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20上海总体规划(前前后后)

合集下载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30•【字号】沪府发[2012]106号•【施行日期】2012.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2〕10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2012年12月30日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空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开发利用有限的国土空间资源,必须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经济、生态布局和城市化格局,发挥空间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部署,全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加强区域统筹,促进区县差异化发展;有利于匹配区县的事权财权,缩小城乡之间、区县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编制,是本市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规划,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规划范围覆盖本市所辖全部陆地国土空间和海域,规划目标到2020年,规划任务更加长远。

在实施中可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_年―_年).ppt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_年―_年).ppt

一个龙头(浦东开发开放) 三个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国际航运中心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 、 城 市 性 质 、 规 模 和 发 展 目 标
城市性质 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 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2 、 城 市 总 体 布 局 城市的发展方向 拓展沿江沿海发展空间,形成
滨水城镇和产业发展带,继续推进浦东新区功能开发, 重点建设新城和中心镇,完善城镇体系,把崇明岛作为 21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市域空间布局结构 按照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
针,以中心城为主体,形成“多轴、多层、多核”的市
634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151平方千米。城市建设
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30个国家
级和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约
181平方千米,建成面积约129平方千米。1998年全市户
籍人口为13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953万人,城市
化水平达73%。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上海市在1986年批准的城市
车线路1条。并进一步研究连接邻近省市的方案。
建成浦东国际机场为主、虹桥国际机场为辅
的组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港,初步形成亚太地区航空



建成上海国际信息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
息化,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城市的相应水


上海港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统筹考虑,通力协作,加快
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新一轮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 的要求,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统筹规划上海的产 业、能源布局、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体现可 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 的协调发展;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 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 施建设;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市民创造良好的 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的环境。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


• •
一个龙头(浦东开发开放)
三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之一) 国际航运中心
返回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性质、规模 城市性质 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幵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航运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 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 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 模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 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3、综合交通 对外交通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戓略目标,以“三港两路” 为建设重点,“三港”即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亚太地匙航空枢纽港、 现代化信息港,“两路”即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市域交通以“两网” 为重点,“两网”即城市轨道交通网、市域高速公路网,形成各种交 通工具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 年-2020 年)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框 架
指导思想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创新与特色 实施效果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要 求,体现匙域整体发展的思想,统筹规划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环 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戓略,促进经济、社 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 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 设;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 和休闲的环境。
返回
END
水环境整治与保护的规划目标 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全 面整治市域河道;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逐步完善污水排水系 统,改善水环境质量,污水处理率大于80%。 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目标 以烟尘、二氧化硫和机劢车尾气为大气 污染防治重点,实施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结合西 气东输工程扩大天然气来源和使用范围,控制燃煤电厂总,争取外来 电源。

上海近十年城市规划

上海近十年城市规划

上海近十年城市规划上海是我国的东方明珠,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国内特大城市已开始出现郊区化的演变趋势。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代表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工商服务业等在大城市由内向外、由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城市空间扩展过程。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心区出现了人口密集、地价昂贵、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聚集的外部不经济性,促使中心区域的人口、企业向外迁移,形成一种相对于城市集中化的离心分散化现象。

城市空间的扩展及郊区化演变趋势为城市治理提出了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需要我们制定合理的城市公共政策,降低转型期城市空间演变成本。

首先,上海城市空间郊区化演变有以下特征。

·经济空间郊区化演变趋势。

因为传统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空间性的聚集性,但随着中国大城市纷纷进入郊区化阶段,一些经济要素的空间扩散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上海,中心城区产业结构的“退二进三”,使得大量工厂企业外迁。

根据资料调查,上海市政府的方针是——“市中心体现上海繁华、郊区体现上海实力”的城市规划方针,上海加快了工业郊区化的步伐,上海工业扩散化和郊区化成为近期上海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

所以,经济向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居住空间郊区化演变趋势。

根据资料显示,当前上海居住基地郊区化建设是和旧城改造密切相关的。

上海城市景观带改造,主要是针对黄浦江和苏州河两条城市最重要的滨水景观带功能和景观格局的重塑。

近来上海正在对旧区改造,城镇居住空间的郊区化演变趋势正在政府的努力规划中。

·人口空间郊区化演变趋势。

根据资料,从1990~2000年期间,上海人口分布变化总体趋势是人口的郊区化。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是,中心特区特别是内环线以内的核心城区人口密度大幅下降,十年中中心城市人口密度下降了4183人/平方公里,降幅达14、9%;郊区增幅达37、6%,尤其是近郊增加80、0%。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人口的郊区化发展趋势。

