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研究透镜》
《研究透镜》教案
《研究透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物体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和基本性质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 透镜成像的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透镜的基本性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透镜成像的规律。
2.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透镜、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2.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准备小组讨论的报告模板。
一、透镜的分类和基本性质: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透镜等。
2. 透镜的基本性质:焦距、折射率、光心等。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显微镜的构造:物镜、目镜、台架等。
2.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观察、调节等。
三、透镜成像的规律:1.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性质等。
2. 凹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性质等。
四、实验与观察:1. 透镜成像实验:利用透镜观察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
2. 显微镜观察实验: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的细节。
五、小组讨论与汇报:1. 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探讨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小组汇报:汇报讨论结果,分享发现和心得。
六、透镜的应用:1. 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眼镜、照相机、投影仪等。
2. 透镜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医疗透镜、望远镜等。
七、显微镜的进阶使用:1. 显微镜的调焦方法:粗调、细调等。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调节:目镜、物镜的更换等。
八、物像的观察与分析:1. 观察不同物体的成像特点:实像、虚像等。
2. 分析物像的性质:大小、方向、位置等。
九、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索:1. 实验探究:通过改变物距和像距,观察成像的变化。
教学设计1:研究透镜
三、亲手实践,
认识透镜的作用
1.提问:你们知道凸透镜,凹透镜有什么作用吗
2.想通过动手动脑来研究它们吗?
(友情提示:千万不要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
1.学生讨论、汇报。
2.学生分组实验(可从下列实验中选1~2个):
⑴用特透镜看物体;
⑵尝试用透镜在纸上屏上成像;
⑶尝试用透镜聚光;
3.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四、联系生活,
认识凸透镜的用途
1.谈话:小小的凸透镜、凹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2.出示图象资料:凸透镜,凹透镜的应用。
1.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观看资料
五、制作望远镜,拓展延伸
1.出示望远镜:认识它吗?想自己动手做一个玩玩吗?
2.讲解制作望远镜的方法。
1.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望远镜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2.3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研究透镜
教学目标:
1.知道光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2.通过研究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作用。。
3.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可自己研究的有关透镜的问题。
教学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光学实验盒,制作材料,课件资料等。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亲密接触,
认识透镜,并研究
其特点
1.谈话: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下面我们来通过用手摸眼看的形式来了解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好吗?
2.讲述什么叫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它们的共同的特点。(共同的特点就是透明)
1.学生用看、摸等方法观察凸透镜片、凹透镜并做好记录。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学过程:
五年级科学《研究透镜》一等奖说课稿3篇
1、五年级科学《研究透镜》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透镜》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在学生对光源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带领学生研究凹透镜与凸透镜的特点,并激发学生研究更多的有关透镜问题的兴趣。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但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较低,对教材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因此学生原有的理论储备知识要在这节课中得到升华,转化到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与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
2、知识与技能: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体时会改变行进的方向。
知道凹透镜和凸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知道凹透镜和凸透镜的镜片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凹透镜与凸透镜的不同特点。
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盘、水、玻璃、光具座、光屏、光源、近视镜、多媒体投影仪、课件、文字图片等。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2、演示法3、多媒体辅助法4、课堂辅导法学法1、自主探究学习2、实验3、观察4、讨论和归纳法。
5、自主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以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设计如下教学流程:情景导入—组织讨论—动手实践—交流汇报—数据显示—延伸探究。
本课从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和探究技能训练是本课的重点。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本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我事前准备好的金鱼,这样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我将金鱼放入到另一个鱼缸里,鱼变小了,这样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考虑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畅谈想法:跟鱼缸的形状和材料有关。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研究透镜》教案-最新
本课最大的失败就是透镜成像实验,孩子们不知道怎样移动才能成像,以至于实验混乱,导致的结果也不科学,以后应多注意实验前的充分引导。
提醒学生:千万不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
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四、制作望远镜
1.谈话:透镜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你能举出例子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知道学生制作望远镜。
学生观察并交流探究
观察凸透镜的镜片,说说镜片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透镜实验并做记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
研究透镜
第( 二)单元 第_3课
课题
3.研究透镜
作课时间
10月20日
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中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处发生弯折。
2.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
3.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可自己研究放入有关透镜的问题。
课时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难点:制作简易望远镜。
教具
学具
烧杯、吸管、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镜、凸透镜、凹透镜
板书
设计
3.研究透镜
折射→光进入两种不同透明物体→交界面弯折
凸透镜凹透镜形状特点
作用
作业
设计
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各有什么特点?
