教育概论》复习资料第二章与时俱进的数学教育1,数学发展史上的四个高峰:①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古希腊的公理化数学(公元前700-300)(严密性);②以牛顿发明微积分为代表的无穷小算法数学(17-18世纪中叶)(有用性);③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现代公理化数学(19-20世纪中叶)(形式化);④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数学(20世纪中叶-今天)2,四个数学发展阶段,显示出“数学应用”和严密的“公理化”这两种思潮是交互出现的:①古希腊“公理化”时期;②牛顿的不严密的无穷小算法时期;③希尔伯特的严密的现代公理化时期;④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算法时期。

3,核心数学的发展趋势至少有以下特点:①从线性到非线性,混沌、分形、动力系统等研究迅速发展;②从交换到非交换,矩阵、算子的乘法都是不可交换的;③从一维数学到高维数学,特别是四维和无穷维;④随机数学和确定性数学、离散和连续、局部性质和整体性质间的对立与整合。

4,数学观的变化:①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②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③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5,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发生了哪些变化?①由关注教师“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②从“双基”与“三大能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③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试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④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第三章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1,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1)弗赖登塔尔所认识的数学教育主要特征是什么?①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②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③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④“互动”是主要学习方式;⑤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概括:现实、数学化、再创造)2)现实: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而且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数学现实”。