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购房者一定要看

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购房者一定要看

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购房者一定要看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购房者一定要看2014-05-06 weish021 微上海喜欢就动动小手点下正上方“微上海”关注阿拉哦。

超过10万+的朋友和您一起在关注我们,关注上海。

▌今年上海将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期限可确定为2040年,将指导未来二十年的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

编制工作将分为前期准备、战略研究、成果制定、规划报批四个阶段,计划在2015年年底完成各项审批程序。

▌世界级城市群核心都市中长期紧凑组团化延展的八个方向:一:西虹桥商务区赵巷-重固组团(市域西部新城链聚合型公共活动中心)二:青浦北部青龙-白鹤-华新门户城市综合增长区三:奉贤西渡-金汇及南桥新城南部、泰日-青村城市综合增长区四:浦东西南部林海公路两侧及航三公路两侧城市综合增长区五: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城市综合增长区六:嘉定外冈城市综合增长区七:金山北部枫泾-兴塔-朱泾及亭林城市综合增长区八:沪浙西南边界地域大型航空设施预留用地选址紫线范围(第三机场?)▌存量用地转型发展的九个着力区域:一:松江东北部地区(九亭、新桥、泗泾、洞泾)二:嘉定东南部地区(南翔、江桥、黄渡)三:桃浦-南大地区四:复兴岛-军工路地区五:东沟-高化地区六:杨浦大桥地区七:吴淞工业区八:大场机场地区九:吴泾奥运会预可选址紫线范围区及浦江镇滨江地区(看到了吗?未来奥运会选址)▌上海市道路网络深化概要(高快速道路部分):一,延伸崧泽高架路,西出市界与吴江东西快速干线顺接,指向滨湖新城;二,嘉松公路快速化,北接沪宜公路,南连花辰公路;三,林海-杨高干线快速化;四,潘泾路快速化;五,陈海公路快速化;六,南枫公路快速化;七,青赵公路--青浦大道--朱平公路快速化,北连昆山东外环,南翼作为第三机场主进场路;八,花辰--买新--银都--芦恒干线快速化;九,下盐--闵瑞--剑川(虹梅南路以东)快速化;十,嘉闵高架路南延伸至平庄西路;十一,叶新--大叶--东大干线快速化:十二,朱吕公路快速化,作为第三机场东进场联络线;十三,杭州湾第二跨海大桥顺接嘉金高速;十四,南六公路快速化,及唐黄路快速化服务于迪斯尼次方向客流疏解;十五,松卫公路快速化;十六,沪松、沪南、沪太公路入城段快速化。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经济实力
经济结构
• 近年来,上海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从产业结构 看,2010年,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 0.7∶42.3∶57,第三产业比重已连续12年 保持在50%以上。从投资结构看, 2010年,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17.67亿元,比上年增 长0.8%。其中,第三产业投资3865.9亿元, 比重为72.7%。在投资总额中,外商及港澳 台投资686.95亿元,比重为12.9%。从所有 制结构看,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 8334.5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4%, 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3.综合交通
4.环境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5.住宅发展
返回
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规模、发展目标
•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 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城市发展规模
城市性质、规模、发展目标
• 控制中心城人口和用地规模,引导中心 城的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疏解。2020年, 全市实际居住人口1600万左右,其中, 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 ,集中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 1500平方公里。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600平方公里; 郊区城镇规划人口约560万。
• 第二层次,城市内外环线之间的地区, 以发展高科技、高增值、无污染的工业 为重点,调整、整治和完善现有工业区 ;
• 第三层次,城市外环线以外的地区,以 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重点,提高 经济规模和集约化水平,集中建设市级 工业区,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和郊区旅 游业。
返回
对外交通规划
以“三港两路”建设为 重点,建设上海国际航 运中心,建设国际集装 箱枢纽港、亚太地区航 空枢纽港、现代化信息 港和以高速公路、高速 铁路、骨干航道为构架 的水、陆、空交通运输 系统,形成衔接国内外 、辐射长江三角洲的快 速、便捷的客货运交通 运输网络。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图集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图集
II
青浦区战略指引图 奉贤区战略指引图 崇明区战略指引图
III
1-1
3-1
3-2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52
6-3
6-4
7-1
8-1
上 海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7-2035年)
图集
图 集
( 2017-2035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八年一月发布
目录
1-1 上海市域规划范围图 3-1 上海市域用地现状图(2015 年) 3-2 上海市域现状影像图 4-1 上海市区位图 4-2 上海和近沪地区生态协调图 4-3 上海和近沪地区综合交通协调图 4-4 上海和近沪地区战略协同区图 4-5 上海市域空间结构图 4-6 上海市域城乡体系规划图 4-7 上海市域公共活动中心网络规划图 4-8 上海市域生态空间规划图 4-9 上海市域农业空间规划图 4-10 上海市域城镇空间(城市开发边界)规划图 4-11 上海市域文化保护控制线规划图 4-12 中央活动区用地布局规划示意图 4-13 上海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图 4-14 上海主城区绿地网络规划图 4-15 上海市域城镇圈规划图 5-1 上海市域科技创新布局规划图 5-2 上海市域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规划图
I
5-3 上海市域干线道路系统规划图 6-1 上海市域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引导图 6-2 上海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6-3 上海市域蓝网绿道建设规划图 6-4 上海市域风貌分区图 7-1 上海市域生态网络规划图 8-1 上海市域绿线蓝线紫线规划控制图 总图:上海市域用地布局规划图 浦东新区战略指引图 黄浦区战略指引图 静安区战略指引图 徐汇区战略指引图 长宁区战略指引图 普陀区战略指引图 虹口区战略指引图 杨浦区战略指引图 宝山区战略指引图 闵行区战略指引图 嘉定区战略指引图 金山区战略指引图 松江区战略指引图