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物体是否有放大作用?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仔细看过放在水中的铅笔吗?
2.活动:学生把铅笔放进水杯,观察现象。
3.提问:水中的铅笔看起来怎样了?在什么地方弯了?为什么?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共3篇)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研究透镜教学设计研究透镜教学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39中物理组:孙岩教学目的一、知识技能目的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方法过程目的1.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2.能简单描绘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别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
揭秘“小水珠”并进展设问:你玩过这个游戏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老师:我们如今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箭头,就用我们的小水珠先离得近一些来观察箭头,然后逐渐分开,注意你在挪动过程中,你看到的像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一开场我看到正立的、放大的箭头,后来我把凸透镜向上移,看到箭头变小了,而且是倒像。
老师:其实小水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也就是凸透镜,成放大的像,但凸透镜总能成放大的像吗?学生:不是的。
老师:确实通过上节的学习和我们刚刚的小游戏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
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有时成倒立的像,有时成正立的像。
那么凸透镜的成像的不同和什么有关系呢?凸透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一〕提出问题老师:同一凸透镜为什么会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猜猜看:这些结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二)猜测老师:问题提出来了,我们想想看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间隔。
老师:凸透镜到箭头的间隔在变,结果看到的像就不一样。
老师:同学把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并排放着,分别通过两个凸透镜来看箭头,你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学生:一开场我挪动凸透镜看到两个箭头一起放大,再挪动,小口径的凸透镜里的像是放大、倒立的,而大口径的凸透镜里的像仍然是放大、正立的。
老师: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使你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这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1《研究透镜》教学设计闵江昆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直观展示透镜成像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成像规律。
5.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实例,如放大镜、眼镜、照相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物品都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激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
3.学生思考: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初步感受透镜的神奇作用。
4.导入新课: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研究透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透镜的种类、光学性质以及成像规律。
2.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尤其是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透镜应用为例,如放大镜、眼镜、照相机等,引发学生对透镜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透镜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透镜的神奇,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距、像距下透镜的成像特点,总结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透镜成像的实例。
2.讨论内容: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物距、像距与成像特点之间的关系。
3.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教师进行总结。
《研究透镜》教案
《研究透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索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种类和特点2. 透镜的成像规律3.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4.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5. 思考题和讨论题的设计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3. 提供思考题和讨论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透镜模型和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3. 准备思考题和讨论题,以及相关的解答和反馈。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镜实例,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透镜的种类和特点,讲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透镜的成像情况。
4. 思考与讨论:学生回答思考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
2. 评估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通过思考题和讨论题,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索透镜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光学仪器、摄像机等。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提供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2. 提供实验器材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验和观察。
十、教学计划1.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课时分配、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等。
《研究透镜》教案
《研究透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3. 透镜的光学性质4. 透镜的应用实例5. 透镜实验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透镜的光学性质。
2. 教学难点:透镜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透镜的概念。
2. 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讲解透镜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3. 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利用实物和图片,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光学性质。
4. 讲解透镜的光学性质:讲解焦距、折射率、透镜公式等概念。
5.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相机、投影仪等。
6. 透镜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透镜的光学现象。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的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特点的掌握、透镜光学性质的应用。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问题,正确完成实验,提交规范的实验报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研究透镜》教材。
