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合集下载

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

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

师应用“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作动态探究进行演示验证,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动态变化中捕捉不变因素。)
通过几何画板演示验证,培养学
归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 生学习在图形的动态变化中探究
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不变因素的能力。
对几何定理作文字语言﹑图形语
A
言﹑符号语言的三维注解有利于
优秀领先 飞翔梦想 成人成才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 3 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习目标〕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 探究过程及其应用
〔学习设计〕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说明
一般思路,体会这与运用全等三
∠A1=1200,A1B1= 3cm,A1C1=6cm。
角形的判定方法 SAS 进行相关证
(2)∠B=1200,AB=2cm,AC=6cm,
明与计算的雷同性。
∠B1=1200,A1B1= 8cm,A1C1=24cm。
AB AC 7 分析: (1) A1B1 = A1C1 = 3 ,∠A=∠A1=1200
新课引入:
从回顾探究判定引例﹑判定方法
1. 复习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1 与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 1 的过程及复习两个三角形相似
(SSS)的区别与联系:
SSS
的判定方法 1 与全等三角形判定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 方法(SSS)的区别与联系两个角
似。(相似的判定方法 1)
应边 BC 和 B1C1 的长,它们的比等于 k 吗?另外两组对应角∠ 角的大小,从尺规实验的角度探 B 与∠B1,∠C 与∠C1 是否相等? 分析:学生通过度量,不 索命题成立的可能性,丰富学生 难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组对应边 BC 和 B1C1 的比都等于 的尺规作图与尺规探究经验。 k,另外两组对应角∠B=∠B1,∠C=∠C1。 延伸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案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1.理解“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含义,能分清条件和结论,并能用文字、图形和符号语言表示;(重点)2.会运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两个三角形,使它们的两条对应边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量一量第三条对应边的长,计算它们的比与前两条对应边的比是否相等.另两个角是否对应相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类型一】直接利用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已知:如图,在△ABC中,∠C=90°,点D、E分别是AB、CB延长线上的点,CE=9,AD=15,连接DE.若BC=6,AC=8,求证:△ABC∽△DBE.解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B的长,再由已知条件可求出DB,进而可得到DB∶AB 的值,再计算出EB∶BC的值,继而可判定△ABC∽△DBE.证明:∵在Rt△ABC中,∠C=90°,BC=6,AC=8,∴AB=BC2+AC2=10,∴DB =AD-AB=15-10=5,∴DB∶AB=1∶2.又∵EB=CE-BC=9-6=3,∴EB∶BC=1∶2,∴EB∶BC=DB∶AB,又∵∠DBE=∠ABC=90°,∴△ABC∽△DBE.方法总结:解本题时一定要注意必须是两边对应的夹角才行,还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对顶角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类型二】添加条件使三角形相似如图,已知△ABC中,D为边AC上一点,P为边AB上一点,AB=12,AC=8,AD=6,当AP的长度为________时,△ADP和△ABC相似.解析:当△ADP ∽△ACB 时,AP AB =AD AC ,∴AP 12=68,解得AP =9.当△ADP ∽△ABC 时,AD AB=AP AC ,∴612=AP 8,解得AP =4,∴当AP 的长度为4或9时,△ADP 和△ABC 相似.故答案为4或9.方法总结:添加条件时,先明确已知的条件,再根据判定定理寻找需要的条件,对应本题可先假设两个三角形相似,再利用倒推法以及分类讨论解答.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5题【类型三】 利用三角形相似证明等积式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高,E 为BC 的中点,ED 的延长线交CA 的延长线于F .求证:AC ·CF =BC ·DF .解析:先证明△ADC ∽△CDB 可得AD CD =AC BC ,再结合条件证明△FDC ∽△F AD ,可得AD CD=DF CF,则可证得结论. 证明:∵∠ACB =90°,CD ⊥AB ,∴∠DAC +∠B =∠B +∠DCB =90°,∴∠DAC =∠DCB ,且∠ADC =∠CDB ,∴△ADC ∽△CDB ,∴AD CD =AC BC.∵E 为BC 的中点,CD ⊥AB ,∴DE =CE ,∴∠EDC =∠DCE ,∵∠EDC +∠FDA =∠ECD +∠ACD ,∴∠FCD =∠FDA ,又∠F =∠F ,∴△FDC ∽△F AD ,∴DF CF =AD DC ,∴AC BC =DF CF,∴AC ·CF =BC ·DF . 方法总结:证明等积式或比例式的方法:把等积式或比例式中的四条线段分别看成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然后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要证明的等积式或比例式.【类型四】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计算如图所示,BC ⊥CD 于点C ,BE ⊥DE 于点E ,BE 与CD 相交于点A ,若AC =3,BC =4,AE =2,求CD 的长.解析:因为AC =3,所以只需求出AD 即可求出CD .可证明△ABC 与△ADE 相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AD .解: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 =BC 2+AC 2=42+32=5.∵BC ⊥CD ,BE⊥DE ,∴∠C =∠E ,又∵∠CAB =∠EAD ,∴△ABC ∽△ADE ,∴AB AD =AC AE ,即5AD =32,解得AD =103,∴CD =AD +AC =103+3=193. 方法总结: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边角计算时,应先利用条件证明三角形相似或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成比例进行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类型五】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决动点问题如图,在△ABC 中,∠C =90°,BC =8cm ,5AC -3AB =0,点P 从B 出发,沿BC 方向以2cm/s 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 从C 出发,沿CA 方向以1cm/s 的速度移动,经过多长时间△ABC 和△PQC 相似?解析:由AC 与AB 的关系,设出AC =3x cm ,AB =5x cm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进而得到AB 与AC 的长.然后设出动点运动的时间为t s ,根据相应的速度分别表示出PC 与CQ 的长,由△ABC 和△PQC 相似,根据对应顶点不同分两种情况列出比例式,把各边的长代入即可得到关于t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t 的值,从而得到所有满足题意的时间t 的值.解:由5AC -3AB =0,得到5AC =3AB ,设AB 为5x cm ,则AC =3x cm ,在Rt △ABC 中,由BC =8cm ,根据勾股定理得25x 2=9x 2+64,解得x =2或x =-2(舍去),∴AB =5x =10cm ,AC =3x =6cm.设经过t 秒△ABC 和△PQC 相似,则有BP =2t cm ,PC =(8-2t )cm ,CQ =t cm ,分两种情况:①当△ABC ∽△PQC 时,有BC QC =AC PC ,即8t =68-2t ,解得t =3211;②当△ABC ∽△QPC 时,有AC QC =BC PC ,即6t =88-2t ,解得t =125.综上可知,经过125或3211秒△ABC和△PQC相似.方法总结: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对应顶点不同,分两种情况△ABC∽△PQC 与△ABC∽△QPC分别列出比例式来解决问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三、板书设计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应用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为主,利用多煤体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观察、类比、分析等数学思想.。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配套教案设计:27.2.1第3课时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配套教案设计:27.2.1第3课时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1.理解“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含义,能分清条件和结论,并能用文字、图形和符号语言表示;(重点)2.会运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两个三角形,使它们的两条对应边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量一量第三条对应边的长,计算它们的比与前两条对应边的比是否相等.另两个角是否对应相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类型一】 直接利用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已知:如图,在△ABC 中,∠C =90°,点D 、E 分别是AB 、CB 延长线上的点,CE =9,AD =15,连接DE.若BC =6,AC =8,求证:△ABC∽△DBE.解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B 的长,再由已知条件可求出DB ,进而可得到DB∶AB 的值,再计算出EB∶BC 的值,继而可判定△ABC∽△DBE.证明:∵在Rt △ABC 中,∠C =90°,BC =6,AC =8,∴AB =BC 2+AC 2=10,∴DB =AD -AB =15-10=5,∴DB ∶AB =1∶2.又∵EB=CE -BC =9-6=3,∴EB ∶BC =1∶2,∴EB ∶BC =DB∶AB,又∵∠DBE=∠ABC =90°,∴△ABC ∽△DBE.方法总结:解本题时一定要注意必须是两边对应的夹角才行,还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对顶角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2题【类型二】 添加条件使三角形相似如图,已知△ABC 中,D 为边AC 上一点,P 为边AB 上一点,AB =12,AC =8,AD =6,当AP 的长度为________时,△ADP 和△ABC 相似.解析:当△ADP∽△ACB 时,AP AB =AD AC ,∴AP 12=68,解得AP =9.当△ADP∽△ABC 时,AD AB =AP AC ,∴612=AP 8,解得AP =4,∴当AP 的长度为4或9时,△ADP 和△ABC 相似.故答案为4或9.方法总结:添加条件时,先明确已知的条件,再根据判定定理寻找需要的条件,对应本题可先假设两个三角形相似,再利用倒推法以及分类讨论解答.