上海各区域总体规划

上海各区域总体规划

上海各区域总体规划
【提要】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1500平方千米。

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到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

规划对白鹤到外白渡桥的苏州河两岸实施多元一体化规划,使之形成都市景观、游憩和生态、文化等在内的多重功能。

其西段,自白鹤到京沪
高速铁路桥的地段,以温藻浜口、黄渡越河口和通波塘口、油墩港口为重点,结合商务、居住、研发、生态的综合功能,布置生态岸线,适度
拓宽河床,开辟生态廊道,同时开发好白鹤新老河之间的会所岛;在京沪高速铁路桥到中山西路桥为中段的地段,结合西郊、长征、长风、临
空等商务区的河滨建设和居住区生态水岸开发,形成与大型绿地绿、水相连,与游艇设施错落布局的都市水岸风光。

在木渎港、搓浦、蟠龙塘
等的河口,结合岸线布局,建设城市节点;这一地区在长风地块内还将布置一系列文化会展设施。

其中,搓浦以上游还将保留一定的航运功能。

下游自外白渡桥到中山西路,则以两岸公共水岸和楼群为衬托,提高建设品位,保护历史风貌,改善绿化、创意、校园、桥梁等节点的细部设计,形成舒展有致的天际线;在吴淞路闸桥位置设置埋藏式暗闸。

(2020年整理)中小学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_年―2020_年).ppt

(2020年整理)中小学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_年―2020_年).ppt

• 一个龙头(浦东开发开放) • 三个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 国际航运中心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 1、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
城市性质 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 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 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 右,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 用地规模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 建设用地控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城市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 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 位。
• 其主要标志是六个基本形成,即:
• 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
• 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
• 基本形成符合现代化大都市特点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市域城 镇布局;
建成上海国际信息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 化,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城市的相应水平。
上海港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统筹考虑,通力协作,加快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集装箱枢纽港建设,核心是建 设水深15m以上的深水港区。
• 4、环境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以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为重点,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
• 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外环线以内地区作为 中心城范围;新城是以区(县)政府所在地城镇、或依托重大产业 及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而成的中等规模城市,人口规模一般为 20-30万人;中心镇是由市域范围内分布合理,区位条件优越,经 济发展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建制镇,依托产业发展而成的小城市, 人口规模一般为5-10万人;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_2020年)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_2020年)