2.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刻度尺、光源等。
3. 多媒体课件:透镜图片、动画、视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
3. 反思对象:学生反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4. 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作业1. 作业内容: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研究透镜》教案瑞文教育文库
《研究透镜》教案《研究透镜》教案成为会员免券下载立即下载1下载券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需要1下载券立即下载成为会员,免券下载《研究透镜》教案 3 、研究透镜教学目标 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2、尝试制作望远镜。
科学知识: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点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有关凸透镜和凹透镜应用的图片;凸透镜,凹透镜,蜡烛,打火机学生——凸透镜,水杯,白纸,尺子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喜欢玩吗?会玩吗?其实会玩的同学在玩中也会有许多收获。
今天,就请你们玩一滴水,有兴趣吗?二、利用水,形成放大镜 1 、活动一:用滴管(或吸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把载玻片放在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并观察水滴的形状。
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2 、活动二: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3 、活动三:往培养皿(或烧杯中)放一些水,再把培养皿放在有字的书上,从上向下看,观察字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4、提问:这三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学生讨论交流。
6、谈话:你知道什么工具会把物体放大?对,是放大镜,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放大镜。
(板书课题)三、研究放大镜的作用 1 、了解放大镜的镜片特点。
( 1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作用,那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2 )学生感知,交流。
(可请学生画出放大镜镜片的侧面图)( 3 )、小结:像放大镜镜片这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2 、指导学生探究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
( 1 )提问:凸透镜除了具有放大的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2 )学生交流,师了解学生原有知识。
《研究透镜》教案
《研究透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形状和材料。
2. 透镜的特性:焦距、焦点、放大倍数、成像规律。
3.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眼镜、相机、投影仪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特性、透镜在生活中应用。
2. 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的应用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透镜的奥秘。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透镜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透镜现象,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3. 演示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让学生亲身感受透镜的特性。
4. 讲解透镜的应用:通过实例介绍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相机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透镜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和特性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以及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透镜应用的创新思维。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点。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学生,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研究透镜》教案
《研究透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 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3.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4.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5. 实验探究:透镜的光学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实验探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透镜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3.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透镜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报告册等。
【导入】(简洁导入,引出本节课主题)【新课导入】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2)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1)凸透镜:会聚光线、成正立放大虚像(2)凹透镜:发散光线、成倒立缩小虚像【实验演示】1.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标本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会聚光线(2)凹透镜:发散光线【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透镜的认识。
2. 拓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深入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册相关内容。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过程:【课堂讲解】1. 讲解透镜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折射和透镜的聚焦作用。
2. 通过示例,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成像特点。
【互动环节】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关于透镜的疑问。
《研究透镜》实验教学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研究透镜》实验教学说课稿一、使用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3课《研究透镜》二、实验器材(一)改进前:凸透镜1个、凹透镜1个、纸、太阳光(二)改进后:多功能透镜研究装置(图1)(包含:凸透镜2个,凹透镜1个,指南针、水平气泡、减光片、数字测温器、对光十字准星、特殊设计的太阳高度量角器等巧妙组合而成)、印有战船的圆形纸片、太阳光图1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经过精心设计、将零散的实验器材,整合为多功能透镜研究装置,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巧妙设计对光易实验要求让太阳光垂直透镜镜面,这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操作上存在难点,部分学生可能直接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存在灼伤眼睛的安全隐患。
通过创新设计的水平旋转和上下旋转结构,将圆筒口大致准太阳,再辅以十字准星对光装置,快速解决太阳光垂直镜面的问题,对光快速、安全。
(二)透镜移动快又顺圆筒状的外形,透镜可以方便嵌入,并自由平移,圆筒末端有放纸片的插槽,圆筒外壁有刻度,解决学生手持透镜不稳定、纸片容易被外界风力吹走、透镜与纸的距离不固定的难题。
(三)减光护眼重安全减光片的使用,避免学生长时间操作和观察过程中,强光对眼睛的伤害。
综合几个方面的创新,化危险、低效的操作为安全、高效、有层次的探究学习过程。
