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融入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
军民融合下国防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军民融合下国防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思考近年来,国防科技领域蓬勃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日新月异。
军民融合在中国国防科技创新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军民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军事科技的发展,而且可以提升民用技术的水平,改善军民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就军民融合下国防科技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军民融合下的国防科技创新军民融合下的国防科技创新,是在民需导向下,以军民融合为重要支撑,以技术研发和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为结果的一种新型国防科技创新模式。
从中国国防科技创新历程来看,军民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国防科技创新的主要战略方向。
在军事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推动了军事基础设施的建设、武器装备的升级以及精准实战模拟等一系列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技创新成果。
军民融合还对军事科技组织机构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建立一些全新的科技交流合作体系和创新管理机制。
编制一支拥有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军事力量和管理团队来推进科技创新,优化军民融合下的制度规范,建立科技支持和管理体系,推进科技研发和应用中的政策合作、贸易关系及管理制度的完善等,也要独立组建具有高水平科技人才的科技组织体系。
二、军民融合下的国防科技发展军民融合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科技在其发展中也必将深入融合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巨大贡献。
军民融合下的国防科技发展成为了其最大的一项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军民融合推动了新技术的应用研发和转化。
军队的实战需求驱动研发,获得科技突破后,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也将实现。
以数字化为例,基于军事需求的数字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民用领域,并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国民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
其次,军民融合推动了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共同发展。
军民融合具有双向性,既可以让军事领域技术向民用领域流动,也可以让民用技术的发展服务于国防建设。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用于智能交通监测的传感器等技术都可以在两个领域之间交叉应用,为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和前景。
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与实践探究
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与实践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革,高校国防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愈发复杂和严峻,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校国防教育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爱国爱党意识和国防观念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完善。
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就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高校国防教育的有效推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引言结束】1.2 研究意义高校国防教育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国防教育更需要与国家安全需求相匹配,为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有力支撑。
高校国防教育研究对于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防意识和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通过国防教育的深化与创新,可以加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核心价值观。
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防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提升。
通过研究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可以为构建更加有效的国防教育体系提供借鉴和指导,促进国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与实践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000字】1.3 研究内容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与实践。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当前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现状,包括教学内容、方法、资源,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创新路径,如何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多元化教学方法和国际化视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3. 分析具体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实践案例,从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总结经验教训;4. 展望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包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5. 提出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创新的策略和建议,为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高校国防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研究与建议
高校国防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研究与建议高校国防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的重要使命。