2、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的发展方向 拓展沿江沿海发展空间,形成滨水城镇和产业 发展带,继续推进浦东新区功能开发,重点建设新城和中心镇,完善 城镇体系,把崇明岛作为21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市域空间布局结构 按照 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针, 以中心城为主体,形成“多 轴、多层、多核”的市域空 间布局结构。“多轴”是由 沪宁发展轴、沪杭发展轴、 滨江沿海发展轴组成,也是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重要组 成部分。“多层”是指中心 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镇 所和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及 中心村五个层次。“多核” 主要由中心城和11个新城组 成。
• 一个龙头(浦东开发开放) • 三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之一) • 国际航运中心
返回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性质、规模
城市性质 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航运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 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 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 模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 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 年-2020 年)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框架
指导思想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创新与特色 实施效果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要
求,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统筹规划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环 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经济、社 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 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 设;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 和休闲的环境。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

上海市区规划图( )上海市域年远期地整体布局.一个主城区:北侧以富锦路(绕城高速北段)、翔浏公路、蕰藻浜为界,西侧以嘉金高速、吴淞江、绕城高速西段、规划沪湖客运专线、嘉金高速为界,南侧以黄浦江、大治河为界,东侧以申江南路、迎宾大道、三甲港至狮子林段长江口岸线为界,面积约平方公里左右;主城区在外环线以内地平方公里,可以分为浦西苏州河北、浦西苏州河南、浦东三片;浦东外环线以外,主要是川沙老城区和曹路、合庆、唐镇新城区及外高桥港区,以及康桥园区及航新、浦江、周浦新城区;浦西外环线以外,分为虹桥商务区、宝山江翔地区,闵行及九新车地区.主城区范围地划定,主要是覆盖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发展轴线地主体部分,加上江湾五角场、大场、张江科学城、召稼楼、莘庄七宝、真如桃浦地区等六个城市副中心所涵盖地直接影响区.同时,根据不与省市边界过度接触和与北京对齐地惯例,不把白鹤地区与川沙以南地区、浦东机场周边划入主城区.三个辅助城区(即内部不能实现自体循环,主要是与主城区采取生态屏障隔离开地、采取组团化城市向乡村形态过渡区域):青浦辅城区,北起吴淞江,东至绕城高速西段,南起沪湖客运专线及练塘、金泽地区上海湖区规划线南侧,西至省市边界,面积约平方公里;空港辅城区,西起申江南路、东至大海、北至迎宾大道、南至大治河,面积大于平方公里(涨滩因素);宝山北部辅城区,即翔浏公路以东、长江口以西、省市边界以南、绕城高速北段以北地三个镇和宝钢地区,面积约平方公里.三个支撑性地重点新城:南汇、松江、嘉定.南汇新城除了东海湖工程区域向东不断拓展以外,向西拓展到海港综合开发区西侧地洪庙附近,向北包括大团地区,拓展到大治河一线,远期约平方公里以上;嘉定新城向西、向北与昆山太仓两地连为一体,面积在平方公里;松江新城向南拓展到黄浦江,西南地新浜和石湖荡地区与上海湖区联动发展,面积在平方公里左右.五个次要新城:南桥新城北起黄浦江(西渡),南起平庄公路,西至浦卫公路,东至浦星公路,按照平方公里规划;金枫新城以南绕城高速为轴线,自亭林、朱泾至枫泾,另外包括一个吕巷机场辅助区,规划为商贸、航空服务综合区,总体按照平方公里规划;杭州湾新城东起海湾森林公园,经过星火、海湾、漕泾、金山卫地区,规划向海湾围垦,形成产业、教育、休闲居住为一体地平方公里带状城市;东滩长横新城按照组团布局,规划为高尚居住、产业服务、论坛娱乐为主地区域,面积在平方公里,不追求自体循环;城桥新城按照平方公里,规划为崇明全岛地服务城市和启崇海地区中心城市.