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第一课 草原
2019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精品PPT课件
自由、无拘无束……
“洒脱”这个词 结合上下文来看 可换成什么词?
从哪些语句看出“草 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深读感悟
热情 迎接、 激情 相见、 盛情 款待、 尽情 联欢、 深情 话别
重点解读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 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课 题 导 入
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黑龙江省。 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欣赏《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第二课时
重点讲解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 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 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 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 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 忽飞忽落的小鸟。
文
讲 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解
此情此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蒙汉 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
课
文
讲 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人民之间的深
情厚谊,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大家站在
大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辽
课 文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 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讲
解
“回味”指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
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
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
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笔记摘要:一、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概述1.课文标题:《草原》2.作者:老舍3.内容简介:描述了作者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品质。
二、课文主题及写作背景1.主题:自然美景与民族风情2.写作背景:老舍先生于1961 年访问内蒙古时创作了这篇文章三、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1.结构:总分总2.主要内容:课文分为三部分,分别描述了草原的静态美、动态美和蒙古族人民的风情美四、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法1.写作手法:以景写情,情景交融2.修辞手法:排比、对仗、拟人等五、课文意义及启示1.意义:展示了我国辽阔草原的壮美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独特风情2.启示:要热爱大自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正文:【提纲】一、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概述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第一课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描绘内蒙古大草原美景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文章《草原》。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豪放与好客。
【提纲】二、课文主题及写作背景《草原》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自然美景与民族风情。
在文章中,老舍先生以自然美为主线,穿插了蒙古族人民的风情,展现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
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老舍先生在1961 年访问内蒙古时,被那里的大草原和民族风情所吸引,从而创作了这篇文章。
【提纲】三、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草原》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草原的静态美,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和宁静;第二部分描述了草原的动态美,展现了草原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蒙古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第三部分描述了蒙古族人民的风情美,表现了他们豪放、热情、好客的品质。
【提纲】四、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法在写作手法上,老舍先生运用了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修辞手法上,老舍先生运用了排比、对仗、拟人等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详解及练习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详解及练习《草原》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课,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上的动植物。
接下来,我们将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并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同学们提高语文水平。
【课文详解】第一段:草原是我们祖国的瑰宝,位于我国的北方。
这里是辽阔的平原和高原相交的地方,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
这些青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波浪,随风起伏,十分美丽。
首先,课文开头点明了草原的重要性,将其称为祖国的瑰宝。
接着,这里描述了草原的地理位置,位于北方的辽阔平原和高原相交的地方。
然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草原上长满的绿油油的青草,形容青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波浪,随风起伏的美丽景象。
第二段:在草原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站在草原上,你会看到奔跑的野马、嬉戏的羊群,追逐的野兔,还有采食的牛群和羊群。
天空中,飞翔的雁和鹰在自由地舞蹈。
在高高的天空上,我们还可以远远地看到驼队行进的身影。
本段主要描述了草原上丰富的动植物群落。
作者通过描写奔跑的野马、嬉戏的羊群、追逐的野兔以及采食的牛群和羊群,生动地展示了草原的生机勃勃。
同时,天空中飞翔的雁、鹰和驼队行进的身影也增添了草原的神秘感和壮丽景色。
第三段:夜晚,草原的星空特别明亮,像银河一样美丽。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闪烁的星星,在天空中画出了美丽的图案。
在大草原上,可以听到虫鸣声、鸟儿的歌唱声和禽兽们的吼叫声。
夜晚的草原充满了动物们的生活之声,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这段描述了夜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动物们的声音。
首先,用形容词明亮来形容夜晚草原的星空,进一步提到星星们在天空中组成美丽的图案。
然后,描绘了夜晚草原充满的虫鸣声、鸟儿的歌唱声和禽兽们的吼叫声,使读者感受到草原的生机与活力。
第四段:草原是我们祖国的瑰宝,我们要珍爱它。
我们要保护草原上的动植物,不乱丢废纸、不破坏青草,让草原永远美丽、绿色。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祖国草原。
最后一段号召珍爱草原并保护草原上的动植物群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课堂笔记
以下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草原》的部分课堂笔记: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 年2 月3 日—1966 年8 月24 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二、主题思想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三、文章结构
全文共有5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描绘了草原秀美的景色。
第二部分(第2-5 自然段):描绘了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四、词语解析
1.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2.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3.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4. 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
5.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知识点汇总
《草原》是《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的课文,讲述了作者在草原上与牧民相遇的经历。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一些核心知识点汇总:
1. 故事背景:作者在一个夏天,与父母一起到草原度假,初次接触到大自然的美丽与辽阔。
2. 草原的特点:草原是一片广阔而肥沃的大地,草儿翠绿,天空湛蓝,奔腾的河水如银丝般流淌。
3. 牧民的生活:草原上住着勤劳善良的牧民,他们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依靠放牧为生,与动物和谐相处。
4. 探秘草原:作者走近草原,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与牧民互相帮助,心生敬畏。
5. 草原的意义:草原不仅仅是一片美丽的土地,更有着浩渺的诗意,给人们带来宁静与感悟。
6.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当尊重和保护大自然,与之和谐相处,并从中获取力量和启示。
以上是《草原》这篇课文的主要知识点汇总。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草原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
• • •
(7)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8)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9)风调雨顺:形容风雨及时,适合农作物生长的需要。调,调和,均匀。顺,顺 当,适合需要。
勾勒
渲染
我是草原小当家
齐读课文,小组讨论并思考,如今草原荒漠化越 来越严重,你想对此说些什么?