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应该不断调整和完善国防创新体系建设,以满足国家安全需要,促进我国国防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本文将就高校国防创新体系的建设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一、高校国防创新体系的构成和特点高校国防创新体系由高校和国防部门共同建设,其内容主要包括国防科研、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和文化沟通。
其中,国防科研是高校国防创新体系的核心,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
通过国防科研,实现了我国国防技术的自主创新,大幅度提升我国的国防科技实力。
军民融合则是将军队和民间技术、资源和信息加以整合,共同推动我国国防科技的发展。
同时,高校还要培养一批专业素质与国防需求相符合的人才,以保障国家安全。
文化沟通则是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国防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国防创新体系的开展。
高校国防创新体系的特点是立足于国防需要,发挥高校的优势,走专业化、协同化和创新化的道路。
高校借助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知识技术,为国防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同时也使高校的学科研究与国防需求相结合。
高校国防创新体系各部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了深度协作、动态优化、强化保障的创新体系。
二、高校国防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国防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体系建设的不完整。
高校国防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在技术领域,对于人才培养和文化沟通的重视程度不够;2、协调机制不健全。
高校和国防部门合作开展国防创新体系建设中,因前后端难以对接等协调问题,存在协作成效欠佳的情况;3、财政、政策支持不足。
国防科研项目投入的经费较少,国防创新体系建设缺乏完善的财政和政策支持;4、人才缺口突出。
高校缺乏与国防部门协作的高级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研究人员多在本阶段的研究工作,而缺少将其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能力;5、人才梯队建设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导致研究人员难以形成稳定的研究梯队。
高校国防科研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校国防科研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高校是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国家的国防科技事业发展中应积极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高校在参与国防科研中存在着许多不可忽略的问题。
本文针对高校参与国防科研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我国高校参与国防科研带来借鉴意义。
当今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国防能力的强弱至关一个国家的安全及领土的完整,在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防科研生产开始向非传统军工行业开放,吸引了许多优质的社会资源,尤其是大学作为优势特色的基础研究力量,紧贴国防需求,更多地参与到这一领域,逐渐成为国防科研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1.高校发展国防科研的意义国防的极端重要性、武器装备追求独特和领先的属性决定了国防科技发展必然是一个高精尖、高强度、持续的自主创新过程,美国MIT的辐射试验室和雷达研究,加州理工劳伦斯实验室与核武器都是典型。
国内外历史表明,国防科研将大大促进学校的高水平建设,总的来说高校发展国防科研有以下意义:(1)国防科研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
国防科研往往引领出领域内的高精尖学科,如一次世界大战发展了航空业,二次世界大战发展了的核工业,冷战期间发展了航天业等。
(2)国防科研促进高校人才的培养。
由于国防项目的高端性,往往能吸引众多知名科学家参与,为人才培养凝集力量。
例如原MIT所属的Draper实验室(军方支持),其中电子、机械、航空、数学、物理等科学家占80%以上,15年间培养了53.4万人次的专业人才。
(3)国防科研提高了高校综合实力。
国防项目一般属于综合性前沿课题,经费较多,像冷战期间,美国MIT,哈佛,密西根等名校的国防科研经费基本占到全校经费的一半,甚至更多。
雄厚的经费支持提高了学校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产生的重大国防成果必然享誉世界,给学校带来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4)国防科研促进了高校学术交流合作。
通过参与和承担国防科研,高校加强了与军工企业、高校、军工科研院所、各兵种等国防研究力量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大学的学术科研水平始终能够保持领先提供了保障。
高校国防教育创新体系构建
[摘要]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国防教育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高校今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提出从教育管理、师资力量、课程内容、教育评价、经费保障五个方面创新国防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创新体系[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2-0102-02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全体公民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忧患意识、掌握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技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依法履行国防义务。
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
[1]高校国防教育从1985年开始,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从单纯的军事训练发展为训练加理论学习再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从143所高校军训试点推广到全国高校国防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国防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正如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刊文指出,国防教育工作并没有摆脱“小三门”的窠臼,在各级各类教育规划中,也往往是点缀,还没有科学的目标体系。
一个明显的后果是,一个学生接受了多年的学校国防教育,却不能形成牢固的国防意识和能力。