(四)数字传感很震撼实验装置底部放置数字测温器,将测温传感线放到聚光点的位置,即可实时显示光斑温度的变化。
(五)室内操作我能行阴天等不良天气情况下,在室内也可以使用平行激光组套件,补充演示实验,光路明显,效果直观。
(六)拓展功能很丰富多功能透镜研究装置拓展性强,搭配不同颜色的纸片、凹凸透镜组合等,可以拓展探究照相机、望远镜、太阳高度测量仪、颜色与吸热的奥秘等实验活动。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一)实验原理1、光线经过空气和镜片两种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产生折射现象。
2、太阳光可视为近似平行光,穿过透镜后产生折射,呈现凸透镜能聚焦,凹透镜不能聚焦的现象。
苏教版科学五上《研究透镜》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五上《研究透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上《研究透镜》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透镜,了解透镜的种类和特点,以及掌握透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索透镜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
但是,对于透镜的知识,他们还是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透镜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透镜,了解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透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透镜的奥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透镜的种类和特点;透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教学难点:透镜原理的理解;透镜实验的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透镜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透镜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透镜图片,如眼镜、相机、投影仪等,引导学生关注透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种类的透镜,探讨它们的异同点,总结出透镜的种类和特点。
3.学习透镜的基本原理: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透镜的原理,如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等。
4.透镜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相机、投影仪、眼镜等。
5.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研究透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三课,重点是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也就是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认识。
五年级的学生对近视镜和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少知道近视镜和放大镜对光的偏折现象,更不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预期教学效果: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发生弯折。
2、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
3、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可以自己研究的有关透镜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无色透明杯子、放大镜、水。
学生准备:直的长彩条吸管、花镜、近视镜、玻璃片、餐巾纸、透明直尺。
(注意:千万不要用花镜看太阳,以免灼伤眼睛,导致失明。
)(学生好奇心强,拿着透镜一定会看这看那,一定在布置课前准备时强调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望远镜。
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光的折射现象1、导入:把吸管插入水中,观察水面处吸管,有什么发现?是什么原因呢?教师建议:a、水要放大半杯。
b、把吸管斜插入水中。
也可再选一些细长并直的物体反复实验观察。
c、要从多角度观察。
(对学生提出建议,提示学生观察要细,要边观察边思考。
防止学生只看热闹。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观察探究。
(1)把看到的吸管样子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
(2)试着解释看到的现象。
(3)自学教材第23页上半部内容,解释看到的现象。
(4)说说什么是光的折射?(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对折射现象有了印象,通过自学可以上升到对理论的理解。
)二、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与作用。
1、教师引导探究,提出问题:不同种类的透镜分别有什么特点?形状相同吗?作用一样吗?(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引领学生探究要深入思考。
)教师提示:a、透镜是光学仪器,不能直接用手触摸,可以隔着餐巾纸摸一摸。
b、注意不要把透镜弄坏,以免划伤手指。
2、学生自主探究(1)参考教材第23页下半部和第24页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完成探究。
最新整理五年级科学上册《研究透镜》教案.docx
最新整理体育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研究透镜》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研究透镜》教案一、教材分析:《研究透镜》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色彩》的第三课,共2个课时,本堂课为第2个课时。
在本课时里,将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实验,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和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案例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通过前面2年科学课程的学习,孩子们对科学课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在《研究透镜》第1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充分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从空气进入到透明物体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本课时,学生将通过一系列比较实验,认识两种透镜的镜片特点,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不同作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透镜的分类及各自的镜片特点。
●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不同作用。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能通过探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作用。
●能够通过回忆旧知,总结出透镜之所以有这些作用,是因为光进入透镜时发生了光的折射。
情感目标●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为我们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
●乐于用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养成理性的探究意识,在探究和实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通过实验探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以及对光的不同作用。
难点: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不同作用。
五、教学准备凸透镜、凹透镜、手电筒、贴纸、实验记录单、教学视频等。
六、教学方法“159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观察法,演示法,合作学习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七、课时安排:共2个课时,本课为第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观看“冰能生火”视频,提出问题,导入新课问题:为什么改变形状后的冰块能够生火?(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活动:1、观察透镜,认识透镜在形状上的不同。
《研究透镜作业设计方案》
《研究透镜》作业设计方案