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5题【类型三】 利用三角形相似证明等积式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E为BC的中点,ED的延长线交CA的延长线于F.求证:AC·CF=BC·DF.解析:先证明△ADC∽△CDB可得ADCD=ACBC,再结合条件证明△FDC∽△FAD,可得ADCD=DFCF,则可证得结论.证明:∵∠ACB=90°,CD⊥AB,∴∠DAC+∠B=∠B+∠DCB=90°,∴∠DAC=∠DCB,且∠ADC=∠CDB,∴△ADC∽△CDB,∴ADCD=ACBC.∵E为BC的中点,CD⊥AB,∴DE=CE,∴∠EDC=∠DCE,∵∠EDC+∠FDA=∠ECD+∠ACD,∴∠FCD=∠FDA,又∠F=∠F,∴△FDC∽△FAD,∴DFCF=ADDC,∴ACBC=DFCF,∴AC·CF=BC·DF.方法总结:证明等积式或比例式的方法:把等积式或比例式中的四条线段分别看成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然后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要证明的等积式或比例式.【类型四】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计算如图所示,BC⊥CD于点C,BE⊥DE于点E,BE与CD相交于点A,若AC=3,BC=4,AE=2,求CD的长.解析:因为AC=3,所以只需求出AD即可求出CD.可证明△ABC与△ADE相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AD.解: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BC2+AC2=42+32=5.∵BC⊥CD,BE⊥DE,∴∠C=∠E,又∵∠CAB=∠EAD,∴△ABC∽△ADE,∴ABAD=ACAE,即5AD=32,解得AD=103,∴CD=AD+AC=103+3=193.方法总结: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边角计算时,应先利用条件证明三角形相似或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成比例进行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类型五】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决动点问题如图,在△ABC中,∠C=90°,BC=8cm,5AC-3AB=0,点P从B出发,沿BC方向以2cm/s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从C出发,沿CA方向以1cm/s的速度移动,经过多长时间△ABC和△PQC相似?解析:由AC与AB的关系,设出AC=3xcm,AB=5xcm,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进而得到AB与AC的长.然后设出动点运动的时间为ts,根据相应的速度分别表示出PC与CQ的长,由△ABC和△PQC相似,根据对应顶点不同分两种情况列出比例式,把各边的长代入即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t的值,从而得到所有满足题意的时间t 的值.解:由5AC-3AB=0,得到5AC=3AB,设AB为5xcm,则AC=3xcm,在Rt△ABC中,由BC=8cm,根据勾股定理得25x2=9x2+64,解得x=2或x=-2(舍去),∴AB=5x=10cm,AC=3x=6cm.设经过t秒△ABC和△PQC相似,则有BP=2tcm,PC=(8-2t)cm,CQ=tcm,分两种情况:①当△ABC∽△PQC时,有BCQC=ACPC,即8t=68-2t,解得t=3211;②当△ABC∽△QPC时,有ACQC=BCPC,即6t=88-2t,解得t=125.综上可知,经过125或3211秒△ABC和△PQC相似.方法总结: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对应顶点不同,分两种情况△ABC∽△PQC与△ABC∽△QPC分别列出比例式来解决问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三、板书设计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应用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为主,利用多煤体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观察、类比、分析等数学思想.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6=( )A .±4B .4C .±2D .2【答案】B【解析】16表示16的算术平方根,为正数,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详解】解:164=,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本题难点是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一个正数算术平方根有一个,而平方根有两个.2.小手盖住的点的坐标可能为( )A .()5,2B .()3,4-C .()6,3-D .()4,6--【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小手盖住的点在第四象限,结合第四象限点的坐标特点,分析选项可得答案.【详解】根据图示,小手盖住的点在第四象限,第四象限的点坐标特点是:横正纵负;分析选项可得只有B 符合.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进而对号入座,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3.“一般的,如果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公共点,那么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P 21”参考上述教材中的话,判断方程x 2﹣2x=1x﹣2实数根的情况是 ( )A .有三个实数根B .有两个实数根C .有一个实数根D .无实数根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得,,即是判断函数与函数的图象的交点情况.因为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所以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故选C.考点:函数的图象点评:函数的图象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中考常见题,在压轴题中比较常见,要特别注意. 4.某圆锥的主视图是一个边长为3cm的等边三角形,那么这个圆锥的侧面积是()A.4.5πcm2B.3cm2C.4πcm2D.3πcm2【答案】A【解析】根据已知得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及母线长,那么利用圆锥的侧面积=底面周长×母线长÷2求出即可.【详解】∵圆锥的轴截面是一个边长为3cm的等边三角形,∴底面半径=1.5cm,底面周长=3πcm,∴圆锥的侧面积=×3π×3=4.5πcm2,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圆锥的有关计算,关键是利用圆锥的侧面积=底面周长×母线长÷2得出.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定,即可解答.详解:A、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B、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C、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错误;D、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四边形的判定定理.6.如图,点D 、E 分别为△ABC 的边AB 、AC 上的中点,则△ADE 的面积与四边形BCED 的面积的比为( )A .1:2B .1:3C .1:4D .1:1【答案】B 【解析】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到DE ∥BC ,DE=12BC ,从而判定△ADE ∽△ABC ,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详解】解:∵D 、E 分别为△ABC 的边AB 、AC 上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DE ∥BC ,DE=12BC , ∴△ADE ∽△ABC , ∴△ADE 的面积:△ABC 的面积=21()2=1:4,∴△ADE 的面积:四边形BCED 的面积=1: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7.如图,为测量一棵与地面垂直的树OA 的高度,在距离树的底端30米的B 处,测得树顶A 的仰角∠ABO 为α,则树OA 的高度为( )A .30tan 米B .30sinα米C .30tanα米D .30cosα米【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在Rt △ABO 中,∵BO=30米,∠ABO 为α,∴AO=BOtanα=30tanα(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8.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了80元,其中一个赢利60%,另一个亏本20%,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 )A .赚了10元B .赔了10元C .赚了50元D .不赔不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第一个的进价为:80÷(1+60%)=50元,第二个的进价为:80÷(1-20%)=100元,则80×2-(50+100)=10元,即盈利10元.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9.如图1,在△ABC 中,AB=BC ,AC=m ,D ,E 分别是AB ,BC 边的中点,点P 为A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D ,PB ,PE.设AP=x ,图1中某条线段长为y ,若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条线段可能是( )A .PDB .PBC .PED .PC【答案】C 【解析】观察可得,点P 在线段AC 上由A 到C 的运动中,线段PE 逐渐变短,当EP ⊥AC 时,PE 最短,过垂直这个点后,PE 又逐渐变长,当AP=m 时,点P 停止运动,符合图像的只有线段PE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对于此类问题来说是典型的数形结合,图象应用信息广泛,通过看图获取信息,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图象解决问题时,要理清图象的含义即会识图.10.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多人共车”问题:今有三人共车,二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其大意是:每车坐3人,两车空出来;每车坐2人,多出9人无车坐. 问人数和车数各多少?设车x 辆,根据题意,可列出的方程是 ( ).A .3229x x -=+B .3(2)29x x -=+C .2932x x +=- D .3(2)2(9)x x -=+ 【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表示出两种方式的总人数,然后根据人数不变列方程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可得:每车坐3人,两车空出来,可得人数为3(x-2)人;每车坐2人,多出9人无车坐,可得人数为(2x+9)人,所以所列方程为:3(x-2)=2x+9.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找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总人数不变,列出相应的方程即可.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为A(1,0),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边A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ABC=90°,点B 在点A 的右侧,点C 在第一象限。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27.2.1.3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27.2.1.3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ppt课件

