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数学教育概论总结
数学教育概论
1、简述“新数运动”失败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新数运动起因: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早于美国上天,美国朝野震惊.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以布尔巴基学派为代表的数学家发起“新数学”教育改革,又称为“新数运动”.当时的思潮是,数学教材内容太陈旧,基本上没有反映20世纪的数学成就,一大批新的数学教材在西方各国涌现,用“新数学”代替“旧数学”的改革运动席卷全球.新数运动的指导思想是:1.增加现代数学内容,如集合、逻辑、群、环、域、向量和矩阵、微积分、概率论、二进制数系等等;2.强调公理化方法,提倡“布尔巴基”的结构主义;3.废弃欧几里德几何;4.消减基本运算,用计算器代替基本的运算技能;5.提倡发现教学法,要求学生像数学家发现定理那样去学习数学.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新数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原因:向学生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教学内容过深过难,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接受;同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数学基本功不扎实,而高深的数学知识又难以学懂.(接着,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了“回到基础”)2、如何理解“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万丈高楼平地起。
做任何事情,基础总是重要的。
我国的数学教育,一向注重“双基”的教学,即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
那么,打好基础又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发展和创造。
缺乏基础的创新是空中阁楼,没有创新指导的打基础是傻练。
因此,优质的数学教育,必须是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完美的个性发展。
(基础=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创新=技巧)3、教学设计的三要素。
教案三要素——完成数学教学设计需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意图制定教学过程4、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教学模式(一堂公开课)(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合作探究,发现定理;(3)解决问题,应用定理;(4)动手练习,自主探究;(5)梳理知识,形成系统;(6)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完整word版)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
乔治?波利亚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
他有著名的三本书:《怎样解题》(1944)、《数学的发现》(1954)、《数学与猜想》(1961)。
其中《怎样解题》一书被译成17种文字。
波利亚提供的“怎样解题”表(第48-49页)分四步:1.了解问题;2.拟订计划;3.实行计划;4.回顾。
弗赖登塔尔认识的数学教育有五个主要特征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这些特征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现实、数学化、再创造。
数学化: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和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
再创造: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其核心过程是数学过程再现。
高等师范院校面临新挑战答:高中的新课程标准让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有些望而生畏,他们感到许多选修课的内容他们并没有学过,许多课程他们没法开设。
比如,高中选修课系列3涉及高等数学,包括数学史选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等。
由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探索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提出问题,因此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许多使教师感到难堪,有的他们没法回答,有的他们回答不清楚。
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型1.直接数学活动经验;3.间接数学活动经验;3.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4.意境联结性数学活动经验。
基础教育部分一.“标准”有哪些改革目标?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教育目标方面:培养爱国精神和“四有新人”等。
3.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课程结构方面: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2018。
32、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3、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4、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5、小数的分类⑴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例如: 0.25 、 0.368 都是纯小数。
⑵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 3.25 、 5.26 都是带小数。
⑶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 41.7 、25。
3 、 0。
23 都是有限小数。
⑷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 4。
33 …… 3。
1415926 ……⑸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⑹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3。
555 …… 0.0333 …… 12.109109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 有理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 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2、无理数:32,7,3π+8,sin60o 。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3分)1、单项式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b a 2314-,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b a 2313-。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c b a 235-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 (11分)1、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2、同类项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6分)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0≠=+bax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是未知数x的系数,b是常数项。