《钻研透镜》作业设计方案
一、作业背景:
《钻研透镜》是一门专注于钻研透镜原理、结构和应用的课程,涉及到光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通过进修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透镜在摩登科技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为未来的学术钻研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作业目标:
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透镜的原理和结构;
2. 提高学生对透镜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光学和相关学科的兴趣。
三、作业内容:
1. 理论部分:学生需要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透镜的基本原理、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实验部分:学生需要设计并进行一项与透镜相关的实验,如焦距测量实验、成像实验等,并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3. 应用部分: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实际应用途景,如望遥镜、显微镜、眼镜等,分析其中透镜的作用和原理。
4. 报告部分:学生需要撰写一份综合性报告,包括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以及对透镜应用的思考和展望。
四、作业要求:
1. 作业形式可以是小组合作或个人完成,但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报告撰写;
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需详细、准确,报告内容需结构清晰、逻辑周密;
3. 报告格式要求符合学校规定,包括封面、目录、正文、。
《研究透镜》作业设计方案
《研究透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研究透镜的定义和功能;2.掌握研究透镜的分类和特点;3.培养学生利用研究透镜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于研究透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研究透镜的定义和功能;2.研究透镜的分类和特点;3.研究透镜的应用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1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研究透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知识讲解(30分钟):讲解研究透镜的分类和特点,介绍各种研究透镜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研究透镜的具体内容。
3.案例分析(4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透镜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场景和问题,利用研究透镜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4.课堂总结(1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强调研究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加利用研究透镜进行思考。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对于研究透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2.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3.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通过作业内容和答案评估学生对于研究透镜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作业设计:1.个人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研究透镜的个人心得体会,总结研究透镜的分类、特点和应用场景,结合自身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2.小组作业:小组讨论并撰写一份研究透镜应用案例分析报告,选择一个具体问题或场景,利用研究透镜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3.课堂展示: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和分析过程,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增强学生对于研究透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准备: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2.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教材和案例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研究透镜的概念和应用;3.小组讨论材料:提前准备小组讨论所需的案例材料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茨营乡蔡家小学余清华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过程与方法:1、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
2、用实验观察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2、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和作用。
难点:通过教学知道光行进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改变行进路线。
教学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烧杯、铅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问:前面我们研究了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怎样行进的呢?2、提问:若是光行进过程中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光的折射。
1、实验观察:把铅笔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从侧面和上面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呢?2、引导学生自学光的折射。
3、小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射到另一种透明的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的地方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1、分组观察两种镜片,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
(三)、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1、提问:你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各有什么作用吗?2、实验探究。
(1)、提出实验要求。
(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
实验1:用透镜观察物体。
实验2:尝试用透镜聚光。
特别提醒:千万不要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
实验3:尝试用透镜在白纸上成像。
(3)、汇报交流。
(4)、提问:现在,你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各有哪些作用?(5)、大家想一想,为什么透镜会产生这些奇妙的现象呢?(6)、师生共同总结:是由于光线经过透镜时发生了偏折的缘故。
(7)、通过以上实验,你能解释老师为什么不让你们用放大镜看太阳吗?三、拓展应用1、透镜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2、了解望远镜的制作。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研究透镜》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例第二单元 3.研究透镜备课时间:2020.9.21教材分析:在前两课认识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反射现象后,本课将继续探究透镜的折射现象。
教材从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然后又通过一系列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探究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还较低,对本节课的一系列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教材原理的理解较困难。
因此,学生原有的理论储备知识要在这节课转化到实践中。