D B'
B
A'
E C' A
C
归纳: 由此得到利用两边和夹角来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
符号语言:
∵ AB AC ,∠A=∠A′, A' B' A' C'
B'
∴ △ABC ∽ △A′B′C′ .
C' A
B
C
思考:
对于△ABC和 △A′B′C′,如果 A′B′ : AB= A′C′ : AC. ∠B= ∠B′,这两个三角形一定会相似吗?
C
4. 如图,已知 △ABC中,D 为边 AC 上一点,P 为边
AB上一点,AB = 12,AC = 8,AD = 6,当 AP 的长
度为 4 或 9 时,△ADP 和 △ABC 相似. A
解析:当 △ADP ∽△ACB 时,
AP : AB =AD : AC ,∴ AP : 12 =6 : 8 ,
解得 AP = 9; 当 △ADP ∽△ABC 时,
P D
P
AD : AB =AP : AC ,∴ 6 : 12 = AP : 8 ,
2. 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 SAS 方法,能不能通过 两边和夹角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讲授新课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合作探究
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 △ABC和 △A′B′C′,使
∠A=∠A′, AB AC k. 量出 BC 及 B′C′ 的长,
A' B' A'C'
两个三角形相似
它们的比值等于 k 吗?再量一量两个三角形另外的
解:∵ A B 7 , AC 14 = 7, A ' B ' 3 A'C' 6 3