上海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市中心区旧改动迁安置分配方向黄浦区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静安区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普陀区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闸北区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徐汇区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长宁区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杨浦区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卢湾区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虹口区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浦东陆家嘴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三个重点发展地核心商务集聚区域: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四川北路地区;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地次要新城:青浦淀山湖——白鹤;奉贤南桥——奉城海湾;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原规划在惠南地浦东铁路客站,不再设立在沪通铁路线上,而是深入该区域内部,服务于整个除了西部沿江地区以外地浦东.沪通铁路提升为高速铁路.,南汇新城将扩展,与奉团和奉贤海湾联合发展.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先行,大型居住区导入.,市规划局已经做了公里地铁网络地远期规划,今后新城之间、大虹桥到大浦东之间,也将有快速地铁(四根轨道地地铁).,请大家注意张江科学城中区,那真是未来派地精品.沪通铁路和郊环线将合并过黄浦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地第一商务区.外滩地块,要完成外滩源二期、四川南路地块、十六铺二期、新开河地块、董家渡区片地整体建设,以及薛家浜地块地调整.陆家嘴花木"我们单位"商务区,要完成上海中心大厦和中心区地下综合体、中心绿地地下综合体以及连廊建设,对港务大厦等栋早期写字楼进行重建改造;加快上海船厂地块开发;调整充实世纪大都会、新上海商业城地功能;年起逐步进行崂山、乳山、梅园西块、陈家门、竹园南块、东昌东园、天后宫地块等地拆迁.完成竹南地块三合一项目建设以及塘东地块建设;加速软件园、民生路换乘枢纽、海事大学——铜山街、源深路南块、联洋山川置业地块、龙阳路综合交通枢纽地块、南洋泾路地块等地开发;尽快落实行政文化中心号地块上海国际美术中心项目.有序推进浦明路、东方路至居家桥路滨江和洋泾、塘桥地区中心建设.北外滩地块,要与大连路——渔人码头总部研发休闲综合区、苏河湾文化传媒综合区一体发展,形成"我们单位"商务区地重要负重功能混合街区;做好长治路以北第三界面区域地开发规划和提篮桥历史风貌街区、扬子江码头、上海船厂浦西厂区地块地整体设计,形成通透地四维街区界面.第二商务区,为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为站前公顷一期以及诸光路附近公顷二期,在嘉金高速、青虹大道交汇处布置区域服务中心、大型会展中心、综合管理中心和三期公顷.白马塘、凤溪、赵巷地区地购物、休闲、政务、文化中心作为整个上海西片区域地公共活动中心,要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相当规模,联系整个青松嘉地区;青浦工业园区功能整体转换,结合青浦枢纽地下城铁站、重固香花桥组合西核"我们单位"商务区,力争十三五期间形成方案,远期发展为西部地区地标林立地"我们单位"商务区.白鹤、湖区规划抓紧编制;苏州河上游两岸优化规划要在年底出成果.华漕、九富、华新市场、七宝外环、长宁临空等组合城市服务功能集群要在十二五期间优化发展,与核心区一同提升,形成鲜活成功地城市功能拓展极.黄浦江两岸开发,包括浦东卢浦大桥以东地"会"园区主体,为文化会展和高尚居住、休闲商业中心;卢浦大桥至川杨河之间地公顷土地,发展为耀华国际商务区;川杨河至中环线之间地公顷,在济阳路枢纽和东方体育中心基础上,发展部分行政设施和外事设施,适当配置商业和居住功能.三林滨江绿地,即卢恒路至中环线之间地区域,作低密度开发,发展为民俗文化旅游、"会"部分场馆保留体验地大型平方公里城市绿肺.浦西一侧,为黄浦、徐汇、卢湾三区牵头,开发中小型会展和酒店、科技研发总部、商业和高尚居住、游艇文化等一体地综合滨江区域. 该区段浦东浦西地城市设计、详控规划,应当在年底落实,年正式开始建设.在三个主核心区地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张江科学城、莘庄、真如、五角场四个城市副中心地建设应当有突破性进展,到年五角场副中心基本建成,张江、莘庄、真如副中心进入功能开发阶段.中环线沿线地金桥、御桥、漕河泾开发区、长风长征、桃浦、大宁六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成;南站、浦江高科技园、江桥三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实现项目覆盖.十二五期间将形成中外环地区现代服务业组合发展地总体形态.市中心区地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汉中路——北广场)、四川北路——海宁路沿线、大田路——海防路、南京西路——威海路、建国东路——文庙、太平桥南块——老西门、天山虹古功能拓展(联建新村地块)、小闸镇——徐汇中心地块,仍将作为市中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地重中之重.黄浦区必须切实消除传统市中心区地二元结构,对天津路——宁波路、黄河路——新闸路、大沽路北块、金陵东路——广东路沿线和丹凤楼、东街地区改造拿出切实地整体城市设计方案来,同时深化人民广场地区综合交通设计.郊区新城建设,要重点推进嘉定、南桥地当前建设,和松江南区、临港北区地城市设计以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调整,衔接区域战略目标地提升需求.十二五和年阶段目标分解以前,川沙迪斯尼乐园地块只做其本身内循环配套和外围工程,附近建设项目一律实行紫线限定.十二五末期分阶段目标达成以后,应优先启动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工程地具体落实操作方案,复兴岛——庆宁寺——定海桥——杨浦大桥地区要实行优先地用地考虑;大场、高桥、吴淞、吴泾地区要结合高起点定位目标实施具体城市设计.同时优化浦东铁路客站地区规划,适时进行召稼楼地区副中心研究.。