数学复习全书提纲30页word

数学复习全书提纲30页word

第一篇高等数学第一章极限、连续与求极限的方法一、极限的概念与性质(一)极限的定义(二)极限的基本性质与两个重要极限二、极限存在性的判别(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一)夹逼定理(二)单调有界数列必收敛定理(三)单侧极限与双侧极限的关系(四)证明一元函数的极限不存在常用的两种方法三、无穷小及其阶(一)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定义(二)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与极限的关系(三)无穷小阶的概念(四)重要的等价无穷小(五)等价无穷小的重要性质(六)确定无穷小阶的方法四、求极限的方法(一)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与幂指数运算法则求极限(二)利用函数的连续性求极限(三)利用变量替换法与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四)利用等价无穷小因子替换求极限(五)利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的极限(六)分别求左右极限求得函数极限(七)利用函数极限求数列极限(八)用夹逼法求极限1.简单的放大缩小手段2利用极限的不等式性质进行放大或缩小2.对积分的极限可利用积分的性质进行放大或缩小(九)递归数列极限的求法(十)利用定积分求某些n项和式的极限(十一)利用泰勒公式求未定式的极限(十二)利用导数定义求极限五、函数的连续性及其判断(一)连续性的概念(二)间断点的定义与分类(三)判断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的类型(四)连续函数的性质常考题型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求0/0 或者无穷大比无穷大未定式的极限题型二求0乘无穷大或无穷大乘无穷大的极限题型三求指数型未定式的极限题型四求含变限积分未定式的极限题型五由极限值确定函数式中的参数题型六利用适当放大缩小法求极限题型七求n项和数列的极限题型八求n项积数列的极限题型九利用函数极限求数列极限题型十无穷小的比较与无穷小阶的确定题型十一讨论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的类型题型十二有关连续函数性质的命题第二章一元函数的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及其计算一、一元函数的导数与微分(一)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与力学意义(二)单侧可导与双侧可导的关系(三)可微的定义、微分的几何意义及可微、可导与连续之间的关系(四)函数在区间上的可导性、导函数与高阶导数(五)奇偶函数与周期函数的导数性质二、按定义求导数及其适用的情形(一)按照定义求导数(二)按照定义求导数适用的情形(三)利用导数定义求极限三、基本初等函数导数表,导数四则运算法则与复合函数微分法则(一)基本初等函数导数表与求导法则(二)导数与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三)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则(四)初等函数求导法四、复合函数求导法的应用——由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导出的微分法则(一)幂指数函数的求导法(二)反函数求导法(三)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法(四)变限积分的求导法(五)隐函数微分法五、分段函数求导法(一)按照求导法则分别求函数在连接点处的左右导数(二)按照定义求连接点处的导数或左右导数(三)连接点是连续点时,求导函数在连接点处的极限值六、高阶导数及n阶导数的求法(一)归纳法(二)分解法1.有理函数与无理函数的分解2.三角函数的分解(三)用莱布尼兹法则求乘积的n阶导数七、一元函数微分学的简单应用(一)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1.用显示方程表示的平面曲线2.用参数方程表示的平面曲线3.用极坐标方程表示的平面曲线4.用隐式方程表示的平面曲线(二)用导数描述某些物理量常考题型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有关一元函数的导数与微分概念的命题题型二一元函数可导函数与不可导函数乘积的可导性的讨论题型三求各类一元函数的导数或微分题型四变限积分的求导题型五一元函数与求微分的综合题题型六求一元函数的n阶导数题型七一元分段函数的可导性与导函数连续性等命题的讨论题型八一元函数导数概念的应用第三章一元函数积分概念、计算及应用一、一元函数积分的概念、性质与基本定理(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二)定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三)基本定理(四)奇偶函数与周期函数的积分性质(五)利用定积分求某些n项和式数列的极限二、积分法则(一)分项积分法(二)分段积分法(三)换元积分法(四)分部积分法三、各类函数的积分法(一)有理函数的积分(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三)三角有理式的积分四、反常积分(广义积分)(一)无穷限反常积分的概念(二)无界函数反常积分的概念(三)几个常见的反常积分(四)反常积分的计算五、积分学应用的基本方法——微元分析法六、一元函数积分学的几何应用(一)平面图形的面积(二)平面曲线的弧微分与弧长(三)平面曲线的曲率、曲率圆与曲率半径(四)空间图形的体积(五)旋转面的面积七、一元函数积分学的物理应用(一)液体的静压力(二)引力问题(三)变力做功(四)质心与形心问题(五)函数在区间上的平均值常考题型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有关原函数与定积分的概念题型二积分值的比较或积分值符号的判断题型三估计积分值题型四有关原函数的存在性问题题型五求分段积分的原函数题型六各类被积函数不定积分的计算题型七各类被积函数定积分的计算题型八利用若干积分技巧计算积分题型九求形如∫的积分题型十由函数方程求积分题型十一反常积分的技术题型十二证明积分等式题型十三证明积分不等式题型十四关于变限积分的讨论题型十五一元函数积分学的几何应用题型十六一元函数积分学的物理应用题型十七综合题第四章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一、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一)极值的定义(二)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几何意义二、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变化(一)函数为常数的条件与函数恒等式的证明(二)函数单调性充要判别法(三)极值点充分判别法1.极值第一充分判别定理及其几何意义2.极值第二充分判别定理及其几何意义(四)凹凸性充要判别定理及其几何意义(五)拐点判别法1.拐点的定义2.拐点的必要条件3.拐点的充分判别定理(六)利用导数做函数图形三、一元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常考题型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证明函数恒等式题型二利用导数讨论函数的变化1.证明函数的单调性与凹凸性2.讨论函数的极值3.求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区间,极值点,拐点及渐近线题型三求指数型未定式的极限1.函数型的最值问题2.应用型的最值问题题型四与最值问题有关的综合题题型五用微分学的方法证明不等式1.直接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或柯西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2.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3.利用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证明不等式4.引进辅助函数把证明常值不等式转化为证明函数不等式5.利用函数的凹凸性证明不等式题型六讨论函数的零点题型七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函数或其导数存在某种特征点第五章一元函数的泰勒公式及其应用一、带皮亚诺余项与拉格朗日余项的n阶泰勒公式二、带皮亚诺余项的泰勒公式的求法(一)泰勒公式的唯一性(二)求泰勒公式的方法三、一元函数泰勒公式的若干应用常考题型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求泰勒公式题型二用泰勒公式求极限确定无穷小的阶题型三用泰勒公式证明不等式或高阶导数存在某种特征点题型四有关泰勒公式的中值Θ的性质第六章微分方程一、基本概念二、一阶微分方程三、可降阶的高阶方程四、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与结构五、二阶和某些高阶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欧拉方程六、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方程七、含变限积分的方程常考题型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变量可分离的方程与齐次方程的求解题型二通过简单代换化变量可分离的方程的求解题型三一阶线性方程与可化为一阶线性方程的求解题型四全微分方程的求解题型五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的求解题型六二阶线性常系数方程的求解题型七特殊的变系数二阶线性方程的求解题型八含变限积分方程的求解题型九由自变量增量与因变量增量间的关系给出的一阶方程题型十综合题与证明题题型十一有关微分方程应用题的求解第七章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一.