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6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2021/9/62021/9/62021/9/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62021/9/6September 6,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62021/9/62021/9/62021/9/6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0:56:35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符号语言:
∵ AB AC ,∠A=∠A′, A' B' A' C'
B'
∴ △ABC ∽ △A′B′C′ .
C' A
B
C
长冲中学数学组-“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活力课堂
思考:
对于△ABC和 △A′B′C′,如果
AB A' B'
AC A' C
'
,∠B=
∠B′,这两个三角形一定会相似吗?试着画画看.
不会,如下图,因为不能证明构造的三角形和原 三角形全等.
A′ A
B
C
B′ B″
C′
长冲中学数学组-“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活力课堂
结论: 如果两个三角形两边对应成比例,但相等的角
不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那么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 似,相等的角一定要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
长冲中学数学组-“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A
∴ AB AC . AE AD
D
又∵ ∠DAB =∠CAE,
∴∠ DAB +∠BAE =∠CAE +∠BAE ,
即∠DAE =∠BAC,
B
∴ △ABC ∽△AED.
E C
长冲中学数学组-“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活力课堂
拓展提升
6. 如图,已知 △ABC中,D 为边 AC 上一点,P 为边 AB上一点,AB = 12,AC = 8,AD = 6,当 AP 的长 度为 4 或 9 时,△ADP 和 △ABC 相似.
∴ AB AC . A' B' A' C'
又 ∠A′ = ∠A,∴ △ABC ∽ △A′B′C′.

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1.理解“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含义,能分清条件和结论,并能用文字、图形和符号语言表示;(重点)2.会运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两个三角形,使它们的两条对应边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量一量第三条对应边的长,计算它们的比与前两条对应边的比是否相等.另两个角是否对应相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类型一】 直接利用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已知:如图,在△ABC 中,∠C =90°,点D 、E 分别是AB 、CB 延长线上的点,CE =9,AD =15,连接DE.若BC =6,AC =8,求证:△ABC∽△DBE.解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B 的长,再由已知条件可求出DB ,进而可得到DB∶AB 的值,再计算出EB∶BC 的值,继而可判定△ABC∽△DBE.证明:∵在Rt △ABC 中,∠C =90°,BC =6,AC =8,∴AB =BC 2+AC 2=10,∴DB =AD -AB =15-10=5,∴DB ∶AB =1∶2.又∵EB=CE -BC =9-6=3,∴EB ∶BC =1∶2,∴EB ∶BC =DB∶AB,又∵∠DBE=∠ABC=90°,∴△ABC ∽△DBE.方法总结:解本题时一定要注意必须是两边对应的夹角才行,还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对顶角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2题【类型二】 添加条件使三角形相似如图,已知△ABC 中,D为边AC 上一点,P 为边AB 上一点,AB =12,AC =8,AD =6,当AP 的长度为________时,△ADP 和△ABC 相似.解析:当△ADP∽△ACB 时,APAB =AD AC ,∴AP 12=68,解得AP =9.当△ADP∽△ABC 时,AD AB =AP AC ,∴612=AP8,解得AP =4,∴当AP 的长度为4或9时,△ADP 和△ABC 相似.故答案为4或9.方法总结:添加条件时,先明确已知的条件,再根据判定定理寻找需要的条件,对应本题可先假设两个三角形相似,再利用倒推法以及分类讨论解答.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5题【类型三】 利用三角形相似证明等积式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高,E 为BC 的中点,ED 的延长线交CA 的延长线于F.求证:AC·CF=BC·DF.解析:先证明△ADC∽△CDB 可得AD CD =ACBC,再结合条件证明△FDC∽△FAD,可得AD CD =DFCF ,则可证得结论.证明:∵∠ACB=90°,CD ⊥AB ,∴∠DAC +∠B=∠B+∠DCB =90°,∴∠DAC =∠DCB ,且∠ADC=∠CDB,∴△ADC ∽△CDB ,∴AD CD =ACBC.∵E 为BC 的中点,CD ⊥AB ,∴DE =CE ,∴∠EDC =∠DCE,∵∠EDC +∠FDA=∠ECD+∠ACD,∴∠FCD =∠FDA,又∠F=∠F,∴△FDC ∽△FAD,∴DF CF =AD DC ,∴AC BC =DFCF,∴AC ·CF =BC·DF. 方法总结:证明等积式或比例式的方法:把等积式或比例式中的四条线段分别看成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然后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要证明的等积式或比例式.【类型四】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计算如图所示,BC ⊥CD 于点C ,BE⊥DE 于点E ,BE 与CD 相交于点A ,若AC =3,BC =4,AE =2,求CD 的长.解析:因为AC =3,所以只需求出AD 即可求出CD.可证明△ABC 与△ADE 相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AD. 解: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 =BC 2+AC 2=42+32=5.∵BC⊥CD,BE ⊥DE ,∴∠C =∠E,又∵∠CAB=∠EAD,∴△ABC ∽△ADE ,∴AB AD =AC AE ,即5AD =32,解得AD =103,∴CD =AD +AC =103+3=193. 方法总结: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边角计算时,应先利用条件证明三角形相似或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成比例进行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类型五】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决动点问题如图,在△ABC中,∠C =90°,BC=8cm,5AC-3AB=0,点P从B出发,沿BC方向以2cm/s 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从C 出发,沿CA方向以1cm/s的速度移动,经过多长时间△ABC和△PQC相似?解析:由AC与AB的关系,设出AC=3xcm,AB=5xcm,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进而得到AB与AC 的长.然后设出动点运动的时间为ts,根据相应的速度分别表示出PC与CQ的长,由△ABC和△PQC 相似,根据对应顶点不同分两种情况列出比例式,把各边的长代入即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t的值,从而得到所有满足题意的时间t的值.解:由5AC-3AB=0,得到5AC=3AB,设AB为5xcm,则AC =3xcm,在Rt△ABC中,由BC=8cm,根据勾股定理得25x2=9x2+64,解得x=2或x=-2(舍去),∴AB=5x=10cm,AC=3x=6cm.设经过t秒△ABC和△PQC相似,则有BP=2tcm,PC=(8-2t)cm,CQ=tcm,分两种情况:①当△ABC∽△PQC时,有BCQC=ACPC,即8t =68-2t,解得t=3211;②当△ABC∽△QPC时,有ACQC=BCPC,即6t =88-2t,解得t=125.综上可知,经过125或3211秒△ABC 和△PQC相似.方法总结: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对应顶点不同,分两种情况△ABC∽△PQC与△ABC∽△QPC分别列出比例式来解决问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三、板书设计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应用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为主,利用多煤体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观察、类比、分析等数学思想.。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第3课时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优质课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第3课时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优质课课件