教学目标:1.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尝试了解望远镜的结构原理。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3.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知道光行进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改变行进路线。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烧杯、水、铅笔、凸透镜、凹透镜。
前置性作业内容1.查资料,了解有关望远镜的知识2.观察爷爷奶奶的老花镜3.准备材料:凸透镜、凹透镜、装有半杯水的透明玻璃杯、铅笔、纸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前两课我们对光进行了一些研究,你还记得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怎样行进的吗?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2.师:如果光线在行进过程中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呢?3.如果光线照射到透明的物体,比如水,玻璃等,还会发生反射现象吗?4.把一支笔直的铅笔放进有水的玻璃杯中,分别从上面和侧面观察水中的铅笔。
5.提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请你大胆猜一猜。
6.小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7.师:人们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透镜。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研究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研究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通过观察水中吸管的弯折现象,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观察、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弯折现象,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3、使学生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对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教学重、难点: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滴管学生:每组实验桌上准备凸透镜、凹透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烧杯(盛水)、塑料片、蜡烛、火柴、纸屏、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玩玩水,好吗2、引导学生做活动:活动(一):把吸管放入水杯中,观察现象。
活动(二):(教师用滴管在每组塑料片上滴一滴水)把塑料片放在书本上透过水滴看字。
活动(三):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字。
3、汇报现象、交流。
4、小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5、谈话:你知道什么工具会像刚才的`水滴一样把物体放大吗(引导出放大镜)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像放大镜一样透明的镜子。
(板书课题:研究透镜)二、研究透镜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那么,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观察桌面上的几种镜片。
、学生通过看、摸等方法进行感知交流。
、小结:像放大镜那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像老花镜那样,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2、探究透镜的作用:⑴、提问:大家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各有什么作用吗?⑵、学生猜想、讨论、汇报。
⑶、分组实验验证,填写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用透镜观察物体。
实验(二):尝试用透镜聚光。
(安全提醒:千万不要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实验(三):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铁山中小王莉
2015.1.28
教材分析:本课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光与色彩》单元第三课内容。
这个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能量主要形式——光能——光的传播部分内容。
本单元共分四课,其概念层级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日光的色散。
本单元教学内容侧重对光学现象的认识,通过模拟小孔成像,画图解释光的直线传播规律;通过照镜子,玩日光打靶游戏做潜望镜等活动认识光的反射现象;本课就是要利用光线通过凸凹透镜后,光线行进路线发生弯折的改变的现象,来领略神奇的光的折射现象;第四课则是利用三棱镜进行光的分解,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本课概念——光的折射现象是要建立在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之上,其本单元概念层级应是递进关系顺序排列的。
本课概念有两条主线:一是透镜本身特点,二是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光的传播(区别反射)方向会发生变化。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光学研究的范畴,就现象而言,小学生日常生活是经常可以见到的现象。
就知识层面应是中学涉猎的物理方面的内容。
对于小学生而言就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可以做粗浅了解和解释。
至于成像原理和规律,就有点勉为其难。
如本课出现的光学术语和现象都是第一次见到,有一定难度。
所以我把本课内容稍加改动。
把透镜的成像特点删掉。
并把光的折射概念放到活动后来揭示,并用学生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即光线透过凸透镜后,光的行进方向发生了改变。
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学习难度,又有利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和概念的建构。
另外本课“透镜”一词学生以前没接触,也不了解。
所以一开课设计一个分类活动,一步一步的追问,区别了透镜与玻璃的不同,透镜与平面镜子的不同。
做到水到渠成,一举两得。
既弄清楚透镜的意思,又引起下文的研究活动。
为了更好地呈现光线透过凸凹透镜发生的折射现象,利用演示实验视频和课件的图示结合,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本课属于以观察为主类型课,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凸凹透镜外形不同典型特征以及其不同特点所呈现的不同作用。
从而总结透镜的本质属性和规律。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规范地使用凸凹透镜等观察工具;同时学生会从语言文字、图画、照片、数字实验、量表等活动方法中获得的信息;并能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总结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养成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以数据说话的实证意识。
根据其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及学情的分析,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光的传播(区别光的反射现象)方向会发生变化。
;
2、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否放大和聚焦的性质;
3、养成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以数据说话的实证意识。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利用学到
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
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光的传播(区别光的反射现象)方向会发生变化。
;
教学难点
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光的传播(区别光的反射现象)方向会发生变化。
;
教学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餐巾纸、记录纸、手电筒、放大镜、数据采集器、光照传感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分类活动:
师提供每组材料:(四种)载玻片,平面镜片、凸透镜、凹透镜各一枚
师提出要求:把这四种玻璃制品,就分成两类。
说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分?理由是什么?