[2]一、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95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学生在就读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1985年开始在143所高校进行军训试点;1997年颁布、2001年修正、202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从法律上保证国防教育的实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
从政策文件到法律法规,从军训试点到全国高校国防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国防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但是地区战争和局部战争仍时有发生。
加强国防科技创新提升国防实力政策解读
加强国防科技创新提升国防实力政策解读国防科技创新一直被视为现代军事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军事技术的进步,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保障国家安全和提升国防实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加强国防科技创新提升国防实力的政策进行解读。
一、推动军事科技创新军事科技创新是国防科技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加强国防科技创新,需要在军事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军事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科研人员深入研究关键技术和前沿领域,提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成果。
二、加强军工技术研发能力军工技术研发是国防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军工技术研发能力,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和技术平台。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军工技术研发,形成军民融合的良好局面。
同时,加强对军工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符合国家安全和军事需求。
三、促进军事科技成果转化国防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是为国家提供可靠的军事科技装备和技术支持。
为了促进军事科技成果的转化,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成果的评价和推广力度,建立起一套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体系。
同时,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与军方开展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和市场推广,推动军事科技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四、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科技创新离不开具备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加强国防科技创新,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政府和军方应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待遇,激励科研人员投入到国防科技创新中来。
同时,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建设,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舞台。
综上所述,加强国防科技创新是提升国防实力的必由之路。
政府需要加大对军事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形成政策的引导和激励机制,推动军事科技创新向前发展。
同时,军方和科研机构需要加强合作,加快军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高校国防科研管理研究初探
高校国防科研管理研究初探摘要:高等院校的国防科研研究占有很大优势,拥有很多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及学科专业资源等,因此高校可以借此开展国防研究。
该文从目前高校国防科研管理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找出管理现状中的不足,归纳了高校国防科研应遵循的原则,简述改善高校国防科研管理的策略、建议,从而实现科研资源的有效配置,构造良好的科研机构布局,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提高国防科研的创新能力,完善高校国防科研管理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国防科研管理研究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基础理论知识创新基地,高校的参与对国防科研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国防科技是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有一个有特色、有成效的科技项目。
国防科研水平直接影响到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建设、武器装备的生产及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
高校科研以其创新能力成为了国防科研的重要力量。
要想更有效的发挥高校国防科研的优势,必须有效加强对高校国防科研的管理,实现科研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国防科研水平。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基本上是由国家包办的,经费是国家财政拨款,没有成本、经营管理的理念,缺少竞争机制,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利用。
近些年来,高校不断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科研管理也在不断的成熟,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从企业的管理机制中吸取经验,引进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及竞争机制等,采用新的管理手段、方法,不断提高高校国防科研管理水平。
1 高校国防科研管理的现状高校国防科研有学科专业齐全、科研人员多、科研项目范围广等优势。
随着科研的纵向不断发展,科研项目越来越综合、复杂化。
科研的规模不断增大,往往需要大额的经费支出和众多的科研人员一起参与,经费的来源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不同学科之间出现交叉,最终会获得多样化的科研成果,科研工作呈现跨学科跨专业的工作特点。
面对当前高校国防科研的现状,对科研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国防科研管理有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层含义。
内部管理是指高校对国防科研管理进行的管理活动,例如人员管理、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机构管理、信息化管理、保密管理、档案管理等。
国防特色高校协同建构科技创新体系战略
二、 国防特色高校在科技创新体系 中的实践举措
国防 特 色 高 校 在 教 学、 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 有其自身优势 。 在 人 才 培 养 和 科 技 服 务 过 程 , 通过 扩充调整一些学科 专 业 , 凝练产生一些新的科研学 科方向 , 将成为 高 校 科 技 创 新 的 源 泉 。 特 别 是 在 对 地方科学研究和企事业技术改善和技术改造服务的