a)x为未知数,(0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3分)1、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2、线段的性质(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初三知识整理全套教科书包含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九年级上册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
包含以下章节:第21章二次根式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第23章旋转第24章圆第25章概率初步本册书内容分析如下:第21章二次根式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1)是一个非负数;(2),「…亠0);(3)〔■ (a > 0).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
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a >0, b>0), k 恥(a >0, b>0),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 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
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
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从小学到大学,可以说我一直都在接受教育,可是坦白说,要不是这学期学习了教育学,我根本就不会知道,除了儒家思想的因材施教这一古文化遗产涉及到教育之外,我所接受的十几年的教育竟然拥有如此广阔的研究领域,胡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的理论+案例+我的授课方法更是让我对教育这门学科刮目相看,也改变了之前对教育学的幼稚的偏见。
记得第一次翻开《新编教育学》这本书时,我发现里面的内容特别枯燥乏味,几乎都是一些关于教育与社会呀,教育原则和方法啥的,好像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有很大的距离。
于是就想,学不学教育学用处不大,不学教育学以后照样能教好学。
后来上了胡老师的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教育学,更别谈其功能了,特别是自己亲自上讲台谈论《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后感触更深。
教育学是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培养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能力等。
由此可见,教育学对培养未来合格人民教师的作用是确信无疑的。
如果大家都跟我一样继续持有这种偏见,教育的未来和学生的前程就很危险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老师很精明,想必他料到了我们会对教育学产生偏见,并且可能会不喜欢上这门课,所以就采用理论+案例+我的创新教学方法,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胡老师采用的这种创新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为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整个学期合理整合为课前分组搜寻典型案例、课上学生共同探讨和最后老师分析总结案例三个阶段,将我们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培养了我们反思、创新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得到紧密结合。
课前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角度地上网搜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及其相关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等,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课堂上我们以所搜集到的案例为基本素材,或单独站上讲台,或组织团体辩论,思想深刻的胡老师也积极与我们双向和多向互动,_等对话和研讨,培养了我们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我们充分理解了课前课上研究现象的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在思索过程中考虑如何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数学教育概论》张奠宙 宋乃庆
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目的的风格; 反映了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内容体系的特点,奠定了我国古代数学教 育的坚实基础。
3、隋朝设立国子学,开设数学课,招收 学生,聘请数学教师——世界上第一所 数学专科学校。我国古代学校数学教育 基本形成。(考试制度:科举制) 唐朝在数学专科学校继续发展。当时的 教科书《算经十书》曾广泛传播,这是 世界上第一次由国家颁布数学教科书; 设立“明算科”,考试数学,中试者授 官。
数学教育的沿革与发展
上通数学 下达课堂
名家评语
《数学教育概论》简介
绪论: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
第一节 数学教育的沿革与发展
学习提要
一、关于数学教育学的认识
● 数学教育的含义 广义:传播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活动 狭义:在中小学进行数学教学的活动 ● 数学教育学的含义 研究数学教育现象,揭示数学教育规律 “教什么、学什么”; “怎样教、怎样学”;“教得怎样, 学得怎样”以及相关的理论 ● 数学教育学的特征 综合学科、交叉学科( 历史性、发展性、实践性)
上页
下页
二、数学教育的沿革与发展
现代
(1)1980年,十三院校,《中学数学教材教法》
(2)1984年,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中译本 问世,对建立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3)1990年,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 (4)1990年,丁尔陞《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
第二讲:对数学教育的认识
(二)近代数学教育(始于1840年——1919年) 开始于“西学东渐”——西方科学知识传入中 国。(传教士到中国,带来了很多数学书籍和 开办学校) 1842年,传教士在中国创立教会学校,开设数 学课程:几何、代数、三角、解析几何、微积 分等; 1857年,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译《几何原本》 后九卷,《代微积拾级》,1853年伟烈亚力用 中文编写了介绍西方数学的《数学启蒙》,对 中国接受现代数学起了积极作用。
(完整word版)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文档
高中数学必修 + 选修知识点概括必修 1 数学知识点第一章:会合与函数观点1、会合三因素:确立性、互异性、无序性。
2、常有会合:正整数会合:N*或N,整数会合:Z ,有理数会合: Q,实数会合: R.3、并集 . 记作:A B.交集.记作: A B.全集、补集C U A { x | x U ,且 x A}(C U A)∩( C U B) = C U(A∪B) (C U A)∪( C U B) = C U(A∩B);A B B B A;简略逻辑:或:有真为真,全假为假。
且:有假为假,全真为真。
非:真假相反原命题互逆逆命题若 p则 q互若 q 则 p否为互逆互否为逆否否互否命题逆否命题若┐q则┐p若┐p则┐q互逆原命题:若 P则 q;抗命题:若q 则 p;否命题:若┑ P 则┑q;逆否命题:若┑ q 则┑ p。