建议珍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高清图集(2017-2035)

建议珍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高清图集(2017-2035)

建议珍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高清图集(2017-2035)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2000—2020)

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2000—2020)

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2000—2020)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2(000)005
【摘要】第二次《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SCTP2)是在1995年交通大调查的
基础上完成的。

与第一次《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SCTP1)相比,不仅更新了
基础数据而且发展了综合理论。

SCTP2在回顾上海交通成长历程之后,指出上海
交通正处于由“保障型”向“引导型”转变的关键时刻。

SCTP2对未来交通发展
进行了多态势分析,从而使规划方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根据综合规划的发展原则,整合原则和优先原则,SCTP2提出的任务与目标是建成客运服务系统,道路运行系统,内外衔接系统和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和形成一个综合交通体系。

【总页数】10页(P18-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91
【相关文献】
1.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摘发)(2000—2020) [J],
2.2000年、2020国内煤灰产、运前景展望上海市电力用煤的供应 [J], 何昌群
3.从破解困局到助推发展\r——记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演变 [J],
4.从破解困局到助推发展——记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演变 [J],
5.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发布重点任务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总体规划文本正文

上海市总体规划文本正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适应上海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协调城乡各项建设,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4、《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条地位和作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四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自1999年至2020年,近期至2005年。

规划立足于21世纪的长远发展,对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市域城镇布局及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均考虑了更长时间的发展要求,并对城市远景发展进程和方向作出轮廓性安排。

第五条规划区范围本规划区范围为上海市行政辖区,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

本规划与《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1、根据党中央提出的“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要求,进一步确定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出发,统筹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2、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3、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4、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的环境。

第二章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第七条城市性质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上海市城市规划发展态势分析

上海市城市规划发展态势分析

上海市城市规划发展态势分析第一章、《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分析一、城市性质与定位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二、规划区范围本规划区范围为上海市行政辖区,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

三、城市发展规模控制中心城人口和用地规模,引导中心城的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疏解。

2020年,全市实际居住人口1600万左右,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集中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1500平方公里。

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600平方公里;郊区城镇规划人口约560万。

四、城市发展目标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发挥上海国际国内两个扇面辐射转换的纽带作用,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共同发展。

主要标志:基本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

以'三港两路'(三港指海港、空港和信息港;两路指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体,建设一批衔接国内外的枢纽型重大工程;以'两网'(轨道交通网和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重点,形成市域内快速便捷的客货运交通网络。

五、城市发展方向拓展沿江沿海发展空间,形成宝山新城、外高桥港区(保税区)、空港新城、海港新城、上海化学工业区、金山新城等组成的滨水城镇和产业发展带;继续推进浦东新区功能开发和形象建设;集中建设新城和中心镇;将崇明作为21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上海市城镇体系的主体,以外环线以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人口控制在8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600平方公里。

新城是以区(县)政府所在城镇、或依托重大产业及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而成的中等规模城市。

规划新城11个,分别是宝山、嘉定、松江、金山、闵行、惠南、青浦、南桥、城桥及空港新城和海港新城。

2000—2020上海总体规划(前前后后)

2000—2020上海总体规划(前前后后)

一、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历程2009-10-9 14:44:28国务院于1986年10月13日批复原则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修改稿)。

这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个经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986年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重要的经济、科技、贸易、金融、信息、文化中心,进一步指明了上海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为上海城市建设快速有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紧紧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掀起了城市建设的新高潮。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及一批现代化生活园区基本形成,浦东新区功能开发和形象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等一批越江工程的建成,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强上海城市的综合功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战略决策。