P D
P
AD : AB =AP : AC ,∴ 6 : 12 = AP : 8 ,
解:∵ AB 7, AC 14 = 7, A' B' 3 A'C' 6 3
∴ AB AC . A' B' A' C'
又 ∠A′ = ∠A,∴ △ABC ∽ △A′B′C′.
练一练 1. 在 △ABC 和 △DEF 中,∠C =∠F=70°,AC =
3.5 cm,BC = 2.5 cm,DF =2.1 cm,EF =1.5 cm. 求证:△DEF∽△ABC.
不会,如下图,因为不能证明构造的三角形和原 三角形全等.
A′ A
B
C
B′
B″
C′
结论:
如果两个三角形两边对应成比例,但相等的角 不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那么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 似,相等的角一定要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
典例精析
例1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 △ABC 和 △A′B′C′ 是否相 似,并说明理由: ∠A=120°,AB=7 cm,AC=14 cm, ∠A′=120°,A′B′=3 cm ,A′C′=6 cm.
A
54
2 30
C
4. 如图,已知 △ABC中,D 为边 AC 上一点,P 为

AB上一4 或点,9 AB = 12,AC = 8,AD = 6,当 AP 的
长解析:当 △ADP ∽△ACB 时,
A
AP度:为AB =AD 时: A,C△,A∴DAPP和: 1△2 A=6BC: 8相,似.
解得 AP = 9; 当 △ADP ∽△ABC 时,
BC AB 4
4
4
例3 如图,在 △ABC 中,CD 是边 AB 上的高,