常用变换:① f ( x y) f ( x) f ( y) f ( x y) f ( x).f ( y)证f ( x y)f ( y)f( )[()]() ( )f ( x)x f x y y f x y f y② f (x) f ( x) f (y) f (x y) f ( x) f ( y)y证:x xf()f()f() f (y)yy4、设 A、B 是非空的数集,假如依据某种确立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会合A中的随意一个数 x ,在会合B中都有唯一确立的数 f 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 : A B 为会合A到会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 f x , x A .分母不等于零5、定义域被开方大于等于零对数的幂大于零,底大于零不等于1值域:利用函数单一性求出所给区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6、函数单一性:(1)定义法:设x1、x2[ a, b], x1 x2那么f (x1 ) f ( x2 )0 f ( x)在[ a, b] 上是增函数;f (x1 ) f ( x2 )0 f ( x)在[ a, b] 上是减函数.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2)导数法:设函数 y f (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f (x) 0 ,则f ( x)为增函数;若f ( x)0 ,则 f ( x)为减函数 .7、奇偶性f x 为偶函数:f x f x 图象对于y 轴对称.函数 f x 为奇函数f x f x 图象对于原点对称 .若奇函数y f x 在区间0,上是递加函数,则y f x 在区间,0 上也是递加函数.若偶函数 yf x 在区间 0,上是递加函数,则yf x 在区间 ,0 上是递减函数.函数的几个重要性质:① 如 果 函 数 yf x 对 于 一 切 x R , 都 有f ax f ax 或 f ( 2a-x ) =f ( x ),那函数 y f x 的图象对于直线 x a 对称 .②函数 yf x 与函数 y fx 的图象对于直线x 0对称;函数 yf x 与函数 y f x 的图象对于直线y 0 对称;函数 yf x 与函数 yf x的图象对于坐标原点对称 .二、函数与导数1、几种常有函数的导数① C '0 ;② ( x n )' nx n 1 ;③ (sin x) ' cos x ; ④ (cos x) ' sin x ; ⑤ ( a x ) 'a xln a ; ⑥ ( e x) 'e x; ⑦ (log a x)'1 ;⑧ (ln x) ' 1x ln ax2、导数的运算法例( 1) (u v)'u ' v '.( 2) (uv)' u 'v uv ' .( 3) ( u)'u 'v uv ' (v 0) .vv 23、复合函数求导法例复合函数 yf (g (x)) 的导数和函数y f (u), u g ( x) 的导数间的关系为 y x y u u x , 即 y 对 x 的导数等于 y 对 u 的导数与 u 对 x 的导数的乘积 .解题步骤 :分层—层层求导—作积复原导数的应用:1、 yf ( x) 在点 x 0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 yf (x) 在点 x 0 处的导数是曲线yf ( x) 在P(x 0 , f (x 0 )) 处的切线的斜率 f (x 0 )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yy 0 f (x 0 )(xx 0 ) .切线方程 : 过点 P x 0 , y 0 的切线方程,设切点为x 1, y 1 ,则切线方程为 y y 1 f ' x 1 x x 1 ,再将 P 点带入求出 x 1 即可 2、函数的极值 (---- 列表法 )(1) 极值定义:极值是在 x 0 邻近全部的点,都有f ( x) < f ( x 0 ) ,则 f ( x 0 ) 是函数 f (x) 的极大值;极值是在 x 0 邻近全部的点,都有 f ( x) > f (x 0 ) ,则 f ( x 0 ) 是函数 f (x) 的极小值 .(2) 鉴别方法:①假如在 x 0 邻近的左边 f ' (x) > 0,右边 f ' (x) < 0,那么 f ( x 0 ) 是极大值;②假如在 x 0 邻近的左边 f ' (x) < 0,右边 f ' (x) > 0,那么 f ( x 0 ) 是极小值 .3、求函数的最值(1) 求 y f (x) 在 (a, b) 内的极值(极大或许极小值)(2) 将 y f (x) 的各极值点与 f (a), f (b) 比较,此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为极小值。
(完整版)总结版:中学数学教学概论,推荐文档
例如先要经过小范围试验,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搞好教师培训, 做好课改的舆论宣传;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一定要处理好改革、 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强调渐变而不是突变,否定一切另搞一套的 做法必定要引起混乱,教育领域的革命是注定要失败的。
3.2 运算能力
1、对运算能力的理解 运算——是在运算律指导下对具体式子进行变形的演绎过程
1. 运算能力的特点 1 综合性 2 层次性
9
2. 运算能力的衡量指标 1 正确 2 迅速 3 简捷
* 二、运算能力的培养 1 深刻理解数学概念,适当记忆数字事实 2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运算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3 重点培养“选择”能力 4 注重运算中的“全局观念” 5 强调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2、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指“大纲”或“标准”中规定的代数、几何、统计
与概率、微积分初步等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定理、公理以
3
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本技能: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包
括使用计算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简单的推理、画图以及绘 制图表等
7
1. 原则 1 公平原则 2 课程原则 3 教学原则 4 学习原则 5 评估原则 6 科技原则
2. 标准 1 内容标准 2 过程标准
第 3 章 数学能力
1.1 数学能力概述
1、数学能力:学习数学的能力、创造性数学能力 1. 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指在学校里学习(学会、掌握)数学的过程 中表现出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个体意义
基础知识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 要有整体观念 2 要过程与结论并重 3 要注意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4 要注意训练的适度性
数学教育发展概论(附答案).doc
国际数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特点(课程目标方面)⑴重视问题解决是各国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
⑵增强实践环节是各国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⑶强调数学交流是各国课程发展的新趋势。
(4)强调数学对发展人的-•般能力的价值,淡化纯数学意义上的能力结构,重在可持续发展。
⑸着重数学的应川和思想方法。
⑹增强数学的感受和体验。
⑺增强计算机的应用,将计算机作为一项人人需要掌握的技术手段。
我国未来数学教育改革的动向1.确立“大众数学”理念:让每个人都能掌握有用的数学。
(1)人人学有用的数学(2)人人掌握数学(3)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2.实现数学课程的现代化3.增加教学的应用4.充分发挥计算器和计算机在数学教学屮的应用5.重视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研究6.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数学学科的特点。
传统认为,数学的基本特点是抽象性、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张奠宙先生认为1数学对象的特点:思想材料的形式化抽象2数学思维的特点: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的结合3数学知识的特点:通用精确简约的科学语言。
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初一主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期;从初二到高一,则是逻辑思维培养的阶段,但这吋期还是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倾向于经验型逻辑思维;高二到高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以己有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属于理论型逻辑思维阶段;在整个商屮阶段,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成份虽在逐渐增加,但还没处于主要地位。