空间直角坐标系二.向量的概念三.向量的运算(一)定义与计算公式(二)运算法则(三)几何应用四.平面方程、直线方程五.平面、直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距离公式(一)两个平面之间的关系(二)两条直线间的关系(三)直线与平面的关系(四)平面束方程(五)关于距离的计算公式六.旋转面与柱面方程,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一)球面(二)旋转曲面(三)柱面(四)二次曲面七.空间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常考题型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向量的运算题型二求平面方程题型三求空间的直线方程题型四求点、直线、平面间的关系题型五求投影方程题型六求曲面方程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一.多元函数的概念、极限与连续性二.多元函数的偏导数与全微分(一)偏导数概念(二)可微性,全微分及其几何意义(三)偏导数的连续性,函数的可微性,可偏导性与函数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四)高阶偏导数,混合偏导数与求导次序无关问题三.多元函数的微分法则(一)全微分四则运算法则(二)多元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则(三)复合函数的二阶偏导数四.复合函数求导法的应用——隐函数微分法五.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其他应用六.多元函数极值充分判别法(一)多元函数极值及住店的定义(二)多元函数去得极值的充分与必要条件七.多元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一)极值问题的提法(二)求二元函数或三元函数的简单极值问题(三)求二元函数或三元函数的条件极值问题八.方向导数与梯度九.多元函数微分学的集合应用(一)空间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二)空间曲面的切线与法平面1.参数方程表示的空间曲线2.作为两曲面交线的空间曲线常考题型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有关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概念的问题题型二求二元、三元各类函数的偏导数与全微分题型三变量替换下方程式的变形题型四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题型五求二元、三元函数的梯度与方向导数题型六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几何应用题型七有关多元函数的综合题第九章多元函数积分的概念、计算及其应用一.多元函数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二.在直角坐标系中化多元函数的积分为定积分三.重积分的变量替换四.如何应用多元函数积分的计算公式及简化运算五.多元函数积分学的几何应用六.多元函数积分学的物理应用第十章多元函数积分学中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一.多元函数积分学中的基本公式——格林公式、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二.向量场的通量与散度,环流量与旋度三.格林公式,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的一个应用——简化多元函数的积分计算四.平面上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问题及微分式的原函数问题第十一章无穷级数一.常数项级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二.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定三.交错级数的敛散性判别法四.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五.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与和函数六.幂级数的收敛域七.幂级数的运算与和函数的性质八.幂级数的求和与函数的幂级数展开九.傅里叶级数第二篇线性代数第一章行列式一.行列式的概念、展开公式及其性质(一)行列式的概念(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公式1.上下三角行列式2.副对角线3.拉普拉斯展开式(三)行列式的性质1.经转置值不变2.公因数提出3.拆和4.对换某两行5.把某行的k倍加到另一行,值不变(四)关于代数余子式的求和1.只改变所在行或列中的值不影响其代数余子式2.一行元素与另一行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为零八.有关行列式的几个重要公式九.关于克莱姆法则常考题型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有关行列式概念与性质的问题题型二数字型行列式的计算1.三角化2.递推法3.公式法4.归纳法题型三抽象行列式的计算题型四含参数的行列式的计算题型五关于|A|=0的证明题型六克莱姆法则二.矩阵及其运算一.矩阵的概念及几类特殊方阵(一)矩阵的概念1.矩阵2.零矩阵3.同型矩阵4.矩阵相等5.方阵的行列式(二)几类特殊方阵1.对称矩阵2.反对称矩阵3.对角矩阵4.逆矩阵5.正交矩阵6.伴随矩阵二.矩阵的运算(一)矩阵的线性运算(二)关于逆矩阵的运算规律(三)关于矩阵转置的运算规律(四)关于伴随矩阵的运算规律(五)关于分块矩阵的运算规律三.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四.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一)矩阵的初等变换(二)初等矩阵的概念(三)初等矩阵的性质五.矩阵的等价(一)矩阵等价的概念(二)矩阵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常考题型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有关矩阵的概念及运算题型二求方阵的幂题型三求与已知矩阵可交换的矩阵题型四有关初等矩阵变换的问题题型五关于伴随矩阵的命题题型六矩阵可逆的计算与证明题型七求解矩阵方程三.n维向量与向量空间一.n维向量的概念与运算二.线性组合与线性表出1.线性组合2.线性表出3.向量组等价三.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一)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概念(二)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充分必要条件四.线性相关性与线性表出的关系五.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一)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的概念1.极大线性无关组2.向量组的秩3.矩阵的秩(二)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的关系六.矩阵秩的重要公式七.向量空间、子空间与基、维数、坐标(一)向量空间与子空间(二)基、维数、坐标八.基变换与坐标变换1.基变换公式及过渡过程2.坐标变换公式九.规范正交基与施密特正交化1.正交基及规范正交基2.Schmidt正交化常考题型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线性组合线性相关的判别题型二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证明题型三求秩与极大线性无关组题型四有关秩的证明题型五关于AB=0题型六关于A=0的证明题型七有关向量空间的判定题型八向量坐标、过度矩阵及坐标变换题型九规范正交基题型十有关秩与直线平面的综合题四.线性方程组一.线性方程组的各种表达形式及相关概念二.基础解系的概念及其求法三.其次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判定四.非齐次方程组有解的判定五.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六.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常考题型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线性方程组解的基本概念题型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题型三含有参数的方程组解的讨论题型四关于线性方程组公共解、同解的问题题型五有关基础解系的证明题型六关于线性方程组的证明题五.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一.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及求法二.相似矩阵的概念与性质三.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及解题步骤常考题型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题型二 n阶矩阵A能否对角化的判定题型三求相似时的可逆矩阵题型四求矩阵A中的参数题型五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反求矩阵A题型六相似对角化的应用——A^n题型七有关实对称矩阵的问题题型八有关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证明六.