一、 以省部共建为指导促进国防特 色高校优势资源流转
国防特色高校的相关学科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 领先优势 , 一般都设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 工程实 验中心 、 开放实 验 室 等 一 系 列 科 学 研 究 基 地 。 经 过 多年的积累用于科 学 研 究 的 仪 器 设 施 、 人才等都在 该行业中占有优势 , 形成鲜明特色 , 进而可以进一步
文章编号 : ( ) 2 0 9 5 2 7 0 8 2 0 1 5 0 2 0 0 2 5 0 3
国防特色高校协同建构科技创新体系战略
常燕燕
( 河北联合大学 科学技术处 ,河北 唐山 0 ) 6 3 0 0 9
关键词 : 国防特色 ; 高校 ; 协同建构 ; 科技创新 摘 要: 国防特色高校具有国防优势学科 、 专业 和 研 究 方 向 , 是 科 技 创 新 的 重 要 力 量。以 河 北 研究其优势科研力量有效 整 合 , 建 构 各 方 密 切 合 作 的 协 同 创 新 模 式, 为 省国防特色高校为例 , 最大限度发挥国防特色高校的科研优势 , 完善高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实现科技创新体系的持 续发展提供战略意见 。 中图分类号 : F 2 0 4 文献标识码 : A 全国普 通 高 等 院 校 名 录 》 , 我国普通高等 依据 《 除 7 所原国防科工委所属的国 院校共有 2 1 0 0 多所 , 防高校和近 1 非国 防高 校 近 2 0 0 所军事院校外 , 0 0 0 所 。 这些非国防院校涵盖大批具有国防学科特色的 大学 , 其中既 包 括 1 5所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高 也包括为国防科 技 工 业 培 养 各 类 人 才 的 各 级 地 校, 方院校 。 本文所述的国防特色高校是指具有国防优 势学科 、 专业和研究方向 , 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建设 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的高等院校 。 国防 以体制 、 机制创新和政 特色高校如何依据自身优势 , 同 科 工 集 团、 科 研 机 构、 相关企业及 策项目为引导 , 兄弟院校间建构协 同 创 新 的 发 展 平 台 , 对于完善协 同创新理论 , 提升国防特色高校的创新能力 , 促进我 国教育 、 基础科研的发展 , 完善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可持续地在该行业中争引到更多的科技项目和人才 形成良性循环 。 从本行业中的科技预先研究 、 应 等, 用研究一直到产品研发形成很好的研究开发链 。 河北 省 人 民 政 府、 国家国防科工局与共建高校 签署的共建协议涉 及 三 方 面 内 容 : 经费投入与政策 国防特色学 科 、 专 业、 实验室建设及科研项目 支持 ; 支持 ; 人才培养 支 持 。 省 部 共 建 高 校 是 我 国 高 等 教 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区域内知识积累 、 创造 与传播的主体 ,是 原 始 性 创 新 、 技术转移和成果转 科学道德以及 化的重要载体 与 平 台 ,是 科 学 精 神 、 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 以省部共建为指 导支持河北省国防特色高校的科技创新发展有利于 发挥省部共建高校科技创新的特色 、 优势与潜力 , 加 强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 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 推动创新体系建设 。
军民融合战略下高校开展国防特色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国防特色学科是指支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与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行业性、基础性学科,是军工特需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高等学校汇集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综合优势,具备科技创新源动力,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枢纽,是推动我国国防科技长远发展的引擎性力量。
在国家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高等学校开展国防特色学科建设工作,打造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防基础研究创新基地,是提升学校学科建设综合水平、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有力支撑,也是加强我国国防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储备、集聚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升装备技术水平、促进深层次军民融合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高校开展国防特色学科建设的必要性(一)加强国防特色学科建设是满足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特需人才培养持续需求的重要途径在中央、中央军委关于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导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蓬勃发展,人才需求急剧增加,对国防特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校作为重要育人平台,应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作用,积极开展国防特色学科建设,为我国国防科技领域输送更多能适应国家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加强国防特色学科建设是提升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高等学校是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高度重视国防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高校学科综合优势,开展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学科国防特色,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稳定支持国防基础研究,不断加强前沿技术储备,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丰富高校相关学科内涵、提高总体学科建设水平提供有力支撑,为促进我国国防科技长远发展和武器装备的自主可控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国防特色学科建设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国防特色学科是高校服务国防科技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应瞄准国家和国防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军民深度融合之路,通过特色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形成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和汇聚服务国防科技的优秀人才,增强学校承担更多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高等院校在军民科技融合创新中的作用
着 国家科技创新和人 才培 养的重任 ,在 面, 临军民科技 融合创新这一新课题 时,应发挥 自己的科研 、人 才优