根据以上特点,在确立中学数学课程0标吋,一方血应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nJ•塑性大,他们的智力水平和实践经验在教学活动中会迅速发展和不断丰富,具有很大的潜力,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应不失时机地将一些较抽象的、较深奥的现代数学的棊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和原理,运用恰当的方法教给学生,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的数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到中学生装智力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对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能力的要求,必须适应中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是屮学数学课程目标不断革新,不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数学教育概论
1、简述“新数运动”失败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新数运动起因: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早于美国上天,美国朝野震惊.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以布尔巴基学派为代表的数学家发起“新数学"教育改革,又称为“新数运动".当时的思潮是,数学教材内容太陈旧,基本上没有反映20世纪的数学成就,一大批新的数学教材在西方各国涌现,用“新数学”代替“旧数学”的改革运动席卷全球.新数运动的指导思想是:1.增加现代数学内容,如集合、逻辑、群、环、域、向量和矩阵、微积分、概率论、二进制数系等等;2。
强调公理化方法,提倡“布尔巴基"的结构主义;3。
废弃欧几里德几何;4.消减基本运算,用计算器代替基本的运算技能;5。
提倡发现教学法,要求学生像数学家发现定理那样去学习数学.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新数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原因:向学生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教学内容过深过难,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接受;同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数学基本功不扎实,而高深的数学知识又难以学懂.(接着,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了“回到基础”)2、如何理解“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万丈高楼平地起。
做任何事情,基础总是重要的。
我国的数学教育,一向注重“双基"的教学,即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
那么,打好基础又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发展和创造.缺乏基础的创新是空中阁楼,没有创新指导的打基础是傻练。
因此,优质的数学教育,必须是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完美的个性发展。
(基础=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创新=技巧)3、教学设计的三要素.教案三要素——完成数学教学设计需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意图➢制定教学过程4、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教学模式(一堂公开课)(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合作探究,发现定理;(3)解决问题,应用定理;(4)动手练习,自主探究;(5)梳理知识,形成系统;(6)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完整版)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doc
1. 数学教育: 是一种社会文化现 生自主学习一个最有利,有力的注意: 1. 导入方法的选择要有针 学习动机,兴趣,信心等非智力 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 “教学工具”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性。
2. 导入方法的选择要具有 因素的培养。
6.教学基本功是否扎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 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特别是学生 多样性。
3. 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
实。
如普通话语言是否规范、生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 放任自流学习时,起最大的限制 [2] 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中的一类 动形象;教态是否亲切、自然、 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 和控制作用。
学生使命:自主学 教学行为,在行为方式上的特点大方;板书是否工整、美观、清 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习,借助帮助,利用学习资料加是 “以语言讲述为主 ”的方式;在 楚,是否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2.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是数学教 强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对话。
构教学功能上的特点是:传授知识 等。
7.教学效果如何。
教学效率, 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 建自己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
)5. 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 学生受益情况等。
8.教学特色如何。
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学习环境。
6.评价观 情”。
即教学的个人特点,教师的教学 的是数学教育数学理论,是数学 双基: 含义:( 1 )数学基本知识 目的: 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
2. 风格。
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的综合。
( 2)数学基本技能启发思维, 培养能力。
3.提高思想 16.课程的改革:3. 教学设计 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 8.教学模式: 在一定教学思想和 认识,培养数学学习情感因素。
《标准 1》的基本理念: 1.突出体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 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 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启发性原 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 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 的基本框架结构。
数学教育概论要点