2归纳出分类方法:
一种分法:镜片一类,另外三个一类。
(透明和不透明)
另一张分法:镜片和载玻片一类,凸凹透镜一类。
(厚薄一样,厚薄不一)
3、揭示透镜内涵:透明、凸进去的和凹进去的部分都是球面一部分
现在我们看看这两种透明的物质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揭示出两个表面凸进去的和凹进去的部分都是球面的一部分)从而出示课题:透镜概念二、观察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外形不同特征。
师:说完共同特点,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块透镜外形各有什么不同
1、师:下面每组都会拿到两块像我这样的透镜,请从侧面仔细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师演示)也可以用手摸摸,但因为它们是光学仪器,后面我们又要用它做实验,所以不能直接用手去摸它们,老师为你们各组都准备了餐巾纸,你们可以隔着餐巾纸摸一摸它。
注意透镜是玻璃做的不要用它相互敲击或是敲桌子。
另外还要注意把你们观察到的它们的样子画在这张表格中。
(出示表格)
2、学生观察记录
3、学生汇报,小结:两个镜片一个中间厚、边缘薄;一个中间薄、边缘厚。
(生边回答,师
边板书)
4、那你们能根据它们的样子为它们取个名字吗?(学生回答)
5、师:一般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那
老师这有一些透镜,请同学们帮忙找一找,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小组交流一下。
6、师出示各种透镜,学生判断。
(注意引导学生找到判断的标准)课件
7、学生汇报(点出平面镜简单介绍)
8、小结:由于生活中某些仪器的需要,透镜会做成不同的样子,但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都
是凸透镜,只要一个中间薄、边缘厚的都是凹透镜。
三、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书本上字,发现凸凹透镜的作用
1、教师出示一个放大镜,让学生猜可能是这两只透镜中的哪一种,说说为什么叫它放大镜呢?下面拿放大镜观察一下书本上的字,看看是不是这样?
2、学生分组看看
3、师:真的是这样吗?那你们猜猜用凹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会是什么样子呢?
4、学生再看看凹透镜有什么特点
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放大或缩小是在一定的距离下)
6、小结:(因为凸透镜有放大的功能,所以在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它叫着放大镜)
7. 解释一个现象:为什么水滴下面的字会变大呢?(课件)
四、探究光线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弯折)
师:(鼓励)刚才同学们的观察十分仔细!放大镜除了具有放大的特点,那还有什么作用呢?
1、数字采集实验《放大镜的聚光作用》
①、师提出使用要求:
②、分发材料:手电筒、放大镜、凹透镜、数据采集器、光照传感器、
③、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④、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2、师:研究的结果可以说明光进行过程中遇到凸透镜会聚集,遇到凹透镜时会扩散。
(出示
课件)你会根据老师的这两幅示意图,依据刚才的观察现象,画一画光进行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凹透镜后的示意图吗?
3、学生画光的行进示意图
4、汇报(引导学生讲出光穿过了透镜,但不沿直线行进了)
5、师小结:通过观察、研究、画图,我们发现光行进过程中会穿过凸透镜和凹透镜,但行进
的路线改变了。
6、. 出示光的折射概念,并演示水中筷子的弯折现象课件。
五、总结,布置作业。
1、今天我们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一些的特点,发现了它们的小秘密。
同时知道了光线除了
可以直线传播,光的可以反射,还知道了光线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弯折)改变。
老师告诉你,我们还可以把凸透镜和凹透镜合在一起,又会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发生呢。
2、收集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镜子,看看都是用什么透镜做的?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研究透镜
凸透镜放大聚焦
凹透镜缩小扩散
行进的光遇到凸凹透镜时,光的传播反方向发生弯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