二次型一.二次型的概念及其标准型(一)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二次型的标准型(三)惯性定理二.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1.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的概念2.二次型正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三.合同矩阵1.合同矩阵的概念2.两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3.两矩阵合同的充分条件常考题型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有关二次型基本概念的问题题型二化二次型为标准型题型三判别或证明二次型的正定性题型四有关正定矩阵的综合题题型五合同矩阵第三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章随机事件和概率一.随机事件的关系与运算(一)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的概念(二)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有表(三)文氏图(四)事件运算法则与常用结论二.随机事件的概率(一)古典定义1.不重复排列公式2.可重复排列公式3.组合公式4.组合性质5.加法原理6.乘法原理(二)几何定义(三)统计定义(四)公理化定义(五)概率论公理的重要结论(六)条件概率(七)乘法公式(八)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方法1.直接计算2.频率估计概率3.概率的推算4.利用概率分布三.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一)全概率攻势(二)贝叶斯公式四.事件的独立性与伯努利公式(一)事件的独立性(二)伯努利公式(三)常用结论常考题型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随机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题型二利用古典概型、几何概型计算概率题型三利用概率性质、条件概率计算概率题型四利用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计算概率题型五事件独立性讨论与独立性重复试验的概念及其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一.随机变量与分布函数(一)随机变量(二)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1.分布函数的概念2.分布函数的性质二.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一)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函数性质(二)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1.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性质三.几个常见分布(一)0-1分布(二)二项分布(三)几何分布——首次成功(四)超几何分布(五)泊松分布(六)均匀分布(七)指数分布(八)正态分布四.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的求法(一)离散型函数的分布的求法(二)连续型函数的分布的求法1.分布函数法2.公式法常考题型及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确定随机变量概率分布中的未知参数题型二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题型三求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题型四综合应用题第三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一.多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函数与边缘分布函数(一)多晚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概念(二)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三)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函数的概念二.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一)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的概念及其性质(二)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三)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条件分布(四)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条件分布函数三.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一)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联合概率密度的概念及其性质(二)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边缘密度(三)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条件概率密度(条件密度函数)密度乘法公式(四)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条件分布函数四.两个常见的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一)均匀分布的概念及性质(二)二维正态分布的概念及性质五.二维随机变量的独立性(一)独立性的概念(二)相互独立的充分必要条件1.离散型随机变量2.连续型随机变量六.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的求法1.离散型随机变量——列举法2.连续型随机变量——先求出分布海曙,再求出概率密度3.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之和——卷积公式(积分区间注意)常考题型及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有关概率分布的计算题型二有关分布函数及其密度函数的命题题型三求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一.一维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一)数学期望1.离散型2.连续型3.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4.常用结论(二)方差1.方差及标准差的概念2.关于随机变量方差的常用结论(三)随机变量的矩二.二维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一)协方差概念及性质(二)相关系数1.概念2.性质3.对于随机变量X与Y,下面四个结论是等价的——不相关4.独立性与相关性(三)矩(四)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常考题型及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题型二两个随机变量及其函数的数字特征题型三综合应用题第五章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一.大数定律(一)切比雪夫不等式(二)切比雪夫大数定律(三)伯努利大数定律(四)辛钦大数定律二.中心极限定理(一)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列维·林德伯格(二)二项分布以正态分布为极限分布——棣莫弗·拉普拉斯常考题型及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有关切比雪夫不等式与大数定律的命题题型二有关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第六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一.总体、样本、样本的数字特征(一)总体、样本、抽样的概念(二)样本的概率分布1.离散型2.连续型(三)常用样本的数字特征1.样本均值2.样本方差3.样本原点矩4.样本中心矩二.统计量及抽样分布(一)统计量(二)统计推断中常用的三个分布——分布、t分布、F分布1.分布2.t分布3.F分布(三)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1.单个正态总体(1)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2)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2.两个正态总体(1)样本均值差的抽样分布(2)样本方差比的抽样分布第七章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一.参数估计(一)参数的点估计1.估计量的概念及评价标准(1)无偏性(2)有效性(最小方差性)(3)一致性(相合性)2.求估计量的两种常用方法(1)最大似然估计法(2)矩估计法(二)参数的区间估计。