1、克莱因对数学教育改革有哪些建议?答:1)数学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数学观点,只有观点高了,事物才能显明了而简单;2)教育应该是发生性的,所以空间的直观,数学上的应用,函数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3)应该用综合起来的一般概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要去深钻那种特殊的解法;4)应该把算术、代数和几何学方面的内容,用几何的形式以函数为中心观念综合起来。
2、数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数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心理学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指导上。
3、国际上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演变答:1972年,在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GeoffreyHowson称数学教育还只是处在形成期,就像一个孩子,一个青少年,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称数学教育为年轻人了,可以考虑和探讨数学教育的发展、特点和成就了。
4、数学发展史划分为哪四个阶段?答:1)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古希腊的公理化数学(公元前700-300);2)以牛顿发明微积分为代表的无穷小算法数学(17-18世纪);3)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现代公理化数学(19-20世纪中叶);4)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数学(20世纪中叶--今天)。
5、20世纪数学观有什么变化?答:20世纪布尔巴基学派的“结构主义”数学,更把形式主义数学推向新的高峰。
6、你如何认识数学的文化本质?答:我们应该从互动中认识数学的文化本质,并且在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的文化意义,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文化感染。
1)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2)数学打上了人类各个文化发展的烙印;3)数学应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4)数学思维方式对人类文化的独特贡献;5)数学成为描述自然和社会的语言7、简述我国数学教学理念的发展答: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2)从“双基”与“三大能力”的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关和素质观;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8、弗莱登塔尔的生平及数学教育方面的主要代表答:他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曾经是荷兰皇家科学院的院士和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专长为李群和拓扑学,1960年后,研究重心转向数学教育,在1967-1970期间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代表有《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除草于播种》、《数学教育再探》。
数学教育概论重点
数学教育概论重点(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二章1.数学观的变化(1)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
数学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2)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3)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2. 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2)从“双基”与“三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3. 我国影响较大的几次数学教改实验(P38)第三章4.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倡导数学教育研究要像研究数学一样,以科学论文的形式交流研究心得,并有详细文献支持,因而使数学教育研究不再只停留在经验交流的水平上。
5. 数学教育有五个主要特征:(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这些特征可以用三个词加以概括:现实、数学化、再创造(指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创造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研究、合作商讨、探索问题的结果并进行组织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数学过程的再现。
)6.现实数学教育所说的数学化有两种形式:(1)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2)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7.波利亚的数学教育观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
主动学习。
数学老师必须具备数学内容知识和数学教学法的知识。
9.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10. 数学知识是什么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数学知识并非绝对真理,即不是现实世界的纯粹客观的反映。
数学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并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直至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数学教育概论》张奠宙宋乃庆
《数学教育概论》张奠宙宋乃庆
《数学教育概论》是由张奠宙、宋乃庆合著的一本数学教育方面的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数学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发展历程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内容。
接下来将从书籍内容、特点以及我的感受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本书的内容涵盖了数学教育的各个方面。
在教育理论方面,书中介绍了数学教育的定义、目标以及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关系。
在教学内容方面,书中对数学教育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学科发展动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教学方法方面,书中介绍了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实践探索以及教学评价等内容。
最后,书中还讨论了数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等问题。
最后,阅读《数学教育概论》使我对数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了解到数学教育不仅是一门学科的教育,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发展。
数学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数学教育概论》是一本对数学教育进行系统介绍和分析的重要著作。