势 ,积极 参与 军民科技 融合创新研 究,改革 高等院校参与军 民科技融合创新 的体 制 ,构建创新研究平 台体
系,走军 民科技 融合创新 与人 才培 养相结合 的道路 ,发挥 高等院校在 国家创新体 系中不可替 代的作用。
整 体经 济 和科技 基础 之 上 ,这 已经 成 为世 界上 主要 国家共 同 的政策 取 向 。L 2
以科技 研 发创 新 体制 发展 比较 成熟 的 美 国为例 ,在尖 端技 术 领域 ,美 国早 已形 成 了军 民共 享 的 技 术研 发及 创 新体 制 。【在 美 国 同防 部 和商 务部 列 Ⅲ的关 键 技术 中 ,有 8 %是 军 民重 叠 的技 术 。由 l j 0
第 3 卷 第 6期 I 20 0 9年 1 2月
波 大 学 学 报
( 教 育 科 学 版 )
V 1 3 NO 6 0. l . De . 2 O C 0 9
J OUR NAL OF NI NGBO UNl RSI VE TY (E DUCA 0N Dl ON ) Tl E Tl
思路 ,但 效 果不 甚理 想 。而 在 改革 开放 3 0年来 ,国防科 技T业 已经形 成 了强 大 的研 究开 发能 力 ,积
累了大量可 以转为民用 的科技成果。存民用科研领域 ,我同也 已具备 了雄厚的基础 ,许多民用的高 科技 实 力甚 至 已经超 过 传统 军 T部 门 。但是 ,军 民分割 的总体 格局 并 没有 从根 本上 得 到突破 。【 4 】
源 ,肩 负着 同家科 技 创新 基 地 和人 才培 养 基地 两项 重 任 。在 面 临军 民科 技 融合 创新 这 一时 代赋 予 的 新课 题 时 ,应 发挥其 不 可 替代 的作 用 。
高校融入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问题及对策
同校融入 国防科技创 新体 系的 问题及对策
口
J
金
( 江大 学 浙
中图分类号 : 4 G6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钢
文章 编 号 :6 2 7 9 ( 0 】2 0 2 — 2 17 — 8 42 1 2 ~0 6 0 1
浙 江 ・ 州 302 ) 杭 10 7
研 究型大学 。近年来 随着“ 寓军于 民、 民融合 ” 军 系列政策 的 出台 ,部属高校正逐步参与到我 国国防科 技创新体系建设
中, 取得 了不少进展 , 但相对于美 国等 高校 大量参与 国防科 技建设的 国家而言 , 国高校 , 我 尤其是 部属高校参与 国防科 技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 , 如何 发挥高校优势 , 在现有基础上 进一步积极融入 国防科技创新体 系是 一个 值得深入探讨 的
13 信 息 交 流 不 对称 .
高校在科研 实力和人 才队伍上有很强 的优 势 ,在技术
创 新和基础研究 上也走在全 国前列 。但 由于信 息交流不对
称, 国防科研单位对高校 的科研情 况和科 研实力不够 了解 , 对高校国防科研 项 目的管理方式也需要进 一步沟通 ;高校 与军工集团的联系不多 , 了解 国防科 研需求的渠道不够 , 对
dee e fns
同于一般科研项 目的管理 ,体 现出高度计划性 和可靠性要
求 , 管理模式 、 在 管理制度 、 管理方式上都有鲜明的特征。高
校 的国防科技 工作 在管理模式 、 运行机制 、 评价体 系等制度
方 面还 不 能 很 好 地 适 应我 国 国 防科 研 项 目的 需要 。
1高校 融入 国 防科技创 新体 系的 问题
11对 参与 国 防科 技 创 新 体 系 认识 不 足 .
国防科技基础研究是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
国防科技基础研究是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摘要】国防科技基础研究是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防科技基础研究的重要性,然后从定义、意义、特点、与国防科技创新的关系以及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接着,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国防科技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探讨了未来国防科技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给出了国防科技基础研究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总结,读者将更好地理解国防科技基础研究在国防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以及其对国家安全和国防事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防科技基础研究、重要性、定义、意义、特点、关系、发展现状、加强、未来趋势、启示。
1. 引言1.1 国防科技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国防科技基础研究是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环境下,国防领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和国防实力的持续增强,必须加强国防科技基础研究,不断提高国防科技创新能力。
国防科技基础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性:国防科技基础研究是国防科技创新的基础,是支撑国防领域发展的核心。
只有深入探索和挖掘国防科技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才能为国防装备的研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国防科技基础研究有助于提升国防科技实力和军事能力。
通过开展基础研究,可以推动国防领域取得创新性的成果和突破,提高军事技术水平,加强国家国防实力。
国防科技基础研究还能够促进国防科技领域的跨学科交叉和融合,推动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的国防科技水平。
2. 正文2.1 国防科技基础研究的定义国防科技基础研究的定义是指在国防领域开展的科学研究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军事技术发展的规律和原理,为国防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国防科技基础研究是以军事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对国防关键技术和战略前沿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学科领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支撑。
国防科技基础研究旨在通过科学实验、理论分析、模拟计算等手段,揭示国防科技领域的基本规律,推动国防技术的提升和创新,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国防科技创新管理研究与实践
国防科技创新管理研究与实践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防科技的攻关与应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这个过程中,国防科技创新管理研究与实践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断推动着我国国防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一、国防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国防科技创新是现代军事力量发展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局势不稳定、各种安全威胁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国家的军事实力越来越成为制约国家安全的关键要素。
因此,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科技水平以及创造尖端的技术装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同时,国防科技创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军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往往会产生许多重大的技术创新和新产业的发展。