(完整版)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1.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数学教育数学理论,是数学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的综合。

3.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4.教学目标:一级目标:教育方针。

(制订者——国家)二级目标:课程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三级目标:教学目标。

课堂目标5.教案详案格式:1.课题。

2.教学目标。

3.学情分析。

4.教材分析。

5.课型。

6.教学方法。

7.教具。

8.教学过程(1)知识准备;(2)判定定理;(3)运用定理,问题研究;(4)总结[板书设计][课后记]简案格式:1.课题。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6.数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方法和相对应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7.弗雷登塔尔的教学原则:1.“数学现实”原则。

2.“数学化”原则。

3.“再创造”原则。

4.“严谨性”原则波利亚解题表:1.理解题目—必要前提。

2.拟定计划—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

3.实现计划—逻辑配置。

4.回顾—有远见做法皮亚杰: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

1.同化:指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事件过程2.顺应:当旧有方式探究世界不能奏效时,儿童会根据新消息或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这个过程叫顺应。

3.平衡作用:指产生顺应情况下的不平衡状态。

4.理论主张:发展先于学习。

5.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关系:儿童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循环中不断丰富、提高、发展。

西南大学数学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西南大学数学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1、克莱因对数学教育改革有哪些建议?答:1)数学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数学观点,只有观点高了,事物才能显明了而简单;2)教育应该是发生性的,所以空间的直观,数学上的应用,函数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3)应该用综合起来的一般概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要去深钻那种特殊的解法;4)应该把算术、代数和几何学方面的内容,用几何的形式以函数为中心观念综合起来。

2、数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数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心理学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指导上。

3、国际上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演变答:1972年,在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GeoffreyHowson称数学教育还只是处在形成期,就像一个孩子,一个青少年,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称数学教育为年轻人了,可以考虑和探讨数学教育的发展、特点和成就了。

4、数学发展史划分为哪四个阶段?答:1)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古希腊的公理化数学(公元前700-300);2)以牛顿发明微积分为代表的无穷小算法数学(17-18世纪);3)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现代公理化数学(19-20世纪中叶);4)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数学(20世纪中叶-今天)。

5、20世纪数学观有什么变化?答:20世纪布尔巴基学派的“结构主义”数学,更把形式主义数学推向新的高峰。

6、你如何认识数学的文化本质?答:我们应该从互动中认识数学的文化本质,并且在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的文化意义,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文化感染。

1)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2)数学打上了人类各个文化发展的烙印;3)数学应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4)数学思维方式对人类文化的独特贡献;5)数学成为描述自然和社会的语言7、简述我国数学教学理念的发展答: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2)从“双基”与“三大能力”的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关和素质观;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大学《数学教学论》课程复习提纲

大学《数学教学论》课程复习提纲

《数学教学论》的课程内容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概念间的关系有:同一关系、属种关系、全异关系、交叉关系1.绪论——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学论1.1 数学教学论的发展史1.数学教育成为一个专业的历史(数学教育逐渐存在未一个需要具备一定特殊技能的专业)2.数学教育成为一门科学学科的历史(数学教育需要警醒科学的研究,取得上课的认识)1.2 数学教学论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学科特点数学教学论是研究数学教育系统中的数学教育现象、揭示数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方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轮组实验法、课堂观察法数学教学论特点:边缘性学科,处于数学、教育学、逻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交界”处;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是人们把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作为认识过程来深刻分析的成果;发展中的理论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完善。