上海围绕建设交通工程、调整工业布局、改造危棚简屋地区三大重点,加快了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步伐。

一批展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貌的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中心城集聚、辐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郊区经济实力明显提高,上海逐步从传统的工商业城市转向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城市能级显著提升。

200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并原则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以下简称“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翻开了上海城市建设发展新的一页。

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_2020)文章时间:2007-07-04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北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

拥有广阔的水域和滩涂,地势平坦。

上海行政区划分为17个区和3个县,陆域总面积634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151平方千米。

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30个国家级和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约181平方千米,建成面积约129平方千米。

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61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沪府〔2009〕10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你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土地利用率高,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三、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稳定数量,提高质量。

到201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6万公顷以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少于1.6万公顷。

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4.93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21.87万公顷。

四、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科学配置城镇工矿用地,合理调控城镇工矿用地增长规模和时序,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保障必要的基础设施用地。

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促进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到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6万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

严格控制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要以调整、改造、挖潜为主,建设用地扩展应优先利用闲置地、空闲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

五、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土地利用的统筹和管控。

中心城区,要着力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开展传统工业集中地区综合整治,加大存量土地的二次开发和综合利用,增加城市公共绿地,积极拓展土地利用新空间;中心城区周边地区,要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以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推动临海城镇发展,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建设沿海防护林带;嘉青松地区,要促进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黄浦江上游农业区,保障城镇用地合理需求,以土地供给引导工业用地集中布局,保护水源地和水源涵养林;杭州湾北岸地区,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加强沿海滩涂资源保护;长江口三岛地区,要加快推进崇明岛生态建设,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大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保护崇明长江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历程2009-10-9 14:44:28国务院于1986年10月13日批复原则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修改稿)。

这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个经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986年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重要的经济、科技、贸易、金融、信息、文化中心,进一步指明了上海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为上海城市建设快速有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紧紧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掀起了城市建设的新高潮。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及一批现代化生活园区基本形成,浦东新区功能开发和形象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等一批越江工程的建成,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强上海城市的综合功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战略决策。

上海围绕建设交通工程、调整工业布局、改造危棚简屋地区三大重点,加快了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步伐。

一批展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貌的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中心城集聚、辐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郊区经济实力明显提高,上海逐步从传统的工商业城市转向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城市能级显著提升。

200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并原则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以下简称“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翻开了上海城市建设发展新的一页。

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_2020)文章时间:2007-07-04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北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

拥有广阔的水域和滩涂,地势平坦。

上海行政区划分为17个区和3个县,陆域总面积634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151平方千米。

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30个国家级和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约181平方千米,建成面积约129平方千米。

1998年全市户籍人口为13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95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73%。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上海市在1986年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新一轮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根据党中央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要求,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统筹规划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的环境。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1、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城市性质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1500平方千米。

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城市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

其主要标志是六个基本形成,即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基基本形成符合现代化大都市特点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布局;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基本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发展体系。

2、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发展方向拓展沿江沿海发展空间,形成滨水城镇和产业发展带,继续推进浦东新区功能开发,重点建设新城和中心镇,完善城镇体系,把崇明岛作为21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市域空间布局结构按照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针,以中心城为主体,形成“多轴、多层、多核”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

“多轴”是由沪宁发展轴、沪杭发展轴、滨江沿海发展轴组成,也是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层”是指中心、新城、中心镇、一般镇所和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及中心村五个层次。

“多核”主要由中心城和11个新城组成。

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外环线以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新城是以区(县)政府所在地城镇、或依托重大产业及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而成的中等规模城市,人口规模一般为20-30万人;中心镇是由市域范围内分布合理,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建制镇,依托产业发展而成的小城市,人口规模一般为5-10万人;一般镇由现有集镇根据区位、交通、资源条件等适当归并而成,人口规模一般为1-3万人;中心村是在合理归并自然村后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较完善的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人口规模一般为2000人。

产业布局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城市内环线以内的地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适当保留都市型工业;第二层次,城市内外环线之间的地区,以发展高科技、高增值、无污染的工业为重点,调整、整治和完善现有工业区;第三层次,城市外环线以外的地区,以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重点,提高经济规模和集约化水平,集中建设市级工业区,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和郊区旅游业。