相应的科技产业链也会不断地扩大和延伸,从而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
二、国防科技创新管理研究的现状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但是军事领域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以及技术创新的管理和应用问题,以及军队与民工科技的协同发展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因此,国防科技创新管理研究亟待深入开展。
目前,针对国防科技创新管理的研究可分为几个方向:一是探索现代科技管理理论体系;二是构建科技研发的创新体系;三是加强重大科技重点项目研究与管理;四是推进军工科技成果转化;五是提高科技成果评价的质量和效益等等。
三、国防科技创新管理实践的典型案例近年来,我国在国防科技创新管理方面也取得了多方面的实践成果。
在国防科技创新管理实践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典型案例,如下:1. 加速科技研发和实现成果产业化加强创新和加速科技研发成了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我国通过加速成果产业化,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许多大型军事装备的成功研制和试验验收。
2. 创新科技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科技管理模式,完善各种管理和评价体系,定期召开军队技术专家会议定期评价和优化科技成果,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科技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和军事技术水平。
高校国防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研究与建议
高校国防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研究与建议作者:许妍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33期许妍(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上海 201410)摘要:国防科技水平是衡量高校是否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高校在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抓住我国国防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机遇,参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我国国防工业现代化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该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国防科技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对高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关键字:高校国防创新体系现状分析建议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15-02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高校国防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以及整个国家国防创新体系的一部分,高校在原始创新(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发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国际交流的渠道)和集成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又具有独特的优势,理应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社会”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已为我国国防事业贡献了不少力量,大批科研成果为国家重大项目、型号项目提供了支撑。
是否为国家的重大需求贡献力量是衡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在现代化国防战略的新形势、新环境下,高校应把深化自身科技体制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国防创新体系。
1 我国高校国防科研体系现状与问题分析1.1 国防科研配套保障体系现状分析高校特别是民口高校过去参与国防建设较少,教师们只懂得搞理论、基础研究,对这些国防配套资质要求不了解,团队中根本不配备负责保密、质量管理和财务的专职人员。
随着高校参与国防建设逐渐增多,国防科研在高校整个科研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做好监督指导工作,保证高校国防科研长远、可持续发展。
高等院校在军民科技融合创新中的作用
第31卷第6期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V ol. 31 No.6 2009年12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 EDITION)Dec. 2009 高等院校在军民科技融合创新中的作用罗怡1,2(1.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0050;2.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摘要: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融合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
高等院校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任,在面临军民科技融合创新这一新课题时,应发挥自己的科研、人才优势,积极参与军民科技融合创新研究,改革高等院校参与军民科技融合创新的体制,构建创新研究平台体系,走军民科技融合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道路,发挥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院校,军民科技,体制创新,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09)06﹣0061﹣04高等院校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的各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使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越来越广,融合越来越深。
把军用科学技术发展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全局,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积极建立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构建基于本国高新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国家安全体系。
[1]以科学研究见长的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保持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两项重任,在面临军民科技融合创新这一时代赋予的新课题时,应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军民科技融合创新的提出当代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使军民科技日趋融合,高新技术两用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内涵及构建策略研究