1.3 学习数学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1)科学的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的具体表现(2)数学教育学对教师专业人员具有特殊的意义(3)数学教育学现实意义(4)多观察、多思考、多比较、多交流、多实践是学习数学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思考题:1、数学教师的职业性P1;数学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需要特殊碰欧阳的专业人士2、有两门学科对数学教育研究有过根本性影响,它们是:P3;数学、心理学3、数学教育中的主要研究方法有:P7-12访谈法(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想法)、课堂观察法(观察一堂师生为主的问答课)、轮组实验法(通过教学实验检验理论)、问卷调查法(对教师课堂教学使用语言的调查研究)2.中学数学的教学工作2.1 数学课的备课2.1.1 备课要领备教材、备学生、备思想、备习题2.1.2 教案的基本要素及编写方法基本要素:①课题名称;②教学目的;③教学重点,教学难点;④教具准备;⑤教学过程.编写方法:详案:公开课教案: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班级及执教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后记2.2 课堂教学工作:☐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求效益☐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要注意处理好主导和主体之间的关系。

数学教育学复习大纲

数学教育学复习大纲

四、实践题
• 1.设计一个有价值的教学活动。 • 2.根据你的个人经验,说说数学优秀生应 该如何培养? • 3.转化数学学差生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 4.采访三位教师,了解他们采用什么方法 处理课堂上学生发生的不良行为,将这些 策略分类,并确定哪些策略是学生可以接 受并且是有效的。 • 5.你对自己的说课技能有何评价?怎样改 进?
一、填空题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 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 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 向全体学生,体现 、 、 的基本精神,代 表着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 2、2000年8月,日本数学家藤田宏教授在第九届国际 数学教育大会上指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数学高峰:
(1) ;(2) ;(3) ;(4) 。
3、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指出的数学教育的 五个主要特征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2) ;(3) ;(4) ;(5) 。
4、陈重穆和宋乃庆教授主持的“提高课堂效益的初 中数学的教改实验”,简称为GX,是以 为 主旨。 5、数学教学设计是为数学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完成数学教学设计,教师主要需考虑
10.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的的依据是什 么? 1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理 念是什么?
1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课程目标是什 么?
13. 中学数学传统教学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
14. 举例说明几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15.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征有哪些? 16.常见的数学教学模式有哪些? 17.什么是数学教学原则?并说明有哪些数学教学原 则。 18.数学建模的步骤有哪些? 19.说课和讲课的区别有哪些?

数学教学论考试提纲

数学教学论考试提纲

数学教学论提纲(一)、名词解释1、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直接把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怎么运用。

2、综合运用: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概念、原理与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

4、矛盾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

5、排中律: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指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而没有其他可能。

6、概念的矛盾关系:在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其相加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7、概念的独立关系:在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其相加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8、水平数学化:由现实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具体指学生利用数学工具帮助他们去组织和解决真是生活的问题。

9、垂直数学化:在水平数学化之后进行的数学化,由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的转化,是建立数学问题与数学形式系统的转化,也就是在数学系统本身,知识重新组织的过程。

10、公理系统的独立性:同一个公理系统所有公理之间不能彼此相互推导出来。

11、公理系统的完备性:该体系中有足够个数的公理,以之为依据可推导出该体系的全部结论。

(二)、简答题1、什么是概念的相容关系。

答:相容关系是指如果两个概念A和B的外延集合的交集非空,就称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为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又可分为下面三种情形。

(1)同一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A和B的外延相等,那么称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同一关系。

例如,无理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正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两组概念中概念间的关系是同一关系。

(2)交叉关系。

如果概念A和概念B的外延仅有一部分互相重合,那么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叫做交叉关系,这两个概念叫做交叉概念。

例如,“等腰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就是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

数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数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数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修的科目之一。

然而,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数学知识,下面将提供一个数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以便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

1. 数的性质与运算1.1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与性质1.2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1.3 分数的性质与运算1.4 百分数、比例与比例关系的应用2. 代数式与方程式2.1 代数式的概念与性质2.2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2.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4 平方根与二次方程的解法2.5 分式方程与分式不等式的解法3. 几何图形与几何变换3.1 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分类3.2 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的性质3.3 圆的性质与圆周角3.4 相似与全等的概念与判定3.5 平移、旋转、翻转和对称的基本变换4. 函数与图像4.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4.2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3 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4 函数的运算与复合函数的概念与性质4.5 函数方程与函数不等式的解法5. 统计与概率5.1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5.2 频数表、频率表和频率分布图的制作与分析5.3 概率的概念与计算5.4 事件与样本空间的概念与性质5.5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的概念与性质以上提纲涵盖了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建立知识框架。