人教版最新九年级数学下册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案

人教版最新九年级数学下册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案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1.理解“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含义,能分清条件和结论,并能用文字、图形和符号语言表示;(重点)2.会运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两个三角形,使它们的两条对应边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量一量第三条对应边的长,计算它们的比与前两条对应边的比是否相等.另两个角是否对应相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类型一】直接利用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已知:如图,在△ABC中,∠C=90°,点D、E分别是AB、CB延长线上的点,CE=9,AD=15,连接DE.若BC=6,AC=8,求证:△ABC∽△DBE.解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B的长,再由已知条件可求出DB,进而可得到DB∶AB 的值,再计算出EB∶BC的值,继而可判定△ABC∽△DBE.证明:∵在Rt△ABC中,∠C=90°,BC=6,AC=8,∴AB=BC2+AC2=10,∴DB =AD-AB=15-10=5,∴DB∶AB=1∶2.又∵EB=CE-BC=9-6=3,∴EB∶BC=1∶2,∴EB∶BC=DB∶AB,又∵∠DBE=∠ABC=90°,∴△ABC∽△DBE.方法总结:解本题时一定要注意必须是两边对应的夹角才行,还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对顶角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类型二】添加条件使三角形相似如图,已知△ABC中,D为边AC上一点,P为边AB上一点,AB=12,AC=8,AD=6,当AP的长度为________时,△ADP和△ABC相似.解析:当△ADP ∽△ACB 时,AP AB =AD AC ,∴AP 12=68,解得AP =9.当△ADP ∽△ABC 时,AD AB =AP AC ,∴612=AP 8,解得AP =4,∴当AP 的长度为4或9时,△ADP 和△ABC 相似.故答案为4或9.方法总结:添加条件时,先明确已知的条件,再根据判定定理寻找需要的条件,对应本题可先假设两个三角形相似,再利用倒推法以及分类讨论解答.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5题【类型三】 利用三角形相似证明等积式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高,E 为BC 的中点,ED 的延长线交CA 的延长线于F .求证:AC ·CF =BC ·DF .解析:先证明△ADC ∽△CDB 可得AD CD =AC BC ,再结合条件证明△FDC ∽△F AD ,可得AD CD=DF CF,则可证得结论. 证明:∵∠ACB =90°,CD ⊥AB ,∴∠DAC +∠B =∠B +∠DCB =90°,∴∠DAC =∠DCB ,且∠ADC =∠CDB ,∴△ADC ∽△CDB ,∴AD CD =AC BC.∵E 为BC 的中点,CD ⊥AB ,∴DE =CE ,∴∠EDC =∠DCE ,∵∠EDC +∠FDA =∠ECD +∠ACD ,∴∠FCD =∠FDA ,又∠F =∠F ,∴△FDC ∽△F AD ,∴DF CF =AD DC ,∴AC BC =DF CF,∴AC ·CF =BC ·DF . 方法总结:证明等积式或比例式的方法:把等积式或比例式中的四条线段分别看成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然后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要证明的等积式或比例式.【类型四】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计算如图所示,BC ⊥CD 于点C ,BE ⊥DE 于点E ,BE 与CD 相交于点A ,若AC =3,BC =4,AE =2,求CD 的长.解析:因为AC =3,所以只需求出AD 即可求出CD .可证明△ABC 与△ADE 相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AD .解: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 =BC 2+AC 2=42+32=5.∵BC ⊥CD ,BE⊥DE ,∴∠C =∠E ,又∵∠CAB =∠EAD ,∴△ABC ∽△ADE ,∴AB AD =AC AE ,即5AD =32,解得AD =103,∴CD =AD +AC =103+3=193. 方法总结: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边角计算时,应先利用条件证明三角形相似或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成比例进行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类型五】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决动点问题如图,在△ABC 中,∠C =90°,BC =8cm ,5AC -3AB =0,点P 从B 出发,沿BC 方向以2cm/s 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 从C 出发,沿CA 方向以1cm/s 的速度移动,经过多长时间△ABC 和△PQC 相似?解析:由AC 与AB 的关系,设出AC =3x cm ,AB =5x cm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进而得到AB 与AC 的长.然后设出动点运动的时间为t s ,根据相应的速度分别表示出PC 与CQ 的长,由△ABC 和△PQC 相似,根据对应顶点不同分两种情况列出比例式,把各边的长代入即可得到关于t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t 的值,从而得到所有满足题意的时间t 的值.解:由5AC -3AB =0,得到5AC =3AB ,设AB 为5x cm ,则AC =3x cm ,在Rt △ABC 中,由BC =8cm ,根据勾股定理得25x 2=9x 2+64,解得x =2或x =-2(舍去),∴AB =5x =10cm ,AC =3x =6cm.设经过t 秒△ABC 和△PQC 相似,则有BP =2t cm ,PC =(8-2t )cm ,CQ =t cm ,分两种情况:①当△ABC ∽△PQC 时,有BC QC =AC PC ,即8t =68-2t ,解得t =3211;②当△ABC ∽△QPC 时,有AC QC =BC PC ,即6t =88-2t ,解得t =125.综上可知,经过125或3211秒△ABC 和△PQC 相似.方法总结: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对应顶点不同,分两种情况△ABC ∽△PQC与△ABC∽△QPC分别列出比例式来解决问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三、板书设计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应用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为主,利用多煤体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观察、类比、分析等数学思想.。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 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精编】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 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精编】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1.理解“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含义,能分清条件和结论,并能用文字、图形和符号语言表示;(重点)2.会运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两个三角形,使它们的两条对应边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量一量第三条对应边的长,计算它们的比与前两条对应边的比是否相等.另两个角是否对应相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类型一】 直接利用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E 分别是AB 、CB 延长线上的点,CE =9,AD =15,连接DE .若BC =6,AC =8,求证:△ABC ∽△DBE .解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B 的长,再由已知条件可求出DB ,进而可得到DB ∶AB的值,再计算出EB ∶BC 的值,继而可判定△ABC ∽△DBE .证明:∵在Rt △ABC 中,∠C =90°,BC =6,AC =8,∴AB =BC 2+AC 2=10,∴DB =AD -AB =15-10=5,∴DB ∶AB =1∶2.又∵EB =CE -BC =9-6=3,∴EB ∶BC =1∶2,∴EB ∶BC =DB ∶AB ,又∵∠DBE =∠ABC =90°,∴△ABC ∽△DBE .方法总结:解本题时一定要注意必须是两边对应的夹角才行,还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对顶角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2题【类型二】 添加条件使三角形相似AC 上一点,P 为边AB 上一点,AB =12,AC =8,AD =6,当AP 的长度为________时,△ADP 和△ABC 相似.解析:当△ADP ∽△ACB 时,AP AB =AD AC ,∴AP 12=68,解得AP =9.当△ADP ∽△ABC 时,AD AB =AP AC ,∴612=AP 8,解得AP =4,∴当AP 的长度为4或9时,△ADP 和△ABC 相似.故答案为4或9.方法总结:添加条件时,先明确已知的条件,再根据判定定理寻找需要的条件,对应本题可先假设两个三角形相似,再利用倒推法以及分类讨论解答.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5题【类型三】 利用三角形相似证明等积式E 为BC 的中点,ED 的延长线交CA 的延长线于F .求证:AC ·CF =BC ·DF .解析:先证明△ADC ∽△CDB 可得AD CD =AC BC ,再结合条件证明△FDC ∽△FAD ,可得AD CD=DF CF,则可证得结论. 证明:∵∠ACB =90°,CD ⊥AB ,∴∠DAC +∠B =∠B +∠DCB =90°,∴∠DAC=∠DCB ,且∠ADC =∠CDB ,∴△ADC ∽△CDB ,∴AD CD =AC BC.∵E 为BC 的中点,CD ⊥AB ,∴DE =CE ,∴∠EDC =∠DCE ,∵∠EDC +∠FDA =∠ECD +∠ACD ,∴∠FCD =∠FDA ,又∠F =∠F ,∴△FDC ∽△FAD ,∴DF CF =AD DC ,∴AC BC =DF CF,∴AC ·CF =BC ·DF . 