它深入剖析了数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介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这本书的阅读对于从事或有兴趣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完美打印版),推荐文档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有理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完整word版)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总结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常见的几何体及其特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且各面都是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棱柱:上下两个面称为棱柱的底面,其它各面称为侧面,长方体是四棱柱。
棱锥: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曲面),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圆.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曲面)。
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底面是圆。
球:由一个面(曲面)围成的几何体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 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6、截一个正方体:(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注意:①、正方体只有六个面,所以截面最多有六条边,即截面边数最多的图形是六边形.②、长方体、棱柱的截面与正方体的截面有相似之处.(2)用平面截圆柱体,可能出现以下的几种情况.(3)用平面去截一个圆锥,能截出圆和三角形两种截面(还有其他截面,初中不予研究)(4)用平面去截球体,只能出现一种形状的截面—-圆.(5)需要记住的要点:几何体 截面形状 正方体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圆 柱 圆、长方形、(正方形)、…… 圆 锥 圆、三角形、…… 球圆7、三视图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育概论总结数学教育概论(1)一、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数学活动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数学活动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2、数学活动应该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猜想、思维的能力3、数学活动应该关注真实的活动;二、数学现实: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构成学生的数学现实,它是新知识的生长点。
三、数学教学设计:是为数学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完成设计教师需要考虑的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2、形成设计意图;3、制定教学过程。
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数学教学目标:是设计者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达到的理想状态,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果,也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起点。
1、远期目标:是某一课程内容学习结束里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可以是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2、近期目标:是某一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或者某一学习环节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
3、过程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六、教学的重点: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民、带动全面、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
教学的难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水平与新老知识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也可能是学习新知识时,所用到的旧知识不牢固造成的。
教学的关键: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葳个问题能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内容,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七、几种教学过程:(一)、数学问题的教学设计: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创设出一个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况,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一个好的切入口,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找到一个好的载体,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
好的数学问题的特点:1、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索性,要求人们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判断性、能动性和创造精神;2、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有趣味和魅力;3、问题具有开放性,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有多种可能的解答;4、问题能推广或扩充到各种情形。
创设问题情境方法:1、以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以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领会学好数学的社会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以数学悬念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以数学活动和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做数学”中学到知识,获得成就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6、以计算机作为创设数学情况的工具,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教育功能。
(二)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1、形成:讲清概念的定义,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掌握概念内涵,对概念本质属性有比较完整的认识;掌握相关概念单位的逻辑联系;2、巩固:做巩固练习;后次复习前次概念,达到知识“再现”;注意概念的比较;及时小结;解题及反思;3、运用:简单运用;灵活运用;(三)数学命题的教学设计:1、命题的明确:要分清已知条件和其应用范围;2、命题的证明与推导: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命题的思路与方法,学会思想方法;3、命题的应用与系统化。
(四)数学知识应用的教学设计:(例题、习题、讨论)数学讨论的设计:1、使学生明确讨论的问题;2、给学生充分讨论空间;3、反馈调节;(五)巩固课的教学设计:1、练习课:复习、典型问题分析、示范、练习、小结、布置作业;2、讲评课:介绍一般情况,分析评议、总结、布置作业;3、复习课:复习提纲、复习、总结、布置作业。
复习课的几种处理方法:1、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解题讲解;2、以一个基本问题为核心,不断地采用,形成由简到繁的解题过程;3、用开放题复习。