3、综合交通对外交通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战略目标,以“三港两路”为建设重点,“三港”即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现代化信息港,“两路”即高速公路、高速铁路。

市域交通以“两网”为重点,“两网”即城市轨道交通网、市域高速公路网,形成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结合国道和国道主干线的建设,加强市域高速公路与长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网的衔接,市域内基本实现“15、30、60”的目标。

“15”即重要的城镇、工业区和交通枢纽等主要集散地的车辆15分钟可进入高速公路网;“30”即中心城到省界和中心城到新城30分钟互通;“60”即高速公路网上任意两点之间60分钟可达。

此外增加东部地区对外通道极为重要,因此新规划对沿海大通道保留了规划用地。

实行公交优先政策,重点发展以大运量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立足长远,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积极建设布局合理、换乘方便、经济高效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模约280千米。

规划建设中心城龙阳路到浦东国际机场的磁悬浮列车线路1条。

并进一步研究连接邻近省市的方案。

建成浦东国际机场为主、虹桥国际机场为辅的组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港,初步形成亚太地区航空枢纽。

建成上海国际信息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城市的相应水平。

上海港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统筹考虑,通力协作,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集装箱枢纽港建设,核心是建设水深15以上的深水港区。

4、环境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为重点,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加强城市设计,保护城市传统风貌,改善城市空间景观,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绿化建设的规划目标到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大于10平方米,人均绿地指标大于2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大于35%。

水环境整治与保护的规划目标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全面整治市域河道;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逐步完善污水排水系统,改善水环境质量,污水处理率大于80%。

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目标以烟尘、二氧化硫和机动车尾气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施大气污染总量控制。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结合西气东输工程扩大天然气来源和使用范围,控制燃煤电厂总,争取外来电源。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目标要保护真实历史遗存和历史环境,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气息,提升城市艺术品位,体现历史与未来的共融。

保护11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4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各级文物、古迹和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反映上海传统特征的历史街区,以及对中心城旧区风貌保护。

5、住宅发展住宅发展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服务设施水平为核心,新区与旧区住宅建设相结合,相对集中开发。

顺应住宅商品化的发展趋势,调整住宅建设结构,体现住宅的多样化和可选择性,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需要,并严格控制高层住宅。

三、创新与特色1、进一步明确了沿江沿海发展空间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2、按照中心城、市域、长江三角洲三个层次,统筹上海城市空间布局。

3、更注意将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功能。

4明确“三港”和“三网”是上海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重点,以增强城市对外集散和辐射能力。

5、以环境建设为主体,营造上海城市新形象,促进上海可持续发展。

6更注意保护体现上海历史文脉的传统建筑和街区,展示传统文化底蕴。

四、实施效果根据中央对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市政府及时组织编制分区规划,重点地区详细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

并加强苏州河、黄浦江两岸等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

对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建设目标,正在有序实施。

三、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年现状土地使用城市建设密度与基础设施用地比重关系1.工作背景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为新世纪以来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指引和贡献。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总体规划的部分目标已提前实现。

同时,总体规划本身的法律体系和技术体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为准确把握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基本情况和城市发展动态,并为科学谋划2010年世博会之后的上海发展战略提前进行必要的技术储备,在市规划局牵头和指导下,我院开展了此项工作。

秉持方法研究与基础数据库建设先行的工作路线,设立了基础信息库建设、土地利用、人口、产业、综合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等多个专题,成果包括1个总报告、9个专题报告和1个基础数据库。

2.研究方法框架建立信息扎实的基础研究平台。

从GIS数据库的建立人手,搭建上海城市发展建设判断、研究、决策的最根本、最真实的科学基础。

在建库过程中经历了数据信息收集、入库、校核、整理、分析等多个环节。

其中数据信息入库更是经过了五轮内部校核过程,每一个环节以求精求准为主旨,为整体评估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科学的基础。

反思规划方法,探索总体规划编制的科学体系。

从国内外经验借鉴、法律法规解读、规划体系衔接、体制机制支撑、规划编制组织、规划发展趋势等多个视角认真反思规划工作方法。

形成多层面的评估研究框架。

评估现状发展情况、规划实现情况、规划演进趋势和规划环境带来的新要求。

侧重基础研究、突出重点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