方法总结:证明等积式或比例式的方法:把等积式或比例式中的四条线段分别看成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然后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要证明的等积式或比例式.【类型四】 E ,BE 与CD 相交于点A ,若AC =3,BC =4,AE =2,求CD 的长.解析:因为AC =3,所以只需求出AD 即可求出CD .可证明△ABC 与△ADE 相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AD .解: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 =BC 2+AC 2=42+32=5.∵BC ⊥CD ,BE⊥DE ,∴∠C =∠E ,又∵∠CAB =∠EAD ,∴△ABC ∽△ADE ,∴AB AD =AC AE ,即5AD =32,解得AD =103,∴CD =AD +AC =103+3=193. 方法总结: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边角计算时,应先利用条件证明三角形相似或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成比例进行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类型五】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决动点问题如图,在△ABC 中,∠C =90°,BC =8cm ,5AC -3AB =0,点P 从B 出发,沿BC 方向以2cm/s 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 从C 出发,沿CA 方向以1cm/s 的速度移动,经过多长时间△ABC 和△PQC 相似?解析:由AC 与AB 的关系,设出AC =3x cm ,AB =5x cm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进而得到AB 与AC 的长.然后设出动点运动的时间为t s ,根据相应的速度分别表示出PC 与CQ 的长,由△ABC 和△PQC 相似,根据对应顶点不同分两种情况列出比例式,把各边的长代入即可得到关于t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t 的值,从而得到所有满足题意的时间t 的值.解:由5AC -3AB =0,得到5AC =3AB ,设AB 为5x cm ,则AC =3x cm ,在Rt △ABC 中,由BC =8cm ,根据勾股定理得25x 2=9x 2+64,解得x =2或x =-2(舍去),∴AB =5x =10cm ,AC =3x =6cm.设经过t 秒△ABC 和△PQC 相似,则有BP =2t cm ,PC =(8-2t )cm ,CQ =t cm ,分两种情况:①当△ABC ∽△PQC 时,有BC QC =AC PC ,即8t =68-2t ,解得t =3211;②当△ABC ∽△QPC 时,有AC QC =BC PC ,即6t =88-2t ,解得t =125.综上可知,经过125或3211秒△ABC 和△PQC 相似.方法总结: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对应顶点不同,分两种情况△ABC ∽△PQC 与△ABC ∽△QPC 分别列出比例式解决问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三、板书设计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应用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为主,利用多煤体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观察、类比、分析等数学思想.。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案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1.理解“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含义,能分清条件和结论,并能用文字、图形和符号语言表示;(重点)2.会运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两个三角形,使它们的两条对应边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量一量第三条对应边的长,计算它们的比与前两条对应边的比是否相等.另两个角是否对应相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类型一】直接利用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已知:如图,在△ABC中,∠C=90°,点D、E分别是AB、CB延长线上的点,CE=9,AD=15,连接DE.若BC=6,AC=8,求证:△ABC∽△DBE.解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B的长,再由已知条件可求出DB,进而可得到DB∶AB的值,再计算出EB∶BC的值,继而可判定△ABC∽△DBE.证明:∵在Rt△ABC中,∠C=90°,BC=6,AC=8,∴AB=BC2+AC2=10,∴DB =AD-AB=15-10=5,∴DB∶AB=1∶2.又∵EB=CE-BC=9-6=3,∴EB∶BC=1∶2,∴EB∶BC=DB∶AB,又∵∠DBE=∠ABC=90°,∴△ABC∽△DBE.方法总结:解本题时一定要注意必须是两边对应的夹角才行,还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对顶角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类型二】添加条件使三角形相似如图,已知△ABC中,D为边AC上一点,P为边AB上一点,AB=12,AC=8,AD=6,当AP的长度为________时,△ADP和△ABC相似.解析:当△ADP ∽△ACB 时,AP AB =AD AC ,∴AP 12=68,解得AP =9.当△ADP ∽△ABC 时,AD AB=AP AC ,∴612=AP 8,解得AP =4,∴当AP 的长度为4或9时,△ADP 和△ABC 相似.故答案为4或9.方法总结:添加条件时,先明确已知的条件,再根据判定定理寻找需要的条件,对应本题可先假设两个三角形相似,再利用倒推法以及分类讨论解答.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5题【类型三】 利用三角形相似证明等积式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高,E 为BC 的中点,ED 的延长线交CA 的延长线于F .求证:AC ·CF =BC ·DF .解析:先证明△ADC ∽△CDB 可得AD CD =AC BC ,再结合条件证明△FDC ∽△F AD ,可得AD CD=DF CF,则可证得结论. 证明:∵∠ACB =90°,CD ⊥AB ,∴∠DAC +∠B =∠B +∠DCB =90°,∴∠DAC =∠DCB ,且∠ADC =∠CDB ,∴△ADC ∽△CDB ,∴AD CD =AC BC.∵E 为BC 的中点,CD ⊥AB ,∴DE =CE ,∴∠EDC =∠DCE ,∵∠EDC +∠FDA =∠ECD +∠ACD ,∴∠FCD =∠FDA ,又∠F =∠F ,∴△FDC ∽△F AD ,∴DF CF =AD DC ,∴AC BC =DF CF,∴AC ·CF =BC ·DF . 方法总结:证明等积式或比例式的方法:把等积式或比例式中的四条线段分别看成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然后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要证明的等积式或比例式.【类型四】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计算如图所示,BC ⊥CD 于点C ,BE ⊥DE 于点E ,BE 与CD 相交于点A ,若AC =3,BC =4,AE =2,求CD 的长.解析:因为AC =3,所以只需求出AD 即可求出CD .可证明△ABC 与△ADE 相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AD .解: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 =BC 2+AC 2=42+32=5.∵BC ⊥CD ,BE⊥DE ,∴∠C =∠E ,又∵∠CAB =∠EAD ,∴△ABC ∽△ADE ,∴AB AD =AC AE ,即5AD =32,解得AD =103,∴CD =AD +AC =103+3=193. 方法总结: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边角计算时,应先利用条件证明三角形相似或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成比例进行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类型五】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决动点问题如图,在△ABC 中,∠C =90°,BC =8cm ,5AC -3AB =0,点P 从B 出发,沿BC 方向以2cm/s 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 从C 出发,沿CA 方向以1cm/s 的速度移动,经过多长时间△ABC 和△PQC 相似?解析:由AC 与AB 的关系,设出AC =3x cm ,AB =5x cm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进而得到AB 与AC 的长.然后设出动点运动的时间为t s ,根据相应的速度分别表示出PC 与CQ 的长,由△ABC 和△PQC 相似,根据对应顶点不同分两种情况列出比例式,把各边的长代入即可得到关于t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t 的值,从而得到所有满足题意的时间t 的值.解:由5AC -3AB =0,得到5AC =3AB ,设AB 为5x cm ,则AC =3x cm ,在Rt △ABC 中,由BC =8cm ,根据勾股定理得25x 2=9x 2+64,解得x =2或x =-2(舍去),∴AB =5x =10cm ,AC =3x =6cm.设经过t 秒△ABC 和△PQC 相似,则有BP =2t cm ,PC =(8-2t )cm ,CQ =t cm ,分两种情况:①当△ABC ∽△PQC 时,有BC QC =AC PC ,即8t =68-2t ,解得t =3211;②当△ABC ∽△QPC 时,有AC QC =BC PC ,即6t =88-2t ,解得t =125.综上可知,经过125或3211秒△ABC和△PQC相似.方法总结: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对应顶点不同,分两种情况△ABC∽△PQC 与△ABC∽△QPC分别列出比例式来解决问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三、板书设计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应用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为主,利用多煤体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观察、类比、分析等数学思想.。