将每个知识点的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整理成表格或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其次,掌握基本概念。

数学是建立在基本概念之上的,学生要深入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和性质,做到心中有数。

再次,多做习题。

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习题进行反复练习,同时也要注重思考和总结。

最后,做好归纳总结。

(完整版)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doc

(完整版)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doc

1. 数学教育: 是一种社会文化现 生自主学习一个最有利,有力的注意: 1. 导入方法的选择要有针 学习动机,兴趣,信心等非智力 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 “教学工具”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性。

2. 导入方法的选择要具有 因素的培养。

6.教学基本功是否扎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 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特别是学生 多样性。

3. 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

实。

如普通话语言是否规范、生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 放任自流学习时,起最大的限制 [2] 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中的一类 动形象;教态是否亲切、自然、 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 和控制作用。

学生使命:自主学 教学行为,在行为方式上的特点大方;板书是否工整、美观、清 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习,借助帮助,利用学习资料加是 “以语言讲述为主 ”的方式;在 楚,是否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2.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是数学教 强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对话。

构教学功能上的特点是:传授知识 等。

7.教学效果如何。

教学效率, 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 建自己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

)5. 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 学生受益情况等。

8.教学特色如何。

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学习环境。

6.评价观 情”。

即教学的个人特点,教师的教学 的是数学教育数学理论,是数学 双基: 含义:( 1 )数学基本知识 目的: 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

2. 风格。

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的综合。

( 2)数学基本技能启发思维, 培养能力。

3.提高思想 16.课程的改革:3. 教学设计 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 8.教学模式: 在一定教学思想和 认识,培养数学学习情感因素。

《标准 1》的基本理念: 1.突出体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 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 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启发性原 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 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 的基本框架结构。

2010级7—12班“数学教育概论”复习提纲

2010级7—12班“数学教育概论”复习提纲

2010级7—12班“数学教育概论”复习提纲
1.熟悉教学设计流程。

2.熟悉教案的基本框架,能够熟练撰写教学过程。

3.知道教学重、难点的基本含义。

4.熟悉教学过程的五环节。

5.熟悉“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及其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举例说明,用图形表示。

6.掌握数学命题教学的基本内容。

7.掌握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基本环节。

8.理解波利亚解题理论,并能用其进行解题分析。

9.了解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10.了解教师教学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能够举例分析如何启发学生,如何吸引学生,如何有效提问。

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1.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识。

)4.师生观。

(教师使命:学生自主学习一个最有利,有力的原则。

3. 趣味性原则。

4.直观性原则。

5.适度性原则。

机会,是否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

4.教学方法上,是否灵活多样,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意:1.导入方法的选择要有针符合实际,是否恰当地运用现代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2.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特别是学生放任自流学习时,起最大的限制和控制作用。

学生使命:自主学习,借助帮助,利用学习资料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对话。

构对性。

2. 导入方法的选择要具有多样性。

3.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

[2]讲解技能:讲解技能中的一类教学行为,在行为方式上的特点教学手段等。

5.是否注意情感教育,即课堂气氛是否和谐,是否注重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6.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

如普通话语言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建自己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

)5.学是“以语言讲述为主”的方式;在否规范、生动形象;教态是否亲的是数学教育数学理论,是数学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的综合。

3.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习环境。

6.评价观双基:含义:(1)数学基本知识(2)数学基本技能8.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教学功能上的特点是:传授知识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情”。

目的: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

2.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3.提高思切、自然、大方;板书是否工整、美观、清楚,是否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等。

7.教学效果如何。

教学效率,学生受益情况等。

8.教学特色如何。

即教学的个人特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的基本框架结构。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篇:小学数学教育概论复习资料1.姜乐仁—启发式教学实验;邱学华—尝试教学法2.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3.弗赖登塔尔—“现实数学教育”理论;其四条数学教学原则:数学现实、数学化、再创造、严谨性(~原则)4.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到青春初期智力或思维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5.封闭题―答案唯一或只有少数几个确定解的问题;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且答案数量很多,甚至数不尽,乃至无穷多的数学问题。

6.表现性评价――是学生完成具有一定现实情境的任务来考查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评价方法。

7.数学认知结构――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着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