•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何忍别:怎能忍心分别 话斜阳:在夕阳下告 别 蒙汉两族人民情深似海,怎么忍心马上分别 呢? 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 草原,在夕阳下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羊群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 的大花。
把 比作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 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 流,轻轻流入云际。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中国地图
天马行空----想象草原
温故知新
• gōu lè jùn yū
•勾
• jīn
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í
骏
wēng
迂
yá
•襟
蹄
翁
涯
草原美在哪里?请同学们自己读 读第一、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认为 写得美的句子。
大草原的确是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好地方, 现在我们就去美丽的大草原看一看!
• 小测: 1.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 ),他的代表作品 有 (《四世同堂》 )、(《茶馆》)、( 《龙须沟》)和(《骆驼祥子》 ),被称为 (人民艺术家 ) 2.(一碧千里 )用来表示一片碧绿,十分广 阔。 3.Máo tǎn xuàn rǎn gōu lè ( 毛毯) (渲染 ) (勾勒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6.拘束: 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草原的?
草 原 景 草原 美景 美 骑马远迎 人 亲切相见 美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景草 原 美
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美景的? 天空 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那
么清鲜,那么明朗
在天底下
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人情美? 一 欢迎远客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 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得男 群马奔驰 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奔驰, 襟飘带舞 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 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欢迎远客
二 亲切相迎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 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 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 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此情此景,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注释:蒙古族和汉族人民情意深厚,不忍分
别情。
这是全文感情的升华,点名了作者流连忘返、 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表达了 蒙汉人民亲如骨肉,团结友爱的感情。
三 热情款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 客都盘腿而坐,谁都有礼貌,谁都有 那么亲热,一点儿也不拘束。干部向 我们敬酒,七十多岁的老翁向我们敬 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 回敬。鄂温克姑娘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四 联欢话别
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 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 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 的唱,骑一骑蒙古马。
读准下列加点字 lè ) 勾勒( ·
j ù n 骏 ) · 马( biān) 鞭子( · 蹄子( ) t ǐ · jiāo 摔跤( )
xiàn) 无限( · 疾驰( chǐ ) · b ē i 茶杯(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课件一、教学内容《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老舍的散文《草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节,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课后练习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用优美的词语描绘草原的美景。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字词,对草原美景的描绘方法。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熟悉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读写练习。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描绘草原美景的方法。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生字词:若干个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重点句子:若干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进行仿写,描绘一个你喜欢的景色。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草原的向往。
作业答案:(1)略(2)例:太阳渐渐升起,草原上的露珠闪闪发光,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
远处的羊群悠闲地吃着草,时而传来牧羊人的吆喝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讲解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讲解》,介绍了我国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的生活。
课文以新疆大草原为背景,描绘了那里的壮丽景色和勤劳、善良的哈萨克族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地理特点、民族文化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
1. 新疆大草原的地理特点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着广袤的大草原,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适宜草原生态的恢复和发展。
新疆大草原地处亚洲大陆内部,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这种气候和地理环境造就了草原丰美、水草丰茂的景象,也为哈萨克族人提供了理想的放牧生活环境。
2. 哈萨克族人的生活和文化哈萨克族是新疆的少数民族之一,以畜牧业为主要生活方式。
他们居住在草原上,根据季节变化,迁徙至适宜放牧的地方。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哈萨克族人的传统服饰、住房、饮食等方面,以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民族。
3. 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草原是我们珍贵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护草原的良好状态,保护植被、防止草原退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章中,我将介绍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结合哈萨克族人的生活方式,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原资源,保护好这片美丽的自然环境。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写手,我会结合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对这个主题进行解读,并对草原环境的保护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我认为,人们应当更加重视草原环境的保护,从自身做起,减少对草原的破坏,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内容的探讨,这篇文章将能够在深度和广度上对《草原讲解》这个主题进行全面分析,让读者对新疆大草原、哈萨克族人和草原生态环境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文章结尾将进行总结和回顾,以便读者能够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主题。
新疆大草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片壮丽景色,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许多游人前来探访。