八、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一)吸引学生的主要方式:联系、挑战、变化和魅力;1、联系:教学设计要学生的现实和数学现实,与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有联系;2、挑战: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3、变化:老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的时候,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或换用其它教学方式;4、魅力:精彩幽默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板画、得体的仪表、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二)启发学生:定向、架桥、置疑、揭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定向:教学要明确自己希望学生解决什么问题;2、架桥:教师在考虑我答应你学生解决问题与学生现实之间有多大的距离,应该设计什么问题或进行什么活动架桥铺路化解困难;3、置疑:教师可能设置一些疑难问题引起学生思想的交锋和深层的思考,有助于深入理解某些重要概念和定理的实质;4、揭晓:老师要将学生原先想做而不会做的正确做法,想说而说不出的正确想法用精练而明了的语言重述一遍;(三)与学生交流:设计、含蓄、等待和开明;1、设计:提问需要设计,可以问不同水平的问题;2、含蓄:提高应当含蓄,不能太直白,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甚至热烈讨论和争辩;3、等待:理想的待答时间为3—5秒;4、开明:学生回答要给予中肯而明确评价,肯定合理成分,指出改进地方;如果自己有错的话,要真诚道歉;(四)组织学生:策划、调控、慎惩和公平;1、策划:教师要预先策划可预见的课堂规则和惯例,设计让学生投入紧张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2、调控:在发生“突发事件”里,要善于调控、下面引导,将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有利于激发思维,参与到有趣或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活动中来;3、慎惩:教师应审慎地采取惩罚措施,明确你不喜欢的是他的不良行为,而不是他本人;4、公平:教师应该公平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九、教学艺术风格基本类型:1、儒雅型:韵味醇厚、庄重朴实、娴熟严谨、蕴含深远;2、新奇型:注重革新与创新,教师对于现代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技术与手段有着很强的敏感性,并且能够很快地吸收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之中;3、理智型:思维严谨、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注重实质、善于从事物现象提示其本质特征,认同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4、情感型:感情充沛而热烈,教学活动展现过程具有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力量;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与学配合默契,整个教学活动表现出非常和谐、热烈的良好气氛。
艺术风格形成的阶段:模仿学习、独立探索、创造超越、发展成型;三、与时俱进的数学教育(一)20世纪数学观的变化(1)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数学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2)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3)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二)数学文化的功能(或具体表现)1、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2、数学打上了人类各个文化发展阶段的烙印;3、数学应该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4、数学思维方式对人类文化的独特贡献;5、数学成为描述自然和社会的语言;(三)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2、从“双基”与“三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简称)三力: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数学能力观,包括:“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应用意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四)当前数学教学改革遇到的问题是:1、不少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没有进行深入学习,因而缺乏了解,存在某种焦虑甚至抵触情绪;2、某些实验班的教师缺乏教学参考资料,只有本学习的一本教科书,对实验教材前后相关的教学内容缺乏整体的了解;3、与实验教材相配套的考试改革方案尚未形成,不少教师担心实验班级吃亏,因而不敢放手进行改革。
四、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一)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1、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的五个主要特征:(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这些特征可用现实、数学化、在创造来概括)2、数学现实:?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而且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数学现实”。
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
3、现实的数学教育:通过设计与生活现实密切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4、情景问题:直观的、容易引起想象的数学问题,隐含在数学问题中的数学背景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而且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特别是要与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学生已经具有的、但未经训练和不那么严格的数学体验相关联。
5、数学化: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
(1)数学化的对象:一是数学本身,二是现实客观事物。
(2)数学化的形式:一是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即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做符号化处理;二是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即在数学范畴之内对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作进一步抽象化处理。
6、再创造:是通过老师精心设计,创造问题情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研究、合作商讨,探索问题的结果并进行组织的学习方式。
(二)波利亚的解题理论1、“怎样解题”表的四大步骤:(1)弄清问题(题目的未知、已知、和条件分别是什么,可能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它是解题的必要前提);(2)拟定计划(是否见过类似题、通过回归定义改述问题、作一般化或特殊化处理、条件是否全部用完,这是解题的关键环节和核心);(3)实现计划(主体工作);(4)回顾(校核结果、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求解、这题的结果或方法是否可以迁移到其它问题上,这是解题的必要环节)(怎样解题表的精髓是启发解题者去联想,其中的问句是用来促发念头的)(三)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主要观点:知识不是通过感官或交流被动获得的,而是通过认识主体的反省抽象来主动建构的;有目的的活动和认知结构的发展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