同化――指学生在学习中将新的数学知识直接纳入认知结构,扩大原有认知结构,使数学认知结构发生量变的过程。

顺应――指某些新的数学知识不能直接同化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去必须适当调整或改造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使其适应新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将新知识纳入改造后的认知结构中去,从而建立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8.同化和顺应的区别――同化主要是改造新的学习内容,使其与原有认知结构相吻合,便于将新知识直接纳入原有认知结构;顺应则是改造原有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知识的学习。

9.数学概念――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10.数学概念形成――是指学生依据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在数学概念的具体例证中通过归纳抽取一类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并把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的过程。

11.数学概念同化――利用学生头脑里已有的数学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二级概念的过程。

12.影响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3点):①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②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③感性材料或感性经验。

数学教育概论考点

数学教育概论考点

数学教育概论考点数学教育概论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数学教育概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发展历史、特点和意义,并提供一种方法论,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框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数学教育概论的重要考点。

一、数学的定义、性质和发展历史。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等概念与现象的学科。

它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普遍性等特点,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

了解数学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数学发展的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二、数学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了解数学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数学教育的原则包括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亲和性原则等。

数学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法、研究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

理解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数学教育的评价和评价工具。

数学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全面性和客观性的。

评价工具包括作业、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等。

了解数学教育的评价和评价工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改进。

五、数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了解国内外数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育的现实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和创新数学教育的方法。

六、数学教育的结构和内容。

数学教育的结构包括初等数学教育、中等数学教育和高等数学教育等。

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问题解决方法和数学应用等。

了解数学教育的结构和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七、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数学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和个体需求的变化。

了解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学生构建学习的长远发展规划。

总之,数学教育概论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性课程,通过深入学习数学教育概论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教育的内涵和要求,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未来深入学习和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教育学(全)自学考试提纲

数学教育学(全)自学考试提纲

第一章数学的特点方法与意义1数学语言主要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像语言组成。

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对象或现象是精确的。

不会引起人们理解的混乱。

2数学方法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过推理,运算和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

3数学模型模型是指所研究对象或事物的有关性质的一种模拟物。

数学模型是指那些利用数学语言来模拟现实的模型。

4公理化方法始于古希腊欧几里得原本,它以五个公理出发,运用演绎方法将当时所知道的几何学知识全部推导出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合乎逻辑的体系。

5 随机思想方法又叫统计方法,就是指人们以概率统计为工具,通过有效的收集整理受随机因素影响的数据,从中寻找确定的本质的数量规律,并对这些随机影响以数量的刻画和分析,从而对所观察的现象和问题做出推断,预测,直至为未来的决策与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的一种方法。

6数学抽象性有哪些特点?①数学抽象的彻底性。

数学的抽象撇开对象的具体内容,仅仅保留空间形式或数量关系。

②数学抽象的层次性。

从抽象到更加抽象,即逐级抽象。

③数学方法的抽象性。

数学思想活动是思想实验,且不在实验室里进行,在人的大脑里。

7数学模型方法指对某种事物或现象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的数学概括,描述和抽象的基本方法。

8随机思想方法有什么特点?①概率统计方法的归纳性。

源于它在作出结论时是根据所观察到的大量个别情况归纳所得。

②处理的数据受随机因素影响。

③处理的问题一般是机理不清楚的复杂问题。

④概率数据中隐藏着概率特性。

人们通过大量重复观测得到的数据,经过科学整理和统计分析慧出现一定的概率规律9公理化方法有什么特点?①有利于概括整理数学知识并提高认知水平。

②促进新理论创立。

③由于数学公理化思想表述理论的简捷性,条件性和结构的和谐性,从而为其他科学理论的表述起到了示范作用,其他科学纷纷效法建立自己的公理化系统。

10论述:通过你研究或学习数学的体会,谈谈你对数学严谨性的认识?数学的严谨性是指逻辑上要无懈可击,结论要十分确定,一般又称为逻辑严密性或严格性,结论确定性或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级1—6班“数学教育概论”复习提纲
1.熟悉教学设计流程。

2.熟悉教案的基本框架,能够熟练撰写教学过程。

3.知道教学重、难点的基本含义。

4.熟悉教学过程的五环节。

5.能够分析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6.系统掌握“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及其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举例说明,能用维恩图表示。

7.掌握数学概念产生和发展的途径。

8.掌握数学命题教学的基本内容。

9.掌握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基本环节。

10.了解教师提问技能的几个关键词(见教材P280)。

11.学会运用类比的方式分析相关问题,比如知识层面的“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方法层面的求概率的“列表法”与“树状图法”等等。

试卷的四种题型:填空题、简述题、论述题、分析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