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既要充分依托国防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又要统筹国家民用科技领域的创新资源,实现两个体系的互动耦合,是传统合作创新内涵的升华和边界的拓展。
但国防科技协同跨越军地,必须要处理好边界和国防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清晰认识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在融合创新中的作用,尊重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发挥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溢出效应。
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内涵及构建策略研究■ 徐 辉十八大明确提出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也明确提出“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式创新之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事创新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实现两个体系相互兼容同步发展。
国防科技创新是军事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国防科技创新一直在独立的体系内运行,与国家民用科技创新体系联系并不紧密,导致科研管理体系难以衔接,重复投资现象非常严重,科技成果转化和共享壁垒很高,设备设施共用困难,科研人才流动机制僵化。
尽管国家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很大,但效果不理想,颇受诟病。
这种格局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形势需要。
一方面,我国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处在由大向强、将强未强的关键阶段,世界新军事变革、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迅猛发展,大国关系进入全方位角力的新阶段,从根本上讲是对未来30年综合国力竞争和军事发展主导权的争夺。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建设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
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抓住契机,下大力气打破军民二元结构,把民用科技创新资源与国防科技创新资源高效整合,更加主动的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大军队建设提供创新支撑。
解决这一问题,唯有客观认识协同创新内涵,才能有更清晰的认识和判断,提出科学化的政策建议。
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中国军转民 57研新形势下,我国更加注重国防科技协同创新。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
习主席强调“把军队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
当前,军民融合不断发展,国防科技领域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相互渗透,为提高我国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创新融入国家和社会科技创新大体系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进我国国防科技协同创新。
一、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内涵与特征(一)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内涵协同创新是当前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其含义是指通过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各创新主体协作优势,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是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防科技发展的现实需要。
本文通过对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内涵与特征的理解,认识到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国防科技协同创新路径。
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吴 涛 张 祥 徐 红有效整合汇聚各创新要素,充分释放各创新主体间的技术、人才、知识、信息等资源活力,从而产生系统叠加的“1+1>2”非线性扩大效果。
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是指在国防战略需求牵引下,以促进国防科技发展、提高国防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政府、军队、科研院所、院校、企业等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整合分散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要素和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成果共享,进而产生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增值效应,最终达到协同创新效益的最大化。
(二)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特征整体性——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协同过程需要各创新主体、要素、资源的有机集合而不是简单相加。
如果仅仅依靠各个主体独立、浅层的互动,或者各要素资源表面的整合,则难以带来实质性进展,这是系统整体性的体现。
同时,协同创新需要各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才能组织实施和开展。
通过整体协同不断调整国防科技研究方向,促进国防科技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院校应该把握和了解国防科技工业的特殊性要求ꎬ 不断去适应符合国防科技的创新发展ꎮ 具体来说ꎬ 就是在国 防科技主管和国家教育部的具体指导下ꎬ 进一步完善与国防 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ꎬ 构建具有稳定性和 支持性的创新体系和决策机制ꎮ 高等院校要进一步深化人才 培养机制ꎬ 创新人才培养战略ꎬ 为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和国防 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ꎮ 伴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ꎬ 军 用技术和民用技术被广泛地应用ꎬ 相互之间深度融合ꎬ 一些 高科技装备不断需要民用技术补充ꎬ 民用产品也需要军用技 术来弥补不足ꎮ 因此ꎬ 高等院校应该以此为契机ꎬ 不断聚焦 专业性、 适应性和实战型为目标ꎬ 发挥学科培养人才的优 势ꎬ 施展科研创新的能力ꎬ 实现整合优势资源能力ꎬ 为国防 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ꎮ