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7.2.1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第 1 页 共 1 页
B 11
AB
A B 11AC A C 11AC A C 11AB A B 7
3
11AB A B 11AC A C 1
4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习目标: 姓名: 评价:
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 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探究过程及其应用 学习过程: 新课引入:
1、复习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与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SSS )的区别与联系: 三边成比例的两三角形相似。

(相似的判定方法1)
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单说成: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若∠A=∠A 1 , = = k 则 ∆ABC ∽∆A 1B 1C 1
3、例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 ∆ABC 与∆A 1B 1C 1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1)∠A =1200,AB=7cm ,AC=14cm , ∠A 1=1200,A 1B 1= 3cm ,A 1C 1=6cm 。

(2)∠B =1200,AB=2cm ,AC=6cm , ∠B 1=1200,A 1B 1= 8cm ,A 1C 1=24cm 。

分析: (1) = = ,∠A=∠A 1=1200 得 ∆ABC ∽∆A 1B 1C 1
(2) = = ,∠B=∠B 1=1200但∠B 与∠B 1不是AB ﹑AC ﹑ A 1B 1 ﹑A 1C 1
的夹角,所以∆ABC 与∆A 1B 1C 1不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8cm ,AD=4cm ,
E 为AD 的中点,在AB 上取一点
F ,使△CBF ∽△CDE ,
则AF= ______cm 。

2、如图,P 是Rt ΔABC 的斜边BC 上异于B 、C 的一点,过点P 做直线截 ΔABC ,使截得的三角形与ΔABC 相似,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
共有( )
A 、 1条
B 、 2条
C 、 3条
D 、 4条
3、如图,锐角ABC ∆的高CD 和BE 相交于点O ,图中
与ODB ∆相似的三角形有 (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4
、如图,在ABC ∆中,C ABC ∠=∠2,BD 平分ABC ∠,
试说明:AB·BC = AC·CD
5、已知:ΔA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0 延长BA 至E ,延长AB 至F ,∠
ECF=1350 求证:ΔEAC ∽ΔCBF
6、一个钢筋三角架三边长分别为20cm ,50cm ,
A E D C
B O
D C
A B E F
60cm,现要再做一个与其相似的钢筋三角架,而只有长为30cm和50cm的两根钢筋,要求以其中的一根为一边,从另一根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另两边,写出所有不同的截法?
7、已知:如图,ΔABC中,AD=DB,∠1=∠2.
求证:ΔABC∽ΔEAD.
8、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且ΔPCD是等边三角形.
(1)当AC,CD,DB满足怎样的关系时,ΔACP∽ΔPDB;
(2)当ΔPDB∽ΔACP时,试求∠APB的度数.
9、如图,四边形ABCD、CDEF、EFGH都是正方形.
(1)⊿ACF与⊿ACG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2)求∠1+∠2的度数.
10、如图,4
DE
=
∠BC
D


B,

AB
1=
3
5
=
=
=


(1)ABC
∆∽ADE
∆吗?说明理由。

(2)求AD的长。

1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EF⊥EC交AB于F,连接
FC(),
AE
AB>△AEF∽△EFC吗若相似,请证明;若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若ABCD为矩形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