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以哈萨克族人为主,他们以畜牧业为主要生活方式,在草原上放牧牛羊,过着简朴而幸福的生活。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ppt课件
(2)、概括段意,小标题概括
迎接远客
自学指导(二)
要求: 指名读课文第4-5自然段 ,思考: (1)怎样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概括段意。
要求: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 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全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一部分详写?哪一 部分略写?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1、时间顺序,第一部分详写,第二部分详写, 第三部分略写
2、本文通过记述老舍先生访问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 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款待的情景,表现了蒙古族和 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思 想感情。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是本文的中心句,意思是:蒙汉人民的情谊 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 大家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2)概括段意。
草原联欢和依依惜别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总结课文 、归纳中心 自学指导 写作方法
渲染(xuàn xuān) 衣裳(shāng shang) 吟唱(yín yīn)
二、看拼音写词语。
lǜ tǎn xuàn rǎn gōu lè dī yín yū huí
( )( ) ( ) ( )( )
mǎ tí lǐ mào jū shù xiū sè shuāi jiāo
( ) ( ) ( ) (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 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草原》的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课草原的笔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课草原的笔记一、课文背景《草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
这篇文章以作者亲自体验为基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草原人民的生活。
二、重点词汇和句子1. 重点词汇:* 草原:大片未被耕作的土地,主要生长着草本植物,是畜牧业的重要基地。
* 风光:景色,风景。
* 骏马:健壮快速的马。
* 羊群:许多羊聚集在一起。
* 蒙古包:蒙古族人居住的圆形帐篷。
2. 重点句子:*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描绘了草原的广阔无垠,以及草原的生机勃勃,不让人感到空旷和迷茫。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草原丘陵的美丽和草原的绿色延伸到天际的情景。
*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叹之情。
三、主题思想《草原》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赞美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作者通过描绘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四、感悟与思考学习《草原》这篇课文,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丽和快乐。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草原人民的朴实、善良和勇敢的品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乐趣。
五、个人收获与行动计划通过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我不仅了解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我将积极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环境,尊重每一个生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和和谐。
具体行动计划如下:1. 参与环保活动:我将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的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做出贡献。
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草原的笔记
《草原》这篇课文的笔记一、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祖国民族团结的赞颂。
二、主要段落:第一段:草原美景。
第二段:欢迎远客。
第三段:亲切相见。
第四段:热情款待。
第五段:联欢话别。
三、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草原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祖国民族团结的赞颂。
四、好词好句:好词:天涯碧草、襟飘带舞、恭恭敬敬、群马疾驰、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
好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五、重点难点解析:1. 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草原美景?用了哪些词语?有什么作用?答:“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些句子描写了草原的美景,用了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表现了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2. 文中描写蒙古族同胞欢迎客人的场面有什么特点?用了哪些动词?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情?答:文中描写蒙古族同胞欢迎客人的场面非常热烈,用了“飞驰”、“欢呼”、“骤然”等动词,表现了他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3.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就分别呢?尽管站在夕阳斜照下的天涯,还是大草原上深情话别。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课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课:《草原》一、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第一课《草原》词语
第一课《草原》词语
一、生字组词
毯tǎn(地毯、绿毯、毛毯)
陈chén(陈旧、陈列、陈述)
裳shang(云裳、衣裳、红裳)
虹hóng(霓虹、彩虹、长虹)
蹄tí(牛蹄、马蹄、蹄子)
腐fǔ(豆腐、腐败、腐烂)
稍shāo(稍等、稍微、稍纵即逝)
微wēi(微妙、微笑、轻微)
二、多音字
行(háng)(一行) (xíng)(行动)
勒(lè)(勾勒) (lēi)(勒马)
蒙(mēng)(蒙骗) (méng)(蒙受) (měng)(蒙古族)
三、近义词
渲染—烘托热闹—喧闹明朗—晴朗
奇丽—瑰丽疾驰—飞驰回味—体味
境界—境地拘束—拘谨
四、反义词
迂回—径直拘束—自然洒脱—拘谨
舒服—难受羞涩—大方
五、理解词语
清鲜:清爽新鲜。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柔美:柔和而优美。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回旋、盘绕。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六、词语拓展
绿草如茵、绿意盎然、绿意葱茏;
青山绿水、披红挂绿、绿盖叠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课后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gōu lèlǐmào wúxiàn mǎtí
( ) ( ) ( ) ( )
biān zi jùbèi shuāi jiāo nǎi chá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
限()勒()骏()迂()
线()鞋()峻()遇()
鞭()驰()蹄()杯()
靴()池()踢()怀()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的空气各色的()
()的绿毯迂回的()()的歌声
静寂的()()的主人会心的()()的线索
四、老舍先生写本文的目的是:
1、赞扬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
2、表达了对草原美丽景色的赞美、喜爱之情。
()
3、表现了蒙汉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
的思想感情。
()五、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序号
进入天山,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
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
1.银色的大海上飘游着几片美丽的白帆。
2.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3.千万条闪耀的银链。
4.千万朵玲珑剔透的白莲。
5.千万条闪亮的瀑布。
6.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