张文鹏ꎬ 等: 高等院校融入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
创新创业
高等院校融入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
张文鹏ꎬ 张 霞ꎬ 付 兴
( 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ꎬ 北京 100036)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ꎬ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 置ꎬ 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ꎮ 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及军事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ꎬ 在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 肩负着重要使命ꎬ 推进高等院校融入国防科技创新体系ꎬ 对推动我国国防科技发展、 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战略 意义ꎮ 主要研究在国家创新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ꎬ 高等院校在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及作用ꎬ 分析其自身具备的优势ꎬ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等院校融入国防科技创新大系统的几点对策建议ꎮ
用ꎬ 构建起公正平等的分配机制ꎮ
起到保证作用ꎬ 避免经济秩序混乱ꎬ 从而为社会经济的稳定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是一项复杂网络ꎬ 各主体之间的差异 都将更为明显ꎮ 当前ꎬ 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还没健 全ꎬ 在进行科研项目创新活动时利益的分配还存在问题ꎬ 对 整个国防科技创新活动产生巨大的阻碍ꎮ 另外ꎬ 良性的竞争 机制还没有得到完善ꎬ 市场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地发挥ꎬ 打 击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ꎬ 这些都不利于军民融合创新 体系的整体发挥作用ꎮ
1 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
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 部分ꎬ 对建设军民融合国防创新体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ꎮ 与相对传统的国家创新体系有所不同ꎬ 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体 系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出发ꎬ 协调和组织创新系统内和 系统外的集成创新力的各种要素ꎬ 促进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 机制ꎮ
2 高校融入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问题
国防科技工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ꎬ 具体表现在管理方式 和管理制度上都与一般科研所有不同ꎮ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 划经济时代ꎬ 国防科技工业仍然保留着高度的计划性和依赖 性ꎬ 因此ꎬ 在模式、 制度和方式上都有显著的特点ꎮ 高等院 校ꎬ 特别是地方研究型大学在科技项目的管理模式、 管理制 度和方式方法上与我国国防工业科技有很大的不同之处ꎬ 还 不能很好地适应ꎬ 对国防科技创新带来一定的障碍和困难ꎮ
我国长期处于军民相对分离的传统体制阶段ꎬ 军品领域
和民品领域在人才培养和人才交流也有所不同ꎬ 创新驱动的 政策和规则还不够完善ꎮ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 的阵地ꎬ 在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ꎮ 但是由于信 息的不对称和军民长期分隔ꎬ 使得国防科研单位对高等院校 的科研实力和科研能力信息交接不充分ꎬ 在人才管理和人才 培养方面也存在信息不完全ꎮ 与此同时ꎬ 高等院校甚少ꎬ 这 就导致了高等院校从军工研究单位和军工企业产生了阻隔ꎬ 这些都不利于高等院校在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作用ꎮ
[关键词] 高等院校ꎻ 国防科技创新ꎻ 创新体系 [ DOI] 10������ 13939 / j������ cnki������ zgsc������ 2018������ 21������ 173
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ꎬ 产业结构已从传统的劳 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ꎮ 但是ꎬ 创新能力 的水平限制了这一转变ꎮ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活 力ꎬ 技术转化和科技创新是目前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ꎬ 也是 当前应对各种危机的战略选择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 新是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驱动力ꎮ 创新驱动也 已上升为贯彻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高度ꎮ
2018������ 7 173
陈日星: 经济法的理念与价值范畴研究
经济与法
系的基础要素ꎮ 形式价值则以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为基础ꎬ 作用ꎬ 从而体现其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ꎬ 明确不同
反映其基本价值ꎮ 故此ꎬ 经济法的实施要充分发挥其协调作 经济主体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职能ꎬ 为社会经济建设稳步推进
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关联性的系统工 程ꎬ 由不同的企业ꎬ 包括军工企业和民品企业ꎬ 高等院校、 研究机构、 政府以及中介机构等所组成ꎬ 相互联系ꎬ 构成一 种相互作用的网络ꎮ 企业的作用是生产和销售ꎬ 但是作为体 系的基础因素ꎬ 处于创新的核心地位ꎬ 也是市场的主要主导 地位ꎮ 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是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人才 和技术知识ꎬ 也承担着创新知识和人员培养的作用ꎮ 中介机 构是为整个创新体系提供服务和资金支持ꎬ 也是各个要素之 间的联络者ꎬ 起到支持和保障的作用ꎮ 政府是国防科技创新 体系中的重要一员ꎬ 作为体系内的引导员ꎬ 负责构建整个系 统的模式和制度ꎬ 并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政策加以引导ꎬ 促 进创新持续发展ꎮ
高等院校的强大优势还体现在对基础学科和基础理论方 面的创新发展ꎬ 院校是培养基础人才的重要基地ꎮ 随着军民 融合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国防科技的快速发展ꎬ 国防科技工业 对基础学科和基础理论的关注越来越受到重视ꎮ 因此ꎬ 高等 院校应加强与各主体之间的联系与互动ꎬ 充分发挥其特有的 功能ꎮ 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ꎬ 及